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描述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南京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代启蒙阶段。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管理学,尤其是企业管理学,逐步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得到恢复和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大学是全国各高校中较早开设企业管理学课程和专业的高校之一。周三多、蒋俊、邹一峰、蔡一等一批教师积极探索普及和推广企业管理学教育之路。他们编写了《工业企业管理原理》、《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等一套管理学教材,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阶段:1990年代迅速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陈传明在《工业经济管理丛刊》(现改名为《中国工业经济》)和《南京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管理的本质在于维持与创新的组合;1995年在《南京大学学报》发表论文“管理发展新趋势”,根据世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总结1980年代的教学实践、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陈传明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笔写作了《管理原理》。在此基础上,协助周三多老师组织编写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该教材于1997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现已第四版,累计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同时,协助周三多老师组织编写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管理学》,该教材即将第二版,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百部精品教材,累计发行超过40万册。这两本教材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阶段:1997年以后的“巩固、提高、品牌化”阶段。1997年以后,“管理学”列为南京大学文科首席教授课程课。早期周三多老师主持,陈传明协助。2000年后,主要由陈传明老师主持,杨忠、鲁明泓、贾良定、龙静老师协助开展教学工作。“巩固、提高、品牌化”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学”是企业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按照“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要求,建立了金字塔型的课程结构,培养未来的企业管理人才。塔底是“管理学”,塔身是“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塔尖是“战略管理”。在“管理学”课程中,团队成员分别讲授管理理论、战略管理、决策和计划、组织理论和组织设计、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全球化管理和管理控制、管理创新。

第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1999年以来,以陈传明教授为带头人组建了“管理学”教学团队,并采用电子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已经从最早的老师单向讲课,变为授课、录像、案例分析、同学讨论、个人和小组的报告、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抓住“导、读、写、议”四个环节、辅之“案例讨论、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现在该课程在商学院本科生内实行双语教学。

第三,教研结合,培养队伍。围绕企业管理的诸多问题,团队成员积极合作,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同时,这几年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如鲁明泓老师在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便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一年多的学术访问,贾良定老师在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便去北京大学进行两年的博士后研究,龙静老师在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便去日本名古屋大学进行近两年的博士后研究。通过博士后研究工作,这两位年轻老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而且在教学上长进很大。

第四,教材建设品牌化。目前“管理学”教学团队正在与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对原先的“管理学”教材进行改版修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已经完成了第四次改版修订,并配套出版了《管理学:教与学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管理学》正在完成第二次改版修订,也配套出版教学配套用书。这两本书在国内影响很大,累计发行量超过150万册。教学团队与两出版社密切合作,形成了纸质的教材、教学要求、教

学方法、习题库、案例库、读书提示,网络版的企业竞争模拟,以及网络版的教案等一整套的立体性教材。

现在,以陈传明教授为首的“管理学”教学团队正在以“985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更好地建设管理学课程的教材、教学和人才梯队。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专业培养中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以自己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人类与管理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管理前提与本质

第五章管理伦理

第六章组织文化

第七章管理信息

第八章管理决策

第三篇计划

第九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十章战略性计划

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

第十二章计划的实施

第四篇组织

第十三章组织设计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

第十五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五篇领导

第十六章领导与领导者

第十七章激励

第十八章沟通

第六篇控制

第十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二十章控制方法

第七篇创新

第二十一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二十二章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十三章企业组织创新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管理学是一门讲授管理基础理论的学科,但它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学中单单注重基础理论的介绍和解说,不仅内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如何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将管理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成为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中文综合案例主要有“海尔:中国的GE”、“巨人集团和史玉柱的败中求胜”、“爱多神话”、“德隆的兴和衰”等;教学团队还购买了16个专题20多小时主要研究中国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中文录像资料,大大丰富了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和实践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采取将企业家请到课堂中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者带领学生参观中外大企业(如春兰、AO史密斯等)的方式,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在这些实践中进一步获得印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基本设计思想

(1)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联系中国企业的实际进行原理和方法的阐述。案例讨论也多联系中国企业实际,尽量多用近年来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企业实例,如海尔、春兰、联想、爱多、巨人、德隆等。原理和方法讲解力求做到既科学,又亲切。

(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研讨相结合。

(3)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2、效果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通过案例讨论、学生自身实践活动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讲授过程中,紧密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多用中国企业实际案例,使学生既觉得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实用性,又增强了学生的亲切感,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务实的欲望。为学生今后走向实际工作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深受企业青睐,就业率很高,部分本科生考取国内外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教学条件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的教材分为必读、阅读、参考几种类型,并根据学生类型调整和选择。主要有:

①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②周三多主编、陈传副主编,《管理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③Robbins, Stephen, Management (7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 &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3.

