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静默草原》5教育课件

合集下载

静默草原5

静默草原5

互动(六)
❖1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感情 ?
❖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 为“母牛”“烈马”
互动(七)
▪ 现在我们来一同思考“草原 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 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里 “善忘”是忘记什么?对未 来的态度如何在静默中观望。
小结回顾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了原野的《 静默草原》,领略了原野笔下 的独特的草原风景,感受了作 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和深沉的 爱,以及草原给予作者的对人 生的感悟。
创新作业
▪唱草原的歌; ▪绘草原之景; ▪抒草原之恋。
赏草原美景 品人生百味
谢谢!
预习 交流
前瞻 摩挲 簇立 迥然 穹庐 长鬃披散
整体感知
听读过程中,找出文 章描写草原特点和人 (包括牧人、城里人) 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特点
辽远而苍茫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
原的中心。 可以接触 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感受
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因而困惑。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 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 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互动(一) 重点研读
品读1-2段,思考:第一 段只有一句话,是什么句 式?第二段总括了草原的 什么特点?以及你(外来 的旅人)对草原的什么感 受?
草原风光 美丽无限
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 授课人:赵吉刚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 的独特魅力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3、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4、通过本课的学习,并比较《敕勒 歌》,尝试探究散文与诗歌的不同。

八年级语文静默草原

八年级语文静默草原
静默草原
作者: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人,中国 作协会员,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儿童作家,代表作《掌心化雪》 《百变人生》,其作品文字华美, 意态潇洒,堪称精品。




•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 过程与方法:有情感的朗读课文,概括草 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 的魅力. • 学习“对比”的修辞手法,体会文中 所蕴涵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草原景色的独 特感知中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性情。

习 检 测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 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草 原的认识.
初 读 感 知
• 依据刚才我们分析出的课文 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层。 • 请分别找出能代表这些内容 的词语。 • 文章表达的对草原的感受最 有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入 研

• 再次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 题 • 1、“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是否矛盾2、草原的辽阔给人以 “自由”和“局促”感,是否矛 盾? • 3、类似的句子在文中很多,在




• 作者将自己不作“列 马、”“母牛”如何理 解? • 如

《静默草原》PPT课件3 (共17张PPT)

《静默草原》PPT课件3 (共17张PPT)
• 都市 名山 园林 大海
静 默 草 原
特点
感受 情感
辽远 苍茫 “自由” 又 “不自由” 母牛——品尝清水——温柔的爱 烈马——摩挲草尖——热烈的爱
对 比
感悟
善忘——豁达
坦然
静默——沉稳 不张扬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静默草原》PPT优秀教学课件4

《静默草原》PPT优秀教学课件4

(5)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 水。……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6)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清浅流水。 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还是趴着合适时, 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用“母牛”表达了作者对草原 的温柔之爱,全身心投入的敬 仰之爱;用“烈马”表达了作 者对草原的火热的爱,不顾一 切的爱。
沉稳,是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对于未来,我
们需要学习草原的豁达、容忍、坚韧,用心去
感受,自信沉稳又勇于担当。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细腻婉转 的笔触,写出了草原辽远而苍茫、自由而 静默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抒发了对生命富有哲理的感悟——要像草
原一样有善忘(豁达坦然)的胸襟,要像
草原一样静默,沉稳而不张扬。
静默:又称冥想,是 指在安静条件下排除 杂念、或有意识地支 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草原的“静默”? 配意念,从而出现的 一种特殊的”无我“、 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忘我”的心理状态。
⑴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是回头向后瞭望,
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2)人,置身于这
样扩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
3、“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 浅流水……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 摩挲草尖。”这两个比喻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
草原的特殊感情。请你模仿这句式,写两个比
喻句,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示例:我愿意变成卵石,静静的沉浸在家乡的 小溪里;我愿意变成小鸟,欢乐的定居在家乡 的林子中。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拟 ) (2)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 人 ( 比 ) 喻 (3)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 静默中观望未来。( 拟 )

