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合集下载

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1 .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2周内,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以及活动踝关节、伸屈足趾。

2 .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伤后3~6周,此期可作较大幅度关节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3 .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6周后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对活动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锻炼。

4 .骨折后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剧烈痛为准。

脊柱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1 .体位:应取硬板床加软床垫不超过IOCm,给予仰卧位以保持平直。

2 .翻身方法要正确,保持“一”字形翻身,并应在护理人员帮助下翻身。

3 .功能锻炼:脊柱损伤后如果不锻炼活动,就会增加软组织粘连的机会,还可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以后的脊柱运动,导致腰背部慢性疼痛及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

一般在局部疼痛减轻后开始,如伤后第二天。

锻炼腰背肌的方法有:1)挺胸:仰卧于硬板床上,用两肘关节支起胸部,使腰背部悬空,于伤后1~2天可进行(2)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1周可练此法。

(3)三点支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背伸,伤后2~3周可进行锻炼此法。

(4)弓桥支撑法(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现出一拱桥状,伤后3~4周可练习。

(5)背伸法:患者俯卧,受伤早期,在护士帮助下取得俯位,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锻炼,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再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同时抬两腿,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身体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力支点。

伤后5~6周可练此法。

(6)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第一天在他人帮助下作直腿抬高,第六天抬高30~70度,术后第三天患者应主动直腿抬高,并在他人帮助下屈膝、屈髅及活动踝关节。

上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护理课件

上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护理课件

伤口清洁
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定期 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观察伤口变化
留意伤口愈合情况,如出 现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 应及时处理。
防止伤口裂开
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动 作,以免伤口裂开。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 疼痛是否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适当的 止痛药,缓解疼痛。
预防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由于缺乏运动和神经刺激引起的肌肉体积缩小和力量下降。上肢骨折 术后,患者往往因为疼痛和固定而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容易导致肌肉萎缩。
功能锻炼可以刺激肌肉,促进肌肉纤维的生长和粗壮,从而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功能锻炼,患者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和力量,为骨折愈合后的康复打 下基础。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上肢骨折的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等。
发病机制
当外力作用于上肢时,骨骼受到冲击或挤压,导致骨折发生。
临床表现
01
02
03
疼痛
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加 剧。
肿胀
骨折部位周围肿胀,可能 出现瘀斑。
功能障碍
骨折部位活动受限,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
PART 02
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
中期功能锻炼
01
增强肌肉力量
02
在术后3-6周,随着骨折的愈合,开始进行主动的肌肉力量训练,如 肩袖肌群、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
03
促进骨折愈合
04
通过中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晚期功能锻炼
01 02 03 04
提高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
在术后6-12周,随着骨折的完全愈合,开始进行更复杂的功能锻炼, 如关节的灵活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

肱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案比较

肱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案比较

肱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案比较肱骨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在选择康复训练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早期阶段的功能恢复和后期的肌肉力量、关节稳定性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目前常见的肱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主要包括传统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和手术治疗辅助训练等。

传统物理治疗是指通过热敷、电疗、按摩等手段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消肿止痛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案主要应用于术后初期,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和局部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功能训练是通过强化肌肉力量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方法。

常见的功能训练包括主动抬举小物体、握力练习、肩关节屈伸活动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手臂部分的肌肉力量,恢复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手术治疗辅助训练是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案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内固定或外固定,在手术后辅助训练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常见的手术治疗辅助训练包括激光治疗、短波治疗、电机点压疗法等。

综上所述,不同的肱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案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症。

传统物理治疗适用于术后初期,能够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伤口愈合。

功能训练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手术治疗辅助训练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帮助骨折愈合和运动功能恢复。

在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后时间来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正规的康复训练方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护理和功能训练,以促进康复进程。

例如,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当造成肌肉疲劳;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锻炼,如屈伸手指、握力练习等,以增强手臂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患者可以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功能活动,如穿衣、洗脸、刷牙等,通过这些日常活动的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手臂功能。

