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四)
2021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笔记(4)

2021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笔记(4)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1、浪漫主义倾向和现实的内涵,外表浪漫本色写实。
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使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借异域写故土,宗教氛围和爱情线索中常表露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
2、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思想复杂性表示在他作品中的爱国民主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和宗教宿命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复杂性,如《缀网劳蛛》中尚洁,《商人妇》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们既有沉稳坚毅积极乐不雅的一面,也有宿命倾向的消极面。
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有三要素:1、异域色彩。
故事背景多为缅甸、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南国的自然、人文,风俗等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
2、宗教氛围。
既描写了许多宗教习俗和活动,更着重描写了具有宗教信仰的主人公的出世精神。
3、爱情线索。
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婚姻的线索。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许地山后期小说改变了早期小说的浪漫倾向,走上了切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代表作为《春桃》《铁鱼的鳃》。
1、《春桃》刻画了一位下层劳动妇女春桃,在命运恶浪的捉弄前稳健地驾驶着人生之舟。
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同时出现两个男人,这位朴实坚强的劳动妇女作出了本身勇敢的选择,在“我是我本身的”的信念下,她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以本身的意志支配本身的命运,表示了劳动者在生活的重压下“相濡以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准则。
下层劳动者的真实描写,自尊自强的劳动女性的塑造,显示了作品以现实主义为特色。
2、《铁鱼的鳃》以报国无门的科学家雷教授的不幸遭遇、不幸结局为基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dang当局的卖国政策,既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又暗示了“科学救国”纯属幻想。
《春桃》《铁鱼的鳃》以切实的现实背景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改变了人们对他初期小说的不雅感,从浪漫传奇转向客不雅写实。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1、对人生哲理的玄想,是《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
全国2021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21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代码:00537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子题,每个子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b)a.抒情散文集c.传记b、回忆叙事散文集D.散文集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a.鲁迅的《故事新编》c.郁达夫的《采石矶》b、郭沫若·屈原·吴子胥·冯智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a)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D.人民的抗日斗争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
说这话的是(b)a.周扬c.胡风b、鲁迅·D·冯乃超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a)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b、真善美的结合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6.左联出版物《前哨》的第一期是纪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五名左联烈士。
这五位烈士是指(c)罗氏、尹馥、洪凌飞、胡叶斌、冯铿、罗氏、尹馥、胡叶斌、冯铿和李伟森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7.批评鸳鸯蝴蝶派的休闲文学观。
最强大的新文学学会是(a)文学研究学会(C)创作学会b.语丝社d.新青年社8.郭沫若在《女神》创作中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c)浙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第1页共6页a、唯美主义C.积极浪漫主义b.象征主义d.未来主义9.苏雪林的《青天》属于(d)A.小说集和C.诗集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c)a.短篇小说c.独幕剧b、杂感D.诗歌b.报告文学D.散文集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d)a.《一栏之隔》c.《沉船》b、山雨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a)a.《太平景象》、《人变兽》c.《人变兽》、《叫化活该》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d)A.李锦发C.冯文兵b.徐志摩d.冯至b、《天国新闻》《庐山石歌》D.《油纸封面》《和平场景》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a)a.