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小儿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应用要点

性 扁桃体 咽炎的患者 应用抗 生素疗程 为 5 ~7天 ,同时进
行对症 治疗 。
无 并发症的单纯病毒 性喉炎无应用抗 生素的指征 。细 菌性喉炎首选青霉素 、苯唑西林钠 、阿莫 西林 ,如明确为耐
理使 用抗生素 ,在儿科领 域更为重要 。
急 性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是 儿 科 常 见 病 、多 发 病 ,9 % 以上 0
4 8
( 收稿: 09 1- 5 20- 0) 2 ( 发稿编辑 :白兰芳)
参 考 文 献
行严密监控,加上个人上报意识较弱和积极性不够 ,导致报 告例数与实际发生例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 ,能口服 用药达到临床 治疗 目的者原 则上 不予静脉给 药。
34 本 文 中引 起 A . DR所 涉 及 的药 品 以抗 微 生物 类 药 居 多 , 以喹 诺 酮 类 药 发 生 AD 的 比例 最 高 ( 4 4 ; 次 为 中 R 占 2.%)其
l ( ) 6 —37. 0 4 :36 6
【 4 】熊百莉 , 何晓霞,柴忠平 , . 等 我院 2 0 — 0 7 12 0 5 2 0 年 0 例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 ,2 0 ,1 2 ) 1 1—1 1 . J. 0 8 9(3 :8 8 8 9
( : 09 0- 收稿 20- 7 1) 4 ( 发稿编辑 : 杨海陆)
【】 陈新谦 . l 新编药物学[ . 1 版. M】第 6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0 7 1 20 :.
【 2 】王俊英 . 11 抗 菌药品不 良反 应报告分析【 . 国药物警戒 , 83 N J中 】
2 0 ,5 ( ) 8 -2 8 06 2 :2 6 8 .
药注射剂 ( 5 2 , 1 .%) 涉及 6个品种 。可能与部 分医生和 患 者认为 中药毒性低、应用安全 ,存在给药剂量偏大 等现象 。
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

5
认识误区
• 1.所有的感染都需要抗生素治疗 • 2.新的、昂贵的抗生素必然产生更好的效果 • 3.抗生素联合用药更有效, 抗生素的使用盲目趋向
23
• (6) 其它 : • a.林可霉素类:适应于G+和厌氧菌。 • b.万古霉素:主要用于G+菌严重感染,
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 c.磷霉素:广谱,作用不强,毒性低,
用于轻,中度感染。 • d.磺胺:用于弓形虫,卡氏肺囊虫等。 • e.甲硝唑:用于厌氧菌,原虫感染 。
24
五.特殊情况下抗生素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药物 计算好适当剂量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选择合适剂型 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慎用对新生儿、幼儿有特有反应的药物
15
氯唑西林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酯 头孢孟多 头孢丙稀 头孢克肟 头孢泊肟酯 头孢哌酮 美罗培南 氯霉素
阿奇霉素
氨基糖苷类:庆大、阿米 卡星、卡那霉素 多粘霉素B 克林霉素
有黄疸的新生儿慎用 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3个月以下儿童给药方案未建立 早产儿 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6个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6个月婴儿慎用 <2个月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早产儿 新生儿慎用 <3个月的小儿暂不推荐使用 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 碍性贫血、灰婴综合症,肝功能衰竭 <6个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16岁儿童静脉 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 <6岁慎用
周用抗真菌药3-5日。 • (5) 烧伤病人手术前后用药2-3天 • (6) 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
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

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一、急性呼吸道感染时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是指以鼻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喉炎,会厌炎等。
应作定位诊断才能做到合理使用。
(1) 普通感冒:一般为自限性,通常3-7天,个别达10天。
儿科门诊患儿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80%以上为病毒所致。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不能改变感冒的病程和预后,抗生素不应该用来预防感冒时并发的细菌感染。
如并发细菌感染,方有指针使用抗菌药物。
(2) 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指中耳炎内有渗液,持续6周以上,无急性感染表现,不使用抗生素,如持续3个月以上,应考虑用抗生素;急性中耳炎指全身或局部症状可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头孢克洛,支原体者用大环内酯类,病程7-10天。
(3) 鼻窦炎:单纯病毒性鼻窦炎不使用抗生素,细菌性鼻窦炎可使用抗生素同上。
(4) 咽炎和扁桃体炎:病毒性不使用抗生素,如怀疑有链球菌、肺炎球菌或流感杆菌感染时可用磺胺甲恶唑,扁桃体有渗出物时可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类,过敏者选用大环内酯类,5-7天。
(5) 喉炎:无并发症的单纯性病毒性喉炎不用抗生素,喉梗阻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细菌性可选用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苄唑青霉素,必要时选用二,三代头孢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应选用万古霉素,5-7天。
2.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肺间质。
肺炎是严重威胁小儿健康的首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之一是细菌。
(1)气管支气管炎:主要病原是病毒或反应性气道疾病,病程少于7天者少用抗生素:病毒原性,病程等于7天,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或脓痰者,外周血细胞升高者也可用;细菌性首选青霉素类,病程7-10天,支原体,衣原体类选用大环内酯类,疗程2周以上。