《静默草原》课件

《静默草原》课件
1 植树造林
地毯式植被修复是草原生态修复的一种有效手段。
2 实施退耕还草
退耕还草是重要的草原恢复措施,可以促进草原植被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草原景观设计的趋势
草原公园
城市绿化中的用草原特色打造的 休闲娱乐场所,是近年来很受欢 迎的风景。
草原雕塑
草原雕塑是草原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成为草原景观设计中的 精品。
多彩景观
草原有不同种类的植被,形成 了迷人的多彩景观。
草原的生态系统
自然循环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然循环 的特点,生机勃勃。
产生能量
草原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产 生能量的地方之一。
保持平衡
草原生态系统可以正常运转 的原因,在于其中的物种之 间形成的相对平衡。
草原的物种多样性
独特物种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很多独特的 物种,比如美洲马、黑顶草原 鸟等。
生物多样性区
草原也是生物多样性区之一, 贡献了全球生物物种的丰富性。
生态系统服务
草原是世界大小河流与湖泊的 源头,对全球水文循环起着重 要作用。
草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制定政策法规
要保护草原,必须明确责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2
加强监管
草原面积巨大,要想保护管理好自然资源就必须加强监管。
3
发展生态经济
静默草原的气候特征
1 地处内陆
静默草原由于地处内陆,气候炎热干燥、夏季季风明显。
2 日照时间长
静默草原平均日照时间较长,是草原生态系统得以健康运转的因素之一。
3 季风影响
静默草原受到季风影响较大,春、夏季气候湿润多雨,秋、冬季干燥寒冷。
草原牧区的发展与建设
1Hale Waihona Puke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2

《静默草原》参考3PPT课件

《静默草原》参考3PPT课件

阅读理解
2、课文开头有怎样的特点?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这一句是设问句,出现在开头,独立 成段,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使人产生读 下去的愿望。
阅读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与《敕勒歌》相比,鲍尔吉•原野的 《静默草原》有何特点?
本文景物描写较少了,更侧重于抒情、 感悟。作者是以感悟为主,是在对草原 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 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面颊( jiá ) 前眺 ( tiáo )
解释词语
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
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 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穹庐:借指天空。 摩挲:用手抚摩。
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描写草原特点的句子。
辽远而苍茫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l
草原三剑客
作家:鲍尔吉·原野 歌手:腾格尔 画家:朝戈
鲍尔吉﹒原野
1、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 2、有情感的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 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的魅力。 3、学习“对比”的手法,体会文中所蕴 涵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4、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情感 体验,陶冶性情。
鲍尔吉·原野 蒙古族。1958年生。内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1、借助注释、工具书,掌握课文 中的生字词,并和同学交流。 2、找出文章描写草原特点的句子 以及人们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静默草原》PPT课件(上课用)

《静默草原》PPT课件(上课用)

整体感知课文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辽远而苍茫 1、作者眼中草原的特点是 :
2、作者在草原上的感受是:自由又不自由
3、作者对草原的情感是:
热爱
4、本文以描写草原的美丽风景为主还是以抒 写自己独特感受为主? 以抒写自己独特感受为主
精读课文:
• 找出文章描写草原特点的句子。
• • • • • • 辽远而苍茫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可以接触
· ·

·
衣襟
咆哮
··
冥想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挲:
抚摸 。
迥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冥 困
促:
想: 惑:
拘谨不自然。
深沉地思索和想象。 感觉疑感不知道该怎么办。
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 草原的美不可看,只可感受。它的美不 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 般的思考,而是久久地、默默地沉思。
静默草原
鲍尔吉· 原 野
作者简介
鲍尔吉· 原野,蒙古族。
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我 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 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 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 获奖,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 著有《百变人生》、《掌心化 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 等散文集13部,曾获人民文学散 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 奖金奖。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
都市 名山 园林 大海
板书设计
静 默 草 原
特点
感受 情感
辽远 苍茫 “自由” 又 “不自由” 母牛——品尝清水——温柔的爱 烈马——摩挲草尖——热烈的爱

《静默草原》课件.ppt

《静默草原》课件.ppt

草原可以给人感受到宽容温柔的一面,
也可以体会残酷坚硬的一面——丰富人
的性情
2019-10-11
谢谢你的观看
18
对比手法赏析
文章为了表现草原的特点和 自己的感受,多处运用了对比 手法,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 的地方,和同学探讨一下他们 的作用。
2019-10-11
谢谢你的观看
19
我的探究:
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对比 , 表现 了草原:辽远而苍茫
重 之美是困难的。

