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淀粉样变的中西医治疗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治疗
导语:常见皮肤问题比较多,在对皮肤问题解决上,要先对皮肤问题进行了解,这样在治疗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式,对身体也不会有太多影响,那原发
常见皮肤问题比较多,在对皮肤问题解决上,要先对皮肤问题进行了解,这样在治疗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式,对身体也不会有太多影响,那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治疗都有什么呢,这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治疗有一些认识。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治疗:
西医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尚没有满意的治疗办法患者常常瘙痒显著,应当注意避免搔抓和摩擦,给予抗组胺药物口服普鲁卡因静脉点滴、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或外用。
封包疗法能够提高疗效并有效避免对皮肤的物理刺激DMSO单独或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外用有一定的疗效维A酸类药物特别是第二代阿维A酯(维甲酸依曲替酯)用于本病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还可试用水杨酸软膏、松馏油软膏、氟尿嘧啶软膏等。
中医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1)风湿蕴结型:方选:全虫6g皂刺6g防风10g、苦参10g白鲜皮30g、刺蒺藜30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30g首乌藤30g、川芎10g。
治法: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2)血虚风燥型:方选:首乌藤30g、当归10g川芎10g、红花10g、赤白芍各10g、白鲜皮30g、苦参15g、刺蒺藜30g、夏枯草15g、僵蚕10g丹参15g、防风10g。
治法:养血润肤活血软坚。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皮肤淀粉样变的中西医治疗

13
2、火针针灸
首先局部酒精消毒,然后用烧红的火针,迅速刺入皮损,尤其是比较隆起坚实的皮损,快进快出, 火针刺入皮下约2-3mm,随后用艾尔碘再次消毒火针后留下的针眼。接着围绕皮损周围用一次性针 灸针围刺皮损,配合穴位: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丰隆、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 平补平泻。
2021/3/12
2021/3/12
3
三、临床表现
临床上,PCA主要分为7型: 1、淀粉样变苔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2、斑状淀粉样变, 3、结节或肿胀(肿瘤)型皮肤淀粉样变病, 4、结节萎缩型皮肤淀粉样变病, 5、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 6、肛门、尾骶部皮肤淀粉样变病, 7、摩擦性皮肤淀粉样变病。
2021/3/12
10
2、磨皮术:疗效持续时间相当长。副作用有轻度色素沉着或脱色,部分可有不适感或疼痛。 3、手术、冷冻均可治疗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病,但疗效不满意,复发率高。 4、其它:合成维A酸、水杨酸软膏等。
2021/3/12
11
(二)、中医特色治疗
1、梅花针针灸 首先局部酒精消毒,然后用梅花针叩刺,叩到局部微微出血,随后围绕皮损用一次性针灸针围刺皮
6
2021/3/12
7
2021/3/12
8
2021/3/12
9
四、治疗
无满意根除疗法。 下列方法可以适用: (一)、西医 1、皮质类固醇:对斑状皮疹或淀粉样苔藓以皮质类固醇霜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卤米松乳膏等)
外涂后封包或者局部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针剂封闭,能迅速缓解症状,但易复发。
2021/3/12
4
淀粉样变苔藓
淀粉样变苔藓又称苔藓样淀粉样变病,多见于中年人,两性均受累,皮损多对称分布在两小腿胫前, 其次在上臂外侧、腰、背和大腿。典型损害为2mm左右坚实丘疹,半球形,表明粗糙、褐色。皮疹 密集成片,但不融合、可呈念珠状排列。自觉剧烈瘙痒。慢性病程。
经方化裁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例

2019年3月第26卷第3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17· 经方化裁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例舒小妹,邹立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72摘要:本文介绍基于胡希恕、冯世纶的“方证理论体系”,使用经方当归四逆散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化裁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例,获得满意疗效,可为临床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方化裁;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图分类号:R275.