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卷A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A. 条形图B. 饼图C. 雷达图D. 直方图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 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A. 条形图B. 茎叶图C. 直方图D. 饼图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 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 元~5000元、5000 元以上几个组。
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C 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A.参数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 重复抽样B. 不重复抽样C.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
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A 系统抽样B 整群抽样A.5000B.7500C.5500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B. 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D. 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A. 平均数B. 规范差C. 极差D. 四分位差k =3, 其意义是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3D. 极差13.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无限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
统计学试卷A(09)答案及评分标准

12.根据近几年数据进行计算,某种商品第二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1.7,表明该商品第二季度销售( A )。
A.处于旺季B.处于淡季C.增长了70%D.增长了170%13.对于包含四个构成因素(T,S,C,I)的时间序列,以原数列各项数值除以移动平均值(其平均项数与季节周期长度相等)后所得比率( C )。
A.只包含趋势因素B.只包含不规则因素C.消除了趋势和循环因素D.消除了趋势和不规则因素14.当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近似于水平趋势时,测定季节变动时( B )。
A.要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B.可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C.不能直接用原始资料平均法D.剔除长期趋势的影响15.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D )。
A.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 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D. 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二、判断分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估计总体均值时所需的样本容量与仅与置信水平有关(错)。
答:表述错误(2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估计总体均值时所需的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呈正比关系;与总体方差成正比关系,与允许误差成反比关系。
(3分)17.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间误差反映的是随机因素和不同因素的影响。
(错)答:错(2分)。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间误差反映的是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影响。
(3分)18、移动平均项数N越大,对数列中数据变化的反应就越灵敏。
答:错(2分)。
移动平均项数N越大,对数列中数据变化的反应就越不灵敏因为N越大其移动平均后新数列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削弱了原序列中由于短期偶然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成分,从而呈现出现象在较长时期的发趋势。
(3分)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 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关系?答:联系:先进行相关分析再进行回归分析,只有在确定两变量存在着相关分析后,才能分析两变量的回归分析。
统计学期末A卷及答案

云南财经大学学年学期统计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试))系(院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复核人阅卷人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题前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若住宅房地产“评估的房地产价值X”与“销售价格Y' 之间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t =-1.98 - 3.1x,贝「者的相关系数可能A、-1.98、+3.1、+0.9237D 、-0.8963】2、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误差项离差平方和SSE实质上反映了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带来的影响B、系统因素带来的影响随机因素带来的影响D、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带来的影响】3、单项式变量数列中,如果各标志值都扩大1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则平均数A、不变B、扩大1倍C、减少1/4D、无法判断大小【】4、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比1998年增长35%则该地区在这一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应该是7 35% 、8 35%7.135%、8 135%】5、某研究人员发现,举重运动员的体重与他能举起的重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则能力的60%归因于其体重B、平均来说,运动员能举起其体重60%的重量C 、如果运动员体重增加10公斤,则可多举6公斤的重 量D 、运动员体重和能举起的重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6、某企业最近几批产品的优质品率P 分别为80%、85%、90%,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优质品率进行抽样检验,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时,P 应选 A 90%B 、85%C 、80%D、82%【 】7、原始资料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时,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的平均数, 其目的是消除各年同一季度(或月份)数据上的A 、季节变动B 、循环变动C 、长期趋势D 、不规则变动】8、为了分析我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某次统计学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可【 】9、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A 、必须用pg C 、必须用pg【 】10、若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8,众数为31,中位数为29,则大体上可断定 数据的分布形态为A 、正态分布 D 、尖峰分布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 答案代码填入题前括号内,选错或没有选全的,不得分。
