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安徽省二次供水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安徽省二次供水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安徽省二次供水技术标准

安徽省二次供水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规范我省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保证二次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不适用于工业企业、消防供水和其它需要加压供水的建筑。

1.0.3二次供水工程所采用的管道、管件、设备和辅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 17219)、《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的规定。

1.0.4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1二次供水 secondary water supply

城市给水管网在入户之前经再度贮存、消毒、加压或经容器通过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2.2 二次供水设施 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

用于保障二次供水水质、水压而设置的设备、管线,包括贮水池(箱)(含高位、中位、低位水箱)、泵房、水泵机组及附属设施(含水泵、电机、配电控制柜)、压力罐、消毒设备、相关管道及各类阀门等。

2.3变频调速供水设备 water supply equipment of VFD

由变频器改变电机供电频率、运转速度,实现恒压变量供水的设备。

2.4管网叠压供水 pipenet pressure-add water supply

由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叠加市政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中取水增压的供水方式。

2.5生活饮用水 drinking water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用于日常饮用、洗涤的水。

2.6小时变化系数 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2.7最大时用水量 maximum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

最高日用水时间内,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

2.8引入管 service pipe,inlet pipe

将室外给水管引入建筑物的管段。

2.9入户管 inlet pipe

建筑物内生活给水管道进入住户水表的管段。

2.10竖向分区 vertical division block

建筑给水系统中,在垂直向分成若干供水区。

2.11水头损失 head loss

水通过管渠、设备等引起的能耗。

2.12 自灌 self-priming

水泵启动时靠重力使泵体充水的引水方式。

3 工程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 二次供水工程应独立设置,应和城市给水管网或居住小区的供水能力相匹配。

3.1.2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和节能要求,同时还应方便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和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3.2系统选择

3.2.1二次供水系统采用形式的选择,一般可用水池加变频泵、叠压供水系统、泵加水箱的增压系统等。高层二次供水还应有合理的竖向分区,不宜采用高能耗、一次加压后再利用减压阀分区降压供水的方式。

3.2.2 在城市给水管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管网叠压供水形式,其设计方案和所选设备须征求当地供水企业意见,并得到认可。

3.2.3 二次供水增压站的数量、规模、水压应结合居住小区规模、分期建设情况、建筑高度、建筑物的分布以及系统维护和安全运行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予以确定。

3.2.4 为保证居住小区供水的安全性,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3000人以上时,其二次供水室外管网宜成环状网,增压泵站与二次供水环状网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环状管网应设置阀门分段,分段数量按事故或检修时可承受的停水范围确定。

3.2.5 二次供水增压泵站的引入管宜从居住小区给水管网或市政供水管网单独引入。

3.2.6 二次供水竖向分区应根据二次供水形式,建筑物用途、建筑高度、使用要求、能耗、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确定。

3.2.7 二次供水范围内,使用性质不同或水费单价不同的用水,应分系统分表计量。

3.3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压

3.3.1 生活用水量标准应按当地供水专业规划或人民政府规定执行,如当地人民政府没有具体规定,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3.3.2 居住小区二次供水室外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根据供水系统服务范围确定:

a 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3000人及以下,且二次供水室外管网为枝状时,管道设计流量应根据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计算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

b 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3000人以上,二次供水室外管网应为环状,其流量应根据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计算的最大时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

c 需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并归档备查。

3.3.3 二次供水设施引入管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网叠压直接供水的,设计流量应按设计秒流量确定;

b 经泵加压供水的贮水池调节流量,应按贮水池的设计补水量确定;

c 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的,设计流量应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确定。

3.3.4 二次供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3.6.4、3.6.5和3.6.6确定。

3.3.5 建筑物二次供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箱)的设计补水量。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生活用水量。

3.3.6 二次供水住宅入户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20mm。

3.3.7 二次供水管道的水流速度,宜按表3-1采用。

3.3.8 二次供水各分区卫生器具的水压,一般不宜小于0.1Mpa。

3.3.9二次供水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

3.3.10管网叠压供水系统设计压力应考虑该处公共供水管网可利用水压,可利用水压数值由各地公共供水企业提供。

3.4水质标准及防水质污染

3.4.1 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3.4.2 管网叠压供水设施引入管上应设置低阻力倒流防

止器;倒流防止器在2m/s流速时,水头损失不宜大于3m。

3.4.3 二次供水设施的贮水池(箱)应独立设置,不宜设置于室外,不得与消防用水或其他非生活用水共贮。

3.4.4 当二次供水贮水池(箱)的贮水在48h内不能得

到更新时,应设置消毒处理装置。

3.4.5 二次供水管道应避开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区域。

3.5 管材、配件及水表

3.5.1二次供水工程管道的材质应根据供水压力、敷设场所条件和敷设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a 埋地管道的管材,应具有耐腐蚀性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可采用球墨铸铁管、钢塑复合管、PE管、不锈钢管等。

b建筑物内水表前宜采用钢塑复合管、涂塑钢管或衬塑钢管、薄壁不锈钢管及配件。

C 泵房内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的衬塑钢管或涂塑钢管及配件。

3.5.2 分户水表前的阀门宜采用全铜、铜芯或不锈钢阀门。

3.5.3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a 环状管段,应设置分段阀门;

b 从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

c 入户管、水表前、后;

d 自灌式水泵的吸水管;

e 水箱的进、出水管、泄水管;

f 自动排气阀、泄压阀、水锤消除器、压力表等附件前,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的前后。

