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径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垂径定理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 掌握垂径定理的基本运用;3. 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垂径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定理,它为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垂径定理是指,如果一个直径的两个端点与圆上的两点相连,并且这两条线段相互垂直,则这两条线段的中点一定在圆上。

三、教学过程:1. 理论讲解(15分钟)a. 引入垂径定理的概念,解释定理的定义和意义;b. 对与垂径定理相关的基本术语进行解释,如直径、垂直等;c. 展示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说明定理的正确性和普适性。

2. 实例演示(20分钟)a. 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演示垂径定理的运用方法;b. 教师可以将实例分为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两种情况,让学生思考不同情况下如何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c.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帮助他们理解垂径定理的应用。

3. 案例分析(25分钟)a. 布置几个与垂径定理相关的问题;b.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和解答,并展示他们的思路和解题过程;c.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分析结果,对解题思路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提升拓展(20分钟)a. 强化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b. 针对高阶问题和拓展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c.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进行个别或整体评价;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思路;3. 练习题的考查结果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垂径定理掌握的程度。

五、教学反思:垂径定理是一个相对简单但重要的定理,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可以提高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并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垂径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垂径定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圆中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垂径定理。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性质和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圆的性质的思考。

3.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圆中的垂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垂径定理。

3.3 讲解与演示: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讲解垂径定理的内容,并展示其应用。

3.4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垂径定理的理解,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教学策略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4.2 教学媒体:几何画板、实物模型、PPT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垂径定理,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5.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具准备:几何画板、实物模型、PPT、练习题等。

6.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学生座位有序,教学设备齐全。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回顾圆的性质:回顾已学过的圆的性质,如圆的周长、直径等。

7.2 观察垂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圆中的垂径关系,发现垂径定理。

7.3 讲解垂径定理:详细讲解垂径定理的内容,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7.4 演示应用实例: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垂径定理的应用实例。

7.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章:作业布置8.1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垂径定理的理解。

8.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生活中的圆的性质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垂径定理的推证过程;能初步应用垂径定理进展计算和证明;(2)进一步培育学生观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3)通过圆的对称性,培育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宠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于计算和证明;难点:由圆的轴对称性进展垂径定理的探究.教学具体过程:学生已学过圆的根本概念和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轴对称性和垂径定理.在教学活动中,不管那个层次的学生,都通过学生动手试验、观看、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并进一步组织学生试验、观看、觉察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完成对垂径定理的学习。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目的一、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按以以下图在圆形的纸片上折叠C COO 1、学生用折叠的方法探究圆的对称性。

1、教师引导学生觉察圆的轴对称性。

通过“演示试验——观察——感性——理性”引出垂径定理EA B2、在教师的D D 引导下,学生2、教师提问:图中有哪些对折再折叠通过折叠,得到圆的轴对称性:1、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猜测:图中有相等的线段和弧:AE=EB,= ,= 观看、分析、觉察和提出问题。

相等的线段和弧?二、垂径定理的证明:1、:在⊙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CD ⊥AB ,垂足为 E . 求证:AE=EB ,=, =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展口头推理论证。

1、教师在学生论证的根底上,进展主要论证步骤的板书。

1、通过对垂径定理的证明,论证了定理的正确性。

C 学生在学习 到了利用圆 O的 轴 对 称E性,用对折AB法进展证明 D证明:连结OA 、OB ,则OA=OB . 又∵CD ⊥AB ,∴直线CD 是等腰△OAB 的对称轴,又是⊙O 的对称轴. ∴沿着直径CD 折叠时,CD 两侧的两个半圆重合,A 点和B点重合,AE 和 BE 重合, 、 分别和 、 重合.∴AE=BE ,= , = .的方法。

垂径定理一等奖教学设计2篇

垂径定理一等奖教学设计2篇

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上《圆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之后,研究的圆的第一个重要性质——垂径定理。

该定理是以圆的轴对称性为认识起点,在观察、猜想、操作的基础上探究得到的。

揭示了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条弦及这条弦所对的弧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证明圆内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与圆相关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本课还重视圆的知识与三角形知识之间的转化,为后续的学习和探究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几何学习,有一定的合情说理能力。

通过本章前一部分的学习,掌握了圆的一些概念,已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有过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垂径定理,会简单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2.经历垂径定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体验“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方法。

