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研究

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研究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不断深入,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带的旅游合作机遇愈加显著。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内蒙古旅游消费结构单一的问题,也有助于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
一、俄蒙边境旅游资源俄蒙边境地带是中俄两国交汇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旅游胜地。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首先,俄蒙边境地带的自然景观独具匠心。
这里的湖泊、森林、草原和山地,都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它们构成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神秘和惊奇。
典型的景点包括:莫尔多胡马特国家自然保护区、卡米尔山自然保护区、夏凯尔德敖包等等。
其次,俄蒙边境地带的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
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
著名的景点包括著名的俄蒙古国家博物馆、山川生态旅游区、马蒂斯·茹科夫斯基宫殿等等。
在深入了解俄蒙边境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考虑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合作模式。
这里笔者主要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1.签署合作协议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带的旅游部门需要在合作框架下,签署合作协议。
该协议应规定双方旅游资源的共享与互助,以及旅游业务的相互推广和营销。
该协议还可以规定双方旅游部门的人员交流与培训,以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2.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带的旅游部门应该联合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
合作方可开发类似“自驾游”“定制游”等深度游产品,将目标旅客从数量上转向质量上。
另外,还可以结合两地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共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3.拓展旅游市场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带的旅游部门应该共同拓展海外市场,提高旅游知名度和信誉度。
双方应该加强外交方面的合作,扩大宣传力度。
可以在两地举办旅游推广活动,促进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
结论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带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着相当的旅游合作潜力。
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带的旅游业者应该加强战略合作,打造跨境旅游品牌。
内蒙古9市3盟旅游合作发展23N”模式探究

区域旅游合作不仅是对旅游景区、线路的拼接,而且是在合作开发共享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区际、区内旅游产业链,实现区际、区内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
旅游合作的第一主体是地方政府,它追求的是地方利益;第二主体是企业,它所追求的则是经济效益。
在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的外部制度框架和内部运行机制。
旅游合作应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选择竞争博弈下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合作发展模式。
一、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综述(一)典型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分析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是指区域旅游系统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在合作区域空间内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它是区域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互补效应、整体效应、共生效应的产物,是基于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旅游资源条件、区域经济活力等条件下的空间自我组织过程。
区域旅游合作在不同的合作机制和区域条件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并处于时空演化之中。
典型的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有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等5种,它们在发展阶段上是逐渐递进的。
合作起步阶段,一般是若干个合作体间以某种连接载体相互联系,以赢得更多的输入性客源,合作体间合作关系比较简单;随着合作开展,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合作体由于资源或市场的优势,逐渐在合作中起主导地位,各种要素迅速向其集中,形成区域增长极;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向边缘区域辐射,带动边缘区域的发展;随着边缘区域的发展壮大,最后达到多赢的梯级网状结构的理想状态。
这5种典型的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的主要特征和运用阶段各不相同,需结合各地实际,采取不同的具体举措。