3.5.4 管道上阀门应设置在易操作和方便检修的地方。

3.5.5 二次供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

压力时,应设置减压装置。

3.5.6 二次供水水泵出水管后,应根据水泵扬程、管道走向、环境噪音要求等因素,设置水锤消除装置。

3.5.7 二次供水各分区最高点应设置自动排气阀。管网中有明显起伏且积聚空气的管段,宜在该段峰点设置自动排气阀或手动排气阀门。

3.5.8 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管道过滤器:

a 减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等阀件前;

b 采用管网叠压方式供水的,其设备进水管处。

3.5.9 二次供水的住宅进户计量水表宜设置在建筑物的管道井内或公共部位的水表箱内。

3.5.10 当水表可能发生反转、影响计量时,应在水表后设止回阀。

3.5.11 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数量、管径大小、排列方式、维修条件,结合建筑平面和结构形式等合理确定。需

进人维修管道的管井,其维修人员的工作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0.6m;管道井应每层设外开检修门,分层隔断。管道井的井壁和检修门的耐火极限及管道井的竖向防火隔断应符合消防规范规定。

3.5.12 水表箱应设置在户外便于检修、读数不受曝晒、冻结、污染和机械损伤的地方。

3.6 管道布置

3.6.1二次供水室外地下管道应设在便于检修和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小的位置,尽量避免布置在车行道下

3.6.2二次供水室外管道应远离污水管道,减少生活用水被污染的可能性。供水管与污水管的最小水平净距为0.8m,交叉时供水管应在污水管上方敷设,最小垂直净距0.1m。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保护措施。

3.6.3 二次供水管道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直线长度、管材的线膨胀系数、环境温度和管内水温的变化、管道节点的允许位移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应尽量利用管道自身的折角补偿温度变形。

3.7 增压设备、泵房

3.7.1 二次供水设施中的水泵选择应遵守下列一般规定:

a 应选择低噪声、节能型水泵;

b 设计的最不利工况点应在水泵特性曲线高效区段的右端点;

c 用水不均匀,流量变化大宜采用多台泵组合供水;

d 若没有高位水箱,宜采用变频调速设备;

e 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型号应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一致;

3.7.2 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充水。

3.7.3 存在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应采用管网叠压供水设施:

a 城市给水管网可利用水头过低的区域;

b 城市给水管网供水的水量、水压波动过大的区域;

c 使用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对周边(现有或规划)用户用水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

d 供水保证率要求高、需要连续供水、不允许停水的用户;

e 城市给水管网口径小于300mm的区域。

3.7.4 泵房应有单独隔间,通风良好,有排水措施。

3.7.5 泵房宜采用智能监控系统。

3.8贮水池(箱)

3.8.1 生活用水贮水池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a 贮水池(箱)的有效容积应按进水量与用水量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居住小区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确定,单幢住宅楼宜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贮水池的有效容积大于50m3时,宜分成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

b 池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它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需要,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小于0.6m;池顶设有人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应尽量留出人进出人孔的空间,池底宜架空,与地面的净距无管道敷设时不宜小于0.5m,有管道敷设时不宜小于0.8m;

c 贮水池不宜毗邻电气用房和居住用房或在其下方。

3.8.2 生活用水高位水箱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a 水箱的调节容积宜按水箱服务区域内的最大小时用水量的50%计;

b 水箱与墙面、顶板、地面的净距应满足本标准3.8.1条第2款的规定;

c 水箱的设置高度(以底板计)应满足最高层用户的用水水压要求。

3.8.3水池(箱)应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和信号装置,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a 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

b 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

c 溢流管宜采用水平喇叭口集水;喇叭口的垂直管段不宜小于4倍溢流管管径。溢流的管径,应按能排泄水池(箱)的最大入流量确定,并宜比进水管管径大一级;

d 泄水管和溢流管的出口,不得直接与排水构筑物或排水管道相连接;

e 贮水池(箱)应设置水位监视和溢流报警装置;

f 贮水池(箱)进水阀门宜配置可控自动装置,便于对高峰时段进水限制,减少对周边用户的影响。

3.8.4 高位水箱应设置在通风良好、不结冻的房间内。

3.8.5 贮水池(箱)宜采用不锈钢或内衬不锈钢材质。

4 施工安装

4.1 一般规定

4.1.1二次供水工程应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安装。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4.1.2 二次供水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1.3施工队伍、施工场地及施工机具应具备安全施工条件;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4.2 设备安装

4.2.1 安装的二次供水设备必须确保质量合格,生产许可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质量保证文件应齐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还应具备有资质的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书和卫生许可。水箱、电控柜、水泵、阀门、消毒设备等应设有规范的标牌,并

表明下列内容:生产厂家、注册商标、生产日期、出厂编号;水箱应标明容积和材质;水泵应表明流量、扬程、转速、功率,管道、阀门应标明口径、材质和工作压力。

4.2.2 材料准备

a 材料和设备在使用和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检验其规格、型号和质量,符合要求的方可使用。

b 管道和设备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或完毕时,敞口处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c 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阀门出厂规定的压力。

4.2.3 设备安装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计量法规规定,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被检对象的精度等级。

4.2.4 安装供水设施的房间内不应有污染,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

4.2.5 设备安装前的基础混凝土强度、座标、标高、尺寸和底脚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4.2.6 电机设备接线,应确认其旋转方向与标注箭头方向一致。

4.2.7 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出水干管的振动小、水压平稳处。压力表量程选择应为工作压力的1~2倍。

4.2.8倒流防止器阀组的安装与现场调试参照国家标准图集《倒流防止器安装》

(05S108)的规定。

4.2.9 二次供水设施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凡具有人机

对话功能的电控装置,对话界面应汉化,图标应明显、易识别、便于操作。

4.2.10 设备、水泵应采取可靠的减振措施,其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J118)的规定。

4.3 管道敷设

4.3.1 敷设二次供水系统室外地下管道,应在沟槽、

管基验收合格后进行,其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地面荷载、管材强度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机动车行道下,金属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1.0m;在非机动车道路下或道路边缘地下,金属管道敷设应不小于冰冻层以下0.15m,非金属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m。不能满足要求的,应采取保护措施。

