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张远景)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研究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研究张乐【摘要】下背部病痛,活动受限等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造成。
临床上有针对下背部疼痛的多种治疗,中医方面针刀是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现已经在中医临床广泛开展。
文章针对于下腰段的生理病理以及针刀的特点,作用机理,分析针刀对于下背部疾病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以及针刀临床的发展前景。
%Diseases such as lower back pain and restricted movement is the comm on disease to humans,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reatment for low back pain patients, as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non operation treatment.It have carried out widely in clinical medicine. In this article,according to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lower lumbar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analysis needle knif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the lower back principl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cupuncture clinical.【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103-104)【关键词】针刀;腰椎间盘突出症;综述【作者】张乐【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流行病学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较高(7.26%)[1]。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多久做一次好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多久做一次好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封闭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面对这种疾病,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小针刀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疾病治疗方式,备受关注。
那么,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多久做一次好呢?1. 小针刀治疗原理小针刀治疗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手段,切断或破坏病变的腰椎间盘组织,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症状的方法。
通过引入精密的针刀技术,可以精准作用于患者的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该方法对腰间盘突出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2. 频次问题针对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频次问题,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的频次。
通常情况下,小针刀治疗一次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症状,但是对于一些慢性、复发性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 治疗间隔针对小针刀治疗的治疗间隔问题,一般来说,治疗间隔也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小针刀治疗的治疗间隔可以在2周到1个月左右。
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更短的治疗间隔,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4. 多次治疗考虑如果患者在第一次小针刀治疗后效果明显,但是症状并没有完全缓解,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多次治疗。
多次小针刀治疗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5. 医生建议在确定小针刀治疗的频次和治疗间隔时,患者应当听从医生的建议,按医生的指导来进行治疗。
同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认真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循医嘱,做好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工作,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选择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时,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治疗,合理安排治疗的频次和间隔,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针刀能治好腰间盘突出吗多少钱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效果及费用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
医疗技术的进步,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那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到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治疗费用又是多少呢?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原理
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超声定位和导航技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将针尖精确放置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利用高频电流切除腰椎间盘的一部分,达到减轻神经压迫的效果。
相比传统手术,小针刀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因人而异。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小针刀能够取得
良好的疗效,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并不适合小针刀治疗,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最好遵医嘱,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费用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费用因医院、医生、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异。
一般
来说,小针刀手术的费用相对传统手术来说较高,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很多患者愿意支付这样的费用。
在选择小针刀治疗时,除了考虑费用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治疗效果、手术风险等因素,做出明智的选择。
结语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赵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从事文员的职务,多年来勤勤恳恳也让她成为了文职部门的主管。
但是最近半年来,小赵总感觉自己腰部疼痛,每次下班时从位子上站起来还会感到右下肢麻木,尤其是在久坐、久站或者过于劳累的时候,这些症状就会加重。
小赵也曾经找医院进行过推拿、牵引,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不得已小赵专门去医院进行诊治。
查体:腰部活动受限,腰肌僵硬。
L4~L5棘间及棘旁开3cm处均有压痛且向右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试验:右45(+)。
膝、踝反射均正常,右小腿外侧感觉稍迟钝。
影像学检查:腰椎X片显示腰曲变直,余未见明显异常;腰椎CT 示L4~L5,椎间盘轻度膨出。
小赵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医生对小赵施行了小针刀治疗,在局部麻醉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回”字形针刀整体松解术,针刀治疗后,立即进行了连续提腿复位手法,使其复位。
医生嘱咐小赵6个小时内不能翻身,并且绝对卧床7日。
同时给予小赵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治疗3日。
7天后,小赵前来复诊,小赵告诉医生自己的右下肢麻木、疼痛已明显减轻。
医生对小赵进行第2次针刀治疗,松解胸腰结合部和骶棘肌起点的粘连和瘢痕。
即分别松解T12~L1、L1~L2、L2~L3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两侧的关节突韧带和骶棘肌起点。
实施小针刀手术48小时后,给小赵予以腰部超短波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日。
就这样经过三次的小针刀手术治疗,小赵的肢体麻木、腰部疼痛等症状终于消失。
此后,小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腰疼的毛病一次也没有再犯过。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需要休息多久才好转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需要休息多久才好转
腰椎间盘突出,即俗称的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脊柱疾病。
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小针刀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患者在接受小针刀治疗后,需要足够的休息来促进康复,并确保疾病好转。
那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需要休息多久才能见效呢?
