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女高音声乐艺术
论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

论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作者:王杏丹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2期【摘要】花腔女高音作为歌唱艺术的一种演唱方式,是抒情性女高音中最灵活的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欧洲歌剧是分不开的。
它是一种高难度的表演方式,有着极为精细而严格的方式方法。
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在美声唱法中是独具特色,纷繁多彩的。
本文主要针对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以此来对自己近阶段声乐学习进行一个总结。
【关键词】美声;花腔女高音;历史发展;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花腔历史发展概述与艺术魅力(一)花腔发展史花腔唱法的发展史是有迹可循的,在专属于教堂音乐的中世纪的欧洲,复调音乐发展迅速,为了遵循“妇女在教堂里应保持缄默”的古训,他们便大量的使用男童来代替女声部,使得阉人歌手成为维持美妙女声的常见方式。
阉人歌手保持了男童时期的悦耳音色,且具有自身优于女人的肺活量及体魄,使得他们的演唱技巧得到飞速的发展与提高。
他们在演唱时会故意在原有基本的旋律上进行即兴演唱,常见的方式就是对作品进行装饰音或快速的走句。
在各式各样的演唱中便形成了花腔的最初形式“即兴演唱风格”。
经过十几世纪发展与完善,花腔女高音的定义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说法。
花腔女高音就是指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技巧性的演唱风格。
演唱者的声音区域主要在高音区,在演唱时会有大量的快速走音、华丽的装饰音以及顿音等技巧性唱法出现。
(二)花腔女高音的分类在多年的舞台歌舞演出中,我们对于花腔女高音进行了一个分类。
主要的分类原则是遵循其唱腔在表演中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来区分的。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戏剧花腔女高音,另一个就是抒情花腔女高音。
戏剧花腔女高音可以化为是戏剧女高音的一个分支声部,在这个声部里,声线柔韧且灵活,声音是极具戏剧表现能力和情感传达能力的。
抒情花腔女高音拥有花腔唱腔所特有的特性,那就是高音域。
情感的诠释需要音质的完美,同时更需要其灵活透亮的声音线条感。
(三)花腔女高音的艺术特性花腔女高音所拥有的艺术特性是比较鲜明的,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环境氛围的烘托以及人物心理变化的刻画都是花腔女高音所独有的艺术性。
如何唱好花腔女高音

如何唱好花腔女高音如何唱好花腔女高音一般来讲,在花腔女高音中主要有两种花腔,一种为戏剧型,而另一种则为抒情型,这两种花腔都各具特点。
在戏剧型花腔中,对于声音与演技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演员具有较高的音区,还要求其具有较大的音量与力度,并伴随良好的演技,可以掌控好人物情绪。
而在抒情型花腔中,对于演员的音域有较高要求,在要求演员拥有较高音域的同时,还要保持声音洪亮、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在声音上更要带有跳跃性,但对音量的要求却不高,通常这样的角色都需要青年女子扮演。
但无论是哪种花腔,都需要演员在声音训练中掌握演唱技巧。
一、花腔女高音在演唱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在诸多演唱形式中,花腔女高音属于最为轻盈的演唱方式,但其对音域的要求却在所有美声演唱中占据最高地位。
花腔女高音要求演员声带要短,共鸣腔体要小,只要这样才能发出高音,同时也能体现出演员的演唱优势,尤其对于跳跃音等的演唱可以展现的更好。
为了进一步提升花腔女高音的演唱能力,还需要掌握以下技巧:首先,演员在演唱以前一定要放松心情与身体,演唱时适当的增加一些动作,确保演唱具有流动性,这是演唱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想要获取更多声乐资讯,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其次,要具有良好的演唱能力还需要经常练习,并重点练习装饰音、分解和弦式等,并拥有良好的表演能力其中,对于分解和弦的练习,要注重对跳音的训练,训练时应适当的加快一下速度,实现大跨度,确保身体中的横隔膜具有一定弹性,这样就会使跳音拥有较强的柔韧性,同时向上提升软口盖,将声门开启,由于横隔膜具有一定的弹跳性,其跳音也就更为通透,发出来的声音也会更为匀称。
二、花腔女高音在声音训练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由于花腔女高音有多种类型,因此在训练时需要侧重的方面也就不同,通过研究主要是声带生理条件所致所以在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发声时,应结合学生声部确定学生练习方式,更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特性与音域音色,并最终确定自己的演唱作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进而充分展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牧笛花腔女高音感受

