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阿司匹林缓释片的制备

阿司匹林缓释片的研制处方:缓释部分每片用量阿司匹林0.08g阻滞剂1 Q.S.阻滞剂2 Q.S.5%乙基纤维素0.04ml速释部分每片用量阿司匹林0.08g10%淀粉浆0.03ml淀粉0.04ml滑石粉Q.S.制备:1、将阻滞剂1、2于适宜容器中80℃左右焙化完全, 搅匀加入5%乙基纤维素醇液, 混匀, 冷至70℃左右, 缓加入阿司匹林细粉, 不断搅拌至固体析出, 制成软材, 过16目尼龙筛, 自然干燥5小时以上。
再过16目尼龙筛整粒。
2、速释部分:取阿司匹林细粉, 加入10%淀粉浆, 混匀, 制成软材, 过16目尼龙筛制粒, .40℃左右干燥约半小时, 再自然干燥适当时间, 过16目筛整粒。
3、压片:将缓释颗粒和速释颗粒充分混匀, 再加入淀粉, 混匀, 称重, 加入滑石粉(过80目筛)适量混匀, 压片。
二、片剂溶出速率测定1、人工胃液中阿司匹林的溶出速率测定方法1 比较A值的测定取样品20 片,精密称定, 算出平均片重(W), 研细, 再精密称取相当于W量粉末, 置500ml容量瓶中, 加入人工胃液适量, 振摇, .于37℃水浴上使其溶解, 冷至室温, 加人工胃液至刻度, 摇匀, 吸取5ml , 过滤。
精密吸取滤液1ml-10ml置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5ml, 用0.5NNaoh液调pH 至9-10 , 置水浴上煮沸5分钟, 取出放冷, 再用5%硝酸铁调Ph3-5, 加5滴5%硝酸铁试液, 再加蒸馏水至刻度, 摇匀。
以未加样品的人工胃液用同样方法得到的溶液作空白, 于721分光光度计540nm处测定吸收度A值。
2、样品溶出速率测定( 精密称取阿司匹林一片放入转篮中取人工胃液释放介质500ml , 加热到37℃装好转篮释放仪, 调节转速为100rpm同时开动电机和秒表, 然后按5、10、15、20、30、40、60、90、120分钟定时取样(取样位置固定在转篮的正中距壁不少于1cm处) 每次取样5ml,同时加入人工胃液5ml.过滤, 精密吸取滤液1ml.加蒸馏水5ml, 以下步骤同上。
复方阿斯匹林片制备

m0.4015 V23.70 m0.3999 V24.00 m0.4008 V21.60
108.50% 110.31% 99.06%
阿斯匹林制备工艺
• 一 仪器 烧杯 尼龙筛 • 二 药品 乙酰水杨酸 非那西丁 咖啡因 淀粉 滑石粉 • 三 设备 万用电炉 水浴锅 搪瓷方盘 电热恒温干燥箱 单冲压片机 水分快速测定仪 托盘 天平 ( 一 ) 处方 乙酰水杨酸 11.34克 非那西丁 8.1 克 咖啡因 1.25 克 淀粉 3.3 克 17%淀粉浆 4.4 克 滑石粉 2 克 共制50片
复方APC中乙酰水杨酸含量测定
•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备用 • 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约相当于乙酰水杨酸0.4g),置于分液 漏斗中,加水15ml摇匀,用氯仿振摇提取4次(20.10.10与10ml), 氯仿液用同一份水10ml洗涤,合并氯仿液,置于水浴锅上蒸干, 残渣照乙酰水杨酸项下的方法测定,即得(每1ml的n/10氢氧化钠 液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 含量的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的V=18.70ml 显粉红色 含量/片 =V * T * F * W(平均)/ S = 18.7 *(0.1020/0.1000)* 18.02 * 0.2986 * 0.001/0.9810 =0.1046mg含量/片
片剂的制备过程
• 2 制法:取非那西丁,咖啡因与2/3量的淀粉混匀 加淀粉浆制成均匀的软材,挤压过14目尼龙筛。湿粒 置70摄氏度烘箱中干燥,测定含水量,干粒过14目筛 整粒。将此颗粒与乙酰水杨酸结晶混匀,加剩余的1/3 量淀粉浆和滑石粉后,充分混匀,压片。 • 五 淀粉浆的制备 • 冲浆法:淀粉混悬于少量(1—1.5倍)水中,然后 根据浓度要求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成糊状。
阿司匹林实验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Ⅰ 阿司匹林的合成【目的】1.熟悉酚羟基酰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抽滤装置的安装和操作,并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
