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两情若是久 长时,珍惜朝
朝暮暮
•足球 •阿玲
•芭蕾
➢优势策略均衡 •(足球,足球),(芭蕾,芭蕾)
•*
PPT文档演模板
•评价:合作、默契、协调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案例3:情侣博弈——应用
者优 能
势
• 轮流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 孙颖 2012年秋
• 长期重复博弈有合作的可能(一报还一报)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 孙颖 2012年秋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博弈树(game tree)
•进入 •B
•(-1,-1)
•进入 •A
•不进入 •(1, 0)
•不进入 •B •进入 •(0, 1)
•不进入 •(0, 0)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使支付函数发生了变化。
机 厂
莱斯卡摩托公 司
• 生产大型发动机成为法奥的占优策略。
• 结论将自己的状况搞糟,或有坏名声威胁可以置 信。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 孙颖 2012年秋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第一节 博弈论入门——案例4
案例4:斗鸡博弈——应用
(3) 潜在进入者 进入威慑
原 企
• 为什么在一些地段上的商店十分拥挤, 构成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区,但另一些地 段却十分冷僻,没什么商店?
• 我们如何通过纳什均衡来解释这一问题呢 ?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第一节 博弈论入门——案例6
• 案例6:信号发送机制 ——潜在对手间的信息沟通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 孙颖 2012年秋
7.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 公共产品的供给 美苏军备竞赛 经济改革 中小学生减负
……
囚徒困境的性质: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个人的“最优策略”使整个“系统”处于不利的状
态。
思考:为什么会造成囚徒困境 是否由于“通讯”问题造成了囚徒困境? “要害”是否在于“利己主义”即“个人理性”? 是否囚徒困境的结果就一定不利?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经典之作《原富》中认为:
我们的晚餐不是来自屠夫、酿酒的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 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
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争取最大的利益, 一般而言,他不会有意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 么贡献,他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 一来,他就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引领,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 改进尽力而为。。。
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
2、结论: 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和消费 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致使掠夺失败; 掠夺方掠夺期损失大于被掠夺方损失,导致掠 夺无法成功; 垄断利润的获得有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掠夺损 失的补偿无法保证
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
(二)后芝加哥学派:理性的掠夺 1、结论 如果假定更接近现实的不完全信息,那么低于 短期最优水平的定价将会成为理性战略;掠夺收益 不仅来自掠夺市场,一个市场的掠夺通过遏制进入 和威慑对手可以在其他相关地理或产品市场获利。 2、模型 连锁店悖论 Kreps 和 Wilson模型 Milgrom 和 Roberts模型
第一阶段是基本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后来 仍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IO),它 主要包括以市场结构研究为核心内容(SCP范式)的 哈佛学派和以市场行为研究为核心内容的芝加哥学 派;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业的定价依据当前利润和未来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 状况及从属企业的价格敏感性等因素。
3.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 20世纪80年代,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策略性 行为理论中的广泛应用,不完全信息假设引入了限 制性定价理论中。 •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1982)认为,在现实环境中, 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在位厂商与潜在厂商之 间进行的限制性定价行为可以视为不对称信息博弈
一、限制性定价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贝恩“限制性定价”概念的提 出以后,限制性定价成为产业组织领域的一个重要 主题。 • 它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原有企业 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
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内容
动态限制性定价
静态限制性定价
行为。在位厂商可以通过价格行为向竞争对手传递 有关成本的信息,影响竞争者对在位者成本类型的 估计。
