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沙溪古镇游记

沙溪古镇游记作者:吴费孜来源:《作文与考试·小学中高年级》 2020年第1期江苏太仓市实验小学六年(4)班吴费孜沙溪古镇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小镇,听说“聚沙成陆”以来,它已有3000年的历史,去年央视“记住乡愁”栏目组专门为它拍摄了纪录片《以退为进,海阔天空》,于是,我也和家人来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
从沙溪古镇停车场走到东市街,再从东市街右拐,就来到了沙溪古镇的老街。
路上的青石块历经了岁月的洗礼,都被磨得光滑极了,走在上面,就像回到了古代似的。
旁边的屋子基本上都用木头制成,屋前的花窗是褐色的,有着美丽的条纹,屋檐非常精致,上面还雕刻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字和花。
街道两旁的店铺随处可见,街上飘着“民间美食”的香味,“麦芽糖”“粽子糖”“猪油米花糖”“棉花糖”,让人口水直流,也勾起了儿时的回忆。
“砰、砰”的声音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只见两位中年男子有力地挥舞着木锤,木锤下的酥糖散发着阵阵香气。
据说木锤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有过专题介绍。
有的店铺里还有一些古董和藏品,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有人在店里制作工艺品呢!继续往前走,就能看到沙溪古镇有名的三座桥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庵桥,它建于宋代,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因门洞对准原长寿庵山门,故得名庵桥。
站在桥上,沙溪古镇的美景一览无余:河边有许多枕河人家,就像生长在河里似的,河中有一只小船,划桨人摇动船桨,小船便慢慢向前移动。
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小生物清晰可见,河面上倒映着房屋和树木,在水中荡漾,河水泛起圈圈涟漪,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桥上,不时有风轻抚过我的脸,驱散了我的炎热。
走到老街的尽头处,有一家新华书店,虽然里面面积不大,却有着许多藏书,不仅有“小人书”、“连环画”,还有很多与革命有关的历史书籍,与店内有年代感的古朴装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走在老街上,感受着古镇的风土人情,品尝着古镇的民间美食,欣赏着老街的古老建筑群,看着坐在老屋门口微笑的矍铄老人,望着门口发出朗朗笑声、尽情玩耍的小孩,此时此景,我深深地感受到古镇人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和对古镇文化的传承。
剑川沙溪古镇景点介绍

剑川沙溪古镇景点介绍
剑川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南25公里处,处于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处,是滇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
沙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秦置宁州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汉代,这里就是茶马互市的集散地,并因此而得名“沙溪”。
唐时,沙溪曾是云南与西藏、四川、四川与西藏之间的贸易中转站,当时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十分繁华。
而沙溪也因此成为当时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沙溪为茶马交易之地。
”在茶马古道上往来商客和茶商不断集聚到这里,古镇逐渐形成了以白族为主、汉族为辅的多元文化格局。
沙溪古镇地处滇藏茶马古道咽喉要塞,为著名的茶马互市重镇、滇藏贸易要道、是滇藏之间贸易的必经之地。
明清时期已形成了以盐、糖、木为主体的商埠集镇。
清代中期,沙溪已有“千家店”之称;民国时期,古镇商号林立。
沙溪古镇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共有72座寺庙、42个祠堂、18个古桥。
—— 1 —1 —。
古色古香的云南小镇

古色古香的云南小镇作者:来源:《丝绸之路》2012年第05期大理沙溪古镇沙溪位于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
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漶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两者之间的纽带,更是沟通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主要途经地之一。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依山傍水,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有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是集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
