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但是别担心,咱们今天就轻松聊聊这个话题,让你感觉像是在喝茶聊天一样。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跟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聊聊那些电气工程的小秘密。

电气工程其实就像是给生活加了点“电”,让一切都动起来。

咱们从电的来源说起,电啊,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你想啊,咱们家里每个插座里都有电,想用的时候就用,真是方便。

不过,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背后可是有一大堆科学原理和技术支撑。

说到自动化,这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现代社会到处都是智能设备,从你早上醒来用的咖啡机,到晚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都是自动化的成果。

想想看,这些设备可不是自顾自工作的,它们需要电气工程师的巧手和智慧。

就像是魔术师,给这些无生命的东西注入了灵魂。

自动化的系统就像是一个精密的舞蹈,每一个步骤都要恰到好处,才能让整个表演流畅。

你要是把一个环节搞错了,哎呀,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再说说课程设计,这可是个大头。

每个学生都得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上站稳脚跟。

设计一份电气工程的课程作业,就像是给自己的未来打基础。

这其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实践经验。

比如说,设计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首先得了解每个组件的功能,然后才能把它们组合起来,嘿,这可真像是在拼乐高啊!不过,你拼得好不好,不仅看你的想象力,还得看你的动手能力。

做项目的时候,团队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你想啊,光靠一个人是没法搞定所有事情的,大家各显神通,才能把项目做得妥妥的。

就像玩团建游戏,有的人负责搭建框架,有的人负责调试系统,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拿到高分。

这时候,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说话要清楚,听别人说话也得专心,免得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挑战是避免不了的。

总有那么几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设计出现了问题,或者某个电路根本就不通。

嘿,那时候可别着急,想办法解决就行。

灵光一现的创意就能让你豁然开朗。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一、课程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设计、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熟悉电气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工具和技术。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气工程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组成与结构-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2. 电机与电力电子- 电机基础知识- 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 电机的控制与调速- 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3. 自动控制- 控制系统基础- 传感器与执行器- 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气工程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4. 论文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报告,对某一电气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4. 课程设计报告:对学生的课程设计项目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 《电气工程基础》- 李明等2. 《电机与拖动》- 张华3. 《自动控制原理》- 刘鲁夫七、参考资源1. 电气工程学术期刊:《电气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2. 电气工程相关学术会议: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等。

八、就业方向1. 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2. 电气设备设计与制造3. 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与应用4.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以上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的标准格式文本,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电气与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气与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气与自动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气与自动化基础知识,如电路组成、电器设备原理等;2. 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传感器、执行器等;3. 理解电气与自动化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2. 学会使用自动化控制软件进行编程和调试;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路搭建和自动化设备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与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电气与自动化领域发展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电气与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识别与使用、电路图的绘制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器设备原理:学习常用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选用,如电动机、继电器、接触器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自动化控制系统:介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学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自动化控制软件应用:学习使用自动化控制软件进行编程、调试和故障诊断,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路搭建、设备调试、控制系统设计和软件应用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路基础知识学习及实践;第二周:电器设备原理学习及实践;第三周:自动化控制系统学习;第四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及实践;第五周:自动化控制软件应用及实践;第六周:总结与评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涵盖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实验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目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提高对于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工程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内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路实验:电路分析、电子器件测试、模拟电路设计等;2.自动控制实验:自动调节、可编程序控制等;3.电力电子实验:强电实验、中小功率电力电子实验;4.计算机网络实验:局域网建设、网络通信协议、通信安全等。

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实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实验内容要求、设备操作方法、实验过程掌控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方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前自学:学生在实验前需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要求,从资料中做足计划,保证实验的顺利性。

2.实验操作:在设备操作上,学生需要根据说明书操作设备,正确接线,注意安全,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把握实验过程中数据采集和记录,同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解决方法。

3.分析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学生需要分析实验结果,写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取工程学科的体验。

制作实验报告文档,通过书面的方式来表达实验过程及分析结果。

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严谨的实验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够加深对于该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摘要:1.课程设计的概述2.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3.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意义4.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5.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6.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7.课程设计的成果展示正文:一、课程设计的概述课程设计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