• 分离均衡:拥有信息的一方主动发布信息,从同类 中分离出来。比如,低成本企业利用限制性定价手 段向进入者限制自己是低成本的企业,区别于高成 本的企业,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无利可图。 • 混同均衡:成本高、低的企业都选择相同的信号, 如定低价,此时价格已经起不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比如,高成本的企业利用先动优势采取限制性定价
• 结论:在位厂商为了达到遏制进入的目的,会调整它 的产量水平及相应的价格水平,从而消除导致潜在厂 商进入的诱因。
2.动态限制性定价
• 在位厂商通过对当前利润与未来利润进行平衡,采 取跨时期利润现值之和最大化的价格策略以减少或 消除潜在厂商的进入,由于它涉及到时间因素,因 的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理论的内容
1.静态限制性定价
• 对早期静态限制性定价理论进行研究的主要学者有: 贝恩(1949,1956)、索罗斯·拉比尼(Sylos-Labini, 1962)和莫迪尼安利(Modigliani,1958)。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案例名称:联通新时空CDMA:新机免费送,话费超值打案例适用:企业的价格行为案例来源:浙江联通宣传资料案例内容:2004年8月,联通浙江分公司推出“联通新时空CDMA:新机免费送,话费超值打活动。
这是这两年来浙江联通和浙江移动在市场上竞争的产物。
1.零首付方式原手机用户,凭最近三个月得通话帐单,选择相应套餐,即可享受零首付租机,免费领取新款CDMA手机。
办理时请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外地户口需由本地户口人担保),活动地区限杭州市区(含滨江、下沙)、萧山、余杭2. 保证金方式用户凭身份证办理,交纳约等于手机价款得钱作为保证金,即可参加新时空租机,保证金作为话费冻结在用户帐户上,入网第十一个月后作为话费,一次性返充到用户帐户。
3. 存单质押方式用户在以下指定合作银行存入一笔质押金额并冻结两年,即可根据所选套餐获得时尚CDMA手机一部。
冻结金额在约定话费【(包月费+租机费)×24个月】消费完毕后可提前解冻。
4. 一次性预存话费方式用户凭身份证办理,预存一定金额话费【(包月费+租机费)×24个月】,即可参加新时空租机,之后用户产生的话费在此预存话费中扣除案例评析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联通的价格战略1.价格歧视。
由于行业内只有两家厂商,具有一定的支配力,采取一定程度的价格歧视策略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2.捆绑销售。
这里所谓的免费送手机还是要交月租费的,每月50元,只是不需要。
另外再交,而是从每月的规定的消费额度中扣除的。
实际是将手机费用与消费捆绑起来。
3.跨时期选择。
以新时空畅听133为例,每月存入133元,要支付24个月,每月可以消费238元(188元是话费,50元是月租费),赠送市场价值约为1500元(当前网上报价)的手机,但是联通报价是1700元。
4.竞争性定价。
联通在应对移动可能先进入3G时代的一个应对策略,通过采取优惠政策,抢占市场份额。
案例讨论:1、联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发展历程,讨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为来发展的格局。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

但在1992年第三版就加上了“博弈论”一章,而且有关寡 头
竞争这一章也按博弈论理论重写了。
克瑞普斯David Kreps1990年出版的《微观经
1960’s年代后,泽尔滕R.Selten把纳什均衡 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提出了“精炼纳什均衡” 的概念。海萨尼J.Harsanyi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 弈论的研究。克瑞普斯Kreps和威尔逊Wilson 1982年合作发表了关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重 要论文。
专栏11-1: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济理论教程》 A Course in Microeconomic Theory 是1991年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被相当多欧美名 牌大学选为研究生教材,其中第三部分就是“非合 作博弈”,共219页,占全书的比重超过28%,其 本人就是博弈论专家。1990年他因对博弈论的贡献 获得美国“克拉克奖”Clark Medel。
2002 年度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枟美丽心灵枠中主角的 原型, 便是“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创立者—约翰·纳什。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酒吧里, 4 个男生正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 当时还正在 大学读书的纳什却在朦胧的“博弈论” 思维逻辑引导下喃 喃自语: “如果他们4 个人全部去追求那漂亮女生,那她 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睬。然后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别人 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意当‘次品’ 。但如果他们先追 其他女生,那么漂亮女生就会感到被孤立, 这时再追她就 会容易得多。” 在纳什眼里, 追求女生就是一场“博弈” , 而“博弈” 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的,是需要“博弈” 策略 的。
博弈论与策略性行为

与掠夺性定价的异同
企业采用限制性定价,直接目的是阻止新 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 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因此同掠夺性 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 所不同的是采用限制性定价的企业短期内仍有 “利润”,而采用掠夺性定价的企业在短期内 处于亏损状态。
动态限制性定价
是指一家在位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和产 量来减少或消除导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 诱因的方法。
市场主导企业经常是先定立一个高价,然 后随新企业进入逐渐降低价格。现实经济中, 我们可以看到,新产品刚刚导入时价格定得很 高,然后逐渐回落到竞争性价格水平。
影响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因素
