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2018-2019学年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2018-2019学年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2018-2019学年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

份)

一、选择题

1. 何尊(如图)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在周成王时期,为贵族“何”所作。内底铸铭文:“唯王初壅,宅于成周(洛邑)……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又民。”铭文中“中国”两字作为一个词组第一次出现,尽管它与现在的“中国”一词不是同一个地理概念,但其意义十分重大。材料中的青铜铭文可以佐证的是()

A.西周分封制度确立标志

B.青铜器发展、演化情况

C.贵族权力、财富的象征

D.周天子一统天下的意图

【答案】

D

【考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何尊铭文中有关“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的最早记载,证实了周武王灭商后,就产生了在洛阳这个天下中心建立都城、一统天下、统治民众的战略意图。

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正确。

故选D。

2. 中国素菜的历史可追测到西汉时期。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菜一章,南朝的梁武帝崇尚佛学,终身吃素,并倡导素食,大大推动了中国素菜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饮食变化

B.新思想文化因素的大力推动

C.战乱时期导致人们生活困苦

D.小农经济推动社会生活发展

【答案】

B

【考点】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需要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解读与分析,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全国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交流,食材

广泛,并不局限于素菜,故A项错误。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盛行,道教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多吃鲜蔬野果,佛教则全吃素食,南北朝时佛教最盛行,素食拥有颇为可观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

CD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故选B。

3.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几乎从汉以后的帝王都有起居注,汉时,在

位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讲:“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

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尚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史书具有借鉴和制约皇权的作用

B.皇帝注重修史并反复修改和润饰

C.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不同

D.皇权开始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答案】

A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解答】

材料中从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到顾炎武“古之人君,……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表明《起居注》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皇帝的言行,故A项正确。

故选A。

4. 唐宋时期同业的店铺都有“行”的组织。唐朝后期,皇室通过行商征购宫廷需用的货物,称为“官市”或“宫市”。“宋太宗时,设置杂买务,为宫廷购买货物。宫中不准直接

向行铺征购,以矫正唐朝宫市的弊害”。到宋真宗时,“诏杂买务,自今凡宫禁所市物,皆给实直,其非所阙者,毋得市”。材料说明()

A.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商业的发展

B.政府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C.国家统一促使经济制度的创新

D.国家财政税收有了明显增长

【答案】

A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解答】

材料中“行”的组织、“官市”、杂买务的出现,说明国家严禁在政府采购时勒索商人,体现了政府注重规范市场秩序,从而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抑商的行为,故B项错误。

宋朝时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故C项错误。

材料现象与国家税收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5. 明清时期,新增加的耕地中,有不少是“瘠岗沙冈”“陡绝之地”的“边际之地”。《农政

全书》中曾记载道:“山薯。有人在海外得此种,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

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大早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

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

A.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在农业中占据主导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有助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人口的增长

D.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低下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解答】

A项错在“占据主导”;

B项与材料无关;

C项是这些现象带来的作用;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地矛盾的加剧,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

只能采取垦荒和引进高产农作物的方式来解决,故D项正确。

故选D。

6.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君主

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矣”,“有明之无蓉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设想恢复宰相,使其“摩切(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大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意在说明()A.废除君主专制 B.恢复宰相职位

C.力主限制君权

D.发展学校教育

【答案】

C

【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矣”,“有明之无

蓉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摩切(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必使

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大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

学校”。

【解答】

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黄宗羲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并进行猛

烈抨击,但又不能提出新的取代方案,只是设想恢复宰相,把学校变成监督舆论的场

所等措施,达到限制君权的目的,故C项正确。

故选C。

7. 公益捐助制度是古代雅典的城邦制,它要求雅典的富人在某一年里以贡献财产以及

时间的方式来为城邦服务。“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

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材料主要反映了()

A.财产等级决定了公民义务

B.形成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C.贵族集团的政治地位上升

D.城邦政治影响公民行为

【答案】

D

【考点】

古希腊城邦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城邦的政治。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富人的捐助除了对荣誉的热望外,“实质性的回报”主要就是政治上地影响了,故D项正确;

A项是经济方面,故排除;

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故选D。

8. 如图是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最能准确反映的主题是()