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3-0117-02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3.02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One Case of Modified Classical Prescription in Treating 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SHU Xiaomei, ZOU LihuaLongg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7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cription and syndrome theoretical system” of HU Xishu and FENG Shilun,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one case of treating 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 by us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 of Danggui Sini Powder combined with modified Gancao Ganjiang Fuling Baizhu Decoction, with satisfied efficacy,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Keywords: modified classical prescription; treatment; 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当归四逆散及《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乃伤寒六经辨治的代表方剂。
陈达灿运用“三术三藤药对”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经验

陈达灿运用“三术三藤药对”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经验标签:名医经验;陈达灿;药对;皮肤淀粉样变;湿疹陈达灿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从事中医皮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先后师从名中医禤国维、朱良春。
陈师治疗顽固性难治性皮肤病,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慢性湿疹等,辨治不拘泥于常法,尤其运用“三术三藤药对”加减治疗脾虚失运,营血不足,湿热与气血瘀滞所致顽固性皮肤病,每获良效,令笔者受益匪浅,现介绍如下。
1“三术三藤药对”含义1.1“三术”——健脾除湿、破血除瘀所谓“三术”,是指白术、苍术、莪术。
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功效健脾和中、燥湿利水;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白术与苍术是治疗脾虚有湿的皮肤病常用药,二者性味、功效同中有异,皆有健脾燥湿功能,均可用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
然白术之精要在于健脾而化湿,通过健脾,达到化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苦温,其功效在于燥湿而运脾,通过燥湿而使脾气得运,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常用于日久之顽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乙酸乙脂提取物能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减少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E含量[1]。
莪术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其功效在于破血,主治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β-榄香烯、莪术醇是莪术油中提取的萜类成分,能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还有抗血栓、抗病毒作用[2-4]。
临床上,陈师常以白术健脾化湿,消痰饮之本,配以苍术燥湿运脾,两者共奏健脾除湿之效,相得益彰,标本同治。
正如《本草崇原》谓:“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中药搓药配合外用搽剂治疗40例皮肤淀粉样变苔藓

中药搓药配合外用搽剂治疗40例皮肤淀粉样变苔藓作者:杨光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搓药配合外用搽剂治疗皮肤淀粉样变苔藓的疗效。
方法将40例患者身体左侧皮损定为治疗侧,自身右侧皮损设为对照侧。
治疗侧采用中药搓药配合外涂复方曲安奈德二甲基亚砜搽剂,对照侧仅外涂复方曲安奈德二甲基亚砜搽剂。
治疗3个月后总结疗效。
结果中药搓药配合外用搽剂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均高于对照侧,两侧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药搓药配合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二甲基亚砜搽剂治疗皮肤淀粉样变苔藓比单纯外用搽剂效果好,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皮肤淀粉样变苔藓;中药搓药;外用治疗皮肤科皮肤淀粉样变苔藓是一种慢性顽固性难治性皮肤病,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虽有一定效果,但往往因病变范围广泛,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本病属于中医之“松皮癣”范畴。
