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含排流柜)、单向导通装置技术规格书
4.杂散电流系统

...
监测装置n
转接器1
...
转接器6
...
转接器1
...
转接器6
传感器1
...
传感器16
...
传感器1
...
传感器16
单向导通装置(关键设备:二极 管+隔离开关)
泄漏电阻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地下的整体 道床>车辆段的道渣道床,通过在钢轨上按 装置绝缘结的方法来将不同泄露电阻的钢 轨区域分成不同的回流通路。 单向导通装置就是用于连接绝缘结两端的 钢轨,使钢轨中的电流通一个方向,而在 另一个方向上是截止的。控制让杂散电流 流入泄露较小的区域后流回变电所负极柜。
排流柜原理
杂散电流系统
钢轨、接触网设备流入隧道金属结构
中,形成杂散电流,经收集、检测, 最后排在地网中。
I 供电所 接触网
F E
阳极区
Ix
A B
Iy 交变区 阴极区
D
C
杂散电流检测系统
• 1、传感器 测距、测压、测流 • 2、转接器 • 3、智能转接器 • 3、上位机
上位机系统
远程监测及维护
监测装置1
杂散电流检测仪SCM-捷通智创

西安捷通智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029-********/400-029-3662 S C M 杂散电流检测系统用户操作手册英国雷迪中国一级代理商: 西安捷通智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1 / 74目录安全注意事项 ..........................................................1 概念 ......................................................................2 一、杂散电流................................................................2 1、监测杂散电流干扰的方法 ..................................................3 2、杂散电流的影响 ..........................................................3 3、电流测量的重要性 ........................................................3 4、电压测量的重要性 ........................................................3 设备概述 ................................................................4一、系统组成 ................................................................41、SCM智能感应器 ...........................................................42、SP 智能探针2 ...........................................................53、SI 智能信号发送器 ........................................................54、SCM智能感应器控制软件 ...................................................55、数据分析软件 .............................................................66、笔记本电脑 ...............................................................67、全球定位功能(GPS)选项 ....................................................68、SCM工作原理概述 .........................................................7 二,杂散电流检测仪(SCM)成套设备 .............................................8 设备准备 ................................................................9一、电池充电 ................................................................91、SCM智能感应器 ...........................................................92、SP 智能探针2 ............................................................93、SI 智能信号发送器 ........................................................94、笔记本电脑 ..............................................................105、软件安装 ................................................................10 操作 ......................................................................11一、静态测量 ................................................................111、介绍 ....................................................................112、计划方案 ...............................................................113、安装智能感应器 ..........................................................114、安装智能探针 ............................................................125、使用SCM智能感应器或智能探针2进行测量 ..................................146、设置智能信号发送器 ......................................................147、连接智能信号发送器 ......................................................158、操作智能信号发送器 ......................................................169、启动SCM智能感应器 ......................................................2010、使用SCM智能感应器控制软件 .............................................2111、设置SCM智能感应器 .....................................................21二、动态测量...............................................................331、介绍...................................................................332 / 742、动态检测技术............................................................333、计划方案................................................................334、SCM智能感应器安装......................................................335、智能探针安装............................................................346、把SCM智能感应器连接到笔记本电脑 ........................................347、关闭SCM智能感应器 ......................................................34 读取和分析数据......................................................38一、取下 SmartMedia 存储卡 .................................................38二、读取数据记录 ...........................................................391、数据记录文件 ............................................................39三、使用数据分析软件 .......................................................401、介绍 ....................................................................402、SCM数据分析软件 ........................................................403、创建一个时间段 ..........................................................41四、显示多个文件 ...........................................................44五、工具栏 .................................................................451、文件操作工具栏 ..........................................................452、水平方向数据操作工具栏 ..................................................463、垂直方向数据操作工具栏 ..................................................474、数据度量工具栏 ..........................................................48六、菜单 ...................................................................531、文件菜单................................................................532、查看菜单................................................................553、设置菜单................................................................574、曲线菜单................................................................595、帮助菜单................................................................61七、水平滚动和光标控制 .....................................................62 实例.....................................................................663 / 74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警告在本手册中有两种级别的安全提示,它们是:警告! 如果不正确地遵照该提示指定的步骤,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使用说明

广州地铁二号线杂散电流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中国矿业大学二002年十月目录1系统组成 (2)1.1 系统文件组成 (2)1.2 系统功能组成 (2)2 系统运行环境 (3)3 系统运行及退出 (3)3.1 系统运行 (3)3.2 系统退出 (3)4 启动窗口操作说明 (3)4.1 系统 (4)4.2 启动设定 (4)5 杂散电流监测操作说明 (4)5.1 系统 (4)5.2 监测装置 (4)5.3 数据查阅 (4)5.4 校正设定 (7)5.5 启动设定 (8)5.6 帮助 (8)6 过渡电阻测试操作说明 (9)6.1 系统 (9)6.2 电阻测试 (9)6.3 数据查阅 (10)6.4 参数设定 (10)6.5 自动测试 (11)6.6 启动设定 (11)7 远程通讯操作说明 (12)7.1 系统 (12)7.2 电话 (12)7.3 文件收发 (13)7.4 启动设定 (13)8 程序安装 (14)杂散电流监测系统本系统为广州地铁二号线杂散电流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微机通讯转接器,实时的将智能传感器监测的结构钢极化电位、轨道-结构钢电压、本体电位数据以及传感器状态,经监测装置自动采集并形成数据库存储在电脑硬盘内,同时可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能对过渡电阻和纵向电阻进行自动测试,还可将数据通过网络(局域网或电话线)传输到控制中心。