牧笛花腔女高音感受以牧笛花腔女高音感受为题,我们将探讨这一独特的声音类型所带来的感受和魅力。
牧笛花腔女高音是一种极高音域的女高音,其声音具有高亢、明亮、纯净的特点,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牧笛花腔女高音的声音让人震撼。
当她们用高亢而清澈的声音演唱时,如同一阵清风拂过,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无论是在歌剧舞台上还是音乐会厅中,她们的声音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牧笛花腔女高音的声音具有极高的穿透力。
她们的声音可以轻易地穿透浓重的乐器声音,让人们在音乐中更加聚焦于她们的歌声。
这种穿透力让她们的声音在合奏中依然能够清晰地传达出来,使整个乐曲更加完美。
牧笛花腔女高音的音域广阔。
她们可以轻松地演唱高音区域的乐曲,她们的声音可以轻松地穿越到极高的音域,给人以惊艳的感受。
这种广阔的音域使她们在演唱时能够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技巧,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牧笛花腔女高音的声音充满了情感。
她们的声音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人们在听她们演唱时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悲伤、喜悦、愤怒等各种情感。
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们对音乐产生共鸣,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牧笛花腔女高音的声音给人一种纯净的感受。
她们的声音没有任何杂质,如同一股清泉般纯净。
这种纯净的声音让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一种放松和慰藉。
牧笛花腔女高音的声音给人们带来了震撼、穿透力、音域广阔、情感丰富和纯净的感受。
她们的声音独特而美妙,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无论是在歌剧舞台上还是音乐会厅中,牧笛花腔女高音的声音都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感受和魅力。
让我们感受这一独特声音的魅力吧!。
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分析——以狄安娜·达姆娆演唱技巧为例

音乐表演比更加丰富、浓厚。
花腔女高音在演唱过程中的装饰音具有变换灵活的特点,进而促使作曲家们在整个音乐剧当中所塑造的人物层次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来,并且对于音乐剧中每一个角色所阐述的情感也得以发挥到极致。
(二)花腔女高音的艺术特性由于花腔女高音的音色非常的生动明朗、璀璨夺目,音色花腔女高音在整个音乐环境的烘托下对于剧目中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心里以及层次上都具备独一无二的、鲜明的“花腔”艺术特性。
与此同时,花腔女高音在对于剧目中角色的情感能够充分的表达也全要归功于它这种既灵活生动又柔和丰富的声音线条,进而也使得歌唱者们能够充分展示出每一人物情感变换。
三、狄安娜·达姆娆生平介绍与演唱技巧分析(一)狄安娜·达姆娆生平介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狄安娜·达姆娆(Diana Damrau)出生于德国,她不仅被歌唱界称之为“德国字艺术歌曲传人”更有“新花腔女高音之后”的称号。
狄安娜·达姆娆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
在德国的维尔茨堡歌剧院,狄安娜·达姆娆扮演了人生中第一个角色就是莫扎特的著名音乐剧《费加罗婚礼》中的巴巴丽娜,虽然这是狄安娜·达姆娆的第一次登台,但是好评如潮,广受听众们的喜爱。
在2006年,年仅36岁的狄安娜·达姆娆就凭借着《魔笛》中非常经典的曲目《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中的“夜后”这一角色,用其精湛的花腔唱功获得了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所授予“御前演唱家”称号。
(二)狄安娜·达姆娆演唱技巧分析狄安娜·达姆娆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家、指挥家莱昂纳多·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将《天真汉》的脚本进行谱曲,并改编成音乐剧目《康迪德》的选段《纸碎金迷》中,充分展现了她高超的花腔演唱技巧。
《纸碎金迷》主要展现的是主人公居内贡小姐对于当时中产阶级内的高级秩序的一种向往以及自身生活无可奈何,由于这部剧作的演唱技巧过于高难,所以莱昂纳多·伯恩斯坦在谱曲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为此作出了难度不一的版本,尽管在基础版本的《纸碎金迷》中存在多处将高音C降到了D等,但是对于花腔女高音来讲《纸碎金迷》这部音乐剧仍然充满挑战性。
花腔女高音声音技巧的训练

花腔女高音声音技巧的训练
1.声音放松和呼吸控制:
2.声音投射和共鸣:
女高音声音需要有足够的投射力度和共鸣,这样才能使声音更加喷涌、明亮。
通过练习发出高音乐音阶和气声的长音,逐渐增强头腔共鸣以及声
音的投射力度。
3.声音的灵活性:
4.颤音技巧:
颤音是花腔女高音中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它能增加音乐的丰富性和
情感表达。
为了训练颤音技巧,可以尝试发出稳定而均匀的声音,然后逐
渐加入颤音的控制。
5.发声的方法:
6.歌曲演唱训练:
歌曲演唱是花腔女高音的最终展现形式,因此进行歌曲演唱的训练是
非常重要的。
选择适合自己音乐能力和技巧水平的曲目进行练习,通过反
复练习和演唱来不断提高声音技巧。
可以从简单的歌曲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7.寻求专业指导:
为了更好地训练花腔女高音声音技巧,寻求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是非
常重要的。
声乐教师能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您克服困难,提高声乐技巧。
总之,要训练花腔女高音声音技巧,需要持续的努力,正确的方法和
专业的指导。
通过呼吸控制、投射共鸣、灵活性训练、颤音技巧、发声方
法的学习和练习,以及歌曲演唱的训练,您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声音技巧,成为一名出色的花腔女高音演唱家。
论花腔次女高音的艺术-2019年文档

论花腔次女高音的艺术花腔次女高音(Coloratura Mezzo Soprano)是以演唱花腔风格作品为主要风格的次女高音。
花腔次女高音演唱的特点是:整体作品表达丰满、浓烈、圆润,在花腔乐段处演唱灵活而不失优雅,自如而不失华丽,流畅而不失细节表达,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并以辉煌、奔放、震撼的效果赢得很高评价。
但在传统的演唱风格中只有基本的人声分类,仅提出了次女高音 ( MezzoSoprano)的声部划分,而不像其他声部有进一步的划分。
尽管次女高音在诞生的时期起,就面对着必须用花腔唱法的压力,即使有大量优秀次女高音都具有高超的花腔华彩演唱技能,次女高音艺术仍处在没有被给予足够重视的地位。
在此进行花腔次女高音声乐艺术的讨论,是声乐学科遵循以人为本,崇尚自然,追求完美,突显个性张扬的科学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同时又是新理念实施在专业教学领域深入研究的必然趋势,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是丰富了声乐艺术学科关于人声分类――声部艺术的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内容。
二是花腔次女高音声部的研究,透析了传统各时期有关声部划分的理论、观念,掌握了其发展规律,并逐步形成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三是指导了具有全能素质的次女高音学习者,客观看待自身,并认清花腔声部艺术的内涵。
、次女高音和花腔次女高音概述对花腔次女高音的概述,要从19 世纪次女高音声部的形成开始。
1830年隆孔内(G.Roneoni)提出“男中音”(Baritono ) 这一声部后,又确立了“次女高音” ( Mezzo So prano)声部。
Mezzo Soprano”中“ Mezzo’在意大利语中有三层含义:一是的”;二是“差不多”“几乎”;三是“一半的”“适中的”。
“ Soprano ”是意大利语,特指女高音声部。
国际间交流至今“ Mezzo Soprano”仍然是次女高音的称谓。
其称谓是有科学根据的,主要取决于它自身倾向女高音的特征。
比较次女高音与女高音,两者之间的音域基本相同,次女高音的高音能力完全可以与女高音相媲美。
浅析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特点

浅析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特点【摘要】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是歌剧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其独特的声音特点、高超的技巧要求和出色的表现力在舞台上展现无遗。
她们擅长运用律动轻盈的声音表现出情感的细腻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随着唱法的变化与发展,古典主义时期的花腔女高音在演唱风格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这些绝技的传承与传世,对今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挑战与机遇。
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的演唱艺术不仅是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对后人的启发与指引。
【关键词】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演唱特点、声音特点、技巧要求、表现力、感情表达、唱法变化、发展、演唱风格、传世意义、今人启示、发展趋势1. 引言1.1 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的定义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是指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兴盛的一种歌唱风格,以其高亢明亮、灵活多变的声音特点和高超的演唱技巧而闻名。
在歌剧舞台上,花腔女高音通常扮演着高贵优雅的女主角,她们的表演常常充满了戏剧性和激情。
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是当时歌剧界的耀眼明星,备受观众和批评家的追捧。
这种歌唱风格要求歌手具备极高的音域和音准,能够轻松掌握各种高难度的装饰唱法和花腔技巧。
花腔女高音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歌声传达给观众。