采用中药搓药加局部外涂复方曲安奈德二甲基亚砜搽剂,自身对照治疗皮肤淀样变苔藓40例,收到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按诊断标准[1]门诊39例,住院1例,共40例患者,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皮损分布于双胫前和或双前臂伸侧。
将患者身体左侧皮损定为治疗侧,自身右侧皮损设为对照侧。
其中27例(治疗侧15例、对照侧12例)经皮肤组织病理证实(HE及结晶紫染色);年龄29~58岁;男29例,女11例;病期6个月~18年。
2 药物配方及治疗方法搓药组方威灵仙、苍耳子、百部、皂刺、丁香各30 g,海螵蛸20 g,上诸药加水1 000 ml,水煎1 h,过滤,取海螵蛸塑料袋密封备用。
外擦药组方:水杨酸2.0、甘油15 ml、曲安奈德0.1、苯海拉明0.1、二甲基亚砜(DMOS)30 ml、75%乙醇加至100 ml即为复方曲安奈德二甲基亚砜搽剂。
治疗侧用海螵硝的腹面轻搓皮损区,以不搓出血为度,再外涂复方曲安奈德二甲基亚砜搽剂,2次/d。
中医论治皮肤淀粉样变疗效观察-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论治皮肤淀粉样变疗效观察-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皮肤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在既往正常的皮肤内,而无其它器官受累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肤损害和真皮淀粉样蛋白沉积,因此,代谢障碍可能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与长期摩擦搔抓、机械刺激、药物、日晒、遗传、病毒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本病中年人多见,两性均可发生。
临床可分为斑状型、苔藓样型和混合型。
1、病因病机本病无相关中医学文献记载,现代中医学认为,皮肤淀粉样变多系内有蕴湿,外感风邪,风湿搏结,聚积于皮肤,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而发生气滞血瘀,肌肤失于荣养而发病。
2、治法方药诸多医家对该病有各自的见解: 赵炳南认为此病属于顽湿聚结,化生为痰,久困肌肤。
吴应举则以祛湿解毒,健脾益气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陈可平提出治疗初期当以清热祛湿为主,辅以散风止痒; 后期则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多夹瘀的理论,辅以养血活血。
陈彤云则认为,风湿之邪蕴久化热,湿热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致此病发生。
马绍尧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肾,先天不足,则肌肤失养; 脾失健运,则血行不畅。
导师张池金教授认为,本病病因除风湿瘀结,还与肝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并强调功能失调所致的湿邪重浊瘀滞,难于祛除,化生为痰,痰湿互结; 气血瘀滞,运行滞涩,久困肌肤,使皮损坚硬难愈,自觉剧痒。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肤失濡养,生风化燥而发病。
或病程日久,血行乏力而瘀滞。
因此,张教授在治疗过程中,总结前人治疗经验,运用脏腑辨证,以调和肝脾,祛风养血为基本治法,并根据患者的自身体质状况及发病年龄,随证加减,自拟经验方,主要药味有: 柴胡、生地、赤芍、丹参、郁金、珍珠母、僵蚕、瓜蒌皮、生龙骨、生牡蛎、佛手、防风。
瘙痒剧烈酌加蝉蜕、白鲜皮、秦艽,脾虚甚者,酌加炒白术,气血不足,血虚风燥酌加当归、木瓜、鸡血藤等养血活络之品。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皮肤淀粉样变病1例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皮肤淀粉样变病1例初诊日期:2012年8月3日主诉:患者左面颊、背部肩胛区、双肘臂外侧紫褐色斑块、丘疹并瘙痒4年余。
现病史:自述4年前(2008,2)因手指被鱼刺刺破后出现患指关节肿痛,在外院予清创引流及头孢拉定静滴3天后,出现全身风团、瘙痒,同时双膝关节肿痛,咽痛并伴发热。
此后风团反复发作,口服抗组胺药疗效不佳,予口服多虑平后,风团发作缓解。
2008年5月查过敏原及ASST(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均为(-),后觉双手肘臂部及项背部皮肤瘙痒,抓搔后出现斑痕,反复发作后皮肤出现粟粒样丘疹,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
2009年9月检验结果: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RF(-),HLA-B27(-),ANCA(-)、ANA(-)、ENA(-),血沉68mm/H,CRP58.7mg/L,巨细胞病毒IgG、IgM(+),风疹病毒、Ⅰ型疱疹病毒IgG(+);双膝MRI示:左膝退行性关节炎;皮肤活检:皮肤淀粉样变,甲基紫染色(+)。
诊断为皮肤淀粉样变,后经中西药物治疗,皮肤瘙痒、斑疹未见明显改善,前来针灸治疗。
患者神疲乏力,语声低微,腰膝酸软,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夜寐不安。
舌体稍大有齿痕,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弦。
专科检查:左面颊见有蜡样光泽的紫褐色斑块,面积约3×4cm大小;背部肩胛区见紫褐色色素沉着,聚合成网状,面积约8×12cm大小;双侧肘臂外侧见紫褐色粟粒样半球形丘疹,表面粗糙,密集成片不融合,面积约3×6cm大小。
诊断:皮肤淀粉样变。
中医诊断:皮痹(皮癣),脾虚湿滞型。
治拟健脾利湿,祛风活血之法。
针刺治疗:头针配合体针进行针刺治疗。
头部腧穴采用透穴针刺(东氏头针),百会至太阳连线针4针,沿线向下透刺。
