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省道网线位规划图2019

合集下载

中山科技园交通规划

中山科技园交通规划

1.1 现状综合交通1)、周边主要公路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自用地西侧经过,宁洛高速公路自用地北侧经过,在规划区西北侧形成六合南互通立交。

本规划区与高速公路就近联系通过两种方式:(1)、葛新路向北转毛头线,通过新集互通立交上宁淮高速公路;(2)、葛新路向南连接江北大道,再通过江北大道雍庄互通立交与宁洛高速及雍六高速公路、长江二桥连接。

2)、区内道路规划区内现状道路包括乡镇道路和科技园区道路。

中鑫路:现预留通道宽度50米,现状建设路幅宽17米,沥青路面。

乡镇道路:现状乡镇道路都为4-6米,沙石路,道路等级较低。

本规划区内现有多条道路准备开工建设。

3)、公共交通规划区现有新集镇至大厂的公交线路沿葛新公路通过,运营车辆为小型巴士,10分钟一班。

本规划区内无加油站、社会停车场等设施。

机动车加油需至葛塘广场加油站。

4)、航道现状马汊河为六级航道。

1.2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规划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12.67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15%。

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是公路用地,为本规划区内的宁洛高速公路和宁淮高速公路。

1.3 道路交通规划1.3.1对外交通(1)公路规划区域内承担对外交通功能的道路是中鑫路。

中鑫路南至葛塘、大厂,北至新集镇。

红线宽度42米。

(2)水运马汊河西接滁河、东联长江,规划为五级航道。

1.3.2对外交通(1)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宁洛高速公路,不能与规划区直接连通,为促进规划区发展,规划在规划区西北角预留一处互通立交,与宁洛高速公路互通。

(2)公路新长路为六合西部干线的一部分,本规划区内红线宽度40m;六合西部干线为南京市“一环八横十七射”国省干线公路网中“十七射”之一,串接了江北西部多个集镇。

(3)水运马汊河西接滁河、东联长江,规划为五级航道。

1.3.3内部交通规划路网结构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

规划主干路1条,为中鑫路,红线宽度42米。

规划次干路2条,分别为新民路、前程路,红线宽度为30米。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国家公路控制规划研究——以中山市G105为例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国家公路控制规划研究——以中山市G105为例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国家公路控制规划研究——以中山市G105为例发布时间:2021-11-10T01:39:56.51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9月17期作者:何子恒[导读] 近些年来,国土总体空间规划作为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抓手何子恒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528400【摘要】近些年来,国土总体空间规划作为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国各省市正如火如荼的推进,交通设施作为重要的空间资源,更要同步协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此,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8〕423号),根据该通知的要求,要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线位、点位等空间资源有效预留,保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

该通知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以国家公路路线为突破口全面铺开。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公路;预留空间资源;控制1.前言2019年7月,《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正式印发。

方案明确了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思路、成果构成、时间安排、组织保障等内容,提出2020年3月底前要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多规合一”,即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面对国家公路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的紧迫性,中山市针对现有G105(中山段)、G228(中山段)及深南高速公路中山段(伶仃洋通道西延线)开展国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按照要求将成果纳入“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

2.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2.1 指导思想本次规划,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综合立体规划为原则,按照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总体要求,开展国家公路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研究工作。

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总体设计简述

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总体设计简述

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总体设计简述作者:张璇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针对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工程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建设情况,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设计要点和路线总体布置情况,主要包括:路线方案比选;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互通立交的布置及设计;桥型方案;景观设计等方面。

纵二线南段一级公路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为以后类似一级公路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设计要点方案比选总体设计中山市纵二线南段一级干线公路是中山市规划干线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是对现状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即现状中拱公路的扩建及改线升级。

省道S111线由广州经洪奇沥大桥南下进入中山境内,自民众镇与三角镇接壤处穿越民众镇、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镇后进入珠海境内,此路线是珠三角经济互动的命脉之一,在中山市及区域性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地位。

纵二线南段路线全长7.38km。

设计速度为80km/h,主线按照交通量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同时兼顾城市快速路功能,在部分路段主线两侧或单侧增设辅道。

路线起点在南朗工业园区道路,终点与珠海规划S111线位衔接,采用分离式路基;标准横断面如下:1 自然地理条件项目区先后穿越微丘和平原,位于广澳高速公路西侧,多处经过微丘,一般海拔高程为12.5~50m(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无大型河流,路线在跨过广澳高速公路以后,基本处于平原地段,一般海拔高程为2.8~6.8m。