(二)国内具体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综述对于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国内学者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1)陈健平在闽台现有旅游合作基础和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主导的制度本位驱动、资源整合的产品价值驱动、品牌传播的目的地形象驱动、集群培育的产业链驱动的“四驱一体化”的闽台旅游合作发展模式;(2)张新认为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分为经济发达型、互补型、依赖型、竞争型、独大型,相应的代表典型如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大三峡地区、华中地区、环渤海地区;(3)粟路军、柴晓敏界定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本涵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以地方利益为基础,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交易为协同方式,以政府机制为协同保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4)文吉、魏清泉认为要解决粤西各海岛现存的过渡开发和各海岛之间的替代性竞争,必须采用粤西海岛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的模式,建立粤西海岛旅游联合区,并从客源细分和产品设计对粤西海岛旅游联合区进行整体定位;(5)申燕萍针对河南省的旅游业现状,结合行政区域内合作的问题,提出了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模式,即“点—轴—圈”协同推进模式,并提出了实现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的保障措施;(6)张众在对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的原则、目标,构建了以旅游中心城市带动为主,旅游景区合作为先导的合作模式等。
乌大张区域旅游合作协议

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长城金三角合作区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征求意见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与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作为蒙晋冀三省交界城市,不仅交通便利、区位独特、主导产业突出,而且三地地域相连、文化相通、血脉相亲、经济相融,行政区划内许多县、旗曾同属于察哈尔行省,深情厚感绵延不断。
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下,为了建立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地带区域经济文化一体化合作平台,在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尽快融入首都经济圈,协商签订乌兰察布市——大同市——张家口市旅游合作协议。
一、指导思想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企业运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三地旅游业的合作,促进两市旅游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二、指导原则合作,多赢,创新,发展。
三、合作基础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邻里相望、血脉相连、文脉相同,经济联系紧密、民间交往频繁,因三个城市分别代表了蒙晋冀,三地间更是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的表率。
(一) 从地理位置来看,三地间合作极具地利因素。
乌兰察布地处京蒙走廊,三北通衢,毗邻大同张家口,间距路程皆在一小时之内。
市政府所在地集宁是北方交通枢纽之一,通往北京的G6、G7、110国道(一级)、京包线、集张线,预计2017年通车的京呼高铁和纵贯南北的G55等高速,都必经张家口和大同,三地间交通体系完善,方便快捷,物流业发达。
(二)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来看,乌兰察布与大同、张家口人文相边,可开发资源丰富。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乌兰察布域内长城遗址众多,赵长城、明长城作为战略防御工程,从内地延伸到乌兰察布草原,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开发国家级的长城系列产品,也为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三地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草原丝绸之路、茶叶之路以及张库大道都是开发潜力极大的文化历史资源,其节点元代集宁路遗址出土的中原九大窑系瓷器精品,还有多个朝代珍稀钱币,规模浩大,价值连城,世所罕见,足以证实元代集宁路的集市贸易的繁荣与盛大,被誉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为当今皮革集散、物流集散、旅游集散奠定了深厚的人文积淀。
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研究

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
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
为了进一步促进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区的旅游合作,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旅游协作机制。
本文将从政府协调、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讨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政府协调政府是推动旅游协作机制建设的主要力量,需要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政府协调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当与俄蒙地区政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对口合作,共同推动边境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建立联合工作组,对跨境旅游合作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推动。
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旅游协作合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旅游资源开发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额尔古纳河、贝加尔湖等自然景观,以及蒙古族、鄂温克族等民族文化景观。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需要加强跨境地区旅游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可以通过联合开发旅游线路、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探索跨境自然生态旅游等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跨境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
三、旅游产品推广针对跨境地区旅游产品的推广,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推广机制。