④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⑤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扩充性资料主要有:

①周三多主编、贾良定副主编,《管理学:教与学导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②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著,《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③《孙子兵法》

④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⑤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8

⑥查尔斯·萨维奇,《第5代管理》,珠海出版社,1998

⑦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琼斯、丹尼尔·鲁斯,《改变世界的机器》,商务印书馆,1999

⑧教学录像材料:《研究成功》、《管理革命》

补充性教材尽量从各个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尽可能地让学生把握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脉络。

三、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为了适合本专业的特点,我们选编了多个案例,配合教学使用,效果良好。中文综合案例有:“海尔:中国的GE”、“巨人集团和史玉柱的败中求胜”、“爱多神话”、“德隆的兴和衰”等。同时,为配合管理学教学,教学团队购买了26个专题将近13个小时的英文录像资料,整个资料名为“管理革命”,与教材的章节内容配套非常好,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

我院为配合该课程学习,建立工商管理实验室。实验室拥有计算机80台,可供80人同

时开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实物投影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此外,该实验室还拥有SAP R/3、用友NC等ERP软件,该系统实现了与管理学的诸多模块的对接。

五、网络教学环境:

我院校园网已开通,拥有多个教学网络教室。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所有的讲义及辅助教学材料都做成了电子文档,通过我院的网络平台发布。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下载教师的教案进行学习。我们还通过网络建立了教学辅助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发布课程公告、浏览和下载电子教案以及在网上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络进行远程学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特色:形式与目的

南京大学非常重视文科教学的“读、写、议”。学生是“读、写、议”的主体,教师是“读、写、议”的指导者。“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系本科生学位课程、商学院公共必修课程、南京大学文科首席教授课程。在担任本科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学团队抓住“导、读、写、议”四个环节,并辅之“案例讨论、请进来、走出去”,展开管理学教学活动。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1. 导:指导阅读、指导研究。

“导”有双重含义: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和指引学生做科学研究。教育学生要开放胸怀,面向世界竞争,打下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根据教学团队的研究和学习积累,并结合国际上一流大学同类课程教学阅读材料,我们给学生开列了“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著作两类文献(参见《管理学:教与学导引》的读书提示目录)。

2. 读:读好书、读好文、读经典。

“读”,并不是仅仅给学生开一些阅读书目,更主要是引导学生读书、教学生怎样读书,融“导”为一体。读书要读好书、读好文、读经典。除了告诉本课程的需要阅读的经典文献外,我还告诉世界最好的前20本管理学学术期刊(参见《管理学:教与学导引》的第370页)和经济管理类优秀学术期刊(《管理世界》、《哈佛商业评论》等)。

3. 写:写心得、写论文。

写,结合课程写小论文,并配合学校“文科教学加强学生‘读-写-议’内容”的思想,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和写”是将学生由知识的消费者转变成知识的创造者的重要基础手段。学生通过读写,打下扎实的基础,继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读和写”是“议”的前提。

4. 议:讨论与议论。

议,评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采用教师议、学生议的方式,并让优秀的有特色的小论文公开对学生演讲和评议。本课程教学的“议”包括四项活动:第一,学生自己做presentation。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要求学生做出内容丰富、形式精美的powerpoint。第二,向做presentation的同学提出问题。第三,教师点评。教师点评给出该文献的内在逻

辑以及文献间的逻辑关系,以使学生能在更大范围内掌握知识。第四,网上讨论。在系教学网络上,每门课程都有讨论区。在讨论区内,我把学生所做presentation、读书笔记和课程论文放在网上,供同学进一步讨论。