【原理】【仪器和药品】仪器:电磁搅拌器,温度计,搅拌子,三口烧瓶,单口圆底烧瓶,锥形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酒精灯,石棉网,橡皮管,电子天平,胶头滴管,铁架台,量筒,玻璃棒,移液管,烧杯,布氏漏斗,真空泵,滤纸,吸虑瓶,烘箱,熔点仪,T 形连接管等。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98%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盐酸,乙醚,石油醚,蒸馏水,冰块,1%FeCl3等。
【内容】因最终制备阿司匹林片剂时所需阿司匹林原料量过大,难以一次性合成,故整个合成过程分两批进行(如下),操作步骤相同。
1.新蒸乙酸酐:量取乙酸酐60mL 放入100mL 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取 137—140℃的馏分备用。
COOHOHCOOHO (CH 3CO)2OH+CH 3OCH 3COOH+C+浓硫酸水杨酸乙酸酐乙酰水杨酸80-85℃2.加料:在250mL 三口瓶中加入34.4g(0.249mol)水杨酸、48mL (0.508mol)新蒸乙酸酐和56滴浓硫酸(约2.8ml )。
3.酰化反应:振摇三口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如不溶解则需补加乙酸酐和浓硫酸)。
安装回流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反应20min 后用1%FeCl3检查,当反应液不再呈现紫色时停止反应。
反应液稍冷却(50℃以下)后均分成几份倒入各烧杯中,先用100ml 冰水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后,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
然后再加入400mL 冰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3次,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得粗产品,称量。
4.重结晶:将粗产品转移至500mL 烧杯中,搅拌下加入400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弃去滤渣)并倒入预先盛有将80mL 浓盐酸和160mL 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 呈弱酸性,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2013)

其制备要点:
1. 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
2. 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 程中应避 免受热损失。 3. 凡具有不适的臭和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 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 膜衣。如:包肠溶衣。
片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湿法)
润湿剂 黏合剂 主药 辅料 粉 碎 过 筛 制软材 混 合 制 粒 干 燥 整 粒
六、结果与讨论
片剂质量检查
片剂
阿司匹林片
外观
重量差异
硬度
崩解时限
六、结果与讨论
1.外观:
2.重量差异检查:
3.崩解时限检查:
压片力对片剂硬度和崩解性能的影响(实验室制)
实验难点及解决方案
1. 原辅料混合不均匀。 “等量递加法”,确保物料混合均匀。 2. 黏合剂过多或过少。 严格控制淀粉浆的用量,以“握之成团,轻 压即散”为标准。 3. 压片中松片、裂片。 细粉过多;颗粒过分干燥;润滑剂或黏合剂 不合适。
制法:
1.
15%淀粉浆的制备:
20ml水 3.0g淀粉
搅拌分散
0.2g枸橼酸
加热糊化
15%淀粉浆
2. 制粒:
20.0g阿司匹林 研细 细粉
混合 均匀
混பைடு நூலகம்物
软材
过80目筛
6g淀粉
适量
15%淀粉浆 50℃ 干燥60min
压片
滑石粉
混匀
16目与80目 筛整粒
16目筛制粒
单冲压片机
上冲调节压力
片重调节器调节厚度 注意:压力与片重
只能微调!!