上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上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上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哎呀,大家好呀!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特别的话题——上肢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沉重?别急,咱们轻松点儿,慢慢来。

骨折嘛,大家都知道,痛得那叫一个难受,心里也七上八下。

不过,手一旦好起来,可就要开始锻炼了。

这个过程就像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得耐心点儿,慢慢来,别急哦。

想象一下,刚做完手术的你,手臂可能绑得像个木桩,抬都抬不起来,真是憋屈!可你知道吗?这可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开始。

手术后,医生一般会给你一些基本的指导,像是“别急,慢慢来”,或者“先做些简单的活动”。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真心是为了让你恢复得更好。

得从小动作做起,像是握拳。

想象一下,你的手就像是个小宝宝,刚出生,需要慢慢锻炼。

试试先用手指头动动,握拳再松开,像在跟小鸡儿打招呼,嘿嘿,别害羞。

慢慢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什么力气,但只要坚持,就会发现自己的手臂越来越有力气,真是感人至深。

再来就是伸展运动了,别以为这是个小事,其实很重要。

想象一下,伸展就像是在给你的手臂开个小party,给它放松放松。

可以试试把手臂慢慢抬起,虽然一开始可能有点儿费劲,但只要坚持几天,你会发现自己竟然能抬得更高了,真是不可思议的变化呀!还有一点,要记得多用冰敷,特别是在锻炼后。

想想冰淇淋,放在你手上,凉凉的,舒服得不得了,冰敷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肿胀,简直就是个贴心小棉袄。

让你的手臂在运动之后好好休息,才能为下一次的挑战积蓄力量。

别忘了,还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比如说用未受伤的手帮助受伤的手,想象一下,这是两个好朋友在互相帮忙。

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用另一只手去握住筷子,慢慢地练习。

这不光是锻炼手臂,也是在练习你的小脑袋,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锻炼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打打气,记得“坚持就是胜利”,这可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真理。

也许一开始觉得有点儿无聊,但听点儿音乐,甚至唱首歌,就能让气氛轻松不少。

可以试试找个小伙伴一起锻炼,有人陪着,感觉就没那么孤单,顺便还可以聊聊天,增进感情,多好啊!别害怕去犯错,锻炼的时候总会有些尴尬的瞬间,像是动作不协调之类的。

骨折患者术后如何锻炼恢复肌肉力量

骨折患者术后如何锻炼恢复肌肉力量

骨折患者术后如何锻炼恢复肌肉力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经过手术治疗后,恢复肌肉力量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恰当的锻炼不仅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骨折患者术后如何锻炼恢复肌肉力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骨折术后的锻炼恢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早期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要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固定的稳定性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一般来说,遵循的原则包括循序渐进、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无痛或微痛等。

在骨折术后的早期,也就是术后 1 2 周,此时骨折部位还处于初步愈合阶段,主要以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为主。

什么是等长收缩呢?简单来说,就是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

比如,腿部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前方的肌肉用力绷紧,保持 5 10 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这样的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预防肌肉萎缩。

术后 3 6 周,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可以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范围。

此时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关节的主动活动,幅度要从小到大,速度要缓慢。

比如,上肢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肩部的前屈、后伸、外展等动作;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

但要注意,活动范围不能超过医生允许的限度,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术后 6 周以后,骨折通常已经有了一定的愈合基础,此时可以进行更具挑战性的锻炼,包括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械,如弹力带。

例如,手臂骨折的患者可以用弹力带进行手臂的伸展和弯曲练习,通过对抗弹力带的阻力来增强肌肉力量。

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错误的姿势不仅无法达到锻炼的效果,还可能加重损伤。

比如,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时,要保持膝关节的正直,不能内外翻。

另外,锻炼的频率和时间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每天可以进行 3 5 次,每次 15 30 分钟。

但具体的锻炼安排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上肢肌力三级患者的康复训练护理目标

上肢肌力三级患者的康复训练护理目标

上肢肌力三级患者的康复训练护理目标1、锻炼目的防止上肢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固定后不运动造成的功能丧失,使患者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生理状态。