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通过微小的针尖刺入病变组织进行热消融,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效果。
患者通常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恢复较快。
休息时间
在接受小针刀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在床上休息1-2 天。
这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减少活动对手术部位的影响。
不过,在术后的第三天,患者应开始适量的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在整个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以免加重腰椎的负担,延缓康复。
此外,保持正确的坐姿、走路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是重要的。
患者自我康复
除了休息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自我康复的方法。
如保持良好的体重,不过度用力或劳累,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加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等。
总的来说,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后,患者需要休息1-2 天,逐渐恢复活动,同时通过自我康复的方式保持腰部的健康。
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进行康复恢复,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有用吗

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有用吗
得了腰间盘突出是很痛苦的,因为想要治好这个病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这个病的发病年龄大多是青年和老年人身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有些是并不能彻底根治的,还会复发,听说有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很多人想试试,但是不知道到底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有用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退行性病变,压迫坐骨神经引起下
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治疗分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而手术(小针刀属于微创手术)摘除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期长,费用昂贵因而受到极大限制,而且作过手术的患者基本上丧失劳动和剧烈运动的能力,许多手术成功患者的复发期也基本在3-4年左右.
95%的腰锥间盘突出患者保守治疗就可以解除症状,按摩,
牵引,理疗只能缓解症状,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是无菌性炎症,一
般的消炎药不起作用
老年人多患有多种内科疾病,用中医传统膏药外敷,
能够强筋健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标本兼治,
安全无副作用可以说是理想的治疗办法.
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是有用的,但是这一方法并不是适合所有患有腰间盘突出的人,所以想要彻底的只好腰间盘突出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医生才能给出治疗方案,适合自己的身体情况的治疗,才能让腰间盘突出彻底的根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上以腰4~5、腰5~骶l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各部分退行性改变,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部疼痛,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放射痛、麻木、双腿无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所以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证”范畴。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很早就有论述。
《素间·刺腰痛》就提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仰俯,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证”的范畴。
腰为肾之府,由肾之精气灌注,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过此处,此外,任、督、冲、带等经脉也分布于此,所以腰痛与肾脏及这些经脉相关。
腰痛多由于肾精气亏虚,腰府失于濡养和温煦作用所致。
精气亏虚则肾气不充,偏于阴虚则腰府不得濡养,阳虚则腰府不能得以温煦,所以发生腰痛。
风、寒、湿、热邪气合而为痹,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寒为阴邪,其性收敛凝闭,侵袭经络,郁遏卫阳,使腰部气血不通。
湿邪侵袭,其性重浊、黏滞,痹阻气血,热邪可与湿邪相合,郁而发热,留滞于腰部,发生腰痛,内外二因相互影响,痹阻经脉,产生腰痛。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所说:“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
”另外跌仆损伤等因素也是导致腰痛的原因,损伤过后,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凝涩经脉,不通则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疗法一针刀定点:腰4~骶1的棘突间和棘突上治疗点。
操作规程:患者采用俯卧位。
松解腰4~骶1的棘突间和棘突上治疗点,使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约0.5cm达棘突间隙,将刀口线旋转90°,垂直于肌腱韧带纤维方向,切开松解,如果有黄韧带肥厚,可将黄韧带切开。
筋膜学说指导下的针刀拨法筋膜松解

2.6腰背筋膜
胸腰筋膜的应力可直接作用于枕骨软组织 附着区域。腰背筋膜特别发达,腰背筋膜前叶位 于骶棘肌深面,上附于第12肋下缘,下附在髂嵴 上,内侧连于腰椎横突尖。在L1-L4椎体与横突之 间陷沟附着腰大肌的大部分,小部分腰大肌上部 肌纤维可延伸至后纵隔最下部及隔肌的后方,以 肌齿形式分别起于相邻椎骨的椎体和椎间盘边缘, 并附着于L1-L4椎体以及其横突前面和下缘。
斜方肌筋膜炎的针刀斜刺拨法
肩胛提肌筋膜炎的斜刺拨法
1.3针刀平刺拨法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 左右,横向刺入浅筋膜与皮下之间或浅筋 膜与深筋膜之间,在粘连处推拨。平刺法 适用于浅筋膜的损伤的治疗。如斜方肌筋 膜炎、肩胛提肌筋膜炎、冈下肌筋膜炎等。 如图 :