《雷雨前》1934c.《白杨礼赞》194115.冰心的以下诗集是(c)A.哈格德独自一人、超人、c.泉水和星星b.《分》、《繁星》d.《分》、《寄小读者》b.《卖豆腐的哨子》19291d.《风景谈》194016.小说《巴金家族》中的一组女性形象是(c)阿美、芮觉、苏芳、阿美、鸣凤和芮觉17.以下不是沈从文散文集的是(a).a.《边城》小说c.《湘行散记》b、湘西·D·从文自传浙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第2页共6页b、鸣凤,梅,曾书生D.鸣凤,苏芳,芮觉18.关于《日出》中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c)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b、傲慢、自尊、堕落和放荡,但善良和富有同情心C.追求个人自由和解放时代的女性D.多情和庸俗的富寡妇19.符合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内容概括的是(c)a.表达游子思乡情怀c.早期工人革命斗争的写真b、描述20世纪20年代男孩和女孩的真诚爱情。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四章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一)
第二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徐志摩 闻一多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一、“初期白话三诗人” 1、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
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胡适是现代白话新诗的倡导者和实 践者,堪称第一“白话诗人”,他 对新诗的贡献在理论建设和创作实 践两个方面。
3、1931—1949年。“爱的哲学”体
系开始瓦解。 略具童话色彩的《分》将教授与屠 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儿室 “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 透露了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 阶级观念。
第三节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
郁达夫
1945),名文,浙 江富阳人。1945年 9月17日,郁达夫 在苏门答腊被日本 宪兵杀害。1952年, 中央人民政府追认 他为烈士。
作活跃期 3、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沉寂 期
三、20年代文学的特征 1、理性精神的张扬 2、感伤的精神标记 3、个性化的追求 4、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第二章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一)
第二节
鲁迅创作道路 《狂人日记》、《阿Q正
传》 第三节 第四节
《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谈新诗》(1919年)
,是“五四” 新诗运动的纲领性文件,被茅盾誉 为新诗初期的“一根大柱”。 《尝试集》(1920年3月),是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 其《人力车夫》一诗较为著名。
容 1、表现农村贫穷、破败的景象和农 民的悲剧命运。 2、对知识分子命运与道路的极大关 注。 3、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4、艺术地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 验教训。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复习题:第四章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复习题:第四章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简析《沉沦》的思想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参考答案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胡适《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主要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
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
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4

1、抒情主体的“大我”化。 ‚诗人的‘自我’跟阶级、跟人民的‘大我’相结 合。‛‚对于一个真正属于人民和时代的诗人来说, 他是通过属于人民的这个‘我’,去表现‘我’所属 于的人民和时代的。‛
‚我们——中国!/我们六亿五千万人的革命大军‛ (《放声歌唱》); ‚我们六万万个胸膛/我们六万万颗心脏‛(《东 风万里》); ‚我们社会主义的跃进的战马/我们共和国的历史 的车轮‛(《十年颂歌》); ‚我们阶级大军的震天号角/我们革命人生的路上这 嘹亮的晨钟‛(《雷锋之歌》)等。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我来了》) ‚社里麦穗插云间,麦芒刺破玉皇殿,麦根扎到龙王府,吓得 东海波浪翻。‛
铁锄头,二斤半,一下挖到水晶殿,龙王见了就打颤,就作揖, 就许愿,‚缴水,缴水,我照办!‛ 开渠开到龙王庙,气得龙王胡子翘。挖的挖来挑的挑,大水冲 到龙王庙。不是大水不认自己人,是我要在旱田种早稻。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 太阳吸袋烟。‛ (《稻堆》)
★ 冯至、卞之琳、何其芳的“改造”之难 。 §1 “稻香饼里想祖国,天安门开太湖阔”;“十亩、 二十亩不稀奇,只要合作社动动手”;“一条心捆万 把稻,万户变成一家人” §2何其芳的《回答》: ‚如果我的杯子里不是满满地/盛着纯粹的酒,我怎 么能够/用它的名字来献给你呵,/我怎么能够把一滴 说为一斗?‛‚我们现在的歌声却那么微茫!/哪里有 古代传说中的歌者,/唱完以后,她的歌声的余音/还 在梁间缭绕,三日不绝?‛
第三章 “代:“现代”诗人的放歌