五、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1.片重差异: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求得平均片重,再 分别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 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 片超出限度的1倍。 《中国药典》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 片剂的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实验内容 片剂的制备

实验内容片剂的制备(一)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片剂的制备【处方】阿司匹林20g淀粉2g枸橼酸适量10%淀粉浆适量滑石粉适量制成片剂40片【制备】湿法制粒压片法(1)黏合剂(10%淀粉浆)的制备:将0.2g枸橼酸(或酒石酸)溶于2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淀粉约2g分散均匀,加热糊化(80~85℃)即得,糊化法有冲浆法和煮浆法。
(2)湿颗粒的制备:取处方量的乙酰水杨酸与淀粉混合均匀,加适量10%淀粉浆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将湿颗粒于40~60℃干燥,过16目筛制粒,称干颗粒重量,加入颗粒量的3%滑石粉混匀。
(3)压片:将上述乙酰水杨酸颗粒分别在高、低两个不同压力下压片。
(二)复方碳酸氢钠片的制备【处方】碳酸氢钠20g淀粉2g10%淀粉浆适量硬脂酸镁适量(0.6%,3%)共制片剂40片【制法】(1)取处方量的碳酸氢钠与淀粉,通过80目筛,混匀,加入10%淀粉浆适量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湿粒于500C以下烘干,干粒通过16目筛整粒,(2)将制备的干颗粒平均分成两份,称重,分别加入0.6%和3%硬脂酸镁混匀。
(3)将上述两种物料在相同的压力下压片。
【附注】(1)本品用10%淀粉浆作粘合剂,用量约50g,也可用12%淀粉浆。
淀粉浆制法:a.煮浆法:取淀粉缓慢加入全量的水,不断搅匀,避免结块,加热并不断搅拌至沸,放冷即得。
b.冲浆法:取淀粉加少量冷水,搅匀,然后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至成半透明糊状。
此法适宜小量制备。
(2)湿粒干燥温度不宜过高,因其在潮湿情况下受高温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使颗粒表面带黄色。
2NaHCO3→Na2CO3+H2O+CO2。
为了使颗粒快速干燥,故调制软材时,粘合剂用量不宜过多,调制不宜太湿,烘箱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完全干燥。
(3)本品颗粒,整粒也有用比制湿颗粒略小的筛网。
实验11 单冲压片机的装卸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压片机的基本结构。
2.初步学会压片剂的装卸和使用。
阿司匹林片的制备

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3.考察压力对片剂的崩解或硬度的影响。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一)片剂制备流程:处方拟定——物料的准备与处理一湿法制粒(或干法制粒)及质量检查(制粒、干燥、整粒混合等检查)一压片(必要时包衣)一片剂质量检查一包装。
(二)片剂制备要点:1.原辅料的处理:制片用原料一般应先经粉碎、过筛、混合操作。
乙酰水杨酸有多种晶形,除粒状结晶可直接压片外,针状晶或鳞片状晶均需粉碎成细粉,并与其它成分混合(大量在混合机中,小量于广口器皿或盘中混合)。
含小量毒剧药的片剂,主药与赋形剂混合时必须采用逐级稀释法(递加混合法)混匀。
2.制湿粒:物料混匀后,加入适量粘合剂制成软材(以用手握之可成团块,手指轻压时又能散裂而不成粉状为度),用手挤压过筛,所得颗粒应无长条、块状物及细粉。
大量生产时通过颗粒机滚筒(或括板)的挤压,使软材通过筛孔,制得颗粒。
3.湿粒干燥:应根据药物和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宜温度尽快干燥。
小量制备时,可用电热烘箱等干燥;大量生产时可用蒸汽烘房等干燥。
阿司匹林用淀粉浆制粒,由于乙酰水杨酸在湿热情况下容易分解,故应将其它原辅料(包括其它药物),用淀粉浆制粒,70℃干燥,干燥后颗粒往往结团粘连,需进行过筛整粒,再与粒状的乙酰水杨酸结晶混匀,最后加入润滑剂等辅料,混匀后即可压片。
(三)单冲压片机的主要构造及压片动作: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调节:首先装好下冲头,旋紧模板固定螺丝。
旋动片重调节器,使下冲在较低的部位。
再将冲模装入模板,旋紧固定螺丝,然后仔细地将模板装在机座上(冲头的尖端锋利部位,易被撞碎而损坏,故在整个装拆过程中都应小心)。
调节出片调节器,使下冲头上升到恰与模圈相齐平。
再装上冲头并旋紧固定螺丝。
转动压力调节器,使上冲处在压力低的部位,缓慢地用手摇转压片机的转轮使上冲头逐渐下降,观察其是否正好在冲模的中心位置。
阿司匹林生产工艺流程

阿司匹林生产工艺流程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小板聚集。
下面将详细介绍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1.苯酚(Phenol):苯酚是阿司匹林的原料之一,可以通过苯的氢氧化反应制得。
2.乙酸(Acetic acid):乙酸也是阿司匹林的原料之一,可以通过发酵或化学合成得到。
酯化反应1.加入适量的苯酚和乙酸到反应釜中,控制温度在60-70摄氏度,加入催化剂(通常为硫酸)进行酯化反应。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