统计学原理A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专业班级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答案直接填在括号中)1、若要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了解某大学在校学生的通讯费用支出情况,抽样框可以是全部在校学生的手机号码,也可以是全部在校学生的学号。
( )2、相关系数为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 )3、对季度数据序列,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其长期趋势值时,可采用四项移动平均。
( )4、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离散系数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 )5、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范围扩大一倍时,抽样单位数只需原来的1/2。
()6、方差分析中,组内误差只包含随机误差,组间误差包含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 )7、检验的P值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
()8、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1000人中拥有11个公共饮食企业。
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9、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时,希望层内差异尽可能小,层间差异尽可能的大。
()10、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势方程必须满足趋势值与观察值离差之和最小的要求。
()1、调查几个主要产棉区,就可了解我国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2、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茶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场、超市调查了200名顾客。
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访问法 B.座谈会 C. 个别深度访问 D. 直接观察法3、下列各项中,未完成计划的有()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1.5%B.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8%C.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百分数105.1%D.原材料消耗计划完成百分数98.3%4、如果一组数据其众数M0、中位数M e和均值x之间的数量关系为:x<M e<M0,那么对此组数据分布的分析,下面哪个结论正确()A.对称分布 B.左偏分布 C.右偏分布 D.尖峰分布5.从产品生产线上每隔10分钟抽取一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推断全天产品的合格率时,其抽样方式可看作( )A .简单随机抽样B .整群抽样C .等距抽样D .分层抽样 6、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A 、可以避免的B 、可避免且可控制C 、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D 、不可避免但可控制7、某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02年比2001年增长8%,2003年比2002年增长7%,2011年比2003年增长56%,则2001-2011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356.007.008.0⨯⨯-1 B. 1056.107.108.1⨯⨯-1C. 356.107.108.1⨯⨯-1D. 10856.107.108.1⨯⨯-18、若时间数列中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时,宜拟合( )进行长期趋势的测度和分析。
(完整word版)-第二学期统计学考试试卷A卷答案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2009~ 2010 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试卷主考教师:高俊芳、苑立波、袁军、李程学院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统计学》课程考试试卷A 卷(本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某班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D )。
A. 指标B. 标志C. 变量D. 标志值2.公式∑∑-01p qp q 的经济意义为( D )。
A .反映价格综合变动的绝对额B .反映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绝对额C .反映由于价格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D .反映由于销售量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3. 一个统计总体( 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可以有多个标志C. 只能有一个指标D. 可以有多个指标4. 在重复抽样中,抽样单位数从5%增加到25%,抽样平均误差( C )。
A 、增加39.7% B 、减少约20% C 、减少约60% D 、没有什么变化5. 如果检验的假设为0010:,:H H μμμμ≥<,则拒绝域为( B )A 、z z α> B 、z z α<- C 、A 或B D 、/2z z α<-6. 在某公司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测试中,新员工的平均得分为80分,标准差5分,中位数86分,则新员工得分的分布形状是( B )。