寺登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热闹非凡,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市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宿,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市前天下午就开始。
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的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一中轴线,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从而为划定各类生意经营范围提供了实物标志。
四方街西面的兴教寺有一个破损的石狮,它的身上有一个圆形小孔。
据古镇上的老人讲,以前那个小孔里塑有大型红色木杠,上面有一盏巨大的防风雨油灯,由寺登村民轮流值守,每天一户。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值守户往灯里加油、点灯,第二天早上再由该户熄灯,并交给下一户值守。
这就是说,在以前茶马古道相当热闹的时候,无论刮风下雨,寺登四方街夜夜通明,寺登古镇不仅白天热闹,而且晚上也热闹。
景洪勐罕橄榄坝橄榄坝海拔530米,是西双版纳最低的坝子。
澜沧江蜿蜒而过,到处是一片浓绿,具有浓厚傣族建筑风格的佛寺和一幢幢竹楼民居,挂映于绿阴丛林和奇花异草之中,密林里珍禽异兽和睦相处,展示出一派迷人的热带自然风光。
一部凝固的茶马文化史书——沙溪古镇

一部凝固的茶马文化史书——沙溪古镇【关键词】茶马文化寺登街马店【词条注释】沙溪位于中国云南剑川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和交通要冲。
茶马互市“茶马互市”始于唐代兴于宋代。
所谓“茶马互市”就是以物易物,用我国康藏地区的特产马匹、皮毛、麝香、藏红花、贝母、虫草等与云南、四川的茶叶、盐巴、布帛、糖等生活必需品,通过马帮驮运进行交易。
《太平寰宇记》记载:“番部地蛮夷混杂、无市肆,每汉人与之博易,不见使钱。
汉用绸紬、茶、布,番部用椒、马之类。
”因为藏民对于茶叶的需求量最大,所以“以茶易马”的交易数额是最大的。
寺登古街现在的寺登街,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叫作“南坛”,意思是南面的佛坛。
早在唐代以前这里就建有寺院。
明朝永乐十三年,寺院扩建后名为兴教寺。
从那时开始,“南坛”的地名就改为“寺登”了。
“寺”指的就是“兴教寺”,“登”是白族语“地方”的意思。
“寺登”,就是“兴教寺所在的地方”。
白族人将“集市”称为“街子”,以兴教寺为中心的茶马古道集市形成以后,这里就叫寺登街,意思就是“寺院所在地方的街子”。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
它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
寺登古街共有三个门——东寨门、南寨门、北寨门。
四方街东面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面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整个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到古镇的四面八方。
古道人家从地理位置和物质准备上来说,寺登街是“鬼门关”的进出口,也是即将走向雪域高原的马帮商旅最后的补给站和休养所。
由这里走出寨门,踏上茶马古道,“山间铃响马帮来”,不是抒情诗,而是悲壮曲!马帮在“锅头”的带领下,穿行在高山峡谷、跋涉在激流险滩、挣扎在沼泽和原始森林的恐怖中,命悬一线,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谋生活。
沙溪古镇竹编简介

沙溪古镇竹编简介
沙溪古镇,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西北22公里处,是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
因境内有沙溪河而得名。
早在唐代,这里就是“茶马互市”的重镇。
明清时,这里形成了以竹编为主要手工业的村落。
如今,沙溪古镇是大理地区最大的竹编工艺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竹文化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沙溪古镇竹编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独特。
它以优质竹为原料,经刮、劈、锯、劈片、破竹、过丝、盘丝等十几道工序编织而成。
其产品造型逼真,花纹绚丽,图案新颖,制作精美。
沙溪竹编的编织技艺十分复杂,分六大类型:一是盘丝类;二是穿孔类编扎;三是盘曲类编扎;四是镂空类编扎;五是浮雕类编扎;六是竹编工艺品。
其中以盘丝类最多最复杂,其编织要求高、难度大。
沙溪竹编以其造型精美、装饰考究、美观实用而驰名中外。
著名的有:《百鸟朝凤》《鱼虫图》《鱼鹰展翅》《孔雀开屏》《百鸟朝凤》等。
—— 1 —1 —。
沙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127
欧阳大院
离开四方街,沿茶马街继续西行,从一条幽深的小巷向北走不远,便来到茶马古
据记载,明代这里曾有一座木桥。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至此,曾从木桥 上走过,并 在 《徐霞客游记》中写道:“沙溪之水流其东,有木梁东西驾其上,甚长。”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当地人将木桥改建成石板桥。当时大理赵州(今弥渡县)师荔扉 先生在剑川办教育,在桥上题联:“石可成梁,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 知水有源。”这就是玉津桥名的来历。