4.3.2 建筑物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的管外壁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m,引入管应有不小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管网或阀门井、水表井;引入管的拐弯处应设支墩;当穿越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洞口;穿越地下室外墙处应预埋柔性或刚性防水套管。

4.3.3 管道安装前,管内外和接头处应清洁,受污染的管

材和管件应清理干净;安装过程中严禁杂物及施工碎屑落入管内;施工中断或施工完成应对敞口管道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4.3.4 埋地敷设的二次供水管道应尽量避免布置在有可

能被地面静、动荷载损坏处。

4.3.5 二次供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排水沟内。二次供水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4.3.6 二次供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装置。

4.3.7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二次供水管道宜设置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上方,与各种管道之间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要求,且不宜小于0.3m。

4.3.8 二次供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沟)敷设。

4.3.9 二次供水管道应避免穿越人防地下室,必须穿越时应按人防工程要求设置防爆阀门。

4.3.10 室内二次供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或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从生产设备上方穿过。

4.3.11 室内二次供水管道安装不得妨碍建筑物的使用。

4.3.12 二次供水管道穿越下列部位或接管时,应设置防水套管:

a 穿越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外墙处;

b 穿越屋面处;

c 穿越钢筋混凝土水池(箱)壁板或底板时。

4.3.13 在室外明设的二次供水管道,应作保温层,保

温层外壳,应密封防渗。

4.3.14 敷设在有可能冻结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处的二次供水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4.3.15 二次供水室外管道上的阀门,宜采用直埋式阀门装置。

4.3.16 系统控制阀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明显部位,不得安装在住户室内,安装前应进行启闭试验。

4.3.17 水表安装应符合《冷水水表第2部分安装要求》(GB/T778.2)的规定,外壳距墙壁净距不宜小于0.01~0.03m,距上方障碍物不宜小于0.15m。

5 工程验收

5.1 试压

5.1.1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分别对立管、连通管及室外管段进行水压试验。系统中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分别试压。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用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5.1.2 金属及复合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观察10min,压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管道及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5.1.3 塑料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降不得大于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降不得大于0.03 Mpa,管道及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5.1.4 暗设管道必须在隐蔽前试压及验收。热熔连接管道,水压试验时间应在连接完成24h后进行。

5.1.5 对于不能参与试压的设备、仪表、阀门及附件应拆除或采取隔离措施;如设置有临时盲板,应具有突出于法兰的边耳,并应设明显标志,记录临时盲板的数量。

5.1.6 贮水池(箱)应做满水试验。敞口贮水池(箱)做满水试验,检验其是否渗漏。密闭贮水箱(罐)与系统连接在一起时,水压试验应与系统一致,以其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水压试验。

5.2 冲洗和消毒

5.2.1 试压合格后应对二次供水设施、贮水池(箱)和管道等进行冲洗和消毒。冲洗前,对系统内不能冲洗或有碍冲洗的部件应加以保护或拆除后采用临时短管代替,待冲洗完成后复位。冲洗流速不应小于1.5m/s,并应保证系统中所有部位都能得到冲洗。

在系统最低点应设置排水口,管道冲洗应达到目测冲洗出水口水质与进水水质相同。

5.2.2 二次供水设施、贮水池(箱)和管道冲洗后应采用消毒液清洗消毒。消毒时应根据设备、贮水池(箱)内衬材料与管材、管件的材质选择相应的消毒药剂。一般消毒液可采用20mg/l~30mg/l的游离氯或其他合适的消毒液。

5.2.3二次供水系统冲洗消毒后,系统出水水质应经水

质检验部门抽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方可使用。

5.3 验收

5.3.1 二次供水工程安装调试检验完成后,应按以下要求组织竣工验收:

a 工程质量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进行验收;

b 设备安装按《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适用规范》(GB50231)规定进行验收;

c 电气工程安装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规定进行验收。

5.3.2 竣工验收时应重点检查下列项目:

a 水泵运行情况和扬程、流量等参数,按设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数量配水点应全部达

到额定流量;

b 供水管网水压达在设定值范围时,各相应措施的可靠性;

c 防回流污染技术措施装置;

d 管道、管件、附件的材质、口径与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的一致性。

5.3.3 二次供水工程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a 施工图、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

b 批准的竣工验收报告;

c 增压设备及其组件、配件、附件、管材、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d 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管材、贮水池(箱)、涂料、水处理器等的卫生安全性评价和相关批准文件;

e 中间试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f 系统试压、冲洗、消毒、调试检查记录;

g 工程质量评定和质量事故记录;

h 水质检验部门出具的水质检验合格报告。

5.3.4 二次供水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资料立卷

归档。

6 运行维护

6.1 一般规定

6.1.1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制定管理制度,岗位操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

6.1.2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二次供水系统所有设施、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运行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6.1.3设备运行应制定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操作规程包括操作要求、操作程序、故障处理、安全生产和日常保养维护要求等。

6.1.4 建立健全各项报表制度,包括设备运行、水质、服务和收费的月报、年报表。

6.1.5 设置在地下室的泵房,应采取防汛和暴雨预防措施。

6.2 室外管网与设施

6.2.1 定期巡检室外埋地管网线路,及时消除影响输水

安全的因素。

6.2.2 定期检查阀门井,井盖不缺失,阀门不漏水;排气阀、倒流防止器运行正常。

6.2.3 定期分析供水情况,经常进行二次供水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影响供水安全的故障隐患。

6.2.4 埋地管道出现爆管,应迅速停止供水并关断损坏管段所涉及楼栋的进水阀门,然后进行抢修,修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后再恢复供水。