针刀平刺拨法治疗肩胛提肌筋膜炎
针刀平刺拨法在臀大肌浅筋膜下推拨
3.3陈超然教授原创的两个解剖新认 识和原创两个效应的认识
脂肪垫:浅筋膜内富有脂肪组织,有些部位可形成 较厚的“皮下脂肪垫”。皮下脂肪垫本身不能引起症状, 但在生理病理、外因等刺激下,皮下脂肪不断堆积到一定 程度时,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失去应有的宽松度而产生压 迫、紧滞现象。在外因寒冷、潮湿的刺激下,肢体动、静 力劳作牵拉过度时,均可激发临床症状,如疼痛、酸麻、 肢冷、功能障碍等。其好发部位:上背部:为颈肩综合症 (颈椎病),下背部:为腰臀腿痛,前面:腹部疼痛合并 内脏症。皮下脂肪垫的形态大小、厚薄差异很大,大者以 背部为最大,厚者以腹部为最厚,经常受压迫的脂肪垫最 坚实,前臂、小腿等处较薄弱。
腰背筋膜前叶外侧与腰背筋膜后叶的外缘融 合,包被腰部所有伸展肌群,为一坚韧的纤维膜, 可保持肌肉的正常位置,便于肌群的收缩。腰背 筋膜可分浅深两层,即浅层:位于斜方肌、背阔 肌和下后锯肌的深面,覆盖骶棘肌和背部深层短 肌。此层筋膜在腰部,由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 腱膜增强而特别发达。它向上续以项筋膜,向下 附着于髂嵴等处,内侧与胸腰椎棘突、棘上韧带 和骶中嵴相连,外侧附着于肋间筋膜,和腹横肌 腱膜,此层筋膜深层。此外还有附着于局部肌肉 的筋膜如:髂腰肌筋膜、腰方肌筋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 远 景
中华中医药学会合浦康复医院继续教育基地
越南清化省合力医院中国针刀医学治疗中心
长城医院(孟加拉)有限公司长城医院
• • • • •
腰椎间盘的结构与功能 腰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临床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问题 针刀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治 疗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神经根管狭窄2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http://www.dr-cnHale Waihona Puke net/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退变性侧弯?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退变性滑椎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4. 影像学检查 包括X、CT、MRI或特殊造影的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 一致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检查
• 直腿抬高试验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痛
×
直腿抬高加强(+)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 屈颈试验(+)
痛
挺腹试验(+)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 尸检证明:未损伤椎间盘 70kgf/cm2不破裂;已退变损伤者 3.5kgf/cm2时即可发生破裂
• 椎间盘压力测定(1981年)以站立为基础,前倾取物增加100 %,前屈及扭转增加400%
• 椎间盘退变
挤 压
• •
牵拉
年龄
扭转应力
(二)病理类型
• 腰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与椎间盘突出的好发水平、方位、破裂 形式、以及神经根的相互关系有关。 • 1. • • • 2.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针刀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 识与治疗
• 存在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 • 存在无髓核突出但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的病人 • 多节突出,但引起症状的多数为其中一节,而且不一定是最严重 的一节 • 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失,但影像学没有改变 • 突出在健侧 • 80-90%患者可经非手术方法治愈,非手术疗法并不能消除髓核 • 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是持续的,无论何种体位均存在,但多数患 者只在活动时,特别是在脊柱软组织紧张或受牵拉时出现疼痛与 麻木,而在卧位或适当位置时并无疼痛与麻木 • 宣老只松解软组织不切除突出髓核,获得成功 • 宣老同时在手术中进行对神经根的压迫试验,出现的是相应神经 支配区触电样麻胀感,而非腰椎间盘突出症平时的痛麻胀感。
大多有
(+) 多数(+)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 表二
病名 病程 下肢 诱发因素 预后 放射 痛 腰、腰骶、 有 扭挫伤较多 良 骶髂关节、 臀、下肢 劳累环境 尚可 腰骶、骶髂 无 关节部 压痛点
腰突
短
腰肌劳损
长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表三
病名 腰痛 脊柱 主要疼 直腿抬 梨状肌紧 肌电图 侧弯 痛部位 高试验 张试验
有 腰 下肢 (+) (±) 根性 损害
腰突
有
梨状 肌综 合征
无
无
臀 下肢
疼痛弧
(+)
干性 损害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表四
病名 病程 发病 年龄 青壮 疼痛与体位 的关系 密切 压痛点 直腿抬 高试验 (+)
• 1933年Mixter与Barr在新英格兰外科学会年会上阐 明椎管内的突出物是椎间盘组织,而非肿瘤,需用 外科手术治疗,此问题才真正明确。
三、解剖生理
功能单位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腰椎间盘的结构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痛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下肢后伸试验(+)
痛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 腹压增高可诱发症状加重 • 腹压 椎管内压力
椎管内容物
刺激神经根
• 棘间韧带两侧可触及压痛点 • 压痛点可诱发症状出现或加重
• 小腿前外侧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膝腱、 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
中央型
正中突出,出现马尾刺激症状
• 3、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
•
凸起型
破裂型
游离型
• 诊断(三定位)
依据综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 临床症状 1. 重于腰痛 2. 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 四种神经障碍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张力试验 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
