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文化论文
山西的文化作文

山西的文化作文山西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
地上文物之最、地下文物之丰堪称全国第一。
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美誉。
小编收集了山西的文化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山西的文化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已经快两年多了,在这两年每次离开家返校上学的时候,我和身边的必然会带上一壶山西老陈醋,这一点,从未例外过。
作为山西人,几乎每餐离不开醋,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没醋的宴席,总觉得少点什么,再丰盛也索然无味。
趁暑假这个机会,我来到了“中国醋都”——山西清徐县,通过这里的醋文化展览,我对山西的醋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人们常说:“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充分反映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山西人喜欢吃醋是出了名的,当然这里的“醋”指的并非是感情方面的醋,据说,1978年有关部门曾在华北五市对每人每年的食醋量作过一次调查,太原市以人均每年18斤的食醋量大大超出别的城市。
有统计,山西全省年人均食醋在10斤以上,为全国之最。
晋醋盛名在外,清徐县作为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是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所产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号称“天下第一醋”,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醋都,老陈醋凝聚着山西人深厚的历史情结,而醋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与山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来过山西的朋友们,大多曾经发现,在山西,可以说是无醋不成餐,烧菜时,撑勺的大师傅们会在菜里放醋;开餐时,服务员会给每位食客递上一份盛满醋的小碟;酒菜过后是主食物,醋壶又会递上来,人人都自己给主食内放醋;还有,菜单上的菜品更是有不少与醋有关,糖醋排骨、老醋花生、醋溜白菜、糖醋鱼、酸汤攸面、醋腌黄瓜、酸辣土豆丝等数不胜数。
如果非要问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那首先,从地理环境方面来说,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中含碱性大,再加上这里的气候干燥,人们种出来的粮食和饮用的水中也就含有了较大的碱性,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也就是山西人所称的“水土硬”,而人们如果长期食用醋,醋的酸性就正好能中和碱性,防止结石,所以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山西文化论文参考

山西文化论文参考山西文化论文参考范文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参与旅游而且见多识广的游客愈来愈多。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得物质条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人们开始逐渐寻求非物质层面的满足,这就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山西文化论文参考范文山西文化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加强山西旅游景观文化建设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物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
据统计,山西现有辽、金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到全国同类建筑的72.6%,有分布于全省各地的文物古迹35001)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都城118处。
近年来,山西省在盘活这些宝贵的资源,变资源为旅游产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
但同时也日益凸显出旅游景观与文化脱节、景观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景观设施建设的问题,重景观轻文化、有景观缺文化、好景观差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使一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也还处在靠有形资源作为卖点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
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关系山西历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相关内容作一探讨。
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提升山西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竞争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目竞争。
改革开放,百业振兴。
作为对传统中国人十分陌生的旅游产业也顺势而生。
在这个阶段中,谁能够率先开辟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谁就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
因此,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无我有”。
只要哪个地方能拿得出像样的旅游项目,它就有竞争力。
第二阶段是广告竞争。
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然或人文资源的地方纷纷将资源开发为旅游景观,没有资源的地方也想方设法开辟人造景观作为旅游之用。
议一种山西民俗之古今传承作文

议一种山西民俗之古今传承作文山西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这里的古今传承着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民俗。
从古时起,山西就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经过历史的沉淀,一直传承至今。
在现代社会,山西的许多民俗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风格,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山西古今传承的民俗,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山西古代的民俗文化。
在古代,山西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包括婚礼习俗、祭祀仪式、节日庆典等等。
例如,在山西的婚礼习俗中,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仪式,如迎亲、过门、敬茶等等。
这些仪式在当地人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未来的美好。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重要的祭祀活动,如祭祀祖先、祭祀风神、神龙等等。
这些祭祀活动不仅体现了山西人民对神灵的敬畏,也是他们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崇尚和感恩。
另外,在山西的节日庆典中,也有着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
例如,每年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山西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庆祝活动,如赛龙舟、舞狮子、放孔明灯等等。
这些庆典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是他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些古代的民俗文化,山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使他们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山西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逐渐淡去,甚至濒临失传。
但值得庆幸的是,山西的民俗文化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首先,许多古老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重新挖掘和传承。
例如,一些传统的庙会、民间艺术表演等等,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品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活动不仅成为了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也为当地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重视,如陶瓷、刺绣、木雕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保留了古老的工艺技术,也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其次,许多古老的民俗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
山西家乡民俗文化论文20xx字