6.3 室内管道

6.3.1 定期检查并及时维修管道室内管道,保持室内管道无漏水和渗水现象。

6.3.2应定期用手动排气阀排放空气,应经常检查自动排气阀运行状况。

6.4 运行维护

6.4.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6.4.2 运行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及相关仪表、阀门应

按制度规定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做好运行和维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管网维护维修记录;出现故障或事故应有故障事故记录。

6.4.3 设备正常运行时,严禁随意扭动各种转换开关或随意更改已设定的运行控制参数。

6.4.4 按照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6.4.5 配齐设备易损件的备品备件,并有适量库存。

6.4.6 保持泵房干燥、清洁、通风,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4.7 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并对水质进行检测(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二次供水管理单位不具备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6.4.8 设备运行维护档案、资料应齐全。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时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本标准中指明应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1. 总则 1.1 本规范书适用于沈阳新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城市污泥低成本利用项目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循环水泵配套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书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规范书发出以后,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方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出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供方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在签订合同之后,需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具体款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5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6供方对整套设备和辅助系统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制造商应事先征得需方的认可。 1.7 本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2. 设计条件与使用条件 2.1 系统概况 2.1.1 本期工程:热网循环水系统扩容改造 2.1.2 改造循环水泵配套汽轮机1台 2.2 设备运行环境条件 2.2.1 安装地点:室内布置 2.2.2主厂房地坪(±0.000米)相当于海拔高度47.5m (黄海高程系) 2.2.3地震烈度:基本裂度 7 度 2.2.4各气象要素统计如下: 夏季7月份平均气温 29.5度 冬季采暖期各月平均气温–5.62度 历年平均气温 7.8度 降雨量:日最大215.5mm,小时最大89mm 湿度:夏季七月份平均相对湿度78%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200mm 历年最大风速 29.7m/s 冬季主导风向北、东北 夏季主导风向南、西南 最大冻土深度 1.40m

消防系统维保技术标

消防系统维保技术标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消防系统维保项目 响应文件 招标编号:( XXXX )年招采字XXX号 投标内容:技术标 投标人:某某某某消防工程有限公司(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 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 日期: 2015 年 7 月 23 日 目录

一、维保方案 (一)、维护保养范围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3.消火栓系统 4.喷淋冷却系统 5.消防水泡系统 6.气体、气溶胶灭火系统 7.防火隔离系统 8.防排烟系统 9.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 10.消防通讯系统 11.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2.其他消防设施

(二)、维护保养技术要求 1.在承担维修保养的消防工程项目期间,确保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 2.需提供24小时应急处理服务,突发性较大故障在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到达故障现场;一般故障在接到通知后2小时内到达故障现场;一般故障应该立即排除,严重故障应该在24小时内修复,修复前维保方维修技术人员不擅自离开现场。 3.每季度要对承担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保,每次维保完成后提供相应的维保资料,并于最后一次维保完成后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 4.对检查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对损坏及不合格的元器件应立即更换,并使系统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5.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元器件应符合现行消防规范,并满足国家及相关行业有关安全、环保等的要求。 6.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三)、维保的具体内容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探测器、控制模块、手动报警按钮等触发装置,包括感烟、感温等所有类型探测器的清洗、试验,试验工具符合检测要求。 2)控制器的基本功能试验。包括控制器的开机、液晶和数码管的显示、主备电的工作、显示和切换、声音、时钟、打印等记录。

物业项目二次供水管理规定

物业项目二次供水管理规定 物业项目二次供水管理规定 1.0为保证**物业管理项目二次供水的卫生质量,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0本管理规定适用于:**物业二次供水及水池水箱清洗消毒过程与结果的管理。 3.0职责 3.1给排水技工负责二次供水设施设备和水池/水箱清洗消毒过程的操作协调检查,跟踪水样的抽取和送检工作,其它工种技工配合,工程部主管负责监督管理。 3.2物业物业服务中心提前二天发:水箱清洗消毒停水告示,工程部主管负责按时组织实施,客服人员负责业户的说明与解释工作。 4.0二次供水管理 4.1安全措施:水池水箱加盖上锁,通气口和溢流口装设防虫网。水池/水箱清洗必须使用安全电压行灯,导线绝缘良好配有漏电保护开关;水箱清洗应保持通风;注意采取防滑等安全措施。 4.2水池清洗:必须按当地政府水质权威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限清洗,清洗人员应具有效的健康证并接受过水池清洗相关专业培训。 4.3水质检测:必须保证二次供水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取得当地水质检测部门的合格报告备案。 5.0水池/水箱的清洗消毒流程 5.1物业物业服务中心发:水箱清洗停水告示。 5.2根据水箱清洗停水告示的日期时间,按水池/水箱清洗消毒工作流程进行操作。 5.3水池/水箱清洗完毕,物业工程现场主管人监督复查:水池/水箱口盖妥上锁,溢水孔网罩是否完好,水池水箱清洗过程及填写清洗消毒记录表,跟进采集水样送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如水样检测不合格,则必须重新清洗消毒直至检测合格) 6.0相关记录 6.1水池水箱清洗消毒过程记录表 6.2水箱计划清洗与实际清洗记录表 6.3卫生防疫站水样检测报告 6.5水箱清洗人员有效的健康证复印件 感谢您的阅读!