二、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意义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它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提升自身能力。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具体来说,包括电气设备的设计与选型、电气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

五、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确定设计题目、制定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编写设计报告、进行设计答辩等。

六、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计算的准确性、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设计答辩的表现力等。

七、课程设计的成果展示课程设计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设计报告和设计答辩上。

电气自动化有关课程设计

电气自动化有关课程设计

电气自动化有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气自动化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如电路分析、电机控制等;2. 使学生掌握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常见的传感器及其应用;3. 帮助学生了解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和调试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自动化设备的能力,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气自动化基本原理:讲解电路分析、电机控制等基本理论,对应教材第1章和第2章内容。

2. 自动化设备与传感器:介绍常见的自动化设备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传感器类型和应用,对应教材第3章和第4章内容。

3.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4. 自动化设备调试与维护:讲解自动化设备调试方法、故障排除以及日常维护,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5. 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典型行业中的电气自动化应用案例,如制造业、交通运输等,对应教材第7章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电气自动化基本原理(第1章和第2章)第2周:自动化设备与传感器(第3章和第4章)第3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第5章)第4周:自动化设备调试与维护(第6章)第5周: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7章)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手段,使学生系统掌握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一、课程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机电与拖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和解决电路中的问题;3. 熟悉各种机电的原理和工作特性,能够进行机电的选型和控制;4. 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5. 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能够设计和实现控制系统;6. 熟悉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进行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和调试。

三、课程内容1.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1.1 电气工程的发展历程1.2 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3 电气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前沿技术2. 电路分析2.1 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2.2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2.3 电路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2.4 交流电路分析和频域分析3. 机电与拖动3.1 直流机电的原理和特性3.2 交流机电的原理和特性3.3 机电的选型和控制技术3.4 机电拖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4. 电力系统4.1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结构4.2 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4.3 电力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分析4.4 电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5. 自动控制5.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5.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 5.3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分析 5.4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6. 电力电子技术6.1 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6.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原理和应用6.3 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和调试6.4 电力电子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某冶金机械修造厂全厂总压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A METALLURGICAL MACHINERY PLANT SOURCETOTAL PRESSURE DROP SUBSTATION ANDELECTRICAL SYSTEM DESIGN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08-1班学生姓名:第一组指导教师: XX老师2011年6月2日某冶金机械修造厂全厂总压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摘要现代化工厂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技术,而工厂供电系统是其中重要设计内容之一,本文所探讨的就是某冶金机械修造厂全厂总压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问题。

在文章里,我们认真对工厂所提供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

首先进行电力负荷的运算,根据功率因数的要求在低压母线侧进行无功补偿,进而对主变和各车间变压器进行选择。

同时对架空线进行了选择和校验.在文章里,我们对35KV和6KV母线处发生短路时的短路电流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

根据本厂对继电保护的要求,进行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

关键词:电力负荷,变压器,短路电流,继电保护A METALLURGICAL MACHINERY PLANT SOURCETOTAL PRESSURE DROP SUBSTATION ANDELECTRICAL SYSTEM DESIGN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modern factory is a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and fact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wer supply system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tent of the is a metallurgical machinery plant source total pressure drop substation and electrical system design proble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1.1 工厂供电的意义和要求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安全: 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4)经济: 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1.2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进行工厂供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遵守规程、执行政策;(2)安全可靠、先进合理;(3)近期为主、考虑发展;(4)全局出发、统筹兼顾。

