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节的启示珍惜劳动成果追求更好生活

劳动节的启示珍惜劳动成果追求更好生活劳动节的启示:珍惜劳动成果,追求更好生活劳动节是一个被广泛庆祝的节日,旨在表彰和尊重所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们。
它不仅是对工作的鼓励和感谢,也是人们思考和珍惜劳动成果以及追求更好生活的时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劳动节的启示,并探讨如何珍惜劳动成果,追求更好生活。
一、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珍惜劳动成果意味着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作所创造的价值,并对我们所获得的成果保持感激之心。
劳动不仅给予我们物质上的回报,还培养和丰富了我们的技能、经验和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劳动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应该避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明智地使用和花费我们的劳动成果。
过度消费不仅会产生浪费,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
只有将我们的劳动成果投资在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事物上,才能实现长远的幸福和满足感。
2. 家庭和社区贡献:劳动成果不仅影响个人,也会对我们的家庭和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将劳动成果用于支持家人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回馈社会和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成果,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意义。
3. 持续学习和进步:珍惜劳动成果并不意味着满足于现状,而是要不断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劳动成果投资于学习和培养新的技能,以便在职场中保持竞争力和适应性。
通过持续进步,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追求更好生活的路径劳动节是一个提醒我们努力追求更好生活的时刻。
然而,追求更好生活并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繁荣和享受,而是追求内心的满足和与他人的连接。
以下是实现更好生活的几个关键路径:1. 健康与幸福:健康是人们实现更好生活的基础。
我们应该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通过饮食均衡、适度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提升生活质量。
此外,与家人和朋友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心态,也是实现更好生活的关键。
2. 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就:我们应该追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就,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还能够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
尊重珍惜劳动成果的名言

尊重珍惜劳动成果的名⾔1. 搜集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名⾔1、我觉得⼈⽣求乐的⽅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
⼀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 李⼤钊热爱劳动吧。
没有⼀种⼒量能像劳动,既集体、友爱、⾃由的劳动的⼒量那样使⼈成为伟⼤和聪明的⼈。
——⾼尔基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也。
⼤意:节俭,是善⾏中的⼤德;奢侈,是邪恶中的⼤恶。
4、民⽣在勤,勤则不匮。
⼤意:⽼百姓的⽣计在于⾟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当午,汗滴⽲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下锄⽲,滴滴汗珠掉在⽣长⽲苗的⼟中。
⼜有谁知道盘中的饭⾷,每⼀粒都是这样⾟苦得来。
2. 珍惜劳动成果的格⾔,急1、君⼦以俭德辟难。
⼤意:君⼦⽤俭朴的德⾏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也。
⼤意:节俭,是善⾏中的⼤德;奢侈,是邪恶中的⼤恶。
4、民⽣在勤,勤则不匮。
⼤意:⽼百姓的⽣计在于⾟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当午,汗滴⽲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下锄⽲,滴滴汗珠掉在⽣长⽲苗的⼟中。
⼜有谁知道盘中的饭⾷,每⼀粒都是这样⾟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意:纵观历史,⼤到邦国,⼩到家庭,⽆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的灭亡。
9、由俭⼊奢易,由奢⼊俭难。
⼤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之有节,则常⾜。
⼤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
珍惜劳动成果的宣传语

1.珍惜劳动,共享成果,让努力的汗水绽放辉煌。
2.劳动成果,源自一份坚持,珍惜每一个辛勤付出。
3.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珍惜劳动成果,传承人类文明。
4.感恩劳动,珍惜成果,让每一份努力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5.劳动成果是生活的见证,珍惜每一次辛劳,享受每一份收获。
6.劳动是一种财富,珍惜劳动成果,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
7.劳动之果,饱含智慧和奉献,珍惜每一个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8.用心努力,才能获得美好成果,珍惜劳动,感恩付出。
9.劳动成果,是一份付出和希望的结晶,让我们珍惜共同的努力。
10.劳动是一首和谐的旋律,珍惜劳动成果,继续奏响人类进步的乐章。
11.珍惜每一次努力的成果,感恩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人。
12.劳动成果,是奋斗的证明,让我们珍惜每一份实现的希望。
13.每一份劳动成果,都值得我们用心呵护和珍惜。
14.劳动成果的辉煌,源自千万勤奋的双手,让我们一同珍惜。
15.珍惜劳动成果,将自豪与喜悦传递给每一个为此付出的人。
16.劳动带来希望与改变,珍惜劳动成果,助力美好未来的实现。
17.劳动是一场美丽的舞蹈,珍惜每一次奋斗和努力的成果。
18.让我们珍惜劳动成果,共同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美好世界。
19.劳动点亮未来的希望,珍惜每一份努力和成果的呈现。
20.珍惜劳动成果,让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人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辉煌。
劳动节学习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劳动节学习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劳动节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旨在表彰和尊重劳动者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仅可以放松身心,更要深思劳动所带来的成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如何学习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一、意识到劳动的辛苦与价值劳动者为了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努力。
无论是农民耕耘在田地中,还是工人汗水洒满车间,他们都在为社会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很多人并不理解劳动者的辛苦与价值。