消防控制室基本技术标准

消防控制室基本技术标准 一、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规定的集中火灾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中的消防控制室或消防控制中心; 二、消防控制室的设置位置、防火分隔措施和安全疏散条件,以及设备组成、一般要求、控制和显示要求、信息记录要求、信息传输要求和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三、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保护区域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防火门及卷帘系统、电梯、消防电源、消防应急照明系统、消防通讯等各类消防系统及系统中的各类消防设备(设施),并能显示各类消防设备(设施)的动态信息和消防管理信息; 四、消防控制室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或其组合设备组成; 五、消防控制室应有一部用于火灾报警的外线电话; 六、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显示盘、火灾声/光警报器等设备组成,完成火灾探测报警功能;并能接收和显示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 七、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模块、消防电气控制装置、消防电动装置等消防设备组成,完成消防联

动控制功能;并能接收和显示消防电话、电梯、传输设备、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和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防火门及卷帘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系统、消防通讯系统等消防设备或系统的动态信息; 八、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系统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记录等; 九、消防控制室应有建筑总平面布局图、保护区域的建筑平面图、系统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CRT图形显示器,具备智能显示功能的,应保证各种显示界面完整。不具备智能显示功能的,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图应能完整显示建筑周边环境状况;保护区域的建筑平面图应能显示各个保护区域及主要部位的名称和疏散路线,并能显示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的各类消防设备(设施)的名称、物理位置和各消防设备(设施)的准确信息;系统图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和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等内容; 十、CRT图形显示器应采用中文标注和中文界面; 十一、消防控制室应具备与全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的技术条件,并能按规定的通讯协议格式将相应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 石嘴山市富嘉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电杆技术规格书 1、本工程采用φ190-15-I、φ190-15-J型电杆。 2、使用环境 海拔高度:≤1000 m 最低温度:-47°C 短时最高温度:+55°C 24小时最高平均温度:35°C 物资应允许在较高或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 安装地点:昌赣客专江西段 地震烈度:8 度 3.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3.1、水泥电杆 3.1.1总则 3.1.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3.1.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3.1.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3.1.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通过试验和鉴定后方可使用。如新技术的应用和本规程不相适应时,可另制订专项规程。 3.1.1.5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本技术规程,并结合生产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 3.1.2技术要求

3.1.2.1原材料 3.1.2.1水泥 3.1.2.1.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99《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344《矿渣硅酸盐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电杆生产用水泥强度等级: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钢筋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 3.1.2.1.2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按进厂顺序分别存放。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2包,库内应有防潮措施。 3.1.2.1.3水泥存放不得超过三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怀疑时,需按规定重新检验后使用。 3.1.2.1.4使用袋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用,水泥中不应有夹杂物和结块。 3.1.2.1.5使用散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放在同一罐内,水泥中不应有杂物和结块。 3.1.2.2细骨料 应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3-3.2、含泥量不得大于2%,其它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4684《建筑用砂》的有关规定。 3.1.2.3粗骨料 应采用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小于1%、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1/2壁厚或钢筋最小间距的3/4,其它各项要求须符合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有关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规我省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保证二次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不适用于工业企业、消防供水和其它需要加压供水的建筑。 1.0.3二次供水工程所采用的管道、管件、设备和辅助材料应符合现行标准,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 17219)、《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GB 17051)的规定。 1.0.4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术语 2.1二次供水secondary water supply 城市给水管网在入户之前经再度贮存、消毒、加压或经容器通过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式。 2.2 二次供水设施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 用于保障二次供水水质、水压而设置的设备、管线,包括贮水池(箱)(含高位、中位、低位水箱)、泵房、水泵机组及附属设施(含水泵、电机、配电控制柜)、压力罐、消毒设备、相关管道及各类阀门等。 2.3变频调速供水设备water supply equipment of VFD 由变频器改变电机供电频率、运转速度,实现恒压变量供水的设备。 2.4管网叠压供水pipenet pressure-add water supply 由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叠加市政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中取水增压的供水式。 2.5生活饮用水drinking water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用于日常饮用、洗涤的水。 2.6小时变化系数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2.7最大时用水量maximum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 最高日用水时间,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 2.8引入管service pipe,inlet pipe

消防设备维护保养技术规范标准

广宇煤电一期2×135MW机组消防系统维保技术规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08月20日

第一章目的与围: 1.1目的﹕为使能对本工程的各类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及保养,使其 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保证在发生意外状况时能立即发挥其作用,将人员及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1.2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工程围的所有消防设备。 1.3 本工程服务年限一年。 1.4资质要求:消防维保一级资质。 第二章参考资料: 2.1 「中华人民国消防法」 2.2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2.3 「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GA588-2005)」 第三章维护保养容: 第一节消防控制主机 3.1.1每月消防控制主机电源检查项目: 1)检查系统电压偏移是否在允许围。系统电源标准﹕AC 197V~242V 50Hz 1Hz 2)查看消防控制配电箱的标志,以及仪表、指示灯、开关、控制按钮。

3)检查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是否正常。 检查方式﹕ a)自动控制方式下,手动切断消防主电源,观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 入以及指示灯的显示。 b)人为控制方式下,在低压配电室应先切断消防主电源,后闭合备 用消防电源,观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入以及指示灯的显示。 c)每季度要对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实验,1~3次主电源和备 用电源自动切换实验。 3. 1.2每月应对消防控制主机进行如下项目检查﹕ 1)触发自检键,进行功能自检: 2)对控制器电源全部发光显示器进行检验,并循环三次。 3)对Ⅱ级编程继电器进行检验,检验期间继电器触点动作,但输出 +24V撤消。 4)对打印机功能进行检验。 5)对控制器的主要硬件接口芯片,存储器芯片及各类插件的主要I 芯片进行自动实时故障检测。 3. 1.3切断主电源,查看备用直流电源自动投入和主、备电源的状态显 示情况。 3. 1.4在备用直流电源供电状态下,进行断路故障报警及火警优先功能。 报警功能检测: 1)类比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断路故障,查看故障显示。

