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_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是指从 16 世纪到 20 世纪的哲学发展。

在这个时期,哲学不再是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古典哲学,而是转变为现代哲学。

以下是一些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和他们的主要思想:
1.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如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他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尊严。

2. 17 世纪的哲学家,如约翰·洛克和伊拉斯谟,他们的思想强调了理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

3. 18 世纪的哲学家,如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卢梭等,他们的思想强调了理性、科学和自由民主的重要性。

4. 19 世纪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他们的思想在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康德的思想强调了理性和自由意志,黑格尔的思想强调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和理性主义,马克思的思想则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5. 20 世纪的哲学家,如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如西塞罗、海德格尔、萨特等,他们的思想强调了个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尊严。

此外,分析哲学和实证主义等哲学思潮也在 20 世纪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近代西方哲学史是一个充满着争议和挑战的时期,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心理学思想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心理学思想
主张不要讲生理也不要实验一切心理活劢都是观念的活劢一个新观念进入意识时必先进过意识阈乊后进入众多观念的组合体统觉团成为其中一部分统觉团指由很多已理解的观念组成的综合性意识亦即是个人当时的经验对教育学的贡献重视道德教育以自由完美善意权利义务五者为基础教学的功能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灵而心灵功能的収挥系二三个方面即认知情感及意志五段教学法
Baruch de Spinoza
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 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 茨齐名
(1632~1677)
心身一元论
心身合一的双边论
世界只有一个实体
心灵和身体是统一实体的两个属性
接受环境中物理刺激而生感觉反应是身体属性的功能,由感觉而生 知觉、而形成记忆,则是心灵属性的功能。
“我思故我在”(怀疑)
相信灵魂存在
理由:无论我看什么,或想什么,我可以怀疑我看错了,想 错了,看见蜡,其实不是蜡,想外界的东西,其实没有东西;
可是,无论如何,看错也好,想错也好,总有个在看,在想
的主体。所以这个主体必定是存在的。这个主体就是灵魂。 因此他的公式就是:“我思,故我在”(他所谓思,是广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
I.
真理来自理性,人的理性是神赋予的先天本质
II. 理性存在于人心之内,使心具有主动功能
III. 理性助人合理思维,从而明了真理,获得知识
René Descartes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的先驱 近代哲学之父 (1596~1650)
认识论与方法论
方法论、认识论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
1、霍布斯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 认为一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 2、霍布斯以为每一感觉过程发生以后, 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 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比较微弱,被当前 感觉过程更强烈的运动所淹没,因此平时显 现不出来。只有人在睡眠时,感觉运动不存 在了,残余运动才突显出来而形成梦境。

西方哲学史中的价值观念变迁

西方哲学史中的价值观念变迁

西方哲学史中的价值观念变迁一、早期希腊哲学早期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起点,主要探讨了自然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对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知识的来源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概念和价值观念。

1、自然哲学早期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探索,认为自然界是存在的、永恒的、有规律的和可知的。

这种观念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也为后来的科学思维奠定了基础。

2、形而上学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形而上学的观念,认为存在一个超越物质的、不可见的、永恒不变的本质世界。

这种观念引导人们思考超越感官经验的存在,并为后来的宗教哲学和唯心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3、伦理学早期希腊哲学家们关注人类行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伦理学观念。

例如,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念,认为人们应该追求道德真理和智慧;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的观念,认为人们应该追求适度而非极端。

这些观念对后来的道德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探讨了宗教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在这个时期,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人们相信通过信仰和神学可以获得真理和智慧。

1、宗教哲学中世纪哲学家们主要探讨了上帝的存在、本质和作用,以及人类与上帝的关系等问题。

他们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信仰和神学来认识上帝,从而获得拯救和救赎。

这种观念对后来的基督教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形而上学中世纪哲学家们继承了早期希腊哲学家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形而上学的观念。

他们认为存在一个超越物质的、不可见的、永恒不变的本质世界,而且这个本质世界是与上帝相关的。

这种观念为后来的唯心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3、伦理学中世纪哲学家们关注人类行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伦理学观念。