2、锻炼范围上臂各关节与肌肉。

3、功能锻炼的方法,康复治疗的实施分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为主要的康复锻炼方式。

按骨折愈合临床过程、稳定程度,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伤后1—2周,这时局部疼痛,肢体肿胀。

康复锻炼的目的是促使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粘连。

主要方法如下:握拳、吊臂、提肩。

握拳是上肢活动的基本动作。

尽量使手指能完全伸直和屈曲。

再做吊臂及提肩动作。

如接近于干骺端的骨折,骨折稳定也可做一定范围的关节活动。

第二阶段伤后3—4周。

如患者肌力恢复,骨折部无疼痛,患者上肢可做一些自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先由一个关节开始,而后几个关节协同锻炼。

第三阶段伤后5—7周。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方向的关节活动,在患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是次数及活动幅度都可加大。

第四阶段伤后8—10周。

可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

二、被动性活动当患者肌肉无力,不能自行活动时,在医护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

如一骨多折,同肢多发骨折,波及关节面关节内骨折,或有其他全身性并发症而不能自已活动的患者,可进行辅助性被动活动。

如局部按摩适用于骨折部及肢体远端严重肿胀,其目的在于驱散瘀血,促进循环,防止粘连。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不增加患者痛苦,不加重局部损伤,不能使骨折移位。

骨折后的康复不是一个简单的休养就能痊愈的,它需要动静结合,即休养和运动相结合。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骨痂的生长:人体的骨干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后,在骨膜上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就会被激活,两种细胞的不断增长,就会使骨折断端得到修复连接,这个过程就是骨痂的生成过程。

影响骨痂生长的因素有:1、骨折端的连接不好。

2、营养不良。

3、缺乏运动。

第二,关节的活动度:受伤关节活动度的完全恢复是骨折治疗的最终康复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

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肱骨干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内容,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进行康复训练。

一、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是恢复肢体功能和减轻疼痛的关键环节。

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术后康复训练时间和阶段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一般在手术后第一天开始。

康复训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康复阶段、中期康复阶段和晚期康复阶段。

1. 早期康复阶段(手术后1-2周)早期康复阶段主要目标是控制疼痛、减少肿胀和恢复关节活动度。

患者可进行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的练习,如肩关节的主动抬举、手腕和手指的活动。

此阶段还应避免过度使用手臂和承重,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2. 中期康复阶段(手术后2-6周)中期康复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患者可进行肩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如二头肌和三角肌的练习。

此阶段还可逐渐进行手臂的轻度负重活动,如提重物、握力器的练习等。

3. 晚期康复阶段(手术后6周后)晚期康复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和恢复功能。

患者可进行更加复杂和刺激性的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肌肉训练、进行功能性训练等。

此阶段还可以逐渐增加承重活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三、术后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遵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康复进展和问题。

2. 注意保护手臂,避免碰撞和受伤,避免过度使用手臂和承重。

3. 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疼痛,以免影响康复效果。

4. 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动作,避免错误的姿势和动作造成不良影响。

5.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手臂的变化,如出现异常疼痛、肿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1. 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通过测量肩关节的活动度,评估关节活动范围是否正常。

上肢骨折术后康复锻炼PPT课件

上肢骨折术后康复锻炼PPT课件



骨折类型(2)
• 以上几种也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及病理
• • •
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又称单纯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没有 损伤,折断的骨头不与皮肤外界相通,从外形上 看不出有骨折,但可看到局部形状的改变。 开放性骨折又称复杂性骨折。骨折的局部皮肤破 裂,骨折的断端与外界相通,骨折端露在外面, 能在皮外看到骨折断端。 病理性骨折骨骼在病理病变的基础上(炎症、结 核、肿瘤、发育异常、代谢异常),轻微遭致外 力,从而导致骨折。
• 5. 术后3-4周,可逐渐做肩
• •
关节的各种活动,重点是外 展和旋转活动。 出院指导: ① 嘱其保持正确的姿势,早 期禁止做肩前屈动作,防止 骨折移位。
• •
• • ② 定期每月复查。