A.暴力掠夺财富

B.争夺市场原料

C.进行资本输出

D.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

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过程和近代列强对外扩张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

.只对应图片的第一条,错误;

.只对应图片的第二条,错误;

.只对应图片的第三条,错误。

.涵盖图片所有信息,故项正确。

9. 比尔德在《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中指出:“经济是社会最原始的驱动力,同样也是美国宪法的重要推动,拥有财产的人们与没有财产的人们总是形成了社会上对立的利益集团。”在美国宪法制定之前《邦联条款》使得美国各州各行其是,这种局面损害了这些集团的利益、他们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试图对政治施加影响,结果他们成功了。材料重在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

A.关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B.利益集团博弈妥协下的产物

C.启蒙思想家立国思想的影响

D.政治体制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

B

【考点】

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宪法,要求学生解读美国宪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拥有财产的人们”没有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故A项排除;

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有产者利益博弈各方妥协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启蒙思想家的立国思想,故C项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故D项排除。

故选B。

10. 俾斯麦很早就在考虑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使他的设想在帝国宪法中得以定型。新体制的形成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材料中的“催化剂”主要指的是()

A.国家统一保障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B.容克阶级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C.政体变革促进了德国工业化发展

D.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的相互补充

【答案】

C

【考点】

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统一的影响。

【解答】

根据“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使他的设想在帝国宪法中得以定型。新体制的形成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故选C。

11. 根据1851年的调查,英格兰和咸尔上农场总面积为2470万英亩,其中经营面积在100~500以及500亩以上的大农场约占78.2%,经营面积在50~100英亩的中等农场约古13%,经营面积在50~100英亩的小农场仅占8.6%。同时,即使是小农场,在经营方式上也完全不同于产业革命以前的小农经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化大生产的普及

B.世界市场拓展的刺激

C.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D.国家外交政策的推动

【答案】

C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项和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由1851年可知是工业革命结束后,而

工业革命时期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小自耕农丧失了土地所有权,导

致农场不断增多,“圈地运动”实际上是通过土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带动了农业生

产力的发展,故C项正确。

故选C。

12. 从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看,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思潮和风云变幻的社会

变革如此密切的结合。它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

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认为它是“感情,而非理智;相对于脑与心”。符合这一创作风格的

文学思潮是()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代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亚非拉文学

【答案】

A

【考点】

浪漫主义文学

【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解答】

由材料中的“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结合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塑造鲜明人物形象,挖掘人类感情,材料描述的文学思潮

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法系被公认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独树一帜,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传统观点对中国古代法制特征的论述各种各样,概括起来无非是“德主刑辅,礼法结合”“家族主义”“义务本位”“以刑为主,民刑不分”“司法行政合一”这几点。

对于中华法系区别于世界其他法系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特征,陈顾远先生在《从

中国法制史上看中国文化的四大精神》一文中,将中华法系的特质和基本精种概括为:“天下为公的人文主义”“互负义务的伦理基础”“亲亲仁民的家庭观念”“扶弱抑强的民本

思想”。“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插编自《谈谈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涉及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

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倒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

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料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造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遂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对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欧洲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政治上各种斗争的彩响,罗马法复兴的各种内在和现实需求开始显现。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

——摘编自《历史》《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中华法系特征“独特性”的主要原因,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2)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古罗马法的演变过程,阐释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答案】

(1)原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文化上,儒家思想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中居核心地位。

现实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以民为本的思想,利于民众社会关系的协调、和谐;礼法结合,有助于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礼仪的文明国家;家国相通,伦理与政治的结合,维护中国社会的稳定。

(2)观点: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阐释: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促使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时代要求: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思想上要求摆脱神学束缚,人性解放。

【考点】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法律。考查形成中华法系特征“独特性”的主要原因以及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对古罗马法的演变过程的认识以及“罗马法的复兴”反映的时代要求。需要掌握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及其意义;成文法、万民法出现的原因以及文艺复兴的背景。

【解答】

(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结合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小农经济以及儒家的影响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一中中华法系的特质和基本精神和所学可知,现实意义是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以民为本的思想,利于民众社会关系的协调、和谐;礼法结合,有助于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礼仪的文明国家;家国相通,伦理与政治的结合,维护中国社会的稳定。