市场进入壁垒高,新企业难以进入, 阻止的价格也就高。壁垒低,新企业容易 进入,要阻止新企业进入,必须按平均的 甚至更低的利润水平定价。
第七章 博弈论与策略性行为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或游戏论,是研究决 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 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近20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它对寡头理论、信息经济学等方面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从事对策论 研究的经济学家:纳什、泽尔腾、海萨尼。
(2)对于现实经济而言,掠夺性定价并不是 经常发生,大企业更愿意通过兼并来消灭竞 争者,因为兼并能使企业免受低价造成的利 润损失,又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什么情况下掠夺性定价行为难以成功?
两家企业的成本函数相同 完全可竞争市场
二、限制性定价行为
限制性定价又称阻止进入定价,指一家 在位企业将其价格和产量定在新企业进入市 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博弈论和企业策略行为

科 威 特
什均衡
增产 保持
沙特 增产 保持 (5, 5) (7, 4) (4, 7) (6, 6)
同步行动和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旳关键:无人乐意打破僵局 给定一种状态,是否有人单独乐意去变化?
沙特
纳什均衡点
科
增产 保持
威 增产 (5, 5) (7, 4) 特
保持 (4, 7) (6, 6)
大小猪博弈
企业1
扩大 不变
-500,-500 0,1000
1000,0 0,0
2.价格竞争:伯川德模型和动态
价格博弈模型
假定两个企业生产旳产品相同,边际成本都是10元。 两个企业都只存在1期(静态旳含义),两个企业 同步行动来决定各自旳产品价格。因为两个企业旳 产品完全相同,能够完全替代,所以消费者就会购 置价格低旳产品。这意味着,两家企业谁旳价格低 就会赢得整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两家企业将把 价格都定为10元这一边际成本水平。这使得企业最 多只能取得零水平旳利润,假如前期有沉淀投入旳 话,那么还将造成损失。
第二个原则:不让代理承人担过多其本身难以控制 旳风险。
第三个原则:尽量使委托人和代理人旳目旳相一致。 也就是说,应该使代理人旳自利行为同步也是委托 人希望代理人采用旳行为。所以,这一原则又被称 为是鼓励相容原则。
三、企业治理构造
一般来说,企业不是由出资人个人,而是由 一种企业治理构造(corporate governance) 来经营和管理旳。所谓企业治理构造,是指 由全部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形成 旳一种组织构造。在这一构造中,上述三者 之间形成一定旳制衡关系。
北京新兴医院旳例子
三、 既有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旳博 弈——进入和退出
1. 构造性旳进入障碍 关键资源旳控制 规模经济 既有企业旳指企业经过收取低于进入 发生时旳价格来防范进入。
第五章 企业策略性行为

第三节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二、掠夺性定价概述
1.掠夺性定价的含义 企业(原在位企业,也可以是新进入企业)将价 格削减至对手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即 使蒙受短期损失; 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就会提价以弥补掠夺期损失。 2.掠夺性定价的性质 一种不公平的低价行为;以排挤对手为目的的故 意行为;牺牲短期利润。
第三节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四、克瑞普斯和威尔逊模型
1.模型性质 该模型是不完全信息下的有限次重复博弈模型。 克瑞普斯和威尔逊通过引入不完全信息,考察有限次 重复进入下掠夺性定价可置信性问题。 2.模型观点 若在位企业打击比容纳收益大,且进入者对在位 企业的收益具有不完全信息,则掠夺就成为均衡战略。
第三节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三节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2.有限性重复博弈:掠夺性定价不可置信 有限性重复博弈的最后一局与一次性博弈一样, 参与人只会关心最后一局的一次性支付,而不考虑树 立起合作信誉。 同理,有限性重复博弈的倒数第二局也是一样, 只关心此局的一次性支付。 以此类推,有限性重复博弈的每一局,都不考虑 树立起合作信誉。故,掠夺性定价不可置信。
五、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1.模型性质 该模型考察在位企业类型(一般、疯狂或弱小) 差别下的掠夺性定价可置信性问题。 2.模型观点 无论何种类型在位企业,当进入者不进入时,在 位企业收益都没有变化。当进入发生时,对于一般在 位企业,会选择打击或容纳;对于疯狂在位企业,会 总是打击;对于弱小在位企业,总是容纳。
第一节 博弈论与策略性行为
3.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海 萨尼(1967-1986)
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克瑞普斯和威尔逊(1982)、弗 登伯格和泰勒尔(1991)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产业经济学第七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博弈与博弈论1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2非合作策略性行为3合作策略性行为4幻灯片3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博弈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指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从而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幻灯片4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一、博弈论概述现代博弈理论的创立源于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Von Neumann)于1944年,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恩(Oskar 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这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幻灯片5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合作博弈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是纳什和夏普里。
