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方式及其建议

合集下载

对“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

对“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
维普资讯
第 8 第 5期 卷
20 0 7年 1 0月
湖 南农 业大 学学 报( 社会 科学版)
J u a o n n Ag iutrlUnv ri ( o ilS in e ) o r l fHu a r l a iest S ca ce c s n c u y
在3 市旅游饭店和旅行社得 到发展 的基础上 ,三市 旅游接待人数 、旅 游总收入 自2 0 年 以来均保持 高速 00 增长 。长沙市通过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和旅游中心战 略,
20 年 旅游接待人数 比20 年增长 1 %,年均 增长为 05 01 7 5 %( . 因资料有 限, 4 年均增长速度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 算, 以下相 同) ;实现旅游总收入比20 年增长127 01 - %,年 2
包括3 大城市 ,2 1 个县市 ,7 个建制镇和3 0 17 6 多个集镇 ,
土地 总面积 2 万k , 占全省 的 1.%,是湖南省乃 . m 8 33
至 中国中部地 区大中小城市的密集分布 区, 口密集 , 人
经济 发达( 南省发展计 划委 员会.长株 潭城 市群 区域 湖
规 划总报告 .2 0 ) 3。这里旅游资源丰 富,基础设施 齐 0 全 ,是湖 南省境 内国内旅游客源 的主要 目的地 和集散 地 。 自湖 南省政府于 “ 九五”计划期 间提 出 “ 一点一 线” 区域发展战略以来 ,作为 “ 一点一线” 的重要 区 域 “ 长株潭” ,正紧抓机遇 ,按照 “ 划指导 ,基础 规
潜力的产业之一 ,已充分显示 了它 的产业成长优势 。
潭”地 区的旅游业也迎来 了前所未有 的契机 ,得 到 了 跨越 式发展 。 目前 , “ 长株潭”初步形成 了旅游产业 发展 的基 本格 局 ,取得 了可喜 的成绩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长沙市 20 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 3 4 . 08 22 3万人 次 , 比 上年增长 1 . %; 5 3 国内旅游收入 2 12亿元 , 长 1 . % ; 7. 增 79
接待入境旅游者 5 . 4 9万人次 , 增长 9 6 ; . % 国际旅 游外汇收
[ 收稿 日期 ] 2 1 - 1 0 00 0 — 7 [ 作者简介 】 彭晓玲( 98 , , 16 一) 女 湖南安化人, 湖南科技职业学 院旅游教研室主任 , 管理学硕士 。研究方 向: 职业教 育, 区域旅游旅游 。
元, 分别增长 9 4 . %和 6 8 . %。“ 中国红色旅游第一 品牌 ” 形 象进一步凸显。株洲市是老 工业城 市 , 游发展起 步较晚 , 旅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 但近年发 展较快 ,08年全市接待游 客 20 87 6 1 . 万人次 , 实现旅游总收入 4 . 86亿元 , 增长 1 .% 。 99 第二, 旅游 市场开拓 能力明显增 强。长株潭 ” 区已成 地
行, 重大项 目支撑 , 产业发展为 核心” 的发展思 路 , 大力 推进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 把长株潭地区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 高新技 术产业聚集 区和现代化 、 生态 化 的网状 城市 群。 与此 同时 , 长株潭地区的旅游业也 迎来 了前所未 有 的契 机 ,
潭 韶山行 ” 的激情澎湃 ; 诚信旅 游看三湘” “ 目潇湘看 从“ 、极
题, 阐明了长株潭城市群进行 区域旅游整合的必要性 , 为该区域的旅游整合研究打下了基 础。 [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 游业 ; 旅 现状 ; 问题
[ 中图分类号 ] F 9 . 50 I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82 (o o o 0 5 —0 0 8— 2 9 2 i )4- 0 6 2 入 4 2 美元 , .4亿 增长 9 7 ; . % 国际 国内旅游 总收入 30 2亿 0. 元, 增长 1 .% 。湘潭市以红色旅游为契机 ,0 8年共接 待 59 20 国 内外旅游者 9 7 1 人次 , 6 .2万 实现 旅游综 合收入 4 .5亿 48

