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与耐药结核快速诊断技术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耐多药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条件:因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险性,1)需P2及以上实验室,目前我院实验室条件基本具备即将投入运行,2)日常培养及涂片用的生物安全柜滤膜已超出使用年限,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得不到保障,应定期予以更换。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以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作为其诊断依据。
因此其基础是培养,只有培养出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才能进一步通过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诊断是否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1.已进人临床常规应用的测定方法:目前包括绝对浓度法、比例法及应用BACTEC460、BACTEC 960、BacT/ ALERT 3D、ESPII等仪器系统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
其中:绝对浓度法以最低抑菌浓度或以无生长为终点作为判断标准,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比例法以是否能够抑制99%的细菌生长作为判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方法;后四种仪器方法则是比例法的特化,其特点是以细菌的代谢过程指示细菌生长状况。
2.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测定方法:此类方法很多,抗性比例法、Etests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液体变色培养基测定法、荧光素酶测定法、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已有一些进入临床检测。
基因突变是引起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
多种以PCR 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与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作为快速耐药性检测方法在实验室或临床得到开展。
这些方法具体包括:主要是DNA序列分析法,聚合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另外还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异质性双链构象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线性探针杂交技术、RNA/RNA错配检测技术和分子灯塔技术等。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与基因突变的确切关系未完全阐明,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虽然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但由于判断药物敏感性时存在固有的缺陷,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基因型鉴定法不能完全替代表型鉴定法。
结核菌及利福平耐药基因的快速分孒

结核菌及利福平耐药基因的快速分孒说到结核菌,这小家伙可真是个顽固的“家伙”。
它就像一个不速之客,悄悄潜入我们的身体,搞得我们不得安宁。
大家都知道,结核病可不是个好东西,它传染性强,根本就不想跟我们打个招呼就来了。
这就好比你在家里开派对,突然一个陌生人闯进来,弄得你尴尬不已。
结核菌这家伙,专门寻找机会趁虚而入。
听说它喜欢在拥挤的地方转悠,像个小骗子,悄悄溜进我们的肺部,真是个“见缝插针”的能手。
再说说利福平,这个药物在对付结核菌时可是“猛将”。
它就像武侠电影里的侠客,身怀绝技,专门来对付这些“恶徒”。
利福平的威力可不是盖的,杀菌效果相当不错。
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有些结核菌居然还会变得耐药,仿佛学会了“隐身术”。
这时候,利福平就有点无能为力了,搞得医生也束手无策,真让人心急如焚。
你想想,结核菌耐药的事儿就好比你拼命减肥,却总有些“顽固脂肪”不肯离去。
让人痛心不已,真是有苦说不出。
每当发现有耐药菌株的时候,医生们的心里那是七上八下,感觉自己仿佛在打仗一样。
为了能更快找到这些耐药菌,科学家们也是绞尽脑汁,寻找各种办法,想让这场战斗尽早见分晓。
这时候,快速分离技术就派上用场了。
想想吧,快速分离就像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条捷径,省时省力,真是个好帮手。
通过这项技术,医生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结核菌的样本,然后快速进行基因检测。
这就好比用个特效显微镜,把那小家伙的“底细”一览无遗。
这样,医生们就能迅速判断出病菌是否耐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真是一举两得。
不过,要实现快速分离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儿。
得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犹如一个武林高手需要掌握各种武功才能打败敌人。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夜忙碌,进行无数次实验,最终才得以找到最佳的方法。
这过程就像炒菜,火候掌握得好,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科学家们的努力,换来的是无数患者的希望,真是功德无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得提提实验室里的小伙伴们。
那些顽强的细菌们就像顽皮的小孩子,不断变换花样,搞得研究人员哭笑不得。
世界卫生组织《应用新一代靶向测序技术检测耐药结核病:快速通告,2023》解读

0技DM术<D!1也H'1被=统!V称5"为#新$一依代据测检序测技策术略"1的DL不?同=D!1D高>9通?'&量1
测序方宏法基主因要组分为靶向测序 以 ?V5"#%
"?9>=D?D% V5"! "8D?9=D1&H0V5"!8V5"#!
