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文化历史
艾灸ppt 课件

艾灸ppt 课件
目录
• 艾灸简介 • 艾灸的种类与特点 • 艾灸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 艾灸的应用范围与效果 • 艾灸与传统医学文化 • 艾灸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艾灸简介
艾灸的定义
01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的艾叶悬灸 或隔灸特定穴位,以温热刺激达 到治疗作用的中医外治法。
间接灸
定义
间接灸是一种在艾炷和皮肤之间 放置一些隔热物质的灸法,也称
为“隔物灸”。
历史
间接灸也是中国传统灸法中的一 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适用范围
间接灸适用于一些急性疾病,如 急性肠胃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等。
注意事项
需要选择适当的隔热物质,如生 姜片、盐粒等。
艾条灸
定义
艾条灸是一种将艾条插 入艾灸器中,然后对准
清洁皮肤
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毛孔堵塞。
艾灸的操作步骤
点燃艾条
用镊子夹住艾条的一端,点燃另一端。
放置艾条
将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灸盒中,用盒子上。
艾灸的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调整距离
调整艾灸盒与皮肤的距离,避 免烫伤。
控制时间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控制艾 灸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养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艾灸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艾灸在传统医学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其治疗效果深受历 代医家的认可和推崇。
艾灸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的特点,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疗法。
艾灸的发明和应用不仅为中国 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同时也对世界医学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艾炷灸适用于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 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中华好轻松艾灸磁疗文化知识

中华好轻松艾灸磁疗文化知识原创:中华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养生文化系列之八百零二: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实践证明,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中医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补气益血,协调脏腑,从而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老年人多阳气衰退,应宜施艾灸起到补火助阳,振奋精神的作用正如《扁鹊心书》云:"年四十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阳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著名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这是说三十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弱现象由此可见,艾灸确为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的好方法艾灸足三里可增强人体脾胃消化功能、常灸肺俞和增强肺的功能,并可预防感冒和肺结核常灸气海,可以补气常灸大椎、管元、命门可以壮阳等常灸膏盲,则可防百病,甚至具有抗癌、防癌作用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刮痧拔罐针灸艾灸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养生文化系列之八百零一: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灸法起源于人类知道用火以后,火的发明和使用让人们认识到,被熏烤或烧伤的部位,可以减轻或治愈,某些疼痛,于是就采取用火烧灼的方法去治疗某些疾病,从此产生了灸法随着历史市的前进,灸法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单纯的治疗过程过渡到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两种古代经脉著作中,就指出了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灵柩*经脉篇》指出:“陷下则灸之”《孟子*离娄篇》说:“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此外还有《千金方》、《备急灸法》、《骨蒸病灸方》、《针灸资生经》、《膏肓、灸》、《西方子明堂灸经》、《扁鹊心书》等都丰富了灸法的内容好轻松温灸疗法八大优势1、操作简单、一教就会,仅需半小时;2、节约时间,面部美容与温灸可同时操作;3、节省人力,一位员工可同时操作3-5人;4、不与加盟店的其他项目或产品发生冲突;5、不需员工有很好的推销能力,顾客自己主动要求作此项目;6、效果显著,立竿见影;7、加盟店无库存积压8、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效果显著,易于操作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养生文化系列之八百零三: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灸疗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而且这种作用呈双向调节的特征,即低者可以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因为艾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而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艾灸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养生文化系列之八百零四: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5、回阳救逆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养生文化系列之八百零五: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局部温热刺激效应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研究发现艾灸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肌体所调控在艾灸疗法过程中,近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穴位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在“产生受激共振”的基础上,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肌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 