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理想》教学教案参考

《理想》教学教案参考第一章:理解理想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理想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理想在个人成长和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如何设定和追求自己的理想。
1.2 教学内容理想的定义和特点理想的重要性如何设定和追求理想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如何设定和追求自己的理想。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定和追求自己的理想。
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理想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第二章:理想的类型和来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理想。
让学生了解理想的来源。
2.2 教学内容理想的类型: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国家理想等。
理想的来源: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的理想和理想的来源。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理想类型和来源。
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理想类型和来源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理想类型和来源的分析和理解。
第三章:理想与现实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中追求理想。
3.2 教学内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和联系。
在现实中追求理想: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策略。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和追求理想的策略。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如何在现实中追求理想。
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追求理想的策略的分析和理解。
第四章:理想与个人成长让学生了解理想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追求理想来实现个人成长。
4.2 教学内容理想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理想对个人价值观、行为动机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追求理想实现个人成长:设定和实现个人目标的策略。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理想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实现个人成长的策略。
理想的翅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理想的翅膀教案引言:教育是塑造未来的关键。
教师在学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品格的引路人。
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应该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案。
本文将探讨一个理想的翅膀教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并启发他们追逐梦想。
第一部分: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启发学生追逐梦想,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
1.2 预期学生群体:- 年龄范围:15-16岁- 学科:语文第二部分:教案设计2.1 教学活动一:探索个人梦想的重要性- 引入学生对于梦想的定义和理解。
-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对梦想的看法。
- 引导学生认识到梦想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2 教学活动二:讲解职业规划- 分享各种职业的介绍和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为将来的职业规划做准备。
- 启动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兴趣,并介绍相关的学习路径和要求。
2.3 教学活动三:名人故事分享- 邀请专业人士或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功经验。
- 学生围绕他们的故事进行讨论和思考。
- 启发学生从成功人士身上学习,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成长道路上。
2.4 教学活动四:激励学生达成梦想的步骤- 教师分享达成自己梦想的经验和方法。
- 引导学生分析成功人士的行动和决策。
- 学生编写自己的达成梦想的计划,并与同学分享。
第三部分:评估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案的看法和反馈。
- 设计小组项目,考察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学生个人演讲或展示,展示他们对于自己梦想的规划和思考。
结论:一个理想的翅膀教案应该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激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这样的教案,学生将能够掌握规划自己未来的基本方法,并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里的教育也逐渐地走向了提高质量和创新意识的方向。
对于初中生而言,理想便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七年级《理想》教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的主要内容围绕了“理想”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从“何为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三个方向进行阐述。
开课前,我将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讲解,将“理想”这个概念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向学生阐述清楚,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并深刻体验到“理想”的重要性。
我还会将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追求理想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勇往直前,不放弃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何为理想”放在了教学的第一部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同时,我还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理想这么重要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一个新概念。
我还会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围绕理想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追求理想”这一部分,我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设定得正确、方向确定得清晰才能朝着理想发展。
同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技能,帮助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动权,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我会在“实现理想”这一节课中让学生了解并反思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启迪他们为实现美好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我认为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料,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概念;2. 掌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粉笔、教案、实物学生:教材、笔记本、书籍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你们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什么了解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Step 2:概念解释教师: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心目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追求的价值观念,它是个人追求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动力所在。
社会理想则是指一个人对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远景憧憬,是为了社会的繁荣而做出的努力。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Step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教师: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理想,当每个人的个人理想得以实现时,就会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Step 4:培养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教师:每个人都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想境界和素质水平,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请写下你们的思考。
(学生思考并书写)Step 5:分享与讨论教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并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1. 你们认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哪个更重要?为什么?2.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如何相互促进?3.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学生讨论并汇报)Step 6:延伸拓展教师:请同学们寻找一些成功的人物,并通过研究他们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学生研究并总结)Step 7:作业布置教师: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文章,包括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概念、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等内容。
《理想》的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理想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2. 主体部分: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结束语: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理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
2. 讲解:教师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实现理想。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理想。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并理解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实现理想的途径。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现出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理想的定义、理想的重要性、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实现理想的途径等内容。
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成功人士实现理想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理想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2. 第二课时: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实现理想。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并形成努力实现理想的信念。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1.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2.理想的种类和培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个人的理想,并意识到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健康心态。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促使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2.帮助学生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理想不是空想,而必须付诸实践。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用具体案例来阐述理想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培养理想,如何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3.视频教学法:通过涉及到具体人生追求的电影或视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理想。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最近一个月中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并通过分享、交流方式来互相了解。
第二步正文(30分钟)1.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述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
2.跟随着教师的指引,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如个人理想、家庭理想或是国家理想等)写在卡片上,并在班级中交流分享。
3.召开班级讨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自己的理想,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这些理想。
第三步观看视频(20分钟)1.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或视频来感悟人生追求的真谛与困难之处。
2.观赏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视频中主要表达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对比身边人的现状与自己的理想,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及方法。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汇总授课内容,让学生回忆课上学到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小结,表达自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梳理自己对于理想的认识及实践安排。
积极评价1.整体教学设计紧扣考试大纲,注重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探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分别注重理论阐述、理论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理想》教学教案参考

《理想》教学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的定义与分类2. 理想的重要性3. 树立远大理想的方法与途径4. 实现理想的坚持不懈5. 案例分享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树立和实现理想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理想的看法和规划。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理想的思考和追求。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收集成功人士的案例,制作PPT。
3. 准备讨论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理想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树立和实现理想的方法。
3. 案例分享:分享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理想的看法和规划。
5.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理想,并制定实现理想的计划。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创意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成功人士进行讲座:邀请当地的成功人士或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理想。
2. 开展理想主题班会:组织班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理想,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3. 举办理想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理想演讲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理想流沙河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2、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仿写)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二、走进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四川金堂人。
三、朗读课文,弄清字词:1、范读或听读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寂寥liáo 扒窃pá玷污diàn 诅咒zǔ zhòu洗濯zhuó缀连zhuì 莹莹yíng船舶bó蜕tuì倔强jué jiàng脊梁jǐ贪婪lán 鬓发bìn3、理解下列各词的意义:寂寥:寂静;空旷。
玷污: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洗。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海天相吻:天空与海面互相连接合为一体绝处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处:死路。
浪子回头: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浪子:二流子。
4、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修饰四、再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3两节“理想的历史意义”;4、5、6、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8、9、10、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五、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要点: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六、作业:抄写字词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课文二、逐段赏析课文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说得对。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
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
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
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重点在后两句。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
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先要理解每一句诗。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
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
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
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不错。
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
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
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
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
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
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
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
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
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
“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
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0、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
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
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
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1、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
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
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
“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2、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三、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四、拓展下列拟人化的话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其中一种,拟写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7)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8)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9)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10)蜈蚣:即使你有再多的脚,也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11)弹簧:你硬时它软,你软时它硬。
(12)矿井:张嘴不是为了汲取,而是为了给予。
(13)仙人掌:即使是在干旱的沙漠里,也能生存下来。
(14)风筝:自由的飞翔离不开线的牵引。
(15)筷子:团结就是力量。
(16)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靠人的摆布。
(17)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改变气候,但却不能改变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