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中常考的12个“之父”
事业单位(教育岗)教育综合知识“之父”梳理 刘卉

教育综合知识“之父”梳理在武汉事业单位教育综合知识的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复习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之父”,常常混淆。
对于此类知识点,其实只要稍微归纳和总结,做题就相当容易了。
一、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写了《大教学论》一书,这本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成为教育学之父。
在此书中,夸美纽斯提出了以下观点:1、教学组织形式: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2、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3、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二、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虽然教育学在1632年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教育学仍不规范。
1806年,赫尔巴特著写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1、提出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形成了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4、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曾经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三、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之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也是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著作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成为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杜威的教育观点: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教育的本质: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5、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四、桑代克——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在1903年写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的观点:1、尝试错误说,学习就是不断尝试错误的一个过程。
2、学习的三条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3、学习迁移的理论:共同要素说,两种学习情境中只有存在相同成分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迁移。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

教育综合知识专题汇总人物篇一、“之父”大汇总1。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2。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3。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4。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5.冯特——心理学之父6.泰勒——课程评价之父7.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8.帕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9.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10。
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二、人物—中国——教育家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论语》,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文行忠信;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行的学习过程。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子思——与孟子并称思孟学派。
《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习过程。
2。
孟子—-《孟子•尽心上》首次使用“教育”一词;性善论、内发论代表人物、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
墨子-—素丝说4。
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外铄论代表人物5.董仲舒-—“性三品”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
朱熹-—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四书集注》、“因材施教”、“启发”一词的提出者7。
张焕纶——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近代小学教育开端8。
盛宣怀——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近代公立小学教育开端9.张百熙——起草“壬寅学制”、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0。
张之洞--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1。
荣庆——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2.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
教育综合知识

招教考试高频考点——桑代克桑代克作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可以说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必考的人物,也在我们的教育心理学书本中屡次出现。
在这里就给大家总结一下他的主要知识点。
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从人的生物的存在角度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桑代克被称为西方/美国/世界的“教育心理学之父”。
3.尝试—错误说(试误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4.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5.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在湖南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常考察的是他的第二个和第四个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来出现,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基本都出现过。
在复习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总结,及时总结,特别是那些在书本中反复出现的人物。
这样,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傲立群雄。
【真题再现】【2011-长沙天心区-多选】桑代克的学习率包括( )。
A.准备率B.联结率C.效果率D.练习率【2014-岳阳市直-单选】一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斯金纳B. 桑代克C. 华生D. 布鲁纳【备考策略】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动机冲突的类型在湖南的教师招聘考试中,除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动机冲突的类型是高频考点,也是考生出错较多的地方。
出题形式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考查动机冲突的含义;第二种较灵活,与案例结合起来考查。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注意,“趋”就是“想”的意思,“避”就是“不想”、“害怕”的意思。
做这类题时,一般情况下我们直接根据题干的字面意思来解题,切勿陷入引申思考的误区。
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
教育综合知识-常考点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常考点汇总专题三:分类1.12.情绪、情感的类型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1.学制类型(一)欧洲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1.西欧双轨制。
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
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
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
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因为一轨从中学开始,一轨只有小学。
这样就剥夺了在群众性小学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后来,群众性小学发展到了中学,才有了初中这个相对应的部分。
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是这种双轨学制。
2. 美国单轨制。
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3. 前苏联型学制。
中间型学制或是“Y”型学制,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
我国现行的学制类型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二)我国学制的发展2.我国现行学制(1) 学制结构从层次结构上看,我国现行学制包括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从类别结构上看,我国现行学制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 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其中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2) 学制类型制度类型:五四制、六三制、九年一贯制形式类型: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制15.16. 课程评价模式17. 家庭教养方式18.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从学习结果来说,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
中小学教育综合常考人物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目录第一部分你不得不知道的教育学家 (2)第一篇教育学的发展 (2)第二篇教育的发展 (15)第三篇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8)第四篇教育目的 (20)第五篇课程 (22)第二部分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心理学大人物 (25)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2 / 39第一部分你不得不知道的教育学家第一篇 教育学的发展一、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教育作用(功能):(1)社会:庶富教(2)个体:性相近,习相远3.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4.教育内容:(1)“文、行、忠、信”。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
(3)特点:偏重社会人士;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5.教学原则(1)启发诱导:①中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②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苏格拉底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3 / 39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也。
”(2)因材施教: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②解决了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③“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3)学、思、行并重: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学以致用”(4)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体现了巩固性原则(5)由博返约:解决了广度与深度的矛盾二、孟子(战国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儒家代表人物)1.思想基础:“性善论”2.教育目的:“明人伦”(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人格理想: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个体身心发展理论:内发论三、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1.思想基础:“性恶论”2.教育作用:“化性起伪”3.理想层次:培养“圣人”4.人才等级:俗人、俗儒、雅儒、大儒4 / 395.完整学习过程:“闻-见-知-行”6.提倡尊师7.个体身心发展理论:外铄论8.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四、墨子(战国初期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1.思想基础:“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教育目标:“兼士”或“贤士”3.“兼士”三条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内容特色:科学技术教育;思维能力训练5.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6.个体身心发展理论:外铄论五、老子、庄子(道家)1.思想基础:“道法自然”2.教育目标:“上士”或“隐君子”3.学习方法:怀疑、辩证法希腊三哲六、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1.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2.三步骤:讽刺、定义、“助产术”5 / 39七、 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1.代表作:《理想国》2.教育目标:培养未来统治者(“哲学王”)八、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1.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哲学家”2.代表作:《政治学》3.思想基础:“教育遵循自然”4.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九、 昆体良(古罗马。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常考知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及文化素养模块涉及的知识大多为简易常识。
对于这些模块的知识,建议大家熟记在心。
以下为大家归纳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涉及的简易常识。
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3. 诉讼就是打官司。
仲裁是指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仲裁主要针对劳动争议。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具有强制性,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诉讼的必经程序。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5. 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的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管仲。
6. 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7.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
公元前207 年,秦朝灭亡。
8. 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9.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其中,唯一没有正史记载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貂蝉。
10. 中国历史上三大皇室争权内乱: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役。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12.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13. “连中三元”是指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历史人物是唐代的崔元翰。
14.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51. “九州”指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教育领域伟人