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 1. 术后石膏外固定,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 2. 术后1-2天疼痛减轻后即可开始练习握拳及张手运动,肱二头肌,肱 三头的锻炼。 3. 10-14天伤口拆线,拆线后2-3天注意锻炼幅度不宜过大,防止伤口 裂开。 4. 4-6周去外固定,开始练习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及肩、腕关节活动。 出院指导: ①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避免患肢剧烈运动,禁止抬(提)重物半年。 ② 继续积极行患肢肩,肘关节,腕关节及肱二头肌等功能锻炼。 ③ 每月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经X线证实骨痂生长良好方可负 重。 ④ 一年左右骨折愈合返院取内固定物。 ⑤ 出现患肢疼痛,麻木,肿胀或活动受限等情况及时返院复诊。

疗效标准痊愈
• 疼痛及压痛消失,手握力正常;显效:疼痛及
压痛基本消失,手握力基本正常;有效:疼痛 及压痛明显减轻,手握力明显好转;无效:疼 痛、压痛及手握力均无变化。
上肢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观察
• 观测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骨性标志的关系 ,为肱骨手
术或外固定提供帮助。方法在 30到6 0侧成人上肢标本 上观、测了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有关骨性标志的距离。 结果肱骨最大长 (30 6 6 5± 17 4 8)mm ;肱骨最近端到 腋神经(5 8 10± 5 6 1)mm ;肱骨最近端到桡神经穿外 侧肌间隔处 (177 75± 11 86 )mm ;解剖颈最低点到腋 神经 (16 2 4± 2 78)mm ;肱骨最近端到肱骨肌管入口 处 (118 4 9± 6 6 1)mm ;并测量计算了各段占肱骨最 大长的比例。结论 腋神经在肱骨近端 1/ 5处容易受 损 ,而桡神经在肱骨下 3/ 5段为易损伤部。从术前和术 中的影像 ,能测量和计算出神经的基本位置 ,可减少或避 免神经损伤

肱骨结构
• 概述:肱骨干上起肱骨外科颈下1cm处,下达肱骨髁上
2cm处。骨折多见于成年人。不同平面骨折表现不同方向 的移位。直接暴力多引起粉碎或横断骨折,间接暴力多为 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中下1/3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约占2%。 • 并发症: • 1.神经损伤以桡神经损伤为最多见,肱骨中下1/3骨折, 易由骨折端的挤压或挫伤引起不完全性桡神经损伤,一般 于2~3个月,如无神经功能恢复表现,再行手术探查。在 观察期间,将腕关节置于功能位,使用可牵引手指伸直的 活动支架,自行活动伤侧手指各关节以防畸形或僵硬。 • 2.血管损伤在肱骨干骨折并发症中并不少见,一般肱动脉 损伤不会引起肢体坏死但也可造成供血不足,所以仍应手 术修复血管。
骨折症状
• 1.局部疼痛与压痛:发生骨折后,骨折处均有疼痛感,在
局部按压时、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 间接压痛、间接叩击痛,借此可以诊断深部骨折及其它部 位的骨折。 • 2.肿胀及瘀斑:骨折发生后,局部出现出血、水肿,发生 创伤性炎症改变,在受伤1~2日后,肿胀更为明显,有时 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皮下组织和肌肉覆盖较少 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见瘀血,皮肤青紫甚至发黑, 当血红蛋白分解后,皮下瘀血呈黄色。 •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后,肢体时期了骨髂的支架和杠杆 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肢体的水肿,均可使 肢体活动受限制,导致功能障碍。并合并有神经损伤时, 肢体功能丧失。 • 4.伤口及出血:多见于开放性骨折,以胫腓骨骨折多见, 皮肤破裂边缘不整齐,有部分碾挫,有鲜血流出,如果损 伤血管,流血量较大。
上肢骨折
肱骨上段骨折
肱骨中段骨折
肱骨下段骨折骨折类型(1)• 一般的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包括
裂纹骨折和青枝骨折,完全性骨折则有很多种。 椎体 骨折的临床分类的标准有很多 ,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 的分类方法。 ①稳定性骨折 : 凡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前方压缩 不超过椎体厚度的 1/2 ,不合并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 ); 或单纯附件( 横突、棘突或单侧椎板、椎弓根 )骨折均 属稳定性骨 折。这类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不大 ,一般 无韧带损伤 ,无明显移位倾向 ,在治疗上也较为简单 ,多 用保守治疗 ,预后较好。 ②不稳定性骨折 : 凡椎体压缩超过椎体厚度的 l/2, 粉碎 性 ,或骨折伴有脱位、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的均属不稳 定性骨折。这类骨折多系强烈暴力造成 ,脊柱的稳定性 遭到破坏 ,多 合并韧带撕裂及脊髓或脊神经根损伤 ,在


