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特点
中医护理技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护理,注重预防和保健,采用多种技术手 段,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针对患 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 的康复进程。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 果,如针灸治疗能够缓解 疼痛、改善睡眠等。
国际化与交流
中医护理技术逐渐走向国 际,与世界各地的医学体 系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全 球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0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 用
针灸护理
总结词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等。
拔罐护理
总结词
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舒筋活血、散寒 止痛的目的。
详细描述
拔罐护理是利用负压吸引作用,使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刺激 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舒筋活血、散寒止痛的目的。拔罐护理 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推拿护理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气血流通,缓解 肌肉疲劳和疼痛。
中药护理
总结词
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中药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人体机能,以达到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目的。中药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虚证等的治疗和调理。
03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也逐渐得到重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调理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其疗效受到许多医护工作者的肯定,下面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

1、医疗护理方面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医疗护理中,可通过草药浴、中药膏敷、中药细磨、艾灸、拔火罐、针灸等方法,较好地调理人体脏腑、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缓解病痛,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可以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西药、康复等辅助治疗手段,起到协调作用,促进康复。

2、健康保健方面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如经常按揉大腿内侧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足底反射区按摩则有助于缓解心理疲劳、促进身心健康等等。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方便简单、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等优点,适用于普通人群,是健康保健时的理想选择。

中医护理技术在康复护理中,可通过针灸、艾灸、拔火罐等技术,对疼痛、残疾、功能障碍等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

此外,针灸还可协调人体气血失调,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加速伤口愈合、促进恢复。

1、针灸针灸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针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压力和焦虑等不适症状。

针灸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脊柱侧弯、痛经、失眠、疲劳等,同时,在康复期间的针灸,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2、艾灸艾灸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见方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及亚健康问题的调理和治疗。

艾灸通过灸刺激,达到温热穴位,温通经脉、活血止痛、调节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艾灸可通过经验配伍艾草及其他中草药制成艾炷、艾球等形式,贴敷、灸烧、缠绕等不同的艾灸方式组合使用,达到最佳调理效果。

3、中药膏敷中药膏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不象其他中医疗法需要直接刺激皮肤,而是通过制成中药膏贴敷患处,来达到舒筋活络、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消肿等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中医护理技术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传统的中医药物、按摩、针灸、拔罐、民间疗法等,结合新的疗法和西医技术,以实现辩证施护、健康教育、指导治疗等技能为目的,对病人进行护理的一种护理学体系。

它依靠自身独特的传统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西医学的最新疗法和新的护理理论,从而获得了非常重要的健康护理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总结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推进和普及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保健服务。

二、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1、护理理论价值中医护理技术坚持以护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药学思想,运用辩证施护、心理护理等护理学思想,让护理的模式和风格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为护理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向。

它强调护理的功能,以及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的意识和技能,并发挥其传播和交流在护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2、医疗价值中医护理技术依据中医学理论,采用药物、按摩、针灸、拔罐、民间疗法等中医药物疗法,以及西医学化学药物治疗等技术,有效地治疗和调节多种疾病,从而保持和提高病人的身体健康。

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健康,促进病人痊愈,提高其康复能力,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3、健康教育价值中医护理技术把健康教育纳入其理论体系中,按照中国传统的健康理念和实践,通过指导护理人员的施护行为,让患者更加清楚自己的病情,并且在护理前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改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为患者提供长期安全而有效的健康护理。

三、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和保健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护理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普遍,中医护理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理论、医疗以及健康教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对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护理和保健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需求。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医护理,一种传统的医学护理方法,在众多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注重人的整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可以维护人的身体健康、改善疾病症状、缓解痛苦,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中医护理的理论依据中医护理是一种以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医学护理方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健康的身体是由各系统器官协作平衡、脏腑互济、气血畅通而形成的。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个人反应等综合因素来进行护理干预。

重视护理过程中的调和、舒缓和自我养护,追求“和为贵”的生活和治疗方式。

二、中医护理的具体方法1.中药熏蒸法:通过将中药煮开后进行熏蒸,使中药成分经皮肤吸收而产生药效,具有舒筋活血、祛湿除痛等功效。

适用于关节疼痛、肌肉劳损、慢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2.中药泡脚法:将中药配成泡脚水,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腰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

