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控制中电流环和速度环PID参数设计指南

矢量控制中电流环和速度环PID参数设计指南
矢量控制中电流环和速度环PID参数设计指南

1: PI design for Current Controllers

2:PI design for speed controllers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PID设计

毕业论文(论文) 题目名称: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PID设计 题目类别:毕业设计 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时间:至 目录 任务书............................................................ I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IV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教师评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V Abstract ......................................................... VI 前言........................................................... VII 1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 PID算法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2)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2 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 (4) 2.1方案设计的要求与指标 (4) 2.2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方案选择 (4) 2.2.1方案可行性分析 (4) 2.2.2 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6) 2.2.3系统结构框图 (6) 3 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8) 3.1 系统硬件设计 (8) 3.1.1系统硬件组成 (8) 3.1.1.1AT89C51单片机的介绍 (8) 3.1.1.2测量温度元件的选择 (9) 3.1.1.3模数转换器ADC0809的介绍 (10) 3.1.1.4键盘和LED显示电路设计 (10) 3.1.1.5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11) 3.2 系统软件设计 (11) 3.2.1主程序流程图及主程序 (11) 3.2.2 T0中断子程序 (15) 3.2.3 A/D转换子程序 (16) 3.2.4 数字滤波子程序 (18) 3.2.5温度标度变换子程序 (19) 3.2.6键盘显示子程序 (19) 3.2.7 PID算法介绍 (21) 4 系统仿真与调试分析 (21) 4.1系统仿真 (21) 4.2系统调试 (21) 5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3)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618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 摘要 以电机控制平台为对象,利用51单片机和变频器,控制电机精确的定位和正反转运动,克服了常见的因高速而丢步和堵转的现象。电机实现闭环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将电机工作于启动停止区,通过改变参考脉冲的频率来调节电机的运行速度和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由速度环和位置环构成。通过PID调节实现稳态精度和动态性能较好的闭环系统。 关键词:变频器PID调节闭环控制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目的在于掌握如何用DSP控制变频器,再通 过变频器控制异步电动机实现速度的闭环控制。为实现闭环控制,我们需完成相应的任务: 1、通过变频器控制电机的五段调速。

2、通过示波器输出电机速度变化的梯形运行图与s形运行图。 3、通过单片机实现电机转速的开环控制。 4、通过单片机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 二、实验设备介绍 装有ccs4.2软件的个人计算机,含有ADC模块的51单片机开发板一套,变频器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硬件电路 1.变频器的简介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变频器的使用 变频器事物图变频器原理图

PID电动机转速控制与显示

PID 电动机转速控制与显示 摘要: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电机转速控制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A 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产生占空比受数字PID 算法控制的PWM 脉冲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同时利用光电传感器将电机速度转换成脉冲频率反馈到单片机中,实现转速闭环控制,达到转速无静差调节的目的。在系统中采128×64LCD 显示器作为显示部件,通过4×4键盘设置P 、I 、D 、V 四个参数和正反转控制,启动后可以通过显示部件了解电机当前的转速和运行时间。该系统控制精度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数字PID ;PWM 脉冲;占空比;无静差调节 1.PID 控制技术简介 1.1 PID 算法 控制算法是微机化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由控制算法来实现。目前提出的控制算法有很多。根据偏差的比例(P )、积分(I )、微分(D )进行的控制,称为PID 控制。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PID 控制能够满足相当多工业对象的控制要求,至今仍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算法之一。下面分别介绍模拟PID 、数字PID 及其参数整定方法。 1.1.1 模拟PID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调节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 控制,常规PID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系统由模拟PID 调节器、执行机构及控制对象组成。 图1.1 模拟PID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PID 调节器是一种线性调节器,它根据给定值)(t r 与实际输出值)(t c 构成的控制偏差: )(t e =)(t r -)(t c (1.1) 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故称为PID 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常根据对象的特征和控制要求,将P 、I 、D 基本控制规律进行适当组合,以达到对被控对象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例如,P 调节器,PI 调节器,PID 调节器等。 模拟PID 调节器的控制规律为 ]) ()(1 )([)(0 dt 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D t I p ++ =?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设报告--数字温度PID控制器的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结合工程问题,培养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相关资料以及组织素材的能力; 3、培养锻炼学生结合工程问题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根据工程问题和实际应用方案的要 求,进行方案的总体设计和分析评估; 5、报告原则上要求依据相应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制图、分析和撰写等。 二、主要内容 1、数字控制算法分析设计; 2、现代控制理论算法分析设计; 3、模糊控制理论算法分析设计; 4、过程数字控制系统方案分析设计; 5、微机硬件应用接口电路设计; 6、微机应用装置硬件电路、软件方案设计; 7、数字控制系统I/O通道方案设计与实现; 8、PLC应用控制方案分析与设计; 9、数据通信接口电路硬件方案设计与性能分析; 10、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应用方案设计; 11、数控系统中模拟量过程参数的检测与数字处理方法; 12、基于嵌入式处理器技术的应用方案设计; 13、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与安全可靠性措施分析设计; 14、计算机控制系统差错控制技术分析设计; 15、计算机控制系统容错技术分析设计; 16、工程过程建模方法分析; 三、进度计划 序号设计内容完成时间备注 1 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7月13日 2 文献资料的学习,根据所选题目进行方案设计7月14日