(2)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要病原,对病情严重,病程等于7天者,早产儿,小婴儿,原有心肺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使用抗生素,疗程5-10天。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引言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和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
这些感染一般由病毒引起,但也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和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
1.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每年有数以亿计的人因ARTI而寻求医疗帮助。
ARTI主要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
然而,有些病例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如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
2. 抗生素的作用和局限性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非常有效。
但是,抗生素并不对病毒感染有效,因此对于大部分由病毒引起的ARTI患者,抗生素是无效的。
此外,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3.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3.1 根据病原学进行合理用药首先,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来判断感染的病原学,并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如果无法确定病原学,可以依据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类别和剂量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和抗生素的谱效,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尽量选择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敏感的药物。
根据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合理确定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途径。
3.3 合理确定治疗时间。
抗生素在儿科中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儿科中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的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是否与患儿的感染状况以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应。
目的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当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严重,引起不少不良毒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已到了非严格管理不可的地步。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表现有:1.不管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不管什么感染,都用广谱青霉素,广谱先锋霉素。
3.不管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管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常一天一次使用,还和其它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能量合剂混合在较大量液体中点滴,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以上情况,必须纠正。
一.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必须掌握适应症并遵循安全和有效,经济的原则。
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纠正内环境紊乱。
(1) 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
(2)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
(3) 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小时(重症48小时)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
(4)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4.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用药,易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在局部使用。
5. 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1) 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万-120万u,每月一次。
抗生素在儿童感染中的剂量与用法指南

抗生素在儿童感染中的剂量与用法指南抗生素是用于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在儿童群体中的使用需要特殊注意。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发育水平不同于成人,因此剂量和用法必须根据年龄、体重和感染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本指南将为医生和家长提供抗生素在儿童感染中的剂量与用法建议,以帮助更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感染。
一、剂量调整原则儿童的剂量调整需根据年龄、体重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用抗生素的剂量调整原则:1. 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对于儿童,需要根据其体重精确计算出抗生素剂量。
通常,剂量按照每公斤体重量来计算,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2. 年龄和剂量的关系某些抗生素的剂量也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范围来进行调整。
通常,在提供使用指导时,抗生素的适宜剂量会根据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划分,以确保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能获得合适的治疗剂量。
