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合集下载

齐鲁医学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上.pptx

齐鲁医学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上.pptx

6.RAOM 有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以选
用SMZco或羟氨苄青霉素(剂量同前)。 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疗程不宜超过2-6个月; 疗程在1个月以上的预防性应用,选择 SMZco为好,因其相对较少促使细菌产 生β-内酰胺酶而致耐药。有时外科治疗 对RAOM是必需的,例如鼓膜切开术并植 入通气管等。
2021/7/27 星期二
3.明确为细菌性扁桃体咽炎及其化脓性并发 症、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等) 者,为消除感染灶均有使用抗生素指征。国内 外迄今尚未发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 GAS,故青霉素仍是极有效、安全、廉价的首 选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和第一代头孢类抗生 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等也可使用。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 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齐霉素(剂量同前)。
2021/7/27 星期二
23
咽炎和扁桃体咽炎 (三) 抗生素
合理使用原则
4.疗程:无并发症的细菌性扁桃体咽炎 抗生素疗程5~7天;风湿病、肾小球肾 炎患儿的咽炎10~14天;一旦出现严重 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应视病情 而延长,并注意有无扁桃体周围脓肿, 必要时须及时作外科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 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2021/7/27 星期二
5
中耳炎(一) 概况
3.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AOM) 指6个月内有≥3次或1年中有≥4次
的典型AOM发作。诊断RAOM时仍应强调 AOM的诊断标准,以免与持续性OME相 混淆。对RAOM患儿要注意各种潜在诱因, 如被动吸烟、托幼机构集居儿、过敏性 鼻炎和各种颅面畸形包括腭裂、21三体 综合征等。
2021/7/27 星期二
27
喉炎(三) 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抗生素用药指南百度百科

抗生素用药指南百度百科

抗生素用药指南一、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它们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抗生素的使用是医生治疗细菌感染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抗生素的分类常见的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等,它们对细菌产生杀菌作用,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常用于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

3.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坎南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4.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氧氟沙星等,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三、抗生素的使用注意事项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宝贵的药物资源,但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合理使用。

2. 遵守使用剂量和时间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使用,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中断用药。

3.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某些抗生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会影响抗生素的吸收和代谢,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联合用药。

5.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抗生素的使用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四、常见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因药物而异,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药物热等。

•肝肾损害:部分抗生素长期使用或超剂量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

•耐药性: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出现。

•其他:如头晕、乏力等。

五、抗生素的注意事项1.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给儿童使用不适当的抗生素。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引言: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痛、发热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特点。

本文将介绍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家长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从而提高儿童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耐药性。

一、了解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和细菌。

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在用药前,了解感染的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南很多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无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权威医学机构的指南,抗生素对于非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常常没有必要。

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抗生素:1. 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如呼吸困难、高热等。

2. 患儿存在高风险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等。

3. 患儿病情持续恶化。

三、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当决定使用抗生素时,选择适当的药物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选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年龄因素:婴幼儿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选择适合该年龄段患儿的药物。

2. 耐药性因素:抗生素存在耐药性问题,应避免过度使用导致感染病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强。

3. 药物副作用:不同药物有不同的副作用,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四、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正确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对于治疗效果也非常重要。

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年龄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同时,不要自行中断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应按疗程完整使用药物,以确保病菌完全清除。

五、注意药物的存储和保质期抗生素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其使用需要一定的储存和保质期控制。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引言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和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

这些感染一般由病毒引起,但也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和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

1.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每年有数以亿计的人因ARTI而寻求医疗帮助。

ARTI主要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

然而,有些病例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如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

2. 抗生素的作用和局限性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非常有效。

但是,抗生素并不对病毒感染有效,因此对于大部分由病毒引起的ARTI患者,抗生素是无效的。

此外,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3.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3.1 根据病原学进行合理用药首先,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来判断感染的病原学,并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如果无法确定病原学,可以依据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类别和剂量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和抗生素的谱效,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尽量选择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敏感的药物。