通过旅游交流合作会议、旅游产业展览等形式,增加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区旅游产品的曝光度,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加强跨境地区旅游产品的联合包销、联合宣传推介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旅行社等多渠道进行营销推广,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障跨境地区旅游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道路、水路、机场、车站等交通设施建设,以便游客的出行;酒店、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等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保障跨境地区的通讯网络、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内蒙古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分析

合作 ” 义 为 : 域 内具 有 联 系 的各 个 旅 游 主 体单 定 区 元 , 在它们 之 间相互 作 用的 旅游 相 关要 素形 成有 与 机 运 行 系 统 , 促 使 系 统 功 能 日趋 加 强 和 发 展 的 演 并
化过程 。
区域 旅 游发 展 的基础 是要 依 托 区域 的大合作 , 开 展 区域 大 旅 游 。 区 域 旅 游合 作 不 仅 仅 是 旅 游 方 面 的合 作 , 是 经 济 的 合 作 , 化 的 合 作 , 形 成 一 个 还 文 是 经济区 、 化区 的概 念 。区域 旅游 合 作不 仅 涉及旅 文 游部 门、 游企业 , 涉及 政 府公 共 部 门、 政执法 旅 还 行 部 门 、 础 教 育 部 门 , 通 运 输 部 门等 等 , 跨 部 门 、 基 交 是 多 行 业 、 源 全 面整 合 、 品优 化 组 合 的 过 程 。这 种 资 产
维普资讯
第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 Mo g l ce c c n lg & E o o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a c n my
No 8.t e 1 2 h i u . h 6 t s e ¥ Ap . 0 8 t2 0
内 蒙 古 区 域 旅 游 合 作 发 展 现 状 分 析
栾 煜 , 丹丹 肇
( 内蒙古财经学 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8) 100
摘 要 : 述 了 区域 旅 游 合 作 的 概 念 , 析 了 区域 旅 游 合 作 动 力 机 制 , 出 区 域 旅 游 合 作 应 在 政 府 论 分 指 主 导下 、 实现 社 会 参 与 , 步 缩 小 区域 之 间 、 乡之 间 和 不 同 社 会 群 体 之 间旅 游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的 差距 , 逐 城 创 造 机 会 均 等 、 调 发 展 的社 会 大 环 境 。 协 关键词 : 游 ; 旅 区域 合 作 ; 效 机 制 ; 略 协 作 ; 蒙 古 有 战 内 中图 分 类 号 : 5 0. ( 2 ) F 9 6 2 6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7"6 2 ( 0 8 0 --0 6-0 1 0 - -9 1 2 0 ) 8-0 0 - -4 - - - -
内蒙古9市3盟旅游合作发展“23N”模式探究

和旅游 活动在合作 区域空间 内的组合方式 和相互关 系 , 它是 区域旅 游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互补效应 、 整体效 应、 共生效应 的产物 , 是基于旅游经济空 间联 系 、 旅 游资
源条件 、区域 经济活力等条件下 的空 间 自我组 织过程 。 区域旅游 合作在 不 同的合 作机制 和 区域条 件作用 下会 呈现不 同的结 构形态 , 并 处于时空演 化之中。 典 型的区域旅游 合作 空间模式有点轴发展模式 、 单 核辐射模 式 、 双核 联动模 式 、 核 心一边 缘模式 和 网络型
~
l ◆
砑 0
内蒙古9 市3 盟旅游合
杨 娇
摘要: 本文在对典 型区域旅 游合 作空间模式 和当前 国内各省市 区域旅游合作 模式对 比分析 的基础上 , 结合 内蒙 古 区域旅游合作 的现状 , 最终 确立内蒙古9 市3 盟旅 游合作 发展“ 2 3 N ” 模式 , 并提 出保障该模式实施 的有效机 制。 关键 词 : 内蒙古 ; 区域旅游合作 ; 模式
模式等5 种, 它们在发展 阶段上是逐渐递进 的。 合作起步 阶段 ,一般 是若 干个 合作体 间 以某 种连接 载体相互 联 系, 以赢得更 多 的输 人性客 源 , 合作 体间合作 关系 比较 简单 ; 随着合 作开展 , 其 中一个或者 两个合作 体 由于资 源或市场 的优 势 , 逐 渐在合作 中起 主导地位 , 各种要 素
范围和发展方 向 , 为 区域旅游合作进入操作 阶段奠定 了
基 础。
3 个 渠道是指政府 间合作渠道 、企业 间合作渠 道和 民间团体 合作渠道 。 N 方面合 作 内容是 指旅游 资源 开发 、旅游 市场共 享、 旅游环境 改善 、 旅游设 施投 资 、 包价旅 游线路联 营 、 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 、 旅游商 品的开 发和旅 游企业 管理 等方面的合作内容。 该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的运作 目的在 于有效整合各地 旅游产业链 ,实现旅游交通 体系化 、 旅 游服 务一体化 、旅 游信息联 动化以及旅游 产业协 同发
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研究

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00字的内容请看下文: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区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背景下,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完善的旅游协作机制,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有必要对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以推动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共享。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边境旅游合作机制,促进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区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
通过对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各自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状况,探讨双方在边境旅游合作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边境旅游合作经验,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为内蒙古与俄蒙边境地区的旅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深入研究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的意义,为推动双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进两地旅游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推动两地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通过对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现