山西家乡民俗文化论文20xx字篇一:山西文化论文山西文化最闪亮的星——晋商文化班级 13270941姓名寇钉学号 1327094162山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她有丰富的内涵,在山西的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俗话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 五千年时光的沉淀,成就了山西独有的文化特色,她时而厚重,时而婉约,时而悲怆,时而诙谐。
各成一体,各具特色。
那么,先说说山西的文化根基。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孝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主线,当然,很多人会以为这样说很落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是君臣父子家国这些维系了中国千年的历史。
其中的晋商文化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骨髓里。
其次,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山西的饮食文化别有一番风味。
香甜的陈醋,甘醇的汾酒,各色的面食加上独到的小吃,每一个都让人难以忘怀。
再次,便是不得不提的浸淫中华五千年的民俗文化,山西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的山西特有的精神,展现着山西人特有的风貌。
如果说对山西文化的最深刻影响的话,当数晋商文化晋商的辉煌刚过去不到百年,人们就对其知之甚少了。
甚至有人对晋商这一概念竟是完全没有的。
直至《乔家大院》的演出,人们才通过乔致庸这个叱咤商场、经营天下的人物,才升腾起对晋商人的崇敬,由心底生出一些了解晋商的冲动。
人们对晋商的了解都是从电视开始的,从《白银谷》、《龙票》、《昌晋源票号》再到《乔家大院》,人们在电视中感受到了晋商横空出世的雄壮和经营天下的豪气,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晋商文化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我也希望晋商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了解,晋商精神也能够被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晋商文化,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
初中生关于民俗山西文化的作文

初中生关于民俗山西文化的作文山西民俗文化的魅力
嗨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地方——山西。
你们知道吗?山西不仅风景美,而且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个宝藏地儿!
说到山西的民俗文化,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独特的剪纸艺术。
山西的剪纸可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它们可是有着几百年历史呢!这些剪纸作品五彩斑斓,图案多样,既有传统的花鸟虫鱼,也有现代的元素。
每次看到这些剪纸,我都觉得像是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再来说说山西的面食文化吧!山西的面食种类多得数不清,比如刀削面、油泼面、羊肉泡馍等等,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制作方法。
特别是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那面条滑溜溜的,配上各种调料,简直美味极了!
除了美食,山西的民俗文化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
比如说,山西人过年的时候会贴春联、挂灯笼,还有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传统节目。
这些活动不仅能增添节日气氛,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山西的庙会。
每到庙会那天,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卖小吃的小摊贩、扭秧歌的表演者,还有穿着古装的人在拍照留念。
我特别喜欢逛庙会,因为那里不仅有好玩的游戏,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可以买。
山西的民俗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山西的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和学习这样的文化,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好啦,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有机会也能亲自去山西感受一下那里的民俗文化,相信你们一定会被那里的美景和文化所吸引的!记得回来和我分享你的体验哦!。
关于山西非遗民俗文化的作文