与此同时,非合作博弈开始创立。
纳什(Nash)在1950年和1951年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文章,塔克尔(Tucker)于1950年定义了“囚徒困境”。
这些著作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的基石。
幻灯片6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小约翰 纳什(John Forbes Nash)是20 世纪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
他在22 岁的时候所写的一篇只有20 多页的论文奠定了博弈论的基础,1994 年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幻灯片7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到60年代,出现了一些重要人物,泽尔滕(Selten)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动态分析提出了“精炼纳什均衡”的概念;海萨尼(Harsanyi)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研究。
幻灯片8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德国的不莱斯劳(Breslau)。
1984年至今一直在波恩大学工作。
1994年泽尔腾教授因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开创性的均衡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幻灯片9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80年代,克瑞普斯(Kreps)和威尔逊(Wilson)合作发表了关于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文章。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绝大多数应用模型都是在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
从80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
幻灯片10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二、博弈论的主要内容一个完整的博弈应至少包含如下三项要素:(1)博弈的参加者,也称为局中人或博弈方。
(2)策略空间。
是指各博弈方可选择策略的集合。
(3)局中人的盈利函数。
按照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如果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称为静态博弈。
如果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称为动态博弈。
幻灯片11第二节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阶段迄今为止,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后来仍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IO),它主要包括以市场结构研究为核心内容(SCP范式)的哈佛学派和以市场行为研究为核心内容的芝加哥学派;幻灯片12第二节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引入而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提出了重要挑战。
幻灯片13第二节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并且认为企业不是被动地对给定的外部条件做出反应,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从而排挤竞争对手或遏制新企业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也对芝加哥学派的静态的价格—产出框架提出了质疑。
幻灯片14第二节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让 泰勒尔(Jean Tirole),1953年8月9日生,教授,经济学博士。
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
1998年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2001年当选为欧洲经济学会主席。
幻灯片15第二节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二、策略性行为对策略性行为的定义,最早来自于谢林(Schelling )在其经典著作《战略冲突》中的描述,他认为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这种影响竞争对手预期的行为就称为策略性行为。
附录智猪博弈幻灯片16第二节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策略性行为的市场基础是寡占或垄断市场。
在现实中,古诺模型(Cournot)、伯川德模型(Bertrand)、斯塔克尔伯格模型(Stackelberg )等寡占模型是最常用的理论分析模型。
这些经典经济分析模型的运用也反映了新、旧产业组织理论的显著区别。
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运用。
策略性行为研究的应用主要是为现实的市场现象提供理论解释,并为反托拉斯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幻灯片17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包括企业为追求利润极大化所采取的提高其竞争地位的行动。
这类行为通常以降低竞争者的利润为代价来实现己方的利润增长。