?及V全5"基先因通组过测靶序向"捕N;获&:D特=定D1基&8因D后0DM再<D进1H'行1=高!E通5量"测#$
风险$在EF!推荐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中!有的 方案的制定!将会对提高结核病治愈率有立竿见影
技术能迅速检测出利福平耐药!但由于缺乏对应的 的效果!并由此缩短患者排菌时间!减少疾病传播$
技术快速检测细菌是否对异烟肼耐药!因此无法快 "二#?V5"技术检测SCR耐药性具有良好的
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耐多药结核病!由此诞生了,利 可靠性
目前主流的分子诊断技术产品主要针对特定药物的 鉴于?V5"技术在靶基因数量和突变类型检测
靶基因进行检测!虽然技术的可靠性已被广泛认可! 方面强大的优势!且用时较短!因此!该技术具有良
但对于尚没有建立相应检测方法的抗结核药物!在 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V5"技术临床应用的数
化疗方案中选用这些药物仍具有盲目性&4'$考虑到 据还比较少!但已展现出符合预期的表现!结果可
中图分类号
AB-*A,-B*-
$%&'()('&*&+,%,-&.'/,(012'*0&.3(4*%+5*&+,%6!"#$%&'()#&#*+#,&-)#+#('&.$+"#/0#+1.+)&$*#&*(0)-(#"."&'+& &02#(103$"."4'5.* 1$660+.1'&.$+ !"#$% !#&'($%) *#+&($#,-,&$&.#,/#0('#+('1($ 2"03'.",(4&4% 53&6&$%-734+!(48&+#,%-#8&+#,93:&.#,;$&<3'4&+1%53&6&$%=>==?@%-7&$# -(''348($:&$%#"+7('!!"#$%!#&'($%%AB#&,!7"#$%7#&'($%+0=CD)('%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介绍

1.结核分枝杆菌鉴定方法1. 1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目前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我国结核病实验室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快捷,特异性高,设备要求低,但是灵敏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病人。
1.2 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LED荧光显微镜)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管利用二极管光源,延长了显微镜使用寿命,不需要暗室,且价格低廉,可以提高涂片的阳性检出率。
目前在国内应用评估结果显示灵敏度较明场显微镜明显提高,已在部分区县开始使用。
1.3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结核病诊断技术在恒定温度下,特殊的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在酶的作用下,反应体系在一个密闭的反应管内反应。
扩增反应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最短半小时。
目前应用玻璃化试剂,稳定性好,便于运输。
目前在国内区县级应用评估。
1.4 夹层杯结核病诊断方法将痰标本(或其它标本)用专用消化灭活液充分消化,完全暴露并保留抗酸杆菌,通过自动离心涂片机(或半自动制片染色机)对消化后的标本进行充分集菌。
直接在夹层杯装置中进行抗酸染色,取出基片或膜片置于普通显微镜进行观察。
夹层杯法操作方便快捷,便于标准化操作,通过消化灭活,安全性改善,阳性检出率也比直接涂片法大大提高。
夹层杯的装置有沉降式和虑过式,适用于不同工作量的医疗机构。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采用2对引物在等温条件下即可完成DNA的扩增,扩增结果通过肉眼观察荧光进行判定,诊断是否为结核病。
同时整个反应体系采用封闭系统减少了工作区域扩增子的污染,整个反应过程只需一个小时即可完成,通过肉眼观察荧光判读结果。
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2.1 固体培养培养是结核病诊断的精标准,也是获得分离菌株开展耐药检测的前提,我国结核病实验室最常用的是固体罗氏培养法,包括简单法和中和离心法。
虽然培养是诊断的精标准,但是花费时间长,需要4-8周时间。
2.2 液体培养液体培养通过添加生长刺激剂,改变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等方式缩短了阳性报告时间。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

近 年来从 分 子生 物学 水 平研 究 发现 ,结 核 分支
杆 菌 耐异 烟 肼 (N 氢 酶一过 氧 化物 酶 的编 码基 因 I H)
(a ) 或 ) kt 和( 参与分支菌酸生物合成 的烯酞基还原 G 酶 编码 基 因 ( h i A)改变 及 烷基 过 氧化 氢酶 的 编码 m
基 因(hC) 关 4结 核分 支杆 菌耐利 福平 ( F ) ap 有 】 。 R P 是 由于其 作 用 于靶 分 子 R A 多 聚酶 的 B亚 单位 编 N 码 基 因 (pB 突 变所 致 6 ro ) ] 。耐药 结 核 菌 ro pB基 因
9. %和 9%圊 51 7 0 。有 人构建了另一类 噬菌体 , 并建立 了 噬 菌 体 生 物 扩 增 试 验 (hga ie ioiay p aempl dbo g l t f l cl
的治疗方案 , 判断治疗是否失败并产生耐药性 , 也便
于进 行 较大 规模 的结 核 分支 杆菌 耐 药性 调查 。近 几 年耐 药性 快速 检测取 得 了很 大进展 , 现综 述 如下 。
核 分支杆 菌对 R P耐 药性 。P R— S P技 术是快 速 F C SC 检 测基 因突 变的重要 方法 之一 ,已成 功 地应用 于结 核 分支杆 菌 ro 、aG及 a p p B kt h C基 因突变 的检测 。利
3 聚合酶链反应一 单链构 象多态性分析 ( igesr n o p s a l ss o l o or to ol m r him na y i fpoyme a e r s
将重组结核分支杆菌噬菌体和发光 自显影联合使 用, 可用于结核分支杆菌的快速药 敏试验。其检验基础
杆菌的数量进行定量 。由于噬菌体仅在 活菌 中方可增
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

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一种对常规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病,其治疗难度和费用都较高。
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从病原学角度来看,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是指对常规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等)产生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
这些耐药菌株对治疗常规结核病的一线药物失效,需要采用更昂贵、更有毒副作用的二线药物进行治疗。
