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第2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杠杆(第2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杠杆(第2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M FNO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1年底制作 ,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 ,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 ,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 ,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 ,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 ,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有任何问题 ,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 ,联系客服 ,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 !使用本资源 ,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 ,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第一节 杠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杠杆的分类 ,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2)通过分类 ,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 ,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分类(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F 1l 1 = F 2l 2)二、杠杆的种类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当杠杆平衡时 ,力与力臂成反比 ,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当l 1>l 2 ,F 1<F 2 ,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 ,如:撬棒 ,瓶盖起子 ,园艺剪刀等 .2、 当l 1<l 2 ,F 1>F 2 ,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 ,如:钓鱼杆 ,缝纫机踏板 ,理发剪刀等 .3、 当l 1=l 2 ,F 1=F 2 ,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 .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 ,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拟重要的方法 ,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 ,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 .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 ,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分析生活中的实物 ,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 ,它们有什么好处 ?又有什么缺点 ?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 .然后归纳:1、 省力杠杆 ,可以省力 ,但比拟费距离 .2、 费力杠杆 ,虽然费力 ,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 ,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 ,用途 ,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良 ?四、练习1、如图 ,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 ,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②能在力F 的作用下围绕着旋转 .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A F 1 F 2F 3 B C A 叫 .2、在上题中 ,我们从O 点作一条MN 的垂线 ,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 的 .MN 这条直线就是力F 的 . 3、以下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A 、筷子B 、火钳C 、剪刀D 、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 点 ,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 ,那么最小的力是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 ,一是省力杠杆 ,例如;二是 ,例如;三是等臂杠杆 ,例如 .(把 "钓鱼杆 ,跷跷板 ,瓶起子〞填在 "如〞字后的横线上)6、如图 ,图中轻质木棒AB 可以看成一个杠杆 ,C 点吊一重物 ,B 点用绳子拉着 ,杠杆的支点是点 .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 1 ,阻力F 2 ,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 1、L 2 .如果木棒静止 , ,那么等式:F 1L 1 =成立 .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 ,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 ,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 ?实际做做 ,然后答复:①你看到的现象是:;②猜测可能的原因是:;③猜测的依据是: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 ,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 ,试试看 ,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讨论是什么原因 ?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 ,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 ,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 ,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 ,它们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 ,请你设计一种装置 ,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 ,画出设计草图 ,加上必要的文字表达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 ,小红发现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 .如图 ,小红想 ,杠杆平衡 ,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 ,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 ,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X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老师看后 ,指出她的缺乏之处 ,可小红据理力争 ,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 ,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 ,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 点上 ,那么…….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 ,把自己得出的 "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 ,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 ,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 (四)作业课堂上没完成的练习本课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过程教案法的理论根底是交际理论 ,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 ,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它包括写前阶段 ,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 .在此过程中 ,教师是教练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更正其错误 ,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 .课堂是写作车间 , 学生与教师 ,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 提出反应或修改意见 ,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 修改和再写作 .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A OB A思,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根底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杠杆》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北师大版

《杠杆》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北师大版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9.1 杠杆(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通过探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课件、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九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九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11-1 杠杆(第2课时)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11-1  杠杆(第2课时)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11-1 杠杆(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
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2、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
单的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
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
讨论、记录、分类
多媒体。

初中物理《杠杆(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杠杆(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杠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叫杠杆;2.理解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能通过实验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杠杆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自主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及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同时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生活现象、判断力的变化情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路上有一大石头挡道,我们用手搬不动,手边只有一根木棒,你们有没有办法将它搬走呢?学生讨论交流后,说出办法,经过讨论后,同学们让木棒绕一个固定点转动,就能把石头翘起,由此引入杠杆知识。

二、杠杆1、认识杠杆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撬棒,跷跷板,敲钉锤等。

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多媒体展示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天平、杆秤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 )标出力臂。

苏科版物理九年《杠杆》word教案2

苏科版物理九年《杠杆》word教案2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能对杠杆进行分类,了解相应的杠杆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能对杠杆进行分类三、学习过程活动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再来看看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

阿基米德虽然没有能够移动地球,但他的话却生动的告诉我们,利用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人们很早就会使用杠杆了,大约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从井里汲水的,还有能够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

问题:为什么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较小的力,在另一端就能产生较大的力呢?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

那么什么是杠杆的平衡呢?复习:以前学过力的平衡状态和二力的平衡条件。

物体的平衡状态:或状态。

杠杆的平衡状态指是杠杆处于状态或状态。

今天我们只研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的平衡。

那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共同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实验:活动11.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否一定要在水平位置呢?。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和不在水平位置平衡两种情况下,力臂大小测量。

