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人物的主要形象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

《雷雨》是我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其情节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著名演员巩俐、周杰伦领衔主演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雷同,据说该片就是根据《雷雨》改编的。
《雷雨》全文以两个冲突为主线,一个是周家大家长周朴园与妻子蘩漪的冲突,表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矛盾;另一个是周朴园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表现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
两条线通过周家与鲁家两个家庭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可尖锐悲剧的戏剧冲突。
《雷雨》的人物关系如下这样的人物关系注定里这里的大部分人要悲剧了。
不过在曹禺先生设计的剧情下,所有的人都悲剧了。
下面是我就三个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一)周朴园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上升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
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
事业地点轨迹无锡—哈尔滨—天津步步上升。
精明狡黠、有手腕有“魄力”、残忍冷酷是周朴园性格的主色调。
在处理罢工事件中“大义灭亲”, 我们看到的是在自身利益面前,将亲情放在一边、铁碗残酷的周朴园. 既然我们承认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就应该允许他具备资本家的觉悟与“素质”。
生活在特定的环境,经过那个年代,面对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他理应心有余悸,知道心慈手软意味着什么,保持高度警惕、开除鲁大海符合他的身份。
但是这样一个大义灭亲的封建势力资本家却一直爱着自己的前妻鲁侍萍, 逝去真爱的周朴园不象一般的有钱人,家有三妻四妾,还要到外面寻花问柳,他在肉欲上对自己近乎残酷. 我们能看出周朴园一面行凶,剥削矿工,一面行善,忏悔,这两种行为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有机统一,周朴园正是“妄图”在这种矛盾的行为中通过后者作为补偿,寻求内心平衡。
、(二)蘩漪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雷雨—人物分析

《雷雨》人物分析—鲁侍萍鲁侍萍,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已经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辛,也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对冷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充满了仇恨,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
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
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
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那样的社会里,不选择死亡,又有谁可以可怜她,可以救她呢?然而,老天又是那样的残忍,他从不宽恕那些屈于命运,惯于逃避的人,就这样,鲁侍萍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在生命的边缘徘徊之后,她似乎将软弱丢在了另外一个世界,将坚强握在手中,她不在甘于命运的不公,不再忍受屈辱,从新的选择了自己的婚姻生活。
她坚信只要不与周家人见面,她可以与自己的家人安稳的度过后半生,可世间的事往往事与愿违,鲁侍萍的丈夫和女儿又偏偏在周家做事,就在这样的关系中侍萍又与周朴园相遇。
时隔三十载,周朴园认不出鲁侍萍,鲁侍萍也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
就在这一明一暗中,他们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对话,鲁侍萍说大每一句话,都对周朴园有潜伏的危机,她在对话中看清了周朴园的丑恶嘴脸,揭穿了他的本来面目。
当周朴园认出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被逼走的鲁侍萍时,不存在任何悔意,而是想用金钱来了解这几十年的恩怨,鲁侍萍,鲁侍萍此刻将郁积在心中三十年的恨全部爆发,她将支票撕毁,将自己倔强刚强自尊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自己的儿子,可见了面又可以怎么样呢?母子不能相认,兄弟不能相认,父子不能相认,更让鲁侍萍心头一痛,而后四凤身上发生的悲剧,就更如同一把尖利的刀子刺入鲁侍萍的心中。
雷雨中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人物形象分析周朴园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的阴险、狡诈、虚伪的一面。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
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侧面补充和丰富着他作为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周朴园与前妻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出他伪善的本质,年轻时他曾诱骗了侍萍,当他以为侍萍已经投河自尽后,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纪念自己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真爱,他精心保存和回忆着和侍萍的过去种种。
但当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佣母亲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考虑到可能会触及自身名誉,他竟马上翻脸。
尽显人性的虚伪冷酷。
周朴园是一位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他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可他仍不肯让步,又命令大儿子周萍去劝,并且要跪劝,直逼着蘩漪认输他方才罢手。
可见,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蘩漪独立的人格和起码的尊严,他关心的也不是妻子的健康,而只是自己的意志是否得到完整的贯彻执行。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易卜生戏剧中的"社会悲剧"的影响,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上得到很好的表现。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禺并没有把周朴园作为一个阶级的典型,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塑造的。
他对蘩漪的冷酷,是因为他始终无法得到她的爱;同时又不满她骄横独断的心性;他与鲁大海的冲突,则是当时社会上日益激烈的劳资矛盾的真实写照;而对侍萍的翻脸,则是因为他不敢正视昔日旧爱重新嫁人生子的现实,更是恐慌侍萍的到来造成自身利益和名誉的损伤。
简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在线课堂《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从1934年发表以来,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雷雨》中,作者塑造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下面,笔者就选取其中的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谈谈他们的性格特点。