关于山西非遗民俗文化的作文山西,这个地方可是个非遗民俗文化的大宝库啊!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山西的非遗民俗文化,让大家开开眼界,涨涨知识。
咱们来说说山西的面食文化。
山西的面食可是出了名的好吃的,有刀削面、烙饼、馍馍等等。
这些面食不仅味道美,而且制作工艺独特,有着悠久的历史。
比如说刀削面,这可是山西的传统面食之一,制作过程非常讲究,要一把锋利的刀子,才能将面条切得又细又长。
而且,山西的面食还有很多种类,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口感。
接下来,咱们来说说山西的民间艺术。
山西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有很多传统的表演形式,比如说晋剧、秧歌、花鼓戏等等。
这些民间艺术不仅表演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故事,又有生活琐事,还有一些幽默搞笑的内容。
看着这些表演,人们总能感受到浓厚的民间气息和地域特色。
再来说说山西的民间手工艺吧。
山西的民间手工艺也是非常有名的,有很多独特的技艺,比如说剪纸、泥塑、刺绣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寓意深刻,很多都是为了庆祝节日或者祈求平安顺利而制作的。
看着这些手工艺品,人们总能感受到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
当然了,山西的非遗民俗文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说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山西的独特之处,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文化财富。
所以呢,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
总之呢,山西的非遗民俗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山西旅游的话,一定要好好体验一下这里的民俗文化哦!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山西文化方面论文

山西文化方面论文浅析山西地名文化摘要:地名学作为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显现出它的重要意义。
地名涵盖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经济、文化等诸多内容。
本论文通过搜集整理山西省内的地名,将其归类分析,结合民俗学和地理学相关理论,以实证的方法研究地名的文化含义,从一个新的角度显示出山西省的悠久历史文化。
关键词:地名;文化;山西“中国传统地名学包含有“地名”、“嘉名”、“别名”等概念。
其命名原则大致有方位原则、“以山为名”、“因水为名”、“以具体地理实体为名”、“因事名之”、“年号地名”、“以形得名”、以人物姓氏为名、虚词方位词不单独为名等原则。
古人在一些诸如《尚书》《华阳国志》等经典中有了关于命名原则的记录。
刘胜佳认为现代地名命名原则大致为相对稳定的原则,反映地域特点的原则,要有科学性的原则,为人民群众接受的原则等。
可以看出,虽然传统经典中对命名方式一带而过不加分析,更没有系统性和专业性而言,但它在内容上已与现代地名学的命名原则不谋而合。
这就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代地名学的研究高度,现代地名学命名原则不过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而已。
山西省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之一,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地上文物和无法统计的地下文物,当然也包括山西古老的、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地名文化。
本文通过收集山西省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名称加以归类分析,以探寻地名背后的文化含义。
一、自然环境相关的地名水在山西民众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农业社会中更为明显。
而在二十二处地名中有八处与汾河相关,一河系八城,确实少见。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而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
汾河河道纵贯三晋,冲积了大片的平原和谷底,为两岸农业生产带来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灌溉水源。
早期聚落多产生于河流附近,这就是城市的雏形。
同时,河流也提供了水运的便利,为货物流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早期市场的形成。
同样,在山西的早期城市形成过程中,汾河功不可没。
汾河谷地和平原成为山西的早期城市带,也为现代山西的城市布局奠定了基础。
趣谈山西文化作文(精选23篇)