在舞台上,她们经常通过婉转动听的歌声和精湛的演技,为角色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内核。
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的声音纯净明亮,具有独特的共鸣和穿透力,能够在庞大的歌剧乐队中脱颖而出。
她们的演唱风格充满了浓烈的个性色彩和艺术魅力,为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音乐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在这个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成为了歌剧界的一大亮点,开创了歌剧演唱艺术的新篇章。
1.2 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在歌剧中的重要性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花腔女高音在歌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们是歌剧中的明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花腔女高音四大训练要点

花腔女高音四大训练要点引言花腔女高音是歌剧中声音最高亢、技巧最细腻的音域之一。
要想成为一位出色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和艰苦的努力。
本文将介绍花腔女高音的四大训练要点,帮助想要学习花腔女高音的人提供一些建议。
1. 声音的支撑与发声技巧在花腔女高音的训练中,正确的声音支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能够产生出高亢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声技巧:•腹式呼吸:以深吸气的方式,通过腹部运用力量来推动声音的产生。
腹部的运用可以帮助调整声音的强度和稳定性。
•声音放置:将声音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可以使声音具有更好的共鸣和穿透力。
花腔女高音一般放置在头腔的上部,这样可以使声音更加清晰、明亮。
•嘴形与舌位:正确的嘴形和舌位可以帮助产生更加纯净和准确的音质。
舌位需要保持平稳,避免过分运动,嘴形则要保持开放,以保证声音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共鸣。
2. 旋律间的过渡与转音能力训练花腔女高音曲目中常常存在较为复杂的旋律变化和音域跳跃。
为了能够处理好旋律间的过渡和转音,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音域扩展:花腔女高音作品中常常要求跨越较大的音域范围,因此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音域扩展训练。
可以通过逐渐扩大音域的方式来逐步提高唱歌的技巧。
•音域过渡训练:花腔女高音的作品中存在许多音域的过渡部分,这些过渡部分需要足够的技巧和灵活性来完成。
通过进行音域过渡训练,可以提高过渡部分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音调连接:将不同音调连接在一起是花腔女高音的一项重要技能。
需要通过练习连音以及使用适当的连音字母来解决音调连接的问题。
3. 装饰技巧与声乐表达花腔女高音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装饰技巧,如颤音、滚音、颤律等。
为了能够运用这些装饰技巧,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颤音与滚音训练:颤音是花腔女高音中常见的装饰技巧之一,通过练习颤音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可以使其更加准确和美妙。
滚音是一种快速的音乐装饰技巧,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滚音的速度和清晰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腔女高音声乐艺术内容摘要:花腔技巧的掌握必须经过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有步骤的和持之以恒的训练及天长日久的积累过程,方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花腔女高音,人称声乐金字塔顶端的云雀。
她以美妙、清澈、银铃般的音色,平滑、匀净的声音线条,华丽、灵巧的花腔技巧和超人声的极限音域为特点,在歌唱的众多声部中鹤立鸡群、独领风骚。
关键词:花腔女高音嗓音技巧声乐作品柔韧性华彩乐句训练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在艺术的歌唱中属于抒情女高音最纤巧、最灵活的声部,是女高音中最高而轻盈的一种唱法。
花腔女高音有着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和优美的嗓音,并有令人咋舌的超高音,一般高音可达f3,能够在宽广的音域中自如地表现华丽、妩媚的音乐色彩;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特点是擅长唱弹跳、快速的歌曲或乐句;她的技巧表现为华丽而快速的音阶进行式、分解和弦式、同音反复式和宽阔音程的顿挫跳进,包括各种装饰音,如断音、颤音、顿音、滑音、回音等。
尽管花腔女高音的音量和力度并不是很大,但细若游丝般的声音轻灵、清澈、亮丽、利落,可以穿透各种声部和庞大的交响乐,飞扬到剧场的每个角落,震撼人心。
无疑,花腔艺术是“贝尔康托”的典范和精髓,人们不得不为古今中外的歌唱家们的超凡的艺术才华和演唱功底所折服。
据此,本文将阐述它的发展历程及其训练实践。
