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平煤股份七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1、矿井及井田概况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1.1.1 一水平生产建设概况矿井由原武汉煤矿设计院设计,于1957年12月破土兴建,原平顶山矿务局建井三处施工,1959年8月简易投产,1964年进行了调整配套,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生产期26年。
一对立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大巷、上下山开拓,分区压入式通风。
开采范围,北以锅底山正断层与三矿、六矿为邻,西以43勘探线东470m平行线人为划界与五矿相接。
主要开采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四3、四2(戊8、戊9-10)两个煤层,开采标高-50m,开采深度55m~240m。
该水平于1985年3月全部回采结束。
1.1.2二水平生产建设情况1972年由原平顶山矿务局设计处设计,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
1973年11月10日动工,在一水平井筒延伸的基础上,新开一立井,井底标高-160m。
仍以主井、大巷、上下山开拓,分区压入式通风。
1978年进行环节改造,井下主要运输系统由矿车运输改为皮带运输,增加600t井底缓冲煤仓及上仓皮带巷和集中皮带运输巷,1980年7月15日竣工。
1984年10月,矿井又进行了扩建,新增采区一个,自此,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由90万t提高到120万,1987年底建成投产,先期主要开发二(己)煤段煤层;2002年5月开始开发一(庚)煤段煤层,2003年7月,完成庚二采区上山石门、轨道与运输上山及运输和通风系统,2003年11月首采工作面(庚20-22110)回采,开采一5(庚20)煤层。
截止2009年底,二2、二1(己15、己16-17)煤层已基本回采结束,主采区集中开采一5(庚20)煤层。
开采范围,北部以锅底山正断层与三矿、六矿为邻,西部以43勘探线东200m平行线人为边界与五矿相接。
二叠系山西组二2和二(己15和己16-17)煤层及石炭系太原组一5(庚20)煤层,开采深度165~530m。
1.2位置及交通1.2.1位置矿井位于平顶山矿区西南侧,地理位置:东经113°13′31.5″至113°16′56.5″,北纬33°44′30″至33°45′25″。
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合同5篇

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合同5篇篇1合同编号:[编号]甲方(委托方):[甲方名称]地址:[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甲方法人姓名]电话:[甲方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甲方邮箱地址]乙方(服务方):[乙方名称](法律顾问团队)地址:[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法人姓名]电话:[乙方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乙方邮箱地址]鉴于甲方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地质类型划分,特委托乙方提供专业的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服务,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合同目的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对指定地区进行地质类型的详细划分,提供科学、准确的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为甲方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条服务内容1. 乙方将进行实地勘察,收集相关资料;2. 乙方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勘察结果,进行地质类型划分;3. 乙方提交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包括报告正文、相关图表和附件等。
第三条合同金额及支付方式1. 本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金额]元;2. 甲方在合同签订后[支付期限]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比例]%给乙方,作为预付款;3. 乙方提交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通过甲方验收后,甲方支付剩余款项。
第四条履行期限1. 乙方应于本合同签订后[工作期限]内完成地质类型划分工作;2. 若因甲方原因造成工作延误,履行期限相应顺延。
第五条保密条款1. 双方应对本合同内容以及履行过程中涉及的信息予以保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泄露给第三方;2. 乙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的任何关于甲方的信息,除法律规定外,乙方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第六条报告质量要求1. 乙方提交的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准确、完整、清晰;2. 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3. 甲方有权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乙方应根据甲方意见进行修改。
第七条违约责任1. 若因乙方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地质类型划分工作,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因违约给甲方造成的损失;2. 若甲方未按照本合同约定支付款项,甲方应承担违约责任;3. 若因不可抗力导致任何一方无法履行本合同,双方可协商解决。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一、引言
1.背景介绍
2.研究目的和意义
3.报告结构安排
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方法论述
1.煤矿地质类型的定义和特点
2.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常用的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指标和标准
三、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主要分类
1.饱和煤层类型划分
1.1直接煤层类型
1.2含糊煤层类型
1.3边角煤层类型
2.煤的成因类型划分
2.2成煤物质类型划分
2.3早期成煤阶段划分
3.煤层的地质运动类型划分
3.1构造活动类型划分
3.2煤层剥离类型划分
3.3断裂类型划分
4.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其他分类
4.1煤层厚度类型划分
4.2煤质特征类型划分
4.3不同深度类型划分
四、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
1.A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
1.1煤矿地质背景介绍
1.2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和步骤
1.3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结果及意义
2.B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
2.1煤矿地质背景介绍
2.2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和步骤
2.3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结果及意义
五、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讨论
1.应用价值分析
2.局限性讨论
六、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总结
2.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以上是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提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注意在编写报告时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提供清晰的论证和实证数据支持。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年份
年降雨量(mm)
7月降雨量(mm)
8月降雨量(mm)
9月降雨量(mm)
7~9月降雨量(mm)
7~9月降雨量