3.艾灸法:用艾叶温热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治疗风寒湿痹、痛经、失眠、腰肌劳损等疾病。

4.针灸、刮痧、拔罐:通过按摩、刺激人体穴位,以恢复生命能量平衡,促进气血流畅,解除疼痛或缓解病情。

三、中医护理的优点中医护理方法不仅治疗疾病有效,而且愈后效果持久、副作用较小。

同时,中医护理侧重于从根本上调理身体,维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此外,中医护理方法简便易行,家庭和社区患者也可以通过中医护理方法实现自我康复、病自愈的效果。

四、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中医护理可以用于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失眠等。

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主要是注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个体化治疗,把中医护理方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营养指导以及心理重建等综合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总之,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护理方法,应用广泛,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医护理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

它重视患者的整体状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的理念,通过中医养生保健、诊疗及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脉诊、舌诊和中医辨证施护理:中医护理重视运用中医的独特诊疗手段,如脉诊、舌诊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例如,舌诊能够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指导营养护理、药物治疗等措施。

2.中药疗法: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中药疗法。

通过合理选用中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调理和治疗。

中药疗法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3.中医经络施护理:中医的经络施护理,是指通过按摩、刮痧、拔罐等手段刺激和调理经络,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

经络施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和康复。

4.针灸功能性康复护理: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针灸功能性康复护理是指通过针灸技术,对患者的特定病症进行调理和康复。

例如,在针灸治疗卒中后遗症的过程中,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脑供血和功能状态,促进康复。

5.中医养生护理: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平衡养生。

中医养生护理是指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和指导。

例如,根据中医的药膳理论,合理搭配食物和药材,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

总结来说,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通过融合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需要严格遵循中医的原则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培训,提升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水平。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提供全面的护 理服务,包括身体、心理、社会 等方面,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 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需求,促 进与患者的合作。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加强医护人员 的协作,提高医疗团队的效率和 工作质量。
YOUR LOGO
THANK YOU
起源:古代中医护理技术的形成 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创新:现代中医护理技术的突破与进步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
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 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相互联系,需全面考虑患者 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 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 情志调护等手段,提高患者身体 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调 整护理措施。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操作前应确保治疗环境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 染。
操作后的护理
观察病情:对患者的 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 察,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并处理。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妇产科的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在妇产科的具体应用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在妇产科的未来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与护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通过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技术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药治疗、中医按摩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康复运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首先是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是中医护理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中药和用药方法,调整患者的体质,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使其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对于外感风寒感冒患者,中医护理师可以选择辛温散寒的药物,如荆芥、薄荷等,通过辛散发汗的作用将风寒引出,促进患者的回复。

其次是中医按摩推拿。

中医按摩推拿技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患者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按摩和刺激,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起到调理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按摩推拿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医护理师可以通过对患者颈部的穴位进行推拿,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再次是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的疗法。

中医针灸技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患者,中医护理师可以通过针灸刺激胃脘穴,调节患者的胃气,改善胃炎的症状。

此外,中医针灸技术还可以用于镇痛、解痉、调理气血等方面的治疗。

最后是中医康复运动。

中医康复运动是一种结合中医康复理论和方法的运动方式,通过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和运动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病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康复运动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广泛,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中医护理师可以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通过运动的方式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缓解疾病的症状。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在临床上,中医护理是指通过运用中医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中医药的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对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手段。

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疾病护理观念,注重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平衡,以促进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护理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医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人们了解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如合理饮食、养生保健、情志调摄等,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中医护理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医护理注重对患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通过望、闻、问、切等检查手段,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从而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3. 中医护理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中医注重疾病的康复过程,通过中医药的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疗法,以及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理等,促进病情的好转,加速康复过程。

4.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中医注重整体和动态观察病情,通过针灸、中药、气功等方法,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有效管理慢性病。

5. 中医护理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中医护理注重对手术患者的全面护理,包括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护理、术后饮食调理等,加速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总之,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通过多方位、多方法的综合护理手段,对疾病进行综合性护理。