3 讨论设计内容,修改设计方案7月15日 4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7月16日 5 课程设计答辩7月17日 四、设计成果要求 1、针对所选题目的国内外应用发展概述; 2、课程设计正文内容包括设计方案、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以及综述、分析等; 3、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以及参考文献; 4、要求设计报告规范完整。 五、考核方式 通过系统设计方案、总结报告、图文质量和学习与设计态度综合考评,并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依据如下: 1、撰写的课程设计报告; 2、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过程的表现; 3、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情况。 优秀:设计认真,设计思路新颖,设计正确,功能完善,且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打印文档规范; 良好:设计认真,设计正确,功能较完善,且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打印文档规范; 及格:设计基本认真,设计有个别不完善,但完成基本内容要求,打印文档较规范; 不及格:设计不认真,未能完成设计任务,打印文档较乱或出现抄袭现象者。 说明: 同学选择题目要尽量分散,并且多位同学选同一个题目时,要求各自独立设计,避免相互参考太多,甚至抄袭等现象。 学生姓名:苏印广 指导教师:李士哲 2015年7月17日

PID参数整定 经验(DOC)

PID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培训教材 2005年12月20日

目录 第一节基本控制规律及其作用效果 (1) 第二节实用的控制规律 (2) 第三节PID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3) 第四节复杂调节系统的参数整定 (8) 附录一各厂家DCS系统PID相关数据统计 (8) 附录二相关的名词解释 (9)

第一节基本控制规律及其作用效果 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中,常用的基本调节规律大致可分为: 1 位式调节 也就是常说的开/关式调节,它的动作规律是当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时,调节器的输出不是最大就是最小,从而使执行器全开或全关。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于机组油箱恒温控制、水塔以及一些储罐的液位控制等。在实施时, 只要选用带上、下限接点的检测仪表、位式调节器或PLC、再配一些继电器、电磁阀、执行器、磁力起动器等即可构成位式控制系统。因此,位式控制的过渡过程必然是一个持续振荡的过程。如图0所示。 图0 位式控制的过渡过程 2 比例调节 它依据“偏差的大小”来动作。它的输出与输入偏差的大小成比例,调节及时,有力,但是有余差。用比例度δ来表示其作用的强弱,用%表示。例如比例度60%,即表示当偏差为量程的60%时,输出变化值为量程的100%。δ越小,调节作用越强,调节作用太强时,会引起振荡。比例调节作用适用于负荷变化小,对象纯滞后不大,时间常数

较大而又允许有余差的控制系统中,常用于塔和储罐的液位控制以及一些要求不高的压力控制中。使用时应注意,当负荷变化幅度较大时,为了平衡负荷变化所需的调节阀开度变化也将较大,待稳定后,被控变量的余差就可能较大。比例控制规律的动态方程为: 其中:y(t)——输出变化量。 e(t)——输入变化量。 Kp ——比例增益。 δ——比例度,它是Kp的倒数。 3 积分调节 它依据“偏差是否存在”来动作。它的输出与偏差对时间的积分成比例,只有当余差完全消失,积分作用才停止。其实质就是消除余差。但积分作用使最大动偏差增大,延长了调节时间。用积分时间Ti 表示其作用的强弱,单位用分(或秒)表示。Ti越小,积分作用越强,积分作用太强时,也会引起振荡。积分控制规律的动态方程为: 其中:TI ——积分时间。 4 微分调节 它依据“偏差变化速度”来动作。它的输出与输入偏差变化的速度成比例,其实质和效果是阻止被调参数的一切变化,有超前调节的作用。对滞后较大的对象有很好的效果。使调节过程动偏差减少,余差也减少(但不能消除)。用微分时间Td表示作用的强弱,单位用分