路线经过区域沟渠众多,鱼塘星罗棋布,是属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冲积平原区,地表多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且多被垦为农田、花地、甘蔗地及人造鱼塘。

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四季草木常青,夏季湿热,夏秋两季常有强热带风暴侵袭本区;冬季偶有冷空气侵入。

本区降水量较高,多年平均降水量1645~2013mm,历史最大降水量2413~3326mm,最小降水量953~1200mm。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中山段)公路用地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公告-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中山段)公路用地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公告-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中山段)公路用地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公告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中山段)公路用地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公告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于2019年12月13日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粤发改核准〔2019〕31号),于2020年4月20日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初步设计批复(粤交基〔2020〕187号)。

为切实做好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广东省公路条例》有关规定,现将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中山段)公路用地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划定予以公告。

一、公路用地范围划定。

本项目主线中山段全长约16.04公里,总用地面积约175.9公顷,全部为桥梁,其中设独立特大桥2518米/1座(即横门西特大桥)、大桥13521米/23座。

中山段共设互通5处,养护工区1处。

沿线镇街包括民众镇、港口镇和火炬开发区。

公路用地划定范围为公路红线内划定范围(具体见附件)。

二、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划定。

本项目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广东省公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最低间距要求确定为30米。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严格执行公路用地和建筑控制区范围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管和执法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工作,在规划、出让、审批公路两侧建设用地、建设项目时涉及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应当征求交通主管部门的意见。

四、土地房屋征收管理部门应当加快协调沿线镇街政府、有关单位、村(居),加紧开展公路红线内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

中山2019交通规划方案

中山2019交通规划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中山2019交通规划方案# 中山2019交通规划方案## 引言随着中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市政府制定了2019年的交通规划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山市2019交通规划方案的内容和目标。

## 1. 规划目标中山市2019交通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1. 提升中山市整体交通效率;2. 减少交通拥堵;3. 改善居民出行体验;4. 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山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划措施和项目。

## 2. 规划措施### 2.1 公共交通发展为了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中山市将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具体措施包括:- 扩大公交车辆的数量和覆盖范围;- 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包括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覆盖率;- 推广电动公交车和新能源车辆的使用;- 提供更多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

### 2.2 道路网络改善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中山市将改善道路网络。

具体措施包括:- 扩建现有道路,增加道路的数量和宽度;- 优化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提高信号灯的调整和协调能力;- 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监控和管理的效率;- 建设快速公路和高速公路,提高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连接。

### 2.3 骑行和步行推广为了鼓励居民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中山市将进一步推广骑行和步行。

具体措施包括:- 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提供更安全和便捷的骑行和步行环境;- 提供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方便居民短途出行;- 开展骑行和步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意识和积极性。

### 2.4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为了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中山市将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具体措施包括:- 建设交通管理中心,集中监控和管理交通流量;- 安装交通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 推广智能交通支付系统,方便居民支付公共交通费用;- 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包括实时交通状况和最佳路线导航。

(建筑工程管理)省道S线中山南朗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建筑工程管理)省道S线中山南朗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建筑工程管理)省道S 线中山南朗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805号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二〇〇九年一月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及工程研究过程省道S111线山广州经洪奇沥大桥南下进入中山境内,自民众镇与三角镇接壤处穿越民众镇、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镇后进入珠海境内,此路线是珠三角经济互动的命脉之一,在中山市及区域性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地位,主要承担南北向过境交通。

其中省道S111南朗段(K75+800~K91+200)即现状中拱公路。

目前南朗镇界内南北方向仅有京珠高速公路、省道S111线纵贯全镇,其中作为唯一的地方干线公路的省道S111线穿越了南朗镇的中心区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多年来背负着沉重的过境交通负荷,由于建设年代己久,沿线大部分路段已街道化,交通设施陈旧,目前不能满足经济和运输发展需要。

随着中山市东部组团定性为中山市今后发展的重点区域,东部新城(次中心)的规划建设逐步提上日程。

作为东部重要组成部分的南朗镇,迫切需要建设一条高等级的公路来加强东部新城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推荐方案的线路起于现状省道S111南朗镇关塘立交的入口起点,终于珠海下栅检查站,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推荐方案路线全长13.828km。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中山市公路局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属于大型公路建设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单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通过对项目建设方案的初步分析、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的初步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本大纲,待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作为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二零一五年十月目录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二、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1)三、功能定位与网络层次 (2)四、线网调整方案 (4)五、线网实施规划 (6)六、车辆基地布局 (8)一、规划期限与范围(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保持一致,同时适度超前规划远景线网。