A、对称的B、左偏的C、右偏的D、无法确定7. 某地有2万亩稻田,根据上年资料得知其中平均亩产的标准差为50公斤,若以95.45%的概率保证平均亩产的误差不超过10公斤,应抽选( A )亩地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A、100B、250C、500D、10008.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或减)的百分比为( A )A、-6.54%B、–3%C、+6.00%D、+14.29%9. 一位投资者购持有一种股票,在2000、2001、2002和2003年收益率分别为4.5%、2.1%、25.5%、1.9%。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考试课程: 统计学试卷类别:A 卷□√ B 卷□ 考试形式:闭卷□√ 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题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 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C 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 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 A . 参数 B. 总体 C .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 . 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 . 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
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
A 系统抽样B 整群抽样C 滚雪球抽样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B.饼图C.雷达图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饼图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
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 A. 平均数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 =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2. 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
统计学(A) 答案 试卷试题

一、计算题:(共60分,每小题10分)1、解:(1)∑∑=fxf x =35(万元)(2分) (2)i f S fL M mm e ⨯-+=-∑12=35(万元)(2 分)(3)i L Mo ⨯∆+∆∆+=211=35(万元)(2分) (4)σ=12.65(万元) (2分)(5)%100⨯=xV σσ=36.1%2、解:(每5个数字2分)3、解:(1)二月份劳动生产率=二月份产品产量/二月份平均职工人数=3.69(吨/人)(3分)(2)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一季度月平均产品产量/一季度月平均职工人数=3.59(吨/人)(4分)(3)一季度劳动生产率=一季度产品产量/一季度月平均职工人数=10.77(吨/人)(3分) 4、解: (1)%100011⨯=∑∑qp qp K =126.67% 0011q p q p Q ∑∑-==24000(元)(4分)(2)%1001011⨯=∑∑qp q p K p=103.66% ∑∑-=1011q p q p Q p =4000(元)%100010⨯=∑∑qp q p K q =122.2% 0010q p q p Q q ∑∑-==20000(元)(6分)6、解:(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y c =a+bx ,计算参数a 、b 值: (7分)22)(11∑∑∑∑∑-⋅-=x n x y x n xy b 254691343622605469116918⨯-⨯⨯-==0.92 a= ∑∑-=---x nb y n x b y 11 92.265469192.026091-=⨯⨯-⨯=直线回归方程: y c =-26.92+0.92x(2)2005年商品销售额为:(3分)y c =-26.92+0.92x 0 =-26.92+0.92⨯11400=1021.88 (万元)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B2、D3、D4、A5、C6、A7、D8、A9、D 10、A三、名词解释: (共12分,每小题2分)1、变量数列:是在数量标志分组基础上,将分组组别与对应次数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形成的数列,由分组组别与次数两要素构成。
统计学A卷——精选推荐

《统计学》试卷A卷注意事项:1.适用年级和专业:2010级工商管理专业层次:本科2.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3.考试时间90分钟4.考试方式:闭卷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统计学领域包括两个分支:统计描述和。
2.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叫做。
3.一个样本容量n=10的数据集(44、30、35、54、42、43、29、44、50、39),该数据集的中位数是。
4.在16个观测值组成的样本中,样本均值为15,样本方差为9,则变异系数为。
5.一个样本容量n=7的数据集(15、8、5、10、2、8、4),四分位间距为。
6.已知一组容量n=5的样本数据,X(1、2、3、4、5)与Y(6、7、8、9、10)的相关系数为。
7.用来基于新的信息修正原先已经计算的概率的定理,被称为定理。
8.给定一个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Z小于1.96的概率为。
9.非概率抽样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抽样和判断抽样。
10.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5的样本,样本均值为36,则样本均值的标准误差等于。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最有可能去购买服装的时间(平时白天、平时晚上或者周末)是属于A.连续型数值变量 B.离散型数值变量C.可以是数值变量,也可以是属性变量 D.属性变量2.能够从不重要的多数中分离出重要的少数的图表为A.条形图 B.饼图C.帕累托图 D.散点图美国工人最想要的补偿包有什么变化?有机构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如下表,请回答第3题和第4题。
3.A.更多钱 B.更好的卫生保健C.更好的退休 D.工作/家庭平衡4. 你认为哪种图形方法能更好地描述这些数据?A.条形图 B.多边形图C.时间序列图 D.散点图下面茎叶图的样本来自新泽西收费公路上某个服务区的25辆汽车,数据为这些汽车买的以加仑表示的汽油量(叶值代表0.1加仑),请回答第5题和第6题。