2经络调节作用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皮部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发出指令、起着指挥的作用,即皮部经络系统大脑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医学已证明,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映,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其它作用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养生文化系列之八百零六: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明朝《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疗还可以弥补药疗与针疗之不足现代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艾灸具有调整脏腑组织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一定的穴位艾灸,能使人体产生一种温和灼热的感觉利用这种热力的作用,透入人体肌肤而产生的刺激,能促使血液循环通畅而起到治病和保健之功效艾叶性温,有温经散寒之作用;艾味芳香,有开毛窍,透肌肤作用;艾能温通十二经脉,通过艾灸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认为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农里均可施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艾灸可治疗的疾病达数百种之多由于艾灸借助火力、药力透达快直接作用于病灶、并由表及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艾灸治疗百病的机理是辛温走窜入十二经络能通达诸经舒经通络野生植物艾叶既能入阴又能入阳补中有通、通中能消灸疗时释放的红外微波及熏烟气血双调是药效广泛的一味中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艾灸可提高局部气血流量升高局部温度缓解局部痊孪症状;能调整机体的免疫能力内分泌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失衡机体艾叶中所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及强烈的挥发物质燃烧时药力可透入人体或吸入体内起到温经远洛行气活血、桔湿散寒的效果;艾灸可提高白细胞及淋巳细胞的活动卒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能力艾灸还可以剌激人体体液发生改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及胸腺细胞活力的作用;另外艾灸还具有增加心脏博动量强心抗休克的作用;隔姜灸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止痛;隔蒜灸能清热、解毒、杀虫、消炎;附子饼灸能温肾壮F 日;隔盐灸能?旦中散寒扶阳固脱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品牌文化系列之八百零七: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品牌文化系列之八百零八: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品牌文化系列之八百零九: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生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非常感谢您对中医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文化的传承——广东好轻松健康团队中国好轻松艾灸拔罐器·中医品牌文化系列之八百一十:好轻松•好健康•好未来: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 - -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读、欢迎您的咨询,更希望能得到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支持将促进我们的进步,您的意见将参加我们好轻松的有奖回馈活动意见发至:。
中医艾灸文化文案策划

中医艾灸文化文案策划中医艾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技术,它是从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和医学理论中发展而来的。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医艾灸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逐渐被证明是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认识了中医艾灸的疗效,这也导致艾灸文化备受关注和喜爱。
因此在这篇文案中,我们将探讨中医艾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人们健康的积极影响。
I.中医艾灸的历史中医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当时的帝尧就曾经使用艾灸以治疗疾病。
在《黄帝内经》等经典中也有艾灸的记载,它被认为是中医的一种重要疗法之一。
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和交流,中医艾灸也逐渐传入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在这些国家的文化中也存在着艾灸的记载和使用。
II.艾灸的原理艾灸是通过将燃烧的艾草放置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以达到刺激经络、调理气血、安定情绪等作用的一种中医疗法。
艾灸可以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和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调整人体器官和身体的生理功能。
III.艾灸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艾灸可以分为常规艾灸、温灸、熏灸、米灸等多种类型。
温灸是在基础艾灸的基础上,加上温度较高的光波灯进行治疗;熏灸是在不进行刺激的前提下,让草药气体通过人体的穴位、经脉等渗透;米灸是把艾草加入到熟米中,熟米中所含的艾草成分通过热量逐渐释放至人体。
IV.艾灸的作用艾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气血循环艾灸可以刺激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血液循环。
2.调整内分泌系统艾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经络,转化人体的调动作用,有利于适当调整内分泌系统功能。
3.舒缓情绪艾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功能,有利于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放松身心。
4.多种疾病的治疗艾灸是一种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偏头痛等等。
V.艾灸的注意事项艾灸虽然安全,但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在行艾灸之前,我们需要对艾灸设备、药材、操作人员进行认真检查和询问;其次,艾灸应当在专业的中医医师或者有相应专业技能的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最后,因为艾草会产生浓烟和异味,因此在进行艾灸时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
大唐艾神分享艾灸趣味小故事十则

大唐艾神分享艾灸趣味小故事十则趣味艾灸小故事:故事一: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
……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答复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用艾火灸出来的。