通过,比起其他地方高大、威武的石砌城门,虽显得寒酸、土气、狭小,但展示了 茶马古道古镇寨门的真实样貌。古镇共设有三座寨门:东寨 门 (通往大理)、南寨门 (通往镇南以及镇西的盐井)、北 寨 门 (通往西藏)。
P1!方街和兴教寺
穿过东寨门,是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名为东巷,又叫茶马街,两边是许
多残旧的古铺面。茶马街通向古镇的贸易中心— 四方街。四方街是一个长六七十
茶马街
腌 制 好 火 腿 ,再用松柴烟熏 制 ,这 样 制 出 的 火 腿 肉 质 细 、油 脂 薄 、色 泽 红 润 、香 气 扑 鼻 。五彩洋芋是剑川特 有 的 牛 角 洋 芋 ,条 形 稍 弯 似
穿 过 东 寨 门 ,是 一 条 狭 窄 、深 长 的 古 巷 道 ,名为东 巷 ,又 叫 荼 马 街 ,两边 是 许 多 残 旧 的 古 铺 面 。
寺登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自古以来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寺登街的 “寺”指的是建于明代、距今已6 0 0 多 年 的 “兴教寺”,“登”在当地白语中意为“地 方”,“街”即古集市,所以可以解释为“兴教寺所在地方的集市”。2001年 10月 , 寺登街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保留完好的戏台、马店、寺庙和寨门,被 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 列 入 “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 名录”。
沙溪古街参观记作文

沙溪古街参观记作文沙溪,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誉。
而古街像一颗宝石,装饰着沙溪镇。
步入古街,一幢幢楼房,像句子中的一个标点符号。
楼房有高有低,连绵起伏,又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走到古街的中段,6尊栩栩如生的铜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它们有的在磨剪刀,有的在补鞋子,还有的在拉黄包车……其中,有一位大人在补锅子,他看上去专心致志。
在大人旁边,有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是学徒。
他双手撑着脸若有所思,好像在想师傅教过自己的本领。
在小男孩的前面,还有一个风箱哩!(中国作文网 )走了一些路,我们来到“居有竹”。
听王爷爷说,这名字是来源于苏东坡一首诗里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王师傅14岁开始学艺,现在已经61岁了。
做了47年的蔑匠,那做功是没话说的。
进入店内,一个个用竹子编出来的生活用品,让我赞叹不绝。
其中,竹篮、竹帽子等做工更是精致,怪不得许多游客都会买上几个,留做纪念。
沿着石路向前走,然后往东拐。
便可看见一座用石头砌成的桥,叫做义兴桥。
它共有42个台阶组成。
站在桥头眺望远方,只见对面庵桥的倒影映在河里,好似十五的月亮。
在桥边,有一棵大柳树,她正在低头照着镜子,为自己梳妆打扮呢!“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
”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们流连忘返。
相关文章推荐:沙溪古镇作文1000字古镇沙溪是镶嵌在江南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镇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明清临水建筑、幽深古老的小巷、古朴雄浑的古桥及历史文化名人故居。
今天我就当一回东道主带各位到古镇上兜一圈,饱览一下独具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
清晨,沉睡了一晚的小镇开始苏醒了,戚浦塘两岸的居民又要开始他们一天忙碌的生活。
看,中心广场上排列整齐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正神情专注地做着强身健体操,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则是忙着赶集的人,川流不息的人流顿时使悠长的街道变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沙溪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沙溪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沙溪镇人民政府沙溪镇位于太仓市北部,2003年,沙溪、直塘、归庄、岳王四镇合并,全镇总面积132.14平方公里,居太仓七镇二区第二位。
沙溪古镇是个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区位于沙溪建城区中部,核心保护区面积为0.4平方公里,古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
古镇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存历史风貌为明清至今。
区内至今保留着一河二街三桥一岛的格局:“一河”是指七浦塘,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宋代由范仲淹主持开挖的古河道;“二街”是指沿老七浦河两岸傍水而建的河南、塘北两条老街,东西长各有1.5公里,且有大量清代、民国的民居宅院600多家、4200多间,连片成群,错落有致;“三桥”是指义兴桥、庵桥、新桥三座古桥,贯连了河南塘北老街,为适应水边生活和货运而建筑的临水民居,家家有水码头、河棚间(吊脚楼、水阁房),隔三户五户就有水弄堂,形成沙溪古镇独特的临街建筑风貌;“一岛”是指橄榄岛,是1954年人工开挖新七浦河时截断而成的。