趣谈山西文化作文趣谈山西文化作文(精选23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趣谈山西文化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趣谈山西文化作文 1我爱山西,爱这里人民的勤劳勇敢。
走在蜿蜒曲折的挂壁公路上,我感受到太行人民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
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和岁月的侵蚀,但我还是依稀能够看得出当年太行人民开辟公路留下的印记。
这在当时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啊,可是这里的人民为了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毅然决然的开辟了这条道路。
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以百余人丧命的'代价成功开辟出这条峭壁公路,这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不正是我们山西独特魅力所在吗!我爱山西,爱这里的饮食文化。
走进太原面食店,就看见削面师傅一丝不苟的削着面,只见他头上顶着面,两手拿着削面刀,刷——刷——,师傅的手在头顶娴熟的摆动着,好似两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再看他削出的面片,一片一片,像洁白的花瓣飘入水中。
这时,我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所吸引,闻声走去,穿过人群,原来是一位师傅在表演拉面。
只见他拿起一块已经揉好的面,在手中一边揉一边拉,开始面条还很粗,开始到了最后,他拉出的面条千丝万缕,像头发丝一下细,围观的人不断的叫好,拍手称绝。
我爱山西,爱它的历史悠久。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生活的主要地区。
在商代,山西是商朝的主要统治区。
到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建立大唐王朝,唐高祖认为太原是龙兴之地。
由此可见,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每一个人看到山西,融入山西的人都有过一丝“山西”是我的“贪恋”吧!也许纵横过了千山,穿越了万水,你会发现此处风景独好,因为这里是山西,我爱山西!趣谈山西文化作文 2“人说山西好风光。
”山西是神州大地上的一块风水宝地,在这块土地上有无限的名胜古迹,风景名胜,还有独一无二的特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三晋——山西的饮食
文化
班级 13270941
姓名杨可松
学号 **********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山西文化可以说是黄河文化的一种反应,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山西文化在悠久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
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
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
到春秋后期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
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
晋商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第一。
因此,山西最有资格成为世人了解和欣赏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三晋儒学。
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的三晋文化。
每当介绍各个地方的时候,相信美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我们更能从中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美食。
说起山西的美食,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各式各样的面点。
不错,面食在山西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面食又可分为蒸制的面食和煮制的面食。
在蒸制的面食中玉米面窝头是最普遍的主食,有发面窝头和死面窝头。
过去,贫苦人家吃糠窝窝、草籽窝窝、杂合面窝窝,能吃上玉米面窝窝已算是中等人家了。
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有的要在中间夹裹枣、豆、菜等。
馒头分花卷、刀切馍、和圆馍等,而最有意思的当属霍县一带的各种造型馍馍,佛手、果类等等,诱人食欲大增。
杂粮蒸食的有:荞面窝窝、莜面推窝窝、高粱面鱼鱼、高粱面窝窝、莜面角角、红面角角、金银卷(玉米面白面相裹的蒸食)、发糕、包了、蒸饼、稍梅、蒸合捞、块垒(山药块垒、榆钱块垒、莜面小米块垒、槐花、葫萝卜叶子块垒等多种)。
说到煮制的面食呢,那自然就是各种面条了,有扯面、龙须面、
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河捞面、柳叶面、撅片、抿面、切面等。
其中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
削面选用瓦形钢刀。
只见大师傅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刀舞间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
山西风陵渡饭店有位李子元师傅的刀削面被誉为“燕钻窝、凤脱巢”。
太原钟楼街饭店的飞刀手孟玉祥师傅,二十秒能削出114刀。
更有甚者,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一位民间能手,在光头上垫一块净布,把面顶在头顶卜,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快削如飞,削出的面条片片相挠,依次落入七、八步外的茶壶口中,成为京华奇谈。
山西刀削面具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消化等特点,加之随到随削,简易方便,是深得人们喜爱的食点。
说到山西人吃的东西,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醋了。
山西的陈醋是全国出名的。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产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
山西老陈醋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山西老陈醋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五谷经蒸、酵、熏、淋、晒的过程酿就而成,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世。
山西老陈醋色泽呈酱红色,食之绵、酸、香、甜、鲜。
山西老陈醋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和盐等。
以老陈醋为基质的保健醋有软化血管、降低甘油三酯等独特功效。
中国微生物学
鼻祖方心芳先生的《山西醋》中讲"我国之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与镇江醋。
镇江醋酽而带药气,较山西醋稍逊一筹,盖上等山西醋之色泽、气味皆因陈放长久,醋之醋身起化学作用而生成,初非人工而伪制,不愧为我国名产。
" 老陈醋中以清徐县所产为最佳,在192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清徐老陈醋一举夺得优质商品一等奖,自此扬名海内外。
山西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品质高雅,特色鲜明。
她的历史脉络绵延了千万年而不断,她的先进思想流传了几千年而不枯,她的艺术精神撒播了千万里而不散,山西历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而山西人吃的文化也丝毫不落后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的地方,山西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带有浓厚山西特色的饮食文化,正是这平平常常的山西饮食才养育出三晋大地辈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