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药师在口服降糖药联合用药交代时应注意的问题

药师在口服降糖药联合用药交代时应注意的问题
瑞格列奈合 并二 甲双胍为治疗磺 脲类失效者 的一种有效药物 ,两
药合用有协 同作用 ,无明显不 良反应 ,有利于改善患者 的长期血 糖控 制 ,使生活质量得 到进 一步提高 。二者合 用可明显 降低血糖 而对 患者 体 质量无 影响 ,而发 生低血糖 的概率 较小 】。比磺 脲类与双胍类 药物 合 用安全。非磺脲 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仅在 进餐时服用 ,同时避 免开 车 时发生 低血糖 。 1.5磺脲类 与噻唑烷 二酮衍 生物 类
【关键 词 】 口服 降 糖药 ;联 合 用药 ;注意
中图分类 号 :R969.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671-81 94 (2010)06-0151-02
糖 尿病 是一种临床常见慢 性的疾病 ,在此 期间 ,不可避免 的会有 其他疾病 的发生 ,各类 口服降糖药在 临床联 合应用很普遍 ,与其他药 物的联合应用也 是普遍 存在的 。但患者有 时候会忽略提示 医师 ,与糖 尿病有禁忌的药 物也会由此开具出来 ,因此,药师成 了患者安 全用 药 的最后保 障。药师在 用药交待时尤其应该 重视 1:3服降糖药 的联 合用药 问题 ,避免 不必要 的不 良反应 ,保证 治疗效 果。 1各类 降糖药 之 间的联合 应用
高了生活质量 。 参考 文献 【1] 姚 景鹏 .内科护理 学[M】.2版 .北 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1999:335—346. [2] 陈炳 卿 .营养 与食 品卫生 学 [M】.4版 .北 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2000:
134—157.
[3] 郎江明 .亟待 关注—— 糖尿病 患者 的足 部保 护【J].糖尿病 新世 界, 2004(5):6—7.
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 ,建立 了一个以患者为 中心 ,由医务工作者及 患者家属亲友共 同参 与的社会支持系统 ,使 受教育者了解 了有 关糖 尿 病的基本知识 ,有 利于建立 一种健康的生 活方式 ,发现 问题后 能够及 时就医 】;树立起 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继 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保持乐观的 情 绪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 ,遵 医行为显著增强 ,医患关系融洽 ;患者 血糖控 制 良好 ,精力旺盛 ,体力充沛 ,减少 了并发症 的发生 ,明显提

(完整)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

(完整)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

(完整)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以帮助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选择
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一般来说,以下是常用的糖尿病药物及其作用:
1.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控制血糖水平,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

2. 胰岛素
- 胰岛素是一种注射药物,可用于控制血糖水平,特别适用于严重糖尿病患者。

联合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血糖控制目标,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
1.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 第一线:口服二甲双胍。

- 第二线:加用胰岛素,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和情况调整。

2. 针对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 第一线:口服二甲双胍。

- 第二线:加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增敏剂。

- 第三线:加用胰岛素,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和情况调整。

注意事项
在使用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时,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准确测量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联合用药方案。

2. 定期进行体检和复诊,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饮食控制和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结论
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糖控制目标来确定,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良好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以及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合并症
等情况,针对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2.多靶点治疗原则:糖尿病是一个多靶点的疾病,不同药物有
着不同的靶点作用,因此联合使用不同靶点的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药物相互作用原则:联合用药时,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失效。

4.低剂量用药原则:联合用药时,应尽量使用较低剂量的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负担。

5.安全性原则: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并定期
监测患者的血糖和不良反应等情况。

6.药物选择原则:联合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
血糖特点选择具有互补作用的药物,并避免重复使用相同机制的药物。

总的来说,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的原则是个体化治疗、多靶点治疗、药物相互作用、低剂量用药、安全性和药物选择。

同时,在联合用药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注意事项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注意事项

孕妇
孕妇应谨慎使用口服 降糖药,应在医生指
导下使用。
孕妇应密切监测血糖, 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用药剂量。
孕妇应避免使用对胎 儿有影响的口服降糖 药,如磺脲类药物。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 以确保胎儿健康。
谢谢
副作用
联合用药时 应注意药物 之间的相互 作用,避免
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时 应遵循医生 的建议,根 据病情和药 物特点选择 合适的药物
联合用药时 应注意药物 剂量,避免 药物过量导 致的不良反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 药剂量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了解药物对肝肾功能的 影响,及时调整用药
处理方法:立即停 药,并寻求医生帮