PID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PID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介紹以单片机为核心的PID控制温度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先进性。 标签:温控系统单片机PID控制 0 引言 控制仪表性能指标对温度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常采用高性能调节仪表组成温控系统对被控对象(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本文介绍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器件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它具有测量、控制精度高、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可制成单机,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1 温控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温控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热电偶测量出电炉的实际温度(mv信号),经放大、线性化、A/D转换处理后送入单片机接口。由键盘敲入设定温度值,此值与经A/D转换过的炉温信号存在一差值(假如两者温度不一致),由单片机PID调节电路进行比例、微分及变速积分算法对温控箱进行恒温控制。该系统采用传统的AT89C52单片机,其硬、软件完全符合系统的要求,为满足测控精确度的要求,A/D 电路选用12位转换器,分辨率为2-12。本系统采用三相数字过零触发器对六只晶闸管(Y/△接法均可)进行输出功率控制,即在电源电压过零时触发晶闸管,利用PID信号产生的控制信号使电流每周期按规定的导通波头数导通负载,达到控制输出功率,也就是控制炉温的目的。采用过零触发可减少电网谐波的产生,触发器与单片机光电隔离,可减少电网对微机的干扰,调功方式下电加温炉的平均功率为:P=3nU2/NR(1) 式中:P为输入电炉的功率;R为电炉的等效电阻;U为电网相电压;n为允许导通的波头数;N为设定的波头数。 注:公式(1)为负载Y接法适用 2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2.1 PID参数的优化系统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离线优化PID参数[1]。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J.Holland教授提出的遗传算法(GA)[2]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它采用多路径搜索,对变量进行编码处理,用对码串的遗传操作代替对变量的直接操作,从而可以更好的处理离散变量。GA用目标函数本身建立寻优方向,无需求导求逆等复导数数学运算,且可以方便的引入各种约束条件,更有利于得到最优解,适合于处理混合非线性规划和多目标优化。系统采用二进制编码选择来操作,我们称为染色体串(0或1),每个串表

PID调节控制做电机速度控制

PID调节控制做电机速度控制 V1.1 – Jan 23, 2006 中文版 19, Innovation First Road ? Science Park ? Hsin-Chu ? Taiwan 300 ? R.O.C. Tel: 886-3-578-6005 Fax: 886-3-578-4418 E-mail: mcu@https://www.360docs.net/doc/5e17584371.html,

版权声明 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留对此文件修改之权利且不另行通知。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之信息相信为正确且可靠之信息,但并不保证本文件中绝无错误。请于向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订单前,自行确定所使用之相关技术文件及规格为最新之版本。若因贵公司使用本公司之文件或产品,而涉及第三人之专利或著作权等智能财产权之应用及配合时,则应由贵公司负责取得同意及授权,本公司仅单纯贩售产品,上述关于同意及授权,非属本公司应为保证之责任。又未经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正式书面许可,本公司之所有产品不得使用于医疗器材,维持生命系统及飞航等相关设备。

目录 页 1模拟PID控制 (1) 1.1 模拟PID控制原理 (1) 2数字PID控制 (3) 2.1 位置式PID算法 (3) 2.2 增量式PID算法 (4) 2.3 控制器参数整定 (4) 2.3.1 凑试法 (5) 2.3.2 临界比例法 (5) 2.3.3 经验法 (5) 2.3.4 采样周期的选择 (6) 2.4 参数调整规则的探索 (6) 2.5 自校正PID控制器 (7) 3软件说明 (8) 3.1 软件说明 (8) 3.2 档案构成 (8) 3.3 DMC界面 (8) 3.4 子程序说明 (9) 4程序范例 (16) 4.1 DEMO程序 (16) 4.2 程序流程与说明 (19) 4.3 中断子流程与说明 (20) 5MCU使用资源 (21) 5.1 MCU硬件使用资源说明 (21) 6实验测试 (22) 6.1 响应曲线 (22) 7参考文献 (26)