根据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合理确定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途径。

3.3 合理确定治疗时间。

抗生素的合理配伍

抗生素的合理配伍

抗生素的合理配伍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案内科: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等)方案1:青霉素方案2:头孢呋辛钠+妥布霉素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肺脓肿,脓胸等)方案1: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方案2:阿奇霉素+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3:美洛西林+奈替米星三、医院获得性肺炎方案1: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头孢曲松+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四、尿路感染方案1: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洛美沙星+妥布霉素五、急性感染性腹泻(药物口服不能保证疗效者)方案:左氧氟沙星(或哌拉西林)+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六、胆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方案1:左氧氟沙星(或派拉西林)+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七、不明原因细菌感染方案1: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方案2:阿奇霉素+妥布霉素方案3: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儿科:一、小儿肺炎方案1: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方案2:头孢曲松+克林霉素二、小儿腹泻方案1:氨苄西林方案2:头孢曲松妇产科:一、会阴侧切:方案:青霉素二、剖宫产术:方案1:青霉素+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2:派拉西林+妥布霉素+甲硝唑三、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宫外孕手术:方案1:青霉素+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2: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盆腔炎性疾病:方案1:克林霉素+妥布霉素方案2: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骨科:一、软组织开放性损伤1、清洁创面:方案:青霉素(或先锋V)2、污染明显的创面:方案1:派拉西林方案2: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3、损伤灶波及骨质(包括开放性骨折):方案1:克林霉素+头孢哌酮方案2:克林霉素+头孢曲松二、骨折手术(有植入物):方案1:克林霉素+头孢哌酮方案2:克林霉素+头孢曲松颅脑外科:一、头面部创伤(污染严重)方案1:美洛西林方案2:哌拉西林/舒巴坦二、开颅术后:方案1:哌拉西林/舒巴坦方案2: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普外、泌尿、胸外科:一、择期手术无明显感染的、胃手术、泌尿系手术:方案1: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方案2:左氧氟沙星二、胆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的手术治疗(如急性阑尾炎化脓性胆道炎、消化道穿孔、结肠、直肠等手术治疗):方案1:哌拉西林+奈替米星+甲硝唑方案2: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3:头孢呋辛+妥布霉素三、对无菌性手术(如疝气、精索静脉曲张、单纯性甲状腺瘤、体表良性肿瘤等):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与先锋V1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术中及术后各给一次。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PPT课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PPT课件

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用药,不 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避免重复用药
注意用药时机
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患者的病情选 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如餐前、餐后、 睡前等。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相同或相似作用的 药物,以免造成药物过量或中毒。
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1 2
社区宣传
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 过讲座、宣传册等形式普及合理用药知识。
用药指导
向公众提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包括 药物的种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3
合理用药宣传
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教育公众避免滥用抗生 素等药物,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的 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的目的。常用穴位包括大椎、风池、合谷等。
拔罐疗法
通过在皮肤表面拔罐,形成负压吸附皮肤,使局部充血或瘀血,达 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常用于治疗风寒袭表证等外感疾病 。
刮痧疗法
使用刮痧板在皮肤特定部位进行刮拭,使皮肤出现痧斑以达到宣通气 血、发汗解表的目的。常用于治疗风热犯表证等外感疾病。
祛痰药,有助于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口服或静脉注 射,每日三次。注意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慎用。
要点二
马来酸氯苯那敏( Chlorpheniramine Ma…
抗组胺药,用于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 状。口服,每日三次。注意驾驶员和机械操作人员慎用, 以免产生嗜睡等副作用。
04 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及建议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热。口服,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注意避免与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的药物同时使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发布时间:2023-03-07T07:14:50.0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月12期作者:李佳玉[导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李佳玉(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医务室;四川攀枝花617200)在日常生活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问题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相关疾病往往容易出现流行问题,从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临床过程中,对于该病,我国通常采用药物的方式加以治疗,然而,由于对相关健康知识缺乏足够了解,部分患者对于用药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缺乏清晰认识,其对于患者药物治疗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归纳,希望帮助读者朋友进一步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危害在医疗领域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部以及喉部等上呼吸道组织出现的急性炎症问题,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