预防措施:了解个 人过敏史,避免使
用已知过敏药物
严重过敏反应:立 即就医,进行抗过敏Biblioteka 疗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
老年人对药物的 敏感性较高,应
谨慎使用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 可能较弱,应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剂量
老年人可能患有其 他疾病,应考虑药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应定期监测 血糖,根据血糖变
化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
儿童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体重和年龄来调整药物 剂量。
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时,需要密切 监测血糖水平,以防低血糖。
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时,需要定期进 行肝肾功能检查,以防药物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时,需要遵循 医生的建议,不要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 注意事项
演讲人
目录
01 药物分类 02 用药原则 03 不良反应及处理 04 特殊人群用药

药房联合用药搭配方案

药房联合用药搭配方案

药房联合用药搭配方案药房联合用药搭配方案是指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处的治疗阶段,综合考虑每种药物的药效、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因素,提供合理、安全的药物组合方案。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药房联合用药搭配方案:1. 高血压患者:- 硝酸甘油控释片:每天口服1片,用于降低血管紧张性,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绞痛症状。

- 利血平片:每天口服1片,用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

- 司维拉唑:每天口服1片,用于预防胃溃疡,减轻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2. 糖尿病患者:- 二甲双胍片:每天口服2片,用于降低血糖,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瑞格列奈片:每天口服1片,用于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 阿卡波糖片:每天口服1片,用于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3. 胃溃疡患者:- 奥美拉唑胶囊:每天口服1胶囊,用于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 铋剂:每天口服3次,用于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的愈合。

- 泮托拉唑:每天口服1片,用于镇静胃肠道,减缓胃液的分泌和蠕动。

4. 哮喘患者:-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每天吸入2次,用于预防哮喘发作,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

- 沙美特罗吸入粉雾剂:每天吸入2次,用于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

- 氨茶碱缓释片:每天口服2片,用于扩张气道平滑肌,减轻哮喘症状。

在药房联合用药搭配方案中,药师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当前的治疗情况。

- 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具有不同药物作用机制的药物。

- 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药效的相互干扰。

- 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 给患者提供关于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总之,药房联合用药搭配方案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有效的药物组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药师在制定搭配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并提供必要的用药指导和监测。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血糖水平,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然而,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探讨其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1. 确定联合用药的指导原则我们需要明确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导原则。

联合用药旨在提高血糖控制的效果,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联合用药原则:1.1 血糖控制目标:根据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

对于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用药,以加强降糖效果。

1.2 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时,应尽量选择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可以联合使用,既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又可以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1.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时,应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尽量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2. 联合用药的主要原则在明确了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导原则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联合用药的主要原则。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则:2.1 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是一种个体差异很大的疾病。

不同患者的药物反应和治疗需求也不同。

在联合用药时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制定适合其的治疗方案。

2.2 渐进治疗:联合用药的原则之一是渐进治疗。

这意味着在初始治疗后,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可逐渐增加或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

2.3 安全性考虑: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

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某些药物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此时应谨慎考虑与其它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联合使用。

3. 药物联合应用的常见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案例来进行探讨。

糖尿病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以及常见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以及常见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以及常见不良反应
一、掌握正确的降糖药服用方法
针对口服降糖药,类型不同则服用的时间不同,剂型不同服用的方法也不同,如缓释片只需每日早晨服用一次即可,而二甲双胍如制成肠溶片可避免对胃的刺激,使其不一定非要餐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规律用药不但可以平稳保持血糖水平,还能使耐药情况发生减少。

正确的服用时间与方式是口服降糖药能充分发挥疗效的前提。

二、降糖药常见不良反应
1.磺酰脲类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

大剂量氯磺丙脲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共济失调。

长效的磺酰脲类易导致持久性的低血糖症,因此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最好选用短效药物。

2.二甲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及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也会出现皮疹及流感样症状。

3.胰岛素增敏剂
会引起轻中度水肿、贫血、低血糖、肝功能异常及血脂增高等。

根据国家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罗格列酮有引起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风险。