教综中常考的12个“之父”1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他考点:1.《普通教育学》;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2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他考点:1.迷箱实验;2.尝试-错误说;3.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4.痕迹消退说;5.共同要素说。
4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5课程评价之父泰勒——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6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7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8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华生: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9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其他考点: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回复“强化”,即可查看这几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普雷马克原理。
10俄国教育心理之父乌申斯基——也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他的名言: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11智商之父推孟——他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提出智商概念。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一《综合素质》教资常考人物汇总

考综合素质,你须知道这49个著名科学家!1.塔尔塔利亚塔尔塔利亚(1449/1500——1557),意大利数学家,发现三次方程解法。
2.韦达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世界代数之父,主要著作《分析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修正》《分析五章》《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
3.笛卡尔笛卡尔(1596——1650),法国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主要著作《几何学》等。
4.雅各布第一·伯努利雅各布第一·伯努利(1654——1705),瑞士数学家,在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数论和光学方面作出了巨1大贡献。
对数学最大贡献在概率论,主要著作是《猜度术》。
5.欧拉欧拉(1707——1783),百科全书般的瑞士数学家,主要著作是《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
6.高斯高斯(1777——1855),成就卓著的德国数学家,数学上的突出贡献有高斯分布等,主要著作《算术研究》等。
7.大卫·希尔伯特大卫·希尔伯特(1862——1943),德国数学家,与爱因斯坦齐名的数学天才,主要著作《希尔伯特全集》《几何基础》《线性积分方程一般理论基础》等。
8.威廉·吉尔伯特威廉·吉尔伯特(1540——1605),英国物理学家,第一2个发现磁现象的人,主要著作《磁石论》。
9.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1546——1601),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由他编著经开普勒完成的《鲁道夫天文表》成为当时最精确的天文表。
10.约翰·开普勒约翰·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即“开普勒定律”,主要著作《梦》《新天文学》等。
11.布莱斯·帕斯卡布莱斯·帕斯卡(1623——1662),法国物理学家,物理学“帕斯卡定律”的证明者,主要著作《论算数三角形》,论文《圆锥曲线论》。
12.克里斯蒂安·惠更斯3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荷兰物理学家,发现光的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主要著作《光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综中常考的12个“之父”,你知道几个?
1现代教育之父
—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他考点:1.《普通教育学》;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2心理学之父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PS:之前年份的总结中冯特的时间有误,回复“年份”两字查勘勘误版)
3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他考点:1.迷箱实验;2.尝试-错误说;3.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4.痕迹消退说;5.共同要素说。
4终身教育之父
5课程评价之父
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6幼儿教育之父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7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
8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
9程序教学之父
其他考点: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回复“强化”,即可查看这几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普雷马克原理。
10俄国教育心理之父
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他的名言:
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11智商之父
-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提出智商概念。
其他考点: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 100
12北大之父
蔡元培——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被毛泽东成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