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雨》到《满城尽带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歌鉴赏】黄巢《不第后赋菊》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黄巢《不第后赋菊》原文及翻译赏析黄巢《不第后赋菊》原文及翻译赏析黄巢《不第后赋菊》原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注释、不第:科举落第。
2、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3、杀:草木枯萎。
4、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黄巢《不第后赋菊》翻译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黄巢《不第后赋菊》赏析《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
“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雷雨》同步练习(含答案)

《雷雨》同步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雷雨》(节选)曹禺(仆人下。
朴园点着一根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
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
——老爷没有事了?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鲁侍萍我姓鲁。
周朴园姓鲁。
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音。
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鲁侍萍是,老爷。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周朴园要哪一件?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周朴园(惊愕)梅花?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上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还有一件,——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节选自《雷雨》)1.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以“雷雨”做标题,交代了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剧情特点,也象征沉闷压抑的旧中国里,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半命题作文评讲《从___到___》——兼谈优秀作文特点ppt

5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52、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动摇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6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越努力,越幸运。 6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6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6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67、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68、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69、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 华多· 爱默生 70、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71、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7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73、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74、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7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7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7、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78、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79、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80、智者用无上心智和双手为自己开辟独有的天空,搭建生命的舞台。 8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82、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8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84、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8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8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87、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戴尔· 卡耐基 8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89、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90、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91、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92、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93、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94、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95、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 96、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 卡耐基 97、我们心中的恐惧,永远比真正的危险巨大的多。 9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99、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00、时光不回头,当下最重要。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作者:高著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雷雨》文本出发,分析了繁漪这一人物形象,并着重从“可恨”和“可怜”两方面对其行为进行阐释,解释了其内心矛盾的根源。
关键词:雷雨;繁漪;矛盾作者简介:高著原,男,山东大学文学院2013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繁漪作为《雷雨》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在作家和读者心中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印象。
作家曹禺曾说:“我写着写着,不知不觉便迷上了她。
”但是在读者心目中,喜欢繁漪的却很少,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她戴着一顶不光彩的帽子——乱伦,因为这个原因,大家甚至讨厌她,认为这是一个可恨之人。
确实如此,不论是传统伦理还是现代法律,都认为乱伦可耻,所以说繁漪是一个可恨之人无可辩驳,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么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
也正是因为这些可怜,所以人性的复杂才更令我们思考,因为这些可怜,可恨与可爱的矛盾才回环往复,成就了让人“悲悯”的悲剧。
繁漪的婚姻里是没有爱情的,这似乎是一个定论,而周朴园对侍萍是不是真爱却经常被我们讨论。
在剧中,周朴园保留着从前的家具,也保持着跟侍萍在一起的习惯。
在《雷雨》的改编版《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喝药的情节直接被改为了给王后喝得是慢性毒药,这与原著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周朴园的专制、无情,对于繁漪来说就像是慢性自杀。
繁漪与周萍的乱伦,从动机来看,周萍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处于性意识觉醒时期,与繁漪属于“性尝试”,另一方面可能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表达与释放。
处在青春期的周萍,性意识刚刚觉醒,雄性激素的高效分泌会对这个时期的人产生特定的影响,比如在校园暴力中常见的冲动暴力,常产生过激行为,在周萍那里也是这样,因为周萍事后是后悔的,他说:“年青人一时糊涂,做错了的事,你就不肯原谅么。
”由此可见,周萍当时是性冲动大于理性的,但是等平静下来后思考的结果却是认为不应该那样做。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原文、赏析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出自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原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
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创作背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