2、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
难 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
点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
审美能力,从中获取美好的情
感体验。
2019-10-11
谢谢你的观看
10
鲍尔吉·原野,姓鲍尔吉,祖籍内蒙古 自治区哲里木盟宾图旗。1958年生.他于赤 峰师范学校毕业,现供职于辽宁省公安厅 《平安》杂志。著有随感录《脱口而出》, 散文集《百变人生》、《酒到唇边》、《善 良是一棵矮树》、《思想起》、《世相铁板 烧》、《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等。一般 认为,“鲍尔吉•原野的幽默发诸两端:机 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 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作为成人作 家,鲍尔吉•原野葆有天真的目光,令人称 奇。童心比油滑更接近幽默”。作品曾获文 汇报笔会奖,人民文学散文奖,中国新闻奖 金2奖019-及10-1辽1 宁省警察体育先谢进谢你个的观人看 。
谢谢你的观看
13
感知课文
用舒缓的语气阅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草原的特点是
什么?作者伫立草原,产生了那
些感受,请用笔划出来,和同学
交流一下。
2019-10-11
谢谢你的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远、苍茫 草原的特点:
看不到、看不尽 自由感
产生的感受:
不自由、局促
精读课文
读课文1-2段 思考:
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是什么句式 ? 设问句,引起读者的好奇
读课文3-6段,思考:
•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草原的景观与他处的风景相比 • 蒙古牧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与城里人
看草原风景的方式相比 • 蒙古人“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婉转而含蓄的表 达了对草原的喜爱。在对草原的独特 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 哲理性的感悟。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若能把一些事看淡了,就会有个好心境,若把很多事看开了,就会有个好心情。让聚散离合犹如月缺月圆那样寻常,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
凡 事 都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 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境 ,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 了 , 就 会有 个 好 心 情 。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让 得 失 利 弊 犹 如 花 开 花 谢 那 样自 然 , 不 计 较 , 也 不 刻 意 执 着; 让 生 命 中 各 种 的 喜 怒 哀 乐 , 就 像 风 儿 一 样 , 来 了 , 不 管 是 清 风 拂 面 , 还 是 寒 风凛 冽 , 都 报 以 自 然 的 微 笑 , 坦然 的 接 受 命 运 的 馈 赠 , 把 是 非 曲 折 , 都 当 作 是 人 生 的 定 数 , 不 因 攀
分析课文14—15段
•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 观望未来。 该如何理解?
• 这句话点明题旨 • 善忘实际上是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
种对荣誉金钱地位等的不计较…… • “在静默中观望”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
的沉稳。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 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
对比手法赏析
文章为了表现草原的特点和自己 的感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找 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和同 学探讨一下他们的作用。
如何理解“静默”?
释题
本文景物描写较少了,更侧重于抒情、感悟。 作者是以感悟为主,是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 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草原是辽远的苍茫的。一个人,站在在草原 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悟 出的哲理。这时的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 “静默”的。
检查预习
学生齐读 11—12段 思考: •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
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该 如何理解?
• 因为它太广阔了,无遮无拦,因而首先带 给人以自由感;
• 但是,在旷远天地的面前,人只会觉得自 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产生一种局促感、 不自由感。
• 如何理解11段最后一句? • 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





























同学们再见! 有





寿





:
























穿
































西
(




)



































































1
5











我的探究:
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对比 , 表现了草原: 辽远而苍茫
2、草原和大海的对比 大海:观者在岸边,景色受到限制
草原:可以是草原的中心,草原的内 涵更富有直观性
3、牧人与城市人的比较,引入作者的感
受:“城里的人大睁眼睛看草原”城市
人是在 “ 寻找 ”草原 ,牧人,却
是在“
”草享原受,
主旨探究
读课文9——10段 ,思考
• “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 是否矛盾?
• 不矛盾。 • 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
者又有什么区别呢?用了什么写法?
• 从观海者的不同角度(岸上、船上),比 较出草原的另一特点:中心不定和可接触 性,再进一步指出草原的辽远与苍茫,和 给人的亲切感。对比



















































:



















:




































































































































































































































小,由此感受大自然——草原的博大。
阅读第13段,讨论:
• 思考: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 牛”“烈马” ?
• 母牛——品尝清水——温柔的爱 • 烈马——摩挲草尖——热烈的爱
•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母牛”表达 了作者对草原的温柔之爱,全身心投入的 敬仰之爱;用“烈马”表达了作者对草原 的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的爱。
该如何理解? • 苍茫是草原人面对草原的一种心情,
一种感受,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实 际上是用心去体会草原。
齐读7—8段。思考:
• 为什么草原具有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 种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