其次,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两个方面。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但这种诊断方法并不十分可靠。
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这是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的金标准。
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是指采用联合用药,选择对耐药菌株敏感的二线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耐药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等因素。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主要包括加强结核病的监测和管理,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完成率,加强结核病的传染控制,及时发现和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总的来说,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涉及病原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多个方面,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全面了解和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肺结核的结核病菌耐药与耐药性监测

肺结核的结核病菌耐药与耐药性监测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特点是呼吸系统的病变。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
因此,耐药性监测成为了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耐药性的定义与分类耐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能力,即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仍然能够生存和繁殖。
根据结核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可将耐药性分为多药耐药性(MDR)、广谱耐药性(XDR)和极耐药性(XXDR)。
1. 多药耐药性(MDR):多药耐药性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对两种最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这意味着治疗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无法有效地抑制结核菌的生长和复制。
2. 广谱耐药性(XDR):广谱耐药性是指结核分枝杆菌除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还对氟喹诺酮类和吡嗪酰胺等次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广谱耐药性的出现限制了结核病的治疗选择,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3. 极耐药性(XXDR):极耐药性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对目前所有已知抗结核药物耐药,除了抗结核药物,还对其他许多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也表现出耐药性。
这种情况下,治疗极耐药结核病的难度非常大,甚至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耐药性的产生原因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1. 不规范的抗结核药物应用:抗生素的滥用和不恰当使用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药物不规范的配方和使用方式等都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配伍:在治疗结核病时,合理配伍和使用抗结核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复杂性和副作用,不同抗结核药物的合理搭配并非易事,而错误的配伍可能会加速结核菌的耐药产生。
三、耐药性监测的意义与方法耐药性监测是指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进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
其主要意义在于:1. 指导临床用药:耐药性监测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帮助医生选择有效的抗结核药物。
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比较与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结核病 3种实验诊断方法比较与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摘要:目的比较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分析目前分枝杆菌耐药情况。
方法统计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我中心临床确诊结核病例患者痰标本涂片镜检、培养和LAMP法检测结果,并对分枝杆菌菌种及对治疗药物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有76例资料齐全的结核病确诊病例入选,其中肺结核48例、结核性胸膜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8例,分枝杆菌涂片镜检阳性率分别为39.58%(19/48)、5%(1/20)、12.5%(1/8),分枝杆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45.83%(22/48)、10%(2/20)、25%(2/8),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75%(21/48)、15%(3/30)、25%(2/8)。
经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占66.0%(33/50)、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占18%(9/50)、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6%(8/50)。