注意:实验前要把杠杆在位置上平衡再做实验,这样做好处。

2、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左端(或右端)平衡螺母应该向移。

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实验表格注意: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需要记录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于。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练习一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总是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是为了测量简便.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这时应调节使它向移动,直到杠杆平衡.在支点两边挂上钩码以后,若杠杆右端下沉,为使杠杆平衡应将向移动.2、如果使用撬棒的动力臂是100cm,阻力臂是30cm,当用60N的动力时,能撬动重______N的物体.3、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相等),杠杆仍然平衡,如图,则:⑴左右力臂L1:L2=______?⑵在两边钩码下同时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杠杆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 _____边下降?4、一根均匀铜丝,在中点处支住它刚好平衡,现将其右端从中对折起来,如图所示,则杠杆()A、仍平衡;B、左端下降;C、右端下降;D、无法判断。

八年级物理杠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杠杆的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原理;3.理解杠杆的类别和特点;4.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杠杆问题。

二、教学重点1.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原理;2.杠杆的类别和特点;3.杠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原理;2.如何区分和运用各类杠杆。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杠杆的概念(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哪些器械或日常生活中含有杠杆?请举例说明。

2.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放大力量或改变力量方向的简单机械装置。

3.展示不同类别的杠杆实物并解释其构造和原理。

Step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原理(25分钟)1.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当一个杠杆达到平衡时,左右两边所受到的力矩相等。

2.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具体运用。

3.引导学生讨论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通过调整力臂和力矩的大小来实现平衡。

Step 3 杠杆的类别和特点(30分钟)1.介绍第一类杠杆:支点在杠杆的两端,力作用在支点两侧。

讲解其特点和应用。

2.介绍第二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作用在支点的另一端。

讲解其特点和应用。

3.介绍第三类杠杆:力在支点的一侧,支点位于力的另一侧。

讲解其特点和应用。

4.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区分和运用各类杠杆。

Step 4 杠杆的应用(20分钟)1.分享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撬棍、平衡器、剪刀等。

2.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使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讨论学生设计的杠杆装置,评价其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展示教学:通过实物展示、示意图和实例演示,直观地展示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间合作,共同解决杠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平衡条件和特点进行回答,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杠杆教学设计一等奖

杠杆教学设计一等奖

杠杆教学设计一等奖杠杆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爱好,培育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3、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培育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究的爱好。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活动预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识〔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居子,它买了很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援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用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觉。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劲,撬更不费劲。

〔3〕抱要费劲气一些,拉要略微费劲气一些,推费劲要略微好一些,撬不费劲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试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方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考前须知1.运用木棒时要提示幼儿留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相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剧烈的新奇心,对四周事物的探究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亲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测及其讲解并描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加一些科学知识。

杠杆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反馈目标:1、能够精确的画出杠杆的力臂。

2、能从常见的物品中科学抽象出杠杆。

3、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有关计算4、能够运用力与力臂的关系画出最小的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杠杆(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杠杆(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 教案

杠杆(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2.情感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②认识目标:1.知道杠杆的平衡;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学会通过实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手段】探究讨论【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二)互阅作业(互帮释疑)(三)自学1.自学内容一:P3杠杆的平衡(1)如下图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2)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处于。

例如:2.自学内容二:P3-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粗细均匀的直杆、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等。

(2)实验过程:1.将杠杆从其中点支起,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克服的影响。

挂上钩码后,通过移动钩码或测力计的位置,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这是为了便于。

2.分下列几种情况探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①保持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③保持钩码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量序号F1/N L1/cm F2/N L2/cm1233.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古希腊学者首先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也被称为。

(四)当堂练习: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 (填“右”或“左”)边旋一些,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三个钩码如右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_____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100g)。

拿去B处钩码,改在C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_________N。

3.将重为5N和15N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左右两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杠杆》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过程能力目标: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1、力臂的确定及做法
2、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
教学环节
1、趣味游戏激发悬念
(2)主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头要打开,哪位同学愿意来帮老师把它打开?
学生参与游戏:直接用手打开罐头
(2)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这位同学再试着去打开这个罐头瓶,然后告诉同学你的感受。

这是为什么呢?
用铁棒打开罐头;用起子打开罐头,其他学生观看后重复
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
2、认识杠杆
教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①撬棒、抽水机摇柄发生了怎样的运动?
②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
③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问题系。

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大家都看见卖水果要用杆秤来称,哪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教师:其实至运用了杠杆品哼哼的条件,那干干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它的?
学生:阻力、动力、力臂。

教师:要探究这种杠杆平衡条件除了铁架台、杠杆外,还需要什么器材?
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
老师巡视提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如何做?各组分别把自己的方案讲出来,大家评议是否可行?
交流并得出结论:请有代表性做法的小组上台演示,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把表格左边的数据或者右边的数据任意地加减或乘除,看两边的结果会怎样?
4、应用杠杆
教师: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杠杆。

请欣赏一段录相。

(教师放一段“应用杠杆”的影片。


教师:通过观看影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一: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生二:通过影片我知道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的力臂相等。

学生三: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学生四:生活中的羊角锤、铁皮剪、起子、钳子属于省力杠杆,船浆、镊子等属于费力杠杆,自行车上的车把、车闸、后货架上的货物夹等属于省力杠杆。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

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

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
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