故事二: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假设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故事三:据《宋史》记载: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生病了,赵匡胤急忙前去探望,并亲自手持艾条替弟弟灸疗,赵光义体有寒湿,温热的气息通过艾灸送入体内,寒热交织产生疼痛。
见弟弟饱受疼痛之苦,赵匡胤心有不忍,于是也给自己艾灸,分担弟弟的疼痛。
古人赞赏赵匡胤对弟弟的深情厚谊,于是用成语“灼艾分痛”来颂扬他的美德,赞赏兄弟之间的情分。
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艾灸疗法不仅仅在民间盛行,甚至连皇帝都是艾灸的粉丝。
赵匡胤亲自为弟弟艾灸、也取艾自灸,可见其对艾灸操作熟练,并且相当信任。
中医适宜技术-艾灸

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在皮肤上施 灸,间接灸则是将艾炷放在姜片、盐 等物品上施灸。
艾灸的特点在于其温热刺激能够激发 人体正气,增强脏腑功能,适用于多 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02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的治疗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借助温热刺激,温经通络 ,活血散瘀,尤其适用于寒凝 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疼痛、 麻木、寒湿痹痛、中风偏瘫等
中医适宜技术-艾灸
汇报人: 2023-11-16
目录
• 艾灸简介 •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 艾灸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 艾灸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艾灸的科研进展与学术研究 • 艾灸的产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01
艾灸简介
艾灸的定义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的艾条刺激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它具有温通经络、驱寒除湿、活血化瘀等作用,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艾灸的历史与文化
艾灸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民间医疗保健中,并流传到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等。
艾灸的文化内涵丰富,与中医理论、哲学思想等密切相关。
艾灸的分类与特点
艾灸根据操作方法、穴位选择、治疗 目的等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直 接灸、间接灸、悬灸等。
悬灸则是将艾条悬空施灸,不接触皮 肤。
施灸时应注意避免烫伤患者皮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空腹或饱腹时进 行艾灸。
禁忌
对于实热证、阴虚证、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等特殊部位不宜施灸。此外,对于有 严重心脏病、肺部疾病及传染病的患者也不宜进行艾灸。
04
艾灸的临床应用与案例 分析
艾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
艾灸可以用于治疗胃痛、 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 系统疾病。
艾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
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能治愈它。
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
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
现在祖国医学的发展步履艰辛,很多人对中医感到迷惑,曲解它的理论。
像中药的炮制、配伍,独特的药性理论,中医的辨病诊治都是我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
就像艾叶,古人用来辟邪,并不仅仅是迷信,也有它的科学所在。
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
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比赛,今天就说说艾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和艾制品——“艾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而且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辟邪驱瘴,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全国均产,但以湖北蕲州“蕲艾”最佳。
夏季花未开时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因此,我国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
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
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由宜于崩漏。
中医文化之艾灸

夏季养阴
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汗,艾灸可养 阴生津,补充体内水分。
秋季养肺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艾灸可润肺 止咳,增强免疫力。
冬季养肾
冬季是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内敛, 艾灸可补肾壮阳,驱寒保暖。
艾灸与饮食调理
艾灸后宜温热食物
艾灸后身体温暖,此时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宜选择温热的食物。
艾灸期间忌食辛辣
清洁施灸部位
在施灸前,需清洁施灸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
02
点燃艾条
用酒精灯点燃艾条的一端,待其燃烧 稳定。
01
结束施灸
当艾条燃烧至尽头时,将其熄灭,清 洁施灸部位皮肤。
05
03
施灸
将燃烧的艾条置使用艾灸盒固定施灸。
04
温敷
在施灸过程中,可以用毛巾或热水袋 对施灸部位进行温敷,增强效果。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艾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量科学研究对艾灸 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艾灸在非药物疗法中的地位
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 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和治疗。
中医艾灸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艾灸疗法的普及与推广
艾灸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需求增加,中 医艾灸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 的普及和推广。
艾灸的操作方法
02
艾灸的工具与材料
01
02
03
04
艾条
艾条是艾灸的主要工具,由艾 绒制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
通络的功效。
艾灸盒
艾灸盒是一种方便的艾灸工具 ,可以将艾条固定在适当的位
置进行施灸。
酒精灯
酒精灯用于点燃艾条,需注意 安全使用。
艾灸养生PPT演示课件

03
艾灸养生的应用
常见病症的艾灸疗法
感冒
