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刍议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刍议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刍议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前言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很高的执行力和心理素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职业倦怠现象却屡见不鲜。

本文将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对策,以期为广大护士提供一些实用的帮助。

成因分析工作环境不佳工作环境的恶劣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这也是导致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

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工作场所狭小,疫情期间有通风不良的情况会影响护士身体健康。

•工作班次紧张,工作时间比较长,容易造成身心俱疲。

•工作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面对的病人、家属等诸多压力,往往需要长时间照料患者,感觉到无从上手。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恶劣的工作环境及任务压力等因素,会使护士在工作状态下长时间的处于压力之下,产生焦虑、疲乏等不良情绪,成为了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工作回报不足护士的职业professionalism很强,他们投入了自己的家庭时间、休闲时间甚至是追求兴趣爱好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

但是,往往得到的回报缺乏计算,例如过低的薪水、无足够的培训机会、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等,都会导致护士的价值感和使命感的丧失,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缺乏社会支持在现场工作中,护士们经常遇到困难,这时候需要得到上级领导、同事、同行或家庭、朋友等各方面的支持,这就需要一个很能够的安排工作环境和人力分配。

如果这方面的支持缺乏,则会让护士产生孤独感、无助感等种负面情绪。

对策措施在分析成因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具体包括:提高对护士的薪酬、待遇及职业发展•充分认识护士的职业价值,对其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予以恰当的重视,提高其社会地位。

•对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吸引。

•细化护士的职业发展计划和职业晋升规划,增强其职业成就感。

构建完善的工作环境•保障护士的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对工作场所做到合理布局,设施齐备,确保工作场所清洁、通风良好。

护理中的职业倦怠和应对

护理中的职业倦怠和应对

优化工作流程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提高 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 。
提供必要的资源
确保护士有足够的工具、 设备和其他资源来完成工 作。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沟通
与同事、上级和患者保持良好的 沟通,增强团队协作,减少人际
冲突。
寻求支持
与同事分享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 ,寻求支持和建议,共同应对挑
战。
维护家庭和谐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足够 的护理用品、设备和技术支持。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护士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制度,表彰优秀表现 的护士,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 意度。
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规划 ,激发护士的职业发展动力。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鼓励创 新和改进,提高团队凝聚力。
关注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职业倦怠还可能导致护理人员身心健 康问题,增加离职率,对护理队伍的 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和缓解职业倦怠
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护理人员应对工作压力和
情绪困扰。
强化激励机制
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晋升机会 等方式,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 积极性和动力。

护理人员可能面临工作与个人价值观 的冲突,如对患者的过度干预、对生 命的态度等,这些冲突可能导致职业 倦怠。
伦理困境
护理工作中可能面临伦理困境,如患 者自主权与医生职责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困境可能导致护理人员产生职业 倦怠感。
03
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工作时间不规律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对护理服 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护理人员具 备更全面的技能和知识,以满足患者 的个性化需求。

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应对-PPT课件

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应对-PPT课件

职业倦怠的简要历史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首先使用术语 Job burnout 用于描述:助人工作者因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
出和人际压力而出现的身心耗竭状态。 1981年,马斯洛等提出工作倦怠三维理论模式:
个人应激维度: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人际交往维度:人际冷漠(depersonalization) 自我评价维度:效能缺乏(ineffectiveness) 1990年以来,工作倦怠引起欧洲及亚洲学者的关注
英国于1991年对急救中心1800名护士调查显示, 护士承受较 高程度的压力, 产生了身体、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其中64%感到 头痛, 62%有睡眠障碍, 30%有肠道疾病, 30%体重增加, 心理压力 的症状也很明显, 82%有疲乏感, 67%心情不好, 58%有挫折感, 49%有焦虑; 1/3的护士反映压力使他们易于发生 工作事故, 29%容易被激怒, 42%人际关系不良。
themegallery
Company Logo
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
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 国内护理职业社 会地位低、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及晋升的机 会少,工作独立性少,与上级的矛盾,同事 的矛盾,医院的政策考虑护士利益少,一味 的要求护理质量提高,而护士的待遇没有相 应的提高。护士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这样极 易引起护理人员的不满,护士情绪低落,工 作无积极性。
Company Logo
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策略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
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 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护理任务忙闲不均, 而护理人员又缺编或配备不足,针对病房特 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实行弹性工作 制,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在 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 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 士能劳逸结合。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引言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在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和职业疲劳的累积,护士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措施,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