例如,奥古斯丁提出了“原罪”的观念,认为人类的本性是邪恶的,只有通过信仰和赎罪才能获得救赎;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自然法”的观念,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一种趋向于善的倾向。

简述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近代西方哲学是指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

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能力和推理思维的重要性,认为人通过理性思考可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

而经验主义则认为人只能通过感观经验来获得知识,强调经验和实证的重要性。

这两种哲学观点在近代哲学中形成了激烈的争议,也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2. 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近代西方哲学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对科学方法的重视。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强调科学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方法,认为这是获得真实知识的最可靠途径。

他们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政治、伦理、社会学等,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变社会和人类的命运。

3. 自由主义和人权的倡导近代西方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性。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由和平等的个体,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

他们批判了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平等和法治的社会秩序。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个体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兴起近代西方哲学还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主观性。

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意识活动,认为个体的主观意识是认识世界和创造价值的基础。

他们反对传统的权威和教条,主张个体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

5. 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辩证关系近代西方哲学对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认识论关注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试图解答认识的本质和限度问题。

形而上学则关注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本质属性。

近代哲学家试图将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相统一,以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认识。

6. 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密切联系近代西方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密切联系也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们积极倡导科学的发展,认为科学是寻求真理和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途径。

他们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推崇,促进了现代科学的繁荣和进步。

西方现代两大思潮

西方现代两大思潮

学科:西方哲学史姓名:付俊年级:数学系二班学号: 20091041220授课教师:李渝昆题目: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

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渊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实证、逻辑、实用,关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

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后裔,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二代;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有理论联系,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马赫主义的直接后裔,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度代替逻辑实证主义而兴起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逐渐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

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则渊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强调演绎、普遍、绝对、直觉、关注人的存在意义。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第二代是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哲学流派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三代是海德格尔、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

在当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中,比较特殊的是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还出现了一种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与上述两大思潮密切相联系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中期(黑格尔逝世)前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段可谓冷落、凋零,甚至动摇和混乱的岁月。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现代哲学和近代哲学。

现代哲学从17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

这个阶段主要集中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争论,其中包括了叔本华、康德、休谟等哲学家的观点。

这个阶段的主导思想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近代哲学则是从20世纪开始的一系列哲学运动,其中包括了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等不同的哲学流派。