PID参数整定方法就是确定调节器的比例带PB

PID参数整定方法就是确定调节器的比例带PB、积分时间Ti和和微分时间Td。一般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来确定,但误差太大。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工程整定法:如经验法、衰减曲线法、临界比例带法和反应曲线法。各种方法的大体过程如下: (1)经验法又叫现场凑试法,即先确定一个调节器的参数值PB和Ti,通过改变给定值对控制系统施加一个扰动,现场观察判断控制曲线形状。若曲线不够理想,可改变PB或Ti,再画控制过程曲线,经反复凑试直到控制系统符合动态过程品质要求为止,这时的PB和Ti就是最佳值。如果调节器是PID三作用式,那么要在整定好的PB和Ti的基础上加进微分作用。由于微分作用有抵制偏差变化的能力,所以确定一个Td值后,可把整定好的PB和Ti值减小一点再进行现场凑试,直到PB、Ti和Td取得最佳值为止。显然用经验法整定的参数是准确的。但花时间较多。为缩短整定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控制对象特性确定好初始的参数值PB、Ti和Td。可参照在实际运行中的同类控制系统的参数值,或参照表3-4-1所给的参数值,使确定的初始参数尽量接近整定的理想值。这样可大大减少现场凑试的次数。②在凑试过程中,若发现被控量变化缓慢,不能尽快达到稳定值,这是由于PB过大或Ti过长引起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PB过大,曲线漂浮较大,变化不规则,Ti过长,曲线带有振荡分量,接近给定值很缓慢。这样可根据曲线形状来改变PB或Ti。③PB过小,Ti过短,Td太长都会导致振荡衰减得慢,甚至不衰减,其区别是PB过小,振荡周期较短;Ti 过短,振荡周期较长;Td太长,振荡周期最短。④如果在整定过程中出现等幅振荡,并且通过改变调节器参数而不能消除这一现象时,可能是阀门定位器调校不准,调节阀传动部分有间隙(或调节阀尺寸过大)或控制对象受到等幅波动的干扰等,都会使被控量出现等幅振荡。这时就不能只注意调节器参数的整定,而是要检查与调校其它仪表和环节。 (2)衰减曲线法是以4:1衰减作为整定要求的,先切除调节器的积分和微分作用,用凑试法整定纯比例控制作用的比例带PB(比同时凑试二个或三个参数要简单得多),使之符合4:1衰减比例的要求,记下此时的比例带PBs和振荡周期Ts。如果加进积分和微分作用,可按表3-4-2给出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若按这种方式整定的参数作适当的调整。对有些控制对象,控制过程进行较快,难以从记录曲线上找出衰减比。这时,只要被控量波动2次就能达到稳定状态,可近似认为是4:1的衰减过程,其波动一次时间为Ts。 (3)临界比例带法,用临界比例带法整定调节器参数时,先要切除积分和微分作用,让控制系统以较大的比例带,在纯比例控制作用下运行,然后逐渐减小PB,每减小一次都要认真观察过程曲线,直到达到等幅振荡时,记下此时的比例带PBk(称为临界比例带)和波动周期Tk,然后按表3-4-3给出的经验公式求出调节器的参数值。按该表算出参数值后,要把比例带放在比计算值稍大一点的值上,把Ti和Td放在计算值上,进行现场观察,如果比例带可以减小,再将PB 放在计算值上。这种方法简单,应用比较广泛。但对PBk很小的控制系统不适用。 (4)反应曲线法,前三种整定调节器参数的方法,都是在预先不知道控制对象特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知道控制对象的特性参数,即时间常数T、时间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基于PID算法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成绩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数字PID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自动化09-1 姓名: 学号: 2013 年 1 月 1 日

基于数字PID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电加热炉控制系统属于一阶纯滞后环节,具有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等特点,导致传统控制方式超调大、调节时间长、控制精度低。本设计采用PID算法进行温度控制,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延迟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来实现温度的较为精确的控制。 电加热炉加热温度的改变是由上、下两组炉丝的供电功率来调节的,它们分别由两套晶闸管调功器供电。调功器的输出功率由改变过零触发器的给定电压来调节,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输入通道使用AD590传感器检测温度,测量变送传给ADC0809进行A/D转换,输出通道驱动执行结构过零触发器,从而加热电炉丝。本系统PID算法,将温度控制在50~350℃范围内,并能够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 关键词:电加热炉;PID ;功率;温度控制; 1.课程设计方案 1.1 系统组成中体结构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如下,主要由温度检测电路、A/D转换电路、驱动执行电路、显示电路及按键电路等组成。 系统采用可控硅交流调压器,输出不同的电压控制电阻炉温度的大小,温度通过热电偶检测,再经过变送器变成0 - 5 V 的电压信号送入A/D 转换器使之变成数字量,此数字量通过接口送到微机,这是模拟量输入通道。 2.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2.1 数字PID控制算法 在电子数字计算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是通过计算机PID控制算法程序实现的。计算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大多数是采样-数据控制系统。进入计算机的连续-时间信号,必须经过采样和整量化后,变成数字量,方能进入计算机的存贮器和寄存器,而在数字计算机中的计算和处理,不论是积分还是微分,只能用数值计算去逼近。