【本节看点】 1.颂诗之“颂”。 2.“现代诗人”之“转向”。 3.郭沫若的庙堂体和打油诗。 4.冯至、卞之琳、何其芳的“改造”之难。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学革命时期(1917-1927)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概况;了解《新青年》、《新潮》、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团体的创作特色并能够进行分析评价;掌握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对胡适、周作人、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冰心、朱自清、庐隐、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冯文炳、冯至、李金发等新文学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概况应基本了解,并且能够分析评价他们在新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一节概述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开始尝试阶段,1917-1920年;(二)初步繁荣阶段,1921-1927年。
了解《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贡献。
《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刊物。
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是最早的白话诗作者。
刘半农被誉为平民诗人。
陈衡哲是最早的女小说家之一。
《新青年》上的随感录专栏上,新文学倡导者们最先展露了战斗的风姿。
《新潮》作家群也以关注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问题而著称。
文学革命初期创作的不足与意义:文学革命初期的白话诗与小说基本上属于过渡型的层次,白话诗偏于说理写实,散文化倾向严重,小说还不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其贡献在于对封建文学传统的冲击以及在艺术方面的开拓与探索,这些都具有开风之先的历史意义。
文学研究会在为人生的、写实的立场上得到更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其中以两大文学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即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
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表现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及人生的深切关注,其缺撼之处在于审美价值较为薄弱。
乡土文学热潮则是文学研究会等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带着故乡和童年的回忆来表现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各种陈规陋俗。
乡土文学形成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此外,文学研究会作家在诗歌、散文、戏剧领域也卓有建树。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DOC)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1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2023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课程代码 00537)一、单选题(共20题)1.代表郁达夫创作风格晚期转向诗意抒情的作品是()A.《迟桂花》B.《茫茫夜》C.《秋柳》D.《空虚》【答案】A【解析】30年代,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又有新的转变,首先是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宽广,关注中心由早期的“性”的苦闷的描写转移到了“生”的苦闷的思考,对于下层民众的生活也有更多的表现。
与思想内容的变异相应,在艺术风格上,郁达夫也呈现了新的发展,作品客观再现的成分进一步强化,自我表现的成分转弱。
在思想和题材转变上表现最突出的作品是《她是一个弱女子》。
作品在鲜明的政治背景下,展示了三个女性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作品以客观描写的表现方法为主,同时,作品对于主人公的人生价值观表示了明确的取舍和评判。
艺术风格转变最显著的作品是他创作于1932年的短篇小说《迟桂花》。
作品的视野进入了中国的乡村生活,这里所有的是远离喧嚣的山间的幽静,纯洁无邪的山村女性,亲切和睦的山村人际关系。
P66-P672.周作人的新诗佳作是()A.《春水》B.《月夜》C.《小河》D.《教我如何不想她》【答案】C【解析】作人也一度写作新诗,《小河》(1919)以其语言的朴素、节奏的纡徐有致,与诗之深深的忧惧情感构成张力,不愧当时新诗中的杰作。
P683.朱自清反映父子情深的散文是()A.《执政府大屠杀记》B.《背影》C.《荷塘月色》D.《择偶记》【答案】B【解析】朱自清散文的题材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社会性、政治性较强的题材。
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等,这类作品多写于早期。
二、描写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人情。
如《背影》、《给亡妇》、《儿女》、《一封信》、《阿河》等,这些作品涉及作者的父亲、妻子、儿女、友人、佣人等,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P814.提出国防文学口号的左联领导人是()A.周扬B.鲁迅C.胡风D.冯雪峰【答案】A【解析】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由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立即得到了广泛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女神》中泛神论的表现: 思绪沸腾,想象奇特,大自然常常被人 化,人与自然合一,
对于世间万物的崇拜。
还记得《地球,我的母 亲》吗? 重新体味一下……
二、《女神》的诗歌形式特征:
(教材108页)
其自由诗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有外在格律,押韵、诗节与诗 行大致整齐。 另一类是讲求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节 奏,他也井非完全不讲外在形式.而 是在自由律动中大致取得某种外在的 整齐与和谐。
形式:一是打破诗的格律,二是以白 话写诗。 (教材120页)
内容:言之有物 ,“有我”与“有 人”。(教材120—121页) 2、 第一批新诗创作:1917年《新青 年》4卷1号发表第一批新诗,1920年 胡适《尝试集》出版。
如何认识“作诗如作文”?
