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测试题

合集下载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习题精选第九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习题精选第九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习题精选第九十
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 )年。

A、1967
B、1976
C、1980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海边礁石是受海浪的冲击而形成的。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地球仪上,我们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钻孔的深度已经能达到无限深了。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地球的表面-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地球的表面-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地球表面主要有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表面主要有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的。

2.【答题】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低东高。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

【解答】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答题】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4.【答题】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赤道周长和半径。

【解答】地球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地球赤道半径约是6000千米。

5.【答题】地球仪上,我们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知识点。

【解答】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我们发现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

6.【答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拍摄。

【解答】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精确地、全景地描绘地球面貌,人们开始利用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7.【答题】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原海洋岛屿平原山地峡谷【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海洋、岛屿、平原、山地、峡谷。

8.【答题】在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上,蓝色表示______,绿色表示______,黄色表示______,棕色表示______。

【答案】海洋平原丘陵高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的表面。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根据火山喷发的情况,我认为地球内部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A. 温度高,有熔岩B. 较小的压力C. 大量的气体【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解答】地球内部越往下,上面积累的岩石层越大,压力就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温度越高。

选B。

2.【答题】河道中的卵石主要是()搬运的。

A. 风力B. 流水C. 重力【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沉积现象。

沉积:水流中所夹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在河床和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也指这样沉下来的物质形成冲积层或自然的堆积物。

【解答】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

选B。

3.【题文】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地表有影响?【答案】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人类活动(尤其是工程活动)广泛进行,对地表的表面和外层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如过度垦殖和放牧,会造成土壤沙化、风暴增多、灾害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灾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结果。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地球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解答】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人类活动(尤其是工程活动)广泛进行,对地表的表面和外层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如过度垦殖和放牧,会造成土壤沙化、风暴增多、灾害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灾害。

4.【题文】地震之前有哪些预兆?遇到地震有哪些应急措施?【答案】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形状-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形状-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麦哲伦的成就。

【解答】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他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2.【答题】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照片。

A.太阳B.地球C.月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拍摄。

【解答】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照片。

3.【答题】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照片。

A.太阳B.地球C.月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第一张照片。

【解答】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了地球。

4.【答题】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解答】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5.【答题】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航天事业。

【解答】2003年,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6.【答题】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张衡的学说。

【解答】张衡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他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7.【答题】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麦哲伦的航行。

【解答】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他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8.【答题】古代人们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答案】平的【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人们对地球的猜想。

【解答】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上”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小学-科学-苏教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3

小学-科学-苏教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单元测试卷3一、填空题。

1、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______,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激烈震动,释放出______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______。

2、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______,呈______状分布。

3、世界上最高峰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______,海拔珠穆朗玛峰______米。

4、高原、平原、海洋与岛屿、山地、峡谷等构成了地球表面的______。

5、北宋时期的______在晚年所著的《______》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6、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______,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______;把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7、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火山将要喷发前,会冒出______和______。

9、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______。

二、选择题。

10、下面改变地表形态的做法合理的是()。

A. 砍伐森林B. 开采矿石C. 改造沙漠D. 围湖造田11、下面关于地壳的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会发生变动B. 不断发生变动C. 只有人为造成的变动D. 以上都不正确12、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地区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人员损失惨重。

A. 唐山B. 汶川C. 玉树D. 海地13、地球赤道周长是()。

A. 6378千米B. 40091千米C. 5亿平方千米14、第一个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人是()A. 麦哲伦B. 阿姆斯特朗C. 杨利伟D. 尤里•加加林15、不属于火山的喷发物有()。

A. 浓烟B. 灰C. 岩浆D. 卵石16、科学家在猜测地球内部构造的时候,其中一个依据就是地震波在()中传播速度较快。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有答案)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教(侵蚀)。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6、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7、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8、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9、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0、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1、大自然中能搬走碎石、改变地貌的力量有(风)(水)(冰)(重力)等。

12、风化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13、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14、北宋时期的沈括万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二、判断题。

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7、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千米。

(×)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9、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10、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拔高训练第五篇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拔高训练第五篇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拔高训练第五篇第1题【单选题】地震波在( )的岩石传播较快,在( )的岩石传播较慢。

A、较软、坚硬B、坚硬、较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地球的内部分为( )层。

A、2B、3C、4【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 )。

A、14千米B、20千米C、100千米【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人类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来猜测地球内部。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钻孔的深度已经能达到无限深了。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地震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科学家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科学家通过______和______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地球的内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______千米【答案】:【解析】:第14题【解答题】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A科学家不但从火山、地震、地热等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而且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正确地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答案】:【解析】:第15题【解答题】三个盒子里分别放有不同的物品。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地球内部是( )。

A、运动的B、宁静的【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地球内部是( )的。

A、冷B、热【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地动仪是我国科学家( )发明的。

A、张衡B、祖冲之C、沈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地震波在( )的岩石传播较快,在( )的岩石传播较慢。

A、较软、坚硬B、坚硬、较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地壳中岩层在巨大压力下会不断发生震动。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低东高?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人类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来猜测地球内部。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地球仪上,我们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1题【判断题】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2题【判断题】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3题【判断题】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4题【判断题】地球的地壳是静止不动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5题【填空题】四大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6题【填空题】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______千米【答案】:【解析】:第17题【填空题】______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______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二、问答题:
1、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

2、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3、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4、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屋子里,你应该就地避险;如果在屋子外,你应该向空旷安全处疏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