长株潭“两型社会”区域休闲旅游开发研究

长株潭“两型社会”区域休闲旅游开发研究

长株潭“两型社会”区域休闲旅游开发研究摘要: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的构建为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对休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基于此,长株潭休闲旅游应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强化两型社会建设意识,以环境伦理为导向,制定休闲旅游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管理,并对长株潭休闲旅游进行合理布局规划,以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和长株潭休闲旅游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长株潭;两型社会;休闲旅游;开发一长株潭两型社会和休闲旅游的关系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

休闲旅游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促进了长株潭地区的两型社会建设。

1.发展休闲旅游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随着长株潭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乡土地利用变化极为频繁,特别是城区人、地、资源关系紧张,急需向城郊和周边农村进行人口分流,缓解压力,因此,迫切需要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特别是农业休闲旅游。

另一方面,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高碳足迹面广,碳耗用量大,污染重,且资源不足,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等,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很大差距;同时长株潭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休闲的需要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发展少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休闲旅游。

休闲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只有发展休闲旅游业,才能加快长株潭两型社会进程和长株潭都市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

2.发展休闲旅游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途径为了适应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长距离、高能耗的旅游模式不能够适应长株潭的发展目标,必然要向新型的旅游模式即休闲旅游转变,从而使得休闲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方式得到发展。

休闲旅游属于近距离的、低能效的非景观模式的旅游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

“两型社会”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管理机制研究

“两型社会”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管理机制研究
试 验 区 的新 农 村 建 设 生机 勃 勃 ,据 统 计数 据 显 示 ,2 0 0 9年 长 株 潭 三地 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 7 8 8 7元 ,比全 省 高 出 2 7 97
元。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现状。得益于长株潭地 区 2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 “ 两型社会 ”建设 的政策驱动,近年来 ,

