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组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①
铁路行车组织总复习1-3

第13页
车流预测的目的、分类 车流调整的原因、日常调整措施 重车调整的特点、分类 空车调整的特点、分类 备用车的概念,备用车调整的规定
第三章 列车运行调整 知识点
1. 列车调度员的工作,列车运行调整 原则 2. 列车运行调整的方法 3. 行车指挥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4.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的构成 5.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主要 特点
第6页
第四篇 铁路运输生产计划
第一章 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 第二章 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 第三章 运输方案
第7页
第一章 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 知识点
1. 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的分类、各 计划的作用 2. 货运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内容 3. 货运计划的编制流程 4. 货运计划的执行与考核
第8页
第二章 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 知识点
《铁路行车组织》
总复习
主要内容
第一篇 车站工作组织 第二篇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第三篇 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 第四篇 铁路运输生产计划 第五篇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
第3页
第三篇 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4页
概述 列车运行图要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铁路通过能力加强
第四章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知识点基本要求 编制客车方案图主要解决的问题 编制货物列车方案图应注意的问题 铺画货物列车详图应注意的问题 列车运行图完成后质量检查,实行新图 前的准备工作
第5页
第五章 铁路通过能力加强 知识点
1. 运输能力适应性分析的三个方法 2. 通过能力比较法、输送能力比较法 的计算原理 3. 扩能途径分类,选择扩能措施的注 意事项 4. 提高列车重量、增加行车密度的具 体措施及其适用条件
行车组织复习资料

1、五定班列答:发到站间直通,运行线和车次全程不变,发到日期和时间固定,实行以列、组、车或箱为单位的报价包干办法的列车。
2、车辆接续时间答:各种车辆从其参加集结时起,至由车站出发时止,需要一个间隔时间,这一间隔时间称为车辆接续时间。
3、编组方案答:把车流变成列车流的方案叫做编组方案。
4、列流答:具有一定去向的列车的集合称为列车流,简称列流。
5、铁路通过能力答: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数或对数称为通过能力6、区段管内车流:又称管内车流,或摘挂车流,是指在区段内中间站到、发的车流。
7、输送能力:指在一定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类型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按照机车车辆和乘务人员的现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货物吨数,它通常以一年内所能通过的万吨数计算。
8、扣除系数:是指因铺画一对或一列旅客、快运货物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平行运行图上扣除的货物列车对数或列数。
9、技术计划:是指为了完成铁路运输生产计划而制定的机车车辆运用计划。
10、货车周转时间:是指货车从第一次装车完了时起,至下一次装车完了时止,所平均消耗的时间。
11、溜放调车法:使用机车推送车列达到一定速度后摘钩制动,使摘解的车组借获得的动能溜放到指定地点的调车方法。
12、枢纽小运转列车:在枢纽内各站间开行,服务于枢纽内车流输送的列车。
13、列车进路: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所需占用的一段站内线路。
14、动车组:是由动力车和拖车或全部由若干节动力车长期固定地连挂在一起组成的车组。
15、重载运输:在重载铁路上组织开行重载货物列车实现货物位移的运输形式称重载运输。
1、简述衡量直达运输效果的标准。
答:(1)最大限度地保证紧急物资的快速运送,对于其他指标较少考虑;(2) 尽可能减轻有关技术站的改编作业负荷,使直达列车在能力紧张的技术站无改编通过,以尽快缓解枢纽地区运输堵塞状况;(3)尽可能加速车辆周转,追求的目标是总的车小时节省最大。