查农医院消防技术标准规范

查农医院消防技术标准规范 为全面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单位“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等),我院防安委决定在我院范围内全面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一步创新和规范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统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解决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行为,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和火灾防控能力,积极预防和减少各类火灾事故发生。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为载体,通过实施“三规范”(规范场所设置要求,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规范消防安全标识)“四完善”(完善消防安全组织,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四统一”(统一消防档案,统一防火巡查记录,统一防火检查记录,统一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切实提升社会单位“四个能力”,使社会单位的消防工作达到消防管理规范化、消防设施完好化、消防标识标准化、消防知识普及化的“四化”目标,努力遏制较大以上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我院防安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我院郭忠伏任组长,兰少春.惠兆林任副组长、安保科.外科.内科.内三科.急诊科主任.任小组成员。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从2012年3月1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安排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3月23日至3月31日) 各科室要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科室消防安全标准化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贯彻落实。 2、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至8月31日) 各科室要按照“我院社会化单位消防安全标准管理”目标进行落实,3率先完成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将给于奖励,其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务必在 5月1日前完成此项工作。 3、检查验收阶段(9月1日至9月20日) 我院防安委将组织考核组,对各科室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要求将依法责令改正、将给与处罚,并将验收情况在全院大会上进行通报。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技术规范标准)IC技术规范

InfoCenter 套件 V1.3增强版 InfoCenter Suite 1.3 Advanced 描述: 当处理Apogee系统中的历史数据需求日益增加 时,提供给用户访问系统数据的解决方案也就变 得异常重要了。InfoCenter套件就是为此而设计 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管理工具 的需求,而且提供了用户对大量Apogee系统中的 历史数据进行存放、管理和检索的良好方法。 InfoCenter套件结合了Windows 2000服务器环 境中强大的功能及灵活性,给信息管理展示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无论从高层次的分析,到长期的数据存储,InfoCenter均允许多用户在未使用Apogee工作站的情况下访问趋势数据,由此提供了较为经济的信息共享。InfoCenter工作平台为设备追踪、分析和系统及性能之数据的存储和调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InfoCenter增强版套件是InfoCenter套件中最灵活的版本,它支持InfoCenter套件产品的所有特点。InfoCenter增强版专门设计用来安装大量的数据,离线存储和重要客户的访问。InfoCenter增强版套件的特点尤其是体现在保护和管理一整套有价值的信息。 系统结构 InfoCenter套件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InfoCenter增强版服务器:服务器端应用程序,提供了客户端程序和Microsoft SQL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界面,并将系统数据均存放在 Microsoft SQL数据库中。 ?InfoCenter管理者:客户端程序,用于管理InfoCenter服务器中的数据。 ?InfoCenter报表管理器:客户端程序,允许多用户生成报表模板,用于日后查询存放在InfoCenter 服务器中的数据。报表模板具有自动生成已经定义好 数据范围的报表的功能。InfoCenter报表管理器支持数字认证的使用,这样 提高了报表的生成效率。 InfoCenter套件是建立在Microsoft SQL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器上。SQL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一个开放和灵活的工作平台来满足存放数据的需要。InfoCenter 套件与SQL 服务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一体化的安装方式并增强了程序的表现力。同时它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通过与Windows 2000服务器和Microsoft SQL服务器充分结合来实现的。 InfoCenter 管理者和报表管理器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它们不仅可驻留在 Windows NT ,Windows 98或 Windows 2000的工作平台上,而且也能运行在不同的工作站(见图1a)或InfoCenter服务器上(见图1b)。 InfoCenter 增强版套件包括5个客户端应用软件许可证。InfoCenter许可证不是用来控制可安装的客户端程序的数量,而是限制同时访问InfoCenter服务器的客户端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相关国家标准强制规范汇编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相关国家标准 强制性条文汇总 南岸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总工办编制 2017年7月

目录 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 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 三、《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GB50829-2013) (4) 四、《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 (5) 五、《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6) 六、《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 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9) 八、《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2) 九、《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3) 十、《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65-2013) (17) 十一、《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17) 十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8) 十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2) 十四、《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4) 十五、《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26) 十六、《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27) 十七、《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28) 十八、《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28)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1.总则 1.0.1 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确保二次供水安全,提高我市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水平,特制定《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二次供水的设计、施工、验收与监督。 1.0.3 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1.0.4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钢制压力容器》 《电气控制设备》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微机控制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9《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J《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住宅设计标准》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 2.术语 2.0.1 二次供水secondary water supply 当市政给水不满足用户对水压、水量要求时,将城市供水经过储存、加压后,通过管道给水的方式。2.0.2 二次供水设施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 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水箱、水泵、阀门、气压罐、电控装置、水处理设备、消毒设备、供水管道、泵房等设施。 2.0.3 水箱通气管water tank vent pipe 为使水箱与大气相通而设置的管道。 2.0.4 水箱溢流管water tank overflow conduit 为防止水箱内的水超出允许的最高水位而设置的放水管。2.0.5 水箱泄水管water tank exhaust pipe 为排空水箱内的水而设置的管道。

消防技术规范标准简介

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简介 学习消防知识,尤其是备考注册消防工程师,主要是学习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法律法规、消防管理基本知识。那什么是消防技术规范呢?今天,卡姐就带你认识一下消防标准和消防规范。 1.我国消防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 消防技术规范是我国消防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发布的现行《消防标准体系表》,消防标准体系涵盖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等类别的消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基础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对象的共性因素,如概念、数系、通则等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是制订产品标准或其他标准所必须遵循的依据或准则。如:《消防词汇》、《消防应急救援通则》、《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以及拟颁布的《消防工程术语标准》等属于基础标准。 方法标准:以试验、检查、分析等各种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如:《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建筑构件耐火试验可供选择和附加的试验程序》等标准属于方法标准。

产品标准:规定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手提式灭火器》、《消火栓箱》等标准均属于产品标准。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所制定的标准。如《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等标准属于管理标准。 工程建设类标准:对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国家工程建设类消防技术标准,称为消防技术规范。消防技术规范提出了工程建设必须满足的最低消防要求。 2.消防技术规范的组成 消防技术规范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在消防安全布局、总平面布局与防火间距、灭火救援环境、建筑耐火防爆、防火分区与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设施等方面提出最低消防要求。