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
2005
567.5
51.2
132.6
225.4
409.2
72.1
2006
552.8
101.4
139.3
56.4
297.1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水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煤炭安全生产。在煤矿特大事故中,水害事故仅次于瓦斯事故,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余年,我国有近250对矿井被水淹没,死亡近9000人,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中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的相对较低,与日益提高的煤炭能源需求和快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形势形成巨大反差,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部分矿区,煤炭能否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煤层受水害威胁程度,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进行矿井防治水的基本依据。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二、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依据如下:
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的主要含水层。
在陕北侏罗系煤田,煤层直接上覆浅层松散含水层,煤炭开采面临“溃水、溃砂”危险。
在东部的山东省、两淮煤矿区煤系地层上覆巨厚的新近系松散地层,含水丰富,为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不得不留设足够的安全煤柱,从而滞留大量的资源储量。仅淮南矿区30m风氧化带以下留设的防水煤柱储量达5亿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模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标准模板(一)、总体要求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矿井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拓、生产和补充勘探,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对井田地质构造、煤层稳定程度、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主要地质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全面整理分析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时编制或修编《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是指导下一步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矿分管防治水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地质(技术)科长必须全程参与报告的编制工作。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
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300m3/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二)、技术要求1.认真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是编制或修编高质量《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关键,通过对以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在报告中重点阐明:目的、任务;矿井建设、开采情况及本次工作情况;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突水情况,矿井涌水量变化,矿井生产中的水害隐患及防治水措施;存在问题及预防、治理建议。
2.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3.报告中的单位涌水量等参数,应按《煤矿防治水规定》统一换算使用。
4.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排版及编写具体要求1.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矿山名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在报告名称下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2.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制人:审核:矿长:公司技术负责: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前言 (4)二、矿井开采简介 (4)三、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 (4)四、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7)五、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7)六、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0)七、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13)八、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14)九、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14)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前言为加强我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我矿组织相关人员对本矿的水文地质进行研究,编制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已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并通过。
二、矿井开采简介荒田箐煤矿始建于1996年,原名为“盐边县红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盐边荒田箐煤矿)”,被攀枝花龙蟒煤业收购后,矿井名称变更为攀枝花市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新采矿证于2006年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有效期限至2015年3月。
矿井生产能力90kt/a,采用分水平阶梯式平硐开拓方式。
矿井现采用柔性掩护式支架采煤,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手镐攉煤,机车运输,矿灯照明,自然排水,机械通风,全面陷落法处理采空区。
三、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1、矿井所在位置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位于攀枝花市红坭矿区的荒田箐井田内,北东侧为三滩井田,南部为阿拉摩井田,西部为荒田箐井田。
矿井位于盐边县城329°25′方向,直距19.1km,行政区划隶属盐边县红坭乡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3′16″~101°44′27″,北纬26°45′14″~26°46′30″,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3′52″,北纬26°45′52″。
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实施方案

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实施方案地质类型划分是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合理开展地质勘查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可行的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实施方案,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实施方案应明确划分的目的和依据。
在进行地质类型划分时,需要明确划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地质勘查还是资源评价,还是其他目的。
同时,需要明确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因素。
只有明确了划分的目的和依据,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实施方案应包括划分的方法和步骤。
