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的成本收益分析
大学四年成本及收益

大学四年的成本及收益理论基础教育投资分析收入流曲线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是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并持续了若干年。
因此,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主体需要将未来的收益流折算成某一基点的价值,即现值与当时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投资是否合理。
未来从事职业:企业行政助理年龄22~60 18~60大学男女高中男女年薪29500 28000 年薪23500 21500 1年加薪2500 1500 1年加薪2000 1000 2年加薪4500 3000 2年加薪3500 2000 3年加薪6000 4000 3年加薪4500 2500 4年加薪6500 4500 4年加薪5000 30005年及以上7000 5000 5年及以上5500 3500工作前四年收益137500 109000 到退休前收益1241000 1102000 总收益1378500 1211000由上大学带来利益第一年6000第二年6500第三年7000第四年7500第五年及以上7500实际支出成本年龄18~22学费4200/年16800住宿费750/年3000生活费12000/年48000生活费明细伙食费600/月7200/年衣服费2000/年日用品1800/年其他1000/年四年实际支出总成本67800平均每年成本16950-----------------------------------------------------------------------假设高中生工作四年所赚的钱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为109000,平均每年机会成本为27250。
所以大学四年总成本为176800,每年平均成本为44200。
以上费用均为大概数值,平均每年成本波动为上下一千元。
------------------------------------------------注:不计算大学过程中得到任何收入。
NPV=Σ(CI-CO)(1+i)^(-t)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CI-CO)——第t年净现金流量,i——基准折现率首期投入计算时t=0,投入后的第一年现金流量,t=1工商银行的年利率三个月 2.60%半年 2.80%一年 3.00%二年 3.90%三年 4.50%五年 5.00 %--------数据来源于工商银行由于没有四年的年利率,所以采用三年的年利率采用i=4.5%进行计算NPV=162356.97NPV>0所以教育投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读大学的成本收益分析

读大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周敏2201110140 工商1101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2000年大学毕业生107万,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突破200万,2009年突破600万,2010年630万,整整十年间,大学扩招了5倍。
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些人不禁对上大学是否有意义产生了怀疑,那么究竟上大学有没有价值呢?下面我就以20年时间为限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效益。
成本分析(以大学4年为主,工作后成本忽略为0)方式,根据最近10年的银行利率显示,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为3.25%左右,故我取大学4年每年的贴现率均为3.25%)大学4年直接成本合计:8210+8232+7692+7450=31585二、间接成本(机会成本)如果上大学必然要放弃去工作,那么4年的工作收入即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假定第1年月工资1500,第2年月工资1600,第3年1700,第4大学四年间接成本合计:19500+20048+20543+20987=81078三、总成本将上述一和二中成本加总,即得到上大学的成本:31585+81078=112663效益分析(20年)二、预期报酬(大学毕业后1-16年工作期间)假定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第1年我的月工资为2400,此时24岁;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0岁时得到晋升的机会,月工资直接变为6000元,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增长,到我40岁(刚好从上大学起20年的时间)不再增加。
但是如果我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那么假定24岁工作时月工资1500,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5岁时得到晋升机会,月工资直接涨到4000元,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40岁时大学生收入现值合计:692719(现值)高中生收入现值合计:395361(现值)三、总效益(20年)A:大学生的总收入=692719+5050=697769净收益=总收入-成本=697769-112663=585106>0B:高中毕业生的总收入=395361+81078=476439净收益=总收入-成本(忽略为0)=476439A项目的净收益>B项目的净收益且A项目的净收益>0因而读大学是值得的【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大学成本利益分析

對於決策者而言,選擇具有風險的支出計畫案,等於 參與賽局(game)一般。
/sundae_meng
9-25
當支出計畫案的預期值等於零時,我們將之稱為公平 賽局 (fair game) ,代表參與賽局者所面對的是一個 「不賺不賠」的公平賭局。若預期值大於零,則顯示 該支出計畫案對於參與者而言是有利的,反之,當預 期值為負時,則該支出計畫案是對參與者不利的。 即使是公平賽局,他們也不願意參與。在更極端的例 子「聖彼得堡矛盾(St. Petersburg paradox)」中,人們 甚至僅僅願意支付極低的代價,參與一個預期值達到 無窮大的賽局。
Bi i 1 i 1 (1 r ) 1 n Ci i 1 ( 1 r ) i 1
n
/sundae_meng
9-17
淨利益現值與益本比的比較 在淨利益現值下,三計畫案的淨利益現值排序為甲 優於乙,乙優於丙。
以益本比來說,則是丙優於乙,乙優於甲,結果完 全相反。
/sundae_meng
9-14
值得注意的是,在計算淨現值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適 當的社會折現率。 一般來說社會折現率有四種選擇
社會機會成本率(social opportunity cost rate)
政府借款利率 資本邊際生產力 社會時間偏好率(social time preference rate)
/sundae_meng
9-7
第二節 公共支出計畫的評估
決策者所追求的目標應當符合以下四種狀態 在相同的社會成本之下,尋求社會利益極大; 在獲致相同的社會利益下,尋求最低的社會成本; 在社會成本及社會利益皆變動之下,尋求淨社會利 益(net social benefit)極大 每單位社會成本所獲得的社會利益(益本比)最大 化。
大学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成果与反思