中医护理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和调理,强调防治并重,以及疾病的康复和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的应用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管理慢性病,在各个阶段对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保障措施
2.护理部职责:
(1)负责组织指导全院各病区规范地实施中 医适宜护理技术。
(2)负责确定全院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项 目,制定中医护理工作检查评估办法、标准、细 则等,并组织实施。
(3)定期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保障此 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保障措施
3.护士长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本病区全面、规范地实施中医 护理工作。 (2)负责组织开展本病区中医护理工作的质 量控制、疗效评估及持续改进。病区护士遵照医 嘱规范执行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拔罐技术
中药穴位 贴敷法
中药塌渍 法
艾灸技术
食疗药膳 技术
耳穴压豆
中药离子 中药冷热 中药泡脚
导入技术 敷法
技术
蜡疗技术
穴位磁疗 技术
耳尖放血 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 (二)
中药涂药 技术
中药熏蒸 技术
中药灌肠 技术
中药熏洗 法
小儿捏脊
穴位按摩 法
穴位注射 法
刮痧疗 法
刮痧疗法
1. 刮痧的功效:活血祛瘀,调整阴阳, 舒筋通络,促进代谢,排除毒素。
“范进中举”就是一个绝妙 例子。范进由于多年来未能进 举,被家瞧不起,当他经过 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时, 由于过喜而伤心,突然患了狂 躁型精神病。范进家人在医生 的授意下以恐吓方法刺激范进, 范进收到了惊吓,抑制了亢奋 的情绪,又恢复了正常心神功 能。
2.现代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 导下,已经形成了简、便、廉特色的中医护理技术和服务流 程。
耳穴压豆
3.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如电针、放血等。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 宜用耳穴压贴法。
(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治 疗者,可轻刺激,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4)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 暂不宜针刺。待耳廓皮肤病变治愈后,可用耳穴治疗.
• 中医护理的发展 • 中医护理的要求及保障 • 中医护理的内容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的发展
一、古代中医护理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中医观察患者的方法和生活起 居、饮食、情志、服药等护理。
孙思邈所著《千金方》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 方药,首创了葱管导尿的方法,对消毒技术,疮疡切开 引流术和换药术等护理操作均有详细记载。
中医护理的内容
天人合一 整体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运动保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一)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即中医非药物疗法是我们祖 先的智慧结晶,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又有着 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 学方法,具有很高的传承和发展价值。
针刺法
中医护理技术 (一)
中医护理的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区医院多年来,持续深化优质服务的内 涵,不断开展新技术,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 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 上,积极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各病区 开展了10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6种以上食
疗药膳技术。
(一)工作要求
1.严格遵循医嘱。药物使用和技术操作等护
平衡火罐法
平衡火罐法
1. 平横火罐的功效: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2. 平横火罐的适应症:颈椎病,腰肌劳损,落枕等症。 3. 罐斑效应观察:水疱、水肿或水气(在罐内壁上挂满水珠,或 起罐后有水流出),中医认为其表示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 致病。如果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多表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深红、紫黑的罐斑或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示患有热 毒证。紫红或紫黑色罐斑,无丹痧和发热现象,多提示患有瘀血证。 如皮肤表面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示患有虚寒证。如皮肤表面 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示患有风证。
2. 刮痧的适应症:外感、内科、骨外科、 儿科、妇科及五官科疾病,美容保健。
3.禁忌症:体质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皮肤病变处不宜刮痧; 患者过饥、过饱、过度紧张时禁止刮痧。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1. 耳穴压豆的功效:通经活络、调节气血。 2. 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 挫伤、头疼、神经性疼痛 );各种炎症性病症(如牙周炎、 咽喉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内分泌紊乱及功能紊 乱性疾病 (甲亢、甲低、糖尿病、肥胖、更年期综合 征、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月经不调);过敏及 变态反应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各种 慢性病症;妇产科方面:如催乳等;预防晕车、晕船。
(4)拔罐后局部呈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1~2天即自行消 退。若烫伤或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防止擦破,任其自行 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具刺破放出水液,涂以甲紫药水,敷上消 毒纱布,以防感染。
