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工程建设标准 1

合集下载

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技术标准

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技术标准

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技术标准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技术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高供水水质、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技术标准。

第二条本技术标准适用于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包括新建住宅小区、改建住宅小区及住宅楼内的二次供水系统。

第三条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工程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标准。

第四条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按照本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

第五条本技术标准的术语、定义和符号应参照相关标准。

第二章设计要求第六条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一)供水水质要求: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及上海市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供水水压要求:住宅楼内供水水压应满足用户正常用水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三)供水稳定性要求:供水系统应具有稳定性,能够满足住户用水需求,避免因过大用水峰值导致水压不稳定的情况。

(四)供水安全要求:二次供水系统应具备防止污水回流、防止污染扩散和细菌滋生的措施,确保供水的安全卫生。

(五)节能环保要求:设计应考虑输水管路的节能和节水设计,减少水的浪费,降低用水成本。

(六)维护保养要求:设备、管道等供水系统的设计应方便清洁和维护,便于日常的操作和维修。

第七条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给水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二)供水管道的布置和连接。

(三)消防水系统的设计。

(四)防污措施和防止污水回流的措施。

(五)水质监测和消毒设备的设计。

(六)水泵和水箱的选型和布置。

(七)管道保温和防爆措施。

(八)管道压力测试和管道变形测量。

(九)其他相关内容。

第三章施工要求第八条上海市住宅二次供水工程的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应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二)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及上海市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天津

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天津

一、概述二次供水工程是指水厂将自来水输送到市区后,再由二次供水设施向居民住户分配用水的工程。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规范和统一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天津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

二、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市民的饮用水安全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直接关系到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正确的建设管理标准可以有效防止水质污染、管网老化等问题,维护市民的健康。

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规范的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可以提高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维护供水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严格的建设管理标准可以保证供水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三、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的制定1. 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国家《城市给水工程设计规范》及《自来水工程设计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地的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

2. 技术要求的研究根据城市的供水压力、水质要求、用水需求等技术要求,确定了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3. 环保要求的考虑在制定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环保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水资源。

四、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的内容1. 设计规范包括供水管网的布置、管道材质选择、管道连接应力及热膨胀控制、供水管网保温隔热、供水泵站的配置等。

2. 施工管理包括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3. 设备选型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并对设备的性能、持续稳定运行能力进行评估。

4. 运行维护制定完善的运行维护计划,对供水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供水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5. 管网改造对老化管网进行改造和更新,提升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结语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市民的饮用水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次供水工程建设标准 (1)

二次供水工程建设标准 (1)

二次供水系统设计标准一般规定1、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与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和用户的用水需求相匹配。

2、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安全使用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等方面的需求。

3、不同用水性质的用户应分别独立计量,住宅供水应计量到户,一户一表,水表出户,宜采用远传水表。

1.2 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二次供水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应首先考虑电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采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本标准要求的名牌电气元器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标准化、简单化设计和制作,使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低故障率。

同时,也可使控制系统具有维护简单、故障恢复快速等特性。

2、标准化:为了便于二次供水系统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在自动化设计时应在硬件结构、设备型号、电气元器件参数、电气接口、设备器件品牌等方面统一标准,进而可以保证各设备之间在机械尺寸、电气特性上具有高度的互换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除此以外,系统还必须针对泵房设备及控制信息进行标准化,统一系统设计参数,统一控制对象及数据采集对象,统一控制软件包括数据结构定义。

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一个一致化的软硬件环境,便于系统的构建和今后的维护。

3、一控一变频调速:所有增压水泵都必须配置独立的变频控制器,采用一控一变频调速控制,保证泵及泵组能在流量的大动态变化时具有足够宽的调速范围,保证泵组的工作运行特性处于高效区,泵组中的变频调整应考虑整体运行控制,全频同步调速控制泵组的流量增加或减少。

4、PLC 控制:控制系统应以 PLC 为核心进行设计,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和维护快捷方便,应对泵房的其它外围设备和单体控制元件进行监控,PLC控制系统应按主控与分区两级设计。

5、节能高效:二次供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压力。

泵组内各泵并行运行、增压扩流时,不仅应考虑控制单台泵的高效运行状态,同时还要考虑并网后的泵组的高效状态。

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使泵、电机以及变频器等设备的运行参数相互匹配,保证其运行均处于各自的高效工作运行区域内并能保持稳定工作。