远期:2020年;远景:展望2050年。

(二)规划范围规划空间范围包括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

其中以中心城区为规划研究核心范围。

(1)中山市域:包含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即陆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76平方公里。

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420万人。

(2)中心城区:包含石岐、东区、西区、南区4个区组成的主城区及沙溪、大涌、港口、五桂山办事处、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陆域总面积为760.6平方公里。

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185万人。

二、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一)规划指导思想全域中山、城乡一体;强化枢纽、提聚内核;功能清晰,结构合理。

(二)线网规划布局思路⏹适应中山发展战略,以“全域中山”为理念,以提升中山中心城区首位度为目标;⏹适应城市规划发展要求,支撑中心城区“一城双核多片区”城市构架、市域“一主两副四组团”空间布局;⏹遵循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体现轨道交通与BRT公交一体化规划思路,构建互为补充的公交系统。

(二)发展目标根据中山市城市和现状交通特点,以及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为全市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快速出行方式。

⏹轨道交通分区服务水平目标:(1)中心城区范围内10min可达区域轨道枢纽;(2)中心城区范围内30min可达市中心;(3)中心城区组团副中心20min可达市中心,全市范围内1h可达市中心;(4)依托城市轨道和区域轨道,30min可达相邻城市。

⏹轨道交通分区分担率目标:(1)中心城区范围内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出行占公交比率约为35~45%;(2)全市范围内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占公交比例约为25%-35%。

中山市古镇镇南片区规划

中山市古镇镇南片区规划

目录1.前言 (2)2规划依据与原则 (2)2.1规划依据 (2)2.2规划原则 (2)3现状分析 (3)3.1片区概况 (3)3.2用地权属概况 (3)3.3现状建设分析 (3)3.4.现状交通分析 (5)4上层次规划要求 (5)4.1《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 (5)4.2《中山市古镇镇近期建设规划》 (5)5用地规划 (6)5.1指导思想 (6)5.2规划定位 (6)5.3与上层次规划的协调 (7)5.4用地布局 (7)6交通系统规划 (8)6.1交通规划的策略 (8)6.2道路系统规划 (9)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7.1商业金融设施: .............................................................................................................................................................. 107.2文化配套设施: .. (10)7.3教育配套设施: (11)7.4医疗配套设施: (11)7.5市政配套设施: (11)7.6环卫配套设施: (11)8.绿地景观规划 (12)9建筑控制以及城市设计指引 (12)9.1 开发强度控制 (12)9.2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 (13)10 给水工程规划 (13)10.1规划依据 (13)10.2给水工程规划 (14)10.3管网布置. (14)10.4消防给水 (15)10.5工程措施 (15)10.6供水水质及供水普及率 (15)11 排水工程规划 (15)11.1规划依据 (15)11.2规划区排水现状 (15)11.3排水体制 (16)11.4规划布置原则 (16)11.5雨水工程规划 (16)11.6污水工程规划 (17)12供电工程规划 (18)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动工,2020年完成建设
江门 J2
S384横栏快线段
S384会港大道段
2020年完成前期研究
J3 S364古镇快线(沙古公路) S364五邑路
现状路,2018年动工,2021年完成改造
在建,2020年完成建设
Z7
G228坦神公路
G228黄杨大道
现状路,2020年完成斗门大桥扩建
F1
S268东岸公路
S268百安南路
现状路
佛山 F2 F3
G105北线 S531南三公路
G105顺德大道 S531(接G105)
现状路 现状路
F4
S530黄圃快线
S530容桂外环路
在建,2019年建成
J1 S385桂涌路(大南路) S385新中公路段
Z2
G228(S111)
G228(S111)
现状路
Z3 S268三乡段(前洋一路) S268金唐西路
现状路,2017年动工,2019年完成改造
珠海 Z4
G105南线
G105明珠路 现状路,2016年启动建设,2018年完成改造
Z5
S530环洲南路
S530南湾路
现状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Z6
S531古神南路
S531洪湾大道
中山国省道干线公路与周边城市道路对接情况一览表
对接城市 编号
中山市道路名称
对接道路名称
建设情况
广州 G1
S551民朗大道
S551沥心沙路
G2 G228民众快线(番中路) G228(S111广新路)
2020年完成前期研究 现状路,在建,2019年完成改造
Z1
S551香山南路
S551金琴快线
2020年完成前期并启动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