劳动节是个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劳动的成果,并对劳动者表示敬意与感激。
二、提高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劳动者的努力直接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而我们作为消费者,享受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们应该学习如何更好地认识产品和服务的背后付出。
当我们使用某件商品时,我们可以想象它是如何通过生产线一步步制成的,这样我们会对产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这些产品和服务,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破坏。
三、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不仅有权利享受自己努力工作的成果,也有权利得到公平对待和尊重。
我们应该意识到,劳动者的劳动是为了获得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尊严。
但是在现实中,有些劳动者面临着低工资、长时间工作和不公正待遇等问题。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关心这些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改善劳动者权益的行动中。
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劳动者更好的工资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支持。
四、推动劳动教育的普及劳动教育是培养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推动劳动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意义。
学校是培养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宣传和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五、关注边缘劳动者的权益除了正规就业的劳动者,还有很多边缘劳动者,他们的权益常常被忽视和侵害。
例如,家政工、临时工和农民工等。
珍惜劳动成果的名句

珍惜劳动成果的名句
1、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享乐。
——马尼里乌斯
2、劳动才能给人以安乐。
——朗费罗
3、劳动产生知识。
——柬埔寨谚语
4、劳动创造世界。
——马克思
5、劳动的成果是所有果实中最甜美的。
——佛夫那格
6、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7、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米尔
8、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
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卢梭
9、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卢梭
10、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欧文
11、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马克思
12、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拉·乔乃尼奥里
13、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介绍劳动的定义、种类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劳动成果的产生过程,体会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3. 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分析珍惜劳动成果的具体表现,如爱惜粮食、节约用水、保护公共设施等。
5.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等理论知识。
2. 举例法: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劳动成果的珍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经验。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劳动工具:准备适当的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水桶等。
3. 实践场地:联系学校或社区,安排合适的实践场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如认真程度、团队协作等。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感悟,了解教学效果。
4. 长期观察: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表现,评估教学成果的持久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劳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2. 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阐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经验。
5. 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强调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珍惜劳动成果的诗句

珍惜劳动成果的诗句: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悯农》唐·李绅
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翁》唐·白居易
3.天旱农夫盼春雨,泪眼望稻谷。
——《耕织图》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观刈麦》唐·白居易
5.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唐·白居易
6.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观田家》唐·韦应物
7.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观田家》唐·韦应物
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李绅
9.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观田家》唐·韦应物
10.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观刈麦》唐·白居易
1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唐·李绅
12.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农家》唐·颜人郁
1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观刈麦》唐·白居易
1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朱子家训》清·朱柏庐
15.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观刈麦》唐·白居易
1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训俭示康》宋·司马光
17.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清·朱柏庐。
珍惜劳动成果的宣传语

珍惜劳动成果的宣传语
1. 劳动创造价值,珍惜成果保障未来。
2. 用心工作,珍惜所得,为美好生活奋斗不止。
3. 每一份努力都值得珍惜,每一份成果都应倍加呵护。
4. 勤劳是成功的基石,珍惜劳动成果是成功的标志。
5. 珍惜劳动成果,用心呵护每一个收获。
6. 劳动成果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我们应该倍加珍视。
7. 每一个努力都值得尊重,每一份收获都应该倍加珍惜。
8. 珍惜劳动成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
9. 节约每一滴汗水,珍爱每一份收获。
10. 努力工作、勤奋耕耘、用心呵护、倍加珍视!