二次供水 标准汇总

二次供水 标准汇总

二次供水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二次供水水质要求:二次供水系统中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如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二次供水系统应通过合适的处理工艺,确保水质清洁、无异味、无色无杂质。

二次供水系统应定期检测水质,检测项目包括PH值、浑浊度、余氯、重金属等主要指标,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次供水水压要求:根据用户的需求,二次供水系统应保证水压稳定,满足用户各种用水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

在不同楼层和不同用水设备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水压差,以满足用户需要。

二次供水系统的水压应在规定的范围内调整,一般以0.2-0.3Mpa为宜。

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方面,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

因此,二次供水是高层供水的唯一选择方式。

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按规定建设、设计及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与人民群众正常稳定的生活密切相关。

此外,在二次供水设备方面,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常见的设备。

这种设备在市政管网的水进入无负压稳流罐时,
会排空稳流罐内的空气;当稳流罐内水流正常输送时,如果有少量空气聚集在阀内到相当程度,阀内水位下降,浮球随之下降,此时空气会被排出。

这种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能在市政管网供水量不足时保持水压稳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二次供水标准可以咨询相关工作人员获取。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1。

总则1.0。

1 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确保二次供水安全,提高我市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水平,特制定《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二次供水的设计、施工、验收与监督。

1.0。

3 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0。

4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钢制压力容器》《电气控制设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微机控制变频调速给水设备》9《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住宅设计标准》《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2。

术语2。

0。

1 二次供水secondary water supply当市政给水不满足用户对水压、水量要求时,将城市供水经过储存、加压后,通过管道给水的方式.2.0。

2 二次供水设施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水箱、水泵、阀门、气压罐、电控装置、水处理设备、消毒设备、供水管道、泵房等设施.2.0.3 水箱通气管water tank vent pipe为使水箱与大气相通而设置的管道。

2.0。

4 水箱溢流管water tank overflow conduit为防止水箱内的水超出允许的最高水位而设置的放水管.2。

0.5 水箱泄水管water tank exhaust pipe为排空水箱内的水而设置的管道.2。

二次供水生产标准

二次供水生产标准

二次供水生产标准二次供水是指将来自市政管网的水通过一定的设施和工艺处理后,再将其通过管道或其他适宜的供水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二次供水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生产标准也十分重要。

一、设施和设备要求二次供水的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供水质量和安全。

具体要求包括:1.供水设施应设置在安全、卫生、便于维护的场所,周围应无污染源、无易燃易爆物品等。

2.供水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供水设备应易于操作和维护,应有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和措施。

4.供水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保持设备良好状态。

二、水质要求二次供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要求包括:1.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无色、无味、无异味,清澈透明。

2.水质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3.水质检测应采用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水质不合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直至水质合格。

三、消毒要求二次供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以保障水质安全和卫生。

具体要求包括:1.消毒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采用高效、安全、环保的消毒剂或消毒设备。

2.消毒剂或消毒设备的投放量和使用方法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或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

3.消毒后的水质应进行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4.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保持设备良好状态。

四、管理制度要求二次供水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供水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具体要求包括:1.应建立完善的供水管理制度,包括水处理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水质检测制度等。

2.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和水处理操作人员,并进行培训和考核。

3.应建立健全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和学习。

4.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消防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确保员工和用户的安全。

二次供水 改造标准

二次供水 改造标准

二次供水改造标准一、设备选型与配置1.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2.设备的容量和水泵的扬程应满足改造现场的需求,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3.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和更换,同时应考虑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配置相应的控制柜和电气元件,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操作安全。

二、水泵与电机1.水泵应采用低噪音、高效率的型号,具备高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2.电动机应采用低速大扭矩,能够满足设备的长时间连续运转。

3.水泵与电机应匹配合理,确保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4.水泵和电机应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管道系统1.管道系统应采用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材质,如不锈钢、PVC等。

