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2016.7.12

合集下载

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2021版)

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2021版)

推荐强度
A 级推荐
证据级别
1 级证据
② 对于成年糖尿病患者,尤其伴有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在严格控制血 糖和血压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首发脑卒中的风险
A 级推荐
3 级证据
③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 险因素,应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重视程度
面部表情(微笑或示齿)面部下垂
握力
臂力
最后一次知道患者无症状的时间:
年月
评估结果
口是
口不详
口是
口不详
口是
口不详
口是
口不详
口是
口不详
正常 左侧








口否 口否 口否 口否 口否 右侧 口 口 口
注:项目 1~6 全部为是(或不 详),则符合 LAPSS 筛选标 准, 如果符合 LAPSS 卒中筛 检标准,立即电 话通知接诊医院, 否则继续选择适 当的治疗协议。
C
血脂管理
D
——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
X X X 市 X X 医院
生活方式管理推荐
序号
推荐内容
推荐强度
① 建议膳食种类应多样化,且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 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A 级推荐
证据级别
1 级证据
② 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风 险,推荐食盐摄入量≤6g/d
A 级推荐
1 级证据
③ 对卒中筛查呈阳性和/或高度怀疑为脑卒中的患者应迅速转移到最近的能 够实施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医疗机构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脑卒中病房是专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护理和治疗的场所,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服务,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 护理目标- 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隐私权。

- 有效管理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

3. 护理规范3.1 入院评估- 对每位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 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3.2 安全管理- 在患者的床边放置必要的安全设备,如便椅、防滑垫等,以预防跌倒。

- 定期检查患者的卧位,避免长时间固定在同一姿势,防止压疮的发生。

- 定期检查患者的导尿管和胃管,保持通畅并避免感染。

-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3 疼痛管理-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疼痛管理计划。

- 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VAS评分、面部表情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

-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3.4 液体管理- 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确保水平衡。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征,调整液体摄入量和输液速度。

-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尿酸等,以评估液体管理的效果。

3.5 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 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 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和营养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6 康复护理- 早期进行功能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如肢体活动、言语训练等。

- 提供康复设备和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脑卒中病房是专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护理和治疗的场所。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高效和综合的护理,制定了本护理规范。

一、脑卒中病房的环境要求:1.1 温度和湿度:脑卒中患者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敏感,病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2-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

1.2 通风和空气质量: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的积聚。

定期检查空调设备和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

1.3 光照:病房内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照和良好的照明设备,以提供舒适的环境。

1.4 噪音控制:尽量减少病房内的噪音,保持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的休息和康复。

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求:2.1 个人卫生:定期为患者进行全身清洁,包括口腔护理、洗脸、洗澡等。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和床疮的发生。

2.2 患者定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要,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肌肉僵硬和压疮。

2.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和体重变化,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2.4 排泄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及时清理患者的尿布和便盆。

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正常的排尿和排便习惯。

2.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合理使用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6 安全保护:确保病房内的环境安全,防止患者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定期检查病房内的设备和用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2.7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脑卒中的预防、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案,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

三、脑卒中病房的护理管理要求:3.1 护理记录: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生命体征、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等。

记录应准确、完整、及时,并进行签名和审核。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简称CVA)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在脑卒中病房中,护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是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护理和康复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一、脑卒中病房的基本要求1. 病房环境:脑卒中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

2. 装备设施: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护理团队:脑卒中病房应配备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护士和医生,并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二、脑卒中病房的护理流程1. 入院护理:a. 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评估、病史了解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b.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c. 患者入院后,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头颅CT等。

2. 日常护理:a. 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

b. 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c.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

d. 排泄护理:定期记录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保持排泄通畅。

e. 安全护理:保持病房的安全和整洁,防止患者意外摔倒和滑倒。

f.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3. 特殊护理:a. 神经系统护理:根据医嘱,进行神经系统的特殊护理,如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训练、理疗等。

b. 呼吸护理:对于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

c. 心血管护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心率、血压的监测和处理。

d. 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适宜的营养方案,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06
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 准的推广与展望
推广措施
培训专业护理人员
01
建立脑卒中专业护理培训基地,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护理质量。
宣传教育
02
开展脑卒中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制定推广计划
03
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包括目标、策略、实施步骤和评估标准
等,确保规范标准的推广效果。
家庭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庭护 理技巧,如翻身拍背、康复训练等,提高患者居 家护理质量。
护理流程与步骤
接诊流程
分级护理
并发症预防
康复评估
出院指导
及时接诊脑卒中患者, 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 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明 确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 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措 施,如急性期患者需密 切观察病情变化,康复 期患者需根据康复计划 进行训练。
THANKS
03
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 准
指导思想
以患者为中心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 复效果为目标,全面关 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需求。
科学化、标准化
参照国内外相关护理标 准和规范,结合我国实 际情况,制定规范、科 学、实用的脑卒中护理 指导建议。
全面指导
涵盖脑卒中预防、急性 期护理、康复期护理、 家庭护理等各个环节, 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 连续的护理指导。
当前护理状况
1
脑卒中护理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临床医学的 重要分支
2
护理专业队伍日益壮大,涵盖急性期救治、康 复护理、长期照护等多个环节
3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措施不断完善,包括心 理支持、营养管理、康复训练等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1.生活起居生活有规律,不宜熬夜,不过度劳累,不久坐,戒烟限酒。

内经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夜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2.饮食营养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荤素搭配,多吃粗粮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腌制食品。

一日三餐应按时进餐,进餐不宜过饱,忌暴饮暴食,肥甘厚腻。

3.运动每天适当的活动,每次至少30分钟。

若是老年人或者身体虚弱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活动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