一、花腔艺术的历史渊源花腔技巧,产生于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17、18世纪阉人歌手(Castrati)的盛极时期。
音乐史学家潘察基(1840—1904)曾这样感叹道:“什么样的歌唱家啊!你可以想象这种声音,它既有长笛的甜美又有人声的温暖、平和。
这声音又轻松又连贯,像一只云雀飞越天空,陶醉在它自己的飞翔中;向上又向下,同样的轻松,同样的连贯,没有丝毫用劲的迹象或者取巧、变花招的破绽。
这种声音能把情感的音讯立即转变成音响,使人的灵魂驾着情感的翅翼升入无尽的苍穹。
”演唱技巧上有着很高成就的阉人歌手盛行了近两个世纪之久,由于当时歌剧中的许多角色只能由阉人歌手来承担(男童阉割后造成音质的变化来代替女声),他们既不同于假声男高音和高男高音,也不同于京剧中男唱女的旦角,阉人歌手具有比女子的声带更短、更薄的声带,同时又拥有男声的优势——呼吸器官、胸腹的肌肉、肺活量——一个强有力的呼吸支持,因而他们能唱出既高又灵巧的声音,无需用假声便能发出悦耳的类女声,其特点是音域宽广,力度与灵活并存;他们凭着娴熟、高超花腔技巧称霸乐坛,其代表人物:Folignato、Caffarelli、Farinelli、Senesino、Bernacchi、Caccini等等。
这个时期作曲家们专门为阉人的特殊歌唱能力而写出了许多的伟大作品,例如:蒙泰韦尔迪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中的主角就是由阉人歌手担任的;格鲁克、亨德尔、莫扎特、罗西尼等著名作曲家的早期歌剧中也都有阉人歌手承担的角色。
这些作品有无数的大跨度音程的跳音、快速乐句、颤音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音和变化音,高音往往都在high c以上,极力炫耀其惊人的绝技。
在一些声乐中不仅高声部要唱花腔乐段,而且女中音、男中音,甚至男低音也要加入花腔技巧的行列,如亨德尔的清唱剧《弥塞亚》和男中音咏叹调《在桎梏中》等。
可见,当时追求表现繁饰的旋律和复杂的花腔技巧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无疑,阉人歌手是特殊声乐时期的产物。
罗西尼、唐尼采蒂、贝利尼三位大师在19世纪初开创的“美声学派的新时期”,实现了意大利美声学派的艺术理想和演唱风格,女声的花腔技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找到了男高音的“关闭”(Close)方法的金钥匙后,以男高音的歌唱技术替代了阉人歌手。
在西欧歌唱艺术长远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学派和声乐大师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其声乐教学手段、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培养出了众多的世界一流的歌唱家。
实践证明这些歌唱艺术和技巧是具有价值和生命力的。
“花腔”的这一概念虽定位于传统西欧的美声唱法,但在我国的传统戏曲、曲艺中近似于“花腔”的唱腔也屡见不鲜、丰富多彩,其产生年代更久远、更古老。
虽然没有音响资料考证,但我们可以在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足见一斑,并通过文字来享受到白妞——王小玉精湛的演唱技艺和栩栩如生的表演。
同时,对当时的歌唱艺术发展的情况有所了解。
“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乃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乃至翻到扇子崖上:越翻越险,越翻越奇……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迎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子弹上天,随他作千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相和,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不难看出这位古代艺术家的演唱技巧已达到了精彩绝伦的地步和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青衣、花旦和湖南的“高腔”等剧种的唱腔与美声的花腔技巧确有不谋而合的异曲同工之处。
二、花腔女高音的魅力与表现1.声乐作品与花腔技巧相得益彰在19世纪以斯卡拉蒂为代表的拿波里学派,把“美声”的花腔歌唱提高到一个最高阶段,并形成了“华丽风格”。
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对嗓音的运用、发挥极其敏感,他们常常巧妙地运用花腔女高音灵巧的嗓音并富有感染力的极限音域,来表现某种特殊或强烈的感情,其创作的此类曲目极为广泛。
莫扎特、唐尼采蒂、罗西尼、贝利尼、威尔第、普契尼等在这方面有着大量的经典之作。
如在莫扎特著名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复仇咏叹调中,一串串的花腔除了闪烁着阉人歌手炫耀花腔绝技的演唱风格的余晖外,还表现了一个母亲愤怒和报复的心。
这首咏叹调对花腔女高音的技巧要求很高,咏叹调中的每一个高音都像一把利刃一样闪着光芒,作品中大量的快速走句,一字多音,需要嗓音柔韧灵活,再加上多处琶音、颤音和大幅度的跳动及装饰音型并多次达到小字三组的f。
此外,中段还出现连续的三连音走句等器乐化的音型和带有戏剧性的强度变化,使该曲成为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
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中的阿黛莉、贝利尼的歌剧《梦游女》中的阿米娜、唐尼采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齐亚》中的露齐亚、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的吉尔达等角色,都由花腔女高音声部来承担。