在划分地质类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划分方法,如综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地质地貌图解法等。
同时,需要明确划分的步骤,包括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地质调查、地质剖面绘制等。
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才能保证划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划分结果的表达和解释。
在划分地质类型后,需要将结果进行清晰的表达,如绘制地质类型图、编制地质类型表等。
同时,还需要对划分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各地质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实施方案还应包括质量控制和报告编制。
在实施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时,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准确性控制等,确保划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按照规范编制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文字表达、图件编排等,使报告清晰易懂、科学规范。
综上所述,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实施方案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
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划分结果,为地质勘查和资源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地质工作者在实施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时有所帮助。
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引言二、研究区概况三、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根据矿井地质特征和煤层分布情况,将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煤层出露区:主要由露天煤矿和近露天煤矿构成,煤层呈现较为开放的状况,方便采掘和开采。
露天煤矿以山体露天开采为主,近露天煤矿采用坡口开采方式。
2.煤层埋藏区:煤层埋藏区分为深埋煤层埋藏区和浅埋煤层埋藏区。
深埋煤层埋藏区位于山脉内部,煤层埋藏较深,需要进行井下开采。
浅埋煤层埋藏区位于山脚附近,煤层较浅,可以进行露天开采或坡口开采。
3.高风险煤层区:高风险煤层区分为地质风险区和瓦斯风险区。
地质风险区主要指存在地质构造不稳定、地表塌陷、断层和岩层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瓦斯风险区主要指瓦斯含量较高,煤与岩石之间存在瓦斯突出和煤与煤之间存在瓦斯涌出的区域。
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根据水源、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将柴家沟煤矿水文地质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山脉地下水补给区:山脉降水经过土壤渗透和地下渗流,形成山脉地下水补给区。
该区域地下水丰富,适合作为矿区的水源。
2.山脚地下水补给区:山脚地下水补给区主要是山脚地表水和山脉地下水相互补给形成的。
地下水位较高,对矿区的水文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
3.山体地下水流域:山体地下水流域主要是位于柴家沟煤矿山脉中央的地下水流域。
地下水流速度较快,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
4.矿井底水层:矿井底水层是指矿井井下的地下水层。
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进行排水抽水处理,以维持矿井的正常运营。
五、结论根据对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柴家沟煤矿主要由煤炭资源地质和水文地质两个部分组成。
2.根据煤层出露情况和埋藏深度,矿井地质可划分为煤层出露区、煤层埋藏区和高风险煤层区。
3.根据水源、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可划分为山脉地下水补给区、山脚地下水补给区、山体地下水流域和矿井底水层。
本报告的划分结果对柴家沟煤矿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有助于矿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1.1 目的与任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进一步查明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 135号)文件的精神,对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的地质类型进行调查,提交本报告。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一、调查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的程度;二、调查研究煤层赋存情况,确定煤层稳定性;三、调查测定矿井瓦斯含量,确定矿井瓦斯类型;四、调查研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地质类型;五、调查了解矿井煤层顶底板、煤层倾角以及其他特殊地质条件,对矿井地质类型进行划分并提出矿井防灾措施。
1.2 报告编写依据1.2.1 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4)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 135号);(5)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6)《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8号令;(7)《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8)福建煤监局、省经信委、省安监局《关于贯彻落实<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做好煤矿水害防治等有关工作的通知》(闽煤安监监察[2014]11号);(9)《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4]47号)1.2.2技术资料(1)2003年3月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提交的《福建省连城县黄坊井田新兴煤矿储量核实报告》;(2)2007年8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福建省连城县黄坊井田揭乐乡新兴煤矿生产勘探地质报告》;(3)2009年12月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编制提供的《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水患调查与分析报告》;(4)福建省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2013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1.3 煤矿概况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位于连城县城28.5°方向,直距8公里处,地理坐标:东经116°47′19″~116°47′44″、北纬25°46′04″~25°46′37″,矿区面积0.48平方公里,隶属连城县揭乐乡黄坊村管辖。
矿区内有矿山公路与205国道相通,距连城县县城仅10公里,距永安市117公里,连城至塘前公路从矿区南侧通过,交通便利。
矿区属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
主要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山顶多呈浑圆状,坡度一般为25°~30°。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东部,标高为487.7米,最低点为矿区东南部及北部,标高约350米,相对高差达137.7米。
区内沟谷水大都顺着沟谷自然排泄于区外。
文川河位于矿区东侧外围。
矿区分布一小溪一上山坑溪,自西向东流经矿区东部,并从矿区东部4~5线之间流出,而后注入文川河。
上山坑溪横穿煤系地层,溪床底部标+335m,最高洪水位+340m,水量较大时测得最大流量为15.4 m3/h,最小流量为6.5 m3/h。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湿多雨,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90.5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2559.1毫米(1975年),最小年降雨量1118.2毫米(1961年);日最大降水量207.5毫米;年均气温18.9℃,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5.6℃。