4.药物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要按时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者擅自停药。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服药,同时监测血压,尽量让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若是糖尿病伴随高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服药期间应注意用药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若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5.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利于及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可以观测药物的效用及不良反应。

6.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愉悦,避免大喜大怒,情绪起伏不定,应使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中医学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悲伤肺,思伤脾。

可使用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使心情放松,平静。

7.在人群中普及脑卒中早期识别的知识脑卒中早期是有一定的征兆的,。

脑卒中的发病征兆主要有一下几种:A.一侧上肢或者下肢突然麻木或者无力;B.双眼不明原因的突然视物模糊或失明;C.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D.面部一侧突然麻木和(或)无力,;E.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或者言语不能理解;F.突然出现的癫痫。

如果发现患者有以上症状出现,应立即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9.避免脑卒中诱因的刺激情绪激动,用力排便,过于劳累,暴饮暴食,气温骤变及季节的变换等都是脑卒中的诱发因素,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诱因的刺激。

10.脑卒中的季节性预防有研究认为,冬季因为气温低,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意见征集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小组讨 论的形式,广泛征集医护人 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 建议。
专家共识与意见征集
专家共识
经过多次专家咨询和讨论,就脑卒中护理的关键问题和最佳实践达成了广泛 共识。
意见征集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听取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 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3.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计划,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4. 强化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照护者的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 ,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尽管本指导建议规范标准在总结现有研究和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脑卒中护理的指导建议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最终版本的确定
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 议规范标准》的终稿。
该规范标准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脑卒中 护理指导和建议,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04
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 范标准的核心内容
护理评估与诊断
确定护理问题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 助检查,确定脑卒中患者的护 理问题,如吞咽困难、肢体瘫
指导建议的亮点
本指导建议规范标准在总结大量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针对脑卒中护理的关键环节制定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具有以下亮点
1. 重视早期康复
强调在脑卒中发生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 量的提高。
2. 关注心理护理
针对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出了相 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等。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习惯,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低盐 、低脂、低糖的原则,保证营 养均衡。
预防并发症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 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 染。
促进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如肢体活动、语言训练等,以
促进功能恢复。
专科护理
01
02
03
药物治疗
目的及范围
规范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 理质量。
涵盖了脑卒中患者的评估、诊断、治 疗、康复和出院后的护理等方面的内 容。
推广科学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为医疗 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参 考。
02
护理指导规范
基础护理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
意识状态和尿量等变化。
05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预防并发症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尽量减少 使用机械通气和雾化吸入时的不当操作。
预防压疮
定期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等保护措 施,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受压。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适当抬高下肢,定期更换体位,遵医嘱使用弹力袜、间歇气压装置 等预防性措施。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
心态。
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 记录并报告医生。
并发症预防
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定期翻 身、预防压疮等。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关注药物反应,及 时调整用药方案。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 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A级 B级 C级
D级

A级
B级 C级 D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A级 B级 C级 D级
A级
B级 C级 D级
基于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 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 究(高质量) 基于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 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 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基于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 D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 或专家意见 推荐强度(分四级,I级最强,Ⅳ级最弱) 基于 A 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基于 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基于 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基于 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 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或1 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 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 意见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 基于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 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 究(高质量) 基于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 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 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基于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 D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 或专家意见

表1 推荐级别及证据类型[5] 推荐级别 证据类型 1a: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
A级:推荐给所 价,设计严谨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 1b:较低偏倚风险的随机对照 有医院 1c:较高偏倚风险的随机对照 2a: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的系统 B级:推荐给大 分析 2b: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 多数医院 2c:设计良好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 C:推荐给符合 3:非试验性描述研究、病例报告、案例系列 条件的医院 D:供医院参考 4:没有任何前述证据支持的专家意见或看法 推荐强度(分四级,I级最强,Ⅳ级最弱) 基于 A 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基于 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基于 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基于 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 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或1 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 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 研究 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 意见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

前言
美国心脏病协会2015年公布的心脏病和脑卒中的统计数据显 示[1],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根据2013年《中国医 学科技发展报告》,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新发病例约250 万,幸存者600~700万,残疾率高达75%,具有发病率高、死亡 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 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在100亿 元以上,加之间接经济损失花费近200亿元[2],对个人、家庭和社 会造成沉重负担。脑卒中的临床诊疗策略中,护理贯穿在预防、 救护、诊治和康复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尤其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 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至今还没有发表关于脑卒中护理 指导规范。为了总结和推荐脑卒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循证依据,在 国内建立脑卒中的护理规范,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办 公室组建脑卒中护理指南编写小组,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杨 莘教授组织多家医院护理专家团队,基于国内外脑卒中相关研究 进展和指南[3,4],对脑卒中护理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共同编写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2015》,文献检索至2015年2月,文 中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及证据类型如下:
员:按笔划顺序
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 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 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 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 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 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 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 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 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 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 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 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 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 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 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 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 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
组长:杨 刘 徐
莘 谢家兴 王 军 唐云红 常 红 芳 敏 刚婷婷 林蕾蕾
成员:梁建姝
袁巧玲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Mozaffarian D,Benjamin EJ,Go AS,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5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2015,131(4):e29-322. [2]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简介./中国心脑血管 网,2013. [3]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e attack 2008.Cerebrovasc Dis.2008,25(5):457-507. [4] Goldstein LB,Bushnell CD,Adams RJ,et a1.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Stroke.2011, 42(2):517-584. [5] Solari-Twadell P A, Hackbarth D P. Evidence for a new paradigm of the ministry of parish nursing practice using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J]. Nursing Outlook, 2010, 58(2):69-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