3. 实时监测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时刻监测儿童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任何副作用的出现,可以调整剂量,以确保药物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二、常见儿童感染的剂量调整与用法1. 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剂量和用法如下:- 阿莫西林:儿童每天口服20-40 mg/kg,分2~3次口服。
- 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不同的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25-50 mg/kg,分2~3次口服。
2. 肺炎和中耳炎肺炎和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细菌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剂量和用法如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根据不同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45-90 mg/kg,分2~3次口服。
- 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不同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25-50 mg/kg,分2~3次口服。
3. 腹泻和胃肠道感染腹泻和胃肠道感染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
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与推荐药物

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与推荐药物呼吸道感染是指影响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喉头)和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的感染。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十分重要,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并推荐几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
一、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1. 确定感染类型:首先要明确呼吸道感染的类型,例如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真菌感染。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2. 选择广谱抗生素:对于初始治疗,可以选择广谱抗生素,能够覆盖多种可能的致病菌,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但要注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避免滥用。
3.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在感染菌株分离出来后,通过药敏试验确定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选择更为精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抗性的发生。
4. 注重个体化: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的年龄、过敏史等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当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药物。
5. 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的。
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以免影响疗效和导致抗生素抗性。
二、推荐药物1.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具有抑菌作用。
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良好的疗效,适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的肺炎、支气管炎等。
3. 罗红霉素:罗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有效。
它能抑制多种常见的致病菌,对儿童和成人的治疗效果良好。
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
4. 奈替米星:奈替米星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适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分析

【】H a ah lsic tnCo ie fh ne ainlH aa eSceyT e 1 ed c eCas ai mmt eo eItr t a e deh oit.h i f o t t n o Itrain l as e t no aa h iod r[.e hl ga2 0 :41 10 nent a si ai fHedc eDsres ] p aa i.0 42 :— 6 . o Cl f o i JC l
编辑/ 贺丽
儿科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分析
李晓萍
( 林省 舒 兰 市人 民 医院 儿科 , 吉 吉林 舒 兰 1 2 0 ) 3 60
摘要 : 目的 探 讨 急 性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患儿 抗 生 素 的 使 用 情 况 。方 法 分 析 我 院 20 0 9年 1月 ̄ 0 0年 1月就 诊 的急 性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病例 12例 , 21 4 对
势在必行。
关 键 词 : 生素 ; 呼 吸 道 感 染 ; 抗临床预防 、 治疗 和控制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 , 随着抗生
21抗 生素的应用情 况 12例患儿 中应用抗 生素 的 13例应用率 . 4 3
素的研制开发和 广泛 应用 , 也出现 了抗 生素的不合 理应用 , 以随之
刘钧 , 李国强. 偏头痛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咖. 临床荟萃 .00 1 ( 2 :6 - 2 0 ,5 1 )5 7
58 6.
『 王世端 , 5 ] 袁莉 , 维敏 , 潘 等特 续静脉输注 利多卡因丙泊 酚有效靶浓度 的影 响闭. 中华麻醉学 杂志,0 6 2 ( : 9 2 0 ,2 ) 8 . 42 【 郑增 强. 酸利多卡因治疗血管性头 痛 2 例 临床观察叫. 6 ] 盐 0 河南职工医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上部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99年.昆明)前言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高居门诊就诊数、住院数和病死数的首位,同时也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百病之源”,是使用抗生素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疾病。