从致病因素的角度分析,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发,也有少数可由细菌引发。

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在任何年龄段的群体中出现,其中,以儿童与老人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作为高发群体。

与此同时,淋雨、着凉、过劳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也有可能增加该病的发生几率。

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流涕、咳嗽、鼻塞、乏力、畏寒、肢体酸痛以及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进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就目前而言,在临床过程中,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我国通常主张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加以干预,以便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病情的妥善控制,进而促进其健康的持续恢复与改善。

在药物治疗工作开展期间,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持续提升,医疗人员应及时做好相应的药物指导工作。

(一)了解常用药物种类1.祛痰药物祛痰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提升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气道通畅性的充分保障。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此类药物可以促进分泌物黏稠度的降低并强化纤毛所具有的清除功能。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呼吸系统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抗药性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下是针对呼吸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炎、扁桃体炎和咽炎。

通常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此类感染无效。

治疗建议:- 鼻咽炎:休息、多饮水、辅助支持疗法,如鼻洗,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 扁桃体炎:休息、多饮水、使用止痛药、漱口水、盐水漱口,对于复发性感染建议复查咽拭子。

- 咽炎:休息、多饮水、使用止痛药、盐水漱口,症状持续超过7天或复发性感染时建议复查咽拭子。

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引起,少数病例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高热持续超过3天。

- 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

- 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其盐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 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治疗需考虑以下因素:- 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

- 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 是否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依据患者情况,可根据以下几种方案选择抗生素:- 轻度肺炎的成年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其盐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时间通常为7-10天。

- 中度或重度肺炎的成人患者:静脉给药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时间通常为7-14天。

- 儿童和老年患者:静脉给药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时间因年龄和个体差异而异。

- 孕妇: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评估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盐。

4. 支气管扩张和肺囊肿感染支气管扩张和肺囊肿感染的治疗主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程度,可选择静脉或口服抗生素。

常规治疗通常包括静脉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0年前言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高居门诊就诊数、住院数和病死数的首位,同时也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百病之源”,是使用抗生素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疾病。

而今,儿科工作者要实现ARI病死率的减少,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ARI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现实意义很大,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总是在“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忽略病原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日趋严重耐药病原菌的资料恰恰提示,经验治疗的局限性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矛盾状况,我们组织国内呼吸方面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从中国国情出发,制订了ARI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将其作为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医疗实践的参考。

中药及抗病毒类药物的选用不在此指南中论及。

本指南分为上呼吸道感染(URI)和下呼吸道感染(LRI)两大部分,两者的解剖界限在喉部,喉本身属于上呼吸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I)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以急性鼻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

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学有同有异。

因此,要倡导ARI抗生素合理使用,就必须对URI作出明确的定位诊断。

不宜笼统诊断为URI,否则客观上极易为滥用抗生素创造条件。

1普通感冒1.1概况1.1.1大部分儿童1年中可患普通感冒3~6次,约10%左右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1年中可发生普通感冒达8次以上。

1.1.220世纪60~90年代,文献资料中普通感冒时抗生素使用与否的双盲对照试验一致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程和转归,也不能因此而有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细菌性并发症。

1.1.3本病一般为自限性,通常3~7d,个别达10d。

而咳嗽(占31%)、流涕(占35%)症状可持续2周以上,加之本病年发生率3~6次,造成有些患儿两次普通感冒的间隔较短并被误以为“久治不愈”或“继发感染”。

1.1.4普通感冒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常只有鼻炎的表现,当并发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但指征是必须符合这些部位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下述)。

1.2病原学90%以上原发病原为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此外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1.3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3.1普通感冒不宜给予抗生素。

