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流行病学期末重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流行病学期末重点总结

总论: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纵向研究、生态学研究以及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②实验法(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涉试验)。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对比、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社会医学、预防为主。

疾病分布的概念:疾病的群体表现,是指疾病的三间分布。系统地描述疾病三间分布是研究的基础和起点。①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家庭、行为;②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周期性、季节性、长期变异;③地区分布。

短期波动:指在一个有限范围②罹患率attack:用于短期波动期间发病频率测量;③患病率prevalence:特定时间④感染率infection:调查时受检查人群中查出有感染的人数所占比例;⑤续发率SAR:较小人群单位②病死率fatality:一定时期③生存率survival:存活率,患某病的病人中,经n年随访后尚存活病人所占比例;④潜在减寿年数PYLL: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间差的总和,即寿命损失;⑤伤残调整寿命年DAL Y: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健康寿命年。

患病率与发病率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②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病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期间的联系程度。描述常用术语有:①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②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③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④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传染的过程是在个体中发生的现象,与流行过程完全不同。

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及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其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即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疫源地(epidemic focus):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决定疫源地范围的因素:1.传染源活动范围;2.传播途径的特点;3.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消灭疫源地必须具备的条件:(1)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2)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3)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无新病例、新感染发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的预防:①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根本措施,有健康促进

和健康保护;②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做好三早预防,核心是早诊断;③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备注:

①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有助于探讨病因和流行因素,明确高危人群。

②流行病学是从宏观和群体水平研究病因的,它在病因研究中具有开拓性和结论性的作用,

其研究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作用。

③对传染病人的措施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④疾病分布,季节性的两种表现形式为:季节性升高和严格的季节性。

⑤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其特征为:群体特征、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对比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点、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

⑥预防接种的种类主要有→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

⑦描述疾病发病频率的指标主要是→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⑧混杂因素:是一个与暴露因素和疾病都有关系的因子,它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在非暴露组中也是一个危险因子,并在人群中的分布与暴露因素的分布相关。

现况研究:

定义:调查特定群体中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等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患病)与非暴露组(非患病)的患病(暴露)情况。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目的:①掌握目标的三间分布;②提供病因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二级预防,评价疾病防治效果;④疾病监测,评价国家地区人群健康水平。

特点:①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②关心的是某一特定时点上或在特定时期某一群体中暴露和疾病的状况或联系;③不能确定因果关系;④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种类:普查(即全面调查,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高低的要求,精确性要求越高,即允许误差(d)越小,所需样本就越大;③显著性水平(α):α越小,则样本越大。确定样本大小的计算:①凭经验;②对均数或率做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含量公式(单纯随机抽样)。(1)计量资料:n=tα2s2/d2,α为显著性水平,通常取0.05或0.01,t 是统计学上的t值,当α=0.05时,t≈2,s为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d为容许误差,即样本均数(或率)与总体均数(或率)之差,是调查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规定。(2)计数资料:n=tα2PQ/d2,P为估计患病率,Q=1-P。

危险度估计:现况研究得到的是现患率,通过比较不同组现患率可得到现患比PR(现患优势比POR),即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两组患病率之比。

备注:

①一般来说,现况调查适用于病程较长而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

定义:通过选择某患病的病例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些)危险因素的有无、频率或计量水平差异,以判断暴露危险因素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程度大小的观察性研究方法。

特点:①属于观察性的研究方法;②设立对照;③观察方法由果至因;④难以证实因果关系。

研究目的:①广泛探索和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②研究健康状态等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③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④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另:用途——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检验病因假说、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研究类型:①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一般对照组的人数应等于或多于病例组;②匹配病例对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仅要求对照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数量;(2)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即根据研究设计要求,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保持一致,目的是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