这个阶段的主导思想是推翻以往只重视理性和经验的哲学体系,强调哲学需要关注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包括了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福柯等人。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可以被视作哲学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为人类思维提供了丰富多彩、思想深邃的思考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要求摒弃“中 世纪式的理性” 呼唤一种新的理论与 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孕育在自由的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思想家于是开始了 对经院哲学反思和批判。十五、十六 世纪是欧洲哲学史上重要的转折期,人 文主义及自然哲学思潮迅速发展,“人 文主义者冲破神学的迷雾,离开人的 社会性、历史性去探寻纯粹的、抽象 的人的本质”。[6]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从 中世纪神的理性走出来转向人的理性, 并提出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 我都具有”。文艺复兴时期是破除神的 理性,重唤人的理性,恢复人的尊严 的时期,这种对人性的重新思考对后 来的科学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 文主义者对人的理性本质的探求,是 新兴资产阶级从人的感性特点到人的 理性本质的认识的深化,它丰富了人 性论和人道主义的内容,进一步揭露 了神学造成的愚昧、黑暗、没落,为
44
学术沙龙
2011.04
学教育
一是由果溯因的“分析法”,二种是由 因索果地“综合法”,所谓理性活动就 是“心灵的推理”,就是心中各种感觉 观念的加减。
后来的约翰·洛克强调唯物主义 和经验主义,他提出“白板说”,断言 心灵是一块白板,没有天赋的思辨和 实践原则,一切知识都源于后天经验。 经验分两类:外部感觉经验和内部反 省经验,心灵对观念加以抽象,由此 得到复杂、抽象的观念。自我意识在 洛克这里得到了明确。
士多德的理性则暗含了作为认识主体 的人的觉醒,“古代希腊哲学从赛诺芬 尼开始将人格神转变为理性神,这个 过程经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直到亚 里士多德将它确定为不动的动者,就 是理性,就是思想,可以说是达到了 顶峰”。[4]
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中世纪,哲 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人的理性被上帝 的理性取代,“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 它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 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中的 科目”[5] 但是,中世纪的神学家为论 证上帝的存在所使用的工具恰恰是理 性,上帝的理性根本是人的理性产物, 人的理性在上帝理性的遮掩之下保存 下来,但是经过中世纪的理性仍不完 备,这种不完备在后来的文艺复兴运 动中得到了改善。
一、理性探源 理性,也就是指一种合理化的过 程,虽然从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已经可以看到理性的影子,但严格意 义上的理性是以赫拉克利特的 “逻各 斯”为起源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 是永远变动的,而且这种变动是按照 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他 的逻各斯学说”[1];阿那克萨戈拉提出 “努斯” 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他 第一个明确地将“努斯” 视为理性的 精神实体,也就是万物的本源”[2];巴 门尼德将哲学分为关于真理的哲学和 关于意见的哲学,他认为关于真理的 哲学是运用理智思索“存在” 的理性 哲学,这种哲学能给人提供确定的知 识;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 和“灵 魂回忆说”,他在对现世世界进行了重 新构建,认为“普遍的东西(即共相) 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 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 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性内容规定为理 念”[3];到了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发 展到顶峰。如果说之前的理性是一种 未被人意识到的无意识的理性,亚里
作为一个唯物的理性主义者,在 斯宾诺莎看来,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 的,可以把知识分为三类:由感官经 验得来的知识,由理性得来的知识,由 理性直观得来的知识。其中第一类是 “虚妄的原因”,第二类、第三类是必 然真实的,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观念本身的清楚、明白是真观念的内 在标志。心灵应遵循的途径是:首先 确认真观念,然后根据真观念下定义, 最后根据定义推论。
唯心理性主义者莱布尼茨认为心 灵像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观念和真 理是作为禀赋、自然的潜能存在于心 的,他将真理分两种:推理的真理和 事实的真理。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 偶然的,推理的真理是根据“矛盾律”,
它不依赖经验而是来自 “天赋的内在 原则”,是我们凭借理性直觉或理性推 论获得的;事实的真理根据 “充足理 由律”,是我们依赖感官经验获得的, 这种知识是不确定的。