5. 案例讨论。

针对事先准备的实际企业管理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一般提前2

周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提出讨论问题,请小组做准备。集中时间要求小组报告分析结果,然后进行讨论。

6. 请进来。

“请进来”指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工作者来校讲学,担任部分课程的讲授,直到讲授一门课,同时邀请企业家、政府官员到学校做讲座、讲学活动。

7. 走出去。

“走出去”指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建立企业管理的实习基地,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参与企业一些调研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实践,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教学团队通过幻灯、影视、企业竞争模拟软件等现代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模拟实践,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而实现培养熟练掌握了英语、计算机技能的国际化复合性人才的最终目的。

三、教学改革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针对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解决好因材施教问题。在配合南京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教学团队对以往的传统汉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选用英文原版或译版教材,鼓励学生涉猎国外最新理论成果;顺应我国当前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教学团队对商学院二年级本科生采用双语教学,选用英语原版或影印版教材,观看英文原声录像(配套英文录像的文本文件,让学生事先阅读,以帮助加深理解),努力将学生塑造成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复合性人才。

教学效果

2001年申请人曾受教育部有关部门委托,配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管理学”的出版,组织了全国100多所院校“管理学原理”授课老师的培训工作。教学效果受到参加培训的近200名老师的高度评价。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俞安平教授曾多次参与过陈传明教授的“管理学”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认为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基础课程,许多讲授者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但陈传明教授“课前准备充分,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课堂讲授语言生动、表达逻辑严谨”,“知识面广、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充实、系统”,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与同学互动”,从而使听课者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而且在研究能力与方法等方面也受益颇多。

刘洪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认为,陈传明教授不仅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许多企业进行了“发展战略”以及“组织结构变革”等方面的研

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讲授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以管理过程的介绍为主线,以“决策”、“组织”、“领导”以及“控制”等职能为重点,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在授课方式上,陈传明教授突出案例教学,注重与学生交流,并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别是在全校文科首席教授课程讲授中,陈传明教授积极引导同学对身边的管理问题进行思考,近5年来,组织同学对“校园管理”、“班级管理”、“食堂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不仅增加了同学对管理学相关原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这些专业同学学习管理学的兴趣。

根据南京大学商学院进近三年来的年度教学效果测评显示,“管理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务实致用,使学生对现实企业工作中的现象有了新的感悟,并对中国企业管理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陈传明老师及其团队的授课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对赢利性组织或非赢利性组织有用,而且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用。

陈传明等老师在《管理学》课程讲授过程中,运用教学录像资料作为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录像采用专题与案例讲授模式,以篇为单位,设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作业讲评等,每篇各自独立,可分可合。做到了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南京大学教务处所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中,连续三年来陈传明教授所讲授的管理学课程都被学生评为优秀。学生在评估留言板上写道,陈老师“上课风趣,互动性强”、“博学、负责、敬业”、“最喜欢上你的课,好棒”。

管理学基础(第4版)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它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等职能展开各章内容。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将来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这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门既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管理的实用性,又可以奠定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各专业管理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为突破口,以树立学生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塑造学生的管理责任感为灵魂,重视在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以解决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管理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管理能力为根本。课程以案例为主线,按照“管理认知、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分为六大模块。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中心,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目标,建立“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即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它既区别于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 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以及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管理模型和方法,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并能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模型和方法; 3.了解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管理学的定义、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 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等; 3.管理学的常见模型和方法:SWOT分析、四个管理功能、决策模型等; 4.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 5.管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团队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5.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拓宽对管理学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质量、小组合作等; 2.作业考核:包括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 3.期中考试:对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4.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5.学习报告:要求学生对一本管理学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并撰写学习报告。 六、参考教材 1.《管理学导论》(王国忠,北京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基础》(李光耀,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大企业管理专业课

北大企业管理专业课 企业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该专业主要研究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组织、管理、营销、财务等。北大企业管理专业课是该专业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为其将来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置 北大企业管理专业课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门课程: 1.管理学 管理学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企业组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知识,为其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市场营销课程包括市场分析、市场营销策略、产品销售、广告等方面的内容,用来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思维和实践能力。 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企业组织、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人际关系技巧,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 4.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企业长期发展方向、目标、策略等方面的内容。战略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计划。 5.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涉及企业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以及企业负债和投资的管理。财务管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够合理管理企业财务,并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二、课程特色