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
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
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

《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张艺谋导演2006年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可以说是《雷雨》的宫廷版。
从下面这张貌似很和谐的全家福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云集了众多重量级戏骨和当红艺人,而其人物设定和情节与《雷雨》原剧本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电影大致剧情大王原本是一个小小的都尉军官,经过极力经营终于成为君主。
他当年为了娶地位更显赫的妻子,以求自己更上一层楼,他谋害了给他生下太子元祥的“原配夫人”,从后梁迎娶了王后,又生了两个王子,即二王子元杰和三王子元成。
没想到“原配夫人”却没死,只是隐姓埋名,嫁给了蒋太医。
大王发现太子竟然与他的继母“王后”乱伦,暗通款曲,于是令太医蒋亦儒在王后的汤药中下慢性毒药“西域草乌头”。
王后每日晕眩,察觉了药物有毒,但为了不引起大王的怀疑而照吃不误。
但王后急思报复,说服二王子元杰在重阳节赏花日,领后宫禁军谋反,逼迫大王退位。
太子则欲望冲心,与王后欢好并不满足,还和蒋太医之女蒋婵偷情,太子偷情的其实是太子同母异父的妹妹,虽然太子不知情。
在重阳节时,蒋婵与其母被大王追杀,被王后设法领至公廷,王后在此时揭发真相“蒋婵是太子的妹妹,蒋婵之母就是大王的原配”,蒋婵疯狂奔出后宫,其母追出,一同遇害。
二王子起兵攻打宫廷,企图一举攻入皇宫。
由于太子事先告诉了大王二王子有谋反之意,大王派出李将军率领大量的盾牌兵与弓箭手伏兵平定叛乱。
宫中三王子元成趁机夺权,动手刺杀太子,并率领数名武士逼宫,要胁大王下诏禅让王位给他,而所有武士反被大王暗中埋伏的特种部队以飞刀砍死。
三王子因不服而企图砍杀大王,反因为武艺不精,而被大王鞭刑打死。
按法律,王子谋反将遭处“车裂”极刑,大王决定不处罚二王子,仅命二王子每天负责伺候王后服用毒药。
二王子因自责自刎而亡,王后则极度伤心而大声哀号,并打翻了溅有二王子鲜血的药。
人物设定的相似1.大王(周润发饰)——周朴园和周朴园一样,他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他专政、霸道、封建,表面上文治武功,仪表堂堂,实则道貌岸然、冷酷无情,是一个彻底被王权异化的人,最后不可避免地落入孤家寡人的可悲境地。
关于文化表演:复制与再表演——以歌剧《伊戈尔王》的中国首演为例

一
以上举 例并 非要 详较戏 剧 与戏剧 改 编 电影 的关 系, 只是 想藉 此再 引 出另一 个论 题 : 时今 日的经典 今
文 本 总是 以各种 重新 改 编甚 至 重 写 的面 目示 人 , 同
件艺 术作 品是 可 以复 制 的 ” , 剧 被他 举 例 用 时 戏
时也还 有一 些经 典 只是不 断地 被复 排 、 重演 , 无 多 并 大 改 动 。那 么 , 些 忠实 复制 自己的作 品 , 每重新 这 每 出现在 舞 台上 的面貌 与 意义 是 否 又 都 一样 ; 使 它 促 们“ 复制 ” 的原 因是单 纯 的艺 术行 为 , 还是 牵 扯 了 更 多与 艺术 无 关 的 因 素 ; 进 行 “ 制 自 己 ” 表 演 在 复 的 中 , 出本 身 的性质 是否也 发 生 了微 妙 的变化 , 而 演 从
脱 离 既有概 念 , 为 另一种 演 出样式 ? 成
来 阐释演 员 的 “ 光 ” 散 —— 戏 剧 的独 特 艺 术 性 , 灵 发 决定 了演 员保 持 了一 气 呵成 的完 整 演 出 ; 因为 机 械
复制 工具 —— 摄影 机 的在 场 , 电影 演 员 只能 演 出破
碎、 断裂 的 片 段 。换 句 话 说 , 剧 的 “ 法 重 复 ” 戏 无 使
戏剧 的基本 艺术 形 态 自诞 生 起 就 没 变 过 : 面 直
尸 还魂 。
观众 的现 场性 ,此 时 发 生 , “ 仅此 一 次 ” 。近 现代 , 艺
术 门类 因为 科 技 手 段 的 E新 月 异 而 不 断 被 起 底 翻 t 新, 当本雅 明抛 出他 的 “ 械 时代 ”的艺 术 观 , 明 机 言
的看家剧 目《 伊戈尔王》 以下简称《 ) 伊》 ( 伊》 。《 根 据古俄罗斯传说改编, 讲述出征鞑靼 的伊戈尔王被 俘后英勇不屈 , 最终得返祖 国的传 奇故事。该剧场
《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

《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张艺谋导演2006年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可以说是《雷雨》的宫廷版。
从下面这张貌似很和谐的全家福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云集了众多重量级戏骨和当红艺人,而其人物设定和情节与《雷雨》原剧本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电影大致剧情大王原本是一个小小的都尉军官,经过极力经营终于成为君主。
他当年为了娶地位更显赫的妻子,以求自己更上一层楼,他谋害了给他生下太子元祥的“原配夫人”,从后梁迎娶了王后,又生了两个王子,即二王子元杰和三王子元成。
没想到“原配夫人”却没死,只是隐姓埋名,嫁给了蒋太医。
大王发现太子竟然与他的继母“王后”乱伦,暗通款曲,于是令太医蒋亦儒在王后的汤药中下慢性毒药“西域草乌头”。