2.管道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避免出现漏水、渗水等现象。

3.管道系统应有支架支撑,避免因自重和压力引起的变形。

4.管道系统应定期清洗和维护,保证水质卫生。

四、水箱与储水设备1.水箱应采用不锈钢或高密度聚乙烯等材质,具备耐腐蚀、耐高温的特性。

2.水箱应有过滤装置和消毒装置,确保水质的安全卫生。

3.水箱的容积应根据改造现场的需求确定,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4.储水设备应定期清洗和维护,避免细菌滋生。

五、消毒与清洗设备1.消毒设备应采用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等高效消毒设备,确保水质安全。

2.清洗设备应采用高压水枪、清洗球等设备,对水箱和管道进行定期清洗。

3.消毒与清洗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合理安排,便于操作和维护。

4.消毒与清洗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应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2.控制系统的功能应包括水泵的启停控制、水箱液位控制、压力监测、故障报警等功能。

3.控制系统的线路应简洁明了,易于排查故障。

4.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应简单易懂,方便操作和维护。

七、安全与防护1.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2.设备的进出口应安装阀门和过滤器等装置,防止杂质进入设备和管道。

天津市二次供水技术标准(2008.4.10)

天津市二次供水技术标准(2008.4.10)
8.1 材 质
8.1.1 埋地给水管道应根据承受压力等级、地面荷载力
的不同选用耐腐蚀、寿命长的管材、管件。宜优
先选用金属复合管、有内衬的球墨铸铁管和有可
靠内外防腐的金属管道。
条文解释
8.1.2 建筑物内给水管道宜优先选用耐压、耐腐蚀、安
装方便的铜管、不锈钢管、金属复合管、塑料
管。
8.1.3 应选用趋于直线、关闭灵活、耐腐蚀、寿命长的
工况点位于水泵高效区的右端。变频调速泵组宜配置小容
积气压水罐。 该方式适用于各类小区、单体建筑的供水。
4
管网叠压供水方式中,水泵为工频控制时,
主要由水源、管网叠压供水设备、高位水箱等组
成;水泵为变频控制时,主要由水源、管网叠压
供水设备等组成。管网叠压供水具有节能和环保
的优点,设计应用必须满足DB/T 29-173《天津市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的要求,其供水量的计 算与本节1、3条所述供水方式相同。 该方式适用于各类小区、单体建筑的供水。 在以上四种供水方式中,管网叠压供水和高 位水箱供水较其他两种供水方式更节能。
条文解释
8.2.2 建筑内贸易结算水表前的供水管道必须设置在建
筑的公共部位,当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时,引入楼
内管道应设置在地下室顶部,并便于检修。
条文解释
8.2.3 二次供水管道应作蓝色标识,并标明二次供水。 条文解释
8.2.4 二次供水引入楼内的立管应在建筑物首层设置阀
门。
条文解释
8.2.5 倒流防止器的设置必须符合GB 50015《建筑给 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应选用空气隔 断型、水头损失≤0.03MPa、体积尺寸相对较 小、具有自动排水功能、维修简便、耐用的倒流 防止器。 条文解释 8.2.6 建筑物内二次供水立管最高点或室外给水管网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供水系统设计标准一般规定1、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与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与用户的用水需求相匹配。

2、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安全使用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 并应符合环境保护、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等方面的需求。

3、不同用水性质的用户应分别独立计量,住宅供水应计量到户,一户一表,水表出户,宜采用远传水表。

1、2 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二次供水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应首先考虑电控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采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本标准要求的名牌电气元器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标准化、简单化设计与制作,使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与低故障率。

同时,也可使控制系统具有维护简单、故障恢复快速等特性。

2、标准化:为了便于二次供水系统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在自动化设计时应在硬件结构、设备型号、电气元器件参数、电气接口、设备器件品牌等方面统一标准, 进而可以保证各设备之间在机械尺寸、电气特性上具有高度的互换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除此以外,系统还必须针对泵房设备及控制信息进行标准化,统一系统设计参数,统一控制对象及数据采集对象,统一控制软件包括数据结构定义。

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一个一致化的软硬件环境,便于系统的构建与今后的维护。

3、一控一变频调速:所有增压水泵都必须配置独立的变频控制器,采用一控一变频调速控制,保证泵及泵组能在流量的大动态变化时具有足够宽的调速范围,保证泵组的工作运行特性处于高效区,泵组中的变频调整应考虑整体运行控制,全频同步调速控制泵组的流量增加或减少。