北大企业管理专业课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际 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让他们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北大企业管理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的 交际和沟通技能,让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管理环境。 三、就业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这也是北大企业管理专业 课的一大优势。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 面的工作,也可以选择创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很多学生进入知名企业担任管理人员,或者成功创业。 总之,北大企业管理专业课是非常优秀的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 高水平企业管理人才,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其课程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公共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公共决策与政策制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等。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与原理 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的活动。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首先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公共管理的定义、特征、目标和职能等。同时,还探讨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如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等。 二、公共决策与政策制定 公共决策与政策制定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公共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政策制定的原则与步骤等。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进行问题识别与问题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目标与措施,以及如何评估与调整政策等。 三、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与变革、领导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有效管理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以及如何应对组织变革与冲突等问题。

四、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内容包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与竞争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五、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包括公共财政的原理与制度、财政收入与支出管理、预算编制与执行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合理使用和管理公共财政资源,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和支出的有效性。 六、社会公众参与与公共沟通 社会公众参与与公共沟通是公共管理学的新兴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沟通的原则与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促进公众参与,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共沟通,提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公共管理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同时,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还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的综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总课时:64 (理论 32 实践32)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管理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是各门具体管理学(如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等)的共同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等) 本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本课程包含六篇。 (一) 管理总论篇重点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及属性;管理学科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历程;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分析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信息获取及其技术;(二) 计划职能篇介绍了计划工作、战略性计划以及计划的组织实施;(三) 组织职能篇重点介绍组织的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四) 领导职能篇介绍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激励原理及理论;沟通原理及应用;(五)控制职能篇介绍控制及其过程、控制方法;(六)创新职能篇,这是本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介绍了管理的创新职能及其内容后,重点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组织创新。 本课程4学分,64学时,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学期)。

二、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实践,解决组织中的实际问题,为各类组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服务。为各类组织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服务。 三、内容标准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因教材不同而不一致,所以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将教学内容共设六大模块,各模块的参考学时、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和教学要求如下: 模块一管理总论篇 模块二计划职能篇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管理学》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1.理解管理学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 3.熟悉管理的各个领域和专业; 4.具备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5.培养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素质与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管理学》课程,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培养领导和管理能力; 4.培养责任和担当精神; 5.培养自我管理和职业规划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

1.管理学概述; 2.管理学原理; 3.管理的计划与组织; 4.管理的领导与激励; 5.管理的沟通与控制; 6.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二)教学方法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小组讨论; 5.视频观摩; 6.实践操作。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一)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占总成绩的20%;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二)评价标准 1.对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对管理职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管理领域和专业的熟悉程度; 4.对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5.对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相关内容和相互关系,以及各项职能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学生还将能够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正确理解管理的涵义,掌握管理学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了解管理活动的产生、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主要理论流派,掌握管理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技术方法,认识企业文化的涵义、功能及其塑造途径。

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引言: 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管理学专业人才的基础,它涵盖了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本文将从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目的 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成为优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通过系统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能够在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二、内容 1. 基础课程 管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专业课程 管理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创新管理、危机管理、国际管理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项目管理技能、创新意识以及跨文化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3. 实践课程 管理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实习、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通过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通过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辅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管理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互动 学生互动是管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

管理学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现代商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相关知识的机会。本文将探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管理学基础课程对于商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它为他们提供了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是在商业领域中成功的关键之一。这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决策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管理学基础课程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适应商业环境的变化和挑战。通过学习管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商业中的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内容 1. 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关注个体、团队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研究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教导学生如何有效管理和领导团队。 2.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组织如何有效地运作和管理其资源,包括物流、供应链、质量管理和生产流程等。

3.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课程教导学生如何研究市场需求,制定营销 策略,并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市场环境、顾 客需求和竞争分析非常重要。 4. 金融管理:金融管理课程主要关注财务决策和风险管理。学生将 学习如何分析财务信息、制定预算和投资策略,以及管理组织的资金 流动。 5.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课程着重于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竞争优势。学 生将学习如何制定和执行战略计划,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三、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 1. 提前阅读教材:在上课之前,学生应该提前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对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所了解。 2. 参与讨论: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提出问题。 3. 案例分析:管理学课程常常使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 过分析这些案例,探讨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项目:小组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学生可以与同学一起完成课程作业或项目,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5. 反思总结: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进行反思总结,回顾所学内 容并思考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结论