幻灯片18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一、限制性定价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幻灯片19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一)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内容限制性定价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静态限制性定价2、动态限制性定价3、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幻灯片20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二)限制性定价的决定1、静态限制性价格的决定2、动态限制性定价的决定幻灯片21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二、掠夺性定价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
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Schmalensee; Rosenbaum; Romano and Berg)。
幻灯片22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一)芝加哥学派:非理性掠夺1、假定:信息获取成本非常之低,接近0,因此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和消费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自由进入而且没有进入成本,导致垄断利润无法取得幻灯片23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2、结论: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和消费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致使掠夺失败;掠夺方掠夺期损失大于被掠夺方损失,导致掠夺无法成功;垄断利润的获得有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掠夺损失的补偿无法保证幻灯片24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二)后芝加哥学派:理性的掠夺1、结论如果假定更接近现实的不完全信息,那么低于短期最优水平的定价将会成为理性战略;掠夺收益不仅来自掠夺市场,一个市场的掠夺通过遏制进入和威慑对手可以在其他相关地理或产品市场获利。
2、模型连锁店悖论Kreps 和 Wilson模型Milgrom 和 Roberts模型幻灯片25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保尔•米格罗姆(Paul Milgrom),斯坦福大学教授,在拍卖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享有盛誉。
1979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商学博士学位,目前是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教授、经济学教授。
他还在哈佛大学和MIT授课。
幻灯片26第四节合作策略性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企业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企业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
对于合作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源于卡特尔合谋(collusion)理论。
幻灯片27第四节合作策略性行为一、合作策略性行为概述寡头垄断行业的企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interdependence)。
这种相互依赖性导致了寡头企业之间不同程度的竞争与合作,从而导致了策略性行为的发生。
对于合作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源于卡特尔合谋(collusion)理论。
博弈论的引入使合作策略性行为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一些学者用博弈论的方法在动态的框架下研究合作策略性行为。
幻灯片28第四节合作策略性行为二、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一)重复博弈与“富有的窘境”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合作”是局中人某种讨价还价过程的结果。
重复博弈(超级博弈)被广泛地运用于研究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中。
重复博弈属于动态博弈的范畴。
它是指同样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每次博弈称作“阶段博弈(stage game)”。
事实上,重复博弈理论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着均衡过多的问题,即陷入了“富有的窘境”(embarrassment of riches)。
无名氏定理揭示了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可能有无数多。
幻灯片29第四节合作策略性行为(二)冷酷策略冷酷策略(grim strategy)是指在重复博弈中,只要所有的人都采取合作的策略,那么就一直合作下去,如果有一方背叛了合作,那么合作就永远终止,所有的人对此行为加以惩罚。
幻灯片30第四节合作策略性行为(三)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则是一个较为温和的策略。
开始所有的垄断企业都生产一个合作的低产量,相应地利润也比较高,但是一旦有某个企业背离了这个策略生产高产量时,所有的企业都调整为高产量去惩罚他。
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在惩罚期不惩罚(对于不执行惩罚策略的人给予惩罚是给予惩罚者的一个胡萝卜),惩罚期重新开始。
如果没有企业在惩罚期不惩罚,合作期又重新开始。
幻灯片31第四节合作策略性行为三、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寡头企业通过公开或秘密的协议(书面或秘密会谈)来协调行为以使合作组织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一)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二)转售价格维持(RPM)(三)基点定价幻灯片32第四节合作策略性行为(四)一致-竞争条款(五)价格领导(六)预告价格变动(七)最惠国待遇条款(八)行业协会(九)交换信息(十)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幻灯片33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