一、周朴园:独断专行、冷酷无情《雷雨》围绕周、鲁两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开,集中反映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旧新社会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教似乎不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般可怕,新思想也似乎不再受人们的排斥。
周朴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家里,他是性格古板、思想落后、蛮横专断的封建大家长。
专制、自私、冷酷是他的标签。
三十年前,为了自己的前程,他遵循父母的意愿,抛弃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爱人鲁侍萍;三十年后,为了维护自己封建大家长的形象及家庭内部的秩序,他处处压迫妻子繁漪。
他尤其看重家庭秩序和自己大家长的地位,要求家人对他俯首帖耳,不得违抗和冲撞。
当繁漪不想吃苦药时,他就用不容拒绝的口吻强迫蘩漪喝药,并严厉地说:“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外面,他是唯利是图、压榨工人、冷酷无情的大资本家。
他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发生了冲突。
鲁大海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
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剥削工人,压迫劳苦大众,唯利益至上。
即使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他也毫无同理心,甚至纵容悲剧发生。
当亲情与利益产生了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作为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专横独断,眼里只有冰冷的秩序而无温情;作为大资本家,他阴险狡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
他的出身和经历,使其成长为一名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资本家。
二、繁漪:大胆叛逆、偏执乖戾一个被根植过自由、平等思想的人,一旦生活在现实的牢笼里,就会不断地反抗。
《雷雨》中的繁漪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新女性。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涵盖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下面我们就对其中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一、贺矮子
贺矮子是《雷雨》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彻底的资本主义者,贪婪、残忍、自私而又有权力欲。
他用心计和阴谋迫害了女主角孔云露,并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
贺矮子的形象在作品中很深刻,他象征了当时变革时期的资本主义家族,反映了资本主义对旧式家庭结构的破坏和变革,对家族和信仰的否认。
二、孔云露
孔云露是贺矮子的妻子,在与贺矮子的爱情中毫无选择的她,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贺矮子的掌控和摆弄。
她最终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解脱了自己,摆脱了贺矮子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云露是一个女性的代表,在这个梦寐以求的男性世界中,她充满了对爱和自由的渴望。
三、明智
明智是一个重要的配角,他是孔云露的侍从,也是孔云露解脱的关键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内在美的现代人,有自己的个
性和思想,并且一直在为孔云露保护她。
他的形象象征了自由和平等,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
四、方片
方片是孔云露的妹妹,在作品中她是一个沉迷于生活琐事的小女生。
她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没有实际的想法和追求,最终她也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男人的手中。
方片的形象体现了旧传统对女性的依赖,她也象征了一种恋爱盲目和对未来不负责的态度。
通过对《雷雨》中几位重要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阐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使得作品不仅在当时时代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至今,仍是可以影响人们的思考和生活。
试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试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样文内容摘要《雷雨》中的矛盾错综复杂,人物性格真实鲜明,本文通过对《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人物形象的描写,揭露了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罪恶与封建势力压迫下人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封建家庭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一、周朴园是封建大家庭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3)(一)周朴园身上具有阶级特征 (3)(二)周朴园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3)(三)周朴园是一个心狠手辣、非常残忍的资本家 (3)二、繁漪是人性被扭曲异化封建女性 (4)(一)蘩漪被骗到周公馆,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4)(二)蘩漪是周朴园第三任妻子 (4)(三)蘩漪一半是常人,一半是疯狂的精神分裂者 (5)三、鲁侍萍是纯朴善良、饱经风霜的劳动妇女 (5)(一)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形象 (5)(二)鲁侍萍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 (6)四、周萍是荒唐、颓废、玩世不恭矛盾而罪恶的人 (7)参考文献 (7)试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雷雨》是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 创作于1935年,是中国现在话剧中演出和研究最多的作品。
这是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悲剧,它以汹涌的情感“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揭露了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罪恶,和在这个罪恶下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
这样一部巨著是值得后人不断研究探讨的,特别是《雷雨》中每一个人物都写得非常深刻、生动。