长 株潭城 市群 “ 型社会 ”建设 的 思考 两
长株 潭三市沿 湘江呈 品字形分布 ,相 互之 间相距不足
4 0公里 ,总面积 28万平方公里 。自 20 . 0 7年被 国务院批准 为全国 “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 区以来 ,长株潭
城市群发展速 度明显加快 ,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以旅游业发 展为龙头的第 三产业发展尤其突出。 ( ) 济可持续发展是长株 潭城 市群 “ 一 经 两型社会”建
出, 保护环境和 节约资源的任务繁重 , 要想经济又快又好 的 发展就必须 要解 决这 些问题 , 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
心的循环经济是 关键 ,发展低投入、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 益产业 , 符合可持 续发展理念 的经济发展模式, 属于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的经济形态。 要加 强宣传 , 提高全民意识 ,
术体系竹 企业的发展要依托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 的发展, I。
用先 进 的科 学 技 术 来 改造 传 统 的 钢铁 工 业 、机械 工业 、 车 汽
制造工业等 ; 用工业化发展去改造传统农业 , 实现农业工业 化。长株潭城市群作为 国家级 “ 两型社会”建设试验 区, 科 技、 投资、 人才、 教育资源 比以往 更多更快更好 的融入到 “ 两 型社会”建设上来 ,同时促进长株潭经济发展建设 向资源节 约和环境友好转变 , 而该转型又能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内企业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资源合作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资源合作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对州
学 术 论 丛
徐 载娟 刘 洪作
湘潭大学公 共管理学 院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 资源合作开发中的政 府行为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 由于受到行政分割的影响 , 我 国旅 游资源的开发存 2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资源合作 开发 中提升政府行为 的对 在各 自为政 、 重复建设严 重、 地 方保 护主义盛行等现 象 , 本文 策 以长株潭城 市群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中的政 府行为作为研 究案 2 . 1 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 编制旅游合作发展规划 例, 分析政府引导旅 游合作 的必要性 , 指 出目前政府行为存在 首先 , 打破行政壁垒 , 做好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 。要 实现长 的不足之 处, 最后提 出政 策性建议 , 以期为政 府对旅游资 源的 株潭城市群 无障碍旅游 圈 , 须从地域上打破行政 区划 的限制 , 调控 与管理提供科 学参考。 要打破 部门的束缚 , 从客源上打破 区域的限制。 在编制旅游规 关键 词 :长 株 潭城 市群 旅 游 合 作 政 府行 为 划 的过程 中 , 地方 政府要突破行 政区域 的限制 , 共 同研究 、 共 同决策 , 编制 出具 有战略性 、 全局性 、 整体性 的旅游合作 发展 长株 潭城市群地处 湖南省的东北部 , 包含 长沙 、 株洲 、 湘 规划 。 潭三地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 资源各具特色 , 互补性强 。长沙是 其次 , 讲究 编制方法 , 注重旅游 规划 的科学性 、 特色性。 做 著名 的历史文化名城 , 湘潭 以名人名城为代表 , 株洲 以工业旅 好编制 旅游规划 的前期 准备 ,对长株 潭旅游资 源的类别 、 品 游、 休 闲旅游 、 宗教旅游为特色 。 如何在政府 的引导下 , 实现长 位 、 地 区进行 全面 的调查 ; 在编制 旅游规划 的过 程 中, 明确 提 株潭 城市 群旅游 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长株潭城市群无 障碍旅 供长株潭旅游发展的近期和长期 目标 ;确定重点旅游 开发 项 游圈成为重要 的课题 。 目; 形成旅 游发展 战略 , 对长株潭 旅游发展 的政 策支持 、 经 营 1 . 管理体制 、 融资方式等进 行规 划。 1 . 1 长株潭城市群缺乏旅游合作 的规划 2 . 2优化旅游行业的政策 , 完善旅游合作市场机制 首先 , 长株潭城市群 政府联合制定 的发展规 划 , 比如《 长 首先 , 鼓励旅游企业向集团化 、 规模化发展 。政府 要增强 株潭城市群 区域规划提 升 ( 2 0 0 8 — 2 0 2 0年 ) 》 、 《 长株潭城 市群 对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企业合作 的支持力度 , 鼓励其做大做强 , “ 3 + 5 ” 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 》 等, 也 只强调 了生态环境 、 城市建 对跨 区域合作 的旅游企业集 团给予政策上 的优 惠 ,对 长株潭 设、 社会 管理 等方 面的问题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合作 规划 目前 城市群企业联合举办 的旅游活动要给予支持 ,引导旅游企业 仍是一片空 白。 其次 , 长株潭 城市群地方政府在制定旅游规划 推出具有地方特 色的旅游产 品 , 打击低价竞争和“ 零团费” , 倡 时, 很少涉及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合作方面 的内容 。