1、系统组成1.1系统文件组成本系统的软件部分由以下文件组成:系统软件CurrMonII.EXE、测试数据母库.XLS、广州地铁二号线参数库.XLS、过渡电阻母库.XLS、DATA.TXT数据库 C:\SCMDatabasetD:\SCMDatabaset(备份)1.2系统功能组成本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由以下功能:杂散电流监测、过渡电阻测试和远程通讯杂散电流监测用于结构钢极化电位、轨道-结构钢电压、本体电位数据以及传感器状态的监测,对数据的统计和查询、传感器的人工和自动校正等。
杂散电流设备

杂散电流防护设备简介及运行情况一、概述在城市轨道交通等直流电气化轨道运输系统中以轨道作为回流导体,由于钢轨不可能对地完全绝缘,而且回流钢轨存在电压降,因而导致一部分负荷电流,从钢轨流到轨枕和道床及地下钢轨等金属设施中去,这部分电流,就是杂散电流。
由于杂散电流的产生以及它对地下金属的电腐蚀效应,使对线路以及周围设施的金属构件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这种电腐蚀总是发生在离子导电电流流出金属结构的地方,既发生在金属与电解质存在的阳极区,杂散电流的阳极电腐蚀对金属的破坏相当严重。
能引起水管穿孔漏水、锈蚀、电缆挂钩打火、道钉生锈断裂等,导致地铁设施的使用寿命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地铁杂散电流防护措施主要是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加强监测、防止外泄。
增加钢轨与轨枕间的绝缘,加接均回流电缆,减小回流时的钢轨电阻,铺设排流网安装排流柜,采用极性排流措施,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预判腐蚀区域的产生。
二、杂散电流防护设备设施上海地铁杂散电流防护设备设施基本有二种,一是以较早运行线路为主的。
如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等,通过站台参比电极对站台结构钢筋、区间参比电极对区间轨壁结构钢筋、钢轨对结构钢筋、排流等引出端子电缆线,分别连接到站台四个杂散电流测量箱中,用移动数据采集器来测量杂散电流数据,把收集来的杂散电流数据进行分析。
排流柜作为杂散电流主要设备之一,安装于牵引变电所内,排流柜的一端接负极柜内的负回流母排上,另一端通过排流电缆、排流二级管连接到隧道区间道床排流网引出端子。
使排流网内的电流通过排流柜单向回流到牵引变电所内的负极柜内负回流母排上,把泄漏的杂散电流通过区间道床排流网、排流柜流回到牵引变电所的负极柜内,以减少杂散电流对结构钢筋的腐蚀。
二是以新运行线路为主的,如9号线、10号线等,它采用的是站台参比电极对站台结构钢筋、区间参比电极对区间轨壁结构钢筋、参比电极对道床结构钢筋、钢轨对结构钢筋、排流等引出线。
通过区间隧道传感器、信号转接器、站内杂散电流监测装置、上位机PC电脑等一些设备来监测杂散电流泄漏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杂散电流检测与控制

7 4
2007 年 第 10 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Instrument Technique and Sensor
2007 No110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杂散电流检测与控制
李建民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 :详细分析了杂散电流产生的原因 ,阐述了其危害 。指出杂散电流不仅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本身 ,而且对市政设 施 、建筑等也危害很大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抑制和控制 。对杂散电流的测量原理进行了全面地分析 ,阐述了监测的方 法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杂散电流系统监测的构成 ,最后提出了抑制和控制的措施 。 关键词 :杂散电流 ;监测 ;地铁 ;传感器 ;测量 中图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 - 1841 (2007) 10 - 0073 - 03
(3) 对城市轨道隧道 、道床或其他建筑物的结构钢筋以及 附近的金属管线 (如电缆 、金属管件等) 造成电腐蚀 。如果这种 电腐蚀长期存在 ,将会严重损坏地铁附近的各种结构钢筋和地 下金属管线 ,破坏了结构钢的强度 ,降低了使用寿命 。 1 杂散电流腐蚀的监测 111 杂散电流监测原理
杂散电流难以直接测量 ,通常利用结构钢极化电压的测量 来判断结构钢筋是否受到杂散电流的腐蚀作用 。极化电压的 正向偏移平均值不应超过 015 V. 一般在电化学腐蚀测量中 ,测 量管 、地电位差的标准方法如图 4 所示 。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含排流柜)、单向导通装置技术规格书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含排流柜)、单向导通装置技术规格书(一)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含排流柜)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朝沙段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并作为投标方制定投标技术文件和供货设备的技术依据。