11. 所有辛勤付出的汗水与泪水都将化作甘甜的果实,请好好珍惜它们吧!
12. 珍爱劳动成果,享受美好生活!
13. 用心工作、认真收获、精益求精、永不言败!
14. 劳动创造财富,珍惜成果保障未来。
15. 用心呵护每一个收获,让劳动成果更加辉煌!
16. 珍惜劳动成果,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17.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珍惜劳动成果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18. 用心工作、精益求精、珍爱每一份收获!
19. 努力工作、勤奋耕耘、用心呵护、倍加珍视!
20. 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每一份收获都应该倍加珍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惜劳动成果》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第3课珍惜劳动成果课时建议: 3课时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三个主题活动由一包方便面串联到了一起,按照从方便面原材料的种植到最后被消费者吃掉的顺序来安排内容,由点及面,扩展到各行各业。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调查、实践,了解农业、工业的基本知识,感受农业、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节约意识和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这样的设置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规律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式。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浪费现象调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入新课1.教师引领: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劳动者赞歌》,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些什么?(教师课件展示:播放《劳动者赞歌》歌曲与歌词)学生认真倾听歌曲,并畅谈感想。
2.课堂过渡:劳动人民是最光荣的,我们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但是,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社会上存在很多浪费现象,大家想不想去调查一番?教师揭示课题:浪费现象调查【设计意图:以一首歌曲导入,会使感觉乏味的课堂有一些生机。
即使这首歌曲同学们不太熟悉,在展示歌词的帮助下,也可以理解其中的心酸。
尤其是对于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会很有感触,他们的爸爸妈妈有一些就是远走他乡的打工者,听着歌曲会使他们想起很多很多。
城市孩子虽然多数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会经常见到周围的打工者们,也会有些感受的。
为以下环节的教学积累了很好地情感基础。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探讨浪费现象1.教师引导:同学们,浪费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说说你知道的浪费现象有哪些,好吗?小组内自由列举,教师深入各组中指导、评价。
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给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大体分类。
教师随机板书:学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家庭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等。
教师谈话: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浪费现象,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待会交流: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浪费现象呢?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好吗?(教师播放课件:食物浪费、学习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浪费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谈感受,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生活,课程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生活实际,符合课程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使德育目标真正达成。
】三、展示思路,设计方案:撰写调查方案2.教师引领: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观察社会,去调查了解。
你打算了解哪一方面的问题,怎样去调查呢?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中同学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善调查内容和方法。
谈话引领:刚才,每个同学都对自己想调查的方法和途径与组员进行了交流,这些都是自己的个人想法,或许你的方案还缺少完善。
为了方便,我们全班组成调查小组进行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大调查,你说好吗?下面,根据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分组。
教师根据学生自己喜欢调查的内容组织学生划分成6个调查小组,分别从学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家庭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谈话:各组成员已到位,请小组长组织你的组员,如何围绕你们的调查内容去调查,制定小组调查活动计划和方案。
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表格,你们可以参考或根据表格填写你的计划表,也可以自己设计。
(教师课件展示“寻找身边浪费现象”活动计划表。
)6.教师发放“寻找身边浪费现象”活动计划表,各组制定小组调查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谈话:哪个组愿意将计划表展示给同学们?大家可以给他提点建议。
全班交流调查活动方案。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或在黑板上张贴)各组计划表,学生上台讲述计划的制定情况。
学生、教师为其补充还需考虑到的内容。
7.学生修订计划,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可以细化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目的的选择人们的浪费行为,如粮食浪费、文具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包装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浪费等。
8.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调查前,我们还需注意哪些事项?学生相互交流。
(课件出示:调查指南)(1)阅读调查活动指南,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
(2)确定调查地点、时间,制定调查活动方案。
(3)在大人的帮助下,争取被调查单位的支持。
(4)准备调查所需的物品,如照相机、记录用品等。
(5)分工合作,实施调查活动。
(6)整理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7)一定要注意安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尝试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自由组成小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和制定计划,并“对于怎样进行调查活动”,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畅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鼓励。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完成你们的计划表,各组根据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做好记录,形成调查报告。
考虑问题时一定要全面,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总结评析,拓展延伸,升华了学生的认知,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自觉的运用于生活中。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的技能。