比如 在《 长 导 阳光旅游 。 沙市旅游业 发展总体规划( 2 0 0 9 — 2 0 2 0年 ) 》 中, 只是 对长沙市 其次 , 建立旅游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 处理好 中央或上级 区域 内的旅游协作进行 了详细的说明 ,但 并没有提及长株潭 政府和长株潭政府的利益关 系。中央和湖南 省政府要为长株 城市群旅游一体化 的问题。 潭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倾 斜 , 财政上给予资金上 的支持 ; 长株潭 1 . 2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市场机制不健全 政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处 理利 益分配问题 。在齐心协力 首先 , 区域间缺少合作 , 旅游产品趋同单一 。长株潭城市 发展旅游业 的前提下 , 协商制定合理 的利益分配方 法 , 科学地 群具有湘绣 、 陶瓷 、 长沙铜官 窑 、 棕编、 长 沙剪 纸 、 火 花等 民间 分配旅游利益 。 工艺 及品种繁 多的风味小吃 , 这些都可成 为旅 游消费的亮点 , 2 - 3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 转变区域合作 中政府 职能 但由于政府在 开发旅游产 品时合作较少 ,致使长株潭城市群 首先 , 在跨 区域的旅游景 区的行政 区域 内 , 建立长株潭 城 没有发挥 自己的产业优势 ,而开发的旅游产 品存在较 多的重 市群旅游合作示范 区, 全 面实行无 障碍旅游 圈试验基地 , 总结 复。 和推广旅游合作 的经验 。 在示范区内 , 建立专门的旅游合作管 其次 , 旅游合作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致使旅游市场分割 。 理 机构 , 实行跨 区域 的旅游生态环境保 护 、 旅游资源 的开发 、 部分政府人员存 在认识 的偏差 , 对待旅游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 旅 游市场 营销 与宣传 , 对旅游利 益实行合理分配制度 。 使得旅游合作设立 的机 构并 未真正发挥作用 。 比如 , 2 0 0 9年 其次, 实行旅游合作信息公 开制度。 地方政府要联合宣传 成立 的“ 长株潭城市群办” , 并没有实现“ 引领规 划 、 创新体制 、 长株潭 城市群旅 游合作 的相关信息 的查询方式 、 时 间地点等 。 整合资源” 的主要职责 , 其作 用未充分地发挥 出来 。 地方政府对实施 的旅 游合作项 目的资金使用 情况 、 最新 动态 、 1 . 3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合作成果等在政府公 告栏 、 政府 网站 、 报 纸电视等渠道进行公 首先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景 区的管理权较为分散。 如岳麓 布 。 山由长沙市 园林管理局管理 ,湖南省博 物馆 由湖南省宣传部 参考文献 : 管辖 的文化局来管理 。旅游景区权责不清晰阻碍 了部 门之 间 『 1 1 吴莹. 粤东 区域旅游合作 中地方政府推动作用研 究. 【 D 】 . 的相互合作 , 甚至造成管 理部 门相互推卸责任 。而且 , 跨行政 广 东: 汕头大学. 2 0 0 8 ( 6 ) . 区域 的旅游景 区 , 管理权 被行政 区划所分割 , 如地跨长株潭城 『 2 ] 刘君德 . 中 国行政 区划 的理论 与实践. f M 】 . 上海: 华东 师 市群三市 的昭山 , 由湘潭市昭山风景名胜 区管理处管理 。 旅游 范大学 出版 社. 1 9 9 6 . 『 3 1 胡 浩. 旅游城市“ 行政 区旅游经济” 透析. f J 1 . 青 岛科技大 景区条块分割造成 资源 的盲 目开发 , 加 大管理难度 。 其次 , 长株潭城市群缺少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的监督机制 。 学学报. 2 0 0 6 ( 3 ) . 作者 简介 : 徐载 娟( 1 9 8 7 一 ) 。 女, 湖南省 益 阳市人 , 现就 其一 , 旅游信息公开制度有待加强 。比如网站建设方 面, 地方 0 1 0级研究生 。研 究方 向为行 政府建立了各 自的旅游官方网站 ,而专门针对长株潭城市群 读于湘潭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 2 旅游合作的官方 网站却没有建立。 其二 , 未真正发挥 民主的监 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 刘洪 作( 1 9 8 4 _) 。 男。 湖南省衡 阳市 人 。 现 就读 于湘潭 大 督作用 ,虽然地方政府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 ,会采取 “ 听证 0 1 0级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为社会保 障理论 会” 、 “ 群众座谈 会” 、 “ 新 闻发布会”等 ,但是大部分是流 于形 学公 共管理学院 2 与实践。 式, 舆论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发 挥出来 。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旅游协作发展优化路径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旅游协作发展优化路径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旅游协作发展优化路径作者:韩晶晶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4期摘要: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长江中游各城市旅游合作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如何有效的区域旅游跨省际合作以及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