王后每日晕眩,察觉了药物有毒,但为了不引起大王的怀疑而照吃不误。
但王后急思报复,说服二王子元杰在重阳节赏花日,领后宫禁军谋反,逼迫大王退位。
太子则欲望冲心,与王后欢好并不满足,还和蒋太医之女蒋婵偷情,太子偷情的其实是太子同母异父的妹妹,虽然太子不知情。
在重阳节时,蒋婵与其母被大王追杀,被王后设法领至公廷,王后在此时揭发真相“蒋婵是太子的妹妹,蒋婵之母就是大王的原配”,蒋婵疯狂奔出后宫,其母追出,一同遇害。
二王子起兵攻打宫廷,企图一举攻入皇宫。
由于太子事先告诉了大王二王子有谋反之意,大王派出李将军率领大量的盾牌兵与弓箭手伏兵平定叛乱。
宫中三王子元成趁机夺权,动手刺杀太子,并率领数名武士逼宫,要胁大王下诏禅让王位给他,而所有武士反被大王暗中埋伏的特种部队以飞刀砍死。
三王子因不服而企图砍杀大王,反因为武艺不精,而被大王鞭刑打死。
按法律,王子谋反将遭处“车裂”极刑,大王决定不处罚二王子,仅命二王子每天负责伺候王后服用毒药。
二王子因自责自刎而亡,王后则极度伤心而大声哀号,并打翻了溅有二王子鲜血的药。
人物设定的相似1.大王(周润发饰)——周朴园和周朴园一样,他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他专政、霸道、封建,表面上文治武功,仪表堂堂,实则道貌岸然、冷酷无情,是一个彻底被王权异化的人,最后不可避免地落入孤家寡人的可悲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雷雨》到《满城尽带满城尽带黄金甲》《雷雨》作为我国话剧史上公认的经典,同时也是曹禺作品中戏剧性最强、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
从《雷雨》诞生,《雷雨》的影视剧改编也一直从未停下过,电影曾有1938年的版本、1957年的版本、1961年的香港版本,和最为当代观众熟悉的1984年的版本;1997年,又有由李少红改编为的电视剧;2006年, 著名导演张艺谋借鉴原著叙事系统改编为大片《满城尽带满城尽带黄金甲》。
话剧《雷雨》的每一次改编都能引起当时的受众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产生极大反响。
2006年底以曹禺的《雷雨》为蓝本改编的电影《满城尽带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影院隆重上映,随即引起的反响哗然。
张艺谋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影片商业运作的需要,对这部中国现代学经典之作的《雷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增添删减。
《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武打、东方色彩文化等商业性因素, 但却并没有丢弃《雷雨》的颇具表现力的戏剧冲突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还保留了《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框架, 甚至还保留了《雷雨》中的“逼喝药”这一细节。
但是,尽管《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戏剧冲突依然强烈,但这与原著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在人物性格特征方面。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对原著《雷雨》的人物身份进行了大胆的位移和改造, 由市民家庭故事改为皇家故事, 戏剧冲突的性质也由纯粹的家庭伦理悲剧变成权力、欲望、仇恨、反抗的复杂冲
突。
本文从周朴园与王、繁漪与王后、鲁侍萍与蒋夫人、四凤与蒋婵、周萍与元祥、鲁侍萍与蒋夫人几组人物进行简要分析。
周朴园vs王
无论是《雷雨》原著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封建家长、权利的象征者周朴园是整个故事围绕的中心,一切的痛苦开始的渊源和悲哀的承担者。
周朴园为了家族的使命、为了自己的前途,娶了门当户对的新娘繁漪。
所以,周朴园对她的感情都不是最真实的,因而周朴园逼繁漪喝药,他希望她体弱多病,这样才能让他忽略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
周朴园感到自己老去的同时,也有对繁漪不能同他一起变老的隐忧。
他甚至应该觉察到了周萍和繁漪的出轨。
他逼周萍跪下请繁漪喝药,是想表明他才是绝对的统治者,是命运的掌握者。
周朴园让周萍在繁漪面前下跪,要的只是一种征服后的自慰,但是结果是周萍极力想逃向另一个女人,而结果却是悲剧。
为了张显这种绝对、高傲、强权,《满城尽带黄金甲》把周朴园对应的角色改编成王,对应的是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自己的王位和权力,休妻娶梁王之女为后。
王的权力更大,所以由他引起的各种痛苦和后果也更惊心动魄。
当然,对于逼妻喝药这一情节,张导更是夸张到极致,安排儿子下跪求母后服药,儿子宁死不屈,表明王后被逼喝药是多么严重的折磨,是一种儿子宁死也不堪见其忍受的酷刑。
这是一种更大的悲剧。
繁漪vs王后
另一组看似也有权利,而其实没有任何权利的人物,繁漪和王
后:繁漪之于《雷雨》,王后之于《满城尽带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者都是引导动作或事件的关键人物。
因为命运带给自己的不公,繁依心中是有恨的,到后期更是充满了复仇的欲望。
但是,由于小农意识和女性的卑微社会,她复仇的出发点不是对造成自己这一命运的周朴园,而是出于阻止周萍的离去。