人工髓核置换术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人工椎间盘置换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 人工髓核、人工椎间盘都属于椎间关节 成型一类的研究,多数处于研究阶段( 材料、生物力学、生物固定等),少数 已开始应用,初步观察效果满意,需进 一步研究。
腰椎间盘切除术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固定国融合术 80%左右可解除腰腿疼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与原因
•尚未完全清楚 •营养、细胞功能与数 量、基质退变、蛋白 多糖与水分含量减少 、过度载荷、损伤、 加速退变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椎间盘退变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四、腰椎间盘病的临床问题
• • • • • 椎间盘源性腰疼 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滑椎(不稳定) 腰椎管狭窄症 退变性侧弯
)
好发部位:> 90%下两个椎间隙 原因:下两个间隙劳损重、退变多 L5及S1神经在椎管内分别跨越两个椎间盘 突出方位:椎退程度不一
力学因素
向上/下突入椎体内(Schmorl
•
•
向前突出(经骨突出)
后外/后突出(临床主要类型)
•
单侧型
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 于一侧
• 后外/后突出 双侧型
从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 神经根皆受压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椎间盘其他组织和结构的功能
• • • • 软骨终板 保护、营养(参透) 髓核 吸收应力、运动支柱(逐承) 应力平衡 纤维环:连接、稳定;保证脊柱运动; 限制脊柱前屈、后伸、侧倾和旋转运动 ;承受应力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压迫神经根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L4-5椎间盘突出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腰椎间盘突出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神经根管狭窄
腰突
短
腰下肢
退行性 脊柱炎
长
老
无关
腰背部 (- )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摘除突出间盘,解除机械卡压
• 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
•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 • 出物还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 • 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 • 改变受压神经根的位置,恢复神经生理基本状态 • 促进局部循环,消除炎性产物
• •
约占腰腿痛门诊的15-20% 好发年龄、性别:30-50岁体力劳动者; 男>女
•
好发部位:L 4、5
S1-L5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65岁以上占90%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二、历史沿革
• 对本症的认识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逐渐获得的。
问题与研究
• 流行病学研究 椎间盘退变在中老年人 群中很普遍 发病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需要手术治疗者是更小一部分,为什 么?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 椎间关节成型术 椎间盘切除 不稳定 腰腿疼 固定融合术 邻节不稳定 腰腿疼 新一代治疗 椎间关节成型术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一、概述
• 定义: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导致脊柱内 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 迫和刺激腰脊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
或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最常见于L4/5、
L5/S1间隙,中医称坐骨神经痛为“偏痹”。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 1857年Virchow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因椎间盘破裂突到 椎管中的组织为Virchow肿瘤; • 1896年Kocher男性工人自30m高处直立坠地出现L12椎 间盘后凸;
• 1911年Middletom和Kocher首次报道了38岁男性工人
在搬运货物时,突然出现腰痛截瘫患者,尸检证实
T12-L1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的功能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八大功能
• 保持脊柱的高度 • 联结腰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 的活动度 • 使椎体承受相同的力 • 缓冲受力 • 维持脊柱后方关节突关节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 保持椎间孔的大小(椎间孔>神经根3-10倍) • 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 承受应力的结构
• 正、侧位X光片表现:
• • • 脊柱侧弯 椎间隙变窄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
• 确诊需CT、MRI、神经电生理学等支持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症状 体征
病史 实验室检查
临 床 诊 断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鉴别诊断
• 表一
病名 急性腰扭 伤 腰突 急性病史 有 腰痛 有,下肢牵 掣痛 有,下肢放 射性疼痛 NS检查 (-) 直腿抬高/ 加强 (±)
间歇性跛行与姿势的关系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传统治疗思维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病因病理
• (一)病因
• 1、椎间盘退变(主因):
成人椎间盘无血液供应(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供) 营养靠淋巴渗透 髓核、纤维环含水量( 90%、80%随年龄逐渐递减) 髓核蛋白多糖↓ 胶原纤维 ↑ H2O↓
摩擦
退变
髓核
弹性(张力) ↓
纤维环
玻璃样变
纤维环与软骨板、椎体缘附着处松弛、 囊样变
• 2.累积性损伤(促椎间盘退变的主因,也是椎间盘破裂突出 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