文章在分析区域各城市旅游协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基础条件,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协作;优化一、前言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三个阶段之后,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即区域协同与跨区域合作竞争的新时代,区域整合体成为旅游业竞争的基本单位。

随着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区域旅游协作能够丰富旅游市场,拓宽各种旅游资源和渠道,从而产生一定的集群效果,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对提升中部地区整体旅游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协作发展基础及现状(一)研究区域界定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咸宁、鄂州、孝感、仙桃、天门、潜江)、襄荆宜城市带(襄阳、宜昌、荆州、荆门)、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岳阳、株洲、常德、益阳、湘潭、衡阳、娄底)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鹰潭、上饶、景德镇、新余、抚州、宜春、萍乡、吉安市部分县区),涉及3 省 31 市,国土面积约 31.7 万平方公里,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特大城市群之一。

(二)区域旅游协作的基础前提1.资源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数量多、种类全、分布广、品质高,三省山水相连、文脉相通。

截止到2014年末,长江中游城市群共有世界遗产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处,5A级景区17处,4A景区154处。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摘要:作为旅游活动三大要素之一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人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

挖掘长株潭人文旅游资源内涵,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将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资源整合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旅游业的中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齐全的基础设施。

在长株潭城市群(以下简称长株潭)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是重要部分。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中,明确将休闲旅游产业和红色旅游工程列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重点[1]。

一、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概况长株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集名城、名山、名水、名陵、名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种类多、品味高、综合性强,形成了可供观光游览、朝拜祭祀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有“楚汉名城”和“革命摇篮”之称。

长沙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古物主要有:宋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西汉马王堆古墓女尸,三国孙吴纪念简牍,湖南省博物馆等。

还有刘少奇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和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文化主题公园。

株洲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的农耕文化。

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炎帝陵、云阳山、醴陵李立三故居、醴陵红官窑等,还有株洲工业园等工业旅游资源。

湘潭韶山是伟人毛主席的故乡,一直以其独特的政治特色成为世人关注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湘潭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韶山景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隐山、彭德怀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等。

从整体上看,长株潭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样,内容齐全,同时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具有互补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长株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旅游观光。

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战略

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战略
(.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湖南 娄底 4 7 0 ;2湖南人文科技学 院 区域经济研 究所 ,湖南 娄底 4 7 0 ) 10 0 . 10 0

要: 长株潭( 长沙 、 洲、 潭) 株 湘 城市群 两型社会建设 涉及社会 经济的重大革新 , 对旅游学家
S oCI AL S ENTI T CI S
Ma , 1 y. 20 2
( 5期 , 第 总第 11期 ) 8
【 旅游理论与 实践 】
( o5Ge e a No1 1 N ., n r l .8 )
论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旅游” 发展战略
刘辛 田1 ,肖华茂 , 2 ,
建符合 两型社会要 求的“ 两型旅游” 发展战略是 国家对旅 游业的首要要 求。文章对“ 两型旅游” 进行 了战略定位和主题
形 象定位 , 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发展 涉及的主要利 益相 关者入手 , 构建 多元化的发展 目标 。
关键词 : 长株潭城市群 ; 两型社会 ; 两型旅 游; 战略 目标 中国分类号 :5 2 F9.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2 3 4 ( 0 2 0 — 0 6 0 10 — 2 02 1 )5 0 7 — 4
“ 综合配套”是要求社会经济文化全面推进系统 潭) 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发展 。 同时 , 业 、 产 机制 、 术 要多方 配 合 , 同一致 。 技 协 综合 配 套改 革试 验 区 , 株潭 城市 群地 位骤 然 上升 到 长 “ 改革” 是求变 , 大胆创新和率先 突破 , 国家层 与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 ,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 面的改革发展相衔接。 试验” “ 就是先行先试 , 是权力 , 史高点 。两型社会建设涉及社会经济的重大革新 , 也是责任 , 对 长株潭城市群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声和 旅游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旅游业如何配套两型社会建 标 杆 , 有试 验 区 的性 质 , 株 潭城 市 群 两 型社 会 的 具 长 建设 要 面 向区域发 展 , 要 面 向国家经 验 。 也 设 ,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模式 , 是 国家对旅游业 的首要要求 , 是业界正在研究思考的 重 大课 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方式及其建议
摘要:文章对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swot分析,并就该区域旅游合作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如下建议:政府推动,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整合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产品体系;联合营销,共同开拓客源市场;统一规划,协调区域旅游发展;大区域联合,打造旅游新格局。

关键词:长株潭区域;区域旅游合作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17-01
长株潭区域是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的城市群,该地区在空间上相互交叠,呈“品”字状分布,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具有不可分割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使这一地区成为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

长株潭地区的旅游合作可以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东风形成长株潭旅游区,充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军”。

长株潭旅游区将会是一个“历史文化和经济中心旅游区”,以长沙市为旅游业中心城市,株洲市和湘潭市为次一级的旅游业中心城市,在一部分旅游业水平比较高的县级行政区,如韶山市,将形成旅游业的基础城市。

一、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的 swot 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优势——基础优势。

长株潭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品味较高、功能多样、而且互补性比较强。

长沙市旅游资源体现为以长
沙市区为中心的环状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交互分布的空
间结构特征。

株洲市旅游资源以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的炎帝陵祭祖旅游主题为特色。

2.客源市场优势——核心优势。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达,旅游市场发育程度较高。