雨季多集中于3~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4%,11月至翌年2月为旱季,偶尔有霜冻现象出现。
新兴煤矿是各种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
证照号码分别为:采矿许可证号:C3500002010121120099476;安全生产许可证号:(闽)MK安许证字[2006]F179 ;工商营业执照:350000100008906 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矿区范围由以下7个拐点坐标圈定(8 0坐标)1、X=2852146.931,Y=39479150.946;2、X=2852146.933,Y=39479450.949;3、X=2851546.925,Y=39479450.953;4、X=2851146.917,Y=39478950.950;5、X=2851146.916, Y=39478750.947;6、X=2851846.924,Y=39478750.943;7、X=2851846.927,Y=39479150.948;开采标高:+500m一 +150m:面积:0.48 km²。
新兴煤矿位于连城产煤区中部,北临连城县林伯矿业有限公司林伯煤矿,东与黄坊煤矿相隔超过100米,均无上下关系。
其他周边暂无生产矿井及勘探区。
区内废弃封闭老硐有2个,即位于西部的原1 0号井及位于西北的原9号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排水方式为平硐自流排水,现两处老窑均已关闭,两处老窑废弃巷道未发现坍塌冒落、排水沟排水顺畅,未发现积水区。
矿区自1993年6月开始开采,2006年3月福建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批准生产能力为40 kt/a。
2012年3月新兴煤矿申请改扩建,由原煤炭生产许可证批准的40 kt/a扩建为60 kt/a。
2014年5月改扩建申请延期。
现有主斜井(X:2852135,Y:39479357,Z:+353m),担负矿井进风、行人、排水和提升等任务,风井(X:2851631,Y:39479317,+395m),担负矿井回风、安全出口、铺设管路等任务;现技改施工水平为+190m和+230m,投产后主要开采4#、5#、6#煤层。
1.4 以往地质工作(1)1980年4月至1983年12月,福建省196煤田地质勘探队在本区进行普查地质工作,并提交《福建省连城黄坊井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获得B+C+D储量351万吨,其中B级储量48万吨,C级储量175万吨,D级储量128万吨。
(2)2003年3月,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对连城县揭乐乡新兴煤矿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核实,并提交了《福建省连城县黄坊井田新兴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2003年5月经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通过,评审结论是:截止2002年底,保有表内无烟煤资源储量122b类23.9万吨。
(3)2007年7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组织人员对新兴煤矿的石门、煤巷、采区进行了地质调查编录,对井巷进行了测量,且在煤巷中每20米量取一个煤厚。
2007年8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福建省连城县黄坊井田揭乐乡新兴煤矿生产勘探地质报告》,求得矿区范围内资源储量122b类79.6万吨。
(4)2008年8月,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编制提供的《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水患调查与分析报告》,结论是本次调查认为新兴煤矿无水害威胁。
(5)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2009年12月编制《连城县新兴煤业有限公司揭乐乡新兴煤矿水患调查与分析报告》,结论是本次调查确认新兴煤矿无水害威胁。
2 地层构造2.1 地层和含煤地层2.1.1地层及含煤性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童子岩组第一段、童子岩组第二段、童子岩组第三段;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
其特征分别如下:(1)、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分布于矿区西侧及东北角,由深灰色—灰黑色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少量浅灰色泥质砂岩组成,地表风化后一般呈紫红色—灰白色,厚度大于200m。
(2)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为一套海陆相交互相含煤沉积,为本区主要含煤层。
因受F4、F8断层和花岗岩体侵入的影响,造成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地层走向上不连续,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童子岩组分为三个段(即P1t1、P1t2、P1t3),现分述如下:a、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出露在矿区的中部,控制厚大于127m,为一套中—薄层状泥质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煤线。
b、童子岩组第二段(P1t2)分布在矿区的中部和北部,厚度60m。
岩性以浅海相的砂质泥岩,泥质砂岩为主夹细砂岩。
为不含煤段。
c、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及中部、北部,厚度289m。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灰—浅灰色泥质砂岩、浅灰—灰白色砂岩及煤层所组成,含3、4、5、6煤层或煤线,其中本矿4、5、6煤层可采。
地层总体呈轴部走向为北西的背斜产出,两翼地层倾角30°- 80°。
(3)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分布于矿区南东部,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夹泥质砂岩、泥岩、煤线等。
厚度大于200米。
2.2 构造2.2.1褶皱该区位于闽西南拗陷带的西部,清流罗口—武平宁洋次一级拗陷内,属清流罗口—连城肖坑复式向斜,矿区地层总体呈轴部走向北西向的背斜产出,倾角30°- 80°。
地层沿走向、倾向均有波状起伏。
2.2.2断层矿区断裂发育,其中规模较大的和对区内煤层影响较大的断层有F1、F4、F6、F8、F9,分述如下:F1断层:分布于矿区西侧,走向北北西或近南北,倾向西,倾角60°,上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下盘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二、第三段(P1t2、P1t3),落差大于150米,为逆断层。
F4断层:分布于矿区北侧,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70°,上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及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地层,下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及童子岩组第二段、三段(P1t2、P1t3)地层,落差约80米,为正断层。
F6断层:分布于矿区南东侧,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0°- 70°。
上盘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下盘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3),落差50-60m,为正断层。
F8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走向近东西,倾向近北,倾角62°。
上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及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地层,下盘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P1w-P1t1)及童子岩组第二段、三段(P1t2、P1t3)地层,落差70-150m,为正断层。
F9断层:分布于矿区东侧,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50°。
上下盘均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地层,落差65m,为正断层。
上述5条断层破坏了矿区地层的完整性,此外,区内小断层较为发育,但规模较小,对矿区煤层破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