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人教版高一上册)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形象、抒情的语言。
2、领会作者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而纯洁的感情。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形象、抒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1、由经典爱情诗导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2作者介绍:裴多菲山多尔(1823~1849),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于1823年1月1日生于一个屠户家庭。
1849年7月31日,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有相当部分是在战火中完成的。
这样的高产率,在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主要作品有《诗集》、《使徒》等等。
他的很多诗都流传甚广,如著名的《自由与爱情》、《民族之歌》等。
二、感悟文本这是作者24岁时写的一首情诗。
诗的第一节用“急流”、“小河”和“小鱼”的具体形象比喻“我”和“爱人”,抒发了作者对爱人热烈而真挚的爱。
请你再找一找,诗中还用了哪几组具体形象来比喻“我”和“爱人”,并任选一组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对爱人的感情的。
诗中还用了以下几组比喻:“我”是荒林,爱人是小鸟;“我”是废墟,爱人是常春藤;“我”是草屋,爱人是炉中的火焰;“我”是云朵,爱人是夕阳。
体现了“我”对爱人怀有执着、热烈而纯洁的感情。
诗人将“我”比喻为废墟,将“爱人”比喻为常青藤,即使废墟静默地毁灭,我也不懊丧--这是一种悲壮的情怀,而支撑这悲壮的,正是我对爱人执着的爱。
三、品读文本1. 为什么我愿意是崎岖路上的“急流”而不是平坦路上的河流?说明作者为了爱人的快乐,愿意经历艰难险阻。
2.“我愿意是荒林”,把“荒林”改成“森林”如何?不行。
“荒林”要保护小鸟(爱人)更困难,因此也更显示出“我”的勇气和决心。
(综合性学习教案)《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综合性学习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
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将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
二、关于作者学生交流查找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急流的视角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活力。
2.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环保意识。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教师准备《我愿意是急流》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教师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文具材料:学生备好笔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急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急流的奔放与激情。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急流有什么认识?急流给你们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急流的特点。
二、导读(10分钟)三、阅读与解析(20分钟)1.学生小组内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成员分析一段文字,解释并总结出该段文字的主旨。
3.学生朗读:随机选择学生朗读文章段落,让学生感受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讨论与思考(20分钟)1.讨论环保:以急流的形象为引子,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和行动。
2.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急流、大自然等角色,演绎他们之间的互动,感受不同身份的情感和视角。
五、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以《我愿意是急流》为题,根据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资源。
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继续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课后拓展】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则大自然的故事或事件,写一篇文学作品。
2.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积极向上。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时期背景,分析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点。
探讨诗人为何选择“急流”作为主题,以及这一主题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1.2 作者简介介绍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分析诗人创作风格的特点。
探讨诗人个人经历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联。
第二章:诗歌主题与意象2.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由、独立、坚韧等品质的追求。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2.2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急流”、“岩石”、“荒野”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诗歌结构与形式3.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韵律、节奏、句子长度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3.2 诗歌形式探讨诗歌运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式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诗歌语言与表达4.1 诗歌语言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4.2 诗歌表达技巧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如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创作5.1 诗歌鉴赏分析如何鉴赏一首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诗歌。
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2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选用意象、运用修辞等。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第六章:诗歌分析与解读6.1 诗歌内容分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6.2 诗歌情感解读探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如激情、忧伤、渴望等。
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与诗歌产生共鸣。
第七章:诗歌应用与拓展7.1 诗歌应用分析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文学创作、演讲、写作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他人需求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和付出。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朗读与解析。
2. 诗歌主题讨论与思考。
3. 诗歌写作背景介绍。
4. 诗歌的情感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诗歌主题的思考与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诗歌。
3.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诗歌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多媒体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 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产生。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4. 深入解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2. 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这首诗歌,并尝试解释诗歌的主题。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这首诗歌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诗歌学习方面的进步。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他们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程度。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诗歌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
3.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以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我愿意是急流》2. 课程类型:诗歌欣赏与创作3. 课时安排:45分钟4.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5. 教学目标:a. 理解并欣赏米沃什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b.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c.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b. 诗歌象征意义的分析和解读c. 学生诗歌创作的指导和评价2. 教学难点:a. 诗歌中抽象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运用b. 学生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a. 米沃什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原文及注释b.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c. 诗歌创作指导素材和参考示例2. 教学工具:a. 投影仪或白板b.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c. 诗歌朗诵录音设备(可选)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欣赏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b. 简介米沃什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c. 朗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诗歌解析:a. 分段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b.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急流”、“小树”、“荒野”等c. 解读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对爱情、生活和自然的看法3.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b.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c. 教师点评并总结讨论内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4. 诗歌创作指导:a. 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愿意是……”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b. 提供创作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c. 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诗歌创作,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和点评2. 布置相关课后阅读任务,加深学生对诗歌欣赏和创作的认识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朗诵、文学社团等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六、教学过程(续)5. 作品分享与点评:a.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分享创作心得b. 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c. 优秀作品可以进行班级展示或校园文学社团发表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欣赏与创作的重要性2.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给予鼓励八、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并提出改进措施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教学质量九、拓展活动建议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2. 开展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力3.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和创意程度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对诗歌欣赏和创作知识的掌握程度4. 综合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诗歌象征意义的分析和解读,学生诗歌创作的指导和评价。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第一篇:《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