电机的PID控制

#include "DSP28_Device.h" #include "pmsm3_1.h" #include "parameter.h" #include "build.h" // 函数声明 interrupt void EvaTimer1(void); interrupt void EvaTimer2(void); // 全局变量定义 float Vd_testing = 0; /* Vd testing (pu) */ float Vq_testing = 0.25; /* Vq testing (pu) */ float Id_ref = 0; /* Id reference (pu) */ float Iq_ref = 0.4; /* Iq reference (pu) */ float speed_ref = 0.2; /* Speed reference (pu) */ float T = 0.001/ISR_FREQUENCY; /* Samping period (sec), see parameter.h */ int isr_ticker = 0; int pwmdac_ch1=0; int pwmdac_ch2=0; int pwmdac_ch3=0; volatile int enable_flg=0; int lockrtr_flg=1; int speed_loop_ps = 10; // 速度环定标器 int speed_loop_count = 1; // 速度环计数器 CLARKE clarke1 = CLARKE_DEFAULTS; PARK park1 = PARK_DEFAULTS; IPARK ipark1 = IPARK_DEFAULTS; PIDREG3 pid1_id = PIDREG3_DEFAULTS; PIDREG3 pid1_iq = PIDREG3_DEFAULTS; PIDREG3 pid1_spd = PIDREG3_DEFAULTS; PWMGEN pwm1 = PWMGEN_DEFAULTS; PWMDAC pwmdac1 = PWMDAC_DEFAULTS; SVGENDQ svgen_dq1 = SVGENDQ_DEFAULTS; QEP qep1 = QEP_DEFAULTS; SPEED_MEAS_QEP speed1 = SPEED_MEAS_QEP_DEFAULTS;

PID-采样周期及参数整定方法

数字PID控制器控制参数的选择,可按连续-时间PID参数整定方法进行。 在选择数字PID参数之前,首先应该确定控制器结构。对允许有静差(或稳态误差)的系统,可以适当选择P或PD控制器,使稳态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必须消除稳态误差的系统,应选择包含积分控制的PI或PID控制器。一般来说,PI、PID和P控制器应用较多。对于有滞后的对象,往往都加入微分控制。 控制器结构确定后,即可开始选择参数。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受控对象的具体特性和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进行。工程上,一般要求整个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对给定量的变化能迅速响应并平滑跟踪,超调量小;在不同干扰作用下,能保证被控量在给定值;当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整个系统能保持稳定,等等。这些要求,对控制系统自身性能来说,有些是矛盾的。我们必须满足主要的方面的要求,兼顾其他方面,适当地折衷处理。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可以不依赖于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工程上,PID控制器的参数常常是通过实验来确定,通过试凑,或者通过实验经验公式来确定。 采样周期的选择 采样周期: 采样一数据控制系统中,设采样周期为T S,采样速率为1/T S,采样角频率为 采样周期T S是设计者要精心选择的重要参数,系统的性能与采样周期的选择有密切关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采样周期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如下。 (1)香农(Shannon)采样定理 (Wmax--被采样信号的上限角频率) 给出了采样周期的上限。满足这一定理,采样信号方可恢复或近似地恢复为原模拟信号,而不丢失主要信息。在这个限制范围内,采样周期越小,采样-数据控制系统的性能越接近于连续-时间控制系统。 (2)闭环系统对给定信号的跟踪,要求采样周期要小。 (3)从抑制扰动的要求来说,采样周期应该选择得小些。