2. 环境条件1)环境温度:-5︒C~+44.5︒C2)污秽等级:重污区3)相对湿度:日平均:95%月平均:90%有凝露发生4)海拔高度:≤1000m5)雷电日:60D/年6)地震烈度:7度3. 供货规格型号4. 采用标准(但不限于此)地铁杂散电流自动监测系统有关设备所涉及的产品标准、规范;工程标准、规范;验收标准、规范等完全满足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条例及规范,包括:《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4942.2-8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2423-8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7626《煤矿通信、检验、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 21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10411-895. 系统构成本工程杂散电流监测系统采用车站(变电所)监测和控制中心集中监测二级监测系统。
杂散电流监测装置通过变电所内通信网络与电力监控系统接口,并将处理和统计后的数据传至监控中心。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由参比电极、整体道床测防端子、地下结构测防端子、测量线、传感器、通信电缆、信号转接器、监测装置组成。
6. 系统功能杂散电流监测装置的输入端与从沿线各传感器引入的通信电缆连接,通过各监测点传感器实时采集监测分区内的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参比电极自然本体电位,并对数据进行A/D转换,计算、存贮、统计并通过变电所内通信网络,将统计结果传送到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本监测系统具备以下几种功能:6.1 通信功能每个供电区间内的监测装置定期向传感器发出数据采集命令,数据按指定的格式上传到监测装置。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施工方案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施工方案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杂散电流防护主要方案为“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堵排结合、回流畅通、加强监测”的综合防护措施。
从施工角度来看,杂散电流系统主要包括防护排流和自动监测两大部分。
其中防护排流系统包括测防端子连接、排流电缆敷设、单向导通装置安装及排流柜安装、调试等内容;自动监测系统包括参比电极及接线盒安装、数据采集及统计处理装置安装及监测信号电缆敷设等.1.1.1.1工序流程杂散电流防护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如下:杂散电流防护工程施工工序流程图1.1.1.2施工方法(1)排流网测试测防端子连接前对排流网进行全面测试。
内容包括: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如连接端子有无遗漏、设置位置、规格型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连接端子是否适于测防端子连接等;主排流网和辅助排流网电气导通情况.排流网测试方法如下图:1)质量控制点测防端子的检查及排流网在测防端子连接前的测试是工序交接验收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应由测防端子及排流网施工单位、杂散电流防护施工单位、施工双方监理共同参加。
a 测试前测防端子及排流网施工单位应将其经过其监理批准的质量保证资料交付杂散电流防护施工单位,杂散电流防护施工监理认为资料合格后,组织以上四方单位共同到现场测试;b测试合格后,由杂散电流防护施工单位作好测试记录,四方签字后办理工序交接手续,否则,由双方施工监理单位责成测防端子及排流网施工单位限期改正;c测试用仪表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测试方法正确。
2)安全控制点该项工作在线路上进行,应设专职安全防护员进行防护.(2)测防端子连接测防端子连接按以下工序进行:1)测量测量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在测量位置处用油漆或防水笔作好标记(编号),并记录下测量区段名称、标记编号及测量间距长度.根据测防端子连接后的电缆弯曲度,接线端子长度等数据及结构伸缩情况计算出所需连接电缆长度,然后将测量区段名称、标记编号及实际电缆长度数据列表整理交给测防端子连接电缆终端制作人员.2)测防端子连接电缆终端制作根据测量列表数据,按照直流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制作测防端子连接电缆终端并在终端头制作好的连接电缆上作好标记.3)测防端子除锈测防端子连接前应用钢丝刷、砂纸及磨光机将表面污垢及氧化层打磨干净。
杂散电流监测装置要求

1、用户需求书的响应以及技术方案一、杂散电流监测系统技术规格书的响应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杂散电流防护系统。
应答:我公司将针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应答。
1.2 工程概况4 号线一期工程联系两大重要交通枢纽武昌站和武汉站。
一期工程线路起于首义路站东端,下穿中山路和铁路站场,经紫阳东路、傅家坡一路、中南路、洪山广场、中北路、岳家嘴、中北路延长线、罗家港、武青四干道至终点武汉火车站。
4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6.482km,均为地下线,设站15 座。
4 号线一期工程在青山落步嘴设青山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一座,在铁机村站西侧设线网管理服务中心及主变电所一座,同时与2号线共用中南主变。
4 号线一期工程采用集中式供电方式,利用2号线中南路主变电站,新建1座铁机村110/35kV主变电站。
一期工程共设10 座牵引变电所,其中正线9座,车辆段1座。
每座车站和车辆段均设降压变电所(有牵引变电所的车站合建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向各种用电设备供电。
中压供电网络采用 AC35kV 牵引供电和动力照明供电混合网络,牵引网采用 DC 750V 接触轨下部授电,走行轨回流方式,允许电压波动范围500~900VDC。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为750V.DC,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电力负荷为一级负荷,变电所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当一路电源失电时由另一路电源带全部一、二级负荷。