3.过滤固体残渣,得到乙酸苯酯。
硝化反应1.将乙酸苯酯溶解在浓硫酸中,控制温度在0-5摄氏度。
2.缓慢滴加浓硝酸,同时保持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
3.反应结束后,加入冷水进行中和,并过滤得到硝化产物。
水解反应1.将硝化产物溶解在稀碱溶液中,控制温度在20-30摄氏度。
2.缓慢滴加稀酸至中和终点,同时保持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
3.过滤固体产物,并用冷水洗涤。
结晶和干燥1.将水解产物溶解在适量的热水中,加热至溶解。
2.缓慢冷却溶液,使其结晶沉淀。
3.过滤结晶产物,并用冷水洗涤。
4.将湿滤饼放入干燥器中,通过适当的加热和通风干燥至一定含水量。
粉碎和包装1.将干燥的阿司匹林片剂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2.对粉碎后的产品进行筛分,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大小。
3.将粉碎和筛分后的产品装入药品包装袋中,进行密封和标识。
质量控制1.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确保操作符合规定的工艺参数。
2.对原料、中间产物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纯度、含量、颗粒大小等指标。
3.根据质量检验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以上就是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原料准备、酯化反应、硝化反应、水解反应、结晶和干燥、粉碎和包装等步骤,最终得到阿司匹林成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和溶剂,并进行质量控制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阿司匹林泡腾片的处方设计与制备小组分工:单宇--------- ------ 文献查找,处方设计李岳麒------- ------ 文献查找,处方设计汪文超------------- 资料整理,PPT 制作康莹莹------- ------ 资料整理,PPT 制作立体依据1. 片剂的研究进展1.1 片剂的发展概述片剂是在顽疾使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创用于十九世纪40 年代,到十九世纪末随着压片技术的不断改进,片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十几年来,片剂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如沸腾制粒,全粉末直接压片,半薄膜包衣,新辅料,新工艺及生产联动化等。
中药片剂的研究和生产仅在50 年代才开始,随着中药化学、药理、制剂与临床等几方面的综合研究,中药片剂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工艺技术日益改进,片剂的质量逐渐提高。
中药片剂在类型上除一般的压制片、糖衣片外,还有微囊片、口含片、外用片剂泡腾片。
现代的片剂与早期的片剂已有很大区别,已成为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在世界各国的制剂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目前片剂已成为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使用和贮运方便、质量稳定的剂型之一。
片剂在中国一级其他许多国家的药典所收载的制剂中,均占1/3 以上,可见其应用之广。
1.2 临床应用概况(1)口服片剂:只有裂横片和分散片可分开使用,其他片剂均不适合直分劈服用,尤其是包衣片,控释片。
(2)口腔用片剂:①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缓慢融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②舌下片系指置于设下能迅速融化,药物经舌下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③口腔贴片系指黏贴于口腔,经粘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④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
⑤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⑥可溶片系指临床上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剂。
⑦泡腾片系指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成泡腾状的片剂。
⑧缓释片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的非恒速的释放药物的片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泡腾片的处方设计与制备小组分工:单宇----------------------文献查找,处方设计李岳麒----------------------文献查找,处方设计汪文超----------------------资料整理,PPT制作康莹莹----------------------资料整理,PPT制作一、立体依据1.片剂的研究进展1.1片剂的发展概述片剂是在顽疾使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创用于十九世纪4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随着压片技术的不断改进,片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十几年来,片剂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如沸腾制粒,全粉末直接压片,半薄膜包衣,新辅料,新工艺及生产联动化等。