基于uCCOS的直流电机PID转速闭环调速控制系统Proteus仿真实现…

基于uC/COS的直流电机PID转速闭环调速控制系统Proteus仿真实现 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和各种智能产品中常常会用用电动机进行驱动、传动和控制,而现代智能控制系统中,对电机的控制要求越来越精确和迅速,对环境的适应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对电机的改造,出现了一些针对各种应用要求的电机,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非传统电机。但是在一些对位置控制要求不高的电机控制系统如传动控制系统中,传统电机如直流电机乃有很大的优势,而要对其进行精确而又迅速的控制,就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控制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控制系统有控制精确,硬件实现简单,受环境影响小,功能复杂,系统修改简单,有很好的人机交换界面等特点。 在电机控制系统开发中,常常需要消耗各种硬件资源,系统构建时间长,而在调试时很难对硬件系统进行修改,从而延长开发周期。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可用计算机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从而减小系统开发开支和周期。计算机仿真可分为整体仿真和实时仿真。整体仿真是对系统各个时间段对各个对象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对各个对象的变化情况有直观的整体的了解,即能对系统进行精确的预测,如Matlab就是一个典型的实时仿真软件。实时仿真是对时间点的动态仿真,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能动态仿真出当时系统的状态。Proteus是一个实时仿真软件,用来仿真各种嵌入式系统。它能对各种微控制器进行仿真,本系统即用Proteus对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在系统软件开发中开发中可用操作系统,也可不用操作系统。如用操作系统,程序可实现模块化,并能对系统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最主要的是可实现多任务运行。如果需要多任务并行运行,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某些任务对时间的要求不高时,如不用操作系统则要占用定时器资源,并且对栈空间和硬件资源很难进行管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操作系统。本系统用操作系统uC/COS. uC/COS是一个完整的、可移植、可固化、可剪裁的占先式实时多任务内核.uC/COS 已经有很多产品成功使用的案例且得到美国军方的认证,说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uC/COS 源代码公开,代码短,源代码大部分是使用ANSI C编写的,移植性和裁减性好,功能强大,能可靠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 系统构成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的PID温度控制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前言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很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都直接和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因此,温度的测量与控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均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 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应用给现代工业测控领域带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自动化、智能化均离不开单片机的应用。将单片机控制方法运用到温度控制系统中,可以克服温度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严重滞后现象,同时在提高采样频率的基础上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控制效果和控制精度。现代自动控制越来越朝着智能化发展,在很多自动控制系统中都用到了工控机,小型机、甚至是巨型机处理机等,当然这些处理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很高的运行速度,很大的内存,大量的数据存储器。但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成本。在很多的小型系统中,处理机的成本占了系统成本的比例高达20%,而对于这些小型的系统来说,配置一个如此高速的处理机没有任何必要,因为这些小系统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是最在乎系统的快速性,所以用成本低廉的单片机控制小型的,而又不是很复杂,不需要大量复杂运算的系统中是非常适合的。 随着电子技术以及应用需求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以及高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完

全可以运用单片机和电子温度传感器对某处进行温度检测,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多点的温度检测,如果对此原理图稍加改进,还可以进行不同地点的实时温度检测和控制。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主要被控参数之一,温度控制自然是生产的重要控制过程。工业生产中温度很难控制,对于要求严格的的场合,温度过高或过低将严重影响工业生产的产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效益。这就需要设计一个良好温度控制器,随时向用户显示温度,而且能够较好控制。单片机具有和普通计算机类似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结合PID,程序控制可大大提高控制效力,提高生产效益[9]。 例如钢铁生产过程中,按照工艺条件的规定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设备的安全。对电气设备进行温度的监控,例如高压开关、变压器的出线套管等,判断可能存在的热缺陷,进而能及时发现、处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温度控制仪具有重要的意义[10]。 在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中的关键是测量温度、控制温度和保持温度,温度测量是工业对象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因此,单片机温度测量则是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测量,并且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电力工程、化工生产、机械制造、冶金工业等重要工业领域中,担负着重要的测量任务。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广泛实用于地热、空调器、电加热器等各种家庭室温测量及工业设备温度测量场合[16]。 目前市场上热水器的控制系统大多存在功能单一、操作复杂、控制不方便等问题,很多控制器只具有温度和水位显示功能,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即使热水器具有辅助加热功能。也可能由于加热时间不能控制而产生过烧,从而浪费电能。本文设计的热水器控制系统以51单片机为检测控制中心单元,具有温度设定与控制功能。该控制器和以往显示仪相比具有性

智能车速度控制pid(电机闭环控制算法)

智能车速度控制pid(电机闭环控制算法) 对于智能车的电机闭环控制算法,我之所以标题没有写上智能车电机PID闭环控制算法是因为PID 算法根本就不是特别好的适用于智能车这种变化很快的系统,对于智能车,电机的调速可以说是时时刻刻再进行调速控制的,我上面说描述的经典PID 算法,都是针对一些惰性系统,也就是说是变化比较慢的系统的,所以对于智能车的电机调速采用完完整整的PID 算法,是根本不可取的,及时采用了,你必须要经过一些变换和改进才能使用。以上的简述只是鄙人自己的看法,如有错误,请各位高手指正。现在估计您会疑问,PID 不适用于智能车的电机控制,那什么才适用呢? 鄙人原来做过智能车,从鄙人本身的理解,P 算法控制电机,也就是比例控制是最好的,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不存在积分和微分效应,非常适用于适用于控制周期短的系统,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逻辑控制算法,可能要采用PD算法,用微分来做补偿,防止震荡和超调。下面来说下电机控制算法从开始的加入到最终的确定的方法: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安装了编码器,车速有反馈,只有加上编码器,有了反馈,才能组成一个闭环系统。当然您也可以加上码盘,或者霍尔开关等一切可以返回车速的东西都可以。 (1)首先建议在车速比较慢的时候,采用PID 算法来控制电机,为什么开始要建议您采用PID 呢?主要是为了让您更加深刻理解PID 算法的精髓和调试步骤方法等,有助于以后对控制算法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书写。调试PID 三个参数的方法,很多地方都提供了,我在这里简单的说下:首先将ID 参数都变为0,先调整P 比例参数,调整到速度基本上跟您给定的速度差不多,也就是说基本稳定在您给定的脉冲数,当然这个时候会非常的震荡,不要担心,接下来调整I,调整I 的结果就是震荡会消除很多,但是车速会变化缓慢,也就是说会有一些延迟,然后再调整D,调整D 的结果就是增强调节的灵活性和预见性,在给定速度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以一个平稳过渡来变换,而且速度可以长时间稳定在给定速度附近,然后PID 三个参数的基本范围就确定了,然后再根据实际的跑车来微调这些参数,当然在您调试PID之前,请仔细阅读PID 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您的调试和理解,