首先,长株潭之间互为客源市场。

从湖南省旅游局获悉:长株潭旅游一体化计划发展具体目标之一是,实现三市间旅游客源交流,长沙市每年均向株洲和湘潭两市各输送150万名游客,株洲和湘潭两市每年向长沙市各输送100万名游客。

尤其是长沙作为一个客源大市场,消费水平高、出游率大、出游人次多等特点突出。

3.交通区位优势——条件优势。

长株潭地区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承东启西,联结南北,具有十分突出的过渡地带优势。

长株潭地区拥有便捷的对外联系:交通四通八达,处于中国南方交通的十字枢纽位置。

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拟定新建武汉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319国道、320国道和上瑞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二)劣势分析
1.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长沙拥有发展旅游经济的良好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建设水平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强,在全省居领先地位,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湘潭市各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韶山是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但目前也面临旅游产品单一、吸引力下降、旅游宣传经费不足等压力,而湘潭县和湘乡市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低,旅行社促销力度不够,长株潭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给三市旅游企业的合作设置了障碍。

2.旅游合作的形式单一。

目前长株潭地区的
旅游合作仍然主要集中在简单层次上的整合旅游资源、组织旅游线路,没有形成有机的区域旅游产业链。

(三)机会分析
1.全国区域旅游合作新高潮出现的机缘。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十大热点问题之一,从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更加实际具体,到泛珠三角区域在合作内容、合作层次的更加深入,以及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的新进展,区域旅游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成功的区域旅游合作案例为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长株潭一体化带来的新机遇。

随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开始《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保同治”等专题规划全面实施。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域内的旅游市场规模将会扩大,旅游潜力将得到充分挖掘;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更有利于三市旅游的深度开发,为旅游投资的引入打好基础。

3.各级政府、领导重视与支持创造的机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特别要把具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指示精神,全省大力推进旅游开发建设精品化,旅游宣传促销品牌化,为加快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将为实施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威胁分析
威胁主要来自邻近旅游区域的竞争。

一是分流客源。

在省内,湘北有外接北方客源市场的岳阳;湘西北有高品质旅游资源聚集的张家界旅游区;湘南有背靠珠江三角洲市场的郴州;湘西南有背依广
西市场的新宁丹霞旅游区。

二是争夺旅游投资。

东有长三角旅游区,南有珠三角区域,北有武汉旅游圈。

二、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
(一)政府推动,旅游企业积极参与
通过政府领导层面的沟通与协商,就一些意向性合作问题达成共识。

政府行为的合作主要是从政策研究、舆论导向、平台搭建、宣传促销等方面着手,是一种指导性行为。

与此同时,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旅游企业要积极参与。

(二)整合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产品体系
首先,加快旅游产品的合理整合,合力打造长株潭旅游精品,创立旅游名牌。

目前长株潭三地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长沙——花明楼刘少奇故居——韶山毛泽东故居伟人故里游、长沙——株洲炎帝陵之寻根祭祖游等旅游线路。

其次,结合当前旅游消费的动态,以市场为导向,依仗资源优势,精选旅游主题,设计高中低多档次结合的旅游线路,以满足多层次的需要。

(三)联合营销,共同开拓客源市场
区域旅游作为一个整体,联合营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联合营销共同推介区域内的产品,对长株潭区域内的单个旅游景点进行重组,赋予新的主题,重新定位,对原有的旅游线路不断完善翻新。

联合营销的主体应该多样化。

(四)统一规划,协调区域旅游发展
以一个总体规划统领长株潭的区域旅游开发与建设,三市的旅游
开发应该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区域分工、合理布局,结合自身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重复建设、项目雷同,以防造成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地开发特色品牌的旅游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春晓.湖南旅游业空间结构研究[m].湖南地图出版
社,2001:170.
[2]李春璞.长株潭联手打造旅游一体化市场[n].株洲日
报,2003-3-11(2).
[3]谭文艳.世纪星城点亮潇湘[n].经济潇湘,2003-1-20(c1).
[4]唐群雄.湖南省3小时经济圈雏形初现[n].长沙晚
报,2005-2-14.
[5]马晓东.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简论[n].光明日报,2005-4-5.
[6]李树民.区域旅游合作的行为模式与动力机制[j].旅游学刊,2005(3).
[7]金丽,刘建东.区域内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及战略选择[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