管理学 课程大纲

管理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管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现实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熟悉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管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了解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向。 2. 掌握管理学的实践方法:学生将学习管理学的实践方法,包括决策分析、领导力开发、团队管理等,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管理学的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学生将能够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 1. 管理学导论 -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 管理学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组织行为学 - 个体行为与决策 - 组织结构和设计 - 组织文化与变革 3. 战略管理 - 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 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 - 战略规划和执行 4. 人力资源管理 - 招聘与选拔 - 培训与发展 - 绩效管理与激励 5. 领导与团队管理 - 领导力发展 - 团队建设与管理 - 解决冲突与协调合作 6. 创新与变革管理

- 创新管理的概念和要素 - 变革管理的策略和实践 - 创新与变革的组织文化建设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教师将采用讲授的方式,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案例,讲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2.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将能够理解管理学的应用场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 实践项目:学生将参与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个人报告:学生将撰写一份关于管理学某个领域的个人报告,展示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学生将进行一次闭卷考试,考查对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的掌握,占总成绩的40%。

管理学授课计划

管理学授课计划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 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决策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领导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进行授课: 模块一:管理学导论 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 模块二:组织管理 1. 组织结构和设计;

2. 组织文化和组织行为; 3. 领导与管理; 4. 激励与奖励; 5. 决策与问题解决。 模块三:人力资源管理 1. 招聘与选拔; 2. 培训与发展; 3. 绩效管理; 4. 薪酬管理; 5. 员工关系与劳动法律。 模块四:市场营销管理 1. 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2. 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 3. 产品开发与产品定价; 4. 渠道管理与销售管理; 5. 品牌管理与营销传播。 模块五:战略管理 1. 企业使命、愿景与价值观; 2. 环境分析与竞争优势;

3. 战略规划与执行; 4. 绩效评估与战略调整; 5. 创新与企业发展。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4. 团队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管理者的角色,培养他们的领导力。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4. 团队项目评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估个人表现和贡献。 六、参考教材 1. Robbins, S. P., Coulter, M., & DeCenzo, D. A. (2017). Management (14th ed.). Pearson.

管理学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学课程主要内容 作为一门实用性和综合性强的学科,管理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领导力、营销、财务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包括员工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如何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如何建立社会关系等问题。组织行为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结构:组织的层次,职能,规模大小等。 2.组织行为: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思想,员工的行为如何影响组织和组织如何回应这些行为。 3.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和信仰,如何塑造组织文化和组织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4.决策过程:组织的决策过程,包括领导决策、员工参与、协商等。

二、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是指常用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如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等。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管理思想的演变:人们的管理思想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管理 学的不同派别和主要代表人物。 2.管理过程:如何制定计划,组织资源,领导团队,控制执行等。 3.组织设计:如何设计和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包括企业架构, 资源分配,岗位职能和分工等。 4.管理技能:如何开发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包括沟通,决策,领导能力等。 三、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吸引、发展、管理和激发员工的潜力。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如何准确定位未来的用人需求,制定计划,预测职业人才市场的变化,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等。