胡适在《论新诗》中提出的“作诗如作文” 的主张,事实上有“战略选择”的意义: 即以“散文化”或者说是“非诗化”理论, 对过分成熟的传统诗歌语言形式进行有组 织的反叛,在传统诗歌结构之外去另寻门 路。
A、美学原则:“理性节制情感” 。
所谓“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 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 “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 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感客观对象 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 B、 形式格律化主张。 “和谐”与“均齐”的诗美追求,和 以“三美”为标准的“新诗格律化”主 张。
应修人
冯雪峰
“湖畔”的年轻人
为什么说湖畔诗 人的作品是真正 意义上的新诗
一个提示:
参看(教材126—127页),从以下 几方面思考: 作者之新, 思想之新 文学观念之新
小诗主要作者、特点及其意义
冰心的《繁星》、《春水》
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一个问题: 小诗的特点、出现原因 及文学史意义?
对诗情哲理化与半格律体的追求。
堪称独步的叙事诗创作
(教材127—128页)
四、新诗的“规范化”—— 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 新月派 新月派提倡“规范化”,标 志着新诗的艺术探求进入了 更为自觉的阶段。
1、认识了解“新月派” 2、前期新月派及其诗歌理论主张:
(教材129页)
任务: ①“在新诗和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 可少的桥梁”, ②使新诗成为“诗”。 中国新诗创作自此进入一个“自觉” 的时期。
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 期象征派诗歌
1、 什么是“纯诗”? 穆木天: A、诗与散文应当有不同的领域, B、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 表现方式。 王独清: “作者要为感觉而作,读者要为感 觉而读”。
总之,他们的诗歌
观念从强调诗歌的
抒情表意的表达功
能转向自我表现感觉的表现功能。
思考题:
(1)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 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 的“点”,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 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 新诗潮流彼此间的承传关系。 (2)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 其文学史意义。 (3)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 作实践。 (4)简述早期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及其 在新诗发展中的艺术价值。
请联系我们学过 的 《凤凰涅槃》 《晨安》 等作品 ……
C、《女神》的文学史价值:
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艺术表现 的多种可能性,而不在于它在 艺术上达到了怎样的水准。 (教材106页)。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
形象特征与形式
1、“泛神论”对郭沫若新诗创作 的影响:
A、 “泛神论”是一种哲学理论,主张 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 体现。
读一读闻一多的
口供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闻一多提倡的新诗 要成为“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 的宁馨儿”?
2 、新月派的诗学主张为何可以 理解为是“在新诗和旧诗之间 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
3、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及其贡献
A、诗歌思想特色:集中体现了新
月派作家的内在矛盾。即中西文 学冲突所引起的心理、情感和思 想上的矛盾和痛苦。“东方主义” 文化观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 感受,复杂地交织涌现于闻一多 诗中。
以上历史剧的共同特点:
②郭沫若式的历史剧有他自己的“史剧 观念”,并形成了突出的浪漫主义的艺 术个性。
郭所实践的是所谓“失事求似”的历史 剧创作原则,即在“大关节目”上不违 背历史的真实,但又容许出于主题的需 要的自由虚构和改造。此外,强烈的主 观性与抒情性、浓郁的诗意,也是特色 之一。
2、 郭沫若历史题材剧作 写作特点
以上历史剧的共同特点:
①全部取材于战国时代。
郭沫若认为战国时代是打破旧束缚的时代, 也是许多志士仁人追求人的解放与进步的 时代,他看重与采取的正是那种求进步和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要重 视和张扬这种精神去反对当时国民党的法 西斯专政,去推进民主。所以郭剧有强烈 的政治性与时代性。。
三、从《星空》、《瓶》到 《前茅》与《恢复》
根据教材了解如下知识: 四部作品问世的时间 四部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郭沫若诗风的转变
四、以《屈原》为代表的 历史题材剧作
1、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概况:(教材67
页) “五四”时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 (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抗战时期历史剧: 《虎符》、《屈原》、《棠棣之花》、 《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 要求掌握创作时间及剧作名称
(教材137页)
你察觉到其中的 区别了吗?