技术规范及要求

技术规范及要求 (注:标有★的为基本技术参数,不允许偏离) 一、招标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15所学校安全饮水工程设施配套供货及安装,主要工作内容为:改造原有校舍及教室新增末端饮水间土建、装饰装修、供水、供电;室外配套土建、供水、供电、装饰装修、道路拆修等;新增集中式制水设备部分;末端加热开水器等工程。 本项目施工地点分散,建设工期时间紧,涉及施工种类多难度大专业性强,具有项目调试运行及质保要求严格,对产水水质的卫生安全要求高等特点。 投标人须对所投内容进行全部响应;报价若有遗漏,视为对招标人让利,均应免费提供。 二、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基本要求: 进水水质:井水,主要指标电导率按800-1000us/cm考虑。 (一)设备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性能指标 (1)★产水量 出水流量:第一种 0.5 m3/h,第二种 1.0 m3/h,第三种 2.0 m3/h,第四种 5.0 m3/h。 聋哑学校:系统产水量0.5 m3/h(进水水温20℃)。 第二实验小学、北皂学校、体校:系统产水量1 m3/h(进水水温20℃)。 新港路学校、石良中学、五中、培基小学、十中、实验小学、润新小学、实验中学、龙口市高级技工学校、开发区学校:系统产水量2 m3/h(进水水温20℃)。 龙口市一中:系统产水量5 m3/h(进水水温20℃)。 (2)★产水水质 电导率≤10 us/cm,产品水水质符合《瓶装饮用纯净水 GB 17323-1998》(2001)的要求。 (3)★回收率 反渗透回收率不小于40%。 (4)★脱盐率 反渗透脱盐率不小于99.2%(三年内)。

(5)自动控制 系统采用自动控制,自动模式故障时,可以手动操作。 (6)系统保护 设置高压保护开关、低压保护开关和安全阀,压力超出范围时,系统安全阀打开并报警。 (二)、采用标准 1.土建工程施工应执行中国及国家电力部颁布的相关规程、规范。 2. 国产设备制造和材料应符合下列最新版本的要求: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50.4-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T 5750.7-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 GB/T 5750.11-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3264-1991 不合格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T 15239-1994 孤立批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 GB/T 19249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GB/T 23954-2009 反渗透系统膜元件清洗技术规范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0103 膜分离技术术语 DL/T 588-1996 水质污染指数测定方法 HY/T 108-2008 反渗透用能量回收装置 HY/T 109-2008 反渗透用高压泵技术要求 JB/T 5995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机电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7353 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 GB/T 4025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GB50184-2011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二次供水泵房建设标准要求

二次供水系统建设标准 XXXXXX公司 20XX年X月

目录 一、总则 二、二次供水系统的建设要求 1、泵房建设的技术要求 2、二次供水设备的技术要求 3、泵房安全防护的技术要求 4、水质安全保障的技术要求 5、二次供水给水管道建设、验收标准

一、总则 1.1 按照国家四部委的总体要求,为提高我公司供水区域内二次供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保障居民安全稳定供水、二次供水水质不受污染,注重系统节能、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规范和引导我公司供水区域内二次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系统设计、施工、峻工验收。 1.3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施工、骏工验收、运行管理,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我省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二次供水设备机组选型方案应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院)根据管网设计图纸进行设计。 1.4 二次供水设备叠压市政压力值建议取0.2mpa计算扬程。二次加压设备流量建议以一年中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公式计算。 1.5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建设、施工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参照标准条文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40 《箱式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6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须用技术规程》CECS259:2009 《离心泵技术条件》 《离心泵效率》 《泵产品涂漆技术条件》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汽蚀余量》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泵的噪音测量与评价方法》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用电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GB 12668.3 《电气控制设备》GB/T 3797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外壳防护等级》GB/T4208 二、二次供水泵房的建设要求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规范我省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保证二次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不适用于工业企业、消防供水和其它需要加压供水的建筑。 1.0.3二次供水工程所采用的管道、管件、设备和辅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 17219)、《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的规定。 1.0.4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1二次供水 secondary water supply 城市给水管网在入户之前经再度贮存、消毒、加压或经容器通过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2.2 二次供水设施 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 用于保障二次供水水质、水压而设置的设备、管线,包括贮水池(箱)(含高位、中位、低位水箱)、泵房、水泵机组及附属设施(含水泵、电机、配电控制柜)、压力罐、消毒设备、相关管道及各类阀门等。 2.3变频调速供水设备 water supply equipment of VFD 由变频器改变电机供电频率、运转速度,实现恒压变量供水的设备。 2.4管网叠压供水 pipenet pressure-add water supply 由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叠加市政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中取水增压的供水方式。 2.5生活饮用水 drinking water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用于日常饮用、洗涤的水。 2.6小时变化系数 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2.7最大时用水量 maximum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 最高日用水时间内,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17修订稿(定稿)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 (2017年修订稿)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多部国家标准已经相继修订、发布并执行了一段时间,2015年编制发布的《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中相应条款亟需调整。为实现新旧标准的有效衔接并解决实际项目设计、审核、验收中存在的问题,经与省建设厅协商同意,省公安消防总队于2017年5-8月组织召开了《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技术指南》修订研讨会,形成征求意见稿。经向各市公安消防支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征求意见,并于2017年8月30-31日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评审会意见修改后形成《技术指南(2017年修订稿)》,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A中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中,“室内高度”应按建筑层高计算;“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设臵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可累计不计入层数,对于住宅建筑还可累计不计入建筑高度。 无楼梯到达且与其他建筑功能空间采取无洞口的墙体和楼板完 全分隔的建筑屋顶的闷顶层(采用不燃性结构)可不计入高度和层数。 附图1.1 坡屋顶建筑高度计算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按照建筑外墙面起坡处起算)与屋脊的平均高度或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顶最高使用夹层的楼面的高度取较大值。(附图1.1)住宅建筑单元平-坡结合的屋面,应按照最高屋面计算建筑高度,当平屋顶部分占屋面面积(按照建筑外墙面起坡处投影线起算围合面积)不大于1/4的,可按上述规定计算建筑高度。(附图1.2) 附图1.2 平-坡结合屋顶建筑高度计算:b≤1/4 a 建筑屋面坡度不大于3%时,建筑高度计算时,屋面面层算至靠外墙处的屋面最低点。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含商业住宅组合楼)屋面面层算至屋面的建筑完成面(包含绿化层、保温层等屋面构造厚度);住宅(含底层设臵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屋面面层可算至屋面结构板面。(附图1.3) 附图1.3 屋面面层计算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1、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明确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2、单位行政首长(公司法人代表)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全责,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使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职工,各负其责,抓好“谁在岗、谁负责”。 3、严格遵守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及各项消防规章制度,在上级消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4、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各项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 5、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不得擅自移动位置。 6、制定灭火预案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7、每日组织防火巡查,建立防火巡查记录本。 8、对员工每年的消防安全培训不少于一次,重点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9、成立义务消除组织。 10、平时开展自查、互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对重点部位认真加强防范。 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电气设备、设施,每年由具备电气设备、设施消防安全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技术检测。 2、电气线路的敷设,电器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施工安装规程,并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3、电气设备必须由具有电工资格人员负责安装和检修,用电量不得超过额定负荷。不得用铁、铜丝代替保险丝,不得擅自接拉临时线路。 4、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电气线路及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形。 5、仓库内使用的照明灯具不得超过60瓦白炽灯泡,仓库内不得