即将进入世纪之交的今天,儿科工作者要实现2000年ARI病死率较1990年减少1/3的目标,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ARI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现实意义很大,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总是在"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忽略病原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日趋严重耐药病原菌的资料恰恰提示,经验治疗的局限性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矛盾状况,我们组织国内呼吸方面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从中国国情出发,制订了ABI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将其作为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医疗实践的参考。
中药及抗病毒类药物的选用不在此指南中论及。
本指南分为上呼吸道感染(URl)和下呼吸道感染(LRl)两大部分,两者的解剖界限在喉部,喉本身属于上呼吸道。
本文为URI部分,LRI 部分将在随后总结发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l)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以急性鼻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
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学有同有异,因此,要倡导ARI抗生素合理使用,就必须对URI作出明确的定位诊断。
不宜笼统诊断为UPI,否则客观上极易为滥用抗生素创造条件。
普通感冒鼻窦炎中耳炎咽炎扁桃体咽炎喉炎急性会厌炎普通感冒(Co mnon cold)(一)概况1.大部分儿童1年中可患普通感冒3~6次,约10%左右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一年中可发生普通感冒达8次以上。
2.本世纪60~90年代,文献资料中普通感冒时抗生素使用与否的双盲对照试验一致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程和转归,也不能因此而有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细菌性并发症。
3.本病一般为自限性,通常3~7天,个别达10天。
而咳嗽(占31%)、流涕(占35%)症状,可持续2周以上,加之本病年发生率3~6次,造成有些患儿两次普通感冒的间隔较短并被误以为“久治不愈”或“继发感染”。
4.普通感冒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常只有鼻炎的表现,当并发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但指征是必须符合这些部位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下述)。
(二)病原学90%以上原发病原为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此外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普通感冒不宜给予抗生素。
2.对症治疗居首要地位,包括休息、供应充足水分、退热、减轻卡他症状等。
3.鼻分泌物呈粘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炎,无需用抗生素,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考虑细菌感染,在积极寻找感染部位的同时,加用抗生素。
中耳炎(otitis media)(一)概况1.中耳炎是小儿URl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指征,但尚未受到国内儿科医生们的普遍重视。
2.区分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与渗出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effusion,OME)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
OME指中耳内有渗液、持续6周以上,但无急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患儿多为1~3岁。
AOM诊断标准是,中耳渗出伴有急性全身或局部症状,如发热、易激惹、头痛、耳痛、呕吐、腹泻等,体检发现耳廓牵拉痛、传导性听力减退,鼓膜充血膨出或紧张呈暗红,或可视标志区消失,鼓膜运动减弱、鼓膜后有黄色脓液或鼓膜穿孔。
3.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ecurrent AOM,RAOM)指6个月内有≥3次或1年中有≥4次的典型AOM发作。
诊断RAOM时仍应强调AOM的诊断标准,以免与持续性OME相混淆。
对RAOM患儿要注意各种潜在诱因,如被动吸烟、托幼机构集居儿、过敏性鼻炎和各种颅面畸形包括腭裂、21三体综合征等。
(二) 病原学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通常为不定型)、卡他布兰汉球菌,较少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病毒和支原体也可能是中耳炎的病原。
(三) 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65%以上OME可以自行缓解,故OME初始治疗中不使用抗生素。
如果O ME患儿的中耳渗液持续3个月以上则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2.对难以确诊的早期AOM患儿应临床严密观察1~2天而暂不使用抗生素。
3.国外大量双盲对照资料表明,一旦确诊AOM就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使用抗生素前一般应取中耳渗液作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化脓性中耳炎是抗生素使用的绝对指征。
4.抗生素选择:首选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SMZco),备选的有羟氨苄青霉素+棒酸或头孢克洛。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病原明确为支原体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常用的有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齐霉素。