第一小问的阐释,首先依据材料二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言论可以得出观点是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然后结合成文法、万民法出现的原因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时代要求,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解答即可。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显著地位。…歌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遲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一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持的推动力和力量。

关于这些草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成独立地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

围绕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一:论题:三大革命相互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成功转型。

阐述:科学革命提高了当时欧洲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能力。一方面,在新的科学理论

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并发明了新的工艺,促使两次工业革命

出现;另一方面,科学革命所孕育的科学新思想、新科学思维方式和新的科学精神作

为巨大的文化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进步,促使资产阶级革命的

爆发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业革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现了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重要变革。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两

次工业革命的需求推动科学的发展,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提供坚实的

物质基础。政治革命是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的强大动力。它不仅能更新政治体系和政

治环境,而且能够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从而为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结论: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互相依赖、相互配合,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

推动欧洲进入近代社会,并最终确立了欧洲在近代世界的中心地位。

示例二:论题: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深刻影响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

阐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如物理学方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化学方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加深了人

们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生物学方面,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学说,深刻启迪

人类思想的灵魂。科学理论的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为西方领先世界奠定

了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世纪六七十

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结论: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为欧洲社会的迅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成为社会

进步的推动力,最终确立了欧洲在近代世界的中心地位。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进行分析。【解答】

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和思想革命之间关系非常

密切,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可以从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革命的影响和思想解放的过程来进行分析论证。还能从材料中看出,近代以来科学技

术的重大突破,促进了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近代以来自然科学进步,对工业革命发展产生的影响来进行论述。

(15分)【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材料 1953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

战后农村极其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

日益严重的压力。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对农民进入城镇做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

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

改变了1954年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

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

——中国经济周刊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9条: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

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

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杜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

措施之实是前所未有的。”对此媒体也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新京报》:“农民工”这一

特定时期带有“歧视性”的称谓也即将消弭,被人为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管理步入统

一时代,打破“农业”与“非农业”的政策壁垒。《人民网》: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有人曾经把农民工比喻为“风中的无脚鸟”,他们随着中国经济大潮的起落,往返于城乡之

间却苦于在城市无枝可依,耗尽力气后只能重回故国。通过此项改革,有望实现以他

们为主体的城镇化,以及他们自身的市民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政府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变化。简述20世纪50年代户籍管理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

(1)变化:居民由自由迁徙到受到严格限制;特别对农民进入城镇做出了约束性限制;从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到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任

答两点即可)

原因: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带来严重压力;农业支援工业、农村保障城市

的经济发展战略。

(2)意义:取消户口城乡分割,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这对于消除城乡歧视,打破城

乡分割的户籍壁垒,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

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平等

享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发展;还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

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将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现代

市场体系,化解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公平正义

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考点】

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户籍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当前的户籍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

(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居民自由迁徙,受到严格

的限制,特别是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的限制,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

构户籍模式长期存在,但逐渐的向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转变。我国50年代户籍管

理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发展带来压力,农业支

援工业建设,农村保障,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也制约了当时的户籍制度。

(2)根据材料“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

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人口统计制度”“打破‘农业与非农业’的政策壁垒”“通过此

项改革, 有望实现以他们为主体的城镇化,以及他们自身的市民化”等信息,从促进社

会和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概括其意义。

(15分)【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

的稳定。1991年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念》,

对北约的军事战略做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

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

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摄力量。1991年5月28~29日,北

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新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武装力量组成的

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

冷战后不久,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相继敲响了北约的大门,申请正式加

入北约,出现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193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吸纳为会员。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

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七国,

成为北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该组织的成员国也由先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2008年

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达到28个。北约东

扩是冷战后国际政治军事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势必会对北约自身及各成员国的发展产

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将对全球安全格局尤其是欧洲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组织建立的宗旨,且概括其九十年代战略发

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

稳定。

变化:放弃“前沿防御战略”,采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

(2)主要原因: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美

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极力主张北约东扩;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避免俄罗斯再次