状的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合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研究俄蒙边境旅游发展现状,探讨俄蒙之间的旅游合作潜力和前景,为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在探讨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双方在旅游资源开发、宣传推广、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和经验,为促进双方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提出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建议,探讨如何建立起一套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合作机制,为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最终,通过研究对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协作机制的意义进行深入阐述,为两地旅游业的合作发展指明方向,为促进中俄蒙三方旅游合作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内蒙古与俄蒙边境旅游现状分析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边境地区,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鄂尔多斯市发展全域旅游研究》范文

《鄂尔多斯市发展全域旅游研究》篇一一、引言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开始积极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整体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
本文旨在研究鄂尔多斯市发展全域旅游的现状、问题及策略,为该市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鄂尔多斯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一)资源优势鄂尔多斯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这里有广袤的沙漠、壮丽的草原、奇特的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
这些独特的资源为鄂尔多斯市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成果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鄂尔多斯市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尽管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目前资源整合不足,各景区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吸引力,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四、鄂尔多斯市全域旅游发展策略(一)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旅游资源整合机制,形成景区之间的联动效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全域旅游品牌。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方便游客出行。
(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根据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二 、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 域旅游合作模式构建
(一 )逐级递进的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模式 根据旅游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形态及旅游行 为的空间规律进行旅游空间组合 ,构建以次级旅游 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旅游合作空间架构是实现区域 旅游合作“重点实施 ,逐级扩散 ”战略的基础 。内 蒙古与周边省市区的区域旅游合作首先应该依据 内蒙古及周边省区旅游产业密集程度 ,以及内蒙古 与周边省市区在不同地理单元上空间联系的紧密 性 ,构建“以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 依托 ,以线路为引导 ”的次旅游合作空间架构 ,然 后按照“重点突破 ,逐级扩散 ”的区域旅游合作发 展模式 ,实现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旅游资源与旅游 产业的全面整合 ,凸显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 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构建我国东西部地区 特色鲜明的旅游板块 ,达到推向世界旅游市场的最 终目标 。 首先构建三个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 作的次级旅游合作区 ,即以宁夏银川为中心的内蒙 古西部 ①、甘肃 、宁夏大漠风光 、民族文化旅游合作 区 ;以北京为中心的内蒙古中部 ②、陕西 、山西 、北 京 、河北自然风光 、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合作区 ;以沈 阳为中心的内蒙古东部 ③、东北三省自然风光旅游 合作区 。次级旅游合作区域的构建明确了不同旅 游合作区的地域拓展范围和发展方向 ,为区域旅游 合作逐级推进奠定了基础 。
① 3 本文为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与周边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 、方向及对策研究 》(NJ05141)成果之一 。 [收稿日期 ]2006206215 [作者简介 ]郝晓兰 ,女 ,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管理学硕士 。
145
草原 、水域等自然与民族文化旅游吸引物集中区 域 。这种相似旅游吸引物的集中分布为区域合作 中进行产品整合 、营销 ,打造区域旅游精品 、产生整 体效益大于部分效益之和的产业整合效益提供了 良好的条件 。
62. 6 12. 9 2. 1 10. 4 8131 11. 6 424. 1 21. 2
130. 2 37. 33
20. 5 15. 2
7. 38 1. 20
21. 3
25
9990. 2 2888
21. 9 10. 2
734. 6 229. 78
27. 9 24. 9
82. 2 12. 1 3. 4 12. 7 4548 11. 6 280. 3
100. 16 28. 84
25. 2 21. 8
3. 52 0. 59
39. 1 34. 2
2161. 8 1236. 7
35. 9
27
210. 4 62. 7
45
13. 6
0. 8 15. 9 0. 02 34. 5 500. 8 23. 8 17. 7 17. 3
92. 84 42. 1 362. 9
(二 )空间联系的便利性 便捷 、通达的空间联系是内蒙古与周边省区构 建和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条件 。内蒙古与周