一、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高,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复杂的医疗情况,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2.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疾病和患者,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这也增加了护士的压力和焦虑感。

3. 缺乏工作资源和支持:有些医疗机构的护士可能面临缺乏必要的工作资源和支持,这使得他们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增加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4. 缺乏职业认同感:一些护士可能缺乏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赞赏,这种缺乏职业认同感也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措施1. 寻求支持和交流:护士们可以与同事、上级或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分享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寻求支持和理解。

同时,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增强相互之间的支持,也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2. 积极管理工作压力:护士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此外,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也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

3. 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护士们可以通过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如阅读、运动、旅行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护士们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提高工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 持续学习和进修:护士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持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护士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5. 改善工作环境和资源:护士们可以积极参与医疗机构的改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改善工作环境和资源。

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

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
持续学习成长
主动参与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
完善职业培养与发展机制
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
建立符合护理人员需求的全面培训机制,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职业发展通道
为护理人员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设置不同层级的职位序列,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个人心理素质与应对能力不足
一些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过大
1
工作任务繁重
护理人员经常需要同时照顾多名患者,处理各种医疗任务和文书工作,长期高强度工作令其疲惫不堪。
2
医疗事故风险
护理工作涉及生命安全,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护理人员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法律责任。
职业倦怠的危害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
职业倦怠会导致护理人员注意力散漫、工作热情降低,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
身心健康受损
长期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护理人员身心压力积累,增加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影响工作能力。
患者体验及医疗质量降低
倦怠的护理人员难以提供周到细致的照护,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医院应鼓励护理人员定期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工作过度耗费精力。
提供轻松休息场所
医院应为护理人员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让他们能够短暂休息、放松身心。
提高个人应对能力
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判断。
注重自我调理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增强沟通能力
提高与团队和患者的沟通协调能力,减少矛盾冲突。

护理工作的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

护理工作的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

护理工作的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身心疲惫感、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等一系列负面心理状况,常见于高度压力和持续工作负荷的职业,尤其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倦怠感更为常见。

本文将讨论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现象,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引言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关爱和责任的职业。

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护士们面对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职业倦怠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职业倦怠不仅对护士个体造成负面影响,也可能影响到患者服务质量。

因此,寻找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促进护士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二、职业倦怠的原因1. 工作负荷过大:护士常常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长时间的工作,加之医疗资源不足等因素,工作压力常常超出承受极限。

2. 情感疲劳: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处理病患的生死、疾病和病痛,这种频繁接触痛苦和悲伤的情感负荷可能导致护士产生情感疲劳。

3. 缺乏自我认同:护士的贡献在医疗团队中往往被忽视,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赞赏,这可能导致护士产生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感。

4. 工作环境不利:护理工作环境可能存在缺乏支持、缺乏帮扶和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也会加重职业倦怠感。

三、应对策略1. 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尽量保证每日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身心恢复能力。

- 坚持进行身体锻炼,如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

- 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生活的乐趣。

2. 加强情绪管理能力- 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自己缓解情绪压力。

- 寻找适当的情绪宣泄方式,例如与亲友交流、写日记等,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

3. 增加自我关怀和自我认可- 关注自身需求,及时放松和休息,避免超负荷工作。

- 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增强自信心。

- 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4. 提升工作环境品质- 积极参与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护士的职业倦怠如何有效减压

护士的职业倦怠如何有效减压

护士的职业倦怠如何有效减压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出现疲劳、失去激情和对工作的厌倦感。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份子,经常面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本文将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减压,以提升护士们的工作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一、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1. 工作压力过大:护士工作需要面对繁琐的护理工作和复杂的医疗操作,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责任压力,如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

长期的高压工作容易导致护士疲劳和情绪低落,产生职业倦怠感。

2. 缺乏工作满足感:护士的工作主要是为他人服务,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可能常常遭受抱怨、责备和冷漠等。

同时,护士的工作效果难以立即看到,缺乏工作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是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3. 缺乏职业成长空间:护士职业发展通常受限于技能和资质,晋升和成长空间相对较小,缺乏职业发展的动力,容易感到倦怠和无所作为。