对西方构成威胁;欧洲地区利益驱使北约东扩;东欧各国自己也强烈要求加入北约,

东欧国家自己没有能使其免遭军事威胁和外部入侵的有效组织,为了确保自身的独立

与安全,主动求助于北约,希望得到北约确实的安全保障。

【考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北约。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约的主要宗旨是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

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到了90年代,北约的战略发生了改变,

放弃“前沿防御战略”,采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约要东扩主要的原因有,苏联解体、华约不存在,美

国要推行霸权政策,欧洲地区的利益也驱使北约东扩,东欧各国也希望加入北约。

(15分)【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

材料伊受努尔?康德(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1770年后,他转向哲学研究,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和严肃的生活态度成为他研究哲学

的重要背景之一。而随着统治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市民一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非常软弱,政治上十分怯懦,屈从于封建容克地主,同时新

型现代国家如雨后春异般地不断出现,更使他迫切地感到需要为人们建立一个最完善

的道德法则世界。……他因几篇宗教论著遭到官方警告,他说:“为了避嫌,我保证从

宗教的课题中辙回,不作公开讲演,也不再写文章,这是我的誓约。”“我知道的不宜说,宜说的我不知道。”最后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等三大批判著作,论述艰深,思

裤性极强,形成了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康德认为“人是生活在目的王国中。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县。人是自己立法自己遵守

的自由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谓国家,就是由人民统治自己……专制对人类没有好处,即使对它本国也没有好处,最多给予一

个国家表面上的显赫。”“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

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成为

驾取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围套。”“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

熟状态,不成热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

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摘编自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德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康德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答案】

(1)背景: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的影响,严肃的生活态度;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

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很不发达;近代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年代;法国革命暴风雨

即将影响的年代;教会压迫严重;康德对黑暗现实深怀不满,但无法公开反抗的处境

和状况。

(2)主要思想: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

性判断,同时坚持人自律;不能把人当成工具;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强调人

的自由要受到道德的制约;思想启蒙和政治革命同等重要。

影响:①以理性和自由对抗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

封建专制统治;②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有利于推动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③康德的哲学更深一层地影响了人对生活的想法和态度,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考点】

启蒙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康德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及影响,需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来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的影响,严肃的生活态度;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很不发达;近代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年代;法国革命暴风雨即将影响的年代;教会压迫严重;康德对黑暗现实深怀不满,但无法公开反抗的处境和状况。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同时坚持人自律;不能把人当成工具;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强调人的自由要受到道德的制约;思想启蒙和政治革命同等重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理性和自由对抗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有利于推动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康德的哲学更深一层地影响了人对生活的想法和态度,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重庆市2020年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卷(I)卷

重庆市2020年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4分) 1. (2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H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一些闲置、分散的土地通过流转由经营大户集中经营,建立起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①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③“三权分置”制度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 ④土地集约经营解决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2. (2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经济状况是() A . 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 B . 已经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C . 已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 D . 打破了外国对我国的经济封锁 3.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A . 商场购物“喜刷刷”——使用信用卡方便快捷 B . 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C . 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 D . 物美价廉——商品质量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4. (2分) (2015高一上·成都期中) 近几年,“互联网+”(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快速融入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消费带来诸多便利和实惠,推动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这表明() A .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 B .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 .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D .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5. (2分)假设某国2012年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实际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正好一致。2013年该国劳动者数量增加了20%,实际纸币发行量为4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2年售价为60元的商品2013年的售价应为() A . 40元 B . 45元 C . 80元 D . 100元 6. (2分) (2017高一上·南部期中)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刺激消费欲望、释放潜在需求的作用十分明显。专家认为,随着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生产出更多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产品,从根本上刺激消费,带动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这说明()

上海市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历史测试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 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 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 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 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 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 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 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 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 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 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 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 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 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 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 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 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这种现象始于 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 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 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 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10.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 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最新-重庆一中初2018级初一下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精品

