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
试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三大要点

试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三大要点舞蹈编创是舞蹈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它是舞蹈作品成型的关键阶段。
舞蹈编创过程中,创作者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困难,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技巧和丰富的舞蹈经验,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
在舞蹈编创过程中,有三大要点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分别是:创意的挖掘和塑造、舞蹈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选择。
本文将从这三个要点出发,对舞蹈编创过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舞蹈编创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创意的挖掘和塑造舞蹈编创的第一要点是创意的挖掘和塑造。
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创意的挖掘和塑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创意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是舞蹈作品得以生发和发展的源泉。
创作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意的挖掘,可以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也可以是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启发,还可以是从自身情感和体验中迸发出来。
创意的挖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舞者不断地进行思考、观察和积累,需要不断地给自己灌输新的知识和技能。
创意的塑造也是一个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的过程,需要舞者在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中,逐渐完善和提炼创意。
创作者还需要注重对创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片段和碎片。
二、舞蹈语言的运用舞蹈编创的第二要点是舞蹈语言的运用。
舞蹈语言是舞蹈作品的表现方式,它包括舞蹈动作、动作的组合和编排、舞蹈的节奏和音乐、舞蹈的空间和形态等等。
舞者需要善于利用舞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通过舞蹈语言的细腻和精妙,使自己的创意得以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舞蹈语言的运用需要舞者具备扎实的舞蹈技巧和丰富的舞蹈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舞者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积累丰富的表现经验,打磨和完善自己的表现手法。
舞者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对舞蹈语言的研究和思考,试图寻找出一种更加精准和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言,使创作的作品真正具有个性和深度。
三、表现手法的选择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舞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情感,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琢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还是舞蹈,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探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观众的影响。
一、创作过程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说是艺术家经历的一个心灵之旅。
首先,艺术家需要找到灵感的源泉。
他们可能通过观察自然、感受人情或是从内心的冲动中汲取灵感。
灵感的源泉可以是一种声音、一幅景色甚至是一段对话。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灵感来源,这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多样性。
接下来,艺术家会将灵感转化为具体的形式。
例如,绘画艺术家会通过画笔和颜料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音乐家则通过乐器和音符来传达内在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运用自己的技巧和创造力,选择恰当的元素和手法来呈现作品的核心内容。
最后,艺术家会进行作品的整理和完善。
他们会进行反复修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因为艺术家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表现形式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绘画到雕塑,从音乐到舞蹈,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魅力。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画笔和颜料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绘画作品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它们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来打动观众的心灵。
同时,绘画作品也带有一定的主题性,通过视觉形象来传递对社会、人类和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乐器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作品可以是悲剧的、欢快的、浪漫的等等,它们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调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音乐的美在于它无需借助文字,直接触动人的内心,引发情感的共鸣。
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艺术形式,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舞蹈编排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舞蹈作品可以是优雅的、动感的、有力的等等,它们通过舞者的动作、节奏和舞台效果来打动观众的眼睛和心灵。
舞蹈的美在于它能用身体语言去传达特定的意义,无需借助文字和语言。
浅谈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与思想

一、艺术创作中的构思、过程与思想的性质一幅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诞生,其中重要的因素有巧妙的设计构思、坚持的过程与能恰当地把握的灵感,从而使创作者有了生动的创作思维。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巧妙的构思,长期的创作素材和经验的积累,创作思维的拓展,产生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思想,这些是成功开启艺术创作大门的钥匙。
艺术家创作思想的生发过程是艺术家不断琢磨的过程,依靠创作者自身的经验和瞬间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
突发的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其生活经历和对事物与社会形态的理解,具有偶然性。
突发的奇妙感受,非物质所形成的非自觉性,贯穿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就是艺术家在思索、探究无果之后,在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由社会生活的外部条件触发的,经过反复地构思、坚持不懈地探索,在大脑中形成的新想法。
柏拉图曾说过:“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天国和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关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
”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与思想中的灵感都来源于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
艺术创作过程中巧妙的设计构思,所搜集的丰富的创作资料,使艺术家产生了更多的灵感。
从思想到作品的构思过程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彰显了艺术家的艺术倾向及其所熟悉的探索语言,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源泉。
二、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不断思索和瞬间的感悟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突发性灵感,来自其对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事的不断思索和在生活中所积累的成长经验。
所谓人生苦修,是在磨炼中顿悟而得,才有了巧妙的艺术构思,从平时积累的创作资料中产生了新思想,这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复杂过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间的获得,必须经由“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难过程。
产生灵感是完成复杂创作过程的基础,“蓦然”间的欢喜尤为珍贵。
如,笔者在2013年9月创作了作品《释迦牟尼系列》,由于天时、地利的结合,笔者从小生长在甘肃敦煌这座神秘的城市中,自懂事起就接触了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渐渐地对壁画产生了莫大的热爱,开始临摹壁画。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一项充满创意、独特而富有表达力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艺术家都经历着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他们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需要经历灵感的激发、构思创作主题、选择艺术形式、实施创作和最终呈现作品的过程。