另外属花腔女高音范畴的抒情花腔曲目更是琳琅满目:艺术歌曲《威尼斯狂欢曲》《春之声》《燕子》《夜莺》等等。
其中,有着典型花腔技巧的声乐作品——诞生于法国的艺术歌曲《燕子》(阿古阿E.D.Acqua,1784—1849作曲),它是音乐舞台上常唱不衰的曲目,歌曲充满了古典派的形式美。
全曲通过生动、活跃的节奏,轻灵而又感情含量很高的旋律,特别是中段大量装饰性华彩乐句,既发挥了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又刻画了憧憬理想生活的女主人公愿随自由飞翔的燕子远去他乡的心情。
完成这首作品需要一定的声音基本功,要求演唱者声音要在气息的依托下走动,轻盈而自如、晶莹而透彻;既注意每个字清晰,又保持声音线条连贯;华彩乐段需唱得干净、利落、飘逸,做到上行音阶喉头稳,下行音阶声音位置统一;同时,演唱者需具备漂亮的音色和极富乐感的嗓音,才能使声音如同生双翼般,在云端起落回绕自得,在晴空翻飞相错而行。
在中国当代声乐作品中,出于作品思想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花腔技巧手法创作的声乐作品丰富多彩,有的作品以富于弹性的节奏、轻快的速度作为创作手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生动活泼、热情奔放的情绪,如:哈萨克民歌《百灵鸟你这美妙的歌手》、施光南的《林中小鸟在歌唱》。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艺术学院的尚德义教授对花腔女高音这一声种及其作品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深的研究和潜心的创作,他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花腔因素,把花腔技巧非常自然地运用于民歌音调中,使声乐旋律的发展更加灵活自如,更加生动精巧、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表现力,继《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后,他创作了具有彝族风格的《火把节的欢乐》、东北风格的《今年梅花开》、西部风格的《七月的草原》《牧笛》、蒙古族风格的《小鸟飞来了》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他另外两首花腔女高音作品《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给人们以明朗、舒畅、清新和充满自信的感受。
在当代声乐作品中具有典型花腔技巧的还有姜一民的《军营里飞来一只百灵》、徐景新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春江花月夜》等曲目,它们给当代中国声乐作品的创作增添了活力和全新的风格。
2.花腔演唱人才辈出随着阉人歌手逐渐衰微,自18世纪末第一次由女声(F.Federici)在罗马登台出演歌剧起,女高音歌唱家人才如雨后春笋。
她们摆脱了意大利传统中的那种空洞的炫技式表演,进而把歌唱的戏剧性和深刻的内容与高度卓越的技巧融汇在一起,并且力图通过她们的演出实践达到声乐艺术表现的理想境界。
如19世纪涌现的帕斯塔、葛里西、托西、玛利勃兰、帕蒂、梅尔芭等杰出女高音歌唱家,近代声乐家中最卓越、著名的希腊“全能女高音”——玛利亚·卡拉斯(M.Callas),从花腔女高音唱到女中音,尽女声歌唱家之能事,被誉为20世纪“花腔艺术的典范”——继卡拉斯之后又一位古典美声歌唱家——琼·萨特兰,对她来说,她的驾驭复杂的花腔技巧如同一位高超的器乐妙手一般游刃有余,她将声乐与戏剧实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
盖尔·罗宾逊、丽泰·夏、贝佛利·雪尔史、凯瑟林·巴托和周淑眉等都是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
在我国老一辈音乐家中,被称为中国的夜莺和百灵鸟有: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孙家磬等,上个世纪末我国音乐学院的教授们纷纷在这一专业领域里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与新人,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屡屡获奖,引起世人瞩目。
如:沈湘教授的学生——迪里拜尔;葛朝祉教授的学生——黄英;周小燕教授的学生——高曼华;谢绍曾教授的学生——陈小群;郭淑珍教授的学生——幺红、研究生——吴碧霞;王秉锐教授的学生——郑咏等等。
2005年在中国宁波举办的国际声乐比赛中,新人吴艳蜮以《茶花女》中咏叹调——《也许他是渴望见到的人》和《拉克美》中咏叹调——《印度铃歌》两首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曲目一举夺冠,她那娴熟自如的花腔技巧和驾驭作品的能力充分显示了作为一个花腔女高音的扎实功力,征服了所有的评委和观众。
三、花腔技巧的训练与实践花腔技巧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力,无疑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和逐步掌握的过程。
欧洲传统声乐大师们为声乐理论及声乐教学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声乐工作者前赴后继,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并跟随多位著名专家进修,在多年教学和科研中对花腔女高音这一声种的训练有所体会,总结如下:A.柔软性和圆连音(Legato)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