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 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 不透过玻璃板, 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 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 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和物左右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5.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例题】. 如图14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 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和调整。

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②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 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平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镜成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平镜成像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规律,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平面镜架3. 透明直尺4. 可调准直光源5. 白纸6. 笔7. 带刻度的瓶子实验原理根据光的传播规律,我们知道光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平面镜是一种反射光的光学器件,根据反射规律,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实验步骤1. 将白纸固定在平面镜上部的架子上。

2. 在直尺上标出多个等距离的刻度,使用粗线将刻度与直尺的边缘连接。

3. 将平面镜安装在镜架上并确保它处于竖直位置。

4. 将准直光源放置在平面镜的正前方,并调节其位置使光线射向平面镜上的刻度线。

5. 观察到经过反射后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位置,并用笔将光线的方向标注在白纸上。

6. 移动准直光源的位置,重复步骤5,观察反射后的光线位置的变化。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后,观察到准直光源反射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光线。

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结果: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垂直时,光线沿入射方向反射,形成与入射光线对称的反射光线。

2. 如果入射角度稍有改变,反射光线的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3.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夹角。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镜的反射规律是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

2. 平面镜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具有对称性。

3. 平面镜上的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角度紧密相关。

实验应用平面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的反射特性来实现很多实际的应用,比如:1. 道路上的交通镜利用平面镜的反射特性,使驾驶员能够看到路口的情况,确保交通安全。

2. 医学上的反射镜可以用于检查患者的耳朵、喉咙和鼻子等部位。

3. 家用化妆镜也是平面镜的应用之一,可以帮助人们化妆和修饰。

结论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我对平面镜的反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镜子上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对称,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引言:平面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工具,它具有独特的成像特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其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成像过程,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并探究平面镜的特点和规律。

二、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光源(如白炽灯)3. 物体(如一个小箭头模型)4. 白纸或屏幕5. 直尺和量角器三、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并确保其表面干净无划痕。

2. 将光源放置在平面镜的一侧,使光线射向平面镜。

3. 将物体放置在光源的另一侧,与平面镜保持一定距离。

4. 在光线射入平面镜的方向上,放置一张白纸或屏幕,以接收反射光线。

5. 调整物体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并记录在白纸上出现的镜像。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反射定律: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定律是由平面镜的表面形状所决定的。

2. 镜像特性: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平面镜所产生的镜像与实物具有以下特点:a. 镜像与实物的形状相似,但左右相反。

b. 镜像与实物的距离相等,即镜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实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

c. 镜像与实物的高度相等。

d. 镜像与实物的位置关系:当物体在平面镜前方时,镜像在平面镜后方;当物体在平面镜后方时,镜像在平面镜前方。

3. 虚像和实像: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所产生的镜像是虚像。

虚像是通过延长反射光线的路径来形成的,无法在屏幕上或纸上收集到实际的光线。

五、实验误差和改进:1.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光源和物体的位置、平面镜的表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观察到的镜像略有偏差。

2. 改进方法: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稳定的光源和固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定期清洁平面镜的表面,以确保光线的反射效果更加准确。

六、实验应用:平面镜成像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索,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镜面正面成像实验报告

镜面正面成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平面镜正面成像的特点。

2. 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即光的反射定律。

3. 分析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关系,包括大小、位置和方向。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基于光的反射定律进行的。

当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平面镜的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下:1. 像是虚像,即不能在屏幕上接收。

2.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 像与物的距离相等。

4.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 像与物的左右方向相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平面镜一块2. 火柴一盒3. 蜡烛两支4. 刻度尺一把5. 白纸一张6. 铅笔一支四、实验步骤1. 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用铅笔画一条直线作为参考线。

2. 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白纸的直线上,确保镜面与桌面平行。

3. 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从另一侧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4. 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数据。

5. 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平面镜的另一侧,调整其位置,使其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6. 用刻度尺测量未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数据。

7. 观察并记录像与物的左右方向关系。

8. 重复实验,改变蜡烛的位置,观察和记录成像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实际蜡烛大小相等,且像与物的距离相等。

同时,像与物的左右方向相反,即像的左侧对应物的右侧,像的右侧对应物的左侧。

2.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验证了以下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在屏幕上接收。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像与物的左右方向相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平面镜成像为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方向相反。

实验结果符合光的反射定律,进一步加深了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平面镜与桌面平行,以减小实验误差。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课题: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像与物大小可能__________________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3.设计并进行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直尺、白纸思路:主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过程:(1)把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立在这条直线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并记录下此蜡烛的位置。

(3)找到蜡烛的像的具体位置,并记录下蜡烛的像的位置。

(4)比较蜡烛与蜡烛的像的大小关系,将其填入位置1的相应表格中。

初步结论:像与物大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继续思考:1、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怎样用实验来验证?2、认真观察白纸上标记的蜡烛和像的位置记录,看看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之间有什么关系?4、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和同学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称的像是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5、实验回顾(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2)用直尺测量物距和像距目的是:(3)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并在所在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能或不能)接收到前面物体的像?。