3.会把相关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积累数学建模活动的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探究垂径定理并证明,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垂径定理的导出有一定难度,以及如何运用垂径定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一)探索垂径定理1.动一动:观察圆形纸片,老师找不到圆心了,不用工具只用折叠的办法,你能帮助找到圆心吗?2.想一想:两条折痕其实是圆的什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说明圆具有什么性质?【教师评价】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设计意图】本节课首先通过动一动,想一想,观察得到圆具有轴对称性。

3.已知:如图,CD是⊙O的直径,AB是⊙O的弦,CD⊥AB,垂足是点E.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半圆除外)?4.已知:如图,在⊙O中,直径CD⊥AB,垂足是点E。

求证:AE=BE,=,=。

图片【教师评价】在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和圆的轴对称性来证明结论之后,特别指出当遇到“弦恰为直径”这一特殊情况时,无法构造等腰三角形,需另外证明。

垂径定理优秀教案

垂径定理优秀教案

记录与整理
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负责 记录讨论过程中的重要观点和问 题。讨论结束后,由组长组织整 理讨论成果,准备向全班汇报。
2024/1/25
20
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求解
2024/1/25
问题设计
鼓励学生们结合垂径定理的内容,自主设计一些具有挑战 性的问题。问题可以涉及到证明、计算、应用等方面。
2024/1/25
物理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垂径定理可用于解决与圆相关的运动问题,如圆周 运动、简谐振动等。
工程学中的应用
在工程学中,垂径定理可用于计算圆的弧长、面积等参数,以及解 决与圆相关的设计问题。
数学其他分支中的应用
垂径定理还可应用于数学的其他分支,如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 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1/25
01
圆的周长(或称为圆的周长)
C = 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02
圆的面积
A = πr^2,其中r为圆的半径。
10
03
垂径定理的推导与证明
2024/1/25
11
垂径定理的推导过程
引入概念
首先,通过图形和实例引 入垂径和垂径中点的概念 ,为后续推导打下基础。
构建辅助线
在圆中,作过圆心与垂径 垂直的辅助线,将垂径分 为两段,并标出相应的点 。
垂径定理优秀教案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知识回顾 • 垂径定理的推导与证明 • 垂径定理的应用举例 •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25
3
垂径定理的概念

垂径定理优秀教案

垂径定理优秀教案

垂径定理优秀教案一、创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垂径定理的内容,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同学们,咱得知道啥是垂径定理哈。

就是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这可重要啦,得牢牢记住!”-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和证明。

“咱学这个定理可不是光嘴上说说,得会用它做题。

比如说,给你一条弦和一个圆的直径,让你求弦长啥的,咱得会算。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形,发现并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也有很多跟垂径定理有关的事儿呢,咱得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这个定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垂径定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咱一起好好观察这些图形,看看能发现啥规律。

然后分析分析,最后归纳出垂径定理。

这个过程很重要,能让咱的脑袋瓜越来越灵。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说说自己对垂径定理的理解。

大家一起商量商量怎么用这个定理做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运用数学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垂径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咱来做个小实验,用圆规和直尺画个圆,再画一条弦,然后用直径去垂直这条弦,看看有啥发现。

这样能让咱更好地理解这个定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个垂径定理可有意思啦!大家好好探索探索,说不定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呢。

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别怕犯错。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看看这些图形,多漂亮啊!而且这个定理在生活中也很有用呢。

学好了数学,咱以后干啥都有底气。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之间可以比一比,看哪个组对垂径定理理解得更透彻,做题做得又快又好。

这样能让大家更有动力,也能培养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独特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垂径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几何图形》中的“垂径定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性质,掌握垂径定理,并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掌握垂径定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垂径定理及运用。

难点:理解并证明垂径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圆、直尺、三角板、圆规。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地球、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性质。

提问:“你们知道圆有哪些性质吗?”2. 自主探究:3. 小组交流:4. 例题讲解:利用PPT展示例题,如:“在圆中,已知直径AB,求证:垂直于AB的线段CD也是直径。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如:“已知圆的直径为10cm,求证:垂直于直径的线段也是10cm。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 巩固提高:出示拓展题目,如:“在圆中,已知一条弦长为8cm,求证:垂直于该弦的线段也是8cm。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垂径定理板书内容:1. 圆的性质:圆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2. 垂径定理:垂直于直径的线段也是直径。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垂径定理。

答案:垂径定理:垂直于直径的线段也是直径。

在圆中,已知直径AB,求证:垂直于AB的线段CD也是直径。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性质,掌握垂径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垂径定理的兴趣。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发现垂径定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性质和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在圆中,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垂直于一条弦?教学活动: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圆和直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判断直线是否垂直于弦。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垂径定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索垂径定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的内容。