2、李金发诗歌创作及其得失:
特点(教材138—139) “多远取喻”,即发现事物之间的 新关系,以及意象跳跃、暗示和感 官呈像等手法。 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感觉,重视读者 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提高了 诗的表现力。 大量地、自觉地选用了文言词语。
参考资料:
1 、温儒敏:《郭沫若其人其诗》, 《中国语文论丛》(韩国) 1994 年 7期
2 、 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 历史剧的审美价值》,《中国现代 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二期
第六章
新诗(一)
一、新诗的诞生—— “五四”新诗运动
一个问题:
晚清“诗界革命”与“五四”新诗运动 有什么本质区别? 晚清“诗界革命”的极限:由于不肯打 破传统诗歌的格律和文言语法结构,最 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摹仿风气中。 “五四”新诗运动以胡适为代表,提出 “作诗如作文”,打破了一切束缚。
3、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及其贡献
B、诗歌艺术特色:巨大而深刻的 思想矛盾被压缩在凝定的形式中, 造就了闻一多诗歌所特有的“沉郁” 之风。
C、对现代诗歌的贡献:
(教材133页)
4、徐志摩诗歌创作及其贡献
特点:其人其诗,可称为“古典理想的 现代重构”。他的活泼潇洒个性,不羁 的才华,以及对爱、美与自由的热烈追 求,形成了诗歌中特有的飞动飘逸的风 格。 贡献: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 中追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教材134页)
还记得
《弃妇》 吗?
李金发
诗集《微雨》
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1、理论:
新诗必须成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革 命的“工具”。 2、蒋光慈诗歌创作:《新梦》 蒋光慈为代表的早期无产阶级诗歌显示 了新诗流变的一个方向。 (教材140页)
参考资料:
1、冯文炳:《谈新诗》,人民 文学出版社 1984 2 、龙泉明: 《中国新诗流变 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3、孙玉石:《中国现代新诗导 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白话新诗的建设与发展
在20世纪初叶,现代诗歌在艺术上的发
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白话口语的运用 到白话口语的美化的过程,大体上又可 分为三个阶段: 从1917年到1922年,是新诗的草创期; 从1922年到1927年,是新诗的建设期; 从1927年到1937年,是新诗的探索期。
1、 什么是“作诗如作文”?
沈尹默书法作品
尝试集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谁是“一代诗风”的开创者?
主要指郭沫若,也可以说是这一批诗人。 如果说胡适一代新诗创建者对旧体诗的批 判是要突破旧格局,那么这新一代诗人则 开始探索新诗到底应有怎样的艺术建树。 他们选择了早期白话诗缺少“诗味”,作 为批评的目标,因此这次艺术反拨是新诗 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教材127页)
流云小诗
题歌徳像 你的一双大眼, 笼罩了全世界。 但也隐隐的透 出了, 你婴孩的心。 系住
那含羞伏案时 回眸的一灿, 永远地系住了 我横流四海的 放心
冯至抒情诗与叙事诗的代表 作品及其特点
鲁迅评价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
抒情诗人”。
最大的特色:处处表现出艺术的节制。
明静的形象,奇特的想象,沉思的调子。
第五章
郭沫若
1、《女神》成功的原因:
A、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 一。 你了解同一时期中国现代诗歌创 作情况吗? 一起看几 个例子吧……
B、《女神》自身的特点:
《女神》抒情主人公的特点:
(教材103页)
开辟鸿荒的大我 —— 五四时期觉醒 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大我) 诗人的个性与灵魂的真实袒露。 (小我)
胡适和同的伙伴们提倡的“诗体的解放”, 还存在着与“平民化”启蒙主义目标之间 的内在联系。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 白话诗
1、 早期白话诗的主要作者及其作品: 胡适《尝试集》、沈尹默《三弦》、 《月夜》等,(教材123页) 2、 早期白话新诗的形态: 主要用白描和托物寄兴的手法,倾向于 散文化和平实的风格,以求跳出旧诗词 的束缚,实现诗体解放。(教材123页)
请欣赏:
《采莲曲》
艺术特色
形式上变化中的自由。 浓郁的东方色彩。 沈从文:“以一个东方民族的感情,对 自然所感到的音乐与图画的意味,由文 字结合,成为一首诗。这文字,也是采 取自己一个民族文字中所遗留的文字, 用东方的声音,唱东方的歌曲,使诗歌 从歌曲的意义中显出完美,《采莲曲》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也是非常有意义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