结论目前结核病实验诊断方法主要有涂片镜检、培养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病原菌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对3种主要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关键词:结核病;分枝杆菌;耐药性Comparison of three experimental diagnostic methods for tuberculosis and analysis of drug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ree experimental diagnostic methods of tuberculosis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drug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Methods The results of microscopy, culture and LAMP detection of sputum specimens from clinically confirmed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our center from Nov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mycobacterium strains and drug resistance to trea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76 cases with complete data of tuberculosis confirmed cases selected, 48 casesof tuberculosis, 20 cases of tuberculous pleurisy, 8 case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mycobacteria smear microscopy positive rate was 39.58% (19/48), 5% (1/20), 12.5% (1/8), mycobacterium culture method positive rate was 45.83% (22/48), 10% (2/20), 25% (2/8), PCR detection positive rate was 43.75% (21/48), 15% (3/30), 25% (2/8).By mycobacterium identificatio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of human type accounted for 66.0% (33/50),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of bovine type accounted for 18% (9/50), and Mycobacterium non-tuberculosis accounted for 16% (8/50).Conclusion The current diagnostic methods for tuberculosis mainly include smear microscopy, culture and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detection.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mainl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the three main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s relatively high.Key words: 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Drug resistance引言结核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
涂片镜检
培养
皮肤菌素试验
IGRA
分子诊断
可诊断活动期结核感染 无法区分活动期结核与潜伏期结核
当前临床诊治的难点
依据抗酸染色为基础的结核初筛的不可靠性
敏感性为~50%
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不能区分(NTM可能占到40%)
以培养为基础的结核确诊和药敏对治疗的影响
2个月才获得药敏结果,导致患者脱落
是否WHO推荐
耐药结核诊断
否
否
否
否
否
结核及耐药结核 初始诊断
仪器通量 出报告时间 试剂储存条件 涂阳培阳样本 MTB灵敏度 涂阴培阳样本 MTB灵敏度 耐药灵敏度
或12(选用杂交仪 可同时做12个样品) 6小时 部分试剂需冷冻 无 无
痰标本与处 理液 1:2混合 标本自动 清洗过滤 超声裂解 DNA提纯 DNA和 PCR反应 试剂混合 半巢式实 时荧光定 量核酸扩 增检测
分子信标
吸取2ml处理 样品 到反应盒
靶序列
杂交体
打印 检测 报告
将反应盒放入检 测模块(手工操 作完成)
SPC
每个探针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允许同时检测。
获得检测结果时间:1小时 45分钟
不应当替代可检测结核和利福平耐药的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尤其是耐药结核高危人群
由于缺乏证据,TB-Lamp对于持续有肺结核症状的HIV患者的诊断价值,是否优于涂片尚不清楚 TB-Lamp 的推荐只适用于检测持续有肺结核症状的患者的痰液样本 TB-Lamp对儿童患者的检测由于缺乏数据,仅是推测
恒温扩增 — 试纸条法
操作步骤: 1. 将痰液液化、离心、灭活,制备成核酸扩增 模板液 2. 取0.4ul移入1.5ml PCR管中,放入恒温装置 中扩增 3. 使用水浴锅或金属浴;63℃扩增1小时; 4. 将完成扩增的 PCR管放入一次性防污染扩增 物试纸条检测装置中检测 , 15 分钟目测定性 结果
利福平、异烟肼
WHO未评估或推荐 鉴定与药敏需用两套试剂盒,鉴定药敏各需6小时 配套设备:需不同PCR室,需PCR仪、杂交仪、扫描仪等,需配备扫描仪及配套软件判读
熔解曲线
核酸提取 扩增 检测结果
原理:一定环境下,DNA双链在其长度和序列一定时,Tm值也一定,发生错配时,Tm值下降,下降幅
操作步骤: 1. 反转10次混匀 2. 37°C条件下孵育16-24小时 3. 2000-3000g离心15分钟 4. 用移液管取血浆 5. 每个孔内放50ul结合液 6. 加入50ul血浆,室温孵育120分钟 7. 洗板至少6次 8. 每个孔内加100ul底物,室温孵育 30分钟 9. 加入50ul反应终止液 10. 450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 11. 使用专用软件计算结果
度与发生错配的碱基数目、类型和位置有关
2-3小时获得结果,目前通过CFDA的有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两套试剂盒 WHO未评估或推荐 配套设备:核酸提取仪、PCR仪等
半巢式实时荧光PCR(Xpert)— WHO与FIND支持研发成果
系统内自动完成
PCR的目标是rpoB基因的81 bp区域:
5个探针结合到野生型,而不是突变体目标
文献:3种分子诊断方法比对
样本:根据“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 南”,收集2014 年4-7月西安市结 核病胸部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 诊或细菌性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 本共378份。
无论涂阳培阳还是涂阴培阴,Xpert的检出率均最高
利福平耐药检测对MDR-TB诊疗足够吗?
