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复习总结.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小结 (3)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2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6.什么是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8.什么是规律?规律具有哪些特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4 哲学生活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4 哲学生活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六: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七: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八: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第一篇: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机密文件高中政治必修四期中总结(哲学与生活)第一课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题,是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按照历史发展阶段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他把唯物主义归为具体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的解释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017政治会考《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2017政治会考《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政治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检测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2017政治会考《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7政治会考《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Ⅱ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句话,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任何哲学智慧都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活动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
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说明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Ⅱ哲学指导人们的生活。
真正的哲学自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怎么样?)。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Ⅱ⑴区别: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017最新《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陈志强第一部分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是具体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二、哲学的作用1.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生活处处有哲学】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归类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哲学基础知识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关于“唯物论”的知识点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①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复习

四、唯物辩证法 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 辩证关系原理
联系观
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 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 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 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 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 题。(12分)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随着人口的增加,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的受 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③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 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最终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 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 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 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 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作用。
尊重客观 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 规律 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
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物质决定意识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
三、认识论
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 有反作用 真理的条件性 和具体性 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总结

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与世界观与方法论(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了解)(1)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时代精神(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的作用(明确):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解释)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