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人物形象形象术语汇总

古诗鉴赏形象术语汇总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清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赎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为主。
情感:思妇--(见上2)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不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
01
02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02
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通过想像,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你能补充出来吗?
01
02
01
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长恨歌、春江花月夜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自然形象
月夜
月夜在诗歌中常常作为背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 环境氛围。月夜的静谧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形成对 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花
花在诗歌中常常作为杨玉环的象征,表现她的美 丽和短暂的生命。花的凋谢也暗示了杨玉环的悲 惨命运。
建筑形象
华清池
华清池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见证地,也是诗歌中重要的建筑形象。它代表着奢华和享乐, 同时也与杨玉环的命运紧密相连。
寓情于景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月 光营造出清冷、寂静的氛围,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寓情于景的诗歌往往不直接点明情感,而是让读者通过感受景 物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杜牧的《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 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通过描绘秦淮河的夜景,表达出诗人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目录
• 引言 • 《长恨歌》的形象分析 • 《春江花月夜》的形象分析 • 古代诗歌中形象的共性 • 古代诗歌中形象的个性 • 结论
01
引言
古代诗歌鉴赏的意义
01 传承文化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02 提高审美
鉴赏古代诗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培养 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激发创造力
古代诗歌的鉴赏可以激发现代人的 创造力,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 为现代文学艺术创作提供养分。
形象在古代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01
02
03
塑造意境
形象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元 素,感。
表达情感
形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有 效手段,通过具体的形象, 诗人能够传达出深刻而富 有感染力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复习专题之 诗歌鉴赏——形象
考 试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思路
• 整体感知-----局部品味-----规范表达
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
• 1、看题目,题目往往包含了诗歌的内容、主旨。 • 2、翻译:通读两三遍,对诗歌进行逐字逐句的 口头翻译,以明白诗歌大意。 • 3、寻找意象,把握主旨。 • 4、寻找诗中关于情感的词(诗眼)。 • 5、诗歌中抒情、议论性文字等关键性文字。 • 6、结合作者、注释、背景、题材等分析评价。
例题赏析
广 铁 一 中 周 瑛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知人论世, 抓人物神态 关注背景。 诉衷情 陆游 形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 象 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抓人物心理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 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背景介绍: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 他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北方的金国 形 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 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他怀 象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 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 的 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意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陆游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义
链接高考
• (2013年辽宁卷)
竹轩诗兴 (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 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 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 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 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 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 分,2条3分,1条2分。)
诗 歌 鉴 赏 形 象 ——
广 铁 一 中 周 瑛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 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 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 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 歌 鉴 赏 形 象 ——
——
诗 歌 鉴 赏
如何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背诵:李白《越女词》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说说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活泼可爱的越女形象。一群 采莲姑娘,她们见有陌生的客人过来,便唱着渔歌, 掉转船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欲出不出,假装害 羞,天真活泼。
方法四: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 感知形象。
如何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小结: 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 (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心理,以及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即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 象,感知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广 铁 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一 中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周
瑛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 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 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 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 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 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 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
•
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 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 物载体。
诗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
而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无
论是别人,还是景或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
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感情寄托
而已。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方法三: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如何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2004年广东)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 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 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 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 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 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 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 诗歌,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 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 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物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 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 即“意象”。 位。所以多个意象组合构成意境。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 联系。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意境。
——
诗 歌 鉴 赏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课堂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说说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 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抱膝”二字生动形 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再想象家人围坐 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 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意象+意象=意境。
•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山川草木、鸟 兽虫鱼, 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 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 境即白色恐怖。
•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 法?(4分) • 【答案】:刻画了一个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 拔的词人形象。前两句是肖像描写,是词人面容表 象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霜侵”两句 用比喻手法,着力传达其性格的坚强。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诗 歌 鉴 赏 ——
形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013年重庆卷)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 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 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 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诗 歌 鉴 赏 形 象 ——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 象
广 铁 一 中 周 瑛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 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形象鉴赏——人物
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说说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二: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பைடு நூலகம், 掀舞一叶白头翁。
说说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
塑造了一个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并 不畏惧的渔翁形象。这个白头翁驾着一叶 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舞,毫不畏惧。在 这个形象中寄予了作者对政治祸难得泰然 自若的人生态度。
题型一:找准景物(意象) 提问方式:1、这首诗(某一联、几联)选取 了哪些景物来描摹画面? 2、从诗中(某一联、几联)找出体现 季节特征的词语(变式) 答题要领: 找景物(必须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短语)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人物形象考查答题技巧点拨
提问方式: 1.诗中如何或怎样塑造或描写××形象 2.分析诗或词中诗人所塑造的形象 答题要领:
诗 歌 鉴 赏 形 象 ——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广 铁 一 中 周 瑛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什么形象(概括 形象)+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形象 意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