(5)多次实验的目的(6)玻璃板如果没放竖直,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二篇: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600字“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实验课题】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实验器材】玻璃板、支架、军棋子、三角板、铅笔、方格纸说明: (1)玻璃板: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支架:使玻璃板能竖置地立放在水平面上(3) 军棋子:一枚是用来成像的物体 ,另一枚用来代替像.(4)方格纸:方便测量军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步骤】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2.将玻璃板插入支架,放在方格纸中间的那条实线上,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的底边与直线平齐;3.将一枚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前方某个方格内,并在方格内用笔标上记号A;4. 保持玻璃板前面的军棋子位置不动,将另一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背面的某个方格内;慢慢移动到这枚军棋子,直到它与像完全重合,并标上记号A′;5.观察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计算比较两军棋子与中间直线的距离;分析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将上述实验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格。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虚像特性。

3.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关系。

三、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当光线从物体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平面镜上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形成一个虚像。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实验器材1. 平板玻璃板一块2. 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3. 刻度尺一把4. 打火机一个5. 火柴若干6. 白纸一张五、实验步骤1. 将平板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在玻璃板上放置一张白纸,以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点燃一支蜡烛A,将其放置在平板玻璃板前,用眼睛观察蜡烛A在玻璃板上的像。

3. 在玻璃板后放置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用眼睛观察蜡烛B在玻璃板上的像。

4. 调整蜡烛B的位置,使其在玻璃板上的像与蜡烛A在玻璃板上的像完全重合。

5.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

6. 重复步骤2-5,改变蜡烛A的位置,观察蜡烛B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记录数据。

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蜡烛A的位置如何改变,蜡烛B的像始终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具有对称性。

2. 实验数据表明,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说明平面镜成像具有等大性。

4. 实验数据还表明,平面镜成像的像是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

七、实验结论1. 平面镜成像具有对称性,即像与物体在平面镜两侧对称。

2. 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4. 平面镜成像的像是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

八、实验讨论1. 实验中玻璃板的厚度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玻璃板的厚度对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只要玻璃板足够薄,即可观察到清晰的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用光具座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光具座、长度相同的蜡烛两支、长方形玻璃片火柴
实验设计思路:
传统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将玻璃片竖立在木板或桌面上, 实验结束时用刻度尺量出两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缺点:
一、玻璃片底座不容易找到, 即使有底座, 玻璃片竖着也很不稳定, 不便于做分组实验。

二、用刻度尺量出物象距离浪费时间。

改进后的实验是将蜡烛、玻璃片都放在光具座上,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光具座上读出物象到镜面的距离, 既安全稳定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便于做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一支蜡烛和玻璃片安装在光具座上。

2. 在玻璃片的一侧点燃蜡烛, 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 用一张纸在像的位置接收, 看在纸上不能接收到火焰的像, 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像, 是虚像.
3.在玻璃片的另一侧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 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读出两支蜡烛到玻璃片的距离, 验证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合作交流: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现象更加明显.。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3. 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形成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法线上的夹角相等,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此,平面镜成像呈现出虚像,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直尺、白纸、铅笔。

2. 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实验桌上,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物体与成像的基准线。

(2)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基准线上,调整镜面角度,使光线能正常反射。

(3)点燃蜡烛,将其放置在平面镜前方,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4)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蜡烛的成像位置,并用直尺测量成像与物体的距离。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实验现象与分析1. 成像位置:根据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位置在镜面的后方,且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当物体向镜面靠近时,成像也向镜面靠近;当物体远离镜面时,成像也远离镜面。

2. 成像大小:实验中观察到,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成像大小均与物体大小相等,即成像不放大也不缩小。

3. 成像方向:平面镜成像方向与物体方向相反。

当物体向上移动时,成像向下移动;当物体向下移动时,成像向上移动。

4. 成像性质:实验中观察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

同时,成像与物体在镜面上的位置关系呈现对称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镜成像位置在镜面后方,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2. 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不放大也不缩小;3. 平面镜成像方向与物体方向相反;4. 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5. 成像与物体在镜面上的位置关系呈现对称性。

六、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测量精度、实验环境的控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像与物大小可能__________________
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器材:平面镜、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直尺、白纸
思路:主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过程:(1)把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立在这条直线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并记录下此蜡烛的位置。

(3)找到蜡烛的像的具体位置,并记录下蜡烛的像的位置。

(4)比较蜡烛与蜡烛的像的大小关系,将其填入位置1的相应表格中。

初步结论:像与物大小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继续思考:1、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怎样用实验来验证?
2、认真观察白纸上标记的蜡烛和像的位置记录,看看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4、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和同学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称的像是像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5、实验回顾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
(2)用直尺测量物距和像距目的是:
(3)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并在所在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能或不能)接收到前面物体的像?。

(5)多次实验的目的
(6)玻璃板如果没放竖直,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