使用电炉子等电热器具。 6、配光和照明用的灯具表面高温部位不得靠近可燃物,移动式的灯具应采用橡胶套电缆,插头和插座应保持接触良好。深罩灯如安装在可燃物件附近时,除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外,还应加垫石棉板作隔热层。 7、在非固定点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根据用火场所危险程度大小,以及各级防火责任人规定的批准权限,办理申请和审批,并在现场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派专人负责监护。 8、不准在禁烟区域吸烟,不准随地乱扔烟头、火柴棒等易燃物品。 9、各部门、单位必须作到人走灯灭,下班断电。 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 1、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发放及使用必须有专人负责,且应参加公安消防部门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2、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地点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落实好通风、防潮、防火隔热等措施。 3、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必须标有明显禁火标志。 4、存放或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场所应当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5、进入有火灾危险区域的车辆必须安装防火帽,不得携带各类火种。 6、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防雷及防静电措施。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次供水方案

朝辉豪庭二次供水工程 施 工 方 案 安徽省诚信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朝辉豪庭二次供水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朝辉豪庭二次供水工程 建设单位马鞍山中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新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马鞍山科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安徽省诚信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2、编制依据和标准: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17051-19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1998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生活饮用输配水设施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估标准》GB/T17219-1998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安装—薄壁不锈钢管》 GJBT-769 3、创优目标: 本工程要求达到质量标准:合格 二、施工人员的组织及管理网络 1、现场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组织 为了更好、更快地保质按期完成工程,经公司研究决定,由古宏雨同志任项目经理,其项目部管理人员如下: 施工员:王永节 安全员:汪华

质检员:池明杰 材料员:戴何霞 针对本工程的施工地点分散特点,公司组建了一套管理精干和具有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在工程施工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创标化,树精品,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2、劳动力组织 本工程按平行流水作业方式和网络管理作业方式相结合组织施工,劳动力组织的特点:劳动力分布面大,劳动力工种多,专业队伍之间的配合施工的要求高、难度高,各个施工阶段穿插进行。针对上述特点,我公司将发挥安装配备齐全的优势,抽调技术水平高、作业能力强,拖管施工有经验的施工作业队伍,并进行相关工种的培训,以满足本工程劳动力组织的需求。根据各阶段所需工种人数不同,合理调度,确保各阶段施工计划工期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工期按期完成。 三、施工方案及要则 1、管道安装 A、结合现场条件,合理安排顺序。先大管,后小管;先干管后支管;先装进水后装出水。 B、不锈钢管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水泵进出口与管道应在自然状态下连接,轴线一致,不得强行对口连接。 C、管道安装前,根据管道的走向统一合理的安排布臵支、吊架,支、吊架应根据要求或管径确定。管道支架采用隔振支架,且在管道和卡环之间衬≥5mm 厚橡胶,支架安装结束进行干管安装时,先标出主干管中心线,进行管段长度测量并记录。然后,在地面进行加工和预组装。组装好的管子要在地面进行校正调直检查,保证无歪斜、曲扭、最后安装牢固。 D、管道对口焊接时,两管口间应留有1.5-2mm间隙,管壁大于4mm时需 开V型坡口对焊,两管间隙2~3mm,焊后双面成型,焊接时,焊缝饱满而不堆起。 2、水泵安装要求

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上下册) 消防 标准

目录 上册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3 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91) 4 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31—91) 5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39—90) 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7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94) 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 9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 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1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 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13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98) 1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1年版) 15 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 110—87) 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1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18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92)(2000年版) 19 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GB 50154—92) 下册

2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02)(2006年版) 21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2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92)(1999年版) 23 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161—92) 24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3—92) 2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92) 26 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177—2005) 27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 28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3—93)(1999年版) 29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 50195—94) 30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6—93)(2002年版) 31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95) 3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1年版) 33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 3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2005) 35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3—97) 36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1—2006) 37 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GB 50284—98) 38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 50313—2000) 39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38—2003) 40 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7—2004) 4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