2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2.1 负荷计算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式:有功计算负荷d e K P P *=30 无功计算负荷Φ*=tan 3030P Q 视在计算负荷Φ=cos 3030P S 计算电流NU SI 33030= 2)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式:有功计算负荷max 30)()(x i e cP bP P +∑= 无功计算负荷max max 30tan )()tan (φφx i e cP bP Q +∑=视在计算负荷23023030Q P S += 计算电流NU S I 33030=3)各厂房和生活区的负荷计算如表2.1表2.1 机械厂负荷计算表编号名称类别设备容量eP kW需要系数dKcosϕtanϕ计算负荷30P kW30varQ k30S kVA30I A1 铸造车间动力300 0.37 0.68 1.08 111.0 119.7 163.2 248.0 照明7.8 0.8 1.0 0 6.2 0.0 6.2 28.4 小计307.8 117.2 119.7 167.5 254.52 锻压车间动力280 0.25 0.63 1.23 70.0 86.3 111.1 168.8 照明7 0.8 1.0 0 5.6 0.0 5.6 25.5 小计287 75.6 86.3 114.7 174.33 金工车间动力300 0.25 0.63 1.23 75.0 92.5 119.0 180.9 照明9 0.8 1.0 0 7.2 0.0 7.2 32.7 小计309 —82.2 92.5 123.7 188.04 工具车间动力340 0.3 0.63 1.23 102.0 125.7 161.9 246.0 照明7.8 0.8 1.0 0 6.2 0.0 6.2 28.4 小计347.8 —108.2 125.7 165.9 252.05 电镀车间动力175 0.5 0.75 0.88 87.5 77.2 116.7 177.3 照明8 0.8 1.0 6.4 0.0 6.4 29.1 小计283 —93.9 77.2 121.6 184.76 热处理车间动力145 0.5 0.75 0.88 72.5 63.9 96.7 146.9 照明7.5 0.8 1.0 0 6.0 0.0 6.0 27.3 小计152.5 —78.5 63.9 95.1 144.47 装配车间动力150 0.35 0.7 1.02 52.5 53.6 75.0 114.0 照明7.8 0.8 1.0 0 6.2 0.0 6.2 28.4 小计157.8 —58.7 53.6 79.5 120.816 6. 4 机修车间动力155 0.25 0.65 1.16 38.8 45.3 59.6 90.6 照明 3.5 0.8 1.0 0 2.8 0.0 2.8 12.7 小计158.5 —41.6 45.3 61.5 93.59 锅炉房动力75 0.5 0.75 0.88 37.5 33.1 50.0 76.0 照明 1.5 0.8 1.0 0 1.2 0.0 1.2 5.5 小计76.5 —38.7 33.1 50.9 77.410 仓库动力20 0.35 0.85 0.61 7.0 4.3 8.2 12.5 照明 1.5 0.8 1.0 0 1.2 0.0 1.2 5.5 小计21.5 —8.2 4.3 9.3 14.111 生活区照明320 0.75 0.95 0.33 240.0 78.9 252.6 383.9 动力1940 957.8793.6总计 (380V 侧)照明381.47 5 计入p K ∑=0.8q K ∑=0.850.75766.29674.601020.931549.782.2 无功功率补偿由表2.1可知,该厂380V 侧最大负荷是的功率因数只有0.75.而供电部门要求该厂10KV 进线侧最大负荷是功率因数不应该低于0.91。

考虑到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远大于有功损耗,因此380V 侧最大负荷是功率因素应稍大于0.91,暂取0.91来计算380V 侧所需无功功率补偿容量:var 349)92.0arccos tan 75.0arccos tan 29.766)tan (tan 2130k P Q c =-=-=(φφ故选PGJ 1型低压自动补偿屏,并联电容器为BW0.4-12-3型,采用其方案1(主屏)1台与方案3(辅屏)4台相组合,总共容量72⨯5=360kvar 。

因此无功补偿后工厂380V 侧和10KV 侧的负荷计算如表2.2所示。

表2.1 负荷计算表项 目cos ϕ计算负荷 30P kW30var Q k 30S kVA 30I A380V 侧补偿前负荷 0.75 766.29674.60 1020.931549.78380V 侧无功补偿容量 -360 380V 侧补偿后负荷 0.935 766.29 314.6 828.4 1258.6 主变压器功率损耗 12 50 10kV 侧负荷总计0.91778.3364.6859503 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变电所的位置应尽量接近工厂的负荷中心。