中药片剂的研究和生产仅在50年代才开始,随着中药化学、药理、制剂与临床等几方面的综合研究,中药片剂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工艺技术日益改进,片剂的质量逐渐提高。
中药片剂在类型上除一般的压制片、糖衣片外,还有微囊片、口含片、外用片剂泡腾片。
现代的片剂与早期的片剂已有很大区别,已成为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在世界各国的制剂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目前片剂已成为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使用和贮运方便、质量稳定的剂型之一。
片剂在中国一级其他许多国家的药典所收载的制剂中,均占1/3以上,可见其应用之广。
1.2临床应用概况(1)口服片剂:只有裂横片和分散片可分开使用,其他片剂均不适合直分劈服用,尤其是包衣片,控释片。
(2)口腔用片剂:①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缓慢融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②舌下片系指置于设下能迅速融化,药物经舌下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③口腔贴片系指黏贴于口腔,经粘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④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
⑤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⑥可溶片系指临床上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剂。
⑦泡腾片系指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成泡腾状的片剂。
⑧缓释片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的非恒速的释放药物的片剂。
⑨控释片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的恒速的释放药物的片剂。
⑩肠溶片系指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的片剂。
1.3 新型辅料(1)MCC(微晶纤维素):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与良好的可压性,亦有“干粘合剂”之称,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
(2)十二烷基硫酸钠: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由于水溶性好,对崩解和溶出的影响较小。
(3)PPVP(交联聚维酮):崩解性能十分优越,也是一种“超级崩解剂”。
1.4制备工艺的发展概况片剂系讲一种或数种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均匀后,制成颗粒,用压片机压制成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片剂在丸剂的使用基础上发展起来,创用于十九世纪40年代,十九世纪末片剂的片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十几年来,片剂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如沸腾制粒,全粉末直接压片,半薄膜包衣,新辅料,新工艺及生产联动化等。
制粒技术和设备粉末直接压片技术及相应辅料,高速自动化的压片机,全自动的程序控制的包衣设备,新型包装设备及材料如铝塑料包装等等都与片剂息息相关。
片剂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流床化一步制粒法)和直接压片法。
2.阿司匹林片的研究进展自从1843年以来,随着压片机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片剂品种的多样化,目前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普通压制片、分散片、口崩片、肠溶片、包衣脉冲片、缓控释片。
2.1药物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中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2.2稳定性和生物学特点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还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起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2.3泡腾片的特点泡腾片系指遇水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导致片剂崩解的剂型。
口服泡腾片是一种特殊的口服片剂,利用有机酸和碳酸(氢)盐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体外崩解(溶解)迅速(1-5 min);口感好,口服吸收快,约10-30 min达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高,疗效显著;便于贮存、运输等,可谓“干的液体制剂”。
由于崩解产生的大量气泡增加了药物与病变部位的接触,可更好的发挥其疗效,所以泡腾片还用于口腔疾病的防治用药。
