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育的时代意义

合集下载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一、弘扬生态美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生态美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培养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生态美育的教育中,人们可以通过亲近大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培养对自然的情感和对自然的尊重,从而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

尤其是在儿童阶段,通过生态美育,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平衡,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生态美育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是为了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

通过生态美育,可以让人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人们的创造激情,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

这对于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增强社会的自然保护意识生态美育不仅仅是局限于个体的教育,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生态美育的推广,可以增强社会大众的自然保护意识,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和共识。

这对于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行动和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态环境对于人民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环境污染会导致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直接危害人民的健康。

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才能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3.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和经济发展相对立的,相反,建设生态文明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只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才能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既是保障环境,也是促进经济的有力支撑。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美育是一种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体验,培养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和生态平衡失衡,生态美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建设生态文明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弘扬生态美育生态美育是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研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体验,引导人们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生态美育的核心是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励人们积极投入到环保事业中。

生态美育活动可以包括户外露营、山水画写生、植树造林等,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好,从而使他们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学校和社会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科普宣传等方式进行生态美育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美育的行列中来。

弘扬生态美育对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生态美育活动,人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保护环境的观念和行动。

生态美育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生态美育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身心素质,让人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放松心情,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

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旨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要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政策法规、行业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也需要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生态美育是指通过感受大自然,培养美的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培养保护环境和生态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生态美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生态美育可以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在生态美育中,幼儿可以通过接触自然环境、观察植物和动物等,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这有助于幼儿发现和理解生态环境中的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并善于发现美的能力。

生态美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在生态美育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通过想象和创造,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通过生态美育,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在美术创作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生态美育可以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在生态美育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培养自己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多种智能。

通过各种观察和实践活动,幼儿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等多种智能,进而培养起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

生态美育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生态美育,幼儿可以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促进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这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和幼儿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摘要】生态美育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引导人们形成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表现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和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孩子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实践中,生态美育与幼儿园美术教育相互融合,通过具体的项目和活动来实现这一理念。

未来,生态美育将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生态美育将持续影响幼儿园美术教育,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美育、幼儿园美术教育、意义分析、启示、促进作用、实践意义、具体应用、融合、影响、挑战、机遇1. 引言1.1 定义生态美育生态美育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认知和体验,引导个体养成尊重、保护和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以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素养为目的的美育活动。

生态美育不仅仅是传统的美育活动,更是关注自然环境、鼓励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旨在通过感知大自然的美丽、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尊重大自然的法则,引导儿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美育的核心理念是“爱生态、爱文化、爱社会、爱生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美育,幼儿可以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生态美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将生态美育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可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

1.2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幼儿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美育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根基,以美育为载体,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生态美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弘扬生态美育可以促进人们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态美育强调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与态度,使每个人都能深刻领悟到自己与自然界的息息相关,从而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中来。

弘扬生态美育有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与价值观。

生态美育注重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伦理观念,引导他们尊重自然、崇尚自然、融入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种价值观的树立和弘扬,不仅有利于社会建构共同的环保情感与行为习惯,还能够改变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盲目性,让他们将真善美、环境保护等生态价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弘扬生态美育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力和环保意识。

生态美育以环境教育、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理念为核心,注重育人方式的革新和教育内容的更新。

通过生态美育的培训和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出自觉从事环保事业的能力和意愿。

这不仅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也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环保创新力,推动环保技术和环保行业的发展。

弘扬生态美育有助于构建生态文明新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生态美育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积极的环保行为导向和环保思维模式,还可以帮助人们形成一种根植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新的社会整合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推动整个社会向生态文明新体系转型。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美育建设生态文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美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

生态美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养,让人们深入了解和感受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取得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构建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生态美育作为培养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生态美育,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态美育能够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尊重。

生态美育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传达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理念。

比如说,通过让孩子们种树、养鱼,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神奇之处,从而认识到自然界的重要性,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

有了这种教育,人们自然就会对环保行为更加重视,为构建和谐人居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生态美育是注重文化内涵的教育,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丰富、多元积极的概念,强调自然与人类、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和谐。

在生态美育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传递环保知识,还要注重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具有生态意义的文化艺术形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传统文化内,弘扬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