4 号线一期工程初、近、远为6辆车编组(4动 2 拖),远景年为8辆车编组(6动 2 拖)车辆型式为变压变频交流传动车。
供电系统按“无人值班”设计,杂散电流防护系统也必须满足“无人值班”条件。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并作为卖方制定投标技术文件和供货设备的技术依据。
应答:我方已知并满足以上要求。
1.3本招标采购范围杂散电流防护系统一套,含杂散电流防护系统、单向导通装置和排流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含排流柜)、单向导通装置技术规格书(一)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含排流柜)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朝沙段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并作为投标方制定投标技术文件和供货设备的技术依据。
2. 环境条件1)环境温度:-5C~+44.5C2)污秽等级:重污区3)相对湿度:日平均:95%月平均:90%有凝露发生4)海拔高度:1000m5)雷电日:60D/年6)地震烈度:7度3. 供货规格型号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备注1 排流柜FM3022 参比电极MHC3 传感器FM301A4 信号转接器FM301Z5 监测装置FM3056 管理软件4. 采用标准(但不限于此)地铁杂散电流自动监测系统有关设备所涉及的产品标准、规范;工程标准、规范;验收标准、规范等完全满足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条例及规范,包括:《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4942.2-8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2423-8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7626《煤矿通信、检验、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 21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10411-895. 系统构成本工程杂散电流监测系统采用车站(变电所)监测和控制中心集中监测二级监测系统。
杂散电流监测装置通过变电所内通信网络与电力监控系统接口,并将处理和统计后的数据传至监控中心。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由参比电极、整体道床测防端子、地下结构测防端子、测量线、传感器、通信电缆、信号转接器、监测装置组成。
6. 系统功能杂散电流监测装置的输入端与从沿线各传感器引入的通信电缆连接,通过各监测点传感器实时采集监测分区内的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参比电极自然本体电位,并对数据进行A/D转换,计算、存贮、统计并通过变电所内通信网络,将统计结果传送到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本监测系统具备以下几种功能:6.1 通信功能每个供电区间内的监测装置定期向传感器发出数据采集命令,数据按指定的格式上传到监测装置。
监测装置与SCADA通信每天上传的数据是:(1)监测点参比电极本体电位值。
(2)监测点极化电位实时值、正向偏移电位平均值。
(3)监测点30分钟极化电位正向偏移超标值、接触电压平均值。
6.2 测量功能(1)实时监测道床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
(2)实时监测隧道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
(3)机车停止运行时,参比电极的自然本体电位。
6.3 计算功能。
根据计算极化电位的数学模型计算出30分钟监测点的极化电位正向偏移平均值。
6.4 显示功能(1)就地显示道床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
(2)就地显示隧洞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
(3)机车停止运行时显示参比电极的自然本体电位。
6.5 报警功能设备故障报警。
6.6 分析功能:(1)结构钢极化电位瞬时变化(2)结构钢极化电位小时平均值变化(3)参比电极本体电位变化趋势(4)趋势分析图:年、月、日(5)分析报表6.7 其他功能:(1)上位机的查询功能(2)上位机的帮助系统(3)上位机的打印功能(4)上位机的设备配置管理(5)上位机的操作人员权限管理(6)上位机的系统信息7. 系统监测内容地铁杂散电流自动防护系统实时测量和计算以下2类参数:结构钢的极化电压瞬时值与30分钟平均值、参比电极的本体电位。
7.1 结构钢筋极化电压正向偏移平均值对于钢筋混凝土地铁主体结构的钢筋,极化电压30分钟内的正向偏移平均值超过500毫伏,进行报警。
7.2 参比电极的本体电位参比电极用于测量结构钢的极化电位。
8. 系统各部分技术指标8.1 排流柜(1)采用标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LJJ49—9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低压电气标准》IEC947—3《低压直流成套开关设备标准》JB/T-8456《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4942.2—85《电气保护继电器》IEC6025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2423—8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普通整流管》GB4939—85《整流二极管测试方法》GB4023—83《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3859.1-93《半导体变流器》IEC60146《普通整流管》GB/T4939-1985《电磁兼容》GB9245-1998(2)主要技术指标排流柜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规格:-2/200回路数量:2路额定工作电压:DC1500V最高工作电压:DC1800V二极管支路工作电流:200A总母排允许通过的最小连续电流:800A主回路:5KV 1分钟辅助回路:2KV 1分钟内部保护:快速熔断器;压敏电阻和RC回路。