4、PLC 控制:控制系统应以 PLC 为核心进行设计,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快捷方便,应对泵房的其它外围设备与单体控制元件进行监控,PLC控制系统应按主控与分区两级设计。

5、节能高效:二次供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压力。

泵组内各泵并行运行、增压扩流时,不仅应考虑控制单台泵的高效运行状态,同时还要考虑并网后的泵组的高效状态。

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使泵、电机以及变频器等设备的运行参数相互匹配,保证其运行均处于各自的高效工作运行区域内并能保持稳定工作。

6、对外通讯:泵组的自控系统设计应考虑提供远程控制信号通讯接口,设备现场控制系统与远程监控系统之间应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协议进行数据通讯,以满足泵站无人值守、自动运行、远程控制及远程数据传输等要求。

7、数据采集:泵组控制系统应能完成泵组各项运行参数以及其它状态数据的采集功能,并将数据存入PLC专用数据缓冲区内提供给远程上位机系统与其它控制单元调用。

8、安全防范:为了便于泵房的无人值守管理,应考虑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该系统可自动记录人员进出的数据信息与图像信息,防止非法闯入。

当出现非法人员非法闯入时可进行现场声光报警、语音传输及远程中控报警,保障泵房内的设备安全与水质安全。

9、泵的配置:泵房的二次增压系统一般应根据楼层高度配置多个增压泵组,分别对应不同扬程需要的供水区域,还应考虑低流量供水时泵的配置。

每个泵组应至少配置1台备用泵,且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能力。

10、市政管网压力保护:泵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考虑避免泵组抽水时对市政管网的过量抽取,水泵运行时应考虑使用水箱作为增压系统的缓冲水源,保证不会造成市政管内压力因泵组的运行而出现负压现象。

11、远程监控:泵组控制系统应考虑满足远程监控的设计需要,可通过相应的通讯接口、通讯协议及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数据通讯,可以实时远程监控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压力变化、故障报警、历史数据等,同时满足远程控制的功能需求。

12、智能控制:控制系统应具有控制水泵自动变频运行,水泵定时自动轮换,过流、过压、过载、欠压自动保护,无水自动停机与报警等功能。

其系统应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满足泵房的运行全自动化智能控制要求,正常运行过程中无需人员现场操作。

13、水质监测与保护:泵房应考虑配置水质余氯监测仪与浊度仪,可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在线监测。

泵站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水箱内水质,应实现储水实时更换。

建筑内饮用水系统应与非饮用水系统分开设置,住宅类用户的供水系统应与商业类用户分开设置。

14、入户压力控制:二次供水系统分区的入户压力不得超过 0、35 Mpa,宜以 7 层为一个分区进行参考。

供水分区入户最高压力点超过0、35 Mpa时,应设置减压阀,阀后配水件处的最大静水压力不大于0、35 Mpa。

超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每级竖向提升压力不得超过1、6 Mpa。

超高层采用上行下给供水方式时,宜设置减压水箱分区供水,若设置减压阀分区供水,应采用集中式减压,且仅允许减压一次。

15、超高层通讯:超高层网络应采用光纤环网结构,光端机设置在供水泵房内, 由主控柜供电,不允许在中间层进行网络转接。

1、3 工艺要求1、二次供水系统宜采用管网叠压供水的方式。

常见的二次供水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可参考图2-1。

图2-1常见的二次供水系统工艺流程设计2、管网叠压式二次供水系统一般包括不锈钢水箱、水泵机组、控制柜、水量调节装置、水源切换装置、成套阀门及管道附件等。

常见的二次供水系统布置方式如图2-2所示。

图2-2常见的二次供水系统布置示意图3、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100 m)宜采用从低位水箱提升至高位水箱,再由高位水箱下行分区供水的上行下给方式,可多级提升,靠近顶部的楼层可采用变频调速供水方式。

4、二次供水系统运行中应保证水箱运行过程中不间断蓄水更换,并能够控制水箱更换水量。

具体运行方式如下:(1)当市政管网压力高于最低允许压力时,通过市政管网与水箱同时向系统补水。

(2)当市政管网压力低于允许压力或市政管网停水时,市政管网进水阀门关闭,单独由水箱向用户供水,当水箱水位达到最低点时水泵停止运转。

(3)实际运行中,若住宅小区入住率低,可以暂时不启用水箱,直接使用变频水泵进行管网叠压供水。

5、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6、叠压供水设备应安装消毒设施。

1、4 流量压力1、二次供水系统设计用水量计算应包括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与应按最高日用水量的8~12%计算。