下面我就对《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进行一些浅析:一、周朴园是封建大家庭绝对权威的统治者周朴园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资本家、封建家庭专制主义的代表,是封建大家庭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一)周朴园身上具有阶级特征在第一场中当周朴园意识到站在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鲁侍萍时,他立即感到“惊愕”“恐慌”这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他的事业、利益可能受到威胁,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是对作为资本家对贫苦下人的仇视和戒备。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相关推荐《雷雨》人物性格分析《雷雨》刻画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比如周朴园,周萍,繁漪,鲁侍萍等等。
那么这些都是怎样的人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分享一下。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述曹禺戏剧的四大名著:《雷雨》(1933)、《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
二、《雷雨》线索(一)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鲁贵的多角关系;(二)周萍、蘩漪、四凤、周冲的多角关系;(三)周朴园、鲁大海的劳资关系。
三、《雷雨》人物性格分析(一)周朴园1、家庭中专制的家长:(1)对待妻子、对待儿子的权威性;(2)对待儿子的慈爱。
2、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1)为了利益不惜枪杀工人、收买罢工代表;(2)在德国的.时候曾经倾心社会主义。
3、真心怀念鲁侍萍的男人:(1)长久以来一直怀念鲁侍萍,有真心的悔恨;(2)当鲁侍萍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又取防范的态度。
(二)蘩漪1、反抗家庭专制:吃药和下楼两件事体现她的反抗和无奈。
2、追求爱情:(1)爱情追求是痛苦生命的自我拯救;(2)拒绝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追求自我;(3)爱情失败既想委曲求全,这又个疯狂报复,但终存善良。
3、在等级秩序和文化教养两方面看不起下等人。
4、外貌上:可爱与可怕两种风格相结合。
形象代表作家的反叛愿望,也包含作家对女性的期待。
(三)周萍1、外貌上体现出他具有理智无法控制热情、欲望的特点。
2、渴望拯救自己,所以真心爱四凤。
3、曾经反叛父权制,但是最终复归于父子伦理。
这个形象代表作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拯救。
(四)四凤1、青春纯美:具有拯救周萍精神忧郁的功能。
2、敬重、孝顺母亲:导致爱情与母女亲情的冲突。
3、自尊自爱:鄙夷鲁贵的奴才气。
代表作家对女性的形象期待。
(五)鲁侍萍1、外貌上:底层人的质朴自爱与上等人的教养相结合。
2、爱情上:一直深爱周朴园,但是又自尊自爱。
爱恨交织。
3、亲情上:热爱自己的子女。
4、命运感:害怕自己的女儿走自己的路。
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浅谈《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浅谈《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摘要: 《雷雨》中的矛盾错综复杂,人物性格真实鲜明,本文通过对《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人物形象的描写,揭露了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罪恶与封建势力压迫下人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关键词: 雷雨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封建家庭《雷雨》是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 创作于1935年,是中国现在话剧中演出和研究最多的作品。
这是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悲剧,它以汹涌的情感“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揭露了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罪恶,和在这个罪恶下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
这样一部巨著是值得后人不断研究探讨的,特别是《雷雨》中每一个人物都写得非常深刻、生动。
下面我就对《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萍进行一些浅析:一、周朴园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资本家、封建家庭专制主义的代表,是封建大家庭绝对权威的统治者首先,周朴园身上具有阶级特征。
在第一场中当周朴园意识到站在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鲁侍萍时,他立即感到“惊愕”“恐慌”这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他的事业、利益可能受到威胁,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是对作为资本家对贫苦下人的仇视和戒备。
而他给鲁侍萍“一张五千元的支票”,是一个人伪善、自私人性的体现。
其次,周朴园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
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动用时的样子。
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还一直保留着,不允许别人随便打开。
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
对一个确认为已“死”了三十年的人依然念念不忘。
但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中人物的主要形象
摘要
《雷雨》集中展现了主人公周朴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人性的麻木、狡诈、凶恶,折射出那个社会的悲哀、黑暗和不公平。
周朴园在剧中造就了悲剧,是悲剧的实施者,同时又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
本文通过分析周朴园与侍萍、鲁大海、繁漪等人的矛盾冲突,进而集中论述他在封建伦理道德、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各种感情纠结下表现出人性的扭曲。
因此,在理解和把握《雷雨》人物形象的时候,必须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达到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周朴园,繁漪,鲁侍萍,周萍,封建家庭。
一、前言
《雷雨》以周朴园为中心,写了周鲁两家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三十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他们并没有结婚。
为了娶一个有钱的小姐,周朴园便把侍萍赶出门,留下了大儿子周萍,让她抱走了才生下三天的二儿子。
后来他成为了北方一个煤矿的大资本家,他和蘩漪结婚又生下一个儿子周冲。
三十年以后,侍萍已经嫁给了鲁贵,并和鲁贵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四凤,但巧合的是鲁贵父女都在周公馆会做仆人。
她带走的小儿子改名为鲁大海,也在周家的煤矿当工人。
侍萍和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是周公馆的大少爷,但是他和周朴园现在的妻子蘩漪有着伦乱的关系,同时却和四凤彼此深爱着对方,而周冲又深爱着四凤。
侍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周公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于真相大白,结果四凤与周冲在雷雨中触电死亡,周萍持枪自杀,全剧在雷雨交加的氛围中结束了。
剧中的人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观念。
