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合集下载

分泌胆汁的作用

分泌胆汁的作用

分泌胆汁的作用
胆汁是由肝脏和胆囊共同分泌的一种消化液体,它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色素、胆固醇、胆酸等,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消化脂肪。

当我们进食含有脂肪的食物时,胆汁会被分泌到小肠中,与胰液一起混合,形成胆汁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可以将脂肪分解成小颗粒,使其更容易被肠道吸收。

同时,胆汁中的胆酸还可以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脂肪的消化效率。

胆汁还可以帮助消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胆汁中含有一些酶类物质,如胆汁酸酯酶、胆固醇酯酶等,它们可以分解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使其更容易被肠道吸收。

胆汁还可以帮助排泄体内废物。

胆汁中的胆色素可以将体内的老化红细胞和其他废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分泌胆汁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同时还可以帮助排泄体内废物,保持身体的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肝脏和胆囊的健康,避免过度饮酒、吃辛辣食物等不良习惯,从而保证胆汁的正常分泌和作用。

第八章 消化生理

第八章 消化生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一、填空题1、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2、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是蠕动。

小肠平滑肌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_。

3、不同性质的食物胃排空的速度是糖大于蛋白质大于脂肪。

4、排便反射基本中枢在脊髓腰骶段。

5、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

6、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

、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生长抑素等。

、交感神经系统对胃肠的作用是抑制。

11、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二、选择题(在下述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并把其序号填在括号中)1、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胃液 B、胆汁 C、胰液 D、小肠液2、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D)、Cl- B、K+ C、Na+ D、HCl3、下列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B)、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4、下列无直接消化作用的酶是:(D)、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肠激酶5、关于促胃液素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促进胃液分泌 B、促进胰岛素释放、促进胆囊收缩 D、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6、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C)、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分节运动 D、集团运动7、以毛细淋巴管为主要吸收途径的物质是:(C)、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微粒 D、无机盐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胃液中缺乏(D)、盐酸有关 B、胃蛋白酶有关 C、粘液有关 D、内因子有关9、关于胃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壁细胞以酶原的形式分泌 B、由HCl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必须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 D、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10、阻断乙酰胆碱的药物能够使:(C)、唾液分泌增多 B、胃液分泌增多C、胃肠蠕动减弱D、吞咽困难11、不属于胃防御功能的是:(C)、HCl的杀菌作用 B、胃粘膜屏障作用C、胃排空作用D、胃粘液屏障作用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呕吐会失酸 B、患肝炎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C、腹泻会失碱D、大肠内的细菌能制造维生素D13、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C)、十二指肠、胃、小肠、盲肠、大肠14、迷走神经兴奋可以引起(A)、胃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多B、消化管的活动减弱、胃泌素的分泌减少D、奥迪括约肌收缩E、促进唾液腺分泌含粘蛋白多的粘稠唾液15、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C)A、肝细胞B、肝索C、肝小叶D、肝门管区E、肝血窦16、合成、分泌盐酸的是(B)A、主细胞B、壁细胞C、上皮细胞D、颈粘液细胞三、名词解释、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与吸收功能

消化与吸收功能
(一)吸收的部位 1. 口腔:无吸收能力(但硝 酸甘油
可舌下含服) 2.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3. 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
(二)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1. 吸收面积大(图6-12) 2. 食物在小肠时停留时间长(3~8小时) 3. 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 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 盐酸
*生理作用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 环境 ②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 ③ 杀菌作用 ④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 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HCl
蛋 白
蛋白质

眎、胨、多肽、氨基酸
3. 粘液和HCO3-:润滑和保护作用(图6-2) 4. 内因子:保护并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抑制胃的运动和胃腺分泌 3. 缩胆囊素: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胰酶的分泌 4. 抑胃肽:抑制胃的运动和胃腺的分泌
本章测验
1. 关于胃酸的作用错误的是 A.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适宜pH值 B.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C. 促进小肠铁钙的吸收 D. 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E. 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其原因之一是胃液中缺乏 A. 盐酸 B. 胃蛋白酶 C. 粘液 D. 内因子 E. Na+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1)唾液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正 常成人每天分泌量约1~1.5 L
(2)唾液成分:水,占99% 无机物——Na+、K +、HCO3-、Cl有机物——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2、唾液的作用
(1) 湿润和溶解食物 (2) 清洁和保护口腔:溶菌酶 (3)消化淀粉: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4) 排泄功能:铅、汞

生理第五单元

生理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消化和吸收消化是指将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小颗粒),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牛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联系——这的吸收只比药物吸收多了个淋巴。