边省区空间联系的便利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按 照内蒙古与周边省区的地缘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 , 内蒙古西部 、中部 、东部分别与周边相邻省区形成 了相对独立的次级经济区域 ,这些次级区域内部空 间距离近 ,彼此之间进行空间联系所需时间和环节 少 ,因而就减少了进行广泛区域旅游空间联系的阻 力 ,为提高区域内各地区空间联系的效率奠定基 础 。二是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形成的次级区域内部 交通发展水平较高 ,形成了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 。 旅游交通的通达性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实现提供了 有力的保证 。
[摘 要 ]近年来 ,内蒙古根据自身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区内各行政单元旅游经济活动相对独立 ,同 时与周边省区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 ,开始推进企业 、地方政府与周边省区在旅游市场拓展 、旅游线路组合等方 面的旅游合作尝试 ,为此 ,比较分析内蒙古与周边省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 ,进一步明确区域旅游合作模 式 ,对推进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
21资源组合 从资源特色上来看 ,内蒙古与 周边省区的次级行政单元在旅游资源上既存在一 定的相似性 ,又存在着差异性 。如甘肃 、宁夏 、内蒙 古西部的阿拉善盟 ,由于地缘的关系 ,以沙漠景观 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吸引物是 3 省区共有的特 色旅游吸引物 。而 3省区在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旅 游资源上的差异又使这一区域内的同类旅游产品 具有了较大的差异 。将相似旅游资源与差异性旅 游资源有侧重 、分层面地组合开发 ,形成功能各异 的旅游产品 ,既避免了区域同类旅游产品经营引起 的市场竞争 ,又增强了区域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 力 。内蒙古草原 、沙漠 、森林等自然风光 ,蒙古族民 族文化旅游资源 ,与周边各省区旅游资源在结构和 功能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的质量 ,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扩大 旅游活动的时间容量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为 进一步提高区域旅游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
15. 6 42. 5
15
4. 46 1. 16 36. 2
23. 9 43. 1 14. 2
6080. 7 6587. 1 12863
43. 8 17. 5 4. 4
353. 3 292 1614. 9
17. 6 41. 4
15
资料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 ———地方年度统计报告 (2005年 )
① 内蒙古西部包括阿拉善盟 、乌海市 、巴彦淖尔市 。 ② 内蒙古中部包括鄂尔多斯市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乌兰察布
表 1 内蒙古及周边 8省市优势旅游吸引物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3A级 历史文 国家级风 国家森 优秀旅 以上景区 化名城 景名胜区 林公园 游城市
甘肃
8
4
3
9
4
宁夏
3
1
1
2
1
陕西
15
6
5
11
10
山西
10
5
5
19
2
北京
28
1
2
5
1
河北
35
4
8
10
6
东北三省 47
4
15
53
17
内蒙古 8
1
1
11
8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旅游网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网等 2005年数据资料整理 。
一 、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 域旅游合作条件比较
内蒙古地跨“三北 ”,与我国甘肃 、宁夏 、陕西 、
山西 、河北等 8个省区市毗邻 ,在自然 、社会 、文化 、 经济等方面与这些省区存在着天然的 、密切的联 系 ,同时 ,也存在着差异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 ,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差异性 11优势旅游吸引物的数量及空间分布 内蒙 古与周边 8 省区拥有优势明显的旅游吸引物 (见 表一 ) ,这为建立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的产品开发 系统 ,打造更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 础 。内蒙古地域狭长 ,从东到西 ,形成了相对独立 的旅游单元 ,从 4A 级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名城 、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 、优秀旅游城市等 优势旅游吸引物的分布来看 ,相同类型旅游资源在 与周边省区构成的区域内呈现相对集中分布 ,形成 了内蒙古西部 、甘肃 、宁夏大漠风光 、文化遗产 、民 族风情旅游吸引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内蒙古中部 、 陕西 、山西 、北京 、河北历史文化 、草原文化旅游吸 引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东北三省 、内蒙古东部森林 、
[关键词 ]内蒙古 ;周边省区 ;区域旅游合作 ;模式 [中图分类号 ] F59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5281 (2006) 0620145204
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进程中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立在地缘经 济基础上的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 ,以其优势互 补 、成本降低 、聚合效应和整体福利提高的特点 ,促 进了各国之间以及国内区域间旅游合作的快速发 展 。近年来 ,内蒙古根据自身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 中 ,区内各行政单元旅游经济活动相对独立 ,同时 与周边省区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 ,开始推进企业 、 地方政府与周边省区在旅游市场拓展 、旅游线路组 合等方面的旅游合作尝试 ,为此 ,比较分析内蒙古 与周边省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 ,进一步明确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对推进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区域 旅游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