车站行车工作组织复习资料

选择,辨析题:1、什么是改编车,改编调车作业,部分改编调车作业?2、什么是技术站?编组站和区段站统称为技术站。
3、装车地直达列车的类型?按列车产生方式的不同分为始发直达,阶梯直达和基地直达(最常见分类)。
按列车的消失方式不同分为直达一个卸车站的列车,到达两个或几个邻近站卸车的列车(通称反阶梯直达列车)和到达技术站解体的列车。
按空车供应方式不同分为空车整列到达,空车成组到达和主要利用本站卸后空车装车。
按列车运行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车底直达和不固定车底非循环直达,途中变更重量和不变更重量,每日开行和不定期开行。
4、车流最短径路:指铁路线构成闭合的环状网络时,环上任意发到站间存在的多条径路中运输距离最短,或运输期限最短或运输费用最经济的一条径路。
5、车站作业计划的内容:车站作业计划包括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
6、取送调车作业的形式和各种作业形式下的单次作业要素?7、点上车流,列流的分类及各自特点?在车站停留的车流称为点上的车流。
点上的车流分为中转车流和本站车流。
具有一定去向的列车的集合成为列流。
列流分为线上的列流和点上的列流。
线上的列流:在区段运行(含因会让、越行、摘挂车辆等技术作业而在中间站停留)的列车。
点上的列流:在车站(主要指技术站)停留,进行各种技术作业的列车。
8、列车在站技术作业内容及过程。
9、车流(有调中转,一次货物作业车,双重货物作业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10、班计划中,出发列车编组内容及车流来源的确定过程?出发列车编组内容包括去向别重车数,车种别空种数。
根据技术作业过程、技术作业时间标准、列车编组计划,车流接续时间可确定车流来源。
11、区段站,编组站在行车作业上的差异(从车流列流角度阐述)12、车站取送作业组织中因组织挂线装车和卸车,其中挂线的含义?13、区段列车与摘挂列车的主要区别?14、各种列车速度的关系?(看哈书27页最下面和28前面的几个公式)v s t/最高速度Vmax —列车在运行途中速度能达到的最高值。
铁路行车组织总复习1-1

第6页
第三章 接发列车工作 知识点
1. 列车的概念、按运输性质的分类、 货物列车的分类; 2. 接发列车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统一指 挥者; 3. 接发列车时办理的作业
第7页
第四章 调车工作 知识点
1. 调车工作的含义、分类以及基本要 求; 2. 调车设备种类、驼峰调车作业方法 、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 3. 调车钩、调车程概念
第4页
第一章 概述 知识点
1. 2. 3. 4. 车站的概念和作用; 车站的分类; 车站的组织管理系统;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作用和内容
第5页
第二章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 知识点
1. 2. 3. 4. 中间站的作用、作业、技术设备; 中间站技术作业过程; 技术站办理的列车和车辆种类; 技术站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过程
谢谢
第13页
第8页
第五章 货车集结过程 知识点
1. 满轴、欠轴的概念 2. 货车集结过程的概念、按调车场和 按车流的集结过程的区别 3. 货车集结时间的含义 4. 压缩货车集结时间的主要措施第源自页第六章 取送车工作 知识点
1. 取车和送车的基本概念 2. 取送车工作的意义、原则 3. 取送车作业的6种作业方式及其组 成因素 4. 放射形、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问的 区别
《铁路行车组织》
总复习
主要内容
第一篇 车站工作组织 第二篇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第三篇 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 第四篇 铁路运输生产计划 第五篇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
第3页
第一篇 车站工作组织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 第三章 接发列车工作 第四章 调车工作 第五章 货车集结过程 第六章 取送车工作 第七章 车站各子系统工作的协调 第八章 车站作业计划及统计分析
行车组织复习题

行车组织复习题行车组织复习题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行车组织成为了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行车组织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还能增加行车安全。
在行车组织中,司机的驾驶技巧和遵守交通规则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与行车组织相关的题目。
1. 你认为什么是合理的行车组织?合理的行车组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的道路规划:道路应根据交通流量进行规划,合理布局,确保交通畅通。