“结核+利福平耐药”对多耐结核控制产生的效果最 为显著。即便补充异烟肼耐药,能提升的效果有限
无需昂贵的仪器 无耐药检测 手工操作相对较少 WHO未评估或推荐
恒温扩增 — 试纸条法
WHO在2015工作报告新技术章节中提到该技术 但说明目前该技术没有WHO评估并进行推荐所必须的多中心评估的数据
实时荧光RNA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RNA检测技术,高灵敏度,可区分活菌和死菌,适用于疗
效监测
需配备超声波仪,且仍需要实时荧光PCR仪检测 无耐药检测 WHO未评估或推荐 手工操作步骤相对较少
单个 2小时 部分试剂需冷冻
通量取决于扩增仪 2小时 部分试剂需冷冻
纯手工操作 2小时 室温储存
96 2-3小时 部分试剂需冷冻
1-80 2小时 室温储存
84.1%5 59.8%5
无
84.6%6 61.9%6
无
98.2%7 55.6%7
无
80%8 81%8
98%3 68%3-88.8%2
RIF 95%3
2个月后调整治疗方案,导致耐药患者的漏诊和传播
无法更早确诊耐药结核患者
我国结核诊断现状 结核诊断新技术 2015 WHO结核诊断指南更新
9
© Cepheid
结核诊断新技术
IGRA
T-Spot QuantiFeron
NAAT技术
‒ 等温扩增检测技术 ‒ 线性探针 ‒ 基因芯片 ‒ 熔解曲线 ‒ 巢式PCR
血清学检测
IGRA
原理:机体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T-淋巴细胞会在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产生和分泌特异性的细胞因子IFN-γ
两者均有大量手工操作步骤,操作要求高 QuantiFERON-TB
采血量:0.8-1.2ml
QFT低采血量,更具优势
T-SPOT.TB
采血量: <2岁儿童:2-3ml 免疫力低下患者:6-8ml 其他患者:4-6ml 操作步骤: 1.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PBMCs) 2. 洗涤PBMCs 3. 将PBMCs与特异抗原一同加入到 预包被抗γ -干扰素抗体的培养孔 4. 37°C孵育16-20小时 5. 洗涤培养孔 6. 加标记二抗 7. 孵育1小时 8. 洗涤培养孔 9. 加显色液 10. 用蒸馏水终止反应 11. 用肉眼判断结果
2014年全球耐药结核发病率
WHO估算2014年中国耐药结核发病数 新发病例:43000 复发病例:8200 我国属于耐药结核 高负担国家
来源:WHO 2015年工作报告
新发结核病例中的耐药结核比例
高负担国家的耐药结核发现
我国当前耐药结核防控的问题: 不充分的耐药病人发现,不充足的耐药病人治疗
5.56% 纳入治疗
2011年WHO评估完成后正式推荐
Dr. Mario Raviglione. Director, Stop TB, WHO
WHO全力推荐Xpert
各类分子诊断技术比对
(液体培养/DST为金标准)
线性探针 基因芯片 RNA恒温扩增 恒温扩增 (试纸条法) LAMP 熔解曲线 Xpert MTB/RIF
IGRA
将IGRA写入国家诊疗指南的有: 美国、加拿大 、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 利、瑞士、荷兰、丹麦、挪威、芬兰、爱尔兰、葡 萄牙、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 亚、 克罗地亚、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韩国、日本 WHO的推荐
2011年,IGRA在中低收入国家的政策声明
欧美发达国家 或/和 结核低负担国家
线性探针
标本制备 PCR反应 杂交 结果判读
结果需要人工判读,或配备专门的设备
WHO 2008年推荐用于涂阳标本检测MDR,2013年更新
推荐检测二线药物
全程检测需6-8小时 配套设备繁多,需3个房间,需PCR仪、杂交仪等 手工操作步骤繁多,复杂的结果判读
基因芯片
基于rpoB/katG/inhA的基因突变,快速检测分离株或者痰液样本中结核杆菌的两种一线抗结核药耐药 —
INH单耐药的患者通常不会考虑立即改变治疗方案,与此相反,对RIF单耐药的患者,无 论INH是否耐药,都会采取与耐多药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案1。 约90%利福平耐药的结核患者同时异烟肼耐药,也就是耐多药结核患者2。
1. Sven O. Friedrich et al,. Suitability of Xpert MTB/RIF and Genotype MTBDRplus for Patient Selection for a Tuberculosis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11 (49):2827-2831. 2. Xichao Ou et al. A feasibility study of Xpert MTB/RIF test at the peripheral level laboratory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 (31):41-46.
全球结核控制不理想的问题出在哪里?
结核诊治出现偏差!
过多依赖X-光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忽略了以痰标本为基础的微生物
诊断
过多依赖未经验证、或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测试,比如血清学检查 只参考传统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因为这些检测的不可靠性,WHO 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特别提出反 对这些测试的建议
结核诊断的常见技术
IGRA适用于高收入、结核低负担国家的潜伏结核筛查 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结核高负担国家,不推荐使用IGRA
环介导等温扩增
设备要求较低 操作复杂,人工判读结果
环介导等温扩增
中国CDC推荐可用于基层实验室 无耐药检测 WHO推荐
对于持续有肺结核症状的成人可替代涂片(条件性推荐) 可作为持续有肺结核症状的成人的,可作为涂片的后续检测(条件性推荐) 备注 适用于可开展传统涂片的实验室
结核及耐药结核自动化检测技术
2016年12月
我国结核现状 结核诊断新技术 2015 WHO结核诊断指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