控制回路PID参数整定方法精

Honeywell DCS 控制回路PID参数整定方法 鉴于目前一联合装置仪表回路自控率比较低,大部分的回路都是手动操作,这样不但增加了操作员的工作量,而且对产品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特编制了此PID参数整定方法。 一、修改PID参数必须有“SUPPERVISOR”及以上权限权限,用键盘钥匙可以切换权限,钥匙已送交一联合主任陈胜手中; 二、打开要修改的控制回路细目画面,翻到下图所示的页面,修改PID控制回路整定的三个参数K,T1,T2; 三、PID参数代表的含义 K:比例增益(放大倍数),范围为0.0~240.0; T1:积分时间,范围为0.0~1440.0,单位为分钟,0.0代表没有积分作用; T2:微分时间,范围为0.0~1440.0,单位为分钟,0.0代表没有微分作用。 四、PID参数的作用 (1)比例调节的特点:1、调节作用快,系统一出现偏差,调节器立即将偏差放大K倍输出; 2、系统存在余差。 K越小,过渡过程越平稳,但余差越大;K增大,余差将减小,但是不能完

全消除余差,只能起到粗调作用,但是K过大,过渡过程易振荡,K太大时,就可能出现发散振荡。 (2)积分调节的特点:积分调节作用的输出变化与输入偏差的积分成正比,积分作用能消除余差,但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T1由大变小时,积分作用由弱到强,消除余差的能力由弱到强,只有消除偏差,输出才停止变化。 (3)微分调节的特点:微分调节的输出是与被调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在引入微分作用后能全面提高控制质量,但是微分作用太强,会引起控制阀时而全开时而全关,因此不能把T2取的太大,当T2由小到大变化时,微分作用由弱到强,对容量滞后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对纯滞后没有效果。 五、如果要知道控制回路的作用方式,可以进入控制回路的细目画面,进入下图所示页面: 其中“CTLACTN”代表控制器作用方式,“REVERSE”表示反作用,“DIRECT”代表正作用。 六、控制器的选择方法 (1)P控制器的选择:它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允许被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系统; (2)PI控制器的选择:它适用于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被控量不允许有余差的控制系统;

如何进行PID参数整定

如何进行PID参数整定 如何进行PID参数整定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产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把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丈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适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进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进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假如在进进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

(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进“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即是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进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 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进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进“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猜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即是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在PID参数进行整定时假如能够有理论的方法确定PID 参数当然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多的是

模糊PID温度控制毕业设计

模糊PID温度控制毕业设计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控制对象各种各样,温度是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普遍而且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高效地进行生产,必须对它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温度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关键在于测温和控温两方面。温度测量是温度控制的基础,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由于控制对象越来越复杂,在温度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提高控制性能,满足不同系统的控制要求,是目前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温度控制一般指对某一特定空间的温度进行控制调节,使其达到工艺过程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电锅炉温度控制的方法。 电锅炉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能量转换装置[1]。具有结构简单、无污染、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与传统的以煤和石化产品为燃料的锅炉相比还具有基本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热效率高、能量转化率高等优点。近年来,电锅炉已成为供热采暖的主要设备。 锅炉控制作为过程控制的一个典型,动态特性具有大惯性大延迟的特点,而且伴有非线性。目前国电热锅炉控制大都采用的是开关式控制,甚至是人工控制方法。采用这些控制方法的系统稳定性不好,超调量大,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响应慢,实时性差。另外,频繁的开关切换对电网产生很大的冲击,降低了系统的经济效益,减少了锅炉的使