- 合理的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进行调整,以保证交通的有序进行。
- 合理的交通标志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设置可以提醒司机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 合理的交通管制:在交通拥堵或特殊情况下,采取适当的交通管制措施,保证交通的顺畅进行。
2. 在高峰时段,你觉得如何应对交通拥堵?在高峰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交通拥堵:- 提前规划出行路线:提前了解道路状况,选择合适的出行路线,避开拥堵区域。
- 合理调整出行时间: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出行,选择交通流量较少的时间段。
- 共乘或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共乘可以减少车辆数量,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交通压力。
-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不占用非机动车道和公交车道,不随意变道,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交通拥堵。
3. 在高速公路上,你觉得如何保持安全的行车距离?在高速公路上,保持安全的行车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足够的车距: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 注意观察前方路况:时刻观察前方的交通状况,提前做出减速或变道的决策,避免突发情况导致的事故。
- 注意并线:在需要变道时,提前打开转向灯,观察后方车辆的情况,确保安全并线。
4. 在城市道路上,你觉得如何正确使用交通信号灯?在城市道路上,正确使用交通信号灯是保证交通有序进行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遵守信号灯指示:在红灯亮起时停车,绿灯亮起时起步,黄灯亮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停车。
行车组织资料整理

行车组织资料整理1、车站按其运营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终端站、中间站、折返站和换乘站。
2、道岔分定位、反位。
3、手摇道岔必须严格遵守“六步曲”4、列车折返是指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进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5、折返方式分为站前折返、站后折返和混合式折返。
6、车辆段主要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用车组的停放、列检、清扫、洗刷、维修、保养等任务。
7、车辆段的主要功能如下:1)列车的停放、调车编组、日常检查、一般故障处理和清扫洗刷、定期消毒2)车辆修理,包括月修、定修、架修与临修等。
3)车辆的技术改造或厂修。
4)段内通用设备及车辆维修设备的维护管理。
5)乘务人员组织管理、出乘计划编制、备班换班的业务工作。
8、车辆段(场)内道岔一般采用7号道岔,试车线道岔一般采用9号道岔。
7号道岔侧向通过速度为25km/h。
出库5km/h。
9、主要行车作业有接法列车作业、调车作业、试车作业三大类。
其中以接法列车作业最为重要。
10、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
11、ATS的控制模式一般有四种,即全自动调整/自动调度模式、非自动调整/自动调度模式、人工调整模式和全人工调度模式。
其中,全自动调整/自动调度模式的自动化程度最高。
(理解记忆)12、在每日运营前,行车调度员要与车站值班员确认线路上所有施工检修作业已经完成、注销,线路空闲,无侵限。
13、运营结束后,首先要核对所有运营列车及备用列车离开运营正线,确保正线线路空闲。
14、日常的养护维修、施工,原则上在停止运营期间进行。
15、行车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从零时起计算,实行24小时制。
行车日期的划分以零时为界,零时以前办妥的行车手续在零时以后仍视为有效。
16、正常情况下,正线上司机凭车载信号显示或行车调度员命令行车。
17、坚持“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18、正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组织一般分为行车指挥自动化、调度集中及调度监督三种列车运行组织方式。
19、ATC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列车运行实现自动指挥和自动运行监护,由ATP系统、ATO系统及ATS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行车组织期末知识点总结