重庆一中初2018级12—13学年度七年级下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90分) II.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21.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that village go the bridge to go to school. A. to B. on C. over D. across ( ) 22. I’m so sorry. There is for you today. A. something exciting B. nothing bad C. anything fun D.something terrible ( )23. –Can you tell me to do after school? – You can go to the library. A. w here B. when C. w hat D. h ow ( )24.–Do you often hear the song “Yesterday once more”? – Yes, it beautiful. We all like it. A. sounds B. listens C. makes D. looks ( )25. Jane, like her other classmates, __________ the new movie“Tiny Times” on vacation. A. want to watch B. want watching C. wants to watch D. wants watching ( )26. – Would you like some beef? – __________ . I don’t like meat. A. Yes, I’d love to B. No, I wouldn’t C. Yes, please D. No, thanks ( )27. – Who washed those clothes just now? – Father , mom! A. washed B. does C. was D. did ( ) 28. My father likes writing stories and ________ them to other people. A. saying B. talking C. telling D. speaking ( ) 29.Please be quick. We have____________ time left. A. much B. a little C. many D. some ( ) 30.My mother is 38 years old short curly hair, and she of medium build. A. with; is B. has; is C. with; has D. is; has ( )31. – Is she tall or short? –, but s he can’t pick the apples. A. Yes, she is B. No, she isn’t C. She is short D. She is tall ( )32. Please look out of the window. You can find some apples on the tree. A. don’t B. you C. not D.\ ( )33. Look at the candles on the cake. Can you in one go? A. blow out them B. blow out it C. blow them out D. blow it out ( )34. Let me you English, please. A. help; learning B. help; to learn C. to help; to learn D. to help; learn ( )35. Our teacher is friendly that we all want to talk with her. A. very B. too C. so D. kind of ( )36. In the morning, I usually go to the near my house to have breakfast. The dumplings there are delicious. A. street B. bank C. hospital D. restaurant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 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 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集权政治的趋向 B. 宗法观念的消亡 C.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礼乐制度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青铜器上对生产官员及工匠姓名的记载和量器的简介”可知政府对生产领域 的严格控制,体现的是集权政治的加强,A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材料 未体现,B选项排除;政府在青铜器上的记载与生产力发展无关,C选项排除;春秋战国时 期属于礼崩乐坏的时代,D选项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 古代中国农民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其社会地位并不高,故A错误;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未 因为“抑商”政策而停滞,故B错误;材料“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说明国家 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存商业、进官商”,即官府对商业 的控制,而不是说明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D错误。故选C。

3.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格 C. 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C 【解析】 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C。 4.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 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枢密副使 D. 知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为了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C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的管理 财政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A;兵部员外郎是六部中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B;知 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D。 5.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 明这一论点的是 A. 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 C.内忧外患 D.优柔寡断 7.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巳得到全面的推广 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 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9.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0.唐代初年,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重庆一中初2018级八下物理期末试卷

重庆一中初2018级16-17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卷)收回 2.全卷g=10N/kg,ρ水=1×103kg/m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对常见物理量的估计正确的是() A.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B.人的密度约为0.5×103kg/m3 C.现在考试室内的气压约为1x105pa D.将初二物理书从地面捡到桌子上所做的功约为300J 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在铁轨下面铺枕木B.大型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D.切熟鸡蛋的钢丝很细 3、下列与压强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船只通航 B.学生用吸管吸“早餐奶”与大气压无关 C.托里拆利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 4、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使用时一定费力的是() A.镊子 B.起子 C.钳子 D.动滑轮

5、下关于功和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拉开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B.人用力推车而车未动,因为用了力所以推力做了功 C.人用竖直向上的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运动,人对水桶的拉力做了功 D.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6、关于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B.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功率一定大 C.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慢 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 7、如图所示,摩托车运动员从高处平台的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包含摩托车)在下落过程中() A.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增大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增大 D.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减小 8、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第1次和第2次运动的s-t 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和F2,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他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 P1 >P2 B.F1 =F2 P1 >P2 C.F1=F2 P1 <P2 D.F1 <F2 P1 <P2 9、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表示木块下表面处水的压强P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木块的重力势能E p和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F随时 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2021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仁寿一中北校区2021届高三9月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24.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 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B.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25.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出处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西汉)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王莽“新朝”牛耕画像石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东汉牛耕壁画 A.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髙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C.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26.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27.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期间,万历年间成书的防诈骗的公案类笔记小说《杜骗新书》,将当时市面上的假银类做了一番整理; 民间日用类书《三台万用正宗》则专门有《银色》一目。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出现 A.推动了世俗小说的繁荣B.规范了当时的商业资本市场 C.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8.毛泽东说“边区是民主的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粉碎了人民不关