选取大椎、风门、风池,灸至微 微出汗,每日一次,连灸三日。
咳嗽
选取肺俞、膏肓、天突,灸至局 部温热,每日一次,连灸七日。
腹泻
选取中脘、神阙、天枢,灸至腹 部温暖,每日一次,连灸三日。
日常保健的艾灸方法
艾灸养生的历史与文化
01
艾灸养生源于中国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02
艾灸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疗保健,被誉为“医家 草”,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等 功效。
03
艾灸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中医理论、阴阳 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同时也受到道家、儒家、佛家 等思想流派的影响。
改善气色
调和气血有助于改善皮肤 状态,使面色红润有光泽, 延缓衰老。
提高精神状态
调和气血能够使人精神焕 发,缓解疲劳和压力,提 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扶阳固脱
增强阳气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 增强体内阳气,提高身体抵抗力。
固脱止泻
对于虚脱、泄泻等症状,艾灸能够 起到固脱止泻的作用,缓解病痛。
预防妇科疾病
气虚体质
选取足三里、脾俞、气海,灸至局部温热,每周 两次,长期坚持。
04 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艾灸的禁忌症与慎用症
禁忌症
孕妇、高热、昏迷、皮肤破损、 恶性肿瘤等情况下不宜进行艾灸 。
慎用症
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艾灸。
艾灸的操作技巧与安全
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艾灸方法,如手持艾条、 调整距离等,避免烫伤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一、艾灸的文化历史……………………………………………………………(1-4)二、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5 )三、热点技法……………………………………………………………………(6-7)四、艾灸的设备………………………………………………………………….(8-9)五、养生案例……………………………………………………………………(10 )六、服务项目……………………………………………………………………(11-12)七、合作方式合作条件:(开店政策表、代理政策表、合作程序)………….(13-14)一、艾灸的文化历史灸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指出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在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在配合药物治疗法同时,还例用了灸法、角法、浴法、熏蒸法、熨法等,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灸疗不但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藉,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以及心痛、癃、癫狂、咳血、耳聋、曀等急难病证,均可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进行治疗。
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一些病甚至可以“久灸既息则病已矣”。
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从灸疗的起源到各种灸法及其适应症,书中记载颇多。
《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哉也,基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
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
”《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疗的适应症很广,有些疾病应用灸疗更能取得治疗效果。
《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失枕……灸脊中”。
《灵枢•癫狂》曰:“治癫疾者,……灸穷骨二十壮”。
对临床上治疗内脏疾患并有成效的背腧穴,《灵枢•背腧》中强调:“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
气盛泻之,虚则补之”。
《素问•血气形志》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灵枢•经水》曰:“其治以针艾”,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前,针石和艾灸结合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很盛行,甚至在历史传记中也有灸疗的记载,《左传》载:“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
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
这里的“攻”即指灸法。
在非医家的著作中也可窥见艾灸之痕迹。
如《孟子《左传》离娄篇》:“今人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足见灸疗影响的深远。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虽以方脉见长,但对许多病证都有“可火”,“不可火”,“不可以火攻之”,的记载,说明灸疗已有了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治疗少阴病方面,仲景十分重视灸治,《伤寒论》说:“少阴病,吐利,……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等。
《汉书•艺文志》中综合我国古代治病方法为“箴、石、汤、火”,火灼是古代治病四法之一。
灸法在古代曾是帝王、诸侯、将相治病诸法之上乘。
临床实践证明,灸效不亚于针效,故灸法在历史上曾列箴、石、汤三法之前。
三国曹操之子魏东平王曹翕著《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疗专著。
所载施灸孔穴增多,施灸的禁忌也较以前诸书具体,并申明禁灸原因。
西晋皇甫谧编纂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侯、针灸取穴,把针灸专门化、系统化,对针灸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对霍乱吐利,以及急救等亦注重灸疗。
南北朝时,灸法盛行,《南史•齐本纪第四》记载:“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二十余口都下大盛,咸云圣火,诏禁之不止,火灸至七炷而疾愈”。
由此可见,当时灸疗在民间已盛行。
唐代,在唐代灸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弍;其属有四:曰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皆有博士以教之”。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上”。
唐朝建有医科学校,并设有针灸科,由针博士教授,唐太宗又命甄权等入校订《明堂》,做《明堂人形图》,足见唐朝对针灸的重视。
孙思邈撰集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提倡针灸并用,特别是他识真胆雄,注重灸量,施灸的壮数多至几百壮。
他还绘制了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明堂三人图》,“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
在《千金方》中就有关于艾灸和药物结合运用于临床的记载,如隔蒜灸、豆豉灸、黄蜡灸、隔盐灸、黄土灸等等。
《千金要方•七窍病下》中还有竹筒及苇筒塞入耳中,在筒口施灸以治耳病的“筒灸”,这是灸疗利用器械的鼻祖。