行车复习列车运行图1、列车运行图的意义,作用2、列车运行图按时间划分方法(3种)及使用范围3、运行图上车站中心线的位置确定方法(2种)4、列车运行图分类(平图、非平图定义;成对、不成对的划分依据;)5、按照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划分(连发以站间区间为间隔、追踪以闭塞分区为间隔)6、追踪运行图必须在装有自动闭塞的区段上采用7、列车运行图要素(6个)8、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是怎样确定的(2部分)9、机车基本运用方式及各作业10、车站间隔时间包括及各自的定义11、连发间隔时间两种类型的区别12、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定义;三显示,四显示至少间隔分区13、运行图质量指标(客、货列车平均技术速度;货物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机车周转时间和机车日车公里)铁路区间通过能力1、通过能力定义、通过能力按哪些设备计算、如何确定最终通过能力2、现有、设计、需要通过能力定义3、输送能力定义,与通过能力的区别、联系(运输能力、通过能力、输送能力有何区别和联系)4、运行图周期定义5、限制区间、困难区间概念及区别联系6、叙述单线成对非追踪平图,区间两端站会车方案(4种)会画图7、单线不成对运行图的效果(2个);不成对系数8、单线追踪运行图:追踪系数9、单线半自闭(n 30-40);双线半自闭(60-80)双线自闭(120-160)10、非平图通过能力定义及计算方法、原理11、扣除系数定义及影响因素12、简述天窗的种类及其开设方式(电务、工务、接触网)13、天窗设置的基本原则(5点)14、高速铁路扣除系数由几部分组成列车旅行速度1、列车运行速度、技术速度、旅行速度(中间站停站时间、起停附加时分)2、运行图铺满系数反应运行图饱和程度的指标区段管内工作组织1、区段关内工作定义及包括哪些作业2、摘挂列车铺画方案上开口,下开口确定(寻求最优铺画方案的方法步骤)a. 根据上下行逆向车流的大小,确定上、下开口方案(给出判断)b. 采用逐步移动运行线的方法,比较车辆小时的得失,找出最有利方案机车交路1、确定机车交路的主要依据(4点)(乘机运提)列车运行图的编制1、列车运行图编制准备的资料(12)(从时间等考虑)2、编图的流程(4步)3、编制客车方案主要解决的问题(4点)(方经保为)4、编制货物列车运行方案图解决的问题(3个配合)5、铺画详图时,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6、有效地利用通过能力a.能力富余时(利用率70%以下),机车折返段开始成对铺画b. 利用率80%以上时,限制区间开始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铁路运输能力的加强1、运输可能曲线图(随着客车行车量的增加,客车扣除系数呈减小的趋势)2、运输能力适应性分析方法(3种)计算公式以及新线修建、既有线改造一般采用哪种方法3、区段能力比较图(会画、会分析)4、加强运输能力的3条途径5、加强运输能力的措施a. 以提高列车重量为目标(8点)(从机车、车辆、线路)b.以增加行车密度为目标(8点)(从线路、列车速度、机车性能、运行图、信联闭等)6、运量适应图(为什么下倾)(旅客列车与快运货物列车行车量可能随时间增加)7、常用扩能措施适应情况铁路运输生产计划1、包括货运计划和技术计划2、技术计划定义3、车辆运用数量指标包括哪些(6点)4、货车工作量:全路工作量,各铁路局工作量之和5、空车调整的原则(4点)6、车辆运用质量指标包括7、铁路局运用车(管内工作车、移交重车、空车)8、全路、铁路局的管内装卸率各是什么数值?为何不同?9、机车运用数量指标(3个)(机车走行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和机车供应台次)10、机车运用质量指标(4个)(机车日车公里、机车全周转时间、列车平均总重和机车日产量)运输方案1、运输方案作用(3点)2、运输方案的分类及主要内容铁路运输调度工作1、调度指挥实行分级管理,统一指挥的原则,三级调度机构2、列调、计调、机调、客运调度员、货运调3、铁路日常调度工作中,车流调度和列车调度是整个调度工作的核心4、为什么进行车流调整及车流调整的目的5、车流调整的日常措施(4点)6、车流调整的方法和内容7、车流调整为什么以重车为重点8、运输工作日常计划包括(日班计划、车站作业计划)9、列车调度员进行列车调整时遵循的原则(3点)10、对晚点列车常用的调整方法(6点)11、货物运输日常统计主要内容(5个)12、货物运输工作分析主要内容(7个)绪论1、图示并简述铁路货物运输生产全过程。
行车组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①

行车组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章、车站及线路P1 (1)城市轨道交通是对以电力为动力,采用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P2(2)在出入口出宜设置平台,平台高度以高于地面三个台阶为宜,即450毫米左右,长度2-3米。
P6(3)车站的分类:①按车站的运营功能划分:终点站、中间站、换乘站。
②按车站设置的位置划分: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
③按车站站台形式划分: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混合式站台车站。
第二节线路P9(4)正线:①正线用大写字母表示②采用上下行分行,双线单向,右侧行车惯例。