心政治或人民政治程度不够不能行使民主权利的谬论”,这体现出 A.工农运动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B.民族战争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C.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D.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 29.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D.此项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30.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D.以联合国为中心 31.自1956年以后,“雇工”几近在中国绝迹。改革开放后关于“雇工”问题,1979年中央规定“不准雇工”,1981年变为“雇工不能超过8个”,到了1987年则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该变化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C.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D.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D.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广西贵港市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贵港市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 (2019高三下·北仑模拟)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在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官员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仅靠支持性、补贴性的政策不够,还要靠竞争性的政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合理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②合理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③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④推进产业成长过程中应淡化宏观调控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2分)针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新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政府采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措施的依据是()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的弱点 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市场机制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④加强政府的直接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3. (2分) (2017高三上·朝阳期末) 蓝莓是生活中特别受欢迎的一种水果,它不但味道诱人,营养价值也特别高,今年,购买者增加大幅推高了蓝莓的价格;同时受天气恶劣等因素的影响,蓝莓收成将减少,估计蓝莓的售价会继续上涨。下图(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中,能够反映上述经济现象的是() A . B . C . D . 4. (2分) (2018高三上·鹤岗月考) 2018年需要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不仅要求在财政支出方面保持适度的增速,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完善税收体系,减轻宏观税负,激发企业生产活力,增强居民购买力。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①消费需求增加,扩大内需

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张掖二中2016—2017学年度月考试卷(9月)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 等)这段记载反映出 A.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3.“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 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 4.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 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 题是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5.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 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7、“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到了明朝 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百姓视官为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该词含义的变化 从本质上说明 A.明朝封建制度衰落B.明朝中晚期出现了腐败现象 C.明朝服饰文化发生变化D.国家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控制 8.《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 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 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

重庆一中初2018级初二下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包含答案

重庆一中初2018级16 -17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卷 (全卷共十一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 1.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把第Ⅱ卷的答案用黑色或蓝色中性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2.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共75分) I.听力测试。(共20分) 第一节(每小题1分,共6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 1. A. Yes, I am. B. Yes, I haven’t. C. Yes, I have. ( ) 2. A. No, it doesn’t. B. It’s kind of interesting. C. Yes, it is. ( ) 3. A. The Sahara. B. The Pacific. C. The Nile. ( ) 4. A. Never mind. B. You’re welcome. C. OK. ( ) 5. A. Hou Yi. B. The Monkey King. C. Yu Gong. ( ) 6. A. Good idea. B. The same to you. C. Not at all. 第二节(每小题1分,共6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 7. A. Before 9:00 pm. B. Before 10:00 pm. C. Before 11:00 pm. ( ) 8. A. 950 meters. B. 900 kilometers. C.850 meters. ( ) 9. A. This morning. B. Today. C. Yesterday. ( ) 10. A. For ten minutes. B. In ten minutes. C. In ten days. ( ) 11. A. Justin Bieber. B. The TF Boys. C. Taylor Swift. ( ) 12. A. In the park. B. In the library. C. At home. 第三节(每小题1分,共4分) 听两遍。根据你所听到的长对话,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3和14小题。 ( ) 13. What’s the weight of an elephant at birth? A. Around 100g. B. Around 100 kilos. C. About 200 kilos. ( ) 14. What color is an elephant? A. Brown. B. Grey. C. Brown, grey or red.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5和16小题。 ( ) 15. Which book has Alex decided to write about for the English class? A. Little Women. B. Robinson Crusoe. C. Harry Potter. ( ) 16. What is J.K. Rowling’s childhood like? A. Unhappy. B. Soft. C. Common. 第四节(每小题1分,共4分) 听两遍。根据你所听到的短文内容,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 17. Alice hasn’t returned home ________. A. for two years B. for two months C. for five years

