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低渗透油藏边界层厚度测定新方法

低渗透油藏边界层厚度测定新方法张磊;陈丽云;李振东;徐显谋;梁伟【摘要】鉴于毛细管法测定油藏边界层厚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建立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毛管半径的岩心在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的边界层厚度,并绘制了边界层厚度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力梯度下,随着毛管半径的增加,边界层厚度不断减小;对于相同毛管半径的岩心,压力梯度低于0.2 MPa/cm时,边界层厚度随着压力梯度的减小而增加迅速;但是,当压力梯度高于0.2 MPa/cm时,边界层厚度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加而减小甚微.【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2(026)003【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毛细管法;压力梯度;毛管半径;边界层厚度【作者】张磊;陈丽云;李振东;徐显谋;梁伟【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1由于固体与液体的界面作用以及界面层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油层岩石孔隙的内表面存在一个原油的不动层,称之为边界层,边界层厚度越大,对流体的流动越不利,采收率越低。
对于高渗透油藏来说,边界层的厚度与孔喉半径相比较小,对渗流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来说,边界层厚度不可忽略[1-3]。
边界层流体具有一定厚度[4-5],这也为众多实验所证实,Dwyer-Joycea[6]利用超声波反射方法研究油膜厚度,发现稳定状态下油膜厚度达到1.0μm。
如何定量研究不同因素对边界层厚度的影响成为提高低渗油藏原油采收率的关键。
为了定量描述边界层厚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建立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岩心驱替实验来测定在不同的影响因素条件下的边界层厚度,对深入理解边界层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油藏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某井特低渗透长3夹层典型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图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3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
在该区特低渗透储层钻井过程中,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 其压力差驱使泥浆滤液向渗透性较好砂岩处渗透,它在井壁附近形 成泥饼和冲洗带,其泥饼厚度一般3~30mm,电阻率约为泥浆电阻 率1~3倍;泥浆冲洗带厚度100~150mm,电阻率约为泥饼电阻率5 倍以上。因此,在砂层渗透性相对较好并形成泥饼时,主要反映冲 洗带电阻率Rxo 的微电位Rmn 读数大于主要反映泥饼电阻率Rmc 的微梯 度Rml读数,微电极曲线呈现Rmn>Rml正差异,读数较低;而当砂层渗 透性差且泥浆侵入不足以形成泥饼(侵入量太小),极板直接贴在 井壁上,由于泥浆增阻侵或无侵,造成微梯度Rml读数大于或等于探 测较深的微电位Rmn读数,微电极曲线呈现Rml>Rmn的负差异或重合,
特低渗储层测井地质解释 系列报告之一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宋子齐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 710065)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BB油田长3、长4+5特低渗透储层测井中泥浆滤 液对地层侵入作用弱,直观指示油气层和水层的微电极及深、中、浅电 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储层中发育的微裂缝还造成井眼的不规则扩 径等,导致测井响应中来自油气的成分少,有生产能力的低孔隙度储层 与无效层段之间差异很小。通过确定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将地 层电阻率作为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岩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统计标准, 充分利用了测井资料分析、识别影响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特征及有效 油气成分。并采用测井与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储层中 不同岩性的钙质、泥质夹层的定量统计、扣除方法及其对测井曲线造成 的背景值影响,特别是利用微电极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差异及其性 质,精细地评价和划分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地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特 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精度,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 提供了可靠依据。
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有效厚度的确定_张庆国

刚性颗粒发生破裂。
1.3.2 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
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根据薄片鉴定结果统
计,姚一段葡萄花油层的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矿物、
自生粘土矿物及少量的硅质胶结等。碳酸盐胶结在研
究区比较发育,主要为嵌晶状方解石、微晶状方解石
泥、铁方解石及少量白云石。方解石的胶结一般呈连
Abstract: By the theory of reservoir geology, core analysis, well logging, mud logging, thin 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X diffrac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database of the first member of Yaojia formation. Then the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diagenesis, por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member of Yaojia formation is mainly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of delta front facies;the rock types are mainly lithic feldspar sandstone and feldspathic lithic sandstone, rock grain size are relatively coarse, mainly composed of silt and fine sand; reservoir porosity is mainly primary pores and secondary dissolution extension; reservoir porosity is 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10% and 20%, permeability is 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0.01×10-3 and 20×10-3 μm2. The limit of the lithology, physical property, oiliness, and electrical standards were determined by logging and geological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study and test data. Interpretation coincidence rate was increased by 10% by 442 layer test validation of 68 Wells in the regional reservoir. Key words: Changling depression; Putaohua reservoir;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Effective thickness
储层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确定方法分析