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
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精神。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
2. 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 参考资料:有关诗人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人及其作品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和象征手法?(2)诗人为什么要用这些比喻和象征手法?3. 合作探讨(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讲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和意象。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写一篇关于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课时安排】 1 课时【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 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
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将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
二、关于作者学生交流查找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相关资料参考: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 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 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
1849 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 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
:1846 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 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
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
“《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
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二、美听听范读。
要点:整体感受,把握全诗感情基调-- 缠绵而坚定美好。
四、: 美读品读节奏美:1.指导:诗歌是感情的河流,得用心来吟诵。
(1)诗歌的结构-- 重章复沓(2)强调式读法-- 情感:重读-- 厚重而饱满舒缓-- 平和而安详加速-- 激越而奔放轻柔-- 甜美而舒畅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流畅。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样用声音把它的美表现出来呢?(读)对!美诗就要美读,那怎样才能算美读呢?第一关就是把它流畅地读下来,并且不读错字,不漏字添字。
下面给大家2 分钟时间,等会儿让同学们来试试!(抽平时朗读较差的几位学生读)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那大家想不想再闯第二关?3.整体朗读。
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美学家朱光潜说:“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究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个门外汉。
”我想,同学们应该都不想做门外汉吧,那我们就进门瞧瞧?下面完成美读第二关:有节奏地读。
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把这首诗的节奏标注出来。
(让一生起来读,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整体朗读)4.推选朗读,体会情感。
推选朗读水平不同类的学生诵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诗歌的节奏美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读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的灵魂。
要读出诗的灵魂,必须要读懂诗并投入你所有的感情。
四、美析(用讨论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品味,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可以从语言美、意象美、意境优、意蕴淳这几方面去赏析)1.语言美美读后,确实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去品味上面的四节诗:破旗因:::: 夕阳: 而: 辉煌。
参考:全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修饰,却因极其普通的语言点缀,而倍显自然亲切。
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始终贯穿于全诗,使得纯洁的爱情与自由的生活有机地融入朴实的言语之中,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情景交融的诗行中。
2.意象美A.诗中意象有哪些意象?可怎样概括分类?(重难点突破过程)分类思考::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幻灯显示)我::::::::::: 爱人急流 - 小鱼荒林 - 小鸟废墟 - 常春藤草屋 - 火焰云朵、破旗- 夕阳 B.美在何处?(两组意象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个意象?)(1)比喻、对比的修辞营造的含蓄却又鲜明的意想美;组合式意想的情感丰富美“急流”和“小鱼”:历经崎岖与快乐嬉水形成对照。
鱼儿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急流在崎岖小路上的跋涉是艰辛痛楚的。
小鱼是被呵护的对象。
“草屋”与“火焰”:草屋甘受风雨的打击,是要保护屋中的炉火:火焰在炉火中燃烧,反过来给屋内带来温暖。
火焰也是奉献者。
“破旗”与“夕阳”:云朵、破旗是悲壮的追随者,而夕阳恒在。
彼此无私的奉献形象深刻而具震撼的力量。
最终是精神世界的升华。
从小鱼的悠游到夕阳的辉煌,其实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诗人运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劲而略带苍凉的事物。
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这是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
这两组意象层层递进,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了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
再者诗人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他以牺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献为核心的爱情观。
有人评价:此诗的妙处在于对每组意象的抒情主体与客体的精心选择上。
(2)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
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
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两组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人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
(3)层进式易于情感的渐深。
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衬,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情操感人至深。
这些意象组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节比喻有其独特的新意且意象群排列组合上具有独创性。
3. 境界美、感情美:把意象提升,给它一个立体的空间,让它有源头,有延展的广度和深度。
让爱人悠闲快乐-- 生命之源的给予让爱人安逸幸福-- 生活之巢的呵护让爱人生命长春-- 一生之靠的归宿让爱人明亮辉煌-- 思想之火的暖照、理想之光的升华纯洁高尚,坚贞不渝-- 情感之源牺牲自己,由衷奉献-- 延展的广度无私无悔,崇高悲壮-- 延展的深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便是明证。
当然首先是一首爱情诗,它叠波涌浪地抒发了对爱人深挚恋情,歌颂了爱情的纯洁与高尚;其次,不妨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精忠赤诚地表现出为民族解放斗争献身的精神和理想。
故诗中的“我”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指解放斗争中的战士;“爱人”可是诗人的爱侣,也可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理想。
一个能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战士在爱情的追求中也一定可以表现出同样的忠贞和执著。
思考:诗人愿意为爱人做出一切牺牲中,他的情感体验是痛苦的吗?哪里看出?参考:我愿意。
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
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效果?参考:“我愿意,只要”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
诗人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多么险恶,只要同爱人在一起就能化险为夷,幸福无比,从而歌颂了爱情的强大威力。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写的是一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女医生-- 路文婷,在一个上午连续做了 3 个手术后,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时,她的爱人傅家杰坐在她床前反复朗读这首诗,从死亡之中将她唤醒。
)名言: “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 -- 列宁“我宁愿为我们所爱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
” --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话》:托尔斯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4.形式美比喻丰富多彩,重章叠句,结构结构回环连接。
五、美说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提示。
1.关于意象的认识。
2.说一句对本诗进行欣赏的话。
3.说一句对“爱”的理解。
4.说一首自己印象深刻的爱情诗。
六、创写我们也来当诗人,模仿学习。
请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写一首小诗。
(幻灯显示)结语::诚挚而悲壮的宣言+深情而温柔的誓言-- 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震撼。
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坚强而执著的心,用她来追寻真理和至爱;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用他来追寻和呵护自由和爱情。
:附板书:我愿意 -- ,只要我的爱人------七、小结:《我愿意是激流》是诗人献给他的未婚妻尤丽娅的。
那他们的爱情怎样了呢?我们来看结局(媒体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啊!裴多菲走了,但他的诗,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考,尤丽娅也走了,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曾经拥有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我想把这首诗送给我们的爱人和爱我们的人。
(集体配乐诵读)。