工厂的负荷中心按功率矩法来确定,计算公式为式(3.1)和(3.2)。

变电所的位置应尽量接近工厂的负荷中心.工厂的负荷中心按负荷功率矩法来确定.即在工厂平面图的下边和左侧,任作一直角坐标的X轴和Y轴,测出各车间和宿舍区负荷点的坐标位置,例如P1(x1,y1) 、P2(x2,y2) 、P3(x3,y3)等.而工厂的负荷中心设在P(x,y),P为P1+P2+P3+…=∑Pi.因此仿照《力学》中计算重心的力矩方程,可得负荷中心的坐标:iii321332211P)xP(PPPxPxPxPx∑∑=++++=⋯⋯(3.1)iii321332211P)yP(PPPyPyPyPy∑∑=++++=⋯⋯(3.2)大街公共电源干线后厂门大街大 街工厂生活区生活区的负荷中心邻厂北机械厂总平面图比例1:200012345678910厂区负荷中心图3.1 XX机械厂总平面图按比例K在工厂平面图中测出各车间和宿舍区负荷点的坐标位置表3.1所示表3.1 负荷点的坐标位置表坐标轴 1 2 3 4 5 6 7 8 9 10 生活区X(㎝) 0.98 0.98 0.98 3.3 3.3 3.3 3.3 7.25 6.7 6 9.6Y(㎝) 4.3 2.75 1.1 6 4.3 2.75 1.1 4.3 3.1 1.5 7.1 由计算结果可知,x=2.6 y=2.4工厂的负荷中心在6号厂房的西南角。

考虑的方便进出线及周围环境情况,决定在6号厂房的西侧紧靠厂房修建工厂变电所,其型式为附设式。

4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和主结线方案的选择4.1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根据工厂的负荷性质和电源情况,工厂变电所的主变压器考虑有下列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1)装设一台主变压器型式采用S9型,而容量根据式.30N T S S ≥,选T N s ⋅=1000>30S =859kva,即选一台S9-1000/10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

至于工厂二级负荷所需的备用电源,考虑由与邻近单位相联的高压联络线来承担。

(2)装设两台主变压器 型号亦采用S9,而每台变压器容量按式i ii p y y p=∑∑和式)(30I I +I ⋅≥S S T N 选择,即T N S ⋅=(0.6~0.7)30S =(0.6~0.7)⨯859=515kva~601kva且)(30I I +I ⋅≥S S T N =(167.5+127.5+53.7)=348.7kvr 因此选两台S9630/10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

工厂二级负荷所需的备用电源亦由与邻近单位相联的高压联络线来承担。

主变压器的联结组均采用Yyn0。

4.2 变压器主接线方案的选择按上面考虑的两种主变压器方案可设计下列两种主接线方案: (1)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如图4.1所示 (2)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如图4.2所示图4.1 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结线方案图4.2 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主结线方案4.3 两种主结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如表4.1所示。

表4.1 两种主接线方案的比较比较项目装设一台主变的方案装设两台主变的方案技术指标供电安全性满足要求满足要求供电可靠性基本满足要求满足要求供电质量由于一台主变,电压损耗较大由于两台主变并列,电压损耗小灵活方便性只一台主变,灵活性稍差由于有两台主变,灵活性较好扩建适应性稍差一些更好一些经济指标电力变压器的综合投资由手册查得S9—1000单价为15.1万元,而由手册查得变压器综合投资约为其单价的2倍,因此其综合投资为2×15.1万元=30.2万元由手册查得S9—630单价为10.5万元,因此两台综合投资为4×10.5万元=42万元,比一台变压器多投资11.8万元高压开关柜(含计量柜)的综合投资额查手册得 GG—A(F)型柜按每台3.5万元计,查手册得其综合投资按设备价1.5倍计,因此其综合投资约为4×1.5×3.5=21万元本方案采用6台GG—A(F)柜,其综合投资额约为6×1.5×3.5=31.5万元,比一台主变的方案多投资10.5万元电力变压器和高压开关柜的年运行费参照手册计算,主变和高压开关柜的折算和维修管理费每年为4.893万元(其余略)主变和高压开关柜的折旧费和维修管理费每年为7.067万元,比一台主变的方案多耗 2.174万元供电贴费按800元/KVA计,贴费为1000×0.08=80万元贴费为2×630×0.08万元=100.8万元,比一台主变的方案多交20.8万元从表4.1可以看出,按技术指标,装设两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略优于装设一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