储层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确定方法分析作者:闫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3期摘要:有效厚度物性标准是储层评价和储量计算的基础。
本文系统阐述了目前确定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的常用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为合理制定有效厚度物性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影响因素确定方法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是反映油层储油能力和产油能力的重要参数。
油层有效厚度物性标准是指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下限截止值,其中,含油饱和度是基础。
然而,含油饱和度确实最难与石油产量建立量化统计相关关系的参数,这一方面是由于一般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难以求准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另一方面,试油作业不可能只以含油饱和度为准确量化的依据来选择试油层,同时,油气层试油产能的高低并不唯一或主要取决于含油饱和度,鉴于此,通常用孔隙度和渗透率来反映物性下限。
有效厚度物性标准是指储集层能够成为有效储层应具有的下限截止值,通常用孔隙度、渗透率的某个确定值来表征[1,2]。
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繁多,各有利弊,适用范围也各有差异,必须优选适用的方法。
对物性标准研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1,2]:测试法、统计学方法以及借助分析化验资料分析方法。
1 物性标准确定方法1.1 测试法测试资料是确定物性下限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资料。
常用的方法包括:比采油指数与物性关系法和试油法。
(1)比采油指数与物性关系法若原油性质变化不大,建立每米采油指数与空气渗透率的统计关系,平均关系曲线与渗透率坐标轴的交点值为渗透率下限;若原油性质变化较大,可建立每米采油指数与流度的统计关系,平均关系曲线与流度坐标轴的交点值为原油流动与不流动的界限,该交点值乘以原油地下粘度为渗透率下限。
(2)试油法将试油结果中的非有效储储层(干层)和有效储层(油层、低产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等)对应的孔隙度、渗透率绘制在同一坐标系内,二者的分界处对应孔隙度、渗透率值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
一种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标准研究

浅电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在储层 中普遍发育的
微 裂缝 可使钻 井 井 眼 呈 不 规 则 扩 径 ,导 致 密度 ( 减
利用该区长 3 、长 4+5储 层岩 心分析孔 隙度 、
渗透 率 ,结合试 油 产能分 析 ,分 别制作 孔 隙度 、渗透 率频 率分 布 图 。图 1 、图 2分 别是 该 区长 3储 层 渗透
论 J 。为此 ,通过测井与地质及试 油等资料综合对
比研 究 ,并充 分考 虑储层 中不 同岩性 夹层 的扣 除标 准
及其对测井曲线造成的背景值影响,按不同低渗透储
层 的 长 3、长 4+ 5岩性 分 别 建 立 了物 性 和 电性 下 限 标准 。 2 1 低渗 透储 层有 效厚 度 的物性 下 限标 准 .
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 ,储层受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 构造等 因素影 响,具有低孔 隙度 、低渗透率 、油层 薄 、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属典型的特低渗透非均质岩
性油 藏 。区 内储层 微 观孔 隙类 型多样 ,结 构复杂 ,残
2 低渗透油层 有效厚度下 限标准研究
该 区油层 有 效厚度 的下 限值 主要 包括物 性下 限和
宋子 齐 ,程 国建 ,王 静 ,路 向伟 ,潘
(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 06 ) 105
艇
摘要: 低渗透储层有着不同于常规储层的测井响应 低 孔 隙度 储层 与 无效层段 之 间 的差 异很 少 ,测 井解释 的 难度很 大 。针 对 白豹 油 田 长 3 、长 4+ 5低 渗
小) 、中子 ( 增大 )测井失真。因此 , 区低渗透储 该 层测井解释的难度很大。一是测井信噪比低 ,它是由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7 0 2 4528 )
低_特低_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的新方法探索