比如,我们可以将生态文明与民俗、传统建筑、文学、诗歌等有机结合,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让人们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引导人们形成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念和生态行为方式。

再次,生态美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生态美育不仅是传递环保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环保行为的引导。

通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切实推进环保实践。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清理河道、垃圾,保护野生动物及植物,推广垃圾分类等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人们的环保能力,还可以形成一种社会共识,推动环保事业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和发展。

最后,生态美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
生态美育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儿
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开展生态美育具有以下
意义。

生态美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生态美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通过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欲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生态美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美育注重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
保护意识,通过创造性的美育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到自然的美好和脆弱,增强幼儿的环
境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绿色环保的行为
习惯。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生态美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
质发展,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

幼儿园应该加强对
生态美育的重视,设计丰富多样的美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美育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摘要】生态美育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生态美育,可以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激发幼儿创造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具有积极影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从小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而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美育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继续探索更好的发展方向,以促进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

生态美育将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体验自然之美,体会生态之美。

【关键词】生态美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 环境意识, 审美情感, 全面发展, 创造力, 综合素质, 积极影响, 重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生态美育的理念通过生态美育的教育方式,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态美育也能够促进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提升整体素质。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生态美育的理念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关于自然、环境和艺术的启发,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态美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通过将生态美育的理念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可以为幼儿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创造力和审美情感,还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美术教育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美术教育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自由的艺术创作中得到快乐。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生态美育作为现代美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审美专论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审美是重要因素。

审美教育不是逻辑说教,不是教人某项技艺,而是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

审美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

我们将陆续刊发一些专家的有关文章,阐发审美教育的精义及审美与一切创意的关系。

10审美专论
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其自身的活动也
应当遵循自然有机体的合目的性原则。

人类在利用自然为己所用的同时,必须
尊重其内在的合目的性。

惟有如此,人
与自然之间才能和谐共生,实现双方的
可持续发展。

通过上述认知,人们就能
够在理论的高度上认识到,自然合目的
性观念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

只有从
合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待自然,才能够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在破除机械自然观以及树立自然合目的性观念一破一立的基础上,经由生态美育来为一度“祛魅”的自然“复魅”。

通过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人与
自然结成一种审美关系而达到和谐共生,以此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具而言之,包括下述两个方面:
其一,通过生态美育,培育人们鉴赏自然的非功利性思想。

在对自然的非功利性鉴赏中,人们眼中的自然不再是满足物欲的对象,而是赏心悦目的纯粹审美对象。

由于人的双重性,一方面,人作为感性存在物,必然有与生俱来的感官欲望的需求,自然不可避免成为人的感官欲望对象;但另一方面,人毕竟是有别于动物的理性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他具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能够对自然采取不同的态度。

如果人不只是将自然看作满足其感官欲望的对象,而是也可以对它采取审美的态度,那么,由此产生的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愉悦。

因此,在对自然的非功利性审美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于自然是否美,而不是它的存在能否满足我们的欲求。

自然“除了有用之外还如此丰盛地施予美和魅力,因此我们才能够热爱大自然,而且能够因为它的无限广大而以敬重来看待它,并且在这种观赏中也感到自己高尚起来”[1]。

从美的角度来热爱自然,也是人类道德高尚的象征,而且,对自然非功利性的审美范围越广,程度越高,人对自然的侵占性破环就越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其二,通过生态美育,培育人们鉴
赏自然形式美的趣味。

人们对于自然纯
粹形式美的欣赏,决非一般意义上的相
对于“内容”的所谓形式主义,而是具
有深刻的道德含义和社会意义。

人们对
于自然形式美的鉴赏,实际上是一种对
自然摒弃物质欲望的纯粹精神消费,人
们所消费的只是自然的外在的合目的性
形式,而非其内在的满足感官欲望的物
质内容。

这种没有满足人们物欲目的却
满足了人们精神目的的审美合目的性,
在人生境界上达到了一种无目的的合目
的性的自由境界,表明了人存在的道德
高度,“对自然的美怀有一种直接的兴
趣(而不仅仅是具有评判自然美的鉴赏
力)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善良灵魂的特
征”[2]。