大学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成果与反思投资理财:高校扩招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大学门槛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子女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也使得我国人才空前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紧张,使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
鉴于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借鉴企业的财务投资决策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高等教育投资中的个人成本、收益和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决策体系和投资决策应用机制,从而正确认识投资风险,避免盲目投资。
一、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成本分析其一,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成本的构成。
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学生由学生本人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个人直接成本和个人机会成本。
高等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可以直接用货币计量的支出,包括学杂费、住宿费、书本文具费、交通费、通讯费、文体费以及餐饮费等。
但如果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获得奖学金以及任何形式的助学金,那么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成本必须扣除这部分收益,因为它代表一种转移支付。
此外不同的教育投资决策中还要考虑。
“个人心理成本”和“健康成本”等。
但是因为其难以计量,这部分成本往往不计入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之列。
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的多少受社会环境状况、受教育者的家庭条件、学校性质、学校所在地、所学专业、年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不同性质、不同专业之间高等教育直接成本一般相差5%左右。
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但不同年级之间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也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在男女生之间的差别也较明显,男生较女生平均高出15%~20%。
高等教育的个人间接成本,又称之为机会成本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因接受高等教育而未能就业所放弃的收入以及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
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回报分析

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回报分析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而必要的投资,涉及到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
在个体层面,高等教育的成本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学费、住宿费、书籍费、交通费等。
而回报则表现在个人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工作机会和薪资水平的改善。
在社会层面,高等教育的成本体现在政府拨款和社会资源的投入,而回报则表现在人力资本的增加、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高等教育的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费用支出。
学费是大部分学生在上大学期间支出的最主要费用之一。
随着大学的历史和名气的不同,学费差异也非常大。
除了学费,住宿费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费用。
无论是在校内宿舍还是校外租房,住宿费用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此外,书籍费用以及交通费用也是考虑在内的其他支出。
综合来看,高等教育的成本可观且多样化。
然而,高等教育的成本并非仅仅只是财务上的支出,也包括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长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
对于选择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专注于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技能以应对学业的挑战。
此外,学生还需要平衡学习与其他个人爱好、家庭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本在时间和精力上也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回报也是无法估量的。
首先,高等教育带来的最直接的回报是个人能力的提高。
大学期间,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参与各类活动,能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才能,从而增强个人竞争力。
此外,高等教育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广阔的人际交往和社交平台,拓宽了人脉资源。
高等教育的回报还表现在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的改善上。
相比于只拥有中等教育水平的人群,经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通常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他们更可能获得较高的薪资待遇和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
此外,高等教育还为个人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社会层面来看,高等教育的回报更为显著。
首先,高等教育可以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素质,加强国家的人力资本。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上大学成本分析(唐洪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怎样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
因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进而产生了机遇成本的看法。
在衡量东西的机遇成本时,一定要记着的经济学原理之一,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你为了获取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假如上大学,你就没法参加工作获取相应的收入,并且还要缴纳各样大学花费。
自然,上完大学后,可能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进而给你带来更多的收入噢!比较:若是不上大学: 18~60 岁工作,共 42 年,均匀每年收入 1 万元,共 42 万元;若是上大学: 22~60 岁工作,共 38 年,均匀每年收入 2 万元,共 76 万元。
扣除上大学的经济学成本(如 4+4=8 万元?),剩下68 万元,比不上大学多获取 26 万元。
微观经济教事例剖析——上大学的成本剖析纲要:选择上大学与否这一一般的社会现象却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经济学原理——机遇成根源理,本文从上大学机遇成本的视角出发,分别评论了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笔者对这一经济学原理的理解,最后依据上大学决议模型剖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有关建议。
重点词:事例剖析;机遇成本;经济学原理0前言所谓机遇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同样生产因素在其余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取的最高利润,即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余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我们在理解机遇成本这一看法时要注意,机遇成本不一样于实质成本,机遇成本其实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质钱币支出,它是一种看法上的成本或损失。
在经济剖析中,能够采纳机遇成原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能否经济合理,假如它的实质利润大于或等于机遇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
中国高等院校从 2003 年开始逐年扩招,每年增幅达到 22%,而公民生产总值每年增加约 3%,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数目远远大于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量,进而致使就业竞争压力愈来愈大,好多的大学生刚毕业就面对失业。
即便找到了工作,获取的相对利润也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论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论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当需要作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那个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在大学教育中,选择是否上大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机会成木问题。
本文应用机会成本的观点来分析上大学的得失。
首先,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包括所有的机会和资源成本,这些成本主要体现在时间、金钱和精力上。
首先,上大学需要投入四年的时间,这也意味着不能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其次,上大学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包括学费、书费、住宿费等等。
此外,大学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注意力,容易忽略其他的事情。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还包括未来的机会成本,因为大学教育通常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也涉及到机会的价值。
上大学的机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包括在未来更好的就业和抓住更多的机会。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上大学可能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例如,一些实践性的工作,如木工、车工等等,上大学并不能为这些领域提供最好的职业发展和获得更好的职位。
在这种情况下,否决大学的机会成本会因失去职业发展机会和在未来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产生。
最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还涉及到人与家庭的福利和幸福感。
在许多情况下,家庭和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压力可能会超过个人的预期和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会因为上大学而失去家庭和自由时间。
这种情况下,大学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精神与福利感受无法实现最优。
综上所述,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不仅包括所有的机会和资源成本,而且涉及到机会的价值和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福利和幸福感。
尽管上大学可能会为个人带来许多好处,包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职业发展,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机会,但对于某些人,放弃其他机会可能会更符合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因此,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应该在个人充分思考之后得出决策。
上大学的成本