】第二课时小小交流会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教师引领:让我们在一段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一组劳动者劳动的画面,如:田间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工厂的工人;正在工作中的建筑工人等。
配上舒缓的轻音乐)学生观察图片。
过渡:从同学们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我知道你的脑海里肯定也浮现着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吧!那一幕幕中的背影是谁呢?他在做什么呢?说一说吧。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学生有城乡差别,根据身边所见谈想法也可以。
)课堂小结:是呀,爸爸妈妈以及像他们一样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都很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它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可是社会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可恶的浪费着这些劳动成果。
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地调查,一定收获很大吧!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个交流展示会。
教师板书:小小交流会【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其实就是上一环节的情感升华。
孩子们基本上是生活在农村的,(即便不是在农村的孩子,生活中也肯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街边看到过类似的情景)有些孩子自己也体验过劳动的滋味。
看到这样的画面后,肯定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想着他们辛勤劳动时的背影,或者是想起自己体验劳动时的热和累,感受着劳动的艰辛。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资料整理——浪费现象1.教师点拨: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按耐不住的样子,你们的调查一定有不少的大发现了吧。
资料很多,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手中的资料变得清晰呢?小组内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师巡回参与,倾听学生的做法,适时地给以肯定、引导与评价。
小结: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想出的办法可真多!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调查发现吧!在交流开始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1)交流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完整;(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分类,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3)如果资料较多,只选择主要的进行汇报;(4)组长做好记录,填好表格。
2.谈话:一会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最多最全面,汇报时语言表达的最完整。
每个同学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把你的收获展示给组员,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下面,就赶紧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回参与指导、交流,适时评价。
教师谈话:看到同学们交流时那一双双闪着智慧光芒的眼睛,想必是收获很大吧!下面就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展示给大家吧!在展示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一起看看吧!(课件展示:我会听,我会说)(1)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其他小组汇报时,自己要认真聆听,有不足之处等他说完后再补充;(2)汇报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清楚;(3)汇报时要注意小组间不要重复;(4)学会给其他小组表现的机会。
教师明确活动要求:各组代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上介绍你们所观察到的浪费现象,展示收集的资料,当一名代表介绍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等他说完后可以给予补充。
相信大家都能做到。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先开始呢?学生活动:学生跃跃欲试,都争先恐后准备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学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小组展示:……小组从教师办公用品和学生学习用品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感受人们生活的浪费行为。
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组织小组互评:你们认为这位同学汇报的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家庭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小组展示:……小组从用电、家庭用水、生活一次性用品、生活垃圾和粮食浪费等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感受人们生活的浪费行为。
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组织小组互评。
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展示:………小组从路灯用电、公共场所用水、不可再生资源浪费等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感受人们生活中的浪费行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水的情况,感受其形势严峻。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劳动成果非常严重→珍爱生命评价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每个小组,如:第()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第()小组听得最认真,第()小组最会整理资料等方面,对每个小组的成绩予以肯定。
让每个小组都真实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最伟大。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浪费。
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领域,而且也存在于生产领域。
真是无处不在呀!【设计意图:先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设计出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整理资料,学会整理;然后在老师给出的提示之下,展开交流与汇报;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果,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更能体会到浪费的严重性。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1.教师引领:听了同学们的整理汇报,真是让人大吃一惊,没想到我们的周围浪费现象竟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图片,一起来看一下吧。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生观察图片。
教师:看完这些图片,你想对图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学生畅谈:他们真是太可恶了;浪费是可耻的……2.教师引领: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有浪费行为吗?尤其是刚过的“双节”期间,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一些浪费行为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浪费现象。
学生自主交流:饭后掉米粒……丢掉吃不了的零食……一张纸上只写错一个字,我就给撕掉了;我的书包旧了,就不想用了,换了一个新的……3.教师引领:浪费真是不应该呀!过去的,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未来。
同学们,这是某校餐厅学生用餐情况的小调查,看后你有什么要说的吗?课件出示:某学校餐厅调查表学生自由交流:学生浪费的太多……他们真不注意节约……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话,我想那些浪费的人一定会感到很惭愧吧!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