2. 培养学生通过几何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推理,探索垂径定理。

2. 引导学生验证垂径定理的正确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和几何推理,探索垂径定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应用垂径定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垂径定理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垂径定理的应用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垂径定理的应用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垂径定理的能力。

第四章:巩固与提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垂径定理的知识。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垂径定理的知识巩固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垂径定理的知识巩固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巩固垂径定理的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决更复杂问题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垂径定理的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垂径定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圆
垂径定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2.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圆的轴对称性探索圆的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类比分析,猜测探索的能力.
2. 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二、教学重点: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以及应用时如何添加辅助线.
三、教法、学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课时:第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资源〔媒
体〕运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猜测探索
1.如图,AB
是⊙O的一
条弦,作直
径CD,使
CD⊥AB,垂
足为M.
〔1〕该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
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
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
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
一、教师指导学生依
次解答教学内容1、2
条件:①CD是直径;
②CD⊥AB
结论〔等量关系〕:
③AM=BM;


AC=

BC;


AD=

BD.
一、学生先自由交
流后总结。

证明:连接
OA,OB,那么
OA=OB.
在Rt△OAM和Rt
△OBM中,
∵OA=OB,
OM=OM,
∴Rt△OAM≌Rt
△OBM.
电子白
板展示
内容1的主
要目的是通
过让学生猜
测、类比、探
索和证明获
得新知,从而
得到研究数
学的多种方
法的体会,获
取经验;内容
2的主要目
O D
B
A
C
弧.
2、辨析:判断以下图形,能否使用垂径定理?
注意: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直径〔半径〕,垂直于弦. 通过以上辨析,让学生对垂径定理的两个条件的必要性有更充分的认识.
想一想:垂径定理逆定理的探索 如图,AB 是⊙O 的弦〔不是直
径〕,作一条平分AB 的直径CD ,交AB 于点M . 〔1〕以下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证明完毕后,让学生自行用文字语言表述这一结论,最后提炼
出垂径定理的内容——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二、继续指导学生解答想一想 条件:① CD 是直径;
② AM =BM 结论〔等量关系〕:③CD ⊥AB ;
④⌒
AC =⌒BC ;
⑤⌒
AD =⌒
BD .
辨析:“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
对的两条弧.〞如果
该定理少了“不是直
径〞,是否也能成
立?
反例:
∴AM =BM . ∴点A 和点B 关
于CD 对称.
∵⊙O 关于直径CD 对称, ∴当圆沿着直径
CD 对折时, 点A
与点B 重合,
⌒AC 和⌒
BC 重
合,⌒
AD 和⌒
BD 重
合.
∴ ⌒AC =⌒
BC ,
⌒AD =⌒
BD .
二、让学生模仿垂
径定理的证明过
程,自行证明〔想
一想〕逆定理,并
表述逆定理的内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
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的是通过反例使学生对定理的严谨性有更深的认识;想一想的主要目的与内容1相似,并让学生与内容1类比,提高探索能力。

第二环节
知识应用
讲解例题及完成随堂练习. 1、例: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
是一段圆弧〔即图中⌒
CD ,点0是⌒CD 所在圆的圆心〕,其中
CD =600m ,E 为⌒
CD 上的一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例题后写出解答过程。

学生独立写出解答过程。

解:连接OC ,设弯路的半径为R m,那么OF =(R -90)m . ∵OE ⊥CD
使用云校家随堂拍摄展示学
生的过
程并讲
解。

内容1和随堂练习1的主要目的是
让学生应用新知识构造直角三角形,并通过方程的方法去解
决几何问题;
O
C D
B A
O C D E O C
D
B A
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
2、随堂练习:课本76页1、2
300
600
2
1
2
1
=

=
=
∴CD
CF
根据勾股定理,得
OC²=CF²+OF²
即R²=300²
+(R-90)².
解这个方程,得
R=545.
所以,这段弯路的
半径为545m.
随堂练习2
的主要目的
是让学生通
过作垂线段
构造符合定
理使用的条
件,从而运用
定理解决问
题,以及培养
学生解题中
的分类思想.
第三环节
归纳小结
学生交流总结
1.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了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2.解决有关弦的问题,经常是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或作垂直于弦的
直径,连接半径等辅助线,为应用垂径定理创造条件.
电子白
板展示
加深对本节
课知识和探
索方法的理
解和掌握,培
养学生养成
归纳反思的
学习习惯.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76页的习题1、2、3。

选做题:课本47页的习题4.
板书
设计
七:教学反思: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例题练习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