2. 近代理性对世界的外化 西方近代哲学不但是重建并发展 人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理性自身 出发外化世界的过程,外化世界是不 同于简单的把世界与个体相对立,而 是将世界纳入认识个体理性范围中,这 种外化集中体现在康德和黑格尔的哲 学体系中。 (1) 康德的批判哲学。由于受了 休谟怀疑论的影响,开始了康德哲学 的“批判时期”。康德自己曾说:休谟 “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 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 完全不同的方向。”[8] 康德的《纯粹理 性批判》主要在回答休谟提出的问题, 康德在书中提出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 可能”。莱布尼茨提出 “充足理由律” 补充“矛盾律”,企图把后天经验知识 先天地综合起来,康德认为莱布尼茨 独断地使用上帝的 “前定和谐” 作为 充足理由律的补充,是对经验的不合 法的超越。在康德看来,不必设定上 帝的作用,只要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 考察,就能找到先天综合判断的根据。 他发现,感性和理性的“前定和谐”确 实是存在的,但并不是由上帝保证,而 是人的知性的最高统觉能力的表现;这 种 “先验自我” 的能动统觉是感性和 知性能够结合根本保证,也是个体经 验知识具有普遍的客观必然性的先天 条件,但这样形成起来的知识仍只是 有关经验现象的知识,不是对物自体 的认识。康德认为只有把认识严格局 限在主观的经验范围内,打消认识物 自体的非分之想,才能获得真知。 相对于经验派和理性派的从客观 世界获得知识,康德认为单纯通过经 验或理性认识世界会陷入“二律背反”, 在通过理性外化世界的道路上,康德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德国 思辨哲学的顶峰黑格确立的同笛卡尔 提出的 “我思故我在” 一样确立了自 我意识的确定性,不同于笛卡尔的是, 在确立了“我思”的第一原理之后,黑 格尔撇开客观对象,单以自我意识的 能动活动为基础,建立整个人类知识 及其“对象性”,是一种主观知识“外 在化” 的过程,将客观世界纳入理性 认识之中。 三、意义及影响
近代哲学在历时和共时上都产生 了重大影响,在共时上主要体现在对 政治、科技的影响,在历时上则主要 体现在对后现代哲学的影响。
1. 对近代西方科技、政治的影响 西方近代哲学是在近代自然科学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总结自然科学 时间和所运用的方法产生、发展起来 的,同时也反过来给科学研究的实践 以理论指导并提供了较系统、自觉地 科学方法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的同时,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资产 阶级的各种社会、政治、法律、道德 等学说也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这种基 础上建立起来社会契约论、人道主义、 自然法学说也进一步为新兴资产阶级 所从事的反封建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 了理论基础。 2. 对现代西方哲学理性的影响 所谓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是指马 克思主义产生后当代的西方哲学,现 代的西方哲学中虽然出现了“反理性” 思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实际上 是从反面受到理性主义的影响所致,因 为没有理性也就没有所谓的反理性主 义哲学。同时,也因为人们对反理性 主义哲学的不满而重新拿起了理性主 义的武器,造成理性主义在现代的某 种复兴。例如结构主义的兴起就是因 人们不满于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思 想所产生的。 所以,从总体上来看,西方近代 哲学的主流是一种人的有意识的理性 重建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从理性自身 去外化整个世界的过程,这对当时和 对现代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笔者 认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与其说是 一种认识论转向倒不如说是理性主义 更为恰切。
参考文献: [1] [2] [4] 汪子 嵩. 希 腊哲 学史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5]《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6] [7] 冒丛虎. 欧洲哲学通史 [M]. 天 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8] 康德.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M]. 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5
[关键词] 西方近代哲学;理性;外化
对于何为近代哲学的主题,国内 学界持不同观点。大多数学者将近代 哲学的主题看作本体论后的认识论转 向,即从研究世界由什么构成到研究 以下三个问题:1、人有无认识能力 2、 如果有,通过什么能力认识世界 3、人 以什么标准判断认识是否为真,由此 发展出经验派和理性派。对于国内学 界的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笔 者认为仅仅将近代哲学的主题看作认 识论的转向并不完全恰当,还要看到 近代哲学虽然经历了认识论转向,但 其主题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即 1、建 立了近代理性并不断完善化 2、不断从 理性本身出发外化世界。
学教育 2011.04
学术沙龙
理性主义: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
张贺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为经验派和理性派,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国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 是认识论转向,但总体来看,经验派和理性派在认识论转向背后的支撑都是理性主义,包括近代哲学外化过 程中对康德、黑格尔等的影响中都可以有理性主义的支撑作用。本文从理性探源入手,通过对理性派及经验 派的主要人物观点的论述,分析理性对二者的支撑及外化过程的作用。
大卫·休谟是一个主观唯心的经 验主义者,他把感觉分为两类:印象 和观念。印象是活跃的知觉,而观念 是比较微弱的,没有天赋观念,一切 都是感觉印象的摹本;人的理智对象 也有两类,即“观念的关系” 和“事 实”,前者我们由直观、推证发现其确 然性,后者只能通过感觉经验而得到 概然性的判断。
“经验派”认为确定知识源于经验, 其中包含理性主义因素,广义的理性 主义贯穿在“经验派” 之中,从培根 洛克是自我意识从不明显到明显的变 化过程。
与 “经验派” 强调知识源于经验 不同,“理性派” 认为认识源于理性, 强调数学方法的普遍意义、理性演绎 法、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必要性。“理 性派” 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斯 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理性派创始人笛 卡尔怀疑并否定感官经验的可靠性,强 调理性思维的可靠性,认为心灵清楚 认识到的东西才是真的,并断言感官 具有欺骗性,观念分为三类,有些是 天赋的观念,有些是通过感官从外界 的来的,有些是心灵自己制造的,其 中唯有教 育,发展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提供了理 论基础。”[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