首先,艺术创作的过程始于灵感的激发。
灵感可以来自于艺术家个人的经历、观察和感悟,也可以来自于外部的刺激。
它是艺术家思绪的起点,是艺术作品的源泉。
灵感的激发常常是意外的,艺术家需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便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创作的动力。
接下来,艺术家需要构思创作主题。
创作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它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批判的表达。
艺术家需要沉思和反思,从中发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确定一个能够完整展现这个思想的主题。
创作主题的选取需要深入的思考和透彻的洞察力,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给予观众真正有厚度和深度的作品。
第三个阶段是选择适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创作主题。
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和语言。
艺术家需要根据创作主题和自身的特长,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通过选择合适的形式,艺术家能够更好地将内心世界和观众连接起来,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
然后,艺术家开始实施创作。
这个过程通常是艰苦而充满挑战的。
艺术家需要将自己的创意和意图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它需要耐心、毅力和技巧的结合。
艺术家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试验各种材料和技巧,甚至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和调整。
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艺术家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将其呈现给观众。
最后,艺术作品通过展览、表演或出版等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作品,艺术家与观众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对话。
观众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解读与作品进行互动。
观众的欣赏和理解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它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读郑板桥为《竹》题画有感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读郑板桥为《竹》题画有感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过程,它源自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艺术元素的组合,寄托情感、启迪灵感、传递思想,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郑板桥为《竹》题画的这一过程,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灵感的获得、表达的选择、和谐的构图,以及对于自我与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其次,艺术创作的表达选择是决定于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和技艺。
在《竹》这幅画中,郑板桥以简洁的线条和流畅的笔触勾勒出了竹子的形态,体现了他对题材的熟悉和技巧的运用。
简约的画风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纯粹和明快,同时也凸显了竹子所具有的力量和美感。
可以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选择了最适合表达主题的手法和技艺,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效地传递了他对竹的情感和观念。
另外,艺术创作中的构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竹》这幅画中,郑板桥运用了对比和对称的构图手法,将竹子置于画面的中央,并巧妙地与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和对称的构图方式,不仅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同时也使得整幅画面更加和谐和平衡。
构图的选择可以说是艺术家对于作品整体效果的掌控和把握,通过合理安排和组合各个元素,使作品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最后,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自我与世界的思考和认识的过程。
郑板桥为《竹》题画,不仅仅是对竹的表达和描绘,更是他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和体悟,艺术家能够产生对生命的理解和体验,并通过艺术创作将这些思考和认识展现给观者。
这种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和认识,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和深沉,也使得艺术家与观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沟通和共鸣。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是一种充满魅力和神秘的过程。
郑板桥为《竹》题画的创作过程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几个重要的环节:灵感的获得、表达的选择、和谐的构图,以及对于自我与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这些环节相互交织、互为依托,使得艺术创作成为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方式,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独到见解和思考。
艺术创作过程 分享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心路历程

艺术创作过程分享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心路历程艺术创作过程分享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心路历程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每位艺术家都有独特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
在本文中,将分享一位艺术家的创作经历,以及他的思考和感受。
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包含了灵感的激发、构思的形成、技巧的运用和作品的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从内心深处找到灵感的火花,然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首先,艺术家的灵感来源是多样的。
它可以来自日常生活的点滴,可以来自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可以来自他人的故事和经历。
一位艺术家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灵感转化为自己的创作元素。
比如,一个雨后的清晨,艺术家看到窗外的水滴悬挂在树叶上,他被这个景象所吸引,于是决定用画笔来表现这种美。
这个灵感就像一颗种子,萌芽并生长为一个作品。
接着,艺术家开始构思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这一步骤需要艺术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技巧。
他们会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创意转变为可视化的形象。
例如,艺术家决定用水彩颜料来表现水滴的透明感和光泽感,选择合适的画布和画笔,准备好需要的颜料和工具。
在构思的过程中,他们也会考虑如何利用色彩、形状和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当构思完成后,艺术家就会进入实际的创作阶段。
他们用画笔将想法转化为画面,用雕刻刀将形象雕刻出来,或者用手指在画布上抹出抽象的图案。
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运用他们的技巧和经验,同时也需要保持对灵感和情感的敏感。
他们会调整自己的创作手法,根据实际效果来做出决策。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会经历喜悦、挫折、迷茫和突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和充实的阶段。
最后,艺术家会对作品进行完善和修饰。
他们会仔细观察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有时候,艺术家会弃旧图案重新构思,有时候他们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的判断力和审美观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会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尝试,直到作品达到他们满意的状态。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在这三阶段中,“艺术灵感”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生活积累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
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
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在这一“灵感”突发的瞬间,具体作品的创作目标得到明确,实现这一目标的愿望立即在心中凝结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种心理动力便是创作的内部动机。
创作构思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
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