2、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流量与管道水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3、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压力应考虑市政供水管网可利用水压。

4、超高层建筑采用减压阀供水的系统,阀后配水件处的最大压力应按减压阀失效情况下进行校核,其压力不应大于配水件的产品标准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0、6 Mpa。

1、5 管道布置1、小区二次供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环状管网应设置阀门分段。

2、二次供水泵房引入管宜从居住小区给水管网或条件许可的城镇供水管网单独引入。

3、室外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不得污染生活用水,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的规定。

4、小区与室内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5、二次供水的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6、二次供水管道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执行。

2、二次供水泵房土建标准二次供水泵房的建设一般由开发商在住宅小区与居住建筑的土建施工阶段完成。

因此,二次供水泵房的建设宜由华衍水务各企业与建筑开发商在土建设计前进行沟通与协商,以确保二次供水泵房的土建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2、1 一般规定1、当泵房设置在地面时,与住宅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15 m。

2、当泵房设置在地下一层时,与住宅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8 m。

3、当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时,泵房可设置在地下二层,与住宅的安全距离不小于8 m。

4、当泵房设置在地下层时,泵房地面不得低于同层地库标高,禁止下沉式泵房。

2、2 泵房规模1、《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40-2010)相关规定如下:(1)当水箱容积大于 50 m3时,宜分为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或以上,并能独立工作;(2)水箱高度不宜超过 3 m;(3)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应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规定设置,并考虑入户管给水压力不大于0、35 Mpa;(4)泵房内宜有机修水泵的场地,宜有设备备件的储存空间;(5)泵房内配电柜与控制柜前面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1、5 m。

2、根据以上规定,泵房层高不得小于3、3 m,泵房的推荐面积尺寸如下:(1)当泵房层高 3、3~4、3 m 时,泵房的推荐面积尺寸如表 3-1 所示:(2)当泵房层高超过 4、3 m 时,泵房的推荐面积尺寸如表 3-2 所示:7/442、3 泵房墙体1、泵房应与其她公用设施有墙体隔绝。

2、所有管线管道穿墙处均预埋套管或预留洞孔,管线管道安装完毕后其空隙以C20细石混凝土填实,套管与穿墙管间嵌堵麻丝。

3、泵房的内墙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易清洁的材料铺砌或涂覆,内墙底端起宜采用瓷砖贴面,高度宜在0、5~2、0 m之间。

2、4 泵房地面1、地面之地基、混凝土垫层、面层等构造层的铺设及细部构造做法应全面符合《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及《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 的规定。

2、水泵基础高出室内地坪 0、1 m,宽 1、5 m;电控柜基础高出室内地坪 0、1 m, 宽度1、0 m。

3、泵房地面应选用防滑地砖进行铺砌,或做环氧涂料地坪。

2、5 泵房门窗1、泵房大门应从公共通道直接进入,为双扇外开门,应满足防火要求。

2、泵房大门应预留机械锁加锁位置。

3、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分级不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4级,气密性能分级不低于6级,水密性能分级不低于3级。

4、有窗户的泵房应设置防盗窗。

5、泵房与外界通道的大门应装设防小动物进入设施。

2、6 泵房通风1、泵房应设置通风与除湿装置,保证房间内通风良好、干燥。

2、通风孔应设防护格栅式网罩。

2、7 泵房排水1、泵房应单独设排水设施,不得与其她排水设施(如消防等)合用,排水泵不应少于2台。

2、泵房内地面应有不小于 0、01 的坡度坡向排水设施。

3、集水坑容积:泵房服务户数不超过 1000 户的,其尺寸不小于 1、5×1、2×1、5m(长×宽×深);服务户数大于1000户的,其尺寸不小于2×1、2×1、5 m(长×宽×深)。

4、集水坑宜采用玻璃钢格栅盖板铺盖。

2、8 泵房消防1、泵房建筑物、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与耐火等级分别不应低于戊级与三级。

2、泵房内应设消防设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 278)的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