因孙思邈有功于医道,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召见了他。
在唐代与孙思邈有同等业绩的是王焘,他的《外如秘要•中风及诸风方一十四首》倍加注重灸疗的应用。
他指出:“圣人以为风是百病之长,深为可犹,故避风如避矢。
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
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
并提出灸为“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
此外,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是专门介绍灸疗治痨病的,而《新集备急灸经》则是灸疗治急症的专论,在唐朝已有了“灸师”这一专门职称,这些都说明在盛唐时期,我国灸疗学已正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代,更加重视针灸在医疗中的作用,并将针灸列为十三科之一,使针灸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撰集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刊印流传的同时,还刻于石碑上,不但便于抄咏,而且可防刊行之误。
其设计制造的铜人模型丙具,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对孔穴的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是针灸史上的重要成就。
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以及其前后的《小儿明堂针灸经》、《膏肓俞穴灸法》、《西方子明堂灸经》以及《明堂经》、《针灸经》等,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形成了不同的针灸流派,丰富了灸疗学的内容。
此外,宋代的针灸书籍中还有“天灸”或“自灸”的记载,这是利用某些刺激性药物如毛莨叶、芥子泥、旱莲草、斑蝥等贴在有关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方法,它是不同于温热刺激的另一类施灸方法。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普济本事方》以及《圣济总录》等医方书中更多收集了大量的灸疗内容。
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是记载以灸法治疗各种疾病的专著,书中还记载有“睡圣散”,使病人昏睡后施灸,这是灸法应用于麻醉的最早记载。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指出常灸关元、气海、中脘等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长寿”。
灸法在宋代皇宫中得到宠遇,宋太祖曾亲自为太宗皇帝施灸并取艾自灸《宋史》:“太宗尝病亟,帝往观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明代是我国针灸的全盛时期,其间针灸学家倍出,其中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针灸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颇有影响于后世的针灸专著。
徐凤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张介宾的《类经图翼》、汪机的《针灸问对》等,都对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明代,参照古代树枝灸的方法,又有“桑枝灸”及用特制的桃木棍藮麻油点火后吹来趁热垫绵纸熨灸的所谓“神针火灸”,以及近代应用的艾条灸及药条灸,这些均可以认为是灸法和古代熨法的结合应用。
此外,明代还有灯火灸的记载,是用灯草藮油点火在病人皮肤上直接烧灼的一种灸法;出有利用铜镜集聚日光,作为施灸热源的所谓“阳燧灸”,近代则必用透镜集聚日光施灸的“日光灸”。
明代医学家李言闻(李时珍之父)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李时珍称艾叶“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弃也”,故蕲艾因此而闻名全国。
他在《本草纲目》中曾有35处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艾灸用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其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
清代吴谦等人撰集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用歌诀的形式表达刺灸的各种内容,便于初学和记诵。
清代吴亦鼎的专著《神灸经论》是我国历史上又一部灸疗学专著,它标志着我国灸疗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雷丰的专著《灸法秘传》,对灸法的认识和应用更上一层楼。
清宫医案里记载:光绪34年,太医院的御医用蕲艾加以药物粉碎揉搓后,再用绫绢包裹制成六寸宽的腰带,给光绪皇帝系在腰间来治疗腰胯疼痛,以补汤药之不及。
建国后,针灸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各级中医院开设了针灸科,综合医院以及卫生院也开展了针灸医疗,全国以及各省市均先后建立了一批针灸研究机构,一部分中医学院还专设了针灸系。
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筹建北京针灸学院。
近年,为了继承发掘针灸疗法,卫生部组织人力对一批古典针灸著作进行校勘整理。
今天,针灸学又进一步得到了新生和发展。
灸疗对世界医学也有很大影响。
公元562年(陈文帝天嘉三年)秋八月,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医书一百六十养卷越海东渡,将我国的针灸疗法传入日本。
公元608年9月,日本推古天皇遗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中国学习医学。
我国的医学传入朝鲜约在公元五世纪。
公元692年,古朝鲜医学教育以《甲乙经》、《针经》、《明堂经》等教授学生。
朝鲜和日本把针灸作为他们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保流至今。
以后针灸又传到东南亚、印度,以及欧洲。
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运而生的美容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中医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古老的艾灸疗法也在与时俱进,其不仅用来治疗疾病,用来保健强身,而且在美容上也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它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艾灸保健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其以操作简单,确切,无副作用而被世人所接受。
在人们追求自然疗法的时候,艾灸养生正在走向世界。
二、艾灸的功效和作用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种灸用最好的原料。
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早在三千年,聪明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为适宜。
艾,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
性温芳香,五月采集,叶入药用。
以湖北蕲州者为佳,叶厚而绒多,称为蕲艾。
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
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
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
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
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