第一节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一、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道及消化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二者与消化道内的神经网络(肠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腺体分泌和血管运动。

(一)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壁内的壁内神纤丛,包括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有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彼此交织成网。

内在神经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E、VIP、5—HT、NO、CCK、GABA等。

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消化道腺体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肠内物质的吸收及局部血流的控制;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参与对消化道运动的控制。

就近控制(二)外来神经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5至腰2段的侧角,腹腔神纤节和肠系膜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肾上腺素能纤维。

副交感神经除少量支配口腔和咽之外,主要走行于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中。

其节前纤维主要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形成突触,发出的节后纤维主要为胆碱能纤维,少量为非胆碱能纤维、非肾上腺素能纤维。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是混合神经,含有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消化道活动加强;交感神经则相反,但可引起消化道括约肌收缩,5.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与分泌的作用是(2003)ZLA.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B.胃肠运动及分泌均抑制C.胃肠运动及分泌均增强D.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E.胃肠内的括约肌抑制答案:B9.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 (2004)A. 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C. 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答案:A (2004)二、胃肠激素及其作用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见表1—5—1。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和胆汁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三种重要消化液体,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是由胃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胃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组成。

胃酸主要由胃壁的壁细胞分泌,其主要成分是盐酸(HCl),占胃液总成分的98%。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保持酸性环境,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杀灭入侵的病原菌。

胃蛋白酶主要由主细胞分泌,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链和氨基酸。

黏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以免被胃酸腐蚀。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激肽组成。

胰蛋白酶主要由胰管细胞分泌,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和氨基酸。

胰淀粉酶主要由胰岛细胞分泌,可以将淀粉和糖分解为葡萄糖。

胰脂肪酶主要由胰腺尾部的细胞分泌,能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胰激肽是一种荷尔蒙,可以刺激胰腺的分泌,并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的代谢。

胆汁是由肝脏合成并存储在胆囊中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和溶解消化酶的黏液组成。

胆汁酸是胆固醇合成的产物,具有使脂肪乳化和吸收的作用,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后产生的代谢产物,经肝脏转化为胆红素胆盐,降低红细胞衰老对肝脏的负荷。

胆固醇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也是胆汁酸的前体物质,参与脂类的代谢。

胃液、胰液和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

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胃液通过胃酸的作用部分消化蛋白质。

食物继续通过胃部进入小肠时,胃液的酸性环境会激活肠激肽的分泌,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胰液中的酶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能够被肠道吸收。

同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小肠,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使脂肪乳化为细小的脂肪颗粒,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方便胰液中的脂肪酶分解脂肪。

胆汁还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的摄取。

总结起来,胃液的主要作用是开始蛋白质的消化,胰液的主要作用是继续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而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 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不 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一、人体消化系统:
1、消化道: 一条长而盘曲的肌性管道。据位置、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管、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胃是消化道中一个袋状膨大部分,其位置和形状随人的体型体位及胃内充盈度不 同而有改变。中等度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右侧。主成分 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纯净胃液是一种无 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主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 粘蛋白等有机物。 1)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只有胃中才有此酸性分泌液。 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抑制和杀灭胃 内细菌的作用。胃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 汁。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 Fe2+、Ca2+的吸收。 2)胃蛋白酶:主细胞分泌出来时为无活性的蛋白酶原,在 HCl 作用下被激活(最适 pH2),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能将 Pro 进行初步水解。 3)黏液: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胃腺中的黏液细胞分泌。主成分是糖蛋白,其次 为粘多糖等大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黏液,弱碱性,可中和 HCl 和减弱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故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于受到 HCl 和蛋白酶的消化作 用。同时,黏液还有润滑作用,可减少胃内容物对胃壁的机械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 4)内因子:正常胃液中含“内因子”。是分子量为 53000 的一种糖蛋白,与 VB12 结 合并促进其吸收。 3、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胆汁

胆汁

1、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有哪些?答:(1)胆汁是具有苦味的黄绿色粘液样液体.肝胆汁为弱碱性。

其成分为水、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及一些无机盐。

(2)作用:①胆盐:降低食物中脂肪颗粒的表面张力,使脂肪球乳化成微滴,从而增加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脂肪易于消化。

胆盐还可将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携至小肠上皮细胞纹状缘,促进其吸收过程。

②胆固醇:胆盐与胆固醇的适当比例是维系胆固醇成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

③胆色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终末产物。

胆色素与消化无关。

2、胆汁的分泌与排放是如何调节的?答:胆汁分泌的调节:(1)体液调节①促胃液素的作用:促胃液素对胆汁分泌的刺激作用有直接与间接两种。

一种为促胃液素经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肝胆汁分泌;另一种为间接作用,即促胃液素引起胃酸分泌,胃酸引起十二指肠黏膜释放促胃液素,促胃液素进而引起肝胆汁分泌。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促胰液素可刺激肝胆汁分泌的增加,但不增加胆盐的分泌。