二、有效减压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护士应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工作超负荷。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提前预估工作量,避免临时抱佛脚。

同时要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压力的积累。

2. 学习职业技能和知识更新: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增加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职业素养,从而减轻职业倦怠感。

3. 与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建立合作和互助的团队文化,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工作关系。

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和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等,有助于保持护士的身心健康,增强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5. 培养兴趣爱好和放松方式:护士工作要求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容易造成心理疲劳。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旅行、运动、音乐等,可以分散注意力,放松身心,缓解职业压力。

6. 心理咨询和支持:如果护士感到严重的职业压力和倦怠,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护士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和压力

护士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和压力

护士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和压力在健康护理职业中,护士们经常面临职业倦怠和压力。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以及对患者生命健康负责的责任感,都可能导致护士们感到疲惫和压力。

然而,护士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1. 寻求支持和交流职业倦怠和压力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

护士们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同事的支持和理解。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能够减轻内心的负担,获得情感上的支持。

此外,护士们还可以参加专业组织或网络社区,与其他护士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支持和鼓励。

2. 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护士们经常需要长时间工作,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为了应对职业倦怠和压力,护士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放松身心。

同时,护士们也要学会拒绝过度的工作要求,保护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

3.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是应对职业倦怠和压力的基础。

护士们需要注重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此外,护士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方法,如瑜伽、冥想、按摩等,来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

4. 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护士们需要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和压力。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来源,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同时,护士们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或读相关书籍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信心和工作满意度。

5. 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护士们可以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以缓解职业倦怠和压力。

关注患者的进步和康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生命的影响,能够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此外,护士们还可以参与团队合作,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从中获得工作的乐趣。

总结起来,护士们在面对职业倦怠和压力时,可以通过寻求支持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来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蔡 丽,何 芳,邹 筠摘要:从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社会因素、护士的人格特征方面分析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对策,包括减轻工作负荷、培养护士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及健康的心理人格、管理者及社会的支持等。

关键词:职业倦怠;社会地位;人格特征;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2.05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B-3051-02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耗竭、职业枯竭,是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1]。

职业倦怠是个体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包含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3个维度[2]。

随着护理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加,使人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使护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护士无疑是职业倦怠的易感、高发人群。

有研究表明,部分地区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已达64.4%[3]。

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建立健康和谐的护患关系,加大了护理人才未来需求与现实短缺的冲突,影响当前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日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隐忧。

为此,现将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总结如下。

1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1.1 护理工作的高负荷和高责任 近年来,全国各大医院床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但与此同时护理人力资源却处于十分紧缺的状态。

目前全国约有130万护士,与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数比较,国内护士明显紧缺[4]。

医院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减少人员开支,最先考虑的是尽可能少用护士。

但同时整体护理开展,新仪器、新设备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导致护理工作量急剧上升,医院护士的严重缺编使大多数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护理工作的轮班、随机加班抢救等工作使护士的生物钟被打乱,给他们的家庭生活造成影响。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愈发注重自己的健康和权益保护,护士工作常常因为要应对各种医疗纠纷,首当其冲地要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

压抑自身的感受、作出精神妥协,他们的身心始终长期处于应激与疲惫状态。

刘兆娥等[5]的调查显示,济南地区护士中有高度工作情绪疲惫感的人达到49.5%。

1.2 护理工作的社会因素 朱乐凤等[6]调查显示,工作目的出于热爱护理专业的仅占21.51%,说明护士的职业认同较低,缺乏积极的职业态度。

护士个人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住往存在冲突,社会对护理工作支持不够导致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医院政策维护护士利益少,而一味要求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继续深造机会和晋升机会少,成就感低。

因此,护士容易产生消极的工作取向,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1.3 护士的人格特征 护士职业倦怠与个人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外向性格的护士个人成就感较高,能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敢于面对挑战;内向型性格的护士在工作中多表现为焦虑、低自尊、倔强,遇到重大事件常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倔强的护士比较偏执,缺乏同情心,具有攻击性,去个性化程度高[7];低自尊水平的护士人际关系欠佳,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处理不好客观外界环境因素与主观内在因素,致使其面对工作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久而久之可引发职业倦怠。