1.3.2对症治疗居首要地位,包括休息、供应充足水分、退热、减轻卡他症状等。

1.3.3鼻分泌物呈黏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寞炎,无需用抗生素,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d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考虑细菌感染,在积极寻找感染部位的同时,加用抗生素。

2中耳炎2.1概况2.1.1中耳炎是小儿URI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指征,但尚未受到国内儿科医生们的普遍重视。

2.1.2区分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与渗出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effusion,OME)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

OME指中耳内有渗液,持续6周以上,但无急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患儿多为1~3岁。

AOM诊断标准是,中耳渗出伴有急性全身或局部症状,如发热、易激惹、头痛、耳痛、呕吐、腹泻等,体检发现耳廓牵拉痛、传导性听力减退,鼓膜充血膨出或紧张呈暗红,或可视标志区消失,鼓膜运动减弱,鼓膜后有黄色脓液或鼓膜穿孔。

2.1.3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ecurrentAOM,RAOM)指6个月内有≥3次或1年中有≥4次的典型AOM发作。

诊断RAOM时仍应强调AOM的诊断标准,以免与持续性OME相混淆。

对RAOM患儿要注意各种潜在诱因,如被动吸烟、托幼机构集居儿、过敏性鼻炎和各种颅面畸形包括腭裂、21三体综合征等。

2.2病原学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通常为不定型)、卡他布兰汉球菌,较少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病毒和支原体也可能是中耳炎的病原。

2.3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2.3.165%以上OME可以自行缓解,故OIVlE初始治疗中不使用抗生素。

如果OME患儿的中耳渗液持续3个月以上则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2.3.2对难以确诊的早期AOM患儿应临床严密观察1~2d而暂不使用抗生素。

2.3.3国外大量双盲对照资料表明,一旦确诊AOM就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使用抗生素前一般应取中耳渗液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化脓性中耳炎是抗生素使用的绝对指征。

2.3.4抗生素选择首选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备选的有羟氨苄青霉素+棒酸或头孢克洛。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病原明确为支原体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常用的有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齐霉素。

2.3.5抗生素剂量和疗程(1)剂量:青霉素G 每次5~10万U/kg,每6h 1次肌肉注射或静滴;青霉素V 每次8~12mg/kg,每6~8h 1次口服;SMZCo(TMP/SMZ) 每次(4/20)mg/kg[最大每次(160/800)mg],每12h 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每次15~25mg/kg,每8~12小时1次静滴,或每次8~12mg/kg,每6~8h 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棒酸(AMO/CLA V) 每次(25/5)mg/kg[最大每次(1000/200)mg],每8h 1次静滴,或(25/6.25)~(50/12.5)mg·kg-1·d-1[最大每次(500/125)mg],分成3~4次口服;头孢克洛每次10mg/kg(最大每次500mg),每8h 1次口服;红霉素每次15mg/kg(最大每次500mg),每8h 1次口服,或每12h 1次静滴;罗红霉素每次4mg/kg(最大每次150mg)每12h 1次口服;阿齐霉素每次10mg/kg(最大每次500mg),每天1次,口服3天。

(2)疗程:AOM无并发症者疗程7~10d,对鼓膜穿孔者和2岁以下年幼儿疗程常需适当延长。

抗生素治疗超过10d不愈者为持续性中耳炎,需要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2.3.6RAOM有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以选用SMZco或羟氨苄青霉素(剂量同前)。

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疗程不宜超过2~6个月;疗程在1个月以上的预防性应用,选择SMZco为好,因其相对较少促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致耐药。

有时外科治疗对RAOM是必需的,例如鼓膜切开术并植入通气管等。

3鼻窦炎3.1概况3.1.1鼻窦炎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变态反应性)所致,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30d)、亚急性(~3个月)和慢性(>3个月)。