用年限。因此,研究一种最佳的电锅炉控制方法,对提高系统的经济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工业控制的发展概况 工业控制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经历了三个阶段50年代末起到70年代为第一阶段,即经典控制理论阶段,这期间既是经典控制理论应用发展的鼎盛时期,又是现代控制理论应用和发展时期;70 年代至 90 年代为第二阶段,即现代控制理论阶段;90 年代至今为第三阶段,即智能控制理论阶段[2]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它以经典控制理论为主要控制方案,采用常规气动、液动和电动仪表,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流量、压力和液位进行控制。在诸多控制系统中,以单回路结构、PID 策略为主,同时针对不同的对象与要求,设计了一些专门的控制算法如达林顿算法、Smith 预估器、根轨迹法等。这阶段的 主要任务是稳定系统、实现定值控制。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以微型计算机和高档仪器为工具,对复杂现象进行控制。这阶段的建模理论、在线辨识和实时控制已突破前期的形式,继而涌现了大量的先进控制系统和高级控制策略,如克服对象时变和环境干扰等不确定影响的自适应控制,消除因模型失配而产生不良影响的预测控制等。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干扰和模型变化,以满足复杂的工艺要求,提高控制质量。 第三阶段:高级阶段。不论从历史和现状,还是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来看,控制方法主要朝着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理论的迅速崛起为控制的智能化提供了一个腾飞的工具。智能控制理论中,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系统是最有潜力的三种方法。专家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故障诊断和监督控制以及检测仪表有效性检测等方面获得成功应用;神经网络则可为复杂非线性过程的建模提供有效

PID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PID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班级: 姓名:侯泉宇 学号:52 PI D 调节器从问世至今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 在这几十年中, 人们为它的发展和推广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使之成为工业过程控制中主要的和可靠的技术工具。即使在微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过程控制中大部分控制规律都未能离开 PI D, 这充分说明 P I D 控制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PI D 控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就是控制器三参数( 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微分时间) 的整定。整定的好坏不但会影响到控制质量, 而且还会影响到控制器的鲁棒性。此外, 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名目繁多的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能造成模型参数变化甚至模型结构突变, 使得原整定参数无法保证系统继续良好的工作, 这时就要求 PI D 控制器具有在线修正参数的功能, 这是自从使用 PI D 控制以来人们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 PI D 参数自整定概念的基础上, 对 P I D 参数自整定方法的发展作一综述。 PID 参数自整定概念PI D 参数自整定概念中应包括参数自动整定(auto tuning) 和参数在线自校正( self tuning onli ne) 。具有自动整定功能的控制器, 能通过一按键就由控制器自身来完成控制参数的整定, 不需要人工干预,它既可用于简单系统投运, 也可用于复杂系统预整定。运用自动整定的方法与人工整定法相比, 无论是在时间节省方面还是在整定精度上都得以大幅度提高, 这同时也就增进了经济效益。目前, 自动整定技术在国外已被许多控制产品所采用, 如 Lee d s &N or th r o p 的 El ec t r o ma x V、 Sa tt Con tr ol r 的 ECA40 等等, 对其研究的文章则更多。 自校正控制则为解决控制器参数的在线实时校正提供了很有吸引力的技术方案。自校正的基本观点是力争在系统全部运行期间保持优良的控制性能, 使控制器能够根据运行环境的变化, 适时地改变其自身的参数整定值, 以求达到预期的正常闭环运行, 并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早在 20 世纪 7 0 年代, As tr o m 等人首先提出了自校正调节器, 以周期性地辨识过程模型参数为基础, 并和以最小方差为控制性能指标的控制律结合起来, 在每一采样周期内根据被控过程特性的变化, 自动计算出一组新的控制器参数。20 世纪 80 年代, Fo x bo r o 公司发表了它的 EX AC T 自校正控制器, 使用模式识别技术了解被控过程特性的变化, 然后使用专家系统方法去确定适当的控制器参数。这是一种基于启发式规则推理的自校正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 神经网络的概念开始应用于自校正领域。具有自动整定功能和具有在线自校正功能的控制器被统称为自整定控制器。一般而言, 如果过程的动态特性是固定的, 则可以选用固定参数的控制器,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由自动整定完成。对动态特性时变的过程, 控制器的参数应具有在线自校正的能力, 以补偿过程时变。 2 P ID 参数自整定方法 要实现 PI D 参数的自整定, 首先要对被控制的对象有一个了解, 然后选择相应的参数计算方法完成控制器参数的设计。据此, 可将 PI D 参数自整定分成两大类: 辨识法和规则法。基于辨识法的 PI D 参数自整定,被控对象的特性通过对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分析来得到, 在对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基于模型的一类整定法计算 PI D 参数。基于规则的 PI D 参数自整定, 则是运用系统临界点信息或系统响应曲线上的一些特征值来表征对象特性, 控制器参数由基于规则的整定法得到。 2. 1 辨识法 这类方法的本质是自适应控制理论与系统辨识的结合。为解决被控对象模型获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