中药熏蒸法
中药熏蒸法
1. 中药熏蒸法的功效:发汗作用,排毒作 用,活血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药物作用。
3.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设立福建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护理学科为重点学科。 2011年,中医护理学的相关内容被纳入执业护理考试项 目。
4.中医护理学在基层护理中拥有明显优势:预防为 主的理念,广泛的群众基础,低成本的医药费用等。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4.强化检查评估。成立医院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 任。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医院各相关部门及临床护理岗位 职责任务落实 情况的检查评估,分析问题,落实措施, 持续改进。
(二)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医院成立中医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医 院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及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任务落 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疗效评估。 (2)护理部门和护理人员职责。
平衡火罐法
4.注 意 事 项: (1)选择体位:体位要舒适,拔罐时不要随意移动体 位,以防罐具脱落。拔罐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 充实处。 (2)禁忌部位:皮肤有毛发、皱纹、溃疡、疤痕、骨 骼凹凸、水肿、过敏处。外伤骨折部位,大血管分布部位, 五官部位,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平衡火罐法
(3)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准确,注意安全。拔罐时棉球蘸酒 精不可过多,亦不能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 皮肤。使用多 罐时,罐距不宜太近,以防互相牵拉产生疼痛或脱罐。刺络拔罐时, 出血量不宜过多,一般5~7毫升。
中医适宜技术操 作流程及考核评分 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 流程图
中医适宜技术 操作考核表
中医适宜 技术分类
艾灸疗法
温盒灸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 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3.艾灸的禁忌症:(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
者,一般不宜灸疗。(2)对颜面、五官、有大血管 的部位、关节活动部位, 不宜采用瘢痕灸。(3)孕 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蜡疗法
蜡疗法
1. 蜡疗的功效:温热作用,机械压迫作用,其它作用。 2. 蜡疗的适应症:(1)各种损伤及劳损:如肌肉、韧带、肌腱的 扭挫伤,肌肉劳损,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肩腰腿疲劳疼痛等。 (2)关节病变:如关节强直、孪缩、各种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 滑囊炎等。(3)外伤或手术后遗症:手术后粘连、瘢痕等;愈合不 良的伤口或慢性溃疡等。(4)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痛、 肌炎、骨髓炎等。 (5)脘腹胀痛、虚寒泄泻、胃肠神经官能症、胃 炎、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症。 3. 蜡疗的禁忌症:活动性结核,出血倾向,感染性皮肤病,恶性肿 瘤。
1.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 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 和人才培养大纲等。
3.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 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 平。
4.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 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
7.后勤保障及财务部门为临床护理的实施提 供后勤保障及财务支撑服务。
(三)加强督导,落实责任。
中医护理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对开展中医护理 工作情况通过实地检查及病历追溯的方法进行督 导检查,并进行通报。对于适宜开展中医护理技 术的病人要求开据相关医嘱率达到1%,对于不 予开据医嘱或开据医嘱后不予实施护理的科室, 对责任人及科室负责人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及通 报批评。
(二)保障措施
4. 医疗部门及医师医务科 (1)为临床中医护理实施提供医疗方面的相 关保障和指导。 (2)加强对医师开具医嘱的规范化管理。 5.医师职责 (1)依据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医护理(技术) 相关医嘱。 (2)加强对医嘱执行的指导、督促、检查。
(二)保障措施
6.药剂部门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必要的药学 服务和专业指导。
蜡疗法
4. 注意事项:(1)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皮肤感觉障碍性疾病:如糖 尿病、植皮术后等,如有皮肤感觉障碍应作相应处理给予特别注意, 避免烫伤。(2)治疗前认真测量石蜡的温度,避免烫伤。(3)治疗 中或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或皮肤过敏者,应停止治疗。(4)加温熔 蜡时,室内要有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5)皮肤破损处可垫1-2 层消毒纱布,然后进行治疗。(6)加热医用蜡时,要采用隔水加热 法,以防变质或燃烧。(7)蜡疗室地面及时清洁,蜡疗过程中注意 防滑。(8)用于创面或体腔部位的蜡,不能再做蜡疗。
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 直观安全、收费低廉、创伤小、见效快,极大地迎合了患者 的需求,体现了以“ 安全、 优质、 高效、 低耗、 创新、 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并将“ 以病人为中心” 的 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 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2. 中药熏蒸法的适应症:高脂血症,慢性 支气管炎, 便秘,紧张性头痛,中风后遗症, 小儿腹泻,下肢静脉曲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