而且,对自然形式美的鉴赏具有
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因为对自然形式
美的鉴赏,所消费的只是外在形式而非
物质材料,从而避免了对自然的消耗甚
至消灭,自然成为不被人们损毁的精神
产品,人们更为看重其精神而非物质价
值。

因此,在自然价值观的权衡上,只
要重视自然形式美的审美趣味的社会氛
围建立起来,对自然物质欲望的渴求就
会相应地削弱,从而在最大限度内保存
自然的完整,也就越有希望建设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生态美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们通过
对自然的审美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就如马克思所说的,“人同自然界完成
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
现了的人道主义。

”[3]人与自然协同发展,
和谐共生,这也正是生态文明所追求的
理想。

二、生态美育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社会的内涵既包括上述生态文
明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包括
人类社会内部的社会生态和谐。

这里要
集中探讨的就是生态美育对于社会生态
和谐建设的作用。

和谐本省就是一个基
本的美学范畴,因此,从生态美育的角
度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切实可行
的,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健全的生
态人格和生态平等观。

首先,通过生态美育,培育个体的
生态人格美。

个体是人类社会的最小组
成单位,塑造生态人格必须从个体出
发。

生态人格本质上是一种非功利的审
美人格,一方面需要摆脱对自己的功利
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摒弃对他人的功
利要求。

摆脱对自己的功利要求就是不
要为了一己私利而把自己套在功名利禄
的枷锁之中,不要让外在的事物束缚心
灵的自由,而要保持一种“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豁达胸襟,以超然物外的非
功利态度对待自己。

经由生态人格的塑
造,人达到身心合一的和谐人生境界,
11审美专论
实现人存在的审美化的诗意栖居。

摒弃对他人的功利要求是指,既不能把他人当作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也不能以他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作为衡量对方的尺度,更不能强加于人,要恪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这既是对他人的人格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只有彼此相互尊重,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而和谐社会就将如同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样,它“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因此,惟有通过生态美育培育健全的生态人格,建立起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人类便处于所有有理性的生物一律平等,而不问他们的品级如何;也就是说,就其本身就是目的的这一要求而言,他就应该作为这样的一个人而为每一个别人所尊重,而绝不能作为单纯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而被任何人加以使用。

”[5]康德的这一庄严宣言应该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试金石。

其次,通过生态美育,树立种族和民族的生态平等观。

在生态美学的视野里,所有存在物都是美的和平等的。

树立这种美无差等的生态平等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种族歧视和民族偏见,至今未能完全消除,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而这些歧视和偏见根深蒂固的原因
纷纭复杂,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
是审美等级思想。

从种族角度来看,有
色人种之所以备受歧视,原因固然很
多,但人们对其肤色和容貌的审美歧视
的确不可小觑。

因此,树立平等的和多
元的生态审美观,承认所有人种都是美
的,从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
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通过多元和平等的审美共生而实现的大
同社会,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追求和所要
建设的和谐社会。

从民族角度来看,大
民族主义之所以盛行,原因也很复杂,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因素就是审美等级
思想所导致的民族偏见。

相对于种族歧
视来说,民族偏见更主要体现为文化上
的审美偏见,即所谓文明相对于野蛮的
偏见。

某一民族自诩相对于其他民族的
文化优越性,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惟我
独尊的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自恋的畸形
心态。

通过贬抑其他民族文化的粗鄙野
蛮,吹捧自身文化的精致优美,就会蜕
变为文化上的夜郎自大,中国历史上的
“华夷之辩”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


此,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及
地球这样一个多民族世界,尽管一体化
和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还是应
当倡导和保存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实现
生态上的多元文化和谐共生。

正如人们
常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多元与整体是并不矛盾的,生态审美视
野里的文化共同体,是有一个个相互平
等的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

因此,打破
文化上的民族偏见,树立平等的生态审
美文化观,有利于促进多民族和谐共生
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结语
生态美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倡导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
共生,以此实现人的审美化生存。

生态
美育以生态美学思想作为立足点和出发
点,关注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为紧迫的现
实问题,力图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推动
和促进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此,生态美育在当今社会因其现实作用
而具有其鲜明的时代意义。

注释:
[1][2]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231页、141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0.83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7.50页
[5]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90.66页
作者简介:申扶民,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
授、博士
编辑:张国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