P9(5)辅助线:为了保证正线正常运营,速度限制:35公里/小时以下第三节限界P13(6)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P14(7)对列车操作人员起指导作用的标志:速标、停车位置标、警冲标。
第四节轨道P14(8)轨道是一个整体性工程结构,由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防爬设备和道岔组成。
P15(9)钢轨的作用:①承载车轮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
②引导车轮的运行方向③为供电、信号电路提供回路。
因而它应当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磨性。
P15(10)钢轨的类型:75千克/米、60千克/米、50千克/米.(正线60千克/米,车场线50千克/米)P15(11)钢轨的标长:12.5米和25米两种(12)无缝钢轨的优点:①行车阻力下降10%~20%②延长部件寿命15%~30%③减少维修费用20%~35%④提高行车速度与舒适度⑤减少噪声污染P16(13)我国铁路和轨道交通主要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
P16(14)外轨需要超高的原因.第二段中讲述。
P17(15)连接零件(固定与连接作用):夹板、螺栓、道钉、扣件等。
P17(16)防爬设备(防爬器和防爬撑)作用:防止因列车运行时纵向力的作用,使钢轨产生纵向移动,有时甚至带动轨枕一起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爬行。
P17(17)道岔定义:是线路连接设备的一种,用来使列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车组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车站及线路
P1 (1)城市轨道交通是对以电力为动力,采用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P2(2)在出入口出宜设置平台,平台高度以高于地面三个台阶为宜,即450毫米左右,长度2-3米。
P6(3)车站的分类:①按车站的运营功能划分:终点站、中间站、换乘站。
②按车站设置的位置划分: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
③按车站站台形式划分: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混合式站台车站。
第二节线路
P9(4)正线:①正线用大写字母表示②采用上下行分行,双线单向,右侧行车惯例。
P9(5)辅助线:为了保证正线正常运营,速度限制:35公里/小时以下
第三节限界
P13(6)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
P14(7)对列车操作人员起指导作用的标志:速标、停车位置标、警冲标。
第四节轨道
P14(8)轨道是一个整体性工程结构,由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防爬设备和道岔组成。
P15(9)钢轨的作用:①承载车轮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
②引导车轮的运行方向③为供电、信号电路提供回路。
因而它应当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磨性。
P15(10)钢轨的类型:75千克/米、60千克/米、50千克/米.(正线60千克/米,车场线50千克/米)
P15(11)钢轨的标长:12.5米和25米两种
(12)无缝钢轨的优点:①行车阻力下降10%~20%②延长部件寿命15%~30%③减少维修费用20%~35%④提高行车速度与舒适度⑤减少噪声污染
P16(13)我国铁路和轨道交通主要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
P16(14)外轨需要超高的原因.第二段中讲述。
P17(15)连接零件(固定与连接作用):夹板、螺栓、道钉、扣件等。
P17(16)防爬设备(防爬器和防爬撑)作用:防止因列车运行时纵向力的作用,使钢轨产生纵向移动,有时甚至带动轨枕一起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爬行。
P17(17)道岔定义:是线路连接设备的一种,用来使列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
①道岔的种类,城市轨道交通常用普通单开道岔。
②道岔设置原则,P17最后一段
③正线和辅助线上采用的道岔号数不得小于9号
④车场线采用的道岔一般采用7号道岔。
P18(18)道岔号数:α角越小(辙叉角)。
N越大(道岔号数)→曲线半径也越大→通过越平稳→允许通过速度越高。
见P19表1-1 与表1-2.
P18(19)道岔结构:道岔由转辙部分、连接部分、辙叉部分组成。
重点:熟悉P18图11-21单开道岔构造示意图,能画出图形与具体部件名称。
△有害空间的定位:从翼轨的最窄处到辙叉心的最尖端的空隙。
☆摇道岔六部曲(两名人员下轨行区,其中一名为值班员或以上)
一看.二开.三摇.四.确认.五加锁.六汇报.并熟记所用工具,例如人工摇需要钩锁器等.
看课后练习。
(本复习资料均为自制,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