5.抗生素剂量和疗程(1)剂量:青霉素G5~10万U/(kg·次),每6小时1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青霉素V 8~12mg/(kg·次),每6~8小时1次口服;SMZco(TMP/SMZ)剂量计算(4/20)mg/(kg·次)[最大(160/800)mg/次],每12小时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15~25mg/(kg·次),每8~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8~12mg/(kg·次),每6~8小时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棒酸,(AMO/CLAV)剂量计算(25/5)mg/(kg·次)[最大(1 000/200)mg/次],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25/6.25)~(50/12.5)mg/(kg·d)[最大(500/125)mg/次],分成3~4次口服;头孢克洛10mg/(kg·次)(最大500me/次),每8小时1次口服;红霉素15mg/(kg·次)(最大500mg/次),每8小时1次口服,或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4mg/(kg·次) (最大150mg/次)每12小时1次口服;阿齐霉素10mg/(kg·次)(最大500mg/次),每天1次,口服3天。
( 2)疗程:AOM无并发症者疗程7-10天,对鼓膜穿孔者和2岁以下年幼儿疗程常需适当延长。
抗生素治疗超过10天不愈者为持续性中耳炎,需要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6.RAOM有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以选用SMZco或羟氨苄青霉素〈剂量同前)。
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疗程不宜超过2-6个月;疗程在1个月以上的预防性应用,选择SMZco为好,因其相对较少促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致耐药。
有时外科治疗对RAOM是必需的,例如鼓膜切开术并植入通气管等。
鼻窦炎(sinusms)(一) 概况1.鼻窦炎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变态反应性)所致,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30天)、亚急性(~3个月)和慢性(〉3个月)。
2.急性感染性鼻窦炎仅0.5%~5%是细菌感染。
普通感冒合并病毒性鼻窦炎的机率很高,这种无并发症的鼻窦炎发病机理类似OME,约有60%的自愈率。
3.单纯根据鼻分泌物颜色和性状不足以区分病毒性抑或细菌性,两者区分的关键是局部细菌感染征象及其持续10~14天以上。
4.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诊断标准是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即流涕、鼻塞伴咳嗽)持续≥10~14天而无改善者或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即发热≥39℃、鼻分泌物持续呈粘液脓性、面部肿胀、鼻窦部压痛、头痛和上颌磨牙区叩痛等。
外周血象示白细胞增多。
5.鼻窦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对鼻窦部X线片、CT、MRI结果在小儿期尤其1岁以下小儿的解释要慎重,因为小儿鼻窦发育不完善(上颌窦、筛窦出生时已存在但很小,额窦、蝶窦5~6岁才出现)、结构不清楚,单凭影像学容易造成“鼻窦炎”过多诊断。
影像学检查宜针对以下的病例:复发性鼻窦炎者、鼻窦炎症状持续而无改善者、症状严重有并发病者以及拟作鼻窦部手术的患儿。
(二) 病原学病毒病原学参见"普通感冒"节。
细菌病原类同急性中耳炎,要注意:细菌学诊断应取材于鼻窦部穿刺分泌物,鼻分泌物的直接涂片和培养无诊断意义。
(三) 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单纯病毒性鼻窦炎无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2.细菌性鼻窦炎首选对可能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剂量同前)。
疗程:症状、体征改善后7天,一般为10~14天。
治疗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3.复发性细菌性鼻窦炎的急性发作期或上列治疗3天临床无好转者,应选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疗程可以延长至3~4周。
咽炎(pharyngitis) 和扁桃体咽炎(toudnopharyngitis)(一) 概况1.扁桃体咽炎包括咽炎(pharyngitis)、扁桃体炎(tonsillitis)以及咽和扁桃体同时炎症。
2.病毒仍是咽炎或扁桃体咽炎的主要病原,尤其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
3.A族链球菌(GAS)所致的化脓性扁桃体咽炎可以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蜂窝织炎、咽后壁脓肿等化脓性并发症,也可能在感染后2~4周引起非化脓性并发症,如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
C族、G族链球菌(GCS、GGS)也可引起化脓性扁桃体咽炎,但相对较少。
4.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发热、咽痛、咽扁桃体充血水肿和渗出等均不足以区分病毒性或细菌性。
鉴别诊断必须早期进行咽拭培养,标本取自扁桃体表面、隐窝或咽后壁,操作时咽拭勿接触悬雍垂和软腭,以免污染。
GAS的抗原检测特异性强,可结合细菌培养明确病原。
应注意当地链球菌健康带菌状况,包括GCS、GGS。
(二) 病原学1.病毒病原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一般而言,病毒性扁桃体咽炎的咽外症状明显,例如腺病毒引起咽结膜淋巴结热,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柯萨奇病毒引起咽部疱疹、胃肠炎、手足口病等。
2.细菌病原有GAS、GCS、GGS、卡他布兰汉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
3.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可以引起扁桃体咽炎,其特征是常常合并气管支气管炎。
(三) 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病毒性扁桃体咽炎无使用抗生素指征。
2.对病原尚未确定的扁桃体咽炎患儿也不应急于使用抗生素,经验治疗往往是盲目而无效的,有条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3.明确为细菌性扁桃体咽炎及其化脓性并发症、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等)者,为消除感染灶均有使用抗生素指征。
国内外迄今尚未发现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GAS,故青霉素仍是极有效、安全、廉价的首选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和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等也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