她屈辱的接受有毒的药液,也是为了周萍,她不愿意让周萍尴尬。
然而,当所做的这一切没有成功时,繁漪挽留并哀求周萍。
而周萍的拒绝终于使繁漪心中的仇恨爆发。
繁漪请鲁侍萍到了周府、当众承认自己与周萍的关系……使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实现真正的分崩离析。
然而,从繁漪到王后,张导又一次强化了这对叙事符码。
繁漪的行动起于周萍要离她而去, 从本质上说是因爱生恨而王后对王是没有爱, 只有恨, 因恨而意欲复仇。
王后的复仇对象不是周萍所对应的元杰,而是周朴园对应的王。
王后比繁漪下定决心报复的时机要早得多,在电影开始不久元祥要离开去青州时就萌生了复仇的念头。
同时其间意志的坚定、果敢亦胜于繁漪。
即便是复仇计划被旁人知晓,也要讲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
而且,王后没有因为王的强大而退缩, 相比于《雷雨》中的萦漪威胁、析求周萍, 她从来也没有想过去一而再、再而三地祈求王, 而是把王直接当作了复仇的对象。
因此, 王后是一个被强化了的繁漪, 是一个更加强悍、决绝的复仇女人。
鲁侍萍vs蒋夫人
同样从鲁侍萍到蒋夫人,这一对符号张导也进行了强化编码。
鲁侍萍是一个被抛弃的下层女性形象, 她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归因于命运, 在碰到周朴园的一刻, 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她与周朴园重逢后的愿望只是想“看一眼我的萍儿”。
与原著中鲁侍萍相比,在电影中, 蒋夫人这一符码身上多了三处不能忽视的情节。
一是她帮王后调查了“草乌头”, 当王后欲给她金银, 蒋夫人拒绝并含泪表示“我帮王后, 是为了我自己。
我恨这个人,只有王后能替我报仇。
”其二是作为刺客再次见到王的一刻, 王欲抚其脸, 蒋夫人恨恨地给了王一个巴掌, 痛斥大王当年
的卑劣狠毒。
其三是蒋夫人遭追杀后入宫护女又见到王, 她不是像鲁侍萍悲愤无奈, 乃至悲剧发生最后摆手步履瞒姗地走出周家,
而是大骂王“无耻”、“偷偷摸摸”“就是个虚伪的小人”……因此, 蒋夫人首先是强化了主动意志的鲁侍萍, 实质上也是强化了为向
负心男人复仇的女性形象。
周萍vs元祥
周萍被命运置于家庭伦理错乱悲剧中的,所爱的人要么是继母要么是妹妹,他无从选择又无法摆脱,巨大的负罪感压得他透不过气。
激烈的内心冲突撕碎了他的灵魂。
但是在张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在元祥的身上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特征,当父王宽恕他与王后犯下的罪行时,元祥感激涕零,将王后谋反的情报出卖给了父王。
父子间仿佛进行着一场卑鄙的交易。
而将所有的责任推给那个不幸的女人——王后。
由此可以看出
元祥的懦弱无能以及对于王权无原则的臣服。
对于一个他曾爱过和伤害过的女人的薄情寡意。
这样一个男人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两个女人为他死去活来。
周萍的孱弱在于灵魂,而不在于身体,《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元祥瘦弱的身躯并未表现出原著中周萍精神上的痛苦,这个本让人有几分同情的形象到了电影中显得既猥琐又懦弱。
面部表情过于夸张、丰富,甚至扭曲得让人认不出来,原著中周萍的内心冲突在电影中并没有强化,只是在表演技巧表面做文章。
四凤vs蒋婵
原著《雷雨》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还有一组人物对比,四凤和蒋婵。
我个人认为,四凤和蒋婵的性格差别并不大。
只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蒋婵的形象略显单薄。
《雷雨》中由于四凤与周萍的恋情不得公开,四凤身上承受着来自周遭环境的巨大压力,内心充满了既不想违背母亲意愿,又不愿离开心上人的苦恼。
而蒋婵却如同伺候、监督皇后吃药的木偶一般。
从她身上看不到任何爱憎好恶、痛苦与挣扎。
因此这一形象又被张导简单化处理了。
除了这几组主要人物的对比,原著《雷雨》和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其他一些人物对比。
周冲的形象的代表二王子元杰被完美地塑造成为救母亲奋勇杀敌的单纯正面形象,以鲁贵为原型的蒋太医也从一个势利的市井丑角变成一个为救女儿惨死的悲剧英雄,这些原著中的角色大相径庭,失去了原型人物身上代表的典型意义。
综上所述,《满城尽带黄金甲》对《雷雨》的改编虽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却没能够实现文学经典名著向影视文本的成功转换,至少在人物形象上。
没有传达出令观众叹服的原著精髓, 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遗憾。
虽然每一代读者都会在经典文本中发掘或者赋予其新的不同意义,文本的重读成为一面折射社会和时代的镜子。
然而无论如何,名著改编都应该把握适度的原则和标准, 既不能脱离名著自身的美学特征,又需要切合影视艺术自身的传播特点, 把握受众观赏时的审美心理。
要把握文学名著精英化与影视艺术大众化之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境界。
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中曾说过: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 要处理好以俗为雅、俗不伤雅的雅俗之间的平衡问题, 这对于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