三、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1.与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合用会使血糖升高,抵消降糖药作用。

2.与普萘洛尔、磺胺类药、阿司匹林等合用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3.与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导剂合用会降低降糖药的疗效。

4.与吲哚美辛合用会引发高血糖。

5.与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类合用可拮抗降糖药作用。

6.与加替沙星合用会引起原因不明的血糖波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糖尿病是很常见的慢性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

目前来看,糖尿病一般选择药物方式治疗,但是研究发现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的整体疗效并不是很显著,因此,很多时候糖尿病患者需要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血糖控制理想,但是不同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原理不同,用法用量也存在差异,需引起患者重视。

糖尿病联合用药中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很多时候需要联合用药方可达到治疗目的。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性明显增加,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会影响药物疗效,而且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加重病情,这是在联合用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胺碘酮+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
糖尿病出现高血脂以及心房纤颤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胺碘酮药物控制房颤,配合阿托伐他汀药物调节血脂。

然而,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亲脂性药物,多经由肝脏实现代谢;胺碘酮能够阻滞其代谢,导致副作用加重。

因此,建议改用普伐他汀,因为普伐他汀属于亲水性药物,可经由肝、肾这两个通道实现排泄,更加安全。

2 调脂药联合用药
辛伐他汀是一种可以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非诺贝特是一种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如果从理论方面来看,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胆固醇与甘油三酯。

但是,实际上两者药物联合用药过程中,可能增加辛伐他汀诱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几率。

因此,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患者,如果肝肾功能低下,建议不要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

必须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建议辛伐他汀的药物用量减少1/2。

3 瑞格列奈+吉非贝齐联合用药
糖尿病合并有高血脂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选择瑞格列奈药物控制血糖,选择吉非贝齐药物调节血脂。

但是,研究表明吉非貝齐可以促使瑞格列奈血药浓度增加达到2.4倍左右,两种药物若是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高,需引起注意。

4 维生素C+胰岛素联合用药
有一些基层医院采取胰岛素+5%葡萄糖+维生素C方案静脉滴注治疗发烧或者是感冒的糖尿病患者,其实是不合适的。

因为胰岛素是一种弱碱性药物,而维生素C属于弱酸性药物,维生素C会导致胰岛素失活,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

5 罗格列酮+拉坦前列素联合用药
拉坦前列素是一种滴眼液,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容易引起眼底黄斑水肿。

如果联合罗格列酮药物治疗,发生黄斑水肿的几率大大增加,容易损害视觉或者加重原来的黄斑水肿。

6 甲状腺素+胰岛素联合用药
糖尿病在并发甲亢的情况下,经常会选择胰岛素控制血糖,配合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素治疗甲亢。

甲状腺素对胰岛素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导致血糖迅速升高。

如果甲状腺素与胰岛素联合用药,建议定期检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7 倍他乐克+胰岛素联合用药
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时,一般会选择胰岛素控制血糖,而配合倍他乐克药物控制血压值。

但是过量使用胰岛素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基于肾上腺素的刺激作用下,机体动员肝脏糖输出,预防低血糖。

若是联合应用倍他乐克,这一反应过程就会被阻断,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的症状也会被掩盖,不容易被察觉而加重病情。

8 卡托普利+布洛芬联合用药
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压以及风湿症等情况时,需要联合卡托普利与布洛芬治疗,然而,布洛芬对卡托普利药物扩血管作用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影响降压作用。

9 卡托普利+螺内酯联合用药
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螺内酯控制病情,但是,卡托普利对螺内酯的排钾作用具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如果联合用药,可能导致血清钾迅速升高,甚至诱发钾中毒。

10 硝苯地平+地高辛联合用药
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心衰等症状时,经常选择硝苯地平药物控制血压,选择地高辛增强心功能。

两者药物联合用药时对地高辛经由肾脏排出有影响,可增加地高辛浓度,超过1.8微克/升,10%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等不良症状。

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过程中,尤其注意每一种药物的服药方法、剂量及时间等。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该及时监测血糖变化,并且对症处理。

接受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

另外,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合并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并发症、计划妊娠或者是已经妊娠、分娩的情况,
不适合继续口服降糖药,此时建议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日常生活各方面,保持良好心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且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采纳那些对病情有益的行为,配合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