骨折类型(2)
• 以上几种也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及病理
• • •
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又称单纯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没有 损伤,折断的骨头不与皮肤外界相通,从外形上 看不出有骨折,但可看到局部形状的改变。 开放性骨折又称复杂性骨折。骨折的局部皮肤破 裂,骨折的断端与外界相通,骨折端露在外面, 能在皮外看到骨折断端。 病理性骨折骨骼在病理病变的基础上(炎症、结 核、肿瘤、发育异常、代谢异常),轻微遭致外 力,从而导致骨折。
肱骨骨折治疗
• 1、手术方法患者取卧位,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肢置
于胸前。切口沿肱二头肌外缘下行,再按病损部位向上下 作适当延伸。分开二头肌与肱肌间隙,相当于三角肌止处 内侧即可觅及肱动脉肌间隙支和其直接骨膜支,以及与旋 肱前动脉内侧降支的吻合部。在肱骨中段前面可取骨膜 瓣面积约7cm-4 cm,向下移位达肱骨中下段。术中注意 保护好神经,合并神经损伤术中进行探查。冲洗伤口,然 后逐层缝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石膏托固定患肢于肘关 节屈曲90°前臂功能位。 2、康复治疗术后用颈腕带悬吊前臂3-5 d。拔除引流条 后即开始肘关节主动运动,练习时应屈伸到最大范围,每 日练习3次左右,每次5-10遍,早期运动频率要慢,每次练 习结束后用颈腕带将肘关节悬吊于>90°的屈曲位。松 解术后的运动练习要限定运动量,不可盲目、无休止地练 习,以运动后关节不肿胀、不发热为度。3周后即可正常 活动。肩、手关节于术后就可进行主动运动。
肱骨的结构与解剖简述
肱骨humerus是臂部的长管状骨,分为一体两端。 • 上端膨大,向内上方突出的半球形的关节面,叫做肱骨头,与肩胛 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的下方稍细,称为解剖颈。从头向外侧突出一个 粗涩的隆起,叫做大结节。肱骨头的下方有向前方的骨突,叫做小结节。 由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叫做大结节嵴与小结节嵴。大、小 结节及嵴之间的沟称为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肱骨上端 与体的移行处稍狭缩,叫做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 体的中部前外侧面上有一粗面,叫做三角肌粗隆,是同名肌的止点。 体的后面中部有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并略转向前方的螺旋形浅沟,为 桡神经通过的径路,故名桡神经沟。 • 下端膨大,前后略扁。外侧部较小,呈半球形,叫做肱骨小头,与 桡骨头上面的窝相关节。内侧部较大。为一滑车状关节面,故名肱骨滑 车,与尺骨滑车(半月)切迹相关节。下端前面在滑车上方有一冠突窝, 肱骨小头上方有桡骨窝,当肘关节屈曲时,分别容纳尺骨的冠突和桡骨 头。下端后面在滑车上方有一深窝叫鹰咀窝,伸肘时尺骨的鹰咀突入窝 内。下端的两侧面各有一结节样隆起,分别叫做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 髁大而显著,后面有一纵行浅沟,是尺神经通过处,故名尺神经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