9 14710 0223811 1255667712 22348913 025. 多大数量的汽油(以加仑表示)最有可能被购买?A.9-10 B.10-11C.11-12 D.12-136. 购买数量的分布中是否有一个集中区域?A.有,集中区域在10-12加仑间 B.有,集中区域在9-13加仑间C.没有 D.无法确定7. 当比较两个或更多的数据集时,应该使用的图形为A.直方图 B.百分比多边形图C.散点图 D.时间序列图8.以下不属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A.平均数 B.中位数C.众数 D.全距9.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最好采用的样本为A.简单随机样本 B.系统样本C.分层样本 D.群样本10. 以下度量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平均数 B.中位数C.全距 D.方差11. 以下就分布形状、平均数、中位数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均值小于中位数,负偏 B.均值大于中位数,正偏C.均值等于中位数,对称 D.分布形状与平均数、中位数无关12. 经验法测可以描述观测值分布的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大约68%的观测值会落在均值两边各二个标准差的范围内B.大约90%的观测值会落在均值两边各二个标准差的范围内C.大约95%的观测值会落在均值两边各二个标准差的范围内D.大约99.7%的观测值会落在均值两边各二个标准差的范围内13. 许多研究都基于在一个给定的机会域里某个特定事件发生次数的计数,此时可以使用 A.二项分布 B.泊松分布C.正态分布 D.指数分布14. 当受访者感觉有义务讨好访问人的时候,“霍索恩效应”就会发生,此时产生的误差是A.测量误差 B.抽样误差C.覆盖误差 D.无回复误差15. 对两个总体比例大小进行单侧假设检验,应该使用的检验统计量为A.Z统计量 B.t统计量C.F统计量 D.统计量三、应用题(每小题10分,满分50分)1.某家电公司市场研究员想要研究某个城市居民看电视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
装-------------------
o----------------
订
-----------------
o----------------
线
-----------------
o---------------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试卷
《统计基础》
试卷编号考试方式闭卷
系部年级
班级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分*6)
1.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的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总体中各个单位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运作的结果
2.某市进行一次零售食品质量与价格调查,其调查单位是()。
A.该市所有食品商店
B.每一个食品商店
C.每一种零售食品
D.全部零售食品
3.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指标是()。
A.计划完成程度
B.劳动生产率
C.婴儿出生率
D.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4.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各组的权数绝对值大小
B.各组的权数是否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大小
D.各组权数的比重
5.置信区间的大小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可靠性
B.准确性
C.显著性
D.可靠概率
6.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4%×6%×9%
B.104%×106%×109%
C.(4%×6%×9%)+1
D.(104%×106%×109%)-1
二、多项选择题(3分*4)
1.采用组距分组时,组限的确定()。
A.第一组下限应大于最小变量值
B.第一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C.最后一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D.最后一组上限应小于最大变量值
E.第一组下限和最后一组上限应分别等于最小和最大变量值
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
B.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E.企业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3.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A.样本单位数
B.估计值
C.抽样误差范围
D.概率保证程度 D.抽样平均误差
4.指出下面的数列那些属于时点数列()。
A.某种股票周一至周五隔天的收盘价
B.某工厂个月份的利润额
C.某地区2005-2009年的各年平均人口数
D.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额
E.某企业2005年-2009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三、判断题(2分*5)
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含义。
()
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一致。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复核人
得分
题号得分阅卷老师
一
题号得分阅卷老师
二
题号得分阅卷老师
三
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
()
4.置信概率表达了区间估计的可靠性。
()
5.如果变量X的数量减少,变量Y的数值也随之减少,则称两个变量为负相关。
()
四、填空题(2分*10)
1.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和。
2.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和。
3.在对数据进行分组时,如果将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分组;如果把某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则称为分组。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和。
5.总指数的计算方法有和两种。
五、简答题(8分*2)
1.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2.一般情况下,怎样根据经济内容确定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
六、计算题(10分*3)
1.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
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件数(个)工人数(人)
10-20 15
20-30 38
30-40 34
40-50 13
要求:
(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差异程度大?
2.某企业2009年有关资料如下:
月份 1 2 3 4
总产值(万元)300 308 310 315
月初人数(人)250260 242 256
要求:计算2009年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和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3.某企业两种产品的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总生产成本基期与报告期相比
单位成本提高(%)
基期报告期
甲245 270 2.8
乙186 178 -5.6
试计算:
(1)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的总成本。
(2)两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成本。
题号得分阅卷老师四
题号得分阅卷老师五
题号得分阅卷老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