优点:①剂型新颖,服用方便,起效迅速,便于口服、携带、运输、贮存。
②口感好,使患者易接受,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者。
③崩解快速约1-5 min。
④生物利用度高,能提高临床疗效。
⑤偏酸性,增加部分药物稳定性和溶解性。
⑥作用范围广泛。
缺点:①生产工艺复杂,难度大,成本高。
②包装要求严格,防吸潮。
③需溶解后才能使用,不能直接吞服。
二、处方设计1.Rp:阿司匹林(20%)50g 主药碳酸氢钠(28%)70g 碱源柠檬酸(17.5%)43.75g 酸源酒石酸(17.5%)43.75g 酸源乳糖(9%)22.7g 填充剂甘露醇(1%) 2.3g 填充剂聚维酮(4%)10g 粘合剂聚乙二醇6000(3%)7.5g 润滑剂片重:2.5g/片,共制100片。
【辅料选择依据】①酸源:采用柠檬酸做酸源,其特点是易溶于水,口感好,兼具矫味剂的作用。
但缺点是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因此与酒石酸共同使用。
酒石酸酸性较柠檬酸强,易溶于水,泡腾力度大切吸湿性小,便于生产操作及保存。
二者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吸湿性问题。
因考虑到稳定性和适口的原因,酸源所用剂量占处方的35%,高于碱源用量。
②碱源:一般采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价格低廉易得,使用安全且纯净;碳酸氢钾价格不但高,且服用过多钾离子对机体不利。
碳酸氢钠因其产气迅速,溶解速度快而更为常用,但其制成的泡腾片稳定性差。
本处方采用经处理后的碳酸氢钠,借鉴E『fer--soda』的制备方法,对普通碳酸氢钠进行热处理加工(在100℃下鼓风加热30min 使碳酸氢钠粉末均匀受热),经计算推断碳酸氢钠颗粒表面约有10%的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且经过处理掉碳酸氢钠流动性有了良好改善。
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使用经过热处理的碳酸氢钠为碱源制成的泡腾片稳定性良好,可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③填充剂:选择乳糖和甘露醇,经查阅文献得到比例为9:1时,吸湿性小,不溶物少,可压性好,易于制粒。
④粘合剂:选择聚维酮,因口服泡腾片一般选择水溶性的粘合剂,其中最常用的是聚维酮,用量一般在片剂总量的5%,本处方采用剂量为4%。
⑤润滑剂:选择PEG6000,依据PEG类较其他类润滑剂的防粘冲效果好,无不溶物,无起泡现象,外观光洁。
2.制备工艺及路线本处方采用干法制粒压片法。
操作:将阿司匹林过80目的筛,碳酸氢钠过30-40目筛后进行热处理,并将甘露醇、乳糖、柠檬酸、酒石酸、聚维酮按比例混合均匀制软材,放入压片机中压制成大片,再将大片粉碎成小颗粒,过12目筛,再过40目筛除细粉,加入160目筛后的润滑剂PEG6000,混合均匀,在相对湿度小于45%温度低于20℃的环境中压片,即得。
流程图如下:【干法制粒压片法选择依据】根据文献查阅,湿法制粒粘冲现象严重,制得的泡腾片表面有花斑且稳定性差;非水制粒制得的泡腾片硬度合格,崩解完全,但仍存在粘冲和稳定性差的问题;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得的泡腾片由于辅料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差,会有粘冲现象,且重量差异大,因此不采用。
干法制粒压片法克改善物料流动性和可压性,在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相对湿度小于45%温度低于20℃)的条件下,制得的泡腾片硬度合格,崩解完全,溶解性良,无不容残留物,外观光滑完整。
3.所需仪器、设备、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单冲压片机,电子天平,恒温干燥箱,尼龙筛(80目,40目,30目),研钵,玻璃棒等。
药品试剂:阿司匹林,碳酸氢钠,柠檬酸,酒石酸,乳糖,甘露醇,聚维酮,聚乙二醇6000。
参考文献:[1] 王淑华,林永强.泡腾片的常用辅料及制备方法[J].食品与药品A,2006,8(3):70-72.DOI:10.3969/j.issn.1672-979X.2006.03.025.[2] 罗延红,李引乾,廉秀娟等.泡腾片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1):39-40.DOI:10.3969/j.issn.1004-2407.2001.01.028.[3] 罗晓健,辛洪亮,饶小勇等.泡腾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8):973-976.DOI:10.3321/j.issn:1001-5302.2008.08.031. [4] 曹建华.制备泡腾片的工艺的相关问题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243.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36.[5]徐健,李岩.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的处方工艺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2):129-131.DOI:10.5428/pcar20120218.[6]吴红艳.泡腾片剂的特点及发展[J].中国处方药,2014,(2):80-81.[7]冯晓东,罗云.阿司匹林泡腾片的制备.儿科药学杂志,1995,1(1);24-24[8]马晶.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泡腾片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30(8):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