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技巧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技巧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充满灵感、创造和表达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技巧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
本文将探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一些常用的创作技巧。
第一部分:灵感的起源与概念发展艺术作品的创作始于灵感的触发。
这个灵感可以来自于生活的点滴、感悟、观察或者是艺术家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艺术家也可以从自然界、文学、历史、文化等各种领域中获得灵感。
一旦灵感被激发,艺术家开始思考并发展创作的概念。
他们思考作品的主题、形式、表达方式以及想要传达的信息。
概念的发展是一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艺术家们通过草图、写作、绘画或其他媒介来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创作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部分:材料与技术的选择一旦创作的概念被明确,艺术家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来表达他们的创意。
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艺术家要根据作品的需求和个人偏好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
绘画、雕塑、摄影、陶艺、影像艺术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特定的工具和技术。
艺术家们可以运用绘画的色彩和构图技巧、雕塑的造型和材料处理技巧、摄影的光线和构图技巧等来实现他们的创作目标。
此外,数字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技术。
通过数字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家们可以创造出各种想象力丰富的作品。
第三部分:创作的过程与实践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需要持续的实践和努力。
艺术家们通过反复的实践、试验和探索来完善他们的作品。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挫折和困难,但艺术家要保持对创作的热情和耐心。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采用各种技巧来实现他们的艺术目标。
例如,运用色彩对比和明暗处理技巧来强调作品的氛围和情感;利用线条和构图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运用质感和材料表现技巧来增加作品的触感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还能够突出作品的个性和风格。
第四部分:反思与展示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并不止于实践,反思和展示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在这三阶段中,“艺术灵感”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生活积累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
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
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
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在这一“灵感”突发的瞬间,具体作品的创作目标得到明确,实现这一目标的愿望立即在心中凝结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种心理动力便是创作的内部动机。
创作构思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
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
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
在读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竹》“题画”的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这段话非常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重要阶段,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才能创作出生动、凝炼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创作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看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郑板桥的园中之竹,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竹子,虽经过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是现实的忠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美的事物。
如自然界的高山飞瀑、日月之霞、苍松翠柏等;社会关系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亲情的行为、情境,还有品格高尚具有美德、受人崇敬的众多人物,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记忆,尤其是对生活感受最深,为生活所叩击心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潮起伏,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主题产生的根源。
二、从胸中之竹看艺术的想象和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思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它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将现实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过程。
在园中之竹、眼中之竹的激发下,作者情不自禁地产生要创作出一个以此为素材的作品的想法,这就是艺术胚胎,最后在进行反复的推敲、艰辛探索和想象的基础上,使艺术胚胎越来越发育成熟,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地表现出来。
这就是郑板桥的“胸中之竹”。
它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象,这意象由于主体审美认识时的精神作用而使现实美得到强化、集中化、概括化或典型化,同时也渗透进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这个过程表
现出由浅入深、由粗略的轮廓到具体鲜明、由笼统模糊到细致具体、由反复推敲到忽然“柳暗花明”的特点。
当然,这种经过进一步深思熟虑地构想出来的艺术形象,特别是长篇巨著的艺术意象是不知经过多少次“山穷水尽”的艰辛探索和艺术想象,方能换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意象的成熟。
三、从手中之竹看艺术创作的结晶
郑板桥的“手中之竹”即是完成了的作品。
画家在用笔墨纸张传达表现其审美意象即“胸中之竹”时,舍去了一切与美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枝节,使意象中的美又一次得到强化和改造。
于是“手中之竹”的美比起园中之竹的美,更为鲜明和完满,因此,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美。
艺术家将艺术构思阶段内心形成的艺术意象变成物态化的、可以感受到的艺术作品,这是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称为意象物化。
所谓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最后总是要拿出饱含着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情感表现的
供人鉴赏的艺术作品。
没有这个过程,作者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再生动、再鲜明也是无法感染、打动和影响人的。
在艺术创作中,无疑这三个阶段都是极其重要、缺一不可的。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艺术创作都将是失败的,或者谈不上艺术创作。
在三个阶段中,我认为艺术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基础。
它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可以使人不断从中吸取丰富的养料。
而艺术想象和构思则是这一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飞跃,它产
生了质的飞跃和变化。
意象物化则是第二次的飞跃。
如果没有这次飞跃,就等于前功尽弃,取消了艺术创作。
这两次飞跃都是建立在第一个基础之上的。
没有基础,飞跃就无从谈起了。
在现代大量的艺术作品当中,我们虽然可以发现大量的、优秀的、感人的、令人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的作品,但也可以看到很多枯燥的、乏味的、生命力不强的作品。
我认为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是完全深入了生活,是不是真正的生活体验。
已故的曲艺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表演的小品在连续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为什么都能受到广大观众
的欢迎,除了她的表演功底外,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她所表演的作品都是真正地深入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打假》、《追星族》等等。
所以这些作品都是有生命力的,让人百看不厌的。
所以一个具有创作才能的文艺工作者,倘若长期脱离社会生活的哺育,失去时代精神的滋养,在他的心海中就可能不会涌起创作冲动的波涛,笔端也会感到枯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虽然都是缺一不可的,但其首要过程—艺术体验却是至关重要的。
要提高我们当今一些艺术作品的档次,丰富我们的文艺市场,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能放下架子,多深入生活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融合到一起,亲自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