上大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班级15会计一班学号21503061044 姓名吴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的学生会选择走进了大学校园,因此对于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收益分析对于给予当今高中毕业生何去何从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从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和系统的分析。
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可能是我们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
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因为你比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
但是,上大学的成本是什么呢?可能你会想到你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伙食费,还有上网费、看电影、谈恋爱等各项杂费加起来的总和,但这种加总的成本并不能代表上大学所放弃的东西,或者说这些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
那么上大学的真正成本是什么------- “时间”。
当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写作业的时候,就不能把这些时间用于工作和挣钱。
上学所放弃的工资收入才是受教育的最大成本。
人人都想上大学是因为可以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当然,不上大学的人也能生存,譬如倒票,虽然有人认为它不合法,乘人之危,缺德,但是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这种行为确实是有利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的。
上大学从经济学来说,上大学的竞争实际上是劳动市场的供给竞争。
虽然上大学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为了将来有一个好工作,个人和家庭还都愿意为此付出。
虽然从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从家庭的角度来看,让孩子上大学几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学生和大学生实际上是不同劳动市场的竞争。
前者是劳动量市场的竞争,后者是人才市场的竞争。
那些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收入要比没有读完高中的人要高得多。
两个不同市场工资价格差别的扩大引起劳动供给的转移,在中国要真正提高自己的市场工资价格,一般还是要经过各类高等教育。
当然,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确实为提高生产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学到了更加专业的知识,而且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学的成本效益分析
周敏40 工商1101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2000年大学毕业生107万,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突破200万,2009年突破600万,2010年630万,整整十年间,大学扩招了5倍。
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些人不禁对上大学是否有意义产生了怀疑,那么究竟上大学有没有价值呢?下面我就以20年时间为限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效益。
成本分析
(以大学4年为主,工作后成本忽略为0)
方式,根据最近10年的银行利率显示,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为%左右,故我取大学4年每年的贴现率均为%)
大学4年直接成本合计:8210+8232+7692+7450=31585
二、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如果上大学必然要放弃去工作,那么4年的工作收入即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假定第1年月工资1500,第2年月工资1600,第3年1700,第4
大学四年间接成本合计:19500+20048+20543+20987=81078
三、总成本
将上述一和二中成本加总,即得到上大学的成本:31585+81078=112663
效益分析(20年)
二、预期报酬(大学毕业后1-16年工作期间)
假定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第1年我的月工资为2400,此时24岁;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0岁时得到晋升的机会,月工资直接变为6000元,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增长,到我40岁(刚好从上大学起20年的时间)不再增加。
但是如果我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那么假定24岁工作时月工资1500,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5岁时得到晋升机会,月工资直接涨到4000元,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40岁时
大学生收入现值合计:692719(现值)
高中生收入现值合计:395361(现值)
三、总效益(20年)
A:大学生的总收入=692719+5050=697769
净收益=总收入-成本=697769-112663=585106>0 B:高中毕业生的总收入=395361+81078=476439
净收益=总收入-成本(忽略为0)=476439 A项目的净收益>B项目的净收益
且A项目的净收益>0
因而读大学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