2.人才招聘:组织如何吸引和获取优秀的人才,如何制定招聘策略,制定招聘目标。 3.培训和发展:如何开展培训和发展计划,使员工能够为组织做 出最大的贡献。 4.员工绩效管理:如何评估员工的绩效,管理员工的目标设置和 绩效奖励。 四、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自身愿景,实现商业目标的 长期计划和方案。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愿景:企业的使命、愿景,业务领域,核心业务竞争力等。 2.商业环境分析:商业环境分析,包括竞争环境,市场需求和态势,行业动向等。 3.战略定位:企业如何选定战略方向和市场定位。 4.执行战略:如何实现和执行战略计划,包括公司的运营和各个 职能部门间的协调。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掌握管理学的相关框架和模型,能够分析组织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熟悉管理学领域的经典案例和研究成果,能够评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管理学理论和工具,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团队。 •能够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具备信息管理和分析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和工具辅助管理工作。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培养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能够跟上管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管理实践中遵循道德准则和行业规范。 课程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本章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对管理学建立起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本章主要讲述组织的定义、类型和结构,以及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要素。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三章:领导与决策 本章介绍领导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不同领导风格的优劣势,并讲述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习领导和决策的实践技巧。 第四章:团队与沟通 本章主要讲述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团队的管理和 激励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的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第五章:组织文化与变革 本章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讲述组织变革的原因和 过程,并引导学生探讨组织文化对变革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组织文化和变革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第六章:绩效管理与激励 本章主要讲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以及激励的原理 和方法。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提高组织绩效。

管理学课程介绍

管理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类其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作为教育部第一批确定的财经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学好管理学,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研究管理活动,探讨管理活动一般规律性的科学,管理学总结了千百年来人类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智慧,概括了人类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是人们学习管理的主要途径,也为组织的经营活动提供一种指导框架。当代管理学,从研究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研究管理理论的发展概要,研究管理者的道德、社会责任及管理所面临的具体环境,研究作为管理学主要内容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最后研究管理创新。它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能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基本内容、原理与方法,并通过管理创新学习,掌握变与不变的基本道理,既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又适时适地,推陈出新。学习本门课程,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事先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数学和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学好这门课程,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打下基础。 我校自恢复高考以来就一直开设《管理学》课程,并自1983年开始招收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变化,管理学教学也逐渐由原来计划体制下适用于各部门、各行业为主的部门企业管理学转向于适用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管理需要的《管理学》,并不断的向发达国家的管理学教学看齐。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我校在坚持自身特色和服从学校定位的前提下,不断的加强学科建设规划,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努力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重视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使《管理学》成为我校有鲜明特色的和最有影响的一门重点课程,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二、课程目的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建立管理学思维。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管理学的基本框架,了解管理理论的发

管理学基础 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特编制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实践课类型的专业基础课,以管理职能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管理基本职能的概念、原则、过程、方法、理论等,为专业其它课程及项目的实施奠定管理的理念、方法与技能等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及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决策的基本理论和类型、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掌握计划的程序与方法、目标管理的含义和过程;理解组织工作的原则、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组织变革的原因、动力与阻碍;理解领导者的含义、掌握领导理论;理解激励含义、掌握激励理论、了解激励的基本途径与手段;理解控制的含义、掌握控制类型及控制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能编制规范的计划书,能根据计划的程序和方法制定计划;能运用决策的方法进行决策;能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或绘制组织结构图;能运用领导理论分析、解释和处理企业的有关领导问题;能运用激励理论分析、解释和解决企业有关激励问题;能运用控制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3.态度目标:通过对管理活动及管理职责的认识激发学生从事管理岗位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管理思维和树立管理理念;养成良好的时间和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意识、人际关系、学习精神、创新意识。 三、学时学分 本课程属于理论课程,课时为72,学分为4。 四、内容要求 1.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属于B类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和方法,以及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激励职能的相关知识。通过研究,学生将具备计划、控制、组织、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先修课程为无,后续课程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 课程内容包括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道德和责任、计划、决策、组织等章节。其中,第一章教授管理的含义和性质、管理的特征、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和管理的职能,以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教授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及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第三章教授管理道德的含义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以及企业员工进行道德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章教授计划的含义、特点、种类以及计划编制的程序,以及现代计划的编制方法;第五章教授决策的含义和特点、各种类型和决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六章教授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等内容。 通过研究《管理学》,学生将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具备一定的计划、控制、组织、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第三节:组织的部门化 组织的部门化是指将企业按照不同的功能、产品或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分割,形成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部门化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分工与协调的平衡,使企业能够高效地运作。在设计部门化结构时,应遵循适度分割、协调一致、灵活变通的原则,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整体效能。 第四节:组织权利的配置 组织权利的配置是指将权力分配给不同的职位和人员,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达成。权利的构成包括职权、责任和义务。在配置权利时,应遵循权责一致、适度集中、分权授权的原则,以确保权利的有效行使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