所有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物质都可引起胆汁分泌,但只增加胆汁的量和碳酸氢盐含量,而不增加胆盐。

③缩胆囊素的作用:当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分解产物与盐酸等作用于十二指肠黏膜时,产生缩胆囊素,通过血液循环引起胆囊的收缩和排空。

(2)神经调节进食及食物对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反射性地增加胆汁分泌及引起胆囊收缩。

此反射的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

切除两侧迷走神经后,此反射即消失,其直接作用为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到肝细胞使其增加分泌,间接作用乃通过促胃液素作用。

刺激支配肝的大内脏神经,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胆汁流出。

胆囊的排空:当脂肪或蛋白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使小肠黏膜释放缩胆囊素,此种激素被吸收入血运送到胆囊,可引起胆囊收缩。

当胆囊收缩时,奥狄氏括约肌舒张。

食物在十二指肠内引起蠕动增强。

蠕动波收缩前的容受性舒张现象时括约肌和邻近的肠壁都出现暂时舒张,此时胆囊收缩,使胆汁沿总胆管流动的压力增强,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胃液胆汁胰液颜色

胃液胆汁胰液颜色

正常的胆汁应该就是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

呈黄色、清亮,24h分泌量800~1000ml,假如颜色变化,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草绿色:说明胆汁内的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

(2)白色:表示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的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粘膜、胆管粘膜所分泌的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

(3)脓性:泥沙样混浊,说明胆道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

(4)红色:胆道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糜烂破裂而出血,一旦发生出血情况,可服消炎药,或少量多次输血,增加凝血因子;“T”形管内冲洗等。

如仍出血不止,有可能要再次手术止血。

思想上要有预备。

肝细胞持续生成与分泌胆汁,在消化间期,胆汁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并被贮存,于消化期再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胆汁600~1200ml。

(一) 胆汁的成分与作用1. 胆汁的性质与成分肝细胞胆汁(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 pH值为7、8~8、6。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 pH值为7、0~7、4,胆汁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与浓度决定。

成分:无机物有水、Na+、K+、Cl-、HCO3-、;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磷酯、胆固醇与卵磷脂。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 salt),主要就是钠盐。

2. 胆汁的作用(1)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与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 减小脂肪表面张力, 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3~10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 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 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 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二).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就是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胆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
分和作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HCl、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

1) 盐酸的作用
盐酸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作用:①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

盐酸进入小肠后:③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主要分解产物是长链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

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 为2。

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3) 粘液和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
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4) 内因子的主要作用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由胃粘膜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万)可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extrinsic factor)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蛋白质水解酶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

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可与远端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

若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将会出现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胰液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无机成分主要为水、碳酸氢盐和多种离子;有机成分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它们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1) 胰液无机成分的作用
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2) 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胰淀粉酶:是人体重要的水解淀粉的酶。

它可消化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

它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其最适pH为~。

胰脂肪酶:能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其最适pH为~。

胰脂肪酶分解脂肪的作用需依靠辅酯酶来完成。

辅酯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胰脂肪酶与辅酯酶在甘油三酯的表面形成一种高亲度的复合物,牢固地附在脂肪颗粒表面,防止胆盐把脂肪酶从脂肪表面置换下来。

辅酯酶的另一作用是降低胰脂肪酶的最适pH,使之接近肠内的pH。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两者都以不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

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盐酸、胰蛋白酶本身和组织液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激活。

生成的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使其变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能使蛋白质分解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由于胰液中含有能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水解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面的一种消化液。

当胰液分泌障碍时,即使其它消化腺的分泌都正常,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仍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但一般不受影响糖的消化和吸收。

(3)胆汁的成分很复杂,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胆汁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1) 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3~10μm的微滴,分散在肠腔内,从而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

2) 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肠腔中的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当其浓度达到
2mmol/L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如小肠内缺乏胆盐,摄入的脂类物质约有40%不能被吸收,由此导致物质代谢缺陷。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
4) 刺激肝分泌胆汁:胆汁中的胆盐或胆汁酸被排至小肠后,可通过胆盐的肠肝循环刺激肝胆汁分泌。

实验证明,当胆盐通过胆瘘流失至体外后,胆汁的分泌将比正常时减少数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