2 对策2.1 减轻工作负荷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解决管理中的不合理现象。

目前因护士严重缺编而导致的工作倦怠感已引起了护理学会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些发达国家对护士缺编问题已开始立法,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来保护护士的权益。

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颁布和执行的《护士条例》中明确指出,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

尚未达到护士配备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实施步骤,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年内达到护士配备标准。

2.2 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护理工作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情绪控制是指一个人控制自身情感及从心理挫折中迅速恢复的能力。

李自琼等[8]研究表明,情绪控制能力越强的护士出现职业倦怠越不明显;不易把工作以外的负性情绪带入工作中并能始终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病人、同事,这使他们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培养健康的心理人格 合格的护士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接受能力强的人会积极地化解现实与理想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内心冲突并对外界持同等接受的态度。

护士应努力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不要过分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优化职业心态,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掌握和优化统筹策略,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2.4 管理者及社会的支持 管理者良好的管理艺术及社会的支持与缓解职业倦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管理者在临床管理工作中对护士理解和支持是缓解其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

职业倦怠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职业病”,它的发生发展更大程度上是由特殊组织特点所决定的。

李霞等[9]调查显示,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

护士得到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越多,尤其是得到上级领导及同事的支持,其产生的职业倦怠越轻,说明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工作中的应激反应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还对维持良好的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高权力距离文化的影响,护士把获得领导的支持、关心看得非常重要,能得到领导赏识的护士必然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形成工作中的良性循环[9]。

所以,医院的相关领导和管理者应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调整管理策略和手段;时刻注意护士工作倦怠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并设法消除引起护士工作压力的因素或压力源,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理论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提高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家庭支持政策、激发护士工作热情等,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3 小结现代社会压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1994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就已经指出“世界正在变成压力的世界”。

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职业倦怠高峰期的到来,职业倦怠不断增高的发展趋势影响着人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质量,护士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西方发达国家对此问题较为重视,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也相对领先;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系统而有效的干预机制。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策略,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参考文献:[1] 蔡妤珂.护士个性特征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26-28.[2] 邓瑞春,蒋维连,谢丽霞.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0,8(12A):3168-3170.[3] 代亚丽,吴静,宁艳辉,等.新疆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11,18(2):11-14.[4] 苏建萍,马龙.新疆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9B):2273-2276.[5] 刘兆娥,王克芳.急诊科护士生活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9):44-46.[6] 朱乐凤,刘彦慧,丁慎勇.专业护理实践环境与护士组织承诺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6(14):1266-1268.[7] Shirom A,Quick JC,Tertick LF.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M].Washington DC:Amercan Psycholo gy Associ-ation,2002:245-265.[8] 李自琼,陈长蓉,陈春萍.护士情绪智力对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A):310-312.[9] 李霞,谷金君,李晓雯,等.接种门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10,25(21):79-82.作者简介 蔡丽,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37000,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何芳、邹筠单位:437000,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2-08-20)(本文编辑卫竹翠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经验荟萃·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刘春亮,王 晶 头孢曲松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水中易溶解,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国产)为白色疏松块状物。

适用于十二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复合性胃溃疡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二者存在配伍禁忌。

现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女,32岁,因肾结石收住我科,遵医嘱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输注,输完更换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发现茂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变为淡红色,10s后淡红色消失,更换输液器,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观察病人未发生不良反应。

2 实验 取同等的头孢曲松钠及注射用泮托拉钠加入5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溶化成液体后抽吸在1个瓶中,发现液体立即变为淡红色,观察10s后淡红色消失。

3 小结随着药物种类不断的增多,护士对各种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作用不熟悉,在输液中易发生配伍禁忌现象。

因此,护士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①使用每种新药时应详细查看药物的说明书,熟练掌握新药物的有关知识;②几种抗生素必须联用时可用其他液体隔开输注;③注意液体之间的配伍禁忌,如发现有两组液体有配伍禁忌时报告医生后如果必须要输注,可在两组液体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后再输注;④护士在执行医嘱及各项操作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药物性质有无变化、混浊、变色、漏气等现象;⑤更换各组液体时要观察输液管内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作者简介 刘春亮、王晶单位:7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12-07-26)(本文编辑卫竹翠)·2503·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November,2012Vol.10No.11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