进线方式:下进线方式出线方式:下出线方式(3)排流柜应用原理和工作原理1)应用原理采用极性排流的原理,即只有当埋地结构钢相对于钢轨的电位为正时,才有电流通过,从而减少杂散电流的腐蚀。
主回路的主体为一硅二极管,另配以保护和检测电路,排流柜由排流柜控制装置(单片机控制系统)来控制。
排流柜可以采集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以及主回路的故障状态,可以远程投切排流支路,可以通过RS485接口以MODBUS 协议远传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上位机中,可以在面板上操作各排流支路的启停,可以在面板上显示工作电压、电流、回路状态。
2)工作原理排流柜的一路排流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直流接触器-Cz用于将控制排流支路的投切,R、C 回路用于抑制主回路通断时产生的尖峰脉冲。
利用硅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能阻止从负母线到排流网的逆向排流,快速熔断器Fu用于在出现短路过载时对排流柜及柜内元器件的保护。
电流传感器M用于检测排流回路中的电流,当实际电流高于或低于排流柜设定的额定电流时,通过排流控制器控制IGBT的导通角,以达到额定排流的目的。
电阻R1、R2和IGBT构成了排流支路的电阻调节电路,他保证了设备既处于可靠的安全的工作状态,又能够根据设备的排流能力,尽可能的将更多的杂散电流通过负母线回收。
(4)结构要求排流柜为户内安装的独立式金属柜,板材连接采用自固螺栓,便于维修。
电缆为下进下出方式。
排流柜防护等级为IP20。
柜体采用厚度不小于2mm优质钢板,表面静电喷涂。
在柜体的前后下部开有进气孔,上下部开通。
开门方式:前后开门。
排流柜内需考虑杂散电流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
排流柜内设有照明灯,同时配备柜门连动开关,当柜门打开时,照明灯亮;柜门闭合,照明灯自动熄灭。
排流柜的面板装设有显示装置,可显示排流电压,排流电流,排流网的极化电位。
排流柜体尺寸(L×W×H):800mm×600mm×2200mm,重量不超过900kg;柜体颜色待变电所设备柜颜色确定后再确认。
(5)试验1)型式试验项目:耐压试验、动稳定试验、过电压保护的检验、保护和信号显示试验、外壳防护等级试验、外观检查。
所有型式试验项目都应符合有关标准,投标时需提供相应报告,报告的出示单位应具备国家规定的出具报告的资格。
2)工厂试验项目:耐压试验、过电压保护的检验、保护和信号显示试验、外观检查。
(6)铭牌及标识铭牌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通过电喷处理,来进行防腐和保持永久清晰。
其内容包括:制造厂名称、型号和产品出厂编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防护等级、标准号、出厂日期。
(7)辅助回路供电智能排流柜系统控制及照明所需供电电源:AC 220V±10%,700W。
8.2 参比电极参比电极安装(埋设)在整体道床、地下结构侧墙,用于测试杂散电流引起隧道、整体道床内结构钢筋电位,从而反应结构钢筋的腐蚀情况。
参比电极类型Mo/MoO3参比电极电位稳定性≤±20mV电极极化性在极化电流密度<5uA/cm2下电位波动<30mV电极使用年限不小于10年电极外壳陶瓷外壳,抗压强度≥10Mpa电极参考尺寸Φ54×156mm8.3 传感器传感器主要完成参比电极与道床及隧道侧壁结构钢筋电压信号的监测,每1秒钟对两个信号进行采样256次,30分钟作为一个时间单元,传感器进行以下工作:结构钢极化电压的测量,要进行30分钟的平均值计算,每采样的参比电极与结构钢的电位差,减去参比电极的本体电位,按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30分钟的平均值计算,最终结果为结构钢的极化电压值。
完成模拟信号数字化后进行远程运输隔30分钟,把信号电压,送入信号转接器内。
当接触轨停电后,传感器能自动接收监测装置发出的参比电极本体电位的校正信号,进行参比电极本体电位的自动校正。
该传感器能自动识别参比电极的好坏,当参比电极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发出参比电极故障信息。
传感器安装后不影响行车安全。
(1)技术指标如下:1)供电电压:AC 220V±10% ,功率<20W2)模拟输入信号:A.参比电极——道床结构钢筋-2V——+2V.DCB.参比电极——隧道侧壁结构钢筋-2V——+2V.DCC.钢轨—结构钢:-100+100V3)测量精度:≤±0.5%4)信号通信方式:CAN总线5)传输速率:5000bit/S6)最大传输距离:2km7)环境温度:-20℃——+65℃8)相对湿度:≤90%9)具有很好的防潮防尘功能,防护等级为IP54。
(2)功能特点1)测量精度高;采用高性能低漂移芯片、双极性高分辨率A/D转换器设计变换电路,整体测量精度达到0.5%。
2)测量速度快;为适应列车运行时被监测信号快速变化的特点,采用高速转换器件,最小测量间隔可达到微秒级。
3)抗干扰能力强;硬件电路设置电源、输入信号、输出等多级抗干扰环节,并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软硬件结合提高装置抗干扰能力。
4)工业级现场总线网络;通信速率高,可达到5kbps以上,通信误码率不大于10-6,采用分级组网通信方式,通信距离远。
5)安装维护方便;采用快速接线,设有整定开关。
6)故障自诊断;设置有指示灯,可根据点亮或闪烁情况对传感器本身及通信状况进行判别,便于查找故障。
8.4 监测装置(1)主要用途监测装置内置于排流柜内部,输入端与信号转接器通信电缆连接,输出端与SCADA 进行通信。
每个监测装置和本供电区间的信号转接器、传感器组成监测网络,收集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并完成相应参数的计算。
并可向上位计算机上传数据,并可以保存一个月的历史数据。
装置设计有键盘整定功能,可实现全面的人机对话功能。
主要显示信息包括:1)结构钢的极化电压瞬时值;2)结构钢的极化电压30分钟最大值;3)结构钢对参比电极的自然本体电位;(2)主要特点1)采用液晶显示,与键盘配合可方便显示和整定、查看。
2)硬件电路采用经过特殊设计的高性能、高抗扰直流电源,设置有监视定时器,增强抗干扰功能;CPU采用高性能单片机,并选用FLASH器件,以减少器件数量,提高装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