·48·
钻 采 工 艺
DR ILL 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08年 9月
Sep. 2008
当 qA = qB = q时 ,式 ( 6)可简化为
v
=
2aq 2πr1 r2
=πar1qr2
(7)
式 (7)与一般的油气藏渗流力学文献上的等注
入量一源一汇表达式是相同的 。这说明推导的不等
(2)
而 co s∠AMB = cos∠CDM
(3)
由渗流速度与流量的关系可以得到
v1
=
qA
2πr1
(4)
v2
=
qB
2πr2
(5)
由式 ( 1) ~式 ( 5)可以得到渗流速度方程
v=
qA2 r22 + qB2 r21 - qA qB ( r21 + r22 - 4a2 ) 2πr1 r2
(6)
式 (6)就是无穷大地层中一源一汇同时工作
第
31卷
Vol. 31
第 5期 No. 5
DR
钻
ILL
采 工
ING & PRODUCTION
艺
TECHNOLO
GY
开采工艺
·47·
低 (特低 )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的新方法探索
陈家晓 1 , 黄全华 2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工艺研究院 2 西南石油大学 )
一 、一源一汇注采系统 稳定渗流速度的推导
假设在无穷大地层中 ,存在着一口生产井 A 和
一口注水井 B (实际上只要离边界相当远即可 ) , 相
距为 2a, M 为地层中任一点 , 如图 1 所示 。注水井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低渗透油藏是油气勘探生产中的重要类型,指的是渗透率较低、采收率较难、开发难度大的油气储层。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油田勘探区域逐渐向低渗透油藏转移,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备受重视。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藏的特征、开发难点及现有技术等方面着手,探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
第二章:低渗透油藏的特征低渗透油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渗透率低:一般指渗透率小于0.1mD,且更多的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甚至只有0.01mD以下;2.孔隙度低:低渗透油藏孔隙度一般在5%以下,甚至更低;3.孔径小:低渗透油藏孔隙中的孔径小且不规则,纵向和横向渗透性差异大;4.非均质性强:低渗透油藏地质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给开发带来了较大难度。
第三章: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等特征,给开发带来了一系列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采收率:低渗透油藏常由于油气渗流受阻而出现采收率低的问题,由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的限制,开采困难度大;2.产量下降快:低渗透油藏产量下降快,油层压力下降后油井的产油量迅速减少,且经常面临产量不足的问题;3.经济可行性难以保证:低渗透油藏由于开发较为困难,可以提高采油索价,但是开发成本较大,难以保证经济可行性;第四章: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现状目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产技术:采用注水、水驱、气驱等增产技术,通过提高油藏压力、增大有效渗透率,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2.多孔相储层注聚技术:通过油田天然水等途径,在多孔相储层形成胶体颗粒的定向注入,增加油水接触面,同时通过伸展和联通,形成高油饱和度的微小连通通道;3.压裂技术:通过在油井中压入高压水力压裂液,使压裂液进入储层中破裂部位,破坏岩石结构,从而增加油气渗流通道;4.水平井技术:通过在低渗透油藏垂直方向上打磨弯曲的井筒,实现在储层单位面积内切割出更多的井段,增加井筒周长,提高有效蓄能、生产能力,达到增产目的。
特低渗透储层可动原油饱和度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第6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8-10-18作者简介:武晓鹏(1986-),男(汉族),河北邢台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岩石流体饱和度分析工作。
特低渗透储层可动原油饱和度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武晓鹏*(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心化验室,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近年来,大庆油田新增油气储量中特低渗透储量不断上升,如何高效动用这部分特低渗透储量对油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孔喉细小、粘土矿物含量高、构造裂缝发育等特征,有效动用难度大。
可动油饱和度是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重要参数,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求取可动油饱和度,结合宏观上和微观上对可动油分布特征研究,可以为特低渗透储量有效动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可动油饱和度;求取方法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6-0062-03我国特低渗透油藏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持续的勘探,特低渗透储量在石油储量中占比不断上升[1]。
大庆油田东部扶余油层石油地质储量丰富,属于特低渗透储层,地层有效孔隙度在12%左右,渗透率在1.5×10-3μm 2左右,且裂缝较发育。
在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开发过程中,存在储层动用程度低、注水开发效率低、产量递减快等问题,制约了扶余油层勘探开发进程[2-3]。
为此,深入研究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准确求取可动油饱和度,提高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我国每年新增油气储量中,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储量不断上升。
特低渗透油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区别于常规的储层,具有以下特征:(1)特低渗透油藏孔隙度、渗透率低。
特低渗透储层最显著的特征是低孔、低渗。
特低渗透油藏中组成岩石的颗粒分选差,粒径分布范围广,且粘土矿物、碳酸盐岩胶结物多,导致储层中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4]。
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多分布在1.2%~30.2%之间,平均孔隙度为18.6%,渗透率在(10~1)×10-3μm 2,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