古镇中还保留着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历史遗存,如巷门、桥门、更楼等等,传承着沙溪地区自宋以来在建筑上的历史遗风。
古镇上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龚氏雕花厅,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16处。
目前已有乐荫园、吴晓邦故居、沙溪文史馆等景点对外开放。
沙溪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职能班子,发挥多方优势,加快推进古镇保护。
古镇保护工作从一开始就注重领导班子建设。
首先于1999年成立了沙溪古镇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商议古镇保护事宜。
2000年8月成立镇旅游公司,在领导小组决策指导下,开始推行市场运作机制。
2004年9月又成立了沙溪古镇保护与利用办公室,全面负责古镇保护开发工作。
2004年底,由镇政府牵头,镇建管所、土地分局、环卫所、城管、绿化、文化等部门联合组建了沙溪古镇保护管理委员会,共同担当起对古镇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的内容,具体内容: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理沙溪古镇,欢迎阅读!沙溪古镇的历...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理沙溪古镇,欢迎阅读!
沙溪古镇的历史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
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东面华丛山铜矿遗址无声地告诉我们,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惠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唐宋时期,沙溪作为南诏、大理国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知佛教对南诏、大理国影响很深,使南诏、大理国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当时佛教文化传播的见证之一,境内沙登菁、石钟山沿线留下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说明。
也就是说在唐宋时期,沙溪因其处在南诏、大理国通往沙登菁、石钟山石窟的必经这地,是唐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个陆路码头而盛极一时。
云南剑川沙溪古镇文化
沙溪古镇的兴教寺文化
白族文化学者,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与宗教艺术研究专家董增旭介绍说,沙溪古镇以寺登街为中心展开四方街等布局,兴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
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
兴教寺内保存的明代壁画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的瑰宝。
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高超的明代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兴教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特点:南北顺深长18米,东西进深14.5米,高19米。
梁柱肥硕,雄浑凝重,斗拱浑厚大方,12根立柱微微倾斜,中间用两架过梁、穿枋支撑屋顶,建筑物的重力被合理地分解到了斗拱和立柱墙体上,形成大殿如此巨大开阔的空间,而中间没有一根柱子。
而且,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极强。
大家知道,云南是地震多发区,但是,历经600年间多次地震的破坏,它巍然屹立,丝毫不变形。
这些建筑的梁柱衔接手法精巧复杂,做工大气,既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大殿式样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风格和藏密寺院建筑风范的影响,属国内罕见。
云南沙溪古镇的交通信息
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来沙溪,都必须先坐班车到古镇的县城——剑川县城。
出了剑川客运站,在大门外右手边,就能看到很多绿色微型面包车在排队等候去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内没有客运站,只有绿色微型面包车往返于沙溪古镇和剑川县城之间,车程约45分钟,车费13元。
门票信息:古镇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建议游玩:6-8小时
最佳季节:2月-5月最佳,安静古朴天气好。
农历二月初八有太子会,沙溪最盛大的节日。
夏季雨季,路况不好,且游人较多。
景区类型:古镇
地址:剑川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