其中典型人物周朴园就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性。
他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自由受封建礼法的约束,长大后又到外国留学,有着新的社会思想。
因此他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
二、封建伦理道德下的周朴园
周朴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员,他必定会和封建阶级有着深厚的血肉关系,在《雷雨》中,作者对周朴园的描写并不算多,他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行事稳重、世故、伪善的感觉。
然而却在他这一个角色上,蕴含着许多潜在的内涵与问题,这些内涵与问题又与全剧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塑造出了周朴园丰富多彩的主人公的形象。
他自称他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而实际上是:他自私自利,残酷无情的压制,摧毁了他全家中每个人的性格、尊严,使周公馆成为了能使人窒息的地狱。
他的封建性主要是从他对妻子蘩漪、被抛弃的前妻侍萍以及儿子周萍、周冲和鲁大海的态度上体现出来的。
(一)对蘩漪的冷酷
从他被迫听从父母之命把侍萍抛弃,然后又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结婚我们不难看出,他是生长在一个封建思想非常浓厚的家庭中,他自身必定也有深深的封建意识,而在本剧中他的封建性体现的最明显的也就是他对待第二个妻子繁漪的态度上。
他抛弃侍萍之后娶了繁漪为妻,但是他一直并不爱她。
繁漪本身个性开放、人格独立,与他深厚的封建思想当然是水火不容的;他不仅不赞同,反而认为她的精神不正常,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
他当然不允许他的家里有这种存在,于是要教训她。
又命令她:“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
”仅仅这句就说明他对妻子的自私、冷淡的态度。
在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突出了他的这种封建思想。
当他知道繁漪竟然违反他的规矩把药倒掉时,便严厉地叫四凤把剩下的药再端来。
繁漪反复说到“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却毫不搭理;繁漪说等一会儿再喝,他却又不让;又逼着周冲劝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把药喝下去,转
身又命令周萍跪着劝繁漪,于是他用自己的威令和儿子们的哀求这双重的压力迫使她改变。
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妻子繁漪为他们的孩子们做一个“服从的榜样”。
(二)对儿子的专横
周朴园的封建性还表现在他对儿子的专横暴戾。
比如在劝妻子吃药的情节中周朴园对儿子们的态度: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你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爸!
周朴园:(怒视)去!
周朴园:说,情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回头,高声),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我要你说。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爸!我--
周朴园:去走到你母亲面前!跪下,劝你母亲。
周朴园:(高声)跪下!
又如他对儿子周冲无情的训斥:
周朴园: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给开除了。
周冲:开除!爸爸,这个人脑筋很清楚,我方才跟这个人谈了一回。
代表罢工工人并不见得就开除。
周朴园:哼,现在一般年轻人,跟工人谈谈说两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就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周冲: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
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
周朴园:你知道什么!
周冲:爸,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
周朴园:(头扬起来)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
当他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站在他的面前时,明明知道是父子关系的周朴园却选择了父子不相认。
因为,鲁大海直接地影响到了他的地位和名利,影响到了他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人物的最大的利益。
周朴园对鲁大海本身没有同时也不能有父子的感情了,有的仅是压榨的欲望和阶级的对立。
欺骗失败后,他只好扯下伪善的一面,凶恶地训责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
从这些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们的语气和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周朴园封建专制家长独裁凶恶、残酷、自私和虚伪的一面。
这也正他说的:“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在认为秩序是家庭圆满的前提条件,而这个“秩序”就是周朴园自己的思想参照标准,是他给他的儿子们规定的标准。
(三)对侍萍的虚伪
周朴园对鲁待萍的虚伪无情深刻表现出了他虚伪的封建思想的一面。
在他玉树凌风的青年时代,决然不听家人的反对,和家里身为女佣的侍萍相恋,并生下两个儿子。
但是他最终还是向牢固的封建势力投降,在当年的三十的晚上,赶走了刚刚生下二儿子的侍萍,以致于侍萍绝望,在当天的晚上跳河自尽,而他自己随后却娶了一位大家小姐。
这也是因为他性格中怯弱的一面,也是个性被封建社会思想所毒害的结果。
不仅如此,第二幕的开始,是周朴园和侍萍两人的重逢。
一开场,她便认出了周朴园,但是周朴园没有认出是她。
于是,故事就在这样的关系和情况下展开了。
于是他便说道:(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这些严厉的询问,是他本能的阶级意识的流露,是内心的紧张、恐惧的表现。
他以为鲁妈是受人指使、千方百计地来寻找他,是想以过去的关系讹诈他才来的。
继而又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企图以他认为是万能的金钱打动侍萍,他那伪善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后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而且简直就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团糟。
最终导致了同父异母的兄妹相爱。
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结束了,偏偏当年灾难的制造者周朴园在全局的悲剧高潮时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
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
三、结语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很纠结,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动地的雷雨。
这雷雨冲刷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仇,一场雷雨,一场命运的洗礼。
参考文献:
1、钱谷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王自立.中国现当代文学(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林志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爱那个(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