2021-2022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国民党统治区 B.日本占领区 C.陕甘宁边区 D.农村革命根据地 2.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1929-1937年处应该填写 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的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有力声援了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杜绝了亲日派的投降行径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4.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新约的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到中国的博物馆。”材料中“中美、中英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 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 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5.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它的主要斗争形势是武装斗争 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 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新)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庭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 2.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3.在古代雅典,“投票不管是秘密的(如在法庭上或有时在公民大会上),还是公开的(如在议事会上),都必须完全遵守一位公民只能投一票的原则,不考虑他们的财富、出身、智力、外貌或其他任何条件。”这一原则体现的核心理念是()A.分权B.共和C.平等D.自由 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一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5.唐代和宋代都有誎官。唐代誎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誎官由皇帝 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誎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誎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6.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到:“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 指的是()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7.陈阳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9.“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集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0.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林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一血性,一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吉林吉林二中2017届高三9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吉林吉林二中2017届高三9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2017届吉林吉林二中高三9月考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A.1:200 B.1:20 000 C.1:200 000 D. 2.图示信息反映了

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 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08年10月22日印度第一颗探月器“月球飞船一号”在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成功发射,并于当地(东六区)时间11月14日20时31分成功撞月。回答下面问题。 3.印度在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该地降水时间集中,其余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适合卫星发射 ②该岛人口较少,适合卫星发射实验③该地科学技术发达④

发射场位于岛屿,海运方便运输大型火箭及其零部件⑤该地附近工业发达,距离航天器材产地近⑥该地纬度低,易于卫星发射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4.经度相同的地方 A.地方时相同 B.季节相同 C.角速度相同 D.线速度相同如图所示,哈格迈尔先生在他2014年生日当天,乘飞机从奥克兰出发,经过l3小时l0分钟,于当地时间01:10降落在夏威夷,刷新了最长生日的世界纪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哈格迈尔先生从奥克兰乘飞机出发时,当地时间最接近 A.07:30 B.10:00

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一练习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延庆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统一练习(9月月考) 政治试卷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 某国生产新闻纸所需要的纸浆以固废纸为原料,消耗的固废纸20%以上依赖进口。出于环 保需要,2019年该国开始限制固废纸进口。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短期内该国新闻纸价格变化的图示是(图中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 A. B. C. D. 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北京市政府宣布,将于2020年6月6日开 始,全面启动发放电子消费券。在京消费者通过京东APP领取的北京消费券,可在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商家进行消费使用,预计将惠及上千万北京市民。政府发放消费券的举措() ①利于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居民消费 ②透支了未来消费需求,不能转化为消费潜力 ③能够有效扩大消费规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④降低居民消费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消费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结合下表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②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④美元升值,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①按级别增加医务人员服务费,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 ②三级医院知名专家供给有限,需求旺盛,医事服务费高于其他医院 ③按医院医生级别设立医事服务费,有利于降低患者就医费用 ④不同级别医院医生的服务是互补关系,提高三级医院专家的服务费价格,会增加普通医 院就医人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5. 随着农业电商的发展,网上订购、可视农业,将是农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延庆区某乡 村,通过实施“互联网+农村”工程,短短几年时间,农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5000元提高到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淮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试卷(含答案)

江口淮阳中学2018-2019届高三历史九月月考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題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 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 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2.《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 A.周王 B.诸侯王 C.卿大夫 D.士 3.“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 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表明 A.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B.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醇熟 C.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精神 D.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洽智慧 4. “宰”和“相”原是封建贵族的家臣,到秦汉变成了政府的执政官,再后来宰相失职, 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这表明 A.宰相制度起源于西周 B.中国古代家国一体 C.权力中心由政府转向皇室 D.官僚政治不断发展 5.《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这一制度 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 C. 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6. “(剌史)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 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可见刺史的设置 A.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 B.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C.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问题 D.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7.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 式上给人以苽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这一倾向是 A.怪诞化 B.脸谱化 C.世俗化 D.功利化 8.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启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 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 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9.1572年至1644年,共有1086艘从福建泉州出发的满载生丝和丝织品的中国货船抵达菲律 宾马尼拉,这些货物再从菲律宾马尼拉运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据估计,1565 ~ 1820年之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白银高达4亿比索,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 A. 白银流入引发了中国的“价格革命”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显 C.世界市场的贸易中心在亚洲和美洲 D.中国是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