3.1.2急性感染性鼻窦炎仅0.5%~5%是细菌感染。

普通感冒合并病毒性鼻窦炎的机率很高,这种无并发症的鼻窦炎发病机理类似OME,约有60%的自愈率。

3.1.3单纯根据鼻分泌物颜色和性状不足以区分病毒性抑或细菌性,两者区分的关键是局部细菌感染征象及其持续10~14d以上。

3.1.4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诊断标准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即流涕、鼻塞伴咳嗽)持续≥10~14d而无改善者或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即发热≥39℃、鼻分泌物持续呈黏液脓性、面部肿胀、鼻窦部压痛、头痛和上颌磨牙区叩痛等。

外周血象示白细胞增多。

3.1.5鼻窦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对鼻窦部X线平片、CT、MRI结果在小儿期尤其1岁以下小儿的解释要慎重,因为小儿鼻窦发育不完善(上颌窦、筛窦出生时已存在但很小,额窦、蝶窦5~6岁才出现),结构不清楚,单凭影像学容易造成“鼻窦炎”过多诊断。

影像学检查宜针对以下的病例:复发性鼻窦炎者、鼻窦炎症状持续而无改善者、症状严重有并发病者以及拟做鼻窦部手术的患儿。

3.2病原学病毒病原学参见“普通感冒”节。

细菌病原类同急性中耳炎,要注意:细菌学诊断应取材于鼻窦部穿刺分泌物、鼻分泌物的直接涂片和培养无诊断意义。

3.3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3.3.1单纯病毒性鼻窦炎无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3.2.2细菌性鼻窦炎首选对可能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剂量同前)。

疗程:症状、体征改善后7d,一般为10~14d。

治疗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3.2.3复发性细菌性鼻窦炎的急性发作期或上述治疗3d临床无好转者,应选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疗程可以延长至3~4周。

4咽炎和扁桃体咽炎4.1概况4.1.1扁桃体咽炎包括咽炎、扁桃体炎以及咽和扁桃体同时炎症。

4.1.2病毒仍是咽炎或扁桃体咽炎的主要病原,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4.1.3A族链球菌(GAS)所致的化脓性扁桃体咽炎可以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蜂窝组织炎、咽后壁脓肿等化脓性并发症,也可能在感染后2~4周引起非化脓性并发症,如风湿病、肾小球肾炎等。

C族、G族链球菌(GCS、GGS)也可引起化脓性扁桃体咽炎,但相对较少。

4.1.4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发热、咽痛、咽扁桃体充血水肿和渗出等,均不足以区分病毒性或细菌性。

鉴别诊断必须早期进行咽拭子培养,标本取自扁桃体表面、隐窝或咽后壁,操作时咽拭子勿接触悬雍垂和软腭,以免污染。

GAS的抗原检测特异性强,可结合细菌培养明确病原。

应注意当地链球菌健康带菌状况,包括GCS、GGS。

4.2病原学4.2.1病毒病原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一般而言,病毒性扁桃体咽炎的咽外症状明显,例如腺病毒引起咽结膜热,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柯萨奇病毒引起咽部疱疹、胃肠炎、手足口病等。

4.2.2细菌病原有GAS、GCS、GGS、卡他布兰汉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

4.2.3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可以引起扁桃体咽炎,其特征是常常合并气管支气管炎。

4.3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4.3.1病毒性扁桃体咽炎无使用抗生素指征。

4.3.2对病原尚未确定的扁桃体咽炎患儿也不应急于使用抗生素,经验治疗往往是盲目而无效的,有条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4.3.3明确为细菌性扁桃体咽炎及其化脓性并发症、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等)者,为消除感染灶均有使用抗生素指征。

国内外迄今尚未发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GAS,故青霉素仍是极有效、安全、廉价的首选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和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等也可使用。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齐霉素(剂量同前)。

4.3.4疗程无并发症的细菌性扁桃体咽炎抗生素疗程5~7d;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患儿的咽炎10~14d;一旦出现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应视病情而延长,并注意有无扁桃体周围脓肿,必要时须及时做外科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