另取神庭、本神、印堂、风府、风池、大椎、风门、心俞、肝俞、脾俞、腰阳关、颧髎、下关、人中、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血海、犊鼻、膝阳关、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
皮肤淀粉样变的中西医治疗课件

免疫抑制剂
用于治疗严重的皮肤淀 粉样变,如甲氨蝶呤、
环孢素等。
维A酸类药物
如维A酸、他扎罗汀等 ,可促进皮肤细胞更新 ,改善皮肤淀粉样变。
物理疗法
01
02
03
紫外线疗法
使用紫外线照射病变部位 ,可缓解瘙痒并改善皮肤 淀粉样变。
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能量破坏病变组 织,促进皮肤再生和修复 。
电疗法
通过电刺激改善皮肤血液 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 解症状。
避免过度日晒
外出时涂抹防晒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 下。
保持皮肤清洁
勤洗澡,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避免使用刺 激性的化妆品和护肤品。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保持心情愉悦 ,以提高免疫力。
日常护理
01
避免搔抓和摩擦病变部 位:以免加重病情,引 起感染。
02
选择柔软、宽松的衣物 :避免穿着粗糙、紧身 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 刺激。
皮肤淀粉样变的中西医治疗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皮肤淀粉样变概述 • 中医治疗 • 西医治疗 • 皮肤淀粉样变的预防与护理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皮肤淀粉样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皮肤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蛋白在 皮肤组织中异常沉积,导致皮肤 病变和瘙痒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特点
采用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 法,激光治疗改善皮肤外观,药物治 疗缓解瘙痒等症状。
患者心得交流
患者心得一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 坚持治疗,相信医生,相信自己
能够战胜疾病。
患者心得二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调整饮食和 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临床表现
临床上,PCA主要分为7型: 1、淀粉样变苔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2、斑状淀粉样变, 3、结节或肿胀(肿瘤)型皮肤淀粉样变病, 4、结节萎缩型皮肤淀粉样变病, 5、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 6、肛门、尾骶部皮肤淀粉样变病, 7、摩擦性皮肤淀粉样变病。
(二)、中医特色治疗
1、梅花针针灸
首先局部酒精消毒,然后用梅花针叩刺,叩
到局部微微出血,随后围绕皮损用一次性针 灸针围刺皮损,配合穴位:曲池、合谷、血 海、足三里、丰隆、阴陵泉、阳陵泉、三阴 交等穴位,平补平泻。
一周一次,通常一二次后瘙痒感明显减轻,
皮损从外往里逐渐消退,根据病程长短,恢 复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两到三个月疗效显著。
淀粉样变苔藓
淀粉样变苔藓又称苔藓样淀粉样变病,
多见于中年人,两性均受累,皮损多 对称分布在两小腿胫前,其次在上臂 外侧、腰、背和大腿。典型损害为 2mm左右坚实丘疹,半球形,表明粗 糙、褐色。皮疹密集成片,但不融合、 可呈念珠状排列。自觉剧烈瘙痒。慢 性可以适用:
缺点:有疼痛感。梅花针叩刺当日局部不能
碰生水,不能洗澡。
2、火针针灸
首先局部酒精消毒,然后用烧红的火针,迅
速刺入皮损,尤其是比较隆起坚实的皮损, 快进快出,火针刺入皮下约2-3mm,随后 用艾尔碘再次消毒火针后留下的针眼。接着 围绕皮损周围用一次性针灸针围刺皮损,配 合穴位: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丰隆、 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平补平泻。
一、定义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是 一种淀粉样蛋白沉积于以往正常的 皮肤中而其他器官均无受累的局限 性疾病。
二、发病原因
迄今,PCA的病因仍然未得到充分的诠
释。大多数文献称与长期的摩擦有关, 但遗传和环境因素、过敏性体质、日 光以及女性性别等易感因素仍不能被 忽视。
梅花针和火针针灸治疗疗效差不多,
不过比较肥厚的苔藓样变淀粉样变病 的患者,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治疗: 先梅花针放血、再针灸围刺行针28分 钟,取针后,随后以火针针刺结束。
3、中药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以健脾除痰、软坚散结、活
血化瘀为主。 代表中药方: 全虫方、大黄蛰虫丸等。
四、调护
(一)、西医
1、皮质类固醇:对斑状皮疹或淀粉样苔藓
以皮质类固醇霜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卤米松乳膏等)外涂后封包或者局部皮损内 注射皮质类固醇针剂封闭,能迅速缓解症状, 但易复发。
2、磨皮术:疗效持续时间相当长。副作用
有轻度色素沉着或脱色,部分可有不适感或 疼痛。 3、手术、冷冻均可治疗结节型皮肤淀粉样 变病,但疗效不满意,复发率高。 4、其它:合成维A酸、水杨酸软膏等。
饮